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政协主席

历届全国政协主席
历届全国政协主席

历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2003年3月—)

主席:贾庆林(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王忠禹、廖晖、刘延东(女)、阿沛·阿旺晋美(藏族)、巴金、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李贵鲜、张思卿、丁光训、霍英东、马万祺、白立忱(回族)、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女)、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徐匡迪、李兆焯(壮族)、黄孟复、王选、张怀西、李蒙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主席:李瑞环(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藏族)、巴金、钱伟长、任建新、宋健、李贵鲜、张思卿、钱正英(女)、王文元、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朝鲜族)、毛致用、白立忱(回族)、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

赵朴初(逝世)、安子介(逝世)、卢嘉锡(逝世)、陈俊生(逝世)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主席:李瑞环(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藏族)、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洪学智、杨静仁(回族)、邓兆祥、赵朴初、巴金、刘靖基(已故)、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已故)、钱正英(女)、苏步青、丁光训、董寅初、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

周培源(已故)、侯镜如(已故)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朱光亚、万国权(1994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

何鲁丽(女)(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主席:李先念(已故)(1988年4月10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出)

副主席:王任重(已故)、阎明复(辞)、方毅、谷牧、杨静仁(回族)、康克清(女)(已故)、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胡子昂 (已故)、钱昌照(已故)、周培源、缪云台(已故)、王光英、邓兆祥、赵朴初、屈武(已故)、巴金、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孙晓村(已故)、程思远、卢嘉锡、钱正英(女)、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

(1988年4月10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出)

侯镜如、丁光训(1989年3月27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

洪学智(1990年3月29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增选)

叶选平(1991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主席:邓颖超(女)(1983年6月17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副主席:杨静仁、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康克清(女)、季方、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周叔弢、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吕正操、周建人、周培源、包尔汉、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

屈武、巴金

(1983年6月17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马文瑞、茅以升、刘靖基(1984年5月26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华罗庚(1985年4月8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增选)

王恩茂、钱学森、雷洁琼(女)(1986年4月11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汪锋、钱伟长(1987年4月8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增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主席:邓小平(1978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

副主席:乌兰夫、韦国清(免)、彭冲(免)、赵紫阳(免)、郭沫若、宋任穷(免)、沈雁冰、许德珩、欧阳钦、史良(女)、朱蕴山、康克清(女)、季方、王首道、杨静仁(免)、张冲、帕巴拉·格列朗杰、周建人、庄希泉、胡子昂、荣毅仁、童第周(1978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

刘澜涛、陆定一、李维汉、胡愈之、王昆仑、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免)

(1979年7月2日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

何长工、肖克、程子华、杨秀峰、沙千里、包尔汉(维吾尔族)、周培源、钱昌照(1980年9月12日第五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增选)

刘斐、董其武(1981年12月14日第五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注:1980年9月12日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韦国清、彭冲、赵紫阳、宋任穷、杨静仁因担任其他领导职务,不再兼任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已担任其他领导职务,不再兼任政协副主席职务,但保留其政协常委、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1965年1月—1978年3月)名誉主席:毛泽东(1965年1月5日第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主席:周恩来(1965年1月5日第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彭真、陈毅、叶剑英、黄炎培、陈叔通、刘澜涛、宋任穷、徐冰、高崇民、蔡廷锴、韦国清、邓子恢、李四光、傅作义、滕代远谢觉哉沈雁冰李烛尘帕巴拉·格列朗杰许德珩、李德全(女)、马叙伦

(1965年1月5日第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常务副主席:徐冰、陈叔通、高崇民

(1965年3月18日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名誉主席:毛泽东(1959年4月29日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主席:周恩来(1959年4月29日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彭真、李济深、郭沫若、沈钧儒、黄炎培、李维汉、李四光、陈叔通、陈嘉庚、包尔汉、陈毅、康生、帕巴拉·格列朗杰、阿沛·阿旺晋美

(1959年4月29日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何香凝(女)(1960年4月11日第三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补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1954年12月—1959年4月)名誉主席:毛泽东(1954年12月25日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主席:周恩来(1954年12月25日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宋庆龄(女)、董必武、李济深、张澜、郭沫若、彭真、沈钧儒、黄炎培、何香凝(女)、李维汉、李四光、陈叔通、章伯钧陈嘉庚、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包尔汉(1954年12月25日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9月—1954年12月)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9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1949年10月9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全集)

历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濳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 总参谋长:徐向前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云邓小平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乌兰夫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未设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中国书法家协会历届主席及作品

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任期1981年-1984年) 舒同(1905- )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东乡人。曾入县立尚志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于1920年组织“金兰同学社”,研读进步书刊,宣传救国思想。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乡县委书记。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因东乡党组织遭破坏被通缉,辗转于武汉、合肥、上海、南京等地,以卖字为生,寻找党的组织。1929年潜回本县,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先后任军政治部秘书、十一师秘书长,中共赣东特委秘书长,红四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十师、十一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部队缩编后,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1935年任红二师政治郎主任。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曾率工作团在山西五台;定襄一带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反“围攻”、反“扫荡”斗争。1940年赴延安,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底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43年到山东,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1945年起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国军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常委、社会部部长。参加了鲁南、济南、淮南、渡江、上海等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

宣传部部长兼《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长;华东局党校校长等职。1954年住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3年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77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他是著名书法家,是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 舒同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政协会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会议由委员长召集并主持。委员长可以委托副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必须有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常委会举行会议,应当在会议举行七日以前,将开会日期、建议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党的会议名称: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新中国历任国家主席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人大、政协、几届几中全会的区别和召开时间

一、概述: 人大:5年一届,每年1次,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召开。 政协:同上,一般在每年的3月3日召开。 几届几中全会:党内会议党的代表大会,5年一届,一般一年一次,每年的9月份(国庆前进行),又叫几大几次会议。目前是十七大四次会议已经于09年9月18日召开过(又叫十七届四中全会) 二、人大,政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三月份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协即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大与政协的联系主要有: 一是政治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或章程开展各自的工作。共产党与人大和政协的关系是:共产党不凌驾于人大之上,三者都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 虽然人大和政协有许多相同的联系,但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也有不少区别。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大这一国家权力为基础和核心的政治制度,属于国家政权制度的范畴。而政协不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范畴。

全国政协会议内容摘要

全国政协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举世瞩目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于3月3日至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开得很圆满、很成功。 一、会议概况 今年的“两会”,是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任期的最后一次会议,中共中央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高度重视。会议听取了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林文漪副主席所作的提案工作报告,列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说明等。本次大会共收到提案6069件。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提案更加关注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三农问题、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收到的833件大会发言和1341件社情民意中,半数以上仍集中于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会发言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改善民生”。有48名委员在大会上作口头发言,委员们围绕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针对“农村医疗及养老保障”、“食品安全和监管”、“教育公平”等,从体制和政策上剖析深层次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体现了高水平的参政议政能力。

本次会议共安排5次全体会议,包括开幕会、闭幕会和3次大会发言。安排了11次小组(联组)讨论,其中界别联组讨论1次。安排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各1次。全体委员列席人大全体会议3次。大会开幕前和会议期间,共举行1场新闻发布会,6场记者会。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政协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今年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工作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特别是实现科学发展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重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不懈追求,充分展现了政协委员为国尽责、为民履职的时代风采。会议开得隆重热烈,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次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催人奋进的大会。 委员们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认为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问题清醒深刻,部署工作思路清晰,紧扣主题主线,针对热点难点,突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一个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好报告。 委员们高度评价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认为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风朴实,总结成绩客观全面,概括经验准确精炼,部署工作切实可行,符合中央精神,体现了政协特色,是一个融政治性、思想性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内容

历届大会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 六大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1)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3)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4)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5)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下一个高潮即将到来。 2、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国中产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没有正确的妒忌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1945年延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八大1956年北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和落后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议确定了一下内容:国内主要矛盾、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4、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1969年北京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做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实践合理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1973年北京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李秀真全国政协商国是

敌后英雄李秀真全国政协商国是 张社军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云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在这庄严、热烈、欢乐的历史时刻,一位年近半百、满头白发、裹着小脚的农村劳动妇女,与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她就是专程从滑县老家赶来出席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坚持敌后斗争的女英雄李秀真。 李秀真1901年出生于滑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城市大户人家当佣人的经历,使她饱尝了富人的欺凌,历尽了世态炎凉,最后她在地下党组织的启发教育下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39年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担负党的地下联络工作,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出入于日伪统治区,侦察敌情,散发传单,传递情报,替游击队收买子弹,掩护抗日同志,夜以继日,风雨无阻,被称为红色交通员。抗战胜利后,她担任本村农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反奸反霸斗争,同时教育群众发展生产,做好支前工作。1946年豫北沦陷时她在带领群众转移途中不幸落入敌手,凭着自己的沉着和机智硬是躲过了敌人的盘查,化险为夷。豫北解放后,李秀真干劲倍增,又不顾一切地投身到支援全国解放的革命工作当中…… 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前,李秀真这位49岁的农村老太太早已是名动北平(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后改名北京)的人物了。1949年3月24日,中

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不久的北平

召开,李秀真作为冀鲁豫边区的13名华北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感动得与会代表热泪盈眶。3月2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达北平,并在北平机场接见了出席全国妇代会的全体代表。当毛泽东主席握着李秀真的手亲切地询问她叫什么名字时,李秀真激动不已,眼眶中迸出幸福的泪花,有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后凝聚成一句话:“主席您可好,祝您身体健康,您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当天下午,李秀真随代表们回到住处,高兴地谈论着见到毛主席的情景。随着全国妇代会的召开,代表们的事迹也纷纷被媒体宣传报道。4月2日,《人民日报》以《坚持敌后斗争的女英雄——李秀真》为题发表了介绍李秀真革命事迹的文章,同时还刊登了李秀真事迹连环画,李秀真的事迹在人们中间广泛传颂。4月3日,全国妇代会选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李秀真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全国解放战争已基本胜利,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决定建国大计的一切条件已基本成熟,于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拉开序幕。为了与国民党政府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相区别,这次会议最初定名为新政治协商会议。接到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通知后,冀鲁豫区党委反复酝酿了代表人选,最后将仅有的一个农民代表名额给了豫北滑县土生土长的敌后女英雄李秀真。 5月底,冀鲁豫区党委派人把已经回到工作一线的李秀真接到菏泽,冀鲁豫行署主任潘复生向她传达了区党委的决定,李秀真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5.历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历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侨联是全国性的一级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各级侨联与同级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享有同等待遇。 历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现在 陈嘉庚 第一任 岁 同盟会成员 享年岁福建同安人 庄希泉 第二任 岁 厦门东亚书院 年入党 享年岁 福建安溪人

张国基 第三任 岁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入党 享年岁 湖南资阳人 第三届名誉主席:廖承志 第三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于年月至日在北京举行,推举叶飞、庄希泉为全国侨联名誉主席,选举张国基为主席,王汉杰、刘念智、庄世平、庄明理、连贯、肖岗、吴桓兴、陈明、陈宗基、蚁美厚、洪丝丝、郭棣活;郭瑞人、黄军军、黄登保、黄鼎臣、廖灿辉为副主席,并推选了司徒慧敏等十三名顾问 庄炎林 第四任 岁 广西大学 年入党 年生 福建安溪人 庄希泉之子 第四届名誉主席:叶飞 年月至日,第四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名誉主席:张国基。主席:庄炎林。副主席:王汉杰、王宋大、王善荣、庄世平、庄明理、萧岗、陈明、陈宗基、陈兰通、林水龙、罗豪才、蚁美厚、徐发淦、郭瑞人、黄长溪、黄其兴、黄军军、廖灿辉、陈彬藩(增补)。秘书长:黄军军。 杨泰芳 第五任 岁 中山大学 入党 生 广东梅县人 年月至日第五次全代会在北京举行。主席:杨泰芳。副主席:古华民、庄世平、朱添华、陈兰通、陈彬藩、林丽韫、罗豪才、郭瑞人、郭麟恭、黄长溪、黄军军、黄其兴、黄翠玉、廖灿辉。秘书长:朱添华。在年的五届二次全会上,何添 发增补为副主席。 林兆枢 第六任 岁 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年入党 生 福建福州人 年月至日第六次全代会在北京举行。主席:林兆枢。副主席:王宋达、王荣宝、叶迪生、庄世平、何小平、李本钧、李昭玲、李祖沛、李欲晞、李雪莹、杨玉环、杨国庆、阿不都热依木·阿吉依明、林军、林明江、林淑娘、俞云波。秘书长:李本钧。年月中国侨联七届五次全委会议接受了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常用词组翻译

口译分类词汇: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常用词组翻译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 deputy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全国人大代表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CPPCC 全国政协委员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Ni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 国有企业 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总值 panel discussions/group discussions 小组讨论 crony capitalism "权贵资本主义"(又译裙带资本主义或亲朋好友资本主义) low-cost housing 经济房 government's work report 政府工作报告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 宪法修正案 press conference 新闻发布会 by-elect members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inth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递补委员 non- performing loans 不良贷款 drafting a social security law 起草社会治安法 anti-corruption legislation 制定反贪法规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 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

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 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党、人大历次会议召开时间

党、人大历次会议召开时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年一次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3日 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3月3号---3月15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3月18日闭幕。 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2008年3月3日开幕3月14日闭幕。 2008年的全国两会是五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上,将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组成新一届政府。这次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每年3月召开,开第一次就叫1次,二次就叫2次。以此类推。人大和政协是开会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都在人民大会堂。会期半个月。早上开会,下午讨论。其中开会的第8天为休息时间。(从2006年起,会期有所缩短。不在安排第8天的休息。尤其缩短了开会时间,增加了讨论时间。)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 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 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 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 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全国历届两会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年五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 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 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 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历年题目,部分有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 A.199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2.原选区选民提出罢免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定联名人数为() A.10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3.批准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4.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委托不得超过() A.1人 B.2人 C.3人 D.5人 5.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的时间应在选举日的() A.5天以前 B.10天以前 C.15天以前 D.20天以前 6.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主持选举的机构是()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县级选举委员会 7.原选区选民罢免县乡人大代表的法定人数为() A.1/5以上 B.1/4以上 C.1/3以上 D.1/2以上 8.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人选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9.县级人大代表书面提出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候选人的法定联名人数为()A.10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40人以上 10.县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任免() A.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B.个别副县长 C.县人民法院院长 D.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前代理主席职位的是()A.国务院总理 B.全国政协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2.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 A.组成机构 B.直属特设机构 C.办事机构 D.直属事业单位

中共历届人大会议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历届全国政协主席

历届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2003年3月—) 主席:贾庆林(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王忠禹、廖晖、刘延东(女)、阿沛·阿旺晋美(藏族)、巴金、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李贵鲜、张思卿、丁光训、霍英东、马万祺、白立忱(回族)、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女)、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徐匡迪、李兆焯(壮族)、黄孟复、王选、张怀西、李蒙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主席:李瑞环(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叶选平、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藏族)、巴金、钱伟长、任建新、宋健、李贵鲜、张思卿、钱正英(女)、王文元、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朝鲜族)、毛致用、白立忱(回族)、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 赵朴初(逝世)、安子介(逝世)、卢嘉锡(逝世)、陈俊生(逝世)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主席:李瑞环(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藏族)、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洪学智、杨静仁(回族)、邓兆祥、赵朴初、巴金、刘靖基(已故)、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已故)、钱正英(女)、苏步青、丁光训、董寅初、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 周培源(已故)、侯镜如(已故)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朱光亚、万国权(1994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 何鲁丽(女)(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主席:李先念(已故)(1988年4月10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出) 副主席:王任重(已故)、阎明复(辞)、方毅、谷牧、杨静仁(回族)、康克清(女)(已故)、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胡子昂 (已故)、钱昌照(已故)、周培源、缪云台(已故)、王光英、邓兆祥、赵朴初、屈武(已故)、巴金、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孙晓村(已故)、程思远、卢嘉锡、钱正英(女)、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 (1988年4月10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出) 侯镜如、丁光训(1989年3月27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增选) 洪学智(1990年3月29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增选) 叶选平(1991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增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主席:邓颖超(女)(1983年6月17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副主席:杨静仁、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康克清(女)、季方、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周叔弢、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吕正操、周建人、周培源、包尔汉、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梳理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梳理 主讲人:文娟 一.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 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内容: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三.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内容: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意义: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中共四大 时间:1925年 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①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意义: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4年

内容: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是党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是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问题的开端。 七.瓦窑堡会议 时间:1935年12月 内容: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八.洛川会议 时间:1937年8月 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九.六届六中全会 时间:1938年 内容:毛泽东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十.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 内容: 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提出了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十一.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 内容: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②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