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曲《三五七》乐曲欣赏

笛曲《三五七》乐曲欣赏
笛曲《三五七》乐曲欣赏

笛曲《三五七》乐曲赏析

已故的一代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毕生致力于竹笛的演奏、教学、乐器改革和笛曲创作。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将南、北笛曲的风格融于一体,其演奏既体现出南派笛曲的典雅、华丽,又体现出北派笛曲的刚劲和明亮,使之刚柔并济、相得益彰,而且,自小研习地方的戏曲,又使他的演奏风格中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的表现特色。他将尾曲的处理上,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一特点不仅仅体现于演奏方面,在赵先生创作的竹笛独奏曲中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戏曲音乐,如取材于昆曲曲牌的《点唇》而创作的《早晨》,取材于婺剧音乐改编创作的《三五七》、《二凡》、《西皮》等,都充分展示赵先生创作中广泛吸收吸取戏曲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段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笛曲的演奏曲目和表现力。赵先生这一笛曲创作特点是积极且有意面为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

《三五七》是赵先生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三五七》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雷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山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很明显,《忆江南》前几句的词格是三五七个字。世代相传的《三五七》早在婺地农村广为流行。无论是雨天家闲,或夏夜乘凉,农民们只要兴趣一来,信手就是开窗弄笛,天簌飞扬,悠悠笛声,四处可闻。

正有“邻笛风瓢月中起,横笛送晚延月明”之意像。改编后慢板旋律流畅、抒情,快板热烈、粗犷,加之运用了循环换气的引子和其他散板部分,使乐曲极具张力和戏剧性,成为竹笛独奏的经典曲目。

一、《三五七》的曲式结构

《三五七》全曲可以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和尾声四个部分

引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4小节为第一部分,上下句结构,第5——9小节为第二部分,也是上下句结构。前9小节较为规整和稳定,从第10小节起进入第三部分,速度渐快、节奏自由,直至20小节结束。整个引子简洁明快的展示出整首乐曲的喜悦、爽朗的基调和鲜明、浓郁的浙东戏曲特色。

慢板由两个小节的导入部分引出《三五七》的主题。慢板的主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性结构。第24——29小节为主题的呈示(a),第30——34小节为显示主题的加花变奏(a')a和a'构成了单二部结构的A部分,第35——41小节出现新材料,可作为主题呈示之后的发展部分(b),第42——47小节再次出现新的材料,推进旋律的进一步展开(c),b 和c构成单二部结构B部分,以开放的性质作为结尾,动力性较强,可以更顺畅的连接其后的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略带变化的重复,也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性结构,第47小节尾——49小节第一拍为玩弄部分的连接,之后第49小节以第一部分的C材料的头开始,然后转入a主题材料的低八度变化重复,使乐曲极具张力和戏剧性,成为竹笛独奏的经典曲目。慢板结尾处经开放形态拉散,以引子的散板材料作为连接部分,导引出快板段落。

快板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77——89小节为快板主题的呈现,欢快、跳跃;第90——117小节的第二部分,模仿成曲中的紧打慢唱,即旋律声部以较悠美、自由的气息和节拍演奏,而伴奏声部卸以明确的,动力性较强的有板无眼的节奏烘托激越、热烈的气氛;第118——139小节为第三部分,旋律风格类似戏曲中的过场音乐成曲牌,按在紧打慢唱之后,形成戏剧场景,加剧音乐形象的鲜活程度和生命质感,曲牌段反复之后的第二号句子形成一个小小的连接,引出尾声部分。

尾声部分以引子段的散板材料开始,又以快板部分的主题旋律结束,引子、快板材料结合为尾声、剪切连贯、流畅,将全曲形象精炼的概括,结尾干净利落、余音不绝,给听者留下充分回味、遐想的空间。

二、《三五七》的婺剧音乐元素

婺剧,谷称金华戏。是一种包括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古老戏曲,盛行于婺江流域一带,流行旧属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合州、温州等府,远及江西东北部,福建东部、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区。

婺剧包括四种独立的班社:浦江班、三合班、两合半班、金华班。其中浦江班又称浦江乱弹班,浦江乱弹以“三五七”为主要声腔,旧属金华、衢州、严州、处州等乱弹流行地的群众又称“三五七”为“罗罗调”,因此乱弹班也称“罗罗班”。三合、两合半班社所唱之乱弹皆以浦江乱弹为宗,而金华班是以唱徽戏为主。

笛曲《三五七》即根据浦江乱弹中的“三五七”改编、创作而成。三五七又名原板,是浦江乱弹唱腔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曲调,素以优美、抒情著称。它的调格以三、五、七字即上句八个字,下句七个字的上下句结构为标准,故名之曰“三五七”。三五七是曲牌体音乐过渡到板腔体音乐的典型形式,它保留了曲牌的特色、节拍、行腔和过门均有严谨的规定。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和板胡,唱腔与伴奏构成丰富的对比性与声复调,它可以和其它各种板腔连接,自由而多变,无论悲、喜、哀、乐的情绪,三五七都可以通过速度、旋律的变化得以表现。根据速度、音属差异可分为中板三五七,慢三五七、快三五七和高调三五七。

笛曲《三五七》的慢板部分是中板三五七,其旋律便是中板三五七唱腔中笛子伴奏声部的旋律。中板三五七也称“三指板”,即一板三眼(4/4板),是三五七中各种不同速度板腔的基础,一般由带弱拍的不完全小节开始,结束在完全小节上。曲中的A、B两部分正是三五七的上、下句,其中上句为分两个分句,第一句句在戏曲唱腔中唱三个字,前边半小节过门,三个字后一小节半过门,正好相当于a部分,第二分句唱五个字,之后是一小节半过门,相当于a1部分,下句也分为两个分句,第一分句唱四个字,跟一小节半过门(6),第二分句唱三个字结束(c),A、B两部分形成三、五(上句)、七(下句)的调格形式,完全符合唱腔规范。

笛曲《三五七》的引子部分为例板,例板又称导板,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板腔形式,自身只有上句,下句则需由其它板腔来补充,常常用于出场院及戏剧冲突较强烈之时。在笛曲中,它则以“出场亮相”的姿态呈现于曲笛,变化发展成为性格鲜明的引子段落。

笛曲的快板部分较为复杂,将平板、游板、流水等各种板腔融合,剪接、变化而成。快板开始的13小节为平板系统中的快中板男宫平板旋律,平板俗称芦花,在浦江乱弹中写与三五七一样自成系统,其节奏明快、曲调积极、活

跃,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根据速度的差异分为中、慢、快三种板式,平板有女宫平板和男宫平板之分,女宫平板轻快、活跃,男宫平板朴实、稳重,性格特点较为鲜明,往往由女宫平板转入的男宫平板(快中板)则性格有所变化,倾向于活泼、欢快的性格,笛曲三五七中的快板主题即是由女宫平板转入后的男宫平板的旋律和性格特色。快板的第二部分紧打慢唱段前5小节为游板,游板是三五七系统中经常与三五七连用的一种非独立板腔形式,必须转向成结束在其它板腔上,常用于情感转换之处,善于刻划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激越的情绪。之后的10小节为女宫平板的上句,转为热烈、抒情。其后12小节是流水的材料,流水常常在表现激昂情绪、紧张气氛等情况下使用,主要以板胡伴奏,根据伴奏形式的不同分为夹板流水和滚板流水两种,夹板流水俗称“流水”,主要用于紧打慢唱,经四一拍为主,以夹板击拍;滚板俗称“紧板”,用鼓篑滚打。夹板流水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用于出场,走场过门后的夹板流水的主旋律为:

便是笛曲《三五七》流水板的原型。快板的第三部分(类似曲牌)从旋律特征和发展情况来看,也是流水基础上的变化形式。

三、《三五七》中的婺剧音乐表现手法

至于这陈年旧曲,赵先生是如何的予以付佳酿新醅?管窥之下,析以为他采取以下几种手法:(一)有机结合:虽则《三五七》声调悦耳,然它在结构上仅仅是上下名的回环往复,细听难免有单调之感,欲求成为一个完整丰满的器乐作品,他将与《三五七》主调常用、结伴的辅助性唱调有机组合。使之有血有肉,体态丰盈。《三五七》前头,冠之以传统的《三五七》,它以散板作引,象虹彩般的纽带把主旋律导引出。引入新技巧——循环换气,经过多次足够的反复,在上下名间先后又组合进自由、温长的游板,花样翻新的叠板等,成了多姿多彩、耳目一新的艺术精品。

(二)扩展延伸无论《三五七》头上的导板,乐曲中间的游板,赵先生多处运用扩展延伸的手法,使其乐曲节外生枝发扬尽善。即充分发挥循环换气的高难度技巧,一延数息,颇似一波未平,一波以作的大江流水,并具出入变化无可纪极的艺术美感。特别是游板后的延续名,那气息这悠长,乐名之舒展,恰恰相反与前面的繁间促世形成强烈对比,那一张一驰错落有致的结构之妙,

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三)点缀加花:作为人声演唱的腔调,过门(乐句)可以适当的加花,唱调是比较简朴的,而一旦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尽可以按照竹笛的性能特点,乐曲的思想感情,将种种演奏的技能技巧加以运用了点缀加花。致使乐曲更加华彩。对照传统,点缀加花的如各种形式的装饰音,音符多少不等的快速连音(即:历音),多处用上“#”4的变化音,以及上下滑音、颤音、打音等。

赵先生所改编演奏的《三五七》,虽然动过一番新手术,用上一些新技巧,但总的风格依然不变,始终保持原来欢快流畅而粗犷、纯朴的乡土风味特色。其缘由:1、他紧紧抓住主旋律这一根本,即在主旋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加以变化;2、即使创新,也能够按照艺术的本体现规律来创新,如某些乐句、音符延长工,但其特有的音型、乐汇基本不变,小三度上下和纯四度纯五度等音程的进行规律基本不变;3、主调与辅助性的乐句组合基本不变;4、上下句式回环往复的活动也基本不变,等等。因此,乐曲的风格特点,依然保存着原滋原味。且神韵剧协,风采信添。

综上所述,可以见出赵松庭先生将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倒板、平板、流水等板腔变化、组合、发展而成为戏曲韵味浓郁、表现力丰富,具有感染力和现场效果的笛子独奏曲《三五七》,既体现出赵先生对浙江婺剧音乐深入地了解和对各种板腔的灵活运用,又体现出赵先生在笛曲创作中对各种形式的广泛借鉴和吸收,他为笛曲的丰富和民族风格的宏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 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在章草中从来没

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 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 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小孩子练字感

硬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硬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因此行书也是许多书法家都喜欢的书法字体,那么这一书法字体与我们的古诗词的融合,会创作出什么惊人的作品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他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王羲之行书用笔内擪,以骨力洞达胜出。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以筋力中圆胜出。王羲之行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尺牍书法,如《王羲之传本墨迹》等,这是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学写行书,使转之法是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不会使转,就无法表达笔笔“分得清、脱得开、合得拢、粘得住”的行书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分得清讲的是

笔笔交代清楚;粘得住讲的是笔笔气脉贯通。好的使转之笔,转折时须暗过而不露痕迹,其关联处如银丝盘曲。再次,要注意他的锋的运用。锋在何处?锋在笔尖的端处。笔锋要坚持做到时时锐利而勿使折损,笔身要坚持做到常常直立而勿使屈曲,笔毫要坚持做到时时齐整而勿使扭曲,笔尖要坚持做到常常集聚而勿使松散。又次,临帖的早期阶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重在“似”上下功夫。但是,临帖的后期阶段则最忌做字帖的奴隶。有的人老是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只知道依样画葫芦,搞复印式的临摹,那是徒劳的。一定要“遗貌取神”,要着重在得其笔意上下功夫。 2、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意义。颜真卿是中国书学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草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颜真卿怀着对骨肉亲人的沉痛悲悼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 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 年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2015-01-15 文山书院上虞帖卷东晋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清 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 绫本纵132.5厘米横56厘米行草书鸭头丸帖卷王献之 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琊(今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承其父,并创新体。东晋著名书法家。此系唐摹本。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高宗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清永瑆楷书论画句 轴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纸本纵122.4厘米横50.4厘米楷书《大涅槃经》卷唐(公元618-907年)长26.5厘米宽834厘米此卷为敦煌唐人写经中的精品。朴茂中见 润泽,韵味古雅隽秀。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清郭尚先行

书七言联纸本(各)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郎官石柱记序帖册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的楷书作品,这部传世宋拓本,展示了张旭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力,这正是他狂草的根基所在。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 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苦笋帖卷怀素这件"苦笋帖" 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千字文卷释高闲纵30.8厘米,横331.3厘米释高闲,是晚唐时期专精草书的高手。此件作品点画纯熟,笔划粗中有细,心手双畅,可谓意境深远,情性毕露。传世高闲作品少见,这是仅见的孤本。行书八言联林则徐纸本 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林则徐(1785-1850年),字 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官大学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办鸦片事件。工小楷,兼行书。此联为自书八言诗。行书仙庐峰六咏卷白玉蟾白玉蟾,南宋道士,出生于琼州,号海琼子,受封为紫清真人。他善书画,行书受黄庭坚影响,此卷书法秀逸清朗,别具一格,内容是咏景诗六首。纸本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孙星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 东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会稽”。其子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遗址犹存。 中文 名: 王羲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 作379年 主要成 就: 书法 代表作 品: 《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 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 代: 东晋 称号: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与《二十四孝图》中的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于江南(今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着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着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会稽”。其子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遗址犹存。 中文 名: 王羲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 作379年 主要成 就: 书法 代表作 品: 《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 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 代: 东晋 称号: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与《二十四孝图》中的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于江南(今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着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

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着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各体皆精,被奉为“”。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草书《初目贴》、正书《》、《》最着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草书《》、行书《》、《》、《》、《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xx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xx(xx)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xx)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xx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xx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

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xx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此处摘选他的《落花诗帖》,诗书并美,珠联璧合,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儒雅韵致。 7.xx 千秋翰墨一代文宗。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散文列入唐宋八大家,词章开创了“豪放派”先河。 其书法一变唐“尚法”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尚意”,充当了不断改革书法艺术的“锋线人物”,与黄、米、蔡并称“宋四家”。坡之书法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往往偃仰倾仄,故能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也使我们领略到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8.xx 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佶擅=绘工笔花鸟,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衰,还打入了当今的电脑字库。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柳公权,778年生,865年逝世,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书法家。字诚悬。宪宗元和初进士,累拜侍书学书、工部侍郎、太子少师,后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东郡公,故又称柳河东。楷书尤知名。书法结体劲媚,自成一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能很好地总结晋至唐以来楷书书体变化发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 礼佛,佛在心中,有信仰佛教的朋友,在家中挂饰一副佛字刷分是不是一件不错的选择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欣赏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1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2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3 佛字书法作品欣赏图片4 书法与中国文化 书法对于中国而言有着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作为艺术被对待,但这一层含义的起源比较晚,第二重含义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因此跟许多艺术门类相比,书法有着与文化更为密切的关系。中国是唯一一个到目前为止仍在使用着最古老文字的国家,中国文字诞生之初就是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认知和记录。汉字在没有被作为专门的艺

术来对待的时候,具备形、音、意三者功能合一的特质。其中的“形”就是造型。汉字当中的笔画结构和搭建起来的空间关系,自然就生成了一种图画美感,叫做“无色彩而具图画之灿烂”。同时通过笔画的添加使一个字成型之后,还能寻求和谐之美,这也就叫做“无音声而具音乐之和谐”,因此汉字在不成为专门艺术之前,它已经具备了与生俱来的带有音乐和图画这两者的审美特质。 书法的发展过程跟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隶书才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笔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练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是一个便捷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起点。楷书是所有书体当中最后一个成熟的。它的起步阶段也非常早,在隶书阶段也开始有了楷书的意趣,但最终具有完整、严谨的楷书法度是在唐朝。 中国书法千余年的发展史,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书法艺术的支撑点,也就是说它的要素和特质主要是法度、境

界与情感。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严谨的法度,高妙的境界以及真实完整的情绪。中国书法审美的一个原则,跟传统儒家的中庸理念相一致,要寻求分寸的得体,达不到不行,过分也不行。 和谐,在中国书法当中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原则,非常符合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庸。这种和谐是多层次、多重意义、多重角度、多种手段的和谐。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论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疏笋气,皆士之弃也。”今天来看,晋代崇尚韵致,唐代崇尚法度,宋代崇尚意趣,民国以后则崇尚文人气。书卷气成为民国以来中国书法又一种审美风尚。

[李军书法作品]中国书法作品欣赏大全

[李军书法作品]中国书法作品欣赏大全 李军,字中甫,号默然,别署兰墨轩主人,甘肃通渭人,擅长楷书、行草书。自幼酷爱书法,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下面是为你的李军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李军,字中甫,号默然,别署兰墨轩主人,甘肃通渭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书法实践及理论研究,擅长楷书、行草书。自幼酷爱书法,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长期坚持不懈地临习碑帖,以“二王”为基础,楷法精修颜真卿,行草兼习张旭、孙过庭、怀素、王铎、张瑞图等历代大家名帖,书法力求刚柔相济,清秀飘逸委婉,神韵超迈雄健,笔墨淋漓痛快,张弛有度、妍美流畅。在注重吸收古圣先贤的同时,经常参观和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赛又从中学习其精华,书风不求孤峭奇异之变态,追求平静恬淡博大之端美。 在当今综合实力比拼的时代,家长更是重视孩子的书法学习和练习,可是 __让孩子练好书法。而且孩子练习书法,可以培养性格,陶冶情操,更为现实的是,书法掌握了,就会有一手好字。 让孩子有兴趣去学习。任何事情的开展,特别是孩子,兴趣是第一位的,也是坚持下来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书法练习工具,笔墨纸

砚,准备麻烦,收拾费劲,而且会弄得到处都是墨迹和纸张,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厌倦。新一代书法练习工具上书房文房第一宝,清水无纸无墨练书法,只需一杯清水,一支毛笔,就可以在卷轴上写出墨色十足的字迹,在清水变黑字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喜欢,并且没有在纸张上写字的压力,更容易练好字。 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孩子的书法学习。临和摹必须打好基础。书法练习中“临”和“摹”,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上书房文房第一宝将对临和格临结合,等大近距临帖卡设计,米字格照式临写。快速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以达到形似,进而神似。摹又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初学者在基本笔画的临摹上,更需精心掌握,反复练习。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书法学习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中国书法作品欣赏大全古典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作品欣赏大全古典书法作品 古典书法,很多人尽其一生精力而无所成就,令人叹息。之所以劳而无功,关键在于不知运笔秘诀。自古而来,运笔之法便私下秘传,结果最后近乎失传。那么古典书法到底要怎样的去书写呢?下面是为你的古典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典书法,很多人尽其一生精力而无所成就,令人叹息。之所以劳而无功,关键在于不知运笔秘诀。自古而来,运笔之法便私下秘传,结果最后近乎失传。 今人学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点画的形态,却不知道点画为什么是这样的形态。 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好用笔造作碑帖字迹的外貌,藏头护尾,小心翼翼……,写得苦不堪言。 书法本笔墨流淌之事,奈何现在皆成刻意造作之苦差,所谓初学和高手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开始造作与熟于造作之差别而已。 然后从墨迹入手,先不要学碑刻。其次字不要写这么大,跟原帖差不多就成,当然笔也要换个小点的。最重要的是:要加快书写速度!

或有人问:写快了就不像啦怎么办? 答曰:不像没关系。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先解决最基础的:不要在宣纸上写字!换成手工毛边纸好了。如果银子宽裕,用绢也成。 宣纸是明后期才被普遍接受的书写纸张,而大部分书法经典作品都是元以前产生的。至于明清之际傅山王铎之类,写字都是用绢或者绫,即便明四家用的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这种宣纸。纸的事情我们暂不多谈,你知道现在的宣纸不适合写字就成了。 除了换纸之外,你也应该先从三五公分见方的小字写起,现代人的作品能不看就不看,找个古典作品每字临上几十遍。以你的天分,自然能发现古典作品内涵的节奏。 每天练字一个小时是个不小的量了,靠意志力坚持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能找到书写的乐趣。 这个乐趣既在最后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在于书写的过程。那么,应该重视你自己身体的感觉,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

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中国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屈进科人生与书法民歌作品原创 又看烟云又看山,我爱阳朔好风光。一年四季景色美,仅赏漓江赏不完。翰墨丹青吃得香,唯画(漓江)才更香,悲鸿可染白雪石,万代师表堪榜样。 人靠衣装马靠鞍,气质靓丽才阳光。风流倜傥帅又酷,内外修炼全得上。人不读书一世难,空叹太阳落西山。大厦无钢难坚固,烂泥稀巴难上墙。 一缕青烟飘天上,漓江画派旗帜扬。搜尽奇峰打草稿,碧野山河胜大餐。一缕青烟飘天上,漓江画派当宏扬。阳朔后起诸君秀,青出一蓝胜一蓝。

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人立根德品中。人生在世莫逞恶,德馨自然你成功。咬定青山不放松,十年铸剑炼苦功。成如容易却艰难,淘进千江出蛟龙。 青石板来白石桥,年轻都喜一起聊。牛逼个个都会吹,善于倾听为最高。青石板来白石桥,人人都喜吹泡泡。说要说来做要做,事业有成才逍遥。 万物生产靠太阳,人生需要成就养。伯乐相马须才学,好花需要好盆装。毁树容易栽树难,拓展空间上泰山。不入虎焉穴得虎,汗水浇透五谷香。

走完山冈走平川,今年又是好风光。今年又有新计划。学习前辈挨泰山。走完山冈过平川,正是人生好时光。人生六十才开始,放马北京创辉煌。 雾又多来路也滑,莫怕人家来打压。就怕自己功底浅,颓墙一推就倒啦。雾又多来路也滑,慢行慢走就不怕。一步一个大脚印,即使人推也不怕。 白蛇传里有首歌,千唱万遍不嫌多。白娘子啊多美好,千年修得许仙哥。五百年前一回眸,才有今生挨肩胁。多行恶事必自毙,多行善事你才牛。

山弯弯来水弯弯,学点脑袋急转弯。人多路窄易摩擦,学会转弯少受伤。山弯弯来水弯弯,人生节奏稍放慢。路上莫和飙车斗,吃饭口舌莫要伤。 不怕家里无钱米,今天心情特欢喜。不是因为发横财,暂时不能告诉你。人生在世要积德,老天有眼会晓得。不欺人来不欺己。长施爱心会长寿。 山青青来水流长,贤孝之人有春光。奸猾鬼怪莫去为,与人为善路才宽。人在世间要慈和,有理你也莫要恶。慈和四海有兄弟,树高才有鸟来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