信息化背景下分析船舶引航员软梯的检查与维护

信息化背景下分析船舶引航员软梯的检查与维护
信息化背景下分析船舶引航员软梯的检查与维护

信息化背景下分析船舶引航员软梯的检查与维护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港口国检查引水软梯缺陷的案例和几起因引水梯损坏造成引水员伤亡的事故,说明了船舶在日常工作中对引水梯检查与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安全建议。

关键词三角木脱落;眼环绳索;维修经过;经验总结

前言

引航员软梯,也称引水梯,是引航员登离船的普遍手段和重要通道,攀爬软梯是引航员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因船舶引水梯引起的船舶港口国检查缺陷达几十起之多,因引水梯故障造成引水员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引航员登离船舶安全及应对港口国检查,船舶日常工作中,对引水梯的检查与维护就非常重要。

1 案例介绍

(1)2015年1月某轮靠澳大利亚某港,港口国检查人员上船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船舶引水梯根部锈蚀严重,眼环锈烂,卸扣锈蚀不活络,边索外油麻绳烂掉,虽经船舶有关人员一再解释,但仍做为缺陷整改,留下缺陷记录。

(2)2016年2月某轮靠泊澳大利亚另一港口,港口国检查检察官上船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引水软梯个别三角木脱落,橡胶踏板稍许变形,部分三角木与踏板缝隙过大,需重新绑扎。经保护代理一再沟通,并给检察官看了前尖舱备用的新软梯,并强调马上换新,船艏登乘梯马上修理,才没有留下缺陷。

(3)2016年8月27日0349时左右,某散货船在长江口深水航道D5号灯浮北侧水域上引航员,引航员在攀爬引航梯时,引航梯绳索突然发生断裂,造成引航员落水,随后引航员被引航交通艇救起,引航员手腕有皮外伤,其他无大碍。

(4)2016年10月11日0703时许,某集装箱船,引航员从该船右舷引水梯下船时,第5踏板与第6踏板之间棕绳突然断掉,引航员随软梯落入水中,随后被引航交通船救起,事故造成引航员小腿擦伤。

(5)2016年11月10日2110时,某船舶在天津北锚地NO3号引航员登乘点接引航员时,因引水梯末节绳索严重受潮、船员检查不到位,在引航员登乘第一节踏板时发生引水梯断裂事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水域污染和经济损失。

2 引水软梯损坏原因分析

2.1 船舶管理存在缺陷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例子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实例 为了加深船员对《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尽快熟悉该软件,本文档列举一些常用实例。 索引:完成工单;添加备件; 完成一个工单(例如NO.1主海水泵的定期检查) 1.打开下图的“设备管理”窗口,在左边找到“B1210主海水泵”,检查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进行更正。 2.点击下图的“工作信息”,注意查看“周期”和“上次完成时间”,以及它们是否正确。 如果“工作信息”空白,可点击“添加”按钮进行添加。“检测报表”此处选“离心泵检修记录表”。(注意:上述操作有些需要进行“工单初始化”并且要在下次工单生成之后才会生效。)

3.点击“工作内容”(如下图),检查信息,如有必要可对内容进行修改。 4.点击“工单管理”→“工单计划”,就会看到下图。 5.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把

“计划”前的小勾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6.检查“工单计划”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有必要,进行修改。 7.点击“工单管理”→“工单安排”,就会看到下图。

8.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检查“计划”前的小勾是否已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 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方框,对应的日期是2005/01/01,这个是计划时间。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个工单给做掉。

船舶信息化建设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题目 我国船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差别大,船舶行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较低,目前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信息化投入少;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不同企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开发不够,造成信息化“孤岛”。请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论文形式,可查阅相关资料)

船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船舶业发展迅速,而信息化在船舶战略决策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但由于我国船舶企业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技术、管理、规模等方面差别比较大,船舶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因此,本文从船舶行业面临的信息化问题出发,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船舶工业信息资源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将计算机用于型线放样开始,中国信息化已经历三十余载。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造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但中国造船业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信息化投入少;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低,不同企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开发不够,造成信息化“孤岛”。因此,船舶行业应该不断改进现代造船技术,全面应用和提升信息建设技术,将信息化建设放在船舶建设的关键位置。 一、加大信息化投入,重视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建设在船舶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许多船舶行业的领导仅将信息化发展作为面子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船舶企业的高层应该将信息化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部分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软件系统,如Tribon,CADDSS,NAPA等,而且围绕着船舶产品和船舶设计系统进行了研究和二次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CAD\CAM网络应用

海事信息化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海事信息化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一、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系统的主要日常职能包括: 1、船舶管理: 船舶登记、船舶安全检查、船舶进出港管理、船舶签证管理、船舶在港作业管理、船舶动态管理、防止船舶污染管理等与船舶相关的业务。 2、船员管理: 船员注册、船员培训、船员考试、船员证书管理、船员跟踪管理、船员档案管理、船员试题库管理、对外监督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与船员相关的业务。 3、通航管理: 通航水域管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通航警告与通告管理、助航标志管理、通航秩序管理。 4、船载客货管理: 危险品进出口的监控管理;危货安全积载监装;危险品违章处理以及危险品作业场站的管理。 5、事故应急管理:统一管理应急力量,处理海上事故。 根据海事业务的需要,中创软件承担并开发了包括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船载客货、事故应急等子系统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在全国海事系统成功推广应用。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海事系统的核心业务在海事系统的成功应用对海事业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 1、提升了海事系统严格执法、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了业务效率。 2、第一次较好整合了海事核心业务,在全国范围业务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标准化,形成了符合法规要求的、统一的、标准的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了全国各辖区之间的信息共享的能力。 3、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规范的信息化队伍。 二、核心业务解决方案 1、系统结构: 海事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即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事故应急、船载客货等系统构成。结构见下图: 2、系统构成及功能: 海事信息化系统核心业务(即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由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事故应急、船载客货等系统构成。 船舶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数据库,实现一船一档,全系统共享;实现船舶按局、种类、吨位、船籍港、船龄等条件的统计、查询、打印功能;实现船舶登记、船舶安全检查、船舶进出港管理、船舶签证管理、船舶在港作业管理、船舶动态管理、船舶黑名单管理等与船舶相关的功能。 船员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船员数据库,实现一人一档,在海事系统内共享;实现对船员按各种类别、发证单位、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进行统计、查询,对各种证书的发放情况进行统计;建立集中的船员全国统考试题库;实现对全国各船员公司、培训机构、院校等社会培训部门的相关信息的管理;实现船员注册、船员培训、船员考试、船员证书管理、船员劳动合同管理、船员档案管理等与船员相关的功能。 通航管理系统,实现通航水域管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通航警告与通告管理、助航标志管理、通航秩序管理等基本业务功能;实现航行通警告拟稿、打印、统计、汇编的自动化。 事故应急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海事数据库,记录每次海上事故发生、处理情况;实现分地区、分时间、分种类对海上事故进行查询、分析、统计;实现应急力量的统一管理;实

船舶信息化解决方案

船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摘要】船舶工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装备制造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存在大而不强劣势,信息化落后时关键因素,文章从数字化造船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数字化造船的现状和挑战,总结了出未来数字化造船的发展方向。 【前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人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是企业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船舶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单件小批量订货型制造业行业,是制造业中工艺最复杂、制造周期最长、物料需求量最大的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三大类型信息如生产对象信息、生产要素信息及市场经营信息的取得和处理,在造船行业中更具有典型性、复杂性。国际上把造船行业列入最适宜实施信息化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际老牌造船企业仍不被淘汰,甚至不断保持优势的原因。中国船舶业这几年来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国际造船强国相比,无论在产量,还是在造船技术上差距甚大,这与我们的信息化水平落后有直接原因。企业需全面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并在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周期等方面达到总体最优,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跨 跃式发展。 一、全国船舶制造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大幅增长 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增长1.9倍;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 (二)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增长 2010年,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增幅有所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21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799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

船舶业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船舶业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船舶产业已成为我市增加财政收入、吸纳人员就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和促进渔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修造船管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数字化造船的趋势,对船舶产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在船舶行业的推广与我市船舶产业发展的速度并不协调,全市在应用现代造船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企业还不多,直接影响我市船舶产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如何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船舶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能,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船舶产业信息化现状 XX年,全市船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省55%。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为365万载重吨,占全省%,占全国份额%;新接订单914万载重吨,占全省%,占全国份额%。

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信息化总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在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据抽样调查(下同),船舶企业信息化投入覆盖率达到100%。不论企业性质为私营还是国有控股,还是企业规模大小,每家企业都对信息化应用投入资金,其中XX年信息化投入最多为扬帆集团,达到380万。 在组织、人员保证方面,中型以上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专业部门,小型企业有负责信息化专职人员。在设立了信息化专业部门企业中,由副总以上级别的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 在信息化基础设备方面,所有企业计算机普及率为100%,在涉及企业核心部门和岗位都配置和使用计算机,internet接入率为100%,大中型企业为100m接入,小型企业为2-10m 接入。 在软件工具或独立软件应用方面,主要强调个人能力或局部

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资料整理

系统定义 所谓MIS(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其原因如下: ①MIS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之所以有MIS的产生,计算机技术是它得以存在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MIS 从低级低效发展到了高级高效。其次,MIS作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其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对于MIS的开发和使用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说MIS是一个技术系统。 ②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 系统内容

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为切实推进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提高渔船管理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㈠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核查我省海洋渔业船舶,建立以渔船IC卡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现代渔船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渔船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准确和不方便查询等问题,实现渔船数据有效统一、合法规范、网上公开、信息共享、随时查询等管理目标,最终达到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渔船的目的。 ㈡具体目标。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继泉州试点后,拟用一年的时间,按行政区划由北至南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起至2010年1月,完成宁德、福州两地市的系统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2010年2月起至2010年6月,完成莆田、厦门、漳州三地市的系统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第三阶段,2010年7月起至2010年8月,对全省沿海六地市已建成的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库进行统一的查补缺漏和修订更正工作。

为保证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决定成立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省级工作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陈泽銮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梁火明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 何敬祥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成员:林竹明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渔监处副处长曹威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渔监处 江鸿光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杨立勋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蔡芝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有关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应成立由市局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辖区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 1、宣传发动。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和宣传资料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实现全省渔船动态、协同管理的重要性,在强调系统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渔船管理的工作效率,为服务对象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特别说明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普查并安装IC卡的渔船将暂缓享受燃油补贴

船舶信息化管理

船舶信息化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造船?成为世界各国船舶工业追求的目标。信息化正在改变着造船工业的设计手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中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好机遇。 A 信息化让船舶制造?脱胎换骨? 一直以来,船舶工业就是大工业的代表,劳动密集程度很大,?出大力、流大汗、造大船?是中国造船工人的豪言壮语,电焊工人在高大的船体上焊出朵朵焊花也是经常被镜头捕捉的典型的船厂生产场面。然而,这豪言壮语和壮观场景的背后恰恰体现出船舶工业的艰苦和落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武昌造船厂技术中心孟主任介绍说,以前造船就像做衣服一样,要绘图、放样、裁剪。厂里曾有一个像篮球场一样大的样台,工人在样台上将钢板要做的样一块块放出来。一艘万吨船,除了钢板,还有上万根各种各样的管子,全靠工人现场取样制作。每根管子从取样到安装,要从十层高的船上到车间上下多个来回才能完成。这样造船,不但工人辛苦,返工量大,质量难以保证,材料的浪费更是惊人。而现在,在分段车间,切割机能精确地将钢板切割成任何形状;流水线上,全自动焊接系统已经代替了工人的高强度作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船舶设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设计船舶,全靠人工一笔一笔地画,过程非常繁杂,整个工厂一年只能设计一两艘船舶。而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先进的造船软件,工厂一年可以设计3艘以上船舶,产品报价设计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到数天。7万吨级货船设计效率提高了30%,干涉差错减少80%,并且生产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阶段划分已相当模糊。武昌造船厂姚胜华高工介绍说,管道设计是设计船体结构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以前用手画图时,因为无法想象纵横绕的管道如何排列和分布,设计者就用一根铁丝弯来弯去的,从中找到某些真实环境中的感觉。现在改用PC图形工作站了,只要往机器里输入相关的参数和数据,计算机马上会虚拟合成出各种管道的三维图像。信息技术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改造了传统的制造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船舶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缩短了造船周期,改进了造船质量,也使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提高。信息化让造船工人出更少的力?流更少的汗就能造出更好的船。 B现状:信息化技术仍很落后 中国船舶工业是我国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1965年就开始了船舶设计计算

船舶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

船舶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 为提高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其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企业流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总体策划、分步实施· 应用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 系统信息统一管理,部门共享,实行无纸化办公·保持历史数据的延续性 1、系统环境网络环境:LAN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或WINDOWS2000 SERV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SYBASE或ORACLE。 2、软件构成 本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完成相对独立业务功能,不受公司部门划分的 限制,当需要时,可方便地重组软件系统。整个系统包含如下子系统:(1) 船舶调度管理(2)船舶动态管理(3)船舶动态监控(4)租船揽货管理(5) 商务结算管理(6)保险理赔管理(7)船舶设备维护保养(8)船舶备件及物料管理(9)船舶修理管理(10)船舶证书管理(11)船舶资料管理(12)船员信息管理(13) 船员调配管理(14)船员证书管理(15)船员培训管理(16)船员工资管理(17) 船岸通讯管理3、功能概要 以下按顺序简要说明各模块的功能。各功能的详细描述需要经过深入的用户需求调查后方能完成。3.1船舶调度管理模块 用于完成船舶调度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航次命令录入· 装/卸港代理委托函生成·运价、佣金、滞期/速遣费计算·船舶联系单录入· 航次结束后,填写航次效益计算表,进行单船单航次考核;3.2船舶动态管理 完成船舶动态信息获取、查询、输出等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接收、录入、存储、处理船舶发来的各种动态报文;·定期生成并输出船舶动态表;·查询船舶动态信息。3.3船舶动态监控以海大航科拥有国家专利的(IMO S- 57电子海图系统为显示平台,将系统所辖船舶显示在(IMO S- 52电子海图上,同时可以通过海图平台查询船舶的动静态信息、船员、证书等信息,并且可以显示潮汐、洋流、气象台风等信息。·电子海图无级缩放;· 物标分层显示及物标属性查询;·电子海图简单标绘;·船舶显示及动态跟踪;· 船舶的信息查询;·潮汐、洋流、气象台风信息查询;·船位查询POLLING3.4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操作须知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操作须知 总则 SMIS全称SHI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MIS系统。该系统涵盖了船舶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基本功能。根据我国船舶管理公司的现行管理机构设臵与业务流程要求,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分成机关版(船舶管理公司)与船舶版两个版本,分别用作公司与船舶的业务管理。它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现代通信等综合技术在船岸双方进行数据交换,是船岸管理工作互动的操作平台,能使船舶的周期性维修保养及时有效的运行。系统可帮助公司对所属船舶进行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船舶安全监控,船舶检验、船舶修理安排与过程控制,船舶备件、物资采购过程控制,船舶运行成本控制等工作。此外,还可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SMIS的实施 当新接船开始营运后,根据船舶的航次计划,机务部在三至六个月内为船舶建立SMIS系统,在SMIS系统建立之前,船舶的相关日常工作联系通过邮件系统进行。 新造船营运开始时,SMIS系统即投入使用。机务部在新造船营运前2周内为船舶建立SMIS系统。 SMIS数据采集 公司将用于数据采集的模板(设备、备件、证书等)发到船上。由船舶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反馈回公司。公司将模板发给SMIS技术人员,导入系统数据库。后期船舶或公司在使用中,发现有缺少、错误的信息可以自行编辑修改。 SMIS模块功能说明与注意事项 SMIS系统船舶版主要分为设备管理、备件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油品管理、热工管理、安全管理、证书管理、体系管理和系统维护十个功能模块。 公司版分为设备管理、备件管理、物资管理、修船管理、安全管理、证书管理、航次管理、船员管理、费用管理、油品管理、通函及资料管理、系统维护十二个功能模块。 1.设备管理 - 船舶版&公司版 设备管理模块包含了船舶详细的设备清单和设备的维修保养内容。船舶通过

宁德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宁德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宁德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沿海四县(市、区)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支队、船管办: 为贯彻落实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提高我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根据省厅在泉州市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宁德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现将《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宁德市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省、市、县三级联网,实时记录渔船变更信息,建立起真实有效、准确一致的渔船基本信息数据库,切实解决渔船船证数据不一致、不准确和不方便查询等问题,实现渔船数据有效统一、合法规范、网上公开、信息共享、随时查询等管理目标。形成以渔船信息卡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现代渔船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渔船的目的。 二、工作组织 为保证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成立宁德市渔船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宝生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 副组长:卢统国市海洋与渔业局副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郑华生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成员:陈一宁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潘兴中福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林作丛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郑庆丰福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局船管办,卢统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李建良、黄吉宝、游陈婷及各沿海县(市、区)局渔船管理分管领导。办公室职责是负责处理实船核查期间的日常事务和各方面协调工作。 三、工作对象 宁德市所有录入全国渔船管理系统的捕捞渔船、已持有检验证书、登记证书的捕捞辅助船和养殖船。 四、组成人员和职责 本次核查工作共分三个工作组:即组织协调组、现场核查组、数据录入组。各组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是: 1、组织协调组。市渔船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县(市、区)局渔船管理分管领导、办公室负责人组成组织协调组,具体负责渔船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分工、联络、后勤保障并对要完成的任务、时间要求等工作做详细安排。县(市、区)局局长是本组责任人。 2、现场核查组。省、市、县抽调的验船师、渔业执法人员或有验船资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船核查、真实填写《渔业船舶实船核查表》(见附件)。县(市、区)局渔船管理分管领导是本组责任人。 3、数据录入组。市、县抽调的渔船登记和捕捞许可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采集到的渔船数据进行审核并按各类渔船数据录入要求进行录入并制作“证船相符”渔船的信息卡。县(市、区)局渔船管理分管领导是本组责任人。

信息化技术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02T09:09:00.23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5期作者:田堂存张栋[导读] 在当前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舶舶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己经成为了制约我国舶舶管理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发挥出其在维持教学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好的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田堂存张栋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404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舶舶管理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己经成为了制约我国舶舶管理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发挥出其在维持教学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好的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推行舶舶管理课程体制改革,从而适应日益增加的教学管理难度,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对舶舶管理课程的应用分析,有利于促 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进行学习,促进舶舶管理课程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船舶管理;应用 1.船舶管理课程专业职业信息化的内涵 1.1船舶管理课程简介依据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国家海事局高级船员最新考纲和现代船舶轮机管理的工作需求设置“船舶管理”课程,对应操作级船员“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功能”岗位功能模块;同时考虑到“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适岗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航海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远洋船舶轮机人才需求、船舶轮机岗位群能力的需求和对于高级船员的适任要求。 1.2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其IT in education的原提法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借鉴何克抗在《教育技术学》一书中对教育信息化做出的定义,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目的,以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特征。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观。2011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最后落脚于促进教育文化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层面。可见,随着信息化工程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已从技术属性、教育属性向着社会属性、服务属性层面过渡。职业教育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构成,本身就较其他教育类型具有更广泛的服务属性,是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服务手段。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小康社会新目标,在营造终身学习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再一次被升华。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形态,具有教育的服务属性。 2.信息技术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构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船舶管理课程发展当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教师的有效管理,己经成为了各个院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教师管理当中,能够实现现代化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在该系统当中,主要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包括教师评比系统、个人信息系统以及教师教学信息系统,从而针对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的进修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管理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课程管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是在当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课程管理的难度在不断的增加院校在进行课程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必修课留下充足的课程,同时还要实现特色船舶管理课程的发展,使得课程管理的压力大大增加而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应对当前课程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各种课程编排软件,对教师的工作以及船舶管理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船舶管理课程变得更加的灵活,能够在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避免出现课程安排方面的冲突,为学校的正常教学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信息技术在舶舶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建议 3.1构建船舶管理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船舶管理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是知识的系统化,通俗地讲是课程顺序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基于此打破传统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用船舶管理核心课程搭建整个机械专业的知识网络,用创新型教材和教学任务书支撑本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汲取新知识、迁移新技能、掌握新方法、适应新角色、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并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经过上述程序的层层分析,最终构建的理论和实践船舶管理课程模块,突破了船舶管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针对性。 3.2建设船舶管理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在船舶管理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都有前续与后续课程。立体化船舶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带动相关学科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信息,搜集整理教学资料,同时要调动学生的潜力,发挥其创造性,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此外,要积极争取到项目的立项,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提供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支援。在人员上,既要选用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骨干,也要聘请一些信息技术操作娴熟、网络应用熟练的技术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建设队伍。 3.3创新船舶管理课程考核模式为了更好的对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成果进行验收,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通过进行高效的成绩管理,实现学生学习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管理当中,学生的成绩数据十分庞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工作量,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能够强化对学生之间的监督管理,更好的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祖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结束语:

船舶业和信息化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船舶业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正式版

船舶业和信息化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船舶产业已成为我市增加财政收入、吸纳人员就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和促进渔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修造船管理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数化造船的趋势,对船舶产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化在船舶行业的推广与我市船舶产业发展的速度并不协调,全市在应用现代造船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企业还不多,直接影响我市船舶产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如何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船舶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能,打造中国一流的

现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船舶产业信息化现状 XX年,全市船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32.4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省55%。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为365万载重吨,占全省48.8%,占全国份额8.4%;新接订单914万载重吨,占全省88.3%,占全国份额35.2%。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信息化总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 在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据抽样调查(下同),船舶企业信息化投入覆盖率达到100%。不论企业性质为私营还是国有控股,还是企业规模大小,每家企业都对信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客户背景 中国海运集团(简称中国海运)1997年7月1日在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上海成立,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之一,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航运企业。2004 年中国海运被中宣部,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典型首位。 中国海运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麾下由集装箱运输,油运,货运,特种货运输,客运等五大专业船公司组成的主营船队,拥有各类船舶近440 余艘,近1500 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 2.7 亿吨。并拥有综合物流、船舶管理、码头经营、金融投资、工程劳务、供应贸易、信息技术等多元产业和260 余家境外企业、办事处和代理网点。 需求描述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中海货运按照中海集团的业务需要设计开发的,适用于航运业务及船舶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船舶管理、电子商务、船岸同步、智能报表、行业信息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考虑到船舶远离陆岸,震动大、盐分高,硬件容易出故障等各种综合因素,制订出运行高效、稳定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系统首先必须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安全稳定的应用系统;其次,必须提供船舶航运情况实时分析与船舶信息同步,并提高航运的高效性,让陆岸随时掌控船舶运行情况;另外,还需提供双机高可用保护,并充分考虑远洋航海的特殊环境要求,提供稳定的应用服务,并适应船舶应用。 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Sybase 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多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从系统及应用的安装、调试、运行、到系统与应用的维护支持与培训等全面解决方案,以保证航运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与维护。 为了确保航运管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中海货运也经过了全方位的测试、论证和性能比较,最后确定中海集团航运管理系统的陆岸数据中心架构应用Sybase ASE 12.5 for Linux数据库产品,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数据存储及检索服务。船舶系统采用Postgresq数据库,该数据库产品作为船载数据库服务器负责船只日常数据采集与管理。同时选用中标普华Linux 作为系统的运行平台,并结合Linux 高可用集群系统进一步确保了系统的高可靠性。系统中应用的Sybase 技术可实现多种功能,包括检索速度快;支持XML 标记和操作;支持应用组件HA 部署架构;支持事务处理等等。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了J2EE 的B/S 架构,技术先进,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潮流,并且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整个航运行业应用的需要,再加上其经济性,特别适用于航运系统各大集团的大规模部署。该系统现正处于实施过程中,首批的数百只船已完成安装。该项目后期将在整个中海集团进行推广,船舶应用量将在1000 条船以上。 网络拓朴图结构如下:

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与船舶信息化管理

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与船舶信息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8-07-03T10:21:12.1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阮振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高科技应用进行了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管理也逐渐趋向于信息化。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 430062) 摘要: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高科技应用进行了探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管理也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基于此,本文深刻阐述了GPS以及WCF技术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船舶信息化管理现状,并对此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船舶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船舶行业;定位监控系统;信息化管理 一、GPS技术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应用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以及信号接收系统三部分组成,GPS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辅助实现的,通过对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GPS技术的应用使船舶的定位更加精确,定位结果甚至可精确至个位数,根据定位系统对定位坐标修正内容以及精准度的不同,GPS定位可分为相位差分、伪距差分以及位置差分三种形式,例如伪距差分主要是对定位结果公共误差的修正。其次GPS技术使船舶定位监控系统的监控覆盖面更宽,将GP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船舶定位监控系统只需有网络的支持便可发挥定位与监控功能,从而实现对全国范围的监控,且方便了船舶监控部门与船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提高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后GPS技术可容纳更大的信息量,使多船只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船舶监管部门可以动态地、及时地掌握船舶的运行状态,并与船舶之间进行迅速的信息沟通,提高对船舶的指挥调控效率。 二、WCF技术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WCF技术也在船舶定位监控系统中得到了极大应用,WCF技术的实现需要百度API地图资源的支持,WCF技术通过对船舶的定位,将船舶的具体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后将具体坐标标识在百度API地图中,这种方式往往需要提前将API地图存入船舶定位监控系统或者利用网络将对API地图进行即时利用,从而导致占用定位监控系统内存或网络资源,影响定位监控系统的综合效果。基于此,专家学者将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即先通过WCF技术将船舶的真实坐标位置进行偏移转换,再利用API地图进行匹配便可获取船舶在地图中的具体位置,节约了定位监控系统的内存空间与网络资源,且据测试这种方式所显示的船舶地理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差不足15m,满足了船舶定位监控系统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三、我国船舶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船舶行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逐渐形成了较为健康的整体信息化状况。例如我国目前的基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且船舶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其次我国船舶业的应用范围也逐渐变宽变广。然而我国船舶行业信息化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1船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船舶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国内缺少既具备船舶基本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我国船舶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且就目前我国现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来看,其思想观念与专业水平仍有待加强,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很多船舶管理人员对船舶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态度较为散漫,对船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加重视,导致我国船舶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其次船舶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高,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本科学历,对船舶运行过程中常见安全故障的掌握与处理不够熟练。 3.2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我国船舶行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深度仍然不足,虽然CAD等信息化系统在船舶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用,然而PDM等信息化软件仍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很多船舶企业对PDM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文档及基础数据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作为一种辅助软件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设计开发环节中所起到的管理与控制作用仍有待提高。另外我国很多单位对ERP系统功能的利用也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主要将其用于库存、财务、销售等方面,然而在生产计划制定以及成本管理方面仍未得到充分应用;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软件往往要求使用者提供很多相关数据,如何获取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以及如何针对上游数据的变化对下游数据进行处理等等都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由于我国船舶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船舶行业缺乏统一详细的行业标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很多船舶管理单位都在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然而各企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进行参考,对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应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相比于管理的统一化企业往往更强调各自的特性,导致企业间的信息化管理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够统一,影响了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配合。 四、船舶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要想提高我国船舶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就要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4.1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义,船舶的信息化管理也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例如鼓励高校积极开设相关课程,船舶知识与计算机技术两头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打造人性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放宽自身视野,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船舶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以应用,提高我国船舶信息化管理水平。 4.2加强管理人员的准入机制与培训机制 船舶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较低的现状已成为阻碍我国船舶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高船舶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以及加强对管理

船舶管理系统

******船舶管理系统介绍 一、系统介绍 ******船舶管理系统(简称:)是由******新软件公司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国内船公司的船舶管理特点开发的一套船舶管理系统,是我国航运企业船舶管理理念的升华,涵盖了船舶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是一个成功的船舶管理信息化案例。在系统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充分考察了国内外船舶管理公司和船管系统的先进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以公司、船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据,实现船舶管理过程控制与公司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系统涉及的功能模块主要有:系统管理、基础数据、船岸通讯、计划保养、备件管理、物料管理、船舶营运、安全检查、证书管理、船用资料、消防救生、体系管理、修船管理、日常办公、报文管理、费用管理等。整个系统分为船端系统和岸端系统两部分,系统模块关系图如下所示: 二、系统架构 岸端系统

采用基于+ + 的轻量型企业级J2三层技术架构。 该系统架构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也可以通过等网络方式连接终端服务器远程进行访问。该架构具有业内技术的先进性,采用J2技术架构。引入最新的、、、等技术。该架构还具备优秀的可扩展性,易于扩展功能,新增的功能模块对原有数据库及架构影响较小。 ?船端系统 考虑到系统部署的方便性,船端系统在岸端系统的基础上省去应用服务器层,简化为两层;统一采用+ 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船岸通讯 船舶上可使用的通讯设备有:卫星通讯设备(M站、C站、F站、海上宽带)、3G 无线网络等,卫通设备通过卫通地面中转站与网连接,进行广域网的直接数据交换。船舶上安装的通讯软件有,,,等。******船舶管理系统利用通讯软件,以的方式进行船岸数据交换。

中国船舶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

中国船舶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 船舶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信息化总体情况以及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综合集成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情况,突出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生产特点,最后还阐述了信息化的行业标准和规划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201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101个。按行业分类,船舶制造企业524个,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240个,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321个,其他企业16个;按规模分类,大型企业30个,中型企业168个,小型企业903个;按控股情况分类,国有控股企业166个,集体控股企业83个,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142个,私营企业710个。船舶工业从业人员36万人。 船舶工业拥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两大造船集团。2010年两个集团完工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49.1%,分别排列世界造船集团第2位和第6位;新承接船舶订单合计占全国总量的38%,分别排列世界造船集团第2位和第3位;手持船舶订单合计占全国总量的45.2%,分别排列世界造船集团第2位和第3位。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我国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70.6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利润总额达到226.7亿元,是上年利润的2.3倍。 分行业看,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08.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1亿元,分别占全行业70.4%和70%,利润总额141.6亿元,比上年增加88.5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62.4%;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3.7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亿元,分别占全行业8.9%和8.7%,利润总额12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5.3%;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0.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4.9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20.8%和20.9%,利润总额72.8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32.1%。 分地区看,2010年上海、江苏、辽宁、浙江四省市船舶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过300亿元,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09.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20.7亿元,利润总额173.1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3%、71.3%和76.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二)生产经营情况 1.船舶制造业 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163.8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6.3%,占世界份额26.7%,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承接新船订单10751.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06.6%,占世界市场份额43.9%;手持船舶订单16798.1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14.8%,占世界市场份额33.1%。 2010年,船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出口船舶完工量达到1550.4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0.6%,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1.7%;新承接出口船订单9378.6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19.7%,占订单总量的87.2%;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4488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20.7%,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6.2%。 2.船舶修理与拆船业 船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9%。我国船舶修理业在修船总量、改装船数量、外轮修理及经济效益上均创新高。国内主要修船企业共修理船舶1.2亿载重吨,占世界主要船舶保有量的12%,完工修理各类船舶逾6000艘次,大中型修船企业均以承修外轮为主,出口创汇超过25亿美元。 3.船舶配套业 2010年,船舶配套业生产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实现总产值213.8亿元,工业增加值57.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