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5.9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5.9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5.9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规定的颜色测量原理、基本数据和计算方法,称做CIE标准色度学系统。CIE标准色度学的核心内容是用三刺激值及其派生参数来表示颜色。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的量,即三刺激值来表示。选用不同的三原色,对同一颜色将有不同的三刺激值。为了统一颜色表示方法,CIE对三原色做了规定。

光谱三刺激值或颜色匹配函数是用三刺激值表示颜色的极为重要的数据。对于同一组三原色,正常颜色视觉不同入测得的光谱三刺激值数据很接近,但不完全相同。为了统一颜色表示方法,CIE取多人测得的光谱三刺激值的平均数据做为标准数据,并称之为标准色度观察者。

CIE对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的计算方法作了规定。

对于物体色,光源、照明和观察条件对颜色有一定影响。为了统一测量条件,CIE对光源、照明条件和观察条件也做了规定。

一、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是1931年在CIE第八次会议上提出和推荐的。它包括1931CIE-RGB 和1931 CIE-XY Z两个系统,分别介绍如下:

(一)1931CIE-RGB系统

?该系统用波长分别为7×10-7米(红)、5.461×10-7米(绿)和4.358×10-7米(兰)的光谱色为三原色,并且分别用(R)、(G)、(B)表示。系统规定,用上述三原色匹配等能白光(E光源)三刺激值相等。R、G、B的单位三刺激值的光亮度比为1.000:

4.5907:0.0601;辐亮度比为72.0962:1.3791:1.000。

?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由莱特实验和吉尔德(J·Guild)实验数据换算为既定三原色系统数据后的平均值来确定[详见参考文献],并定名为“1931 CIE-RGB系统标准色度观

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1931 CIE-RGB系统标准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分别用、

和表示

(二)1931 CIE-XYZ系统

?1931 CIE-RGB系统可以用来标定颜色和进行色度计算。但是该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存在负值,这既不便于计算,也难以理解。因此CIE同时推荐了另一色度学系统,即1931 CIE-XYZ系统。

?1931 CIE-XYZ系统选用(X)、(Y)、(Z)、为三原色。用此三原色匹配等能光谱色,三刺激值均为正值。该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已经标准化,并定名为“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

1931 CIE-XYZ系统,是在1931 CIE-RGB系统基础上,经重新选定三原色和数据变换而确定的。

1、三原色的确定

确定1931 CIE-XYZ系统的三原色(X)、(Y)、(Z),遵循以下原则:

(1)用此三原色匹配等能光谱色,三刺激值不应出现负值;

(2)实际不存在的颜色在色品图上所占的面积应尽量小;

(3)用Y刺激值表示颜色的亮度,同时亦表示色度;而X和Z刺激值只表示色度,不代表亮度。这种规定给颜色标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为了实现(1)和(2)两项要求,(X)、(Y)、(Z)三原色在1931CIE-RGB色品图上色品点所形成的颜色三角形,应包住全部光谱色色品轨迹,且使三角形内在光谱色色品轨迹外部分占有最小的比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①选取色品图上光谱色色品轨迹波长7×10-7~5.4×10-7米段向两端延伸的直线作为新三原色色品点形成颜色三角形的(X) (Y) 边。此线的色品坐标方程式为

②选取靠近光谱色色品轨迹上波长为5.03×10-7米点的一条直线作为(X) (Y) (Z) 三角形的(Y) (Z)边,其色品坐标方程式为

1.45r+0.55g+1=0

为了满足条件,取色品图上的无亮度线作为(X) (Y) (Z) 三角形的(X) (Z)边。前边讲过,在1931CIE-RGB系统中,三刺激值相等时三原色的光亮度比为

L(R):L(G):L(B) =1.000:4.5907:0.0601

如果颜色C的色品坐标分别为r、g和b,其相对亮度L(c) 可表示为

L (C) =r+4.5907g+0.0601b

若此点恰好在无亮度线上,即L(c) =0 ,则有

r+4.5907g+0.0601b=0

把b=1-r-g代入上式,得

0.9399r+4.5306g+0.0601=0

就是1931CIE-RGB色品图上的无亮度线方程,也就是(X) (Y) (Z)三角形(X) (Z) 边的方程。

式(5-58)、(5-59)和(5-60)三个方程所代表的三条直线构成的三角形的顶点便是选定三原色(X)、(Y)、(Z)的色品点。通过解联立方程求得的(X)、(Y)、(Z)三原色在1931CIE -RGB系统的色品坐标如下表所示。

r g b

(X) 1.2750 -0.2778 0.0028

(Y) -1.7392 2.7671 -0.0279

(Z) -0.7431 0.1409 1.6022

2、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

在1931CIE-RGB 系统色品图上,新三原色(X)、(Y)和(Z)的色品点在偏马蹄形光谱色色品轨迹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光谱三刺激值不出现负值。但是在光谱色色品轨迹外的颜色,实际是不存在的。所以(X)、(Y)、(Z)三原色能够用来表示颜色,却不能用来进行实际的混合匹配。因而1931 CIE-XYZ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不能通过直接匹配实验来获得,该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是由1931 CIE-RGB系统的有关数据经坐标转换和定标而确定的。

1931 CIE-XYZ系统的光谱三刺激值,定名为“CIE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图5-17给出了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

3、CIE 1931色品图

根据定义,1931 CIE-XYZ系统的色品坐标为

1931CIE-XYZ系统的色品图称做CIE 1931色品图,波长为7×10-7~7.7×10-7米的光谱色,色品点重合在一起,表明它们有相同的色品坐标,在亮度相同时,表观颜色相同;波长为5.4×10-7~7×10-7米光谱色色品轨迹部分为一段直线,这一段上代表的任何光谱色,均可用波长为5.4×10-7和7×10-7米两种光谱色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产生出来;光谱色色品轨迹波长3.8×10-7~5.4×10-7米对应的是一段曲线。

光谱色的饱和度最高,白光的饱和度最低。在色品图上,色品点靠近光谱色色品轨迹的颜色,饱和度高,愈靠近白光色品点,颜色的饱和度愈低。

色品图能表示颜色混合。颜色(M)和(N)的混合色的色品点,应在颜色(M)和(N)色品点连线上,具体位置决定于两种颜色的比例。

两种颜色(P)和(Q)以一定比例混合生成参考白色,例如白光(E),则两颜色为互补色。在色品图上,互为补色的两颜色色品点连线,一定通过参考白光的色品点,例如色品点(E) 。

光谱色色品轨迹开口端7.7×10-7米(红)和3.8×10-7米(紫)色品点连线上各色品点代表的颜色,不是光谱色,而是波长为7.7×10-7米和3.8×10-7米的红和紫两种光谱色的混合色。

4、光源色和物体色的三刺激值

在本章第八节所介绍的颜色三刺激值计算方法在本系统中完全适用,但应把公式中的基本参量改为本系统的参量。由此得到本系统的颜色三刺激值的表达式

式中,、和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由于、、[或、、和等参数均是以一定波长间隔的离散值形式给出的,所以在实际计算时,是用求和式代替积分式

对于光源色,有

对于透射物体色,有

对于反射物体色,有

或者

上述各式中的k为调节系数,改变k值,三刺激值也随之改变,对三刺激值的数值有调节作用。为了使三刺激值有统一的尺度,CIE规定光源的Y刺激值为100。把光源色的Y刺激值定为100后,得到

这样确定系数k后,物体色的Y刺激值为

式中,V(λ) 为光谱光效率函数(或视见函数),CIE规定。物体色的Y刺激值实际上是反射(或透射)光通量相对于入射光通量的百分比,故Y也称为亮度因数。

5、表示颜色特征的两个量——主波长和颜色纯度

(1)主波长和补色波长

颜色的主波长是以一定比例与参考白光相混合匹配出该颜色的光谱色的波长,常以表示之。颜色的主波长与色调大致相对应,在不同明度下色调相同的颜色有稍有不同的主波长。

颜色的主波长可从色品图上求得。在色品图上找到所考虑颜色的色品点(M)和参考白光,例如E光源的色品点(E)。连接(E)和(M),并延长与光谱色色品轨迹相交,交点对应的波长即

为颜色(M)的主波长。由图可知颜色(M)的主波长。

并不是所有颜色都有主波长,光谱色色品轨迹的开口两端点和参考白光色品点(E)所构成的三角形内各点所表示的颜色都没有主波长,因为参考白光色品点(E)和其中任何一点的连线延长均不能和光谱色色品轨迹相交,例如图中的任意点(N)。但是把向反方向延长,则可和光谱色色品轨迹相交于(P)点。点(P)对应的波长不是颜色(N)的主波长,而是颜色(N)补色的主波长,称之为颜色(N)的补色波长。为了和主波长相区别,补色波长前加“一”号,

或在波长后加“C”表示。例如颜色(N)的补色波长表示为米,或者米C。

有主波长的颜色也可以有补色波长

(2)颜色纯度

颜色纯度表示颜色接近主波长光谱色的程度。颜色纯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刺激纯度一种颜色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光谱色与参考白光以一定比例的混合色,其中光谱色的三刺激值总和与混合色三刺激值总和的比值Pe就能表示颜色接近光谱色的程度,定义Pe 为颜色的刺激纯度

式中,、、和为颜色(M) 所包含的主波长光谱色的三刺激值;X、Y和Z为颜色(M) 的三刺激值。假定颜色中所包含的参考白光的三刺激值为X0、Y0、Z0,根据颜色相加原理,有

式中,为颜色(M)所包含的主波长光谱色三刺激值的总和;

为参考白光三刺激值的总和。

经比例变换,有

或者

这就是根据颜色、主波长光谱色和参考白光色品坐标求刺激纯度的计算公式。

②亮度纯度颜色的纯度也可用该颜色所包含的光谱色的光亮度与该颜色的总光亮度比值来表示,称做亮度纯度,以表示之。由前面的讨论知,颜色的Y刺激值与颜色的亮度成正比,故有

式中,为颜色中光谱色的亮度因数;Y为该颜色的亮度因数。前已定义颜色的刺激纯度为

而, , 故有

表示了刺激纯度p e和亮度纯度pc之间的关系。颜色纯度和颜色饱和度大致对应。说大致对应是因为在色品图不同部位上颜色纯度相同时饱和度可能稍有差异。

二、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

前述的1931CIE-RGB标准色度学系统和1931CIE-XYZ标准色度学系统的基本数据都是从莱特和吉尔德2°视场实验数据换算求得的,因此它们只适用小视场(w<4°)情况下的颜色标定。

为了适应大视场情况下颜色的测量和标定,CIE在1964年公布了CIE 1964补充色度学

CIE基本色度学分析与计算

高工LED技术中心发布时间:2009-08-04 16:07:39设置字体:大中小 色度学是门研究彩色计量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规律及应用。彩色视觉是人眼的种明视觉。彩色光的基本参数有:明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明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一般来说,彩色光能量大则显得亮,反之则暗。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所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有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其色调则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或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其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而饱和度越小,颜色就越浅,或纯度越低。高饱和度的彩色光可因掺入白光而降低纯度或变浅,变成低饱和度的色光。因而饱和度是色光纯度的反映。100%饱和度的色光就代表完全没有混入白光阴纯色光。色调与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即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应强调指出,虽然不同波长的色光会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但相同的彩色感觉却可来自不同的光谱成分组合。例如,适当比例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后,可产生与单色黄光相同的彩色视觉效果。事实上,自然界中所有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基于以上事实,有人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有三种类型,即红视谁细胞、绿视锥细胞和蓝视锥细胞。黄光既能激励红视锥细胞,又能激励绿视锥细胞。由此可推论,当红光和绿光同时到达视网膜时,这两种视锥细胞同时受到激励,所造成的视觉效果与单色黄光没有区别。 三基色是这样的三种颜色,它们相互独立,其中任一色均不能由其它二色混合产生。它们又是完备的,即所有其它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得到。有两种基色系统,一种是加色系统,其基色是红、绿、蓝;另一种是减色系统,其三基色是黄、青、紫(或品红)。不同比例的三基色光相加得到彩色称为相加混色,其规律为: 红+绿=黄 红+蓝=紫 蓝+绿=青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彩色电视技术中的色度学是研究自然界景物的颜色,如何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分解,传输,并在彩色电视机屏幕上正确的复显出来。名词解释: 同色异谱:也就是说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光谱分布合成。彩色电视机的颜色复显技术正是利用同色异谱概念,在颜色复显过程中,不是重复原来景物的光谱分布,而是利用几种规格化的光源进行配制。以求在色感上得到等效效果。如在彩电的复显中用的是R,G,B三基色光谱(因为R,G,B三基色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的合成来复显原来景物的颜色。 绝对黑体:是指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当绝对黑体被加热时,就会发射一定的光谱,这些光谱表现为特定的颜色。 色温:当绝对黑体发射出与某一光源相同特性的光时,绝对黑体所必须保持的温度,便叫某光源的“色温”。 1931CIE-XYZ计色系统 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一套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白色可分为好多种,有偏红的白色(暖白色),偏蓝的白色(冷白色)等。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了分解,重现彩色图象,通常也要选择一种白色作为分解,重现颜色的基准白。为了清楚的描述不同的白色,通常把1931CIE-XYZ图中把白色用色度坐标(x,y)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关色温和最小分辨的颜色差来表示。图中斜竖线称为布朗克轨迹等色温线,与其垂直的斜线称为最小可分辨的颜色差(Minimum Perceptible Colour Difference,简称MPCD),MPCD为零的斜竖线称为黑体(Black body)轨迹,又称布朗克轨迹。布朗克轨迹上各点呈现的白色代表了绝对黑体在不同绝对温度下呈现的白色

色度学原理基础

利用计算机模拟分色摄影浅析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岑鹏侯泽山 引言 新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视听资料作为七种诉讼证据之一,其中可视性资料多是通过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刑事照相将作为重要的取证手段和举证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办案和诉讼活动中。 在刑事办案过程中,分色摄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分色摄影是指利用滤色镜进行的可见光摄影,它是通过减弱或消除某种(些)色光来突出另一种(些)色光,进而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主要应用于对尸体面部及其他部位尸斑的拍照,拍摄显现手印,拍摄涂抹、掩盖的字迹等。但是传统的分色摄影过程比较繁琐费时,比如滤色镜的选择、暴光量的补偿等。有时还需要试拍以确定分色效果。对于一些彩色录像资料和彩色图片再进行分色照相会更加困难。 计算机的运用为分色技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于彩色图片的分色处理计算机更灵活更方便。只要用数字化相机拍摄一张彩色照片,然后将它输入计算机,应用有关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hotostyler等,就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进行分色处理,而且能按办案需要迅速获得理想的分色效果。

1原理部分 1.1色度学原理基础 1.1.1色匹配法 彩色视觉的三色理论基础是任意一种颜色可以用三种适当数量的基色配得。在加色还原系统中,例如彩色电视,三基色是红、绿、蓝光。将这三种基色光投映到共同的空域中可以配得某种色光。减色还原系统是大多数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技术的基础。在这种系统中是让白光依次通过黄、品红和青滤光片,滤出某种色光。 1.2分色摄影及滤光片的工作原理 1.2.1分色摄影原理 分色摄影是通过选择和控制光的光谱成份来控制被摄体影像的亮度分布的一种摄影方法。通过选择色光,可以改变被摄物体的亮度分布,从而可以加强或减弱被摄物体颜色之间的差别,获得在白光下无法区别的影像细节及反差。 1.2.2滤色镜的工作原理 所谓滤光片,就是一种能按照规定的需要来改变入射光的光谱强度分布的光学器件。在大多数的滤光片里均伴随着衰减,滤光片本身就是造成这种衰减的主要物理因素。 滤光片在刑事摄影中的作用是:它对某些色光具有通过的能力和对某些色光具有阻止通过的能力。一般来说,滤光片是什么颜色,它就通过这种颜色组分的色光。从滤光片的通过和吸收情况来看,使用全色片拍摄时,滤光片的作用是减感和增感。“减感”就是加用某滤光片后,感光片感受色光的范围变窄了。而“增感”就是加用滤光片后某些色光相对增加了。 1.3计算机分色的理论依据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 色度学与物理光学等学科的基础不同, 物理光学可以认为是客观的科学, 是与人类无关的。而色度学却是一种主观的科学, 它以人类的平均感觉为基础, 因此它属于人类工程学范畴, 以对光强的度量来说, 物理光学以光的辐射能量这个客观单位来度量, 而色度学却以色光对人眼的刺激强度来度量。 色度学确切的讲它是研究人眼对颜色感觉规律的一门科学。以对光强的度量来说, 物理光学以光的辐射能量这个客观单位来度量, 而色度学却以色光对人眼的刺激强度来度量。辐射能量很大的波长很长的红光对人来说却没有辐射能量很小的黄光亮, 人们就认为黄光的强度比红光大。 在人们眼中所反映出的颜色,不单取决于物体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人们眼中反映出的颜色是物体本身的自然属性与照明条件的综合效果。我们用色度学来评价的结论就是这种综合效果。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它是一门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以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每个人的视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正常视觉的群体中间,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在色度学上为国际所引用的数据,是由在许多正常视党人群中观测得来的数据而得出的平均结果。就技术应用理论上来说,已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和可靠的准确性。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ed I'Eclairage-CIE) 主要研究照明的专业术语、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国际学术研究机构。设在巴黎。早在1924年前就已从事标准色度学系统的研究,1931年根据莱特(W.D.Wright)在1928-1929年和吉尔德(J. Guild)在1931年研究三原色的角度观察效果,加以平均,规定了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并据以绘制出偏马蹄形曲线的*色度图,称为“1931 CEL-RGB系统色度图”,后经修改被推荐为1931 CIE-XYZ系统,为国际通用色度学系统,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所作的图则称“CIE 1931色度图”。1964年又综合斯泰尔斯(W.S. Stiles)和伯奇(J.M.Bruch)以及斯伯林斯卡娅(N.I.Speranskaya)195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制定了CIE1964补充色度学系统以及相应的色度图,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据以进行色度计算和色差计算。1964年又提出了“均匀颜色空间”的三维空间概念,1976年加以修订,并正式被采用。CIE为此还提出了确定的参照光源,称“CIE 标准光源”。 眼睛的剖视结构 ▲虹膜(Iris):

CIE基本色度学分析

CIE基本色度学分析 字号: 小中大| 打印发布: 2008-10-02 11:04 作者: Salmin 来源: 照明工程师社区查看: 6253次 编者按:色度学是—门研究彩色计量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规律及应用。 色度学是—门研究彩色计量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研究人眼彩色视觉的定性和定量规律及应用。彩色视觉是人眼的—种明视觉。彩色光的基本参数有:明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明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一般来说,彩色光能量大则显得亮,反之则暗。色调反映颜色的类别,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在光照明下所反射光的光谱成分。例如,某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光中绿色成分占有优势,而其它成分被吸收掉了。对于透射光,其色调则由透射光的波长分布或光谱所决定。饱和度是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或纯洁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其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或越纯;而饱和度越小,颜色就越浅,或纯度越低。高饱和度的彩色光可因掺入白光而降低纯度或变浅,变成低饱和度的色光。因而饱和度是色光纯度的反映。100%饱和度的色光就代表完全没有混入白光阴纯色光。色调与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即说明彩色光的颜色类别,又说明颜色的深浅程度。 应强调指出,虽然不同波长的色光会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但相同的彩色感觉却可来自不同的光谱成分组合。例如,适当比例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后,可产生与单色黄光相同的彩色视觉效果。事实上,自然界中所有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基于以上事实,有人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有三种类型,即红视谁细胞、绿视锥细胞和蓝视锥细胞。黄光既能激励红视锥细胞,又能激励绿视锥细胞。由此可推论,当红光和绿光同时到达视网膜时,这两种视锥细胞同时受到激励,所造成的视觉效果与单色黄光没有区别。 三基色是这样的三种颜色,它们相互独立,其中任一色均不能由其它二色混合产生。它们又是完备的,即所有其它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得到。有两种基色系统,一种是加色系统,其基色是红、绿、蓝;另一种是减色系统,其三基色是黄、青、紫(或品红)。不同比例的三基色光相加得到彩色称为相加混色,其规律为: 红+绿=黄 红+蓝=紫 蓝+绿=青 红+蓝+绿=白 彩色还可由混合各种比例的绘画颜料或染料来配出,这就是相减混色。因为颜料能吸收入射光光谱中的某些成分,未吸收的部分被反射,从而形成了该颜料特有的彩色。当不同比例的颜料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吸收光谱的成分也随之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彩色。其规律为: 黄=白-蓝

色度学及色彩学

1绪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眼睛将为人们提供外界70%~80%的信息;11%是听觉;其它6%是嗅觉、味觉和触觉。色彩是视觉审美中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色彩的科学。 1.1色彩学(chromatology [,kr?um?'t?l?d?i]):研究内容 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因形、色为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课题。 1.2色彩学的应用的研究 色彩应用史上,装饰功能先于再现功能而出现。 色彩学的研究在近代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心理物理学解决了视觉机制对光的反映问题。印象主义出现后,色彩并置对比、互补色等问题,促使理论家、艺术家运用科学方法探讨色彩产生、接受及应用的规律。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许多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 2光学与物理学知识 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般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400-700nm。2.1光与色 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2.2光度学photometry [f?u't?mitri]、色度学colorimetry ['k?l?'rim?tri] 光度学是研究光度量的,而光度学中专门研究眼睛对颜色的响应程度的部分称为色度学,色度学是根据人眼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人的大脑感知和理解颜色所遵循的过程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这一现象还远未被完全了解,但是颜色的物理性质可以有实验和理论结果支持的基本形式来表示。 基本上,人类和其他动物接收的一个物体的颜色有物体的反射光的性质决定一个物体反射的光如果在所有波长范围内是平衡的,对观察者来说则显示白色。然而,若一个物体对有限的可见光谱范围反射,则物体呈现某种颜色,例如,绿色物体反射具有500-700nm范围的光,吸收其他波长光的多数能量。 2.3视觉的生理构造 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 详细的说,当物象受光线照射后,其信息通过瞳孔进入视网膜,经过视神经细胞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 ?锥体细胞 ?光线—瞳孔—视网膜杆体细胞视神经—大脑—色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