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小动物运动会》

小班数学《小动物运动会》
小班数学《小动物运动会》

小班数学《小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会匹配。

2、能认真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5的点卡;小动物5种(松鼠、猫、猴、狗、兔),每种数量不等,分别为1、

2、

3、

4、5,1-5点卡。

2、幼儿人手一操作纸(有小动物:马、鹿、象、羊、长颈鹿5种;每种数量不等,分别为2、

3、

4、

5、6)

活动过程:

1、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

(1)老师出示点卡并提问:这卡片上有几个点?它代表数量几?

(2)小结:点卡上有几个点就表示数量几。

2、学习用点卡表示5以内的数量。

(1)出示各种小动物,分类说出总数。

a、师:春天到了,森林里召开运动会,小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观看数数)

b、师:我们先把相同的小动物集中,看看每种到底有几只?(个别幼儿说出总数)(2)尝试匹配点卡。

师:我们送给小动物点卡,请你说说送给松鼠几的点卡?(个别幼儿)。

依次请几个小朋友帮其他小动物匹配点卡。

3、练习匹配5以内的点卡和实物卡。

(1)师:小朋友送给所有的小动物和自己数量一致的点卡,有一群动物知道后也来了,看看谁来了?(幼儿说出动物名称:马、鹿、象、羊、长颈鹿)它们也要点卡,你们愿意送给它们吗?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进行辅导。

反思:

这个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认识点卡,理解点卡的符号意义,知道点卡与物体数量关系并会匹配。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没趣,增强了活动的喜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喜悦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 2、能有兴趣地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欣赏画面造型美和色彩美。 3、阅读过程中乐意点数,对故事中的数量关系感兴趣。 活动重点: 能有兴趣地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 活动难点: 欣赏画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看的图书,你们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毛毛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 二、师幼分享阅读。 教师阅读文字,幼儿欣赏画面,根据内容及时与幼儿互动。 第一页:教师指图提示“月光下”、“小小的卵”。 第二页:提示“太阳”、“毛毛虫”。 第三页:提问:它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他吃了什么?(请幼儿回答后,用手指模仿毛毛虫钻进苹果的洞洞里,嘴里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模仿毛毛虫吃苹果。) 第四——七页:提问,幼儿模仿动作。 第八页:“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什么?那天晚上,毛毛虫怎么了?

第九页: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什么,他的肚子还痛吗? 第十页:现在,他不饿了,他变成了一条怎么样的毛毛虫? 第十一页:“现在毛毛虫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 第十二页:现在,他变成了什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三、听故事录音,教师翻阅挂图,幼儿欣赏故事。 四、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来了》,鼓励幼儿看图讲述故事,数数画面上的毛毛虫都吃了哪些食物,再和同伴交流。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幼儿平时看惯了教师的挂图,这次的这本大图书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使我很轻松的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由于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的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在第三页到第七页主要都是物体和数量的变化,我鼓励幼儿用“星期几,毛毛虫吃了几只什么东西?”“我们应该钻几下啊呜啊呜?”通过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目标二、三。最后根据小班孩子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我通过让孩子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模仿毛毛虫吃东西的过程,巩固幼儿对星期几吃了几个东西的概念。

小班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小班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篇一:小班语言:好饿的毛毛虫简案】 小班语言:好饿的毛毛虫 执教:梁春桃 活动目标: 1 、乐意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知道贪吃会让自己的身体不舒服。 2 、初步感知动物的变化过程,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一条毛毛虫,一本大书 2 、故事ppt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 、今天毛毛虫来小一班做客,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好饿的毛毛虫》。 二、师幼交流,理解故事内容及主要情节。 1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问:这颗小小的蛋是谁呢?星期一,毛毛虫吃了1 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二,毛毛虫吃了 2 个什么呢?(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三,毛毛虫会吃三个什么呢?(李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四,毛毛虫吃了几个草莓呢?(四个)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五,毛毛虫吃了几个水果?(五个橘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星期六,毛毛虫都吃了些什么呢?(结合量词: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甜筒、一条腌黄瓜、一块奶酪、一截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块樱桃派、一条香肠、一个纸杯蛋糕和一片西瓜)毛毛虫在星期六吃了那么多食物,毛毛虫的肚子会怎么样啊?(会肚子痛的)2 、教师小结:毛毛虫为了长大,每天都吃各种不同的东西,一点也不挑食,小朋友在长大的过程中,也应该像毛毛虫一样,要吃各种各样有营养的食物。但是一定要记住,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能一口气吃的太多,这样会吃坏我们的身体的。 3 、继续讲故事并提问:猜猜毛毛虫呆在茧里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教师小结:毛毛虫从一个小小的卵,它为了让自己快快长大不停的吃各种食物。吃饱了以后给自己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把自己包 在里头两个多星期,毛毛虫在茧里面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动物吃食》含反思 小班教案《小动物吃食》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会进4以内的等量匹配,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4以内的数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动物吃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4以内的数量。 2、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会进4以内的等量匹配。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4个胡萝卜、2条鱼、1根肉骨头、3只桃子。四座房子(屋顶上分别贴上:1个圆点、3个圆点、2圆点个、4个圆点) 学具:操作纸上画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胡萝卜、鱼、肉骨头、桃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说说数数小动物。 师: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来到了草地上,看看它们各有几只?出示背景图和四种动物—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鼓励幼儿数数说说:草地上有2只小猫、3只…… (评析:一开始,就以创设情景,春天到了,把幼儿一下子就带到了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小动物,数数他们各有几只,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二、“送动物回家”的游戏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也有它们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4座)哪一座是小猫(小兔、小狗、小猴)的家呢?谁愿意来猜一猜。师:秘密就在屋顶上,每座房子的屋顶上都有圆点,但是,远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屋顶上有1个圆点、有的3个圆点、有的2圆点个、有的4个圆点,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先示范将一种动物送回家,再引导幼儿将剩下的动物送回家。 师:我们把××小动物送回了家,别的小动物也想请你们送它们回家,你们愿意帮忙吗? (评析: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操作,所以我采用示范的教学方法,老师先示范,接着根据幼儿回答,进行示范,我能注重幼儿的能力,从帮到带。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给小动物喂食 师:时间不早了,小动物们肚子饿了,请小朋友想想这些小动物爱吃的食物一样吗?小猫爱吃什么?(小兔、小狗、小猴分别爱吃什么呢?) 师:1只小狗我们要送给它吃几根肉骨头?2只小猫要送它几条鱼?4只小兔送

绘本教案:好饿的毛毛虫等

1.小班绘本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引导幼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 (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 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 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 “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 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 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 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话音刚落, 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 (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 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 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 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 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

“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 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 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原 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读出图书的书名《好 饿的毛毛虫》。教师请幼儿都举起小手,数“1、2、3”一起用力敲开 这扇“神秘之门”,随着两遍“笃、笃、笃”的敲门声,“吱呀”一声,“神 秘之门”打开了,出现了《好饿的毛毛虫》的扉页。集体欣赏故事《好 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 应的问题: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扉页,都发现了什么……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食物,数量是多少?(引导幼儿初 步认识汉字“一”) ——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

小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好饿的毛毛虫》 执教者:吴晓清(一)活动目标 1.孩子们在观察,倾听,讲述的过程中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毛毛虫的变化并能大胆地说出来。 3.了解进餐要适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兔子,跳呀跳呀跳。 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猫咪,喵呀喵呀喵。 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大螃蟹,爬呀爬呀爬。 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大老虎,啊呜吃掉了。 师:刚才一根手指头变成什么?(毛毛虫)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咦?毛毛虫爬到大屏幕了。 2.看一看,猜一猜. PPT图1-2引入。 师:原来毛毛虫想邀请小朋友们看它的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月亮、叶子、树、白白的蛋) 师: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这是什么蛋呢?你们来猜一猜?(鸡蛋、鸭蛋、鸟蛋、毛毛虫的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一张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太阳、毛毛虫)

那我们刚才看到的蛋是什么蛋呀?(毛毛虫的蛋) 师: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嘙”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出来。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它要爬去哪里呀? 3.集体观看PPT图片3-10,大胆的表达画面的内容。 (1)图片3 师:毛毛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咕噜咕噜,原来毛毛虫肚子饿了,它要找一些东西来吃呢。它吃了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图4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苹果)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很饿,怎么办?(再找吃的) (3)接着观察图片5-8,说出星期二到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 (4)观察图片8-9,比较星期六和星期天毛毛虫的表情表情,了解进餐时英合理适量。 师:星期六,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呀?(香肠、冰激凌…) 师:吃了这么多,毛毛虫怎么样了?(毛毛虫肚子疼)看看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一起来学一学) 师:毛毛虫为什么肚子疼?(因为他吃太多的零食了) 师:恩,那小朋友能不能像毛毛虫一样,一下子吃那么多的零食呀?(不能)师:你们看,第二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虫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叶子是对毛毛虫很好的食物,所以毛毛吃了就舒服多了。 (5)观察图10 师:毛毛虫呀,自从肚子疼那天起,它再也不乱吃东西了,看,现在的毛毛虫怎么样呀?(长大了) 师:恩,小小的毛毛虫长大了,现在的毛毛虫不再是一条小小的毛毛虫了,他是一条又大又肥的毛毛虫。 4.动作模仿毛毛虫吃东西长大的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新部编本:按用途来分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班数学教案:按用途来分类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初步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 【活动准备】贴绒图片、水果、衣服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认识物品,知道其名称和用途。)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我们来看看,商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幼儿回答,老师总结。) 师:对啦,商店里有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你们都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呢? 谁来说说这些货物都有什么用? 棉衣、鞋子、裤子用来做什么的呀? 棉衣、鞋子、裤子我们是用来穿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穿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我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 二、基本部分。 (按用途将实物卡片分类) 师:这些物品有的是用来吃的,还有的是可以穿的,你们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摆放图片。在摆放图片的时候你们要边说变送,当你送苹果、橘子的时候你要说:苹果是吃的,橘子是吃的。 送衣服的时候就要说棉衣是穿的、鞋子是穿的、裤子是穿的。 师:老师喜欢上课发言先举手的宝宝,现在呢,老师要请XX小朋友下来,我们看看他分的对不对。 (请幼儿上前来操作,老师及其他幼儿在一边观察。) 当小朋友送完的时候,老师在一边请其他的小朋友来检验并说:他放得对吗?从里可以看出他是对的? 引导幼儿说出: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很对,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苹果、橘子放在一起,我们是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的。 三、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给小动物喂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给小动物喂食》 带反思 小班教学计划《给小动物喂食》包括针对小班的反思性数学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知道普通动物喜欢吃的食物,了解游戏情况下4分之内的分数,并说出总数,找到它,喂食在喂食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乐趣。来看看幼儿园班级010010的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况下,学习手牌始终执行4点之内的点数,然后说出总数。 2.了解普通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在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乐趣。 4.培养观察,识别和返回案件的能力。 5.提高计数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度 专注:能够正确执行4分之内的得分。 难点:喂小动物,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兔子,小狗,小猫和小鸡各有3至4张照片。 2.有几个一次性板,每个板有少量碎片(介于1和4之间)。

3.多张小鱼,胡萝卜,肉骨头和昆虫的照片。 活动程序 首先,谈一下现场介绍 孩子们,你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在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在玩捉迷藏。他们是谁?让我们一起找到它。(显示黑板)其次,玩“捉迷藏”,看看 1.您找到了哪些动物? 2.你的眼睛真的很好。现在,老师要测试你。 (1)您找到了几只幼犬?(2)2只幼犬,以2点表示。 (2)您找到了几只小猫?(1)。 (3)现在寻找一只兔子,您找到了几只兔子? (4)让我们再次找出,那里有几只大公鸡? 三,喂小动物 1.小动物在嬉戏。他们好饿,想吃饭。这些是这些小动物最喜欢的食物。(附有手指黑板的小动物)让我们看一下。(显示食物)最喜欢吃哪种动物?给小动物吃。 2.摘要(老师展示了4道菜)这是兔子喜欢吃的萝卜,大公鸡喜欢吃的蠕虫,小猫喜欢吃的鱼以及小狗喜欢吃的骨头。 3.老师演示小猫找食物。(包装的食物与菜数一样多) 4.儿童示范幼犬寻找食物。(包装的食物与菜数一样多)

小班《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小班绘本阅读《好饿的毛毛虫》 日期:2011年12月13日执教者:马雪贞 活动目标: 1. 欣赏《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2. 了解进餐要合理适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若干小书。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引入。 师: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什么(毛毛虫),毛毛虫扭呀扭呀扭呀,爬呀爬呀爬呀,咦毛毛虫不见了,毛毛虫爬到哪里了小朋友找一找。 二、看一看,猜一猜。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 1. PPT图1-2引入。 师:原来毛毛虫爬到了大屏幕上了。为什么它到这上面来了呢因为呀毛毛虫想邀请小朋友看它的故事叫《好饿的毛毛虫》,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朋友从第一张图上看到什么(月亮,叶子,树,白色的蛋)师:月光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那这会是什么蛋呢小朋友们猜一猜(鸡蛋,毛毛虫的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一张图片,从图上看到什么(太阳,毛毛虫)那刚才我们看到的蛋是什么蛋呀(毛毛虫的蛋) 师: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嘙”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它要爬去哪里呢 2.幼儿自主翻阅图书。 师: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一看《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看看毛毛虫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小朋友们把书放在大腿上,一页一页的翻看。 三、集体观看PPT图片3-10,大胆的表达画面的内容。 1. 图片3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收好放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毛毛虫之后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师:咕噜噜咕噜噜,原来毛毛虫肚子饿了,他要找一些东西来吃呢他吃了什么呢小朋友看一看。 2.图片4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呢(苹果) 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很饿。怎么办(再找吃的) 3.接着观察图片5-8,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同上) 4.观察图8-9,比较星期六星期天毛毛虫的表情,了解进餐时应该合理适量。 师:星期六,毛毛虫虫都吃了什么食物呀(有香肠、有冰淇林等许多的食物) 师:吃这么多毛毛虫怎么样了(毛毛虫肚子疼)看看,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一起学一学。它为什么肚子疼(因为吃太多的零食。)师:恩,那小朋友能不能像这只毛毛虫一样,一下子吃这么多的零食呀(不能) 师:你们看,第二天,又是星期天了,毛毛虫吃了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觉得舒服多了。毛毛虫为什么觉得舒服多了呀因为叶子是对毛毛虫很好的食物,这个毛毛虫才应该多吃点。 5.食物金字塔 (1)想一想,说一说 师:那我们小朋友一天当中,都吃了些什么,那什么吃的最多,什么吃多一些,什么吃少一点,什么吃的最少呢 (2)食物金字塔层层出示 师:恩,刚才小朋友说吃的最多的有米饭等,吃的多一些的有蔬菜水果等,吃的少一点的有鱼、鸡、奶酪等,吃的最少的糖、油、盐等。 师:小朋友看,我们一天吃的东西从最多到最少,变成一个什么形状呀(三角形)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200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200篇 提供最新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20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文章,欢迎收藏!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1和许多》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娃娃找家》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挂灯笼》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4以内的数量》 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大公鸡的生日》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别1和许多》3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数字5》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变魔术》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连连看看》 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谁掉了》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朋友》 小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图形宝宝坐火车》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鸡找虫》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详案《比较大、中、小》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多、少》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各种形状》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猪洗澡》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三角形》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1:5的按量排序》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对应》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红黄绿、分一分》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鞋子配对》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兔拔萝卜》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变魔术》 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教案《开心花园》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晾衣服》

小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看图连线》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猫咪咪》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垃圾归类》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兔分萝卜》 幼儿园小班计算活动教案《小猪的花园》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树叶分类》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数花坛里的花》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猫抓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颜色》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帮手》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下面应该排什么》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有和没有》

幼儿园数学《喂小动物吃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数学《喂小动物吃饭》教案及反思 1、能说出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对动物及其喜欢吃的食物进行分类。 3、能按卡上的点子数配对相同数量的物体。活动准备: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图片各34之间)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将小动物按类别分开。师:天黑了,草地上的小动物肚子饿了,要回家吃东西啦。相同的小动物住在一个家里,可以怎么住呢? 1、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请个别幼儿将相同的小动物放在一个圈里。 2、幼儿一起数一数每个家里都住着几个小动物,说出总数。 二、出示相应的食物卡片,请幼儿给小动物喂食师:小兔、小猫、小狗、小鸡爱吃什么? 1、教师出示相应的食物卡片,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食物名称。 2、请个别幼儿给小动物喂食。 三、介绍点子卡,根据点子数找出相同数量的食物。师:小动物身上有点子卡,表示这只小动物要吃多少的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示范给小动物喂食。 2、请小朋友分组在桌面上进行黏贴。(如小狗的点子卡上是数量3,就在相应的位置上黏贴3根骨头。)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的一数学活动,内容会相对比较简单,第一、第二个目标是为第三个目标做铺垫用的,重点在于能根据小动物背后的点子卡取出4以内相对应的食物数量。在环节上,首先我请个别孩子上黑板操作,将相同的小动物放在同一圈里,这部分其实托班就已经有接触了,孩子们也比较理解,接下来是引导幼儿说出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爱吃的食物。孩子们都有生活上的经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这会相对简单一些。最后的环节是请小朋友按点子取物,不仅仅要取出相对应的数量,而且也要注意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是否正确,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好的完成操作,但还是有部分孩子还无法理解透彻。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很集中。每个环节下来也很紧凑。

小班语言: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小班语言: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执教者:姚蓝设计思路:《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来源于一个美国的英语绘本,其中包含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揭示了变态类昆虫的蜕变过程。卵——幼虫——蛹(茧)——成虫(蝴蝶)这是一条显形的线;而这一条线可以在不同年龄班上有不同的要求,绘本的另一条线索是吃,吃什么,吃了变什么。星期一吃什么、星期二吃什么、星期三吃什么,小孩子对“吃”非常有兴趣,同時里面穿插着有各中的变化:色彩、数量、大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在师生互动中,以颜色为主线但又要给孩子以提升,所以设计了从味道上,形状上,颜色上不同的猜想,给能力强的孩子以发挥。最后完整欣赏一遍绘本,将毛毛虫的变化用绘本图画来告诉他们,让孩子对昆虫的蜕变有一个初步了解地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在看看,听听,找找,猜猜的情境中感受故事,启发幼儿说的乐趣。 2、初步感知动物的变化过程,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色食物,一个苹果,两个梨,三个李子等图片。 2、观察过毛毛虫,与颜色相关的知识准备。 3、故事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你好小毛毛虫 师:来和我们的毛毛虫朋友问个好吧!猜猜,小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浸入作品,引发想象 1.师:小毛毛虫慢吞吞地爬着,它有点饿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图片1,小毛毛虫东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个苹果,这天刚好是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出示苹果图片)示范短句“香香的苹果真好吃。”猜测“吃了一个苹果,肚子感觉怎么样?” 3. 出示图片2,3第二,三天, 还没吃饱的毛毛虫又看到了什么呢?它是怎么想的和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颜色来联想物品)你们发现吗,在这三幅画里,都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好饿毛毛虫》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好饿毛毛虫》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icture book activity "Hungry Caterpillar" in k indergarten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好饿毛毛虫》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绘本故事书里的各种(包括卵、各阶 段毛毛虫、蛹和蝴蝶等)图片各一张;音乐;本周每天早上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说出当天是星期几,让幼儿对一周中有哪七天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引导幼 儿说出今天是星期五(知道过了星期五就是周末星期六和星期天,要休息两天);教师问小朋友,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

化,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教师问:"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为什么觉得老师很漂亮呢?""老师的辫子像什么?"教师边扭动着辫子做爬的动作边问幼儿,幼儿很新奇地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自己。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 朋友!"话音刚落,随着"嗨,小朋友们,我来啦!"的招呼声,屏幕上飞来了一只小蝴蝶。(教师适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呀!这哪是毛毛虫,明明是小蝴蝶飞来了呢。"小朋友一片哗然,老师问小朋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爬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朋友们都很活跃,立刻用自己的身体在地上爬着示范了起来。老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小蝴蝶我们请的不是它,小蝴蝶却说:"没错!是我,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毛毛虫。""不信,你们一起来敲开下面这扇神秘之门吧。"说着,小蝴蝶飞走了。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图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封面,就是小蝴蝶说的"神秘之门"。 3、教师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扇"神秘之门",问小朋 友都看到了什么,"原来是毛毛虫,什么样的毛毛虫,它的表情怎样?""还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说看到了字,老师请小

幼儿园小班综合:好饿的毛毛虫

幼儿园小班综合: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 2.正确感知“1”和“许多”。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角色。 (1)音乐导入,引起兴趣。(ppt) 师:我们来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叶子、蛋)(幼儿观察) 教师:原来是一颗小小的蛋躺在了叶子上。 蛋:猜猜看蛋里会是谁呢?(幼儿猜一猜) (2)教师一边阅读一边揭示答案。 师:小朋友猜了那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蛋里面到底是谁呢? (ppt)师直接介绍:有一天早上,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波”一声,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 (图片)教师:小朋友来看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幼儿一起来变一变通过肢体表现又小又饿) 师:毛毛虫饿极了它会怎么做呢? 师:“它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你们猜它会找什么东西吃呢?”(幼儿猜测) 二、了解故事的内容。 师:“她它到底会找什么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

第一天,他吃了一个红色的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第二天,它吃了许多的红苹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第三天,它吃了一个黄色的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第四天,它吃了许多黄梨,可是,肚子,还是好饿。第五天,它吃了一个绿色的西瓜。可是,肚子还是好饿。第六天,它吃了许多绿色的西瓜。毛毛虫现在吃的好饱好饱要去睡一觉了。 (1)幼儿观察课件 提问:师:毛毛虫去找了好吃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第一天,(苹果)毛毛虫吃了什么?什么颜色的,(幼:红色;师:哦,毛毛虫吃了红苹果)有几个红苹果呀?(幼儿学说“一个红苹果”) 师:毛毛虫要开始吃了哦!它张大了嘴巴,“啊唔”一口就把一个红苹果吃掉了,吃完了一个红苹果它还是觉得好饿好饿,还是想吃东西。 (ppt)到了第二天,看看毛毛虫会吃什么?(许多苹果图片)这么多这么多的红苹果,数都数不清,我们来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许多”。跟老师一起来说一说“许多”,“许多红苹果”! 师:毛毛虫看到许多的红苹果,它赶紧爬了过去,张大了嘴巴“嗷唔、嗷唔。。。。。”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莫冒充吃东西“啊呜、啊呜。。。。。。),呀!毛毛虫一下子就把这里许多红苹果吃掉了。 师:第一天毛毛虫吃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毛毛虫吃了许多红苹果! 师:瞧!毛毛虫长大了一点。但是它还是想吃东西。 (ppt)到了第三天,毛毛虫又找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毛毛虫吃了黄梨),有几个黄梨?(一个黄梨) 师:毛毛虫找了一个黄梨,又是“啊唔”一口把一个黄梨吃掉了。黄梨太甜了,毛毛虫还想吃。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食》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食》 【活动设计】 孩子和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喜欢小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孩子。小动物们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动物的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孩子们对不同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数学"小动物吃食"这一活动。将小动物设想为幼儿的好朋友出现,这更利于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设计的活动,引发幼儿对活动兴趣。同时,这一出发点也正是基于我班研究的课题::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孩子的兴趣。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温馨、开放的游戏环境,在活动中,选取了幼儿喜欢的、机灵的、有趣的(小猴、小猫、小狗、小兔)动物形象,并创设了一个极富有浓厚游戏色彩、幼儿感兴趣的"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情景,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人手一份形象直观、易操作、层次

性的操作材料(小鱼、萝卜、毛毛虫、骨头、),使每位幼儿有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4以内的数量。 2、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会进4以内的等量匹配。【活动准备】 教具: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4个胡萝卜、2条鱼、1根肉骨头、3只桃子。四座房子(屋顶上分别贴上:1个圆点、3个圆点、2圆点个、4个圆点) 学具:操作纸上画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胡萝卜、鱼、肉骨头、桃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说说数数小动物。

师: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来到了草地上,看看它们各有几只? 出示背景图和四种动物:4只小兔、2只小猫、1只小狗、3只小猴。鼓励幼儿数数说说:草地上有2只小猫、3只………… (评析:一开始,就以创设情景,春天到了,把幼儿一下子就带 到了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小动物,数数 他们各有几只,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二、"送动物回家"的游戏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也有它们的家,我们一起 来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4座)哪一座是小猫(小兔、小狗、小猴)的家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师:秘密就在屋顶上,每座房子的屋顶上都有圆点,但是,远点 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屋顶上有1个圆点、有的3个圆点、有 的2圆点个、有的4个圆点,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先示范将一种动物送回家,再引导幼儿将剩下的动物送回家。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 制作好一份好的教案,在课堂上可以很少的传递知识给学生,下面由为大家搜集的《好饿的毛毛虫》小班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好饿的毛毛虫》是美国作家艾瑞克---卡尔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故事充满诗意和创意,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它以星期作为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在每天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使故事读起来颇有情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以及变成蝴蝶的过程。 2、通过看看猜猜说说,让幼儿初步学会阅读绘本并尝试讲述故事。 3、在阅读中让幼儿感受绘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图片、大书《好饿的毛毛虫》、蝴蝶翅膀一对、 游戏音乐活动过程: 一、介绍封面师:今天许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大图书。 介绍封面师:封面上有什么?(逐一介绍题目、作者、图画)师:题目下面小小的字告诉我们作者是谁。 二、看大书师:看着封面上的毛毛虫你们觉得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你们见过毛毛虫吗?它是一下子变成蝴蝶的吗?

1、师:月光下,一片树叶上躺了一个什么东西? (丰富词语:月光下)师:小小的是“卵” 2师:小小的卵会变成什么呢? (翻过一页提要求)师:这是一条怎样的毛毛虫?(又小又饿)完整讲述:星期天,“啵”的一声,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重点突出啵)师:毛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 3、师: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准备去做什么呢?宝宝们,如果你们饿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师:毛毛虫抬着腿准备去吃东西啦。 4、师: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什么?(一个苹果)完整讲述: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是他还是很饿。 5—8、(逐一看图片)师:接下来谁能用刚才的话来说一说毛毛虫吃了什么? (顺序可以前后颠倒)固定句试9、师:到了星期六,毛毛虫还是没有吃饱,它会吃什么呢? 10、师:吃了这么多的东西,毛毛虫怎样了呢?它还是当初那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吗? (丰富词语:又大又胖)11、师:长大了的毛毛虫去哪里了呢? 毛毛虫吐丝,把自己包了起来变成了“茧”房子12、师:经过了2个星期,毛毛虫咬破了茧终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三、演变过程师:原来毛毛虫小的时候是一个小小的卵,慢慢的从卵里钻出了一条毛毛虫,慢慢的毛毛虫吃了很多东西长成了大毛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亲亲一家人》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初步知道相同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PPT 有2,3,4,5点数的衣服各四件 2,3,4,5点数的圆点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找相同颜色的衣服 ——今天贝贝班来了一位朋友,是谁呀?(小兔子)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有好多的衣服,但是她不知道怎么整理,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她把相同颜色的衣服放在一起。 ——一共有几种颜色呀? 2.数纽扣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黄色衣服上的纽扣数都是多少呀?(以此类推) 3.取点数排列 ——在黑板上出示数量分别为2,3,4,5的圆点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衣服上纽扣的数量,来取相应数量的卡片。 ——谁来帮圆点卡片找到相同纽扣数的好朋友呢? 4.亲亲一家人:帮熊爸爸找家人 ——熊爸爸和熊妈妈还有小熊去公园玩,但是走散了,谁来帮帮熊爸爸,帮忙找一找熊妈妈好熊宝宝。我们把相同颜色衣服和相同圆点的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连在一起,让爸爸拉着妈妈,妈妈拉着宝宝在一起。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5.讲评 ——熊爸爸都找到自己的家人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看。 ——老师也找到了熊爸爸的家人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播放PPT)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利用了小白兔开服装店的场景,让孩子们给衣服进行归类,并将相同数量的点数与衣服上的纽扣数进行匹配。在孩子们自由操作前的这个环节,我出示了PPT,其实应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熊爸爸的家人是哪几个,为什么,先请幼儿说一说,再将第一组小熊连起来,给孩子们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便于孩子们自由操作时不会将线条连的到处都是。另外,出示在黑板上的衣服身上的纽扣数安排的不合理,可以将纽扣改成花朵,或者将纽扣都画在一竖条上,而不是和点子一样分散在四周,和实际生活经验不符。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给小动物喂食教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给小动物喂食教 案(附教学反思)小班数学活动给小动物喂食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给小动物喂食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日的区域活动中,观察、分析发现我班的幼儿能进行4以内手口一致的点数,但很多孩子还不会说出总数或者说出的总数错误,为了能让幼儿的数经验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归纳、总结。为此,本次活动希望让孩子能在口手一致点数的基础上,并能正确的说出总数,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进行4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常见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的进行4以内的点数。 难点:边给小动物喂食边说出总数。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猫、小鸡动物图片各3~4个。 2.一次性盘子若干个,每个盘子里贴有点子数(数量在1~4之间)。 3.小鱼、胡萝卜、肉骨头、虫子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谈活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在森林里,也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它们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黑板) 二、玩“捉迷藏”,找一找 1.你们找到什么动物啦? 2.你们的眼睛可真利害。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你找到几只小狗?(2个)2只小狗,用2个圆点来表示。 (2)你找到几只小猫?(1只)。 (3)现在找找小兔,你找到几只小兔? (4)我们再来找一找,有多少只大公鸡? 三、给小动物喂食 1.小动物们玩啊玩啊,他们好饿了,要吃东西了,这里有这些小动物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用手指黑板贴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食物)是什么动物最喜欢吃的?把它送给小动物吃。 2.小结(教师出示4盘食物)这里有小兔喜欢吃的萝卜,大公鸡喜欢吃的虫子,小猫喜欢吃的鱼,还有小狗喜欢吃的骨头。3.教师示范小猫找食。(装和盘子圆点数量一样多的食物)4.幼儿示范小狗找食。(装和盘子圆点数量一样多的食物)5.今天还来了许多的小动物,他们正躺在你们小椅子下面休息呢?我们把小动物请出来! 6.小动物们的椅子下有装食物用的盘子,请你们拿出来。 7.请小动物们去找你们喜欢的食物吧! 四、集体检查、反馈

小班语言: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园内语言公开课评比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初步理解故事,感受毛毛虫吃东西的情节,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 的过程。 3、体验故事带来的欢乐,知道进餐要合理适量。 二、活动准备 1、各色食物,一个苹果,两个梨,三个李子、四个草莓、5个桔子等图片。 2、观察过毛毛虫,与颜色相关的知识准备。 3、故事PPT,故事动画,背景音乐 4、字卡:卵、xx、茧、蝴蝶以及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虫卵图片提问,引发幼儿好奇心。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呀?(幼儿回答)这个椭圆的东西是颗卵。(引导认读“卵”)你们猜猜这颗卵里面住着谁呢(幼儿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毛毛虫和幼儿打招呼并请幼儿用手指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师:看看住着谁呀?(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毛毛虫打声招呼吧!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呀?我们一起来用手指学一学。小朋友,当你很饿的时候,你想吃什么呀?(幼儿回答)刚从卵里面钻出来的毛毛虫很饿很饿,它会去干什么

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来和我们的毛毛虫朋友问个好吧!猜猜,小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幼儿解放回答) (二)浸入作品,引发想象 1.师:小毛毛虫慢吞吞地爬着,它有点饿了,就去找吃的,猜猜,小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解放回答)。 2.出示图片1,小毛毛虫东找找,西找找,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香香的苹果真好吃。”可他还是觉得饿。(出示苹果图片) 师: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肚子感觉怎么样?”(还是很饿) 3.出示图片2,星期二,毛毛虫爬呀爬,看到了2个梨子,他啃穿了两个梨子,说道:“脆脆的香梨真好吃!”,可他还是觉得饿。 4、出示图片3,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酸酸的李子真好吃!),可他还是怎样啊?(“饿”)。 5.出示图片4,星期四,毛毛虫爬呀爬,他说想吃一个红红的上面有一个小黑点的水果,你们猜猜是什么?草莓,毛毛虫很饿很饿,你们说他能吃几个?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新鲜的草莓真好吃!”可他还是饿得受不了。 6、出示图片“5”。星期五了,毛毛虫继续爬呀爬呀,你们说毛毛虫又想吃什么呢?(幼儿回答)星期五,他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他还是怎样?(饿)。 7、肚子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星期一吃了几个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星 期二吃了几个脆脆的香梨,星期三吃了几个酸酸的李子,星期四吃了几个新鲜的草莓,星期五吃了几个金灿灿的桔子?(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8、出示图片6,星期六,好饿的毛毛虫继续爬呀爬呀,他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下雨啦》含反思教案吧。 目标: 1.能进行5以内的数与量、量与量的匹配活动,掌握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了解雨天常用的雨具,并尝试根据雨具的两种特征(种类、颜色)同时进行排序。 3.能按相应的数或量的提示进行单独或合作游戏,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准备: 云朵图片(上标数字)小雨滴若干呼啦圈(里面放数字卡片或雨点数量卡片,充当小水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16页(雨衣雨伞雨鞋图片操作材料)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下了几滴雨?(教师模仿雨滴声,如”滴答滴答”,下了两滴雨;”滴答滴答滴答”下了三滴雨……) 二、云朵和雨滴 1.数与量的对应。 2.出示云朵,请幼儿根据云朵上的数字,在云朵下面贴上相应数量的小雨滴。 3.如图出示云朵和小雨滴,请幼儿根据小雨滴的数量在云朵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如图2 三、雨点和水圈 1.小雨点落在地上,会变成了什么呢?(一个个小水圈) 2.你觉得地上的这个小水圈会是哪为云朵妈妈身上落下来的呢?(小水圈的圈数与云朵上的数字或雨滴数匹配)如图33.请你来帮这些水圈宝宝都找到自己的云朵妈妈吧! 四、游戏 (一)踩水圈 1.小水圈真好玩,谁想上来踩一踩?(请两位幼儿上前分别踩两个不同的水圈,如一个水圈内标有数字5,一个水圈内标4个小雨点) 2.他们刚刚是怎么踩水圈的?为什么踩的不一样?各踩了几下? 3.穿好我们的小雨鞋,我们一起来踩水圈吧!(幼儿自由选择雨圈踩一踩)(二)雨伞、雨衣来避雨 1.(播放打雷下雨录音)下雨啦,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幼儿自由躲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