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之人口预测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之人口预测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之人口预测方法

本地人口计算方法

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是5‰,

海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9‰(一般计算按10‰),机械增长率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用水人口计算方法

国家居民用水标准(180升/人.日)。全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已由2000年的517.9升/人·天下降至2010年的364.7升/人·天,十年间下降了30%。生活用水一般按照200-250升/人.日.

酒店人口计算方法

酒店建筑面积100㎡/客房,每房1.5人。年均入住率按60%-70%。

服务人口计算方法

住宅计算方法:

住户:公寓户均127㎡,户均3人,别墅户均250㎡,户均4人;

服务人口:住宅每户0.02,别墅每户0.05

高尔夫用地计算方法:

游客:0.2-0.3公顷/人;

服务人口3:1

景区计算方法:

湿地公园:10%浏览面积,游客100公顷/人,服务人口10:1;

山体公园:30%游览面积,游客100平方米/人,服务人口10:1;

表演广场:游客30平方米每人,服务人口5:1;

水景公园:游客30平方米每人,服务人口10:1;

农耕体验区:游客建筑面积10㎡/人,服务人口3:1。

服务设施用地:

服务人员150人/公顷;

酒店计算方法:

酒店100㎡/客房,每房1.5人,服务人口1:1。

博览中心:

游客30㎡/人,服务人口3:1。

30%服务人员来自镇域,70%来自外地。

人口预测模型经典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 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

一、问题重述 1. 背景 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 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问题的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问题假设 1. 假设本问题所使用的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2. 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3. 不考虑战争 瘟疫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4. 在对人口进行分段处理时,假设同一年龄段的人死亡率相同,同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同。 5. 假设各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 6.人类的生育观念不发生太大改变,如没有集体不愿生小孩的想法。 7.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符号说明 ()i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k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人口总数占总人口 的比例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P t --------------------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2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在人居环境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范源于建筑学领域,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原理,市政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快速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1.八小时快速.2.短期快速. 城市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方案的一般过程是将目标,调查,预测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以此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演进以及形成的各种状态,然后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价和取舍,在必要时调整各类要素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建立实现某种未来状态的理想蓝图,最后提出一整套统一的规划成果.重点是建立起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这种关系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过程.使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在这些关系的演进中取得综合体现. 快速设计分析的过程: 1.概要性地掌握设计任务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类型,基地环境,用地环境,用 地面积,交通状况,上一层次规划对本地的控制管理要求,设计时间限制 等. 2.分析基地的外部环境条件,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城市景观等,充分考虑设计 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种种问题. 3.分析设计项目的内部功能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功能关系 图. 4.分析设计要求,领会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特殊建议. 5.确定规划结构,进行功能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要求,找出最恰当的组 合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根 据用地最主要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意向. 6.调整设计方案. 其中需重点讨论的内容是: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交通组织分析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分析. ?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 根据用地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部分用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分用地的公共性,私密性,中性. ?交通组织分析: 分析基地外部的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包括道路的性质,等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控制方式,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及所产生的交通量.分析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状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360docs.net/doc/cc1708971.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可编辑 UDC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XXXXX—XX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讨论稿) 200X-XX-XX 发布200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CJXXXXX—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X年X月X日 中国×××出版社 200×年北京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被确定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的主编单位,并会同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深入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预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人口统计标准,预测方法的选取、使用和表达、成果的校验和表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楼东,邮政编码:51803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规范措施分析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规范措施分析摘要: 城市人口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合理的预测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合理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中应进行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不统一 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 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演示教学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4876743.35 P t = 645305.51*Ln(t)–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讲解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表1、图1)

人口预测方法简要

直线趋势外推预测法,是时间序列预测中用以测定长期趋势的一种方法。 它依据时间数列所反映出来的变动趋势,运用数学方法配合直线以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直线趋势外推预测法,是把时间数列中的时间顺序作为自变量,把数列中每项数值作为因变量,按某种方法,求出线性方程,数列中每项数值作为因变量,按某种方法,求出线性方程,并以此进行预测。 回归分析法预测是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根据一个或一组自变量的变动情况预测与其有相关关系的某随机变量的未来值。进行回归分析需要建立描述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法在分析多因素模型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回归分析可以准确地计量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与回归拟合程度的高低,提高预测方程式的效果; 一元回归分析法适用确实存在一个对因变量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的变量是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适用于实际经济问题,受多因素综合影响时使用。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灰色预测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量比较少,预测比较准确,精度较高。样本分布不需要有规律性,计算简便,检验方便。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中长期预测。 年龄移算法是以各个年龄组的实际人口数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存活率进行逐年递推来预测人口的方法。 年龄移算法的主要优点是移算原理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在人口预测研究上应用十分广泛 时间序列法是利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预测方法。

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 (2)

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 方法名称适用条件计算公式 综合增长率法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 P t=P0(1+r)n P 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0—预测基准人口规模r—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t n-t0) 时间序列法1、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 2、人口数据起伏不大 3、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 P t=a+bY t P 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Y t—预测目标年份 a、b—参数 增长曲线法较为成熟的城市的人口预测 P t=P m/1+aP m b n P m—城市最大人口容量n—预测年限(n=t-t0,为预测基准年份,t为预测目标年 份) 劳动平衡法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 的原则基础上 职工带眷系数法 1、新建工矿城镇 2、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成 后的城镇人口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 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 工 姓名:王婷婷 学号:20130514008 专业:城乡规划

题目:预测重庆市綦江县2020年的人口规模。 綦江县2005年-2014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 年份城市人口(万人)年份城市人口(万人)200583.32201084.31 200683.53201180.01 200770.962012107.59 200883.282013107.87 200983.92014109.15 方法一:(综合增长率法) 解:由方程式83.32(x+1)^5=83.9 和84.31(y+1)^5=109.15 可解得x=13.88‰,y=53‰,则可得綦江县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88‰和53‰. 中方案:按照10年的平均年综合增长率形成人口预测的中方案: r中=(13.88‰+53‰)/2=33.44‰。 因此根据综合增长率法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如下: 城市人口规模=109.15×(1+33.44‰)^6=132.96万人。 方法二(时间序列法) 由綦江县2005-2014年的人口数据分析得到如下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图: 由时间序列拟合图得出R2=0.60863,则可以进行预测,拟合出方程 y=3.4945x-6932.9,由此可得出a=-6932.9,b=3.4945. 则:綦江县2020年的人口规模=3.4945×2020-6932.9=125.99(万人)

多种人口预测方法汇总

人口预测方法 人口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是决定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是否符合人口发展的趋势的先决条件。人口预测作为人口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其预测方法的发展很快,主要的预测方法分为用微分方程方法预测的Logistic 模型,用数理统计方法预测的线性回归模型,用矩阵方法预测的Leslie 模型,具体又包括了人口增长率法、Logistic 模型、Leslie 模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多元回归预测、自回归法、指数函数法、幂函数法、系统动力学以及适用更为广泛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等主要方法。 (1) 人口增长率法 人口增长率法是利用所选定的人口增长数学公式,根据基数人口总数,按照一定的人口增长速度推算未来时期人口总数的方法。该法要求人口增长符合算数增长规律,还要求未来人口净增长量或增长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至少相对稳定),其常用的推算公式为:00(1)n p p r n =+或0n p p mn =+。 (2) Logistic 模型 Logistic 模型增长公式为:(1)a bt t m p p e +=+,其中t p 为时刻的人口总数,m p 为人口极限规模,e 为自然对数的底,t 为时刻长度,a 、b 为待定参数。Logistic 模型考虑到人口总数增长的有限性,提出了人口总数增长的规律即随着人口总数的增长,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对于在短期内如30-50年内人口增长可能呈上升趋势如人口生育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等原因而导致人口呈上升趋势。Logistic 模型在应用中对时间长,人口数据变化大,因此误差较大且不稳定。而小城镇人口的变化就存在人口数据变化较大的特点,所以Logistic 模型对小城镇人口的预测并不适合。 (3) Leslie 模型 Leslie 模型不受短期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中长期预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对人口转折时期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模型为:()(1)k k P LP -=。 (4) 一元线性回归法 人口发展过程中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基本保持不变,即各时期人口发展速度较一致,这里将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人口数量作为状态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y a bx =+,其中a y b x =-,22[()()(/) ()/]i i i i i i b x y x y n x x n =--∑∑∑∑∑,一元线性回归法所预测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 比较低。 (6) (5) 幂函数法 幂函数法主要是适用于人口发展前期较快,后期逐渐减少的情况。其预测方程为:b y ax =。 (6) 指数函数法 有些地区的人口发展前一段时期较慢,越往后发展速度越快,如城市人口的发展,这种情况下一般选用指数函数模型:0()rt p t p e = ,其中()p t 为时刻的人口总数,0p 为起始时刻的人口总数,r 为人口增长率,t 为时间长度。 (7) 灰色系统GM (1,1)模型 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GM (1,1)模型预测的特点是单数列预测,它把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又无法确定那些复杂关系的量,称为灰色量,其预测模型为:()(1)[(1)/]/ak x k x u a e u a -+=-+ 。 各种人口预测的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对于不同变化规律的人口发展预测都可以准确的预测出结果,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结合所预测地区的特点,占有数据量的多少,预测时段的长短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求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城市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总则 1.0.4与本规程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另外,有关部颁规章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和《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国统字(2006)60号)。 2 术语 2.0.1~2.0.2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故根据需要本规程对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概念进行了说明。 2.0.3规划范围:是本规程专门规定并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指对应于人口规模统计的一个基本空间范围;是因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具有不同的规划空间范围,而规程表达中又需要一个统一的说法而设;曾想用规划区,但又唯恐造成与城市规划区概念的混淆,故而采用了规划范围这个概念。 2.0.5关于流动人口,目前我国规划界和人口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区别在于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之间是否有包容关系。为了统一概念,这里采用的是人口学的定义,即流动人口中包含了暂住人口;或者说暂住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 在公安人口统计上,暂住人口通常按照不同的暂住时限进行统计,如有一年以上、半年以上、三个月以上、一个月以上等不同的暂住人口。2.0.6关于常住人口,目前规划界和人口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关键也在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规划界一直把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作为三个并列概念,认为三者之间是没有交叉和重叠关系的,而在人口学研究以及现实的人口统计上并不是这样。这里采用的基本上是人口统计上的概念;但结合城市规划的需要,在居住时限上做出了“半年以上”的具体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法》中,采用的是“非农人口”的概念,目前我国一

人口预测方法(常见三种)

规划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 (1)劳动平衡法。中国城市规划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推算城市发展规模的计算方法。用劳动平衡法计算城市发展规模,首先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对城市提出的任务,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职能,然后根据城市的职能及远景发展规模,推算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再按照被抚养人口参数推算被抚养人口,最后计算出城市总人口。计算公式如下: 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规划期末基本人口数/[1-(服务人口的%十被抚养人口的%)]}=规划期末基本人口数/基本人口百分比(2)劳动比例法。确定规划期末各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总数和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进而推算出城市的总人口。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应将城市人口按其是否参加社会劳动,划分为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两类。然后再根据城市职工分类统计,将就业人口按行业分类,如工业企业、基本建设、交通邮电、农林水利、商业服务、城市公用事业、科教文卫(生)、财政金融、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类。前四类一般为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后五类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其次再确定就业人口与全体人口的比例,以推算出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计算公式如下: 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占职工总数%*就业人口占总人口%=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占总人口%

(3)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平均每个职工所带眷属数规划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推算新建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它根据规划期内所确定的厂矿企业、对外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及其预定规模,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再从整个城镇着眼,根据生产与生活配套的要求与规定,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职工的比例,推算规划期末职工总数,然后再根据单身职工,带眷职工与带眷系数,推算出城市总人口。其公式如下: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带眷职工*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人口预测方法(总结)

1. 人口总量预测 ⑴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 图1永康市1985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变化 ⑵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 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是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指标而进行的一种人口预测方法。 数学公式表示为: P = P 0(1 + k )n +A P (3-2) 式中:P 表示规划期总人口(人),P 0表示规划基期总人口(人),△ P 表示规划期间 人口机械增长数(人), n 表示规划年期,k 表示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 自然增长率k 可用出生率b 和死亡率d 表示: (3-3) 人 220,000 k =b -d 210,000 200,000 190,000 180,000 年份

年份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 图3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户籍人口迁移数量

(3)人口离散预测模型 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也即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又称“宋健模型”,是我国 自行提出的比较成功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能较好的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该模型是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结构递推公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数学表 达如下: r 2 X o(t)=[1-4oo(t)] ^(t)送h i(t) k i(t) X(t) (3_6) XF(t +1)=[1-B(t)] "Xe + fe i =0,12..,m—1 式中:X o(t)为t年代O岁出生婴儿数,X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数,卩oo(t)为t 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P(t)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即社会人中平均意义下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时期的生育总数(「2, r1即为生育年龄的上下限),h i(t)为生育模式,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个育龄妇女生育状态分布,k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 M(t)为t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死亡率,f i(t)为t年代之年龄组净迁移数。 在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课题组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确定公式3-6中的各种参数。 ①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的数据,而规划所需的数据是年末的数据,课题组将普查的户籍人口分龄人口数按比例修正到2000年底的 统计人口总数作为X i(t);②从普查资料来看45岁以下的性别比比较稳定,为了简化模型,t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k i(t)用常量k表示,即采用普查资料中的45岁以下的男女性别比=104.85(女性=100)推算,故k= 0.488326;③根据普查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取2000年的数据P(t)= 0.8795;④模型中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Moo(t)假定与2000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的80%,即采用4OO=3.88%O。⑤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来,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波动较大,课题组结合1990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并采用死亡修正80%后作为死亡模式h(t)I;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龄生育率为生育模式 h i(t):⑦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迁入人口2 032人,迁出人口5 777 人,当年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而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图6),2000年人口机械增长接近于零,故在本模型预测中先按封闭模型进行预测。 将上述确定的参数代入模型3-6,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得到如下结果:2007 年人口总数为212 648人,2020年为200 600人。另人口机械按增长率预测模型取2000~2007年间的人口机械增长数为△ P =1 OOO 7=7 OOO,取2008~2020年间为^9=2 OOO 13=26 000。则有2007 年人口总数为219 648 人,2020 年为233 600 人。 I移动平均采用公式:A=0.254I+0.5A+0.25H+I

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预测.doc

统计系课程实验论文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数量预测 学号:2014962005 姓名:李洋 年级:2014级 专业:统计学 课程:回归分析 指导教师:姜喜春 完成日期:2016年6月19日

摘要 .................................................................................................................................... I 前言 .. (1) 第1章一元线性回归 (2) 1.1 指标的选择 (2) 1.2 样本确定 (2) 1.3 一元回归分析 (3) 1.3.1 绘制总人口与粮食产量的散点图 (3) 1.3.2 设定理论模型 (4) 1.3.3 回归诊断 (4) 第2章多元线性回归 (5) 2.1 数据中心化标准化 (5) 2.2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5) 2.3 逐步回归法 (6) 2.4 多重共线性 (7) 2.3.1 多重共线性检测 (8) 2.4 主成分分析 (9) 2.4.1 主成分分析模型建立 (9) 第3章非线性模型 (11) 3.1 曲线回归 (11) 3.1.1 曲线拟合 (11) 3.2 Logistic模型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同时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走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应用于经济预测、科技预测和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等。回归分析可以说是统计学中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分支。这一点几乎不带夸张。包括最简单的t检验、方差分析也都可以归到线性回归的类别。而卡方检验也完全可以用logistic回归代替。 众多回归的名称张口即来的就有一大片,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poission回归、probit回归等等。 关键词: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

人口预测与分析的方法

城镇规划中人口规模分析与预测 王炜1, 纪江海1, 冯洪海1, 王广和1, 陈会云2 (11河北农业大学城建学院,河北保定071000;21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畜牧站,河北迁安063000) 摘要: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对城镇规划中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指出了人口规模的预测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合理的人口规模能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分析了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实用方法:平均增长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和劳动平衡法。这些方法简明,易于使用,在实践工作中,常以几种方法同时应用,并互相校核,对于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镇,还应以城镇环境容量进行校核,最后方可确定合理的城镇人口规模。关键词:人口规模;分析;预测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Theanalysisandforecastinthescopeofpopulationontownplanning WANGWei1,JIJiang2hai1,FENGHong2hai1,WANGGuang2he1,CHENHui2yun2 (11Collegeof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071001,China; 21AnimalDepartmentofQiananTownofHebeiProvince,Qianan063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dandforecastedthescopeofpopulationontownplanning,combiningwitht hecurrentsituationofourcountry1Itpointedoutthatthescopeofpopulationdecidesthescopeoflandan din2frastructure1Thereasonablepopulation’sscopecanpromoteeconomy,societyandenvironmentoftowncoordi2nately,whichshowedthatthesc opeofpopulationisveryimportant1Thisarticleanalysedtheproblemincur2rentscopeofpopulationan dputforwardseveralpracticalmethodsofforecastingthescopeofpopulation.Thosemethodsareconcis e,practicalandcanbeappliedandcheckedseveralmethodsatsametime,soastodefinereasonablescope ofpopulation1 Keywords:thescopeofpopulation;analyse;forecast 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城镇规划中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进行城镇规划之前,必需在搜集基础资料 的基础上,比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出城镇的人口规模,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的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外地人口到城镇中定居或暂居,使城镇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外来暂住人口是很难掌握的因素,在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增大了科学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难度。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简便方法,成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重要性 城镇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如果城镇人口规模把握不准,预测规模偏低,就会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影响城镇正常有序地发展。但如果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值偏高,片面追求人口多、楼层高、贪大求洋的倾向,就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此外,城镇人口规模预测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发挥。在社会效益方面城镇人口规模与公共绿地的面积、道路铺设率的程度、电话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燃气使用率的状况以及小学、托幼、文化站、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和城市化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效益方面,目前城镇中主要存在乡镇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粗放经营、产值较低,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尚不完善,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还比较低等问题。中央最近提出发展经济要变粗放型为效益型,经济总量的增长不能单靠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而要靠增加技术含量和提高效益。这要求我们在预测城镇人口规模时要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在研究城镇人口量的同时,还要研究人口的质,考虑人均产出问题[1]。人口规模预测与环境也有极大关系,城镇人口的过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讲解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被确定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的主编单位,并会同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深入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预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人口统计标准,预测方法的选取、使用和表达、成果的校验和表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楼东,邮政编码:51803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主要起草人: 1 总则 1.0.1 为规范我国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人口规模预测,提高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促进城市规划人均指标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总体规划阶段的人口规模预测。 1.0.3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应坚持科学和合理的原则,充分研究城市人口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未来人口变化的影响要素与发展趋势,在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选取和使用、结果确定和表达上做到规范和有据可依。 1.0.4 在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过程中,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市(县)域 City (County) Administrative Area

人口预测方法(情况总结)

1. 人口总量预测 (1)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 图 1 永康市1985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变化 (2)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 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是根据计划生育有关指标而进行的一种人口预测方法。数学公式表示为: + 1( =) + P P n? k P (3-2)0 式中: P表示规划期总人口(人),P0表示规划基期总人口(人),ΔP表示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人),n表示规划年期,k表示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k可用出生率b和死亡率d表示: =(3-3) k- d b

图 2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图3 永康市1989年以来历年的户籍人口迁移数量

(3)人口离散预测模型 人口离散预测模型也即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又称“宋健模型”,是我国自行提出的比较成功的人口发展预测模型,能较好的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该模型是根据分年龄的人口结构递推公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如下: 1 ,...,2,1,0) ()()](1[)1()()()()()](1[)(10002 1-=+?-=+????-=+∑m i t f t X t t X t X t k t h t t t X i i i i r r i i i μβμ (3-6) 式中:X 0(t)为t 年代0岁出生婴儿数,X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数,μ00(t)为t 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β(t)为妇女总和生育率,即社会人中平均意义下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时期的生育总数(r 2,r 1即为生育年龄的上下限),h i (t)为生育模式,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个育龄妇女生育状态分布,k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μ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人口死亡率,f i (t)为t 年代之年龄组净迁移数。 在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课题组工作的重点是如何确定公式3-6中的各种参数。①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的数据,而规划所需的数据是年末的数据,课题组将普查的户籍人口分龄人口数按比例修正到2000年底的统计人口总数作为X i (t);②从普查资料来看45岁以下的性别比比较稳定,为了简化模型,t 年代之年龄组女性性别比k i (t)用常量 k 表示,即采用普查资料中的45岁以下的男女性别比=104.85(女性=100)推算,故k= 0.488326;③根据普查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取2000年的数据β(t)= 0.8795;④模型中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μ00(t)假定与2000年出生婴儿当年死亡率的80%,即采用μ00=3.88‰。⑤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来,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波动较大,课题组结合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年分龄死亡率的数据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并采用死亡修正80%后作为死亡模式μi (t)1;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龄生育率为生育模式h i (t);⑦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迁入人口2 032人,迁出人口5 777人,当年人口机械增长呈负增长,而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图6),2000年人口机械增长接近于零,故在本模型预测中先按封闭模型进行预测。 将上述确定的参数代入模型3-6,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得到如下结果:2007年人口总数为212 648人,2020年为200 600人。另人口机械按增长率预测模型取2000~2007年间的人口机械增长数为ΔP =1 000 7=7 000,取2008~2020年间为ΔP=2 000 13=26 000。则有2007年人口总数为219 648人,2020年为233 600人。 1 移动平均采用公式:μi =0.25μi-1+0.5μi +0.25μ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