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某植物细胞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要看到更大更清晰的物像,可以更换成长物镜和长目镜,此时视野会变暗

B.若要把视野中的图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把玻片向“→”方向移动

C.若在制作该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会使细胞失水,但整体形态可以保持不变

D.位于玻片上的细胞标本实际方向为“”

2 . 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观察植物细胞时,看不清液泡-----视野太亮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3 . 在使用显微镜时,甲同学说:“视野内一片漆黑”;乙同学说:“看到了重叠的细胞”;丙同学说:“找不到任何物像”;丁同学说:“看到一些物像如黑点,但不是我要观察的e字母”。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甲同学的物镜可能未正对通光孔B.乙同学的材料可能没有展平

C.丙同学可能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D.丁同学应将反光镜擦拭干净

4 . 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细胞(如图所示),欲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下方D.右上方

5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下列是光学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6 . 以下是某学生在临时装片的制作及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出现气泡是盖盖玻片这一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B.发现物像在视野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若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则视野中的物像放大倍数是50倍

D.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7 .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准焦螺旋可大范围升降镜筒

B.判断污点是否在目镜上,要先移动玻片标本

C.使用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D.物镜和反光镜的放大倍数决定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8 .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控制视野的明亮程度

B.大幅度升降镜筒可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C.正确观察显微镜的方法是左眼睁,右眼闭

D.当物像落在视野左上方时,可向左上方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向中央

9 . 丁丁带回一种特殊的植物叶子,他想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片的结构,取镜时的正确的姿势是:

A.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B.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C.左右手都托镜座D.左右手随便

10 . 下面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现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B.给丙滴加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9%的盐水

D.要使丁视野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1 . 某显微镜放大倍数是400倍,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那物镜放大倍数是()

A.20倍B.40倍C.80倍D.15倍

12 . 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黄瓜果肉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下列对四位同学实验结果评价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B.乙同学的实验没有分散好细胞

C.丙同学在实验中可能使载玻片上有了污点

D.丁同学的实验使载玻片上有气泡

13 . 用两组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一组是10×和10×,另一组是10×和25×,后者与前者相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二、填空题

14 . 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是字母“b”,则其实际应是字母____________

15 . 要将图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_____,换用_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观察。

16 . 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____,从目镜中看见_________视野。

17 .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的是5×目镜、10×物镜;第二次使用的是10×目镜、40×物镜,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细胞数目比第一次看到的细胞数目。

三、综合题

18 .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________ (填对应的数字)

①载玻片②生理盐水③镊子④清水⑤酒精灯⑥滴管.

(2)欲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如图1中哪个________ 物镜和目镜(填对应的数字).

(3)如图2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请你任选一例指出:是哪些操作不合要求导致出现如此情形?(先说明选择的图片,再说明操作不当之处)________ .对该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A.对光时,应该让较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C.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进一步观察时,直接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直到像变清晰为止.

D.该实验最终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和液泡等细胞结构.

19 . 学会使用显微镜,可以帮助你发现一个奇妙的微观生物世界。

(1)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这几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④→③→_____________。步骤4中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的一个装片盒里,有一个细菌永久装片和一个酵母菌永久装片的标签脱落了,你可以依据什么把它们区分开来,重新贴上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过程中换用高倍物镜后,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_______________,使视野明亮。转换高倍物镜时,是通过转动转换器还是直接扳动物镜?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丙、丁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X、16X、40X、10X,观察时首先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___,即在视野里先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然后再转换高倍镜。

20 .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3)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4)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5)内含细胞液的结构是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6)A和B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顺序不限)(7)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图中_______和_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填写图中的番号)(8)如果要调换物镜,应转动图中的_______。(填写图中的番号)

(9)外界光线较亮时应用_______光圈、_______面反光镜。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填空题

1、

2、

3、

4、

三、综合题1、

2、

3、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单元测试题为了帮助大家在考前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生物下册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 2淀粉糊+唾液0℃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高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器官依次是 A.口腔、胃、胃 B.口腔、胃、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 D.口腔、食道、胃 4、甲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这两条血管是 A.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B.上、下腔静脉 C.肺静脉和主动脉 D.肺动脉和肺静脉 血液流经下列哪一器官时,会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含营养物 质多的静脉血? A.脑 B.肺 C.肾 D.小肠 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采

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A.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C.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可 D.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当病人不能进食时,需要点滴葡萄糖,从静脉注射开始,到舌尖感觉有点甜,这些注射 入身体的葡萄糖穿过了心脏几次?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下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 毛细血管,图中表示的物质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尿素 9、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膈肌 的舒缩状态和膈顶升降变化分别是 A.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C.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上升 10、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 腔静脉;⑨股动脉;⑩左心室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应当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调查 B、观察 C、逐一记录 D、问卷 3、“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 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 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1)营养物质(2)空气(3)阳光(4)适宜的温度(5)一定的生存空间(6)水 A、(1)(3)(2)(5)(6)(4) B、(6)(1)(2)(3)(4)(5) C、(4)(5)(3)(6)(1)(2) D、(3)(6)(4)(5)(2)(1) 7、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 A、青虫山雀雀鹰 B、牧草野兔狐狸 B、水草小虾黑鱼 D、草蝗虫山雀雀鹰 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沪教版)化学课本基础知识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1、(p2)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p4)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5)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4、(p6)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人们提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 5、(p7~9)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____。 6、(p11)蜡烛点燃后有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可以看到烛芯冒出一屡_________烟。 7、(p1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它能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考试试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考试 试卷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

惠安莲山中学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单元试卷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在第3页相应的空格里)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有害健康; B.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会对人畜和庄稼产生危害;C.水可以变成“油”;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的地方。 2、下列利用水资源的做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将海水淡化; B、污水应该净化后再排放; C、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得氢气; D、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海水洗涤自行车; B、使用可自行降解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C、使用无硫火柴; D、用生活垃圾生产沼气、发电等。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开发新的材料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合成化学药物5.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 B、汽油挥发; C、蜡烛燃烧; D、铁锅生锈 7、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B.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粉末(MgO)生成 D.镁带变短了 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不是由化学变化释放的是 A、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B、使用手机时,干电池释放电能; C、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 D、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9、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最重要方法是 A、计算 B、实验 C、测量 D、推理 10、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碱式碳酸铜。为了立即确定它是否碱式碳酸铜,你认为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看颜色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___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 C.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D.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2.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 A.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 C.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 3.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 的作用,这说明()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改变环境 C.生物与环境间没有关系 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4.一般情况下沙漠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叶片小,这主要与栖息地哪种因素有关?() A.水 B.温度 C.土壤 D.阳光 5.蝗虫体色在春季变为绿色,秋季变为褐色,这说明了生物具有() A.适应性 B.影响环境的能力 C.变异性 D.多样性 6.下列各项中,属于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 B.骆驼刺深扎的根 C.蛾类夜间活动 D.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7.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的原因是() A.抵御动物的侵袭 B.生活的环境缺水 C.生长环境太寒冷 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8.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到了寒冷的冬天,梧桐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葱葱,这说明() A.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 10.极地狐比沙漠狐的耳朵要小,这样可以() A.使听觉更灵敏 B.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 C.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D.不容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11.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海洋马利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洋深处仍有各种蟹、虾,但没有 藻类植物。下面哪种解释是不正确的() A.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 B.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比植物小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 12.俗语说的“鱼儿离不开水”,对些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候鸟迁徙 C.树林能保持水土 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可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5.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会死亡1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验例()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 A.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 C.A与B总和 D.A与B的总和加上田野里其它蝗虫 2.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水分B.土壤C.温度D.杂草 3.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 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4.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 美多汁的果实。请你想一想,造成产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5.森林中寻找药用人参、三七,只有密林的下层才能找到。你认为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土壤 C.空气 D.温度 6.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你认为影响生 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7.阳光作为生态因素,是通过多方面对生物起作用,小麦初夏扬花,而菊花秋末开放,这是受 到() A.光能多少的影响 B.光照强度的影响 C.日照持续时间的影响 D.光谱成分的影响 8.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措施是()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适当多浇水 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10.农民种庄稼时,地里长了许多杂草,这时庄稼与杂草之间形成的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11.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菌,那么根瘤菌与根之间的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 B.互助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1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里设计()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3.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无空气 14.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15.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各5条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1.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B.营养物质、阳光、温度和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 常用化学仪器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杯、烧瓶、酒精灯、蒸发皿、燃烧匙 加石棉网 (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应器——试管 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可以 直接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锅炉爆炸C.水的沸腾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抽成铜丝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3.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制成的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 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 5.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 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D.禁止鸣放鞭炮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丝制导线B.煤可作为燃料 C.用木材制成木船D.铝可制成铝箔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在火焰上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 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和、和。 10.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11.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2.填写下列变化中的现象 ①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丝可观察到。 ②加热碳酸氢铵可观察到,这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铵具有性。 ③把铁丝浸入白醋里可观察到。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生成。将镁条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 ⑤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13.写出下列物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并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镁、,铜、,氧化铜、, 氧化镁、,水、,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铜、,铁、。 14.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铜丝在火焰上灼烧 ②镁条燃烧 ③加热碳酸氢铵 ④加热碱式碳酸铜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卷答案生物的学习是我们接近的大自然的第一步,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卷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卷答案【1】1.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A.二氧化碳和氧气B.淀粉和氧气C.淀粉和二氧化碳D.水和淀粉 2.将发芽的种子放入某容器中,过一段时间后,将温度计插人,发现温度会 A.升高B.降低C.不变D.升高和降低交替出现 3.调节蒸腾作用、控制气孔开闭的细胞是 A.叶的表皮细胞B.叶表皮上的保卫细胞C.叶肉细胞D.气孔细胞 4.有时在花盆里施了化肥以后,这盆花反而萎蔫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 A.肥料施得太少,而引起根毛细胞吸水过多 B.肥料施得太少,而引起根毛细胞失水过多 C.肥料施得过多,而引起根毛细胞吸水过多 D.肥料施得过多,而引起根毛细胞失水过多 5.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

红了 A.韧皮部中的筛管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D.韧皮部中的导管 6.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A.菜豆种子有种皮,玉米种子没有 B.菜豆种子有子叶,玉米种子没有 C.菜豆种子没有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 D.菜豆种子胚轴可伸长,玉米种子胚轴不可伸长 7.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根B.胚芽C.胚轴D.胚乳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A.种子B.芽C.叶D.花 9.当摘除了一朵花的某个部分后,这朵花就不会再发育成果实,这个部分是 A.雄蕊B.雌蕊C.花粉D.花瓣 10.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 A.植物光合作用 B.大气自身调节 C.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练习

2011~2012学年苏州市初三化学课时练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威海市)下列不属于 ...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2.小明发现罩在蜡烛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3.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生成熟石灰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4.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 ) A.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B.倒入废液缸 C.放回原试剂瓶D.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5.(2010.苏州)下列有关仪器的用途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6.(2010.浙江绍兴)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8.(2010.乌鲁木齐)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9.(2010.浙江金华)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作电线 10.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液化石油气燃烧B.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和难点 认识实验器具;认识显微镜。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生物学》这门课程,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的相关基础知识。 2、生物学是什么? 定义:生物学简称为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例: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生物包括哪些类别?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生物呢?(请学生举例回答) 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把这些答案来归一下类呢?(归类:动物类和植物类) 怎样来区分动植物?能不能简单的以“能不能动”来区分?举例:珊瑚。 补充分类还包括微生物。

拓展: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4、生物的基本特征 严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 5、生物的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进行生物实验,实验在哪个场所进行?(生物实验室) 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6、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单元测试卷 了解生物圈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2.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3.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 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 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 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 株矮小 4.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土壤和空气 B.阳光和温度 C.水和空气 D.水和肥沃的土壤 5.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 明() A.葵花受阳光影响,粮食作物受水的影响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作物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6.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7.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 9.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 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 10.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互利共生关系 D.竞争关系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 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 现象: △ 现 象 原 因 空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 了相应的性质。 1、变化 5、 性质 6、 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 (新版)沪教版

第一章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湖南永州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浙江嘉兴模拟)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山东东营期末模拟)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广西柳州期末模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四川黄龙期末模拟)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云南大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上海模拟)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江苏扬州月测)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江苏扬州月测)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生物七年级上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 2、镜头不干净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镜纸擦 D、用手绢擦 ()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必须是 A、干燥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新鲜的 () 4、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细胞结构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自带的餐巾纸擦试镜头 B、用左眼观察物象,同时闭上右眼防止干扰 C、为看清物象,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观察物象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5、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哪细胞的数量越多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小 () 6、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 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7、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某同学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A、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③的视野暗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每一个结构 D.图中②的视野范围最大,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 9、对光以后,若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采取哪项措施时无效的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目镜 D、转动反光镜 ()10、在显微镜的部件里,能使镜筒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升降的是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11、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以使什么对准通光孔 A、反光镜 B、较大的光圈 C、较小的光圈 D、最小的光圈 ()12、使用显微镜时,在安放好镜身后,首先要对准通光孔的是 A、低倍物镜 B、镜筒 C、目镜 D、反光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多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72分) 1.下列关于海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食用部分是它的叶 B.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C.经常食用,可预防大脖子病 D.它生活在海水中 2.关于裸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B、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 C、多数能形成果实D、受精作用离开水 3.同学们在秋游中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4.双受精是下列哪一类植物所特有的: (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5.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候条件往往较好,如降雨量较多,夏天也较凉爽.这主要是利用植物的何种生理作用()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 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7.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8.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C、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D、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9.下列物质,一般不由植物体叶片上气孔进出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无机盐 D、氧

10.经研究发现,同一株植物白天的吸水量比晚上的吸水量多,其主要原因是() A、晚上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晚上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 C、晚上植物的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水多 D、晚上植物的蒸腾作用停止 11.温带地区,大部分树木的叶片在冬季会脱落.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A、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加强 B、使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 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12.叶片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 ) A.保卫细胞 B.无色素的表皮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 D.海绵组织细胞 13.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1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A.将淀粉运走耗尽 B.合成淀粉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1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黑纸对叶片进行遮光,经处理过的叶片遇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17.某人将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 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 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 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染成蓝色的叶片做叶的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选出下列污染原因所对应的结果: (1大量废旧塑料的丢弃引起白色污染; (2氟里昂等排放物引起臭氧层破坏; (3大量使用农药引起土壤和水污染; (4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引起酸雨; 2.是物变还是化变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物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变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还通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形成烟或雾、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变的依据。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化变和物变的不同化变中分子种类改变,物变中分子种类不变。 3.指出下列变化属于物变还是化变。 食物变质(化变腐烂(化变发酵(酿酒(化变 石油的分馏(物变干电池充、放电(化变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白色混浊(化变活性炭吸附有臭味的物质(物变 煤或木材的干馏(炼焦(化变生米煮成熟饭(化变 4.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不正确。爆炸有三种,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 5.指出下列性质属于化性还是物性 助燃性(化性毒性(化性溶解性(物性

稳定性(化性耐腐蚀性(化性易挥发(物性吸附性(物性 6.(1在试管中加热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有刺 激性的气体。反应方程式NH4HCO3△NH3↑+ H2O +CO2↑。(2向碳酸氢铵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它是碳酸盐。 (3在试管中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 (4在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5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白烟,放热。在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并在下方放一个石棉网,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烫坏桌面。点燃前需要打磨镁带 (红白磷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6金刚石(化学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质,但灼热的金刚 石能(填“能”或“不能”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7试管壁上碳酸钙用水洗不去这是因为不溶于水,可以用稀盐酸 洗去。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8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发生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2Cu +O2 △2CuO。铜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几 天后,表面有绿色铜锈(Cu2(OH2CO3。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只有一个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

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