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2015

《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2015
《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2015

《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C/Engineering Graphics C

课程编号学分 4

总学时64(含8学时课内上机)

适用专业工科类非机械、非土建各专业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与特色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科。工程图样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样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它是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影法为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构成、表达及工程图样绘制、阅读基础的工程基础课。

Engineering graphics is a discipline on expression, exchange and transmission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is a carrier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a language of expressing and exchanging technical design idea. In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drawing is the main intermediary of definition,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ceiving,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 graph can illustrat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flect the laws of science visually,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grasp the interior relations between things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a problem. A graph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isualization and conciseness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understanding the law and exploring the unknown in information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This course is a subject characteristic of rigorous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 and enhance engineering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Based on geometry and projection methods,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echnical course which researches conformation of geometric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 and reading of engineering drawing.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课程目标:

1、学习工程图样绘制及阅读的基本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运用;

2、学会运用正投影法进行基本形体及组合体的分析方法、投影表达及阅读;

3、掌握工程形体的常用表达方法;

4、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图样绘制及阅读的方法;

5、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6、培养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程素质。

表1 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工程图基本知识、投影理论基础、组合体、工程形体常用表达法、机械图、计算机绘图等部分,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工程图基本知识

(1) 工程图相关《技术制图》国家标准介绍;

(2) 几何作图与圆弧连接;

(3) 绘图工具及仪器使用方法介绍;

(4) 仪器图绘制方法及步骤。

重点:(1)工程图相关《技术制图》标准学习;

(2)仪器绘图方法及步骤。

难点:手工仪器绘图。

2、投影理论基础

(1) 投影的形成、分类及应用,正投影的特性;

(2) 立体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基本几何体三视图画法;

(3) 立体表面上的点、线、面投影分析。

(4) 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与线的投影。

重点:(1)投影概念的建立;

(2)三面投影图投影规律;

(3)基本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构成要素的投影分析。

难点:投影概念的建立及基本立体表面构成要素的投影分析。3、组合体

(1) 组合体的形成及分类;

(2) 截切体(平面与立体相交,平面仅限特殊位置);

(3) 相贯体(两回转体相交,仅限回转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

(4) 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5) 读组合体三视图;

(6) 轴测图基本知识及正等轴测图画法。

重点:(1)组合体形体分析及三面投影图画法;

(2)读组合体投影图。

难点:读组合体投影图。

4、工程形体常用表达方法

(l) 视图;

(2) 剖视图(以单一剖切面、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视为主);

(3) 断面图;

(4) 常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5) 第三角投影简介(为扩展内容,选讲)。

重点: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表达方法及应用。

难点:各种表达方法的具体运用。

5、机械图

(1)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介绍;

(2)零件图;

(3)标准件与常用件;

(4) 装配图。

重点:零件图、装配图的阅读。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零件图及装配图。

6、计算机绘图

(1) 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

(2) 熟悉一种绘图软件,并能进行基本作图。

重点:建立计算机绘图基本概念。

难点:绘图软件熟练运用。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为1:1.5,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表2 课程学时分配表

五、实验或实践环节

表3 实验基本信息一览表

注:1.实验类别: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学科大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2. 实验类型:演示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其他;

3.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其他;

4. 详见《计算机绘图C》实验教学大纲。

六、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本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专业课,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中应做到:

1. 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教与练结合。

2. 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全程指导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注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科研结合教学等手段,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师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5. 加强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监控,通过课堂绘图训练、模型测绘、课堂讨论、提问、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巩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贯彻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的思想,以强化空间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线,增加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环节及互动选择、构形练习等训练内容。

从知识智能结构的整体优化方面着手,打破传统的格局,精取优选,调整知识结构,融入和加强具有现代特色的内容,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七、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分为期末统一闭卷考试和平时学习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大、小绘图作业)、模型测绘、计算机绘图实验等内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2. 本大纲所提到的内容都是教学及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期末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25%,一般占15%。

3. 期末试题难易程度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约为2:4:3:1。

4. 期末试卷试题类型一般为:绘图及读图的作图题。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1、《工程图学简明教程》(第4版,含DVD课件光盘)

主编:王成刚、赵奇平等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14.8

2、《工程图学简明习题集》(第4版)

主编:王成刚、赵奇平等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14.8

3、《工程制图》(第3版)主编:黄丽、朱建霞、郑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11.2出版

4、《工程制图习题教程》(第3版)主编:王琳、朱建霞、姚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11.2出版

参考书:

1、《机械制图》主编:同济大学等

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

2、《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主编:西安交大等

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

3、《Engineering Graphics》主编:Frederick E. Giesecke ,etc.

改编:焦永和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5

九、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达成度评价方法

针对课程大纲提出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分解各个课程教学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权重,对学生在相应教学环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课程目标各项达成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

?

考查目标

学生在相应环节得分的平均值

达成值目标值样本中为考查某课程目标所设计环节的总分

课程主要教学环节支撑课程目标权重分配如表4。

表4 课程主要教学环节支撑课程目标权重分配

将上述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用于课程支撑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权重分配如表1,毕业要求各项指标点达成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达成值课程支撑某项毕业要求的权重值课程目标各项评价值目标分配权重

执 笔:王成刚 日 期: 2015.12.18 审 阅:王琳 日 期: 2015.12.19 审 定:胡剑 日 期: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讲解

《爆破工程》课程学习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既是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安全工 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旨在向学生传授炸药爆炸和岩石爆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工程爆破设计和分析解决工程爆破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有关工程爆破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方面)的内容: 1、包括炸药的起爆机理与爆轰理论,岩石的爆破破坏机理、基础理论模块: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等。该模块既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2、爆破器材模块:包括各类炸药的主要性能,各类起爆器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主要性能以及起爆方法; 3、爆破设计及施工技术模块:包括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突出行业特点; 2、讲课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同时也应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理论,使同学们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能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理解炸药爆炸的基本概念以及起爆和传爆的基本原理; 2、熟悉爆破器材的结构和性能,掌握火雷管起爆法、电雷管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导爆管起爆法及其爆破网路的施工技术; 3、掌握地下光面预裂爆破、掘进爆破、露天浅深爆破、露天硐室爆破以及拆除爆破等爆破技术; 4、掌握爆破安全技术; 5、了解和爆破有关的岩石性质,理解岩石爆破的物理过程和基本原理; 6、了解当前爆破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 1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板书)方法,并安排课堂讨论。 六、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 爆破工程戴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2 参考书: 1、爆破工程东兆星邵鹏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 2、爆破工程管伯伦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2 3、爆轰物理学张宝坪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8

(完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

1工程概况 1.1 原始条件 某露天矿山开采闭坑后,拟转入地下开采,需要在露天底形成20~50m的覆盖层。露天采场底部走向长约450m,露天底平均宽30m。露天采场实际最高标高为305m,最低标高为-33m,封闭标高为117m,露天采场上口尺寸为:900m×630m,下口尺寸为410m×20m。原台阶高度12m,现已并段。 1.2 地质条件 矿石类型简单,矿石物质组成也较简单,矿石属于中硫、低磷、贫磁铁矿石。矿体围岩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岩体稳定性中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8~10,节理裂隙发育,岩石一般比较破碎,强度较低。 1.3 设计任务 利用硐室爆破的方法在B12和B11两条勘探线之间形成高度为25m的覆盖层。 2爆破方案 2.1 爆破类型的确定 硐室爆破按爆破作用程度和结果分为抛掷爆破,松动爆破和加强松动爆破。 按爆破的目的和要求,抛掷爆破分为定向爆破、扬弃爆破和抛散爆破。定向爆破要求爆破的岩土按预定的方向运动并堆积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当只要求将爆破的岩土抛掷一定的距离,而不

要求有固定的方向及堆积范围时,称为抛散爆破,扬弃爆破是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小于 30°的地形条件下,将开挖的沟渠、路堑、河道等各种沟槽或基坑内的挖方部分或大部分扬弃到设计开挖范围以外,使被开挖的工程经过爆破基本成型。 根据抛掷作用的方向不同抛掷爆破又可分为单侧抛掷爆破,双侧抛掷爆破,多向抛掷爆破和上向抛掷爆破等类型。一次爆破也能够同时具有多种性能,可一侧抛掷,另一侧松动。 松动爆破仅将土岩松动和破碎,破碎的岩石不产生抛掷。适用于对周围破坏小,不允许有抛掷的地方,一般抵抗线小于15~20m。炸药单耗小,爆堆集中,能有效地控制飞石距离,爆破有害效应小。当地表自然坡度大于60°时,采用松动爆破将岩石松动,破碎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落,此时又称为崩塌爆破。 加强松动爆破是介于松动爆破和抛掷爆破之间(0.75

《物流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学时/ 学分:34学时/2 学分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学、统计学、运筹学面向对象: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物流设施与设备规划设计,物流中心的设计,搬运、配送和运输设计,仓库规划及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物流系统工程概述( 2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学科定位,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内涵,初步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流业和物流学科; 2.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物流系统工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 4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系统的六种一般形态及系统内部各个事件的关系形式,了解系统的三项核心内容和系统工程的技术学科,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及其三维结构,重点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目标、构成要素及其集成

原理,熟悉物流系统管理的几个相互联系的观念和物流系统工程的几种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2.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3. 物流系统管理观念; 4.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物流系统分析(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理解系统分析的概念,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意义,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一般步骤,以及物流子系统分析的相关理念,熟悉并掌握几种系统分析常用的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分析概述; 2. 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3.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4. 物流子系统分析; 5.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物流系统建模(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了解系统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充分理解建立和使用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要求、原则和建模方法,掌握四类建模变量及四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几种常见物流系统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

《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1003 课程英文名称:Blasting Engineering and Safety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年8月26日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安全,是工程爆破永恒的主题。爆破工程与安全技术是研究爆破安全规律和防止爆破事故的科学,对安全工程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与爆破工程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爆破器材加工、运输、装药、填塞、起爆等关键工序的操作安全问题; 2.与防止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噪声、飞石、尘土、毒气等公害关联的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爆破安全的发展阶段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爆破作业等基本理论及爆破安全等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实际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 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对习题课的要求(2学时):掌握起爆技术、装药与爆破施工、岩石爆破、城镇复杂环境控制爆破、建(构)筑物拆除爆破等作业领域中有关爆破安全知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爆破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2015.8.28交回)

系统工程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de: 1610018/1610019 Academic Hours: 4 /per week Credits: 4 Credits (10)Instructor: XXX Nature of Study: TAUGHT MODULE Probable Numbers attending: 30 I. Course Aims and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III. Course Content and Learning Outcome Statements(课程内容及要求)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科学产生与发展,熟悉系统的特征与分类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步骤等。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二、系统的类型。 三、管理系统问题举例。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二、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 三、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1、何为系统?何谓系统工程? 2、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要知识的发生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平时训练要求高标准,定时定量,做到等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3、重通法、抓变通,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是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抓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精做精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4、重反思、抓纠错 中考考试的分数高低,往往取决于细心,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数学概

弹药工程及爆炸技术工程爆破-教学大纲

《工程爆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42302 课程英文名称: Blasting and explos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弹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弹药与爆破技术专业课程中发挥示范性、辐射性的引领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比较丰富的工程爆破的原理及其应用,而且让学生了解与把握爆破工程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爆破工程施工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要求 1. 了解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2. 掌握爆破工程施工设计的基本理论; 3. 掌握不同类型工程爆破的施工操作设计; 4. 对简单的工程能够设计爆破施工方案。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类别,所涉及的技术门类和问题十分广泛和复杂,不同类型的爆破技术,在实际爆破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大不相同。同时,爆破技术是在不断飞速发展,且工程性很强的技术。为了适应爆破工程的这些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依据现代教学理念,探索新颖授课方式;丰富课外作业形式,延伸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教学手段:课程采取了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工程爆破操作教学录像、多媒体教学,将来可增加实验环节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手段,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工程力学、岩体力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习题的要求:通过适量的复习题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得到对爆破作业机理的深入理解,特别使学生对爆破工程设计基本原理、爆破参数的计算和选择、装药量计算、爆破网路设计等得到训练。通过隧道爆破设计、露天台阶爆破设计、建筑物拆除爆破设计和特种爆破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2.本门课程暂时未安排实践环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80%)与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小测验、课后作业等)(20%)成绩的总和。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6022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3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系统工程》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工程是一 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高度综合 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现代技术,担负总体协调使命的管理与设计学科。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系统工程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便适应当前的需要。本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以下: 了解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整体情况与发展; 理解系统工程章节内容和知识体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教学要求:对系统工程课程的了解以及对系统工程学科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涵盖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向;系统工程的发展简史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综合集成方法的掌握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二)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系统工程方法论,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然后掌握系统分析原理与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最后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重点、难点: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三)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主要内容: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的基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编号:0106071C 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限选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及地下工程方向)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授、实习、参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各种开挖方案、方法及开挖方式;掌握岩土地层各种开挖和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锚喷支护的设计及施工、信息法施工原理;特殊地层施工、安全和劳动条件;工能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是建立在相关数学、材料学、管理学、机械工程学、安全、地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本专业学习《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或同时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即类似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地下建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课时要求内容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多参考相关的专业书籍与文献资料,学习过程中,应多理解内容,不必死记硬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有关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具体的教学要求:掌握地下建筑工程的组成、工程建设程序;掌握地下工程一般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方法;掌握地下建筑工程开挖、装运、支护等施工程序;学会编制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初步具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以一项工程实例,结合己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和生产实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课程中的简单科研课题,能够拟出研究方案,选择实验手段,整理实验数据。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了解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组成与类型、特点,地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研究牛内容及任务。 第一章隧道开挖工程(7学时) 熟练掌握隧道开挖工程的施工方案与开挖方法、凿岩爆破、装岩与运输和洞室通风。 第二章开挖机械化与掘进机施工(4学时) 掌握开挖机械化作业方案配套和掘进机法(TBM)开挖施工。 第三章竖井、斜井施工(2学时) 掌握竖井施工、斜井施工,了解竖井、斜井施工治水。 第四章施工支洞布置(2学时) 掌握施工支洞的类型、选择和布置,了解施工支洞断面选择。 第五章锚喷支护施工(4学时) 掌握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锚杆支护施工和预应力锚索施工。 第六章新奥法(NATM)施工与监控量测(4学时) 理解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新奥法的设计和施工、现场量测,了解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应用。 第七章洞室混凝土衬砌施工(4学时)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9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环境技术等。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管理系统工程基本观点 1.系统思想、系统分类 2.系统工程观点 3.管理系统工程发展及应用 (二)管理系统工程方法和步骤 1.管理系统工程基本方法概述 2.Hall三维结构 3.管理系统工程工作步骤 (三)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 1.明确问题 2.系统详细调查 (四)系统环境分析 1.环境分析目的与意义 2.环境因素分类 3.环境分析的内容 4.系统环境分析举例 (五)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结构分析概述 2.系统结构分析内容 3.系统结构分析举例 (六)系统目标分析 1.目标分析的作用和要求 2.目标体系的建立 3.多目标分析 4.系统目标分析举例 (七)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 1.备选方案综合的原则 2.备选方案体系的确立 3.系统约束条件的确立 4.系统目标、备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关系 5.系统备选方案综合举例 (八)系统定量分析方法 1.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的关系 3.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综合运用举例 (九)系统定量分析的模型化技术 1.系统模型的概念、举例 2.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3.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则 4.模型的检验、运用 5.系统建模举例 (十)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 1.方案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2.方案的完善 3.方案的实施 4.系统方案的确定、评价与实施举例 (十一)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描述 2.定性分析 3.备选方案的综合 4.定量分析 5.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二、课外作业内容 每一章布置1~3道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习题来源可从教材或相关参考书中选取。习题的类型可以是概念题、案例分析题、建模题和计算题等。 对于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于大型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题和建模题可安排专门的习题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提问,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教学内容。 三、实验无 四、实习或上机内容无 五、课程设计内容无 六、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系统工程》,汪应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新编系统工程简明教程》,钱颂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引论》,王众言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经济系统工程》,赵松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系统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步骤,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运筹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各类系统的各个阶段复杂的“硬工程”或“软工程”的管理问题,使该系统在整体目标上达到优化的方法论性质的工程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所包含和涉及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内容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将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认识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问题时是如何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的。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概论性质的课程,对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已学和未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6年级

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二年级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注①:例如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②: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 纲摘要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cc15317394.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每周5课时)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 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注①: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 块地有多少禾苗。②: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 适当年级。] (5)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 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 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 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 到小数。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注: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下同)。这些内容不作为共同要求,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