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第二次上机作业

Multisim第二次上机作业

一、实验目的

1、继续熟悉Multisim 8.0电路图的编辑和各种操作技巧;

2、初步了解Multisim 8.0各种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创建电路图3,对电路进行工作点分析(Operating Point Analyses);观察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中求出其工作点参数,估算出三极管的放大系数β。

3、对电路进行瞬态特性分析(Transient Analysis);要求输入的正弦波参数为:频率1KHz、振幅10mv。观察仿真结果和波形,从仿真结果中估算出该电路的放大倍数Av。

图 3

2、创建电路图4

1)分别以图3的R5和图4的R1为对象对电路3和4分别作参数扫描分析(100-10K欧姆,选6~8个测试点),观测其输出信号的变化,对两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进行比较;

2)分别对电路3和4分别作温度扫描分析(-20度——70度,增量为10度),比较其输出信号的变化;

3)自己设计电路,分别测试电路3和4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图 4

4、实验报告要求:

按照上述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波形用截图的方式),并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对两电路做出相应的分析,得出结论;

自行撰写实验报告,报告的文件名用学号,如:20062901等;

上机结束时提交报告。

Multisim作业题

建议每位同学完成1个题目的仿真计算。要求交书面或电子报告。 一、 电流负反馈偏置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设晶体管β=100,r bb’=100Ω。 (1)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A us =v o /v s ,输入电阻R i 及输出电阻R o ; (2)研究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对低频截止频率f L 的影响: ①令C 2,C E 足够大,计算由C 1引起的低频截止频率f L1; ②令C 1,C E 足够大,计算由C 2引起的低频截止频率f L2; ③令C 1,C 2足够大,计算由C E 引起的低频截止频率f L3; ④同时考虑C 1,C 2,C E 时的低频截止频率f L ; +Vcc + -V o L Ω V R S 200 图1 电流负反馈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采用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使用上述给定的晶体管参数,设R L =3k Ω,R S =100Ω,设计其它电路元件参数,满足下列要求:A us ≥40,f L ≤80Hz 。 二、如图2所示电路是一个低频功率放大电路,Q 6,Q 7为大功率管。设Q 6,Q 7的β=50,I S =1×10-14A ;Q 1~Q 5的β=100,I S =1×10-15A 。 (1)调节电阻R 1及R 5使静态时V A ≈V CC /2,I C6≈I C7≈10mA 。 (2)输入信号为f=1kHz 的正弦波,求电路最大输出电压的幅度及最大输出功率。 (3)为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激励信号的幅度应是多少?若电容C 2因损坏而开路,它对电压增益及最大输出电压幅度有何影响? (4)求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f L 。

+Vcc (24V) + - V o +- V i 图2 三、差动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设各管参数相同, 120β=,'80bb r =Ω,C 1b c pF '=,f 400T M H z =,V 50A V =。输入正弦信号。 (1)设12v v i i =-(差模输入),求 ,2212 v A v v o uD i i = -,1212 v v A v v o o uD i i -= -的幅频特性,确定 低频电压增益值及f H ,观察v e 的值。 (2)设12v v v i i i ==(共模输入),求11v A v o vC i = ,22v A v o vC i = 及12 v v A v o o vC i -= 的频响特性,确定其低频 增益值,并观察v e 的值。 (3)求11 A K A vD CM R vC = 的频响特性,确定K C M R 的截止频率f C M R ,并对此加以讨论。 (4)设3R 0E =,2R 0=,调节1R ,保证1Q ,2Q ,3Q 的I C Q 不变,求此时K C M R 的频响特性。

清华大学电工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文档

第1章 电路理论及分析方法习题(共9题) (注:英文习题采用美国电路符号) 1.1(直流电源功率)图1.1所示电路,求各电流源的端电压和功率,并判断出哪个电流源输出功率,哪个电流源吸收功率。已知:I S1=1 A, I S2=3A, R 1=5Ω, R 2=10Ω。 (答案:U S1= -10V , U S2=40V , P S1=10W, P S2= -120W ) 1.2 图1.2所示电路,求8Ω电阻两端的电压U R 和恒流源的端电压U S 各是多少。 (答案: U R = -32V ,U S = -40V ) 1.3 图1.3所示电路,求2A 恒流源的功率。(答案: P = -24W ) 1.4 (仿真习题)用仿真的方法求图1.4所示电路中的I 1 和I 2 。 (答案:I 1=0.5A 、I 2=2A ) 说明:1、要求自己下载Multisim 仿真软件,可以是Multisim2001、V7~V10等版本 中的任一种。 2、自学第10章 Multisim 电路仿真有关内容。 3、仿真题作业要求有仿真电路图和仿真的数据结果,图和数据结果可以打印 也可以手写。 图1.1 习题1.1的图 R I S2 U S1 图1.4 习题1.4的图 18V 图1.2 习题1.2的图 20 V + - U R 图1.3 习题1.3的图 8 V

1.5 (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法)Use source transformations to find the voltage U across the 2mA current source for the circuit shown in Figure 1.5. (Answer: U = 1.8 V) 1.6 (戴维宁定理)Using Thevenin’s theorem, find the current I through the 2V voltage source for the circuit shown in Figure 1.6.(Answer : I=5A ) 1.7 (戴维宁定理,结点电位法)图1.7所示电路,已知 R 1=1k Ω, R 2=2k Ω, R 3=6k Ω, R 4=2k Ω, R 5=4k Ω,。用戴维宁定理和结点电位法两种方法求电流I 3。(答案:-0.5mA ) 1.8 (解题方法任选)如图1.8所示电路,当恒流源I S 为何值时,它两端的电压U S =0。(答案:-1.5A ) 1.9 (仿真习题) 图1.9所示电路,用仿真方法求电流I ,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法求A 、B 、C 三个结点电位(答案:I = 2.6 A , V A = 7.8 V ,V B = 2.8 V ,V C = 10 V ) 2V Ω Ω Figure 1.6 图1.7 习题1.7的图 +12V R 图1.8 习题1.8的图 - U Figure 1.5 图1.9 习题1.9的图 12 V Ω

模电大作业

《模拟电子线路基础》 课程大作业 专业: 班号/ 学号: 姓名:zhang

一、题目说明 用一片通用 4 运放芯片 LM324 组成电路,实现下述功能。使用低频信号源产生的正弦波信号,加至加法器的输入端,加法器的另一输入端加入由自制三角波产生器输出的Uo1,要求:T1=0.5ms,允许T1有± 5% 的误差。要求加法器的输出电压Ui2经滤波器滤除Uo1的频率分量,选出频率f o的信号为Uo2,要求得到峰峰值不小于 9V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该信号再经比较器后在1KΩ负载上得到峰峰值为2V的输出电压Uo2。 电源只能选用+12V 和+5V 两种。不得使用额外电源和其它型号运算放大器。 二、理论分析及电路设计说明 由于后面的加法器,滤波器以及比较器必定会各用到一个运算放大器,因此自制三角波产生器只能用一个运算放大器,故淘汰掉教材第6章图6-41(a)所示电路(由于其以积分电路的方法得到,使用了两个运算放大器),查阅资料后确定采用该报告P3页所示的三角波产生电路,该电路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5获得频率为2000HZ的方波,再经RC滤波网络滤除高次谐波得到三角波,调节滑动变阻器R6获得峰峰值为2V的三角波,如该报告P3页三角波仿真结果所示。

因为要完成Ui2=10Ui1+Uo1,故需要利用全加器的扩展电路: 如该报告P4页加法器电路所示R8=R16=10KΩ,R9=R7=100 K Ω,R10= 5KΩ,Uo= (R7/R8)Ui1+(R7/R9) Uo1=10 Ui1+Uo1,C5、C6为隔直电容,加法器仿真电路结果如该报告P4页仿真电路所示,故因为要滤除2000HZ的三角波成分,故采用如该报告P5页滤波器电路,信号经过该带通滤波器,理论上应为正弦波。比较器电路采用P6页比较器电路,采用单线比较器。当电压比较器对两个模拟电压比较大小,比较出其中哪一个电压电压值较高,假设比较器的同向端输入电压V A为参考端,反向端输入电压为V B。则当V B>V A时,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

第二次课程设计题目-应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并验证三要素公式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应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分析一阶 动态电路的响应并验证三要素公式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 1702071 学号: 姓名: 电子邮件: 日期: 2018 年 12 月 成绩: 指导教师:叶强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电 子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学生学号 专业 题目 应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并 验证三要素公式 任务与要求 根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掌握Multisim 中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分析以及仿真结果的观测方法,应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的响应,并验证三要素公式,以巩固电路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要求: (1)学习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 (2)掌握Multisim 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数值仿真计算; (3)应用Multisim 对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给出数值仿真结果,并验证三要素公式。 开始日期 2017年 11月 19 日 完成日期 2017年 12月19 日 课程设计所在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 …………………………装………………………………订………………………………线………………………………………………………………

应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并验证三 要素公式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提纲:正文(宋体小四号) 第一部分: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理论介绍 对于含有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或一个电感和一个电阻的电路,当电路的无源元件都是线性不变时,电路方程将是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相应的电路称为一阶电阻电容电路(简称为RC 电路)或是一阶电阻电感电路(简称为RL 电路)。如果电路仅含一个动态元件,则可以把该动态元件以外电阻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置换为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或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从而把它变 换为RC 电路或RL 电路。这种电路称为一阶动态电路。 零输入响应:电路换路后无独立电源作用,仅由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是由储能元件释放存储能量产生的。 零状态响应:电路的初始储能为零,仅由独立电源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 全响应:由独立电源和初始储能共同引起的响应称为全响应。线性电路中的任意电压或电流,其响应都等于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叠加。即独立电源的作用和初始储能的作用可分别计算,在电路中服从叠加定理。 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第二部分: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简介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第三部分:Multisim中电路模型图的绘制

数电大作业

子技术》大作业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字电路大作业是在学完本门课程后,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大作业分成两种形式:理论设计和实物制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要求附后。希望同学们借助教材、参考书以及互联网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认真完成本次大作业。 【理论设计要求】 1.每3人一组,完成其中一个题目。每人写出一份设计报告,而每组只提交一份报告,网上提交,完成时间截至第18周,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2.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应用Multisim或Orcad/Pspice等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仿真。 3.不能使用单片机实现。 4.将对设计报告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实物制作要求】 1.制作出一个实用的电子电路,具体不限,能成功演示其功能。 2.一人或者两人一题。 3.写出简单的设计说明,并于网上提交。 4.将对实物制作情况评定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报告内容】 1. 目录

设计目的及要求 3. 工作原理、系统方框图 4. 各部分选定方案及电路组成、相关器件说明 5. 调试过程(如果没做实物,可免) 6. 设计结论 7 设计心得与总结(要具体落实到小组各成员)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元器件清单 附录二:总体设计图 附录三:仿真结果(可无) 附录四:小组各成员所做工作说明(设计者排序),每个成员对最终方案的贡献(哪个地方是谁设计的) 【理论设计题目】 NO.1 设计一个输血—受血判别电路,当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符合相关规则,配型成功,受血者可以接受输血者提供的血液,用LED指示配型成功与否。 NO.2 循环彩灯电路

EDA仿真作业题及要求

EDA仿真作业题及要求仿真作业题及要求题及要求 一、仿真作业要求仿真作业要求要求 EDA仿真作业共3次,由课代表按时收齐交给助教(由课代表按时收齐交给助教(分别于第5、9、13周周二周周二交,打印结果并书写报告打印结果并书写报告交给助教结果并书写报告交给助教)交给助教)。请用Multisim软件仿真。软件仿真。仿真实验报告应包括题目、仿真实验报告应包括题目、分析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结果、仿真结果及分析仿真结果及分析、分析、仿真中遇到的问题、仿真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和体会。收获和体会。 二、第一次仿真作业题第一次仿真作业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目的:掌握基本元器件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仿真软件环境,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测量手段(用万用表的交流和直流档测量电压电流量、用示波器测量和观察信号、用仪测半导体器件的特性曲线),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分析方法(直流扫描分析方法)。 1、仿真题1-1(3分特性。 2、仿真题1-2(3分

3、仿真题1-3(4分 三、第二次仿真作业题:第二次仿真作业题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熟悉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性能参数的测试、调试、设计方法,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对动态参数的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分析和测量方法。 1、仿真题2-1(3分BF即β=220,RB即C1=C2=10μF,输入电压阻Rb和Re的阻值,使它们满足以下要求:电阻大于等于100kΩ;(题:共3题,请于第5周周二周周二与习题作业一起交与习题作业一起交 IV分析:用IV分析仪(IV Analyzer)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晶体管的输出:教材习题1.17。 :教材习题1.18。 :共3题,请于第9周周二周周二与习题作业一起交。与习题作业一起交。 :电路如图2-1所示,已知晶体管型号为2N2222A(模型参数中的rbb’=0.13Ω),电源电压为VCC=12V,Rs=1kΩ,负载RL=5kΩ,电容us为峰值为2V、频率为2kHz 的正弦波。请通过估算和仿真确定电(1) ICQ<10mA;(2)4V<UCEQ<8V;(3)输入4)输出电阻小于50Ω。

电类工程素质训练Ⅱ报告_北京交通大学

电类工程素质训练Ⅱ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教师:黄亮

一、实验目的及目标 通过学习Protel 99 SE软件,绘制所需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并设置相关属性。另外还可以掌握一定的电路原理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后,可以提高基本硬件设计技能,基本具备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印制电路板图设计能力,达到了培养工程素质的目标。且从中我们可以培养个人的自主创作能力。 二、实验软件Protel 99 SE介绍 Protel 99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即数据库的管理方式。Protel 99 是在桌面环境下第一个以独特的设计管理和团队合作技术为核心的全方位的印制板设计系统。所有Protel99设计文件都被存储在唯一的综合设计数据库中,并显示在唯一的综合设计编辑窗口。 三、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1.开启任意一台装有Protel99SE软件的计算机,打开Protel软件; 2.点击菜单栏“文件”新建一个ddb文件,并设置文件存储位置; 3.在新建的ddb文件中,再新建一个sch文件,双击打开所建的文件,

出现绘制电路图的图纸,设置图纸大小‘ 4.根据所给的电路图,找出所有需要的元件,并放置在图纸上面; 5.对照所给的电路图的元件连接方式,布线,将元件依次连接; 6.检查元件的连接,并修改设置元件的属性,包括元件的编号,元件参数值,元件的封装等; 7.利用软件对电路图进行处理,使之产生网络表格。 第二部分: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PCB电路板文件,规划电路板的参数。绘制电路图的范围大小; 2.装入生成的网络表及元件封装; 3.将生成的元件拖拽如电路板区域内,并合理规划各元件的位置; 4.自动布线,生成电路板文件; 5.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则撤销布线,进行修改,并保持修改后的文件。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封装元件时,注意特定的元件所对应的封装类型,如果封装错误,则不能产生网络表格; 2.对生成网络表后的电路图进行修改时,要重新生成网络表。同时注意要更新网络表;

Multisim实验心得

现代电路实验心得 Multisum是一款完整的设计工具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呢原件数据库,并提供原理图输入接口﹑全部的数模Spice仿真功能﹑VHDL/Verilog设计接口于仿真、FPGA/CPLD 综合、EF设计能力和后处理功能,还可以进展从原理图到PCB布线工具包的无缝隙数据传输。它提供的单一易用的图形输入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Multisim提供全部先进的设计功能,满足用户从参数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因为程序将原理图输入、仿真和可编程逻辑严密集成,用户可以放心地进展设计工作,不必顾及不同供给商的应用程序之间传递数据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本学期在现代电路课程实验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Multisim进展了初步的学习与认识,由对此款软件的一无所知,到渐渐熟悉,感到莫大欢喜。本学期的学习也只是对Multisim 此款仿真软件的初步认识与学习。在初步学习与认识的过程中,深深了解到Multisun此款仿真软件是一款完整的设计工具,今后一定会在实训中将此款软件学习的更好,应用的更好。 本学期的上机实验中,主要应用了Multisim此款软件的模电与数电的电路仿真,下面将从本学期的上机实验中总结本学期对Multisim此款仿真软件的学习心得。 数电局部实验: 实验中通过阅读实验指导用书,及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翻开Multisum软件、建立文件、放置元器件、对元器件参数的修改编辑,按照实验原理图在Multisim软件界面建立了第一个电路图,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原理图。并在原理图上添加了示波器〔如下列图〕。 通过对示波器参数的设置与调整,仿真运行后得到了如图中所示波形。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论现象完全一致。 信号源为正弦波,幅值为5V时 并通过调节信号源的参数观察实验现象得到了该电路的各性能参数如下列图:

模拟电子技术仿真作业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 实验六•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学号:5101419013姓名:姚磊 一、本仿真实验的目的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RC振荡器,用来产生低频正弦信号。图1是一个典型电路,它由运算放人器和RC串并联选频网络组成。电阻Rn, %?组成负反馈网络,电压增益约为(站+忌)/轴。 (1)设计电路参数使f° = 500HZ o (2)计算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响特性。 (3)使用二极管稳幅电路,使输出振荡波形稳幅,且波形火真较小。 二、仿真电路

图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仿頁•电路 三、仿真内容 (1)设计电路参数使A 500Hz 由于/o = —!—= 5OOHz,可以取R= 316H, C = lpF (2)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响特性计算 :〃為 R十侖+R〃佥 整理可得: • _ 1 V~3 +KW RC-^ 令W。=右则/o =忌 代入可得频响特性:

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为 (P f = -arctarfi(^-y-) (3)电路设计过程 首先,不使用二极管稳幅电路,选择Rfl=1.0kQ,Rf2=2.37kQ 再带上负载测试 1 |F| = Supply 其次,如果使用稳幅电路,选择Rfl=1.0kQ,Rf2=1.74kQ

Sup"接着,带上torn的负载测试 Supply 四.仿真结果 (1)在不使用稳幅电路的时候,观察示波器可以得到下图

(2)使用稳幅电路后,可以观察到稳定的过程,和稳定Z 后的波形 Channel 5 T1 ±*1 T2 4-4] T2-T1~ T IT « 0.000 s Cha“rel_A 0.000 V Channel A Tinebaw ----- S^ae|l nts.Div X pwiton |o [Y ?T A XM | B S >A | A»&| [AC _oj 列 E Scale 10 V/Div Channel 3 Scale 15 V/Diy Siw I Ext Trig C F 冲 吟 Bl&t| v - Lev^!

Multisim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Multisim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模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Multisim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学习 Multisim可以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使用Multisim,学生可以模拟各种电子电路的运作过程,在实验中掌握各种电路的特点和工作方式。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电路中的信号流动和电路元件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结果更好的了解电路的特点和优缺点。 二、实验教学 Multisim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子电路。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Multisim具有许多优点。首先,Multisim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减少了实验室的占用时间和安全隐患。其次,Multisim可以提供多个电路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电路原理。此外,Multisim还可以反复调试电路以达到最优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并将这些创意运用到实际电子项目中。 三、设计作业

Multisim可以用于电子电路设计作业。当最终设计被执行之前,学生可以使用Multisim模拟电路的运行,以确保电路的正确 性和有效性,并在设计完后,学生可以使用Multisim来验证 其工作方式和性能。此外,Multisim为检查电路中的电气安全保护计算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方法。通过使用Multisim,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设计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修改电路调整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综上,Multisim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原理和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Multisim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可以直观地展示电路设计的结果。这些优点使得Multisim成为了电子技 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模电仿真作业

-让每个人同样地提升自我 多级放大电路的参数研究 陈宸F080300848一、实验名称 多级放大电路的参数研究 二、本仿真实验的目的 (1)学习搭建复杂电路的方法和利用Multisim辅助设计电子电路的方法。 (2)认识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Q点的调试方法。 (3)学会测量U BEQ、U CEQ,并懂得如何计算出I EQ、I CQ、I BQ。 (4)学会如何计算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5)学会如何除掉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在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为必然频率、必然幅值的正弦波)。提示:在T4管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加接一个小容量的电容(如10pF)消 振。 (6)重点掌握多级放大电路中各元器件参数的选择,进而使得电路输入电阻尽可能大、输出电阻竟尽可能小、电压放大倍数尽可能大。

-让每个人同样地提升自我 三、仿真电路 XMM1XMM2XMM4 XMM5XMM6XMM7 图晶体管参数选择实验电路 四、仿真内容 在Multisim8环境下搭建图所示电路,选择电路参数;并接入测试仪器,用万用表测量 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设Q1~Q5为T1~T5,其中NPN型晶体管采用实 际晶体管2N2222A,其β=220;PNP型晶体管采用实质晶体管2N3702,其β=。采用V CC=12V,V=-9V。

-让每个人同样地提升自我 电路参数的选择: 为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大些,应使第一极的静态电流小些,设置T I和T2的发射极静态电流为250~300μA。为使电流源电流牢固,取R1为12KΩ,T3基极对VEE电位为7V,所以取R3、R4分别为20KΩ、10KΩ。 I EQ=[R4*(V CC-V EE)/(R3+R4)-U BEQ]/2R1≈263μA 第一极的集电极电阻R2可取Ω。为使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些,R5取值应小些,最后调整为499Ω。 为使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些,R6取值应大些。为使第三极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最大,T5发射极静态电位应约为;为使输出电流较大,第三极的静态电流不能够太小。依照 上述原则,经过多次调试,最后R6取10KΩ,R7取KΩ。 五、仿真结果 (1)静态测试结果 R1上电压U RI= T1、T2发射极电位U EQ1,2= T2集电极电位U CQ2= T4发射极电位U EQ4= T4集电极电位U CQ4= T5发射极电位U EQ5=mV 经整理Q点如表所示。 表静态工作点Q 管号I EQ(I CQ)/mAI BQ/μAU BEQ/VU CEQ/V T1 T2 T4 T5 表中I EQ1和I EQ2的值与估计值近似相等。 (2)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A u=u O/u I≈891,R i≈KΩ。 六、实验结论 从仿真结果中能够得出:R1、R2、R3、R4、R5、R6、R7应分别取12KΩ、Ω、20KΩ、 10KΩ、499Ω、10KΩ、Ω,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分别为A u=u O/u I≈891,R i≈KΩ。 七、实验领悟 上学期的基本电路实验中曾使用过Multisim8软件,但当时使用的电器元件都是些基本 的电阻、电源、二极管,认识得层面比较浅,而此次实验中加入了不同样种类晶体管的使用。

数字逻辑大作业

数字逻辑大作业报告设计题目:电子密码锁 班级: 1203105 组员: 任课教师:张彦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 设计目的及要求 2. 设计意义 3. 工作原理框图 4. 各模块的设计 5. 调试过程 6. 设计结论 7. 设计心得与总结 8. 参考文献 9. 附录一:总体器件表及相关器件的功能表、管脚分布 附录二:总体设计图 附录三:仿真结果

1.设计目的及要求 (1)设计一个开锁密码至少为4位数字(或更多)的密码锁。 (2)当开锁按扭开关(可设置8位或更多,其中只有4位有效,其余位为虚设)的输 入代码等于所设密码时启动开锁控制电路,并且用绿灯亮、红灯灭表示开锁状态。 (3)从第一个按扭触动后的5秒内若未能将锁打开,则电路自动复位并发出报警信号, 同时用绿灯灭、红灯亮表示关锁状态。 (4)密码锁上带有数字时钟,当操作者开始按动按钮能进行倒计时显示。 2.设计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机械式钥匙开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增加安全性,用密码锁来代替钥匙的机械锁应运而生。就密码锁而言,它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保密性更好,同时密码也是可变的,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而且易于操作,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原理框图如上。系统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其中键盘输入接受用户的输入S1---s9操作,移位寄存器记忆用户的输入状态,并给计数器一个输入开始信号,令其开始5cp时钟沿的计时。如果用户输入正确,则计时器停止计数,结果显示执行输入正确的操作,如果5cp时钟沿内没有输入正确的密码,则电路复位。输入s10,进行修改密码操作,并将密码保存在移位寄存器中。 4.各模块的设计 编码器,将1---9转换为BCD码模块: 输入由9个PB_DPST开关构成,用户按下开关时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通过自行设计的编码器将其转化为BCD码(输出在右上方)。S1—s9作为密码输入按钮,s10作为密码修改的开关。 10001 20010 30011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

模拟电子技术大作业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基于Multisim对函数信号发生 器设计,实现与改进 班级: 14电子二班 成员:孙** ; 余** ; 许** ;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摘要: .....................................................................................................- 3 -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 3 -3总体方案选择..........................................................................................- 3 -4三种方案详细介绍 ........................................................................................ 1(一)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整体电路图..................................... 11.1方波发生电路 ......................................................................................... 11.2方波—三角波 ......................................................................................... 21.3正弦波 .................................................................................................... 21.4实验可得结果 ......................................................................................... 31.5结果分析 ................................................................................................ 5(二):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设计与实现 ..................................... 52.1整体电路 ................................................................................................ 52.2理论分析 ................................................................................................ 62.3实验课的结果 ......................................................................................... 72.4结果分析 ................................................................................................ 8(三):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实验的验证与改进.............................. 93.1仿真原图形............................................................................................. 93.2仿真改进图形——实现锯齿波 .......................................................... 103.3仿真结果一......................................................................................... 103.4仿真结果二......................................................................................... 125参考文献 ............................................................................................... 12

231662 北交《现代电路分析》在线作业一 15秋答案

北交《现代电路分析》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在无源网络中,不管电路多么复杂,只用()个独立参数就可说明外部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 1 . 2 . 3 . 4 正确答案: 2. LU分解法是一种()。 . 三角分解法 . 代数分解法 . 向量分解法 . 幅值分解法 正确答案: 3. 总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等于被链接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依次()。 . 相乘 . 相加 . 相减 . 相除 正确答案: 4. 在稀疏矩阵技术中,选择主元素被称为:()。 . 再排序 . 再过滤 . 主选择 . 主过滤 正确答案: 5. 根据元件约束及拓扑约束建立一组方程,并求满足该组方程的变量解的分析方法称为:()。 . 解析法 . 图解法 . 网络法 . 变量法 正确答案: 6. 如果一个节点被选为参考节点,则剩下的节点数()网络中独立电压的数目。 . 小于 . 等于

. 大于 . 不确定 正确答案: 7. 终端反射系数为终端反射波电压与终端入射波()之比。. 电压 . 电流 . 电阻 . 电抗 正确答案: 8. 对一般大规模的电路来讲,元件的数目是节点数目的()。. 1~2倍 . 2~4倍 . 4~6倍 . 6~8倍 正确答案: 9. 任意响应的变换式都是各激励变换式的()。 . 线性组合 . 非线性组合 . 正弦函数 . 余弦函数 正确答案: 10. 拉普拉斯变换是通过数学变换,将时间域映射到()。 . 复频域 . 实域 . 频域 . 幅域 正确答案: 北交《现代电路分析》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PSpi接受的节点号可以采用下面哪些形式()。 . 由用户设置的节点名称 . 用户为电路端口符号确定的名称 . 用元件的引出端作为节点编号名称 . 节点的数字序号 正确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电气系 学时:54 学分: 制定日期:2010.11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 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边学边做,做学结合,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课程的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应用电子技术所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初步认识,使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设计和制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前期准备。 1.2 课程的定位 1.2.1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数字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电子产品加工和生产人员所从事的电子产品加工、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维修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开发等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维修与调试所需求的数字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数字电路元器件和基本数字单元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种数字功能电路的仿真分析、设计开发技能,具有提取问题、数字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前导课程有英语基础、数学基础、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并为后续的《EDA技术与VHDL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子产品维修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电子产品工艺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