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析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水库是集灌溉、防洪、发电以及渔业、旅游为一体的水工建筑物。本文从水库的作用,水库对气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水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库环境影响社会影响

兴修水利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旨在兴利除害,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然而由于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不强,对水利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没有全面研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从而使水利工程在带来利益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它经济建设一样,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水库的作用

1.1防洪作用

许多世纪以来,洪水给沿岸地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洪水除了毁坏国民经济各种设施以外,还使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工业企业和运输停顿、建筑物使用期限缩短甚至损坏、通信和供电中断等。在美国,总计有40%以上的城市和1400万hm2的土地遭受洪水的威胁,亚洲国家每年由于洪水泛滥而使近400万hm2土地上的农作物遭受损失,受洪水威胁的人口达1700万。

洪水引起损失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淹没的范围,而且也取决于一系列其它因素:如洪水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水位升高的速度和洪水来临前的预报等。为了防洪必须利用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修建蓄洪水库,也可以在洪水期存蓄多余洪水。

根据文献[1],分布在我国七大江河上的245座大型水库,其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km3,占七大江河总流域面积的34%。这些水

库都己发挥或将要发挥很大的防洪效益。特别是在抗御1998年长江大洪水过程中,湖南j湖北、江西、四川、重庆等5省市的763座大中型水库参与了拦洪削峰,拦蓄洪水量340亿m3,发挥了重要作用。

1.2灌溉和渔业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缺水,特别是干旱年份,农业将遭受很大损失。地球上土地灌溉面积如表l所示,总灌溉面积中约60%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和前苏联。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所有国家,水浇地的粮食收成比未灌溉的高l倍~1.5倍,个别年份甚至达到3倍。气候比较湿润地区,灌溉后的收成可提高50%。在天然状况下,河流水资源不可能保证流域内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径流调节。建设水库后径流得到充分利用,故使灌溉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又有可能在最优浇水时间引水浇地,增加自流灌溉面积,降低机灌费用。

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热力、水化学和水生物的状态,因而改变了鱼类的迁徙、繁殖和食料的条件。某些大型水库,尤其是梯级水库,显著地调节了下游河道季节径流。洪水历时和洪峰量的减少,引起产卵区面积缩小,因不能及时形成产卵的有利条件,鱼卵和种鱼在产卵区死亡。结合不同鱼类的产卵时期和产卵地点,由于幼鱼过早地离开产卵场,缩短了鱼的育肥期。水库的径流调节,在枯水年对渔业的不利影响尤为显著。为保护回游鱼群的种鱼,必须在坝上游开发产卵场。

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大型水库对渔业生产也有良好的作用。由于水库水面显著扩大,水库的捕鱼量比调节前的同一河段上的捕鱼量增加了许多倍。水库还为内陆水体养鱼业开发优良品种创造了条件。大多数水库对增加当地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辽宁大

伙房水库[2],2002年~2004年渔业平均年产量1543t,收入2480万元。水库渔业收入占水库总收入的21.3%,是水库发电收益(82万元)和灌溉收益(193万元)之和的9倍,为水库综合经营的主要来源。

1.3供水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凸现,为了满足城市不

断发展的需水要求,单纯依靠地下水和未经调节的地表水越来越困难。水库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一般水较清澈,水量和水位变化

较小,但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光照条件下水生物过度生长

和繁殖易导致水质恶化,以至堵塞输供水管道及增加净水的难度,

因此设计时都应慎重对待。

1.4动力作用

要发展现代的动力工业,不建水库是不可思议的。水电站、抽

水蓄能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都需要水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

设水电站是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没有水库调

节的水电站径流利用率很低(多低于0.1~0.2),其经济效益也低,

因为不能利用丰水期的径流。所以,修建水库减少天然径流不均匀性,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前提。径流调节能够增加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增加发电量和提高径流的发电利用程度,这往往也提高了水电

站本身的经济效益。通常,在河流上兴建的不仅仅是单个水库,而

是梯级水库。它们之间不仅有电力联系,也有水力联系。修建调节

水库可提高位于该水库下游所有水电站的发电量,因此水库水电站

具有许多优点。

2 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2.1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一方面吸纳了流域汇流带来的污染物,另一方面原来流动的水体滞留在库内,这些变化使得库区水质发生了变化。它对水质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

2) 不利影响。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

2.2对气候的影响

1)对降雨、气温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2)对降雨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影响。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一般夏季水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水库水面上部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使降水量减少;冬季水面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大气结构不稳定性增加,降水略有增加。根据文献[3],及其上游建库后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域降雨则有所增加,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因此,水库修建引起了降雨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重新分布。

3)对气温的影响。从季节分析,春季气温回升,水体吸收热量

升温较慢,水面温度低于陆地气温;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水体储存

了大量的热量,水温下降,同时向大气输送大量热能,使空气增温,水面温度高于陆地温度。从年平均气温看,蓄水后库区平均气温略

有升高,并且年温差、日温差减小。

2.3对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库淹没区由

原来的陆地生态环境变成水生生态环境。天然植物被淹没,原来的

自然河流变成深水型水体。这种变化影响了库区水生和陆生动植物

种类、数量和分布。

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的淹没和库区永久性的水库

水电T程建筑物对其范围内的陆生植物和动物会造成直接破坏,除

此之外,局部气候的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也会对动植物的

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

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

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

条件。这些条件有利于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底生植物的牛长繁殖,喜欢流水生活和静水生活的鱼类的数量将在水库内增加,而对适应

于急流中牛活的鱼类,如体形细长、善泳或有吸盘等吸附构造的鱼类,将小能在库内生存。此外,水库大坝的修建,会隔断某些逆流

产卵的鱼类的回游通道,影响这些鱼的繁殖。

2.4水库引发的地质灾害

水库蓄水投入运行后所遭受的破坏主要有渗漏、滑坡和开裂,

其中渗漏最为主要,其它两种事故也与渗漏作用有关。渗漏分管涌、流土、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土四种渗流破坏类型。

根据产生部位和原因的不同,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下游坝坡渗漏。浸润面从下游坝坡出逸,致使坝坡湿润或

沼泽化。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均质坝或混合土料坝型中。过高的浸

润面将增加滑坡的可能性;另外,在渗流的长期作用下,以及自然

条件(温度、降雨等)的影响,坝坡土的抗剪强度将减小,从而引起

局部渗透破坏,导致坝坡滑塌;

2) 坝后地面出现砂沸、砂环、泉涌、管涌或沼泽化。对表层

为透水性较小的粉细砂、淤泥或壤土,其下为强透水的砂砾石或砂

层的成层地基,若坝后没有采取排水减压(减压井、沟)措施,或虽

有排水设施但滤层级配不良或施工质量差,造成排水设施被堵塞,

则此种地层的渗流出逸坡降往往是较大的。当出逸坡降大于表层土

的临界坡降时,坝后地面即出现砂沸等破坏现象。对单一地层,若

防渗设施质量不高或渗流出口无排水滤层保护,在坝后地面也易产

生砂沸或管涌;

3) 各种接触部位渗漏。在坝体与坝基或岸坡、坝体与刺墙、

齿墙或涵管(刚性体)、两种不同粒径土的界面、防渗设施与破碎基

岩等之间的各种接触部位,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

易成为渗漏的捷径,并引起接触冲刷而导致坝的失事。如岳城水库

就是由于砾石和中细砂之间层间系数过大,不满足滤层要求,使得

中细砂涌入排水管,并在暗管上部坝坡出现塌坑一处;

4) 混凝土防渗墙渗漏。在一些采用混凝土防渗墙的工程中,

一是由于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在墙的搭接处存在张开的缝隙,缝

内充填泥浆,从而降低防渗效果;二是由于刚性防渗墙与塑料防渗

体的联结部位设计不当,易产生渗漏。如北京的西斋堂水库,混凝

土防渗墙的渗漏就是由于墙段搭接不良引起的。

5) 坝体裂缝渗漏。一旦坝基或坝体中产生了裂缝,大坝抗渗

透破坏能力将显著降低,从而引起渗漏事故;

6) 岩溶渗漏。由于基岩内存在未经处理的、且与裂隙和断层

连通的岩溶,是导致在基岩内产生集中渗漏,冲刷与其接触的防渗体,并使下游覆盖层承受较大的水头,致使发生渗漏破坏;

7) 绕坝渗漏。坝的两岸山体裂隙、节理发育,或有断层和岩溶,或为透水的第四纪堆积层,则绕坝渗流除影响山体本身的安全

外(例如浸润面过高引起滑坡),对坝体和坝基还产生如下不利影响:抬高岸坡部分坝体的浸润面和坝基的扬压力;在坝体和岸坡的接触

面上可能产生接触冲刷。

3结语

大型水利枢纽造福人类的同时,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也

给会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科学的

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它经济建设一样,

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该文对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在兴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时,必

须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对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权衡利弊,谨慎而行。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第30卷 第1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11 2008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8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向 衍1,2,盛金保1,2,杨 孟3,张士辰1,2,杨正华1,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210029;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 摘 要:尽管国内外的水库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使用寿命、功能退化、加固维修费用高等,部分水库大坝将退役或被拆除。了解关于拆坝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条途径是回顾在本河流系统上修建大坝所造成的后果。首先从水库大坝对气候、水质、生物、水库淤积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水库大坝的修建及其环境影响。结合国内外实际,综述了我国和美国的拆坝现状,分析了大坝拆除的原因以及拆坝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影响,综述了拆坝后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并首次对国内某水库进行了河流生境评估调研。结果表明,水库大坝的兴建与退役拆除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关键词:水库;大坝;退役;生态环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8)11–1758–07 作者简介:向 衍(1977–),男,湖北巴东人,土家族,博士,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监控和安全评价研究。E-mail: yx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c3009860.html,。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dam removal or decommissioning XIANG Yan1, 2, SHENG Jin-bao1, 2, YANG Meng3, ZHANG Shi-chen1, 2, YANG Zheng-hua1, 2 (1.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Dam Safety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210029, China; 3.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reservoir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in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water supply, shipping and aquaculture, because of the life span of dam, functional degradation, and higher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reinforcement, some of the reservoir dams will be removed or retired. A way of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impacts induced by the removal of dams is to recall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s in the river system. Firstly, dam constru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 reviewed from the impacts of climate, water quality, biology and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caused by reservoirs. Based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he status of the removal of da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reviewed, and the reasons for dam removal and space-tim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dam removal a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summarized. The investigation of a reservoir was done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ion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complicated, and that the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due to decommissioning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servoir; dam; decommissio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0 引 言 截止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水库85874座,其中大型477座、中型3001座。水库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大坝蓄水后使库周原天然环境生态系统发生巨变,但经多年运行后,会形成新的平衡。大坝报废拆除后,生态平衡将被打破。故研究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 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1 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 1.1 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修建大中型水───────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4B0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Y70803) 收稿日期:2008–09–18

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一)

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一) 内容摘要:本文对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存在的环境保护及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主题词:公路环境保护 一、前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2.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实施前各类规划直至具体设计一系列的决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决策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对于以后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乃至建成后项目功能的发挥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对可行性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此阶段从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从规划的全局和远景来把握所研究的项目,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科

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按照路网规划的系统性要求,突出重点,服从全局,注重形成网络所带来的规模效益。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项目是对自然环境的最大破坏。 2、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初步设计的依据,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确定建设规模,把握好技术标准是为以后各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 3、路线的走向及主要控制点、独立大桥的桥位、长大隧道的隧址以及重点互通立交的设置等工程建设方案,是工程可行性研究需要重点研究和确定的内容。也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控制性的方案一经确定,就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环保问题,其后果和影响就决不是局部的,有的影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性,应认真做好一下工作。 (1)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不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 (2)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 (3)穿越风景名胜区应注意结合自然,不破坏景区景观; (4)尽量不穿越或接近居民稠密区,以免造成大气、噪声及水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 (5)不应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

最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企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Q/SD3-ZY-096-2005 ( C版) 第1页共2页 1 目的 为改进环境绩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程局内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程局环境因素进行环境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3 引用文件 Q/SD3-CH-22-2005《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4 职责 4.1工程局生产副局长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安监办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环境管理评审组负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4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a) 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b)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依据本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本部门、单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c)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针对环境因素策划和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d) 安监办负责汇总、审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指导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应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5.2.1是非判断法 对环境因素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凡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者,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环境影响波及全球; b)社会强烈关注; c)不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d)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的环境因素。 2005-5 -8发布2005-5 -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 2.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用户答案:[D] 得分: 3.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用户答案:[B] 得分: 5.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 6.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 7.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 8.()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 9.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前坪水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环评证章:国环评证甲字第2104号 二○一四年八月

前言 北汝河是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的主要支流,西南与沙河毗邻,西北与黄河支流伊洛河流域以伏牛山为界,东北与颍河相接。北汝河发源于伏牛山区,流经洛阳市的嵩县、汝阳县,平顶山市的汝州、宝丰、郏县、襄城、叶县和舞阳等县,该河在马湾闸上游约25km处的岔河口汇入沙河。北汝河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乡,流经嵩县的竹园乡上庄村娄子沟进汝阳县境内,曲折东流,至小店乡黄屯村东北入平顶山市境内,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处入沙颍河,全长约250km,河道坡降1/200~1/300,流域面积6080km2。目前北汝河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拟建的前坪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支流北汝河上游、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县城以西9km的前坪村。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结合发电的大型水库,水库总库容5.93亿m3,最大坝高88.8m,控制流域面积1325km2。 前坪水库工程可控制北汝河山丘区洪水,将北汝河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配合已建的昭平台、白龟山、燕山、孤石滩等水库和泥河洼等滞洪区以及规划兴建的下汤水库共同运用,可控制漯河下泄流量不超过3000m3/s,结合漯河以下治理工程可将沙颍河的防洪标准远期提高到50年一遇。水库灌区面积50.8万亩,每年可向下游城镇提供生活及工业供水约8000万m3,水电装机容量7250kW,多年平均发电量约1970万kW?h。 2011年5月26日~28日,水规总院在北京对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的《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2012年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以水总设〔2012〕647 号文将《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2013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14〕717号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2014年6月,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和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联合中标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1标,根据招标范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所属系别交通工程系 专业班级 08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一班 姓名李婧 学号 200808040410176 指导教师唐华瑞 撰写日期 2011 年 4 月

1

摘要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气和尘埃等注入环境。 为了减少上述不利影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即在充分考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工程实施与环境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与经济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Abstract Highway as necessary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ill produce the surrounding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effect. These effects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kind is natural environmental damage, such as soil erosion, ecological balance disorders, climate often etc; Another kind i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noise, exhaust gas and dust into such as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should adopt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namely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each other,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unity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based 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Key words: road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methods, materials

水库8 淹没及环境影响评价

8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范围 8.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8.1.1 淹没处理标准的确定 xxx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及xxx水库调节运用特性,经分析确定库区淹没处理洪水标准见表8-1。 表8-1xxx水库不同淹没对象设计洪水标准表 8.1.2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的规定,淹没耕地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为P=20%,淹没输电,通讯线路和公路按设计洪水标准P=2%执行。 经调洪计算,P=20%洪水位为344.76米,P=2%洪水位为315.17米,库区从坝址至回水末端总长1.26km。淹没的实物有:水田90亩,旱田180亩,林地100亩,公路需改线2.2公里。 8.2 工程永久占地 水库管理范围为:库区上游从坝轴线向上不少于100米及库区土地征用线以下水体陆地面积,大坝下游坡脚处200米,两侧主要建筑物处延200米,水库保护范围:由坝址以上,库区两岸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的陆地。 xxx水库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淹没区共计524.4亩。其中工程占地10.5亩,淹没占地511.9亩,管理区占地2.0亩。 8.3 补偿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有关征地补偿政策规定和实地调查,参照省内其它水库补偿标准进行淹没补偿单价分析,坚持三者利益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水库淹没补偿费进行估算,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总计为473.72万元。相见表8-2、表8-3。 表8-2xxx水库淹没补偿投资估算表

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析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水库是集灌溉、防洪、发电以及渔业、旅游为一体的水工建筑物。本文从水库的作用,水库对气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水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库环境影响社会影响 兴修水利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旨在兴利除害,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然而由于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不强,对水利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没有全面研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从而使水利工程在带来利益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它经济建设一样,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水库的作用 1.1防洪作用 许多世纪以来,洪水给沿岸地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洪水除了毁坏国民经济各种设施以外,还使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工业企业和运输停顿、建筑物使用期限缩短甚至损坏、通信和供电中断等。在美国,总计有40%以上的城市和1400万hm2的土地遭受洪水的威胁,亚洲国家每年由于洪水泛滥而使近400万hm2土地上的农作物遭受损失,受洪水威胁的人口达1700万。 洪水引起损失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淹没的范围,而且也取决于一系列其它因素:如洪水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水位升高的速度和洪水来临前的预报等。为了防洪必须利用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修建蓄洪水库,也可以在洪水期存蓄多余洪水。 根据文献[1],分布在我国七大江河上的245座大型水库,其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km3,占七大江河总流域面积的34%。这些水

库都己发挥或将要发挥很大的防洪效益。特别是在抗御1998年长江大洪水过程中,湖南j湖北、、、重庆等5省市的763座大中型水库参与了拦洪削峰,拦蓄洪水量340亿m3,发挥了重要作用。 1.2灌溉和渔业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缺水,特别是干旱年份,农业将遭受很大损失。地球上土地灌溉面积如表l所示,总灌溉面积中约60%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和前苏联。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所有国家,水浇地的粮食收成比未灌溉的高l倍~1.5倍,个别年份甚至达到3倍。气候比较湿润地区,灌溉后的收成可提高50%。在天然状况下,河流水资源不可能保证流域内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进行径流调节。建设水库后径流得到充分利用,故使灌溉面积大大增加,同时又有可能在最优浇水时间引水浇地,增加自流灌溉面积,降低机灌费用。 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热力、水化学和水生物的状态,因而改变了鱼类的迁徙、繁殖和食料的条件。某些大型水库,尤其是梯级水库,显著地调节了下游河道季节径流。洪水历时和洪峰量的减少,引起产卵区面积缩小,因不能及时形成产卵的有利条件,鱼卵和种鱼在产卵区死亡。结合不同鱼类的产卵时期和产卵地点,由于幼鱼过早地离开产卵场,缩短了鱼的育肥期。水库的径流调节,在枯水年对渔业的不利影响尤为显著。为保护回游鱼群的种鱼,必须在坝上游开发产卵场。 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大型水库对渔业生产也有良好的作用。由于水库水面显著扩大,水库的捕鱼量比调节前的同一河段上的捕鱼量增加了许多倍。水库还为内陆水体养鱼业开发优良品种创造了条件。大多数水库对增加当地的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辽宁大伙房水库[2],2002年~2004年渔业平均年产量1543t,收入2480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doc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0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l00m,料场l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 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dB(A)

1.2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1-2。 表1-2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1-3 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dB(A) 表1-4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09-06-15T14:45:53.513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国亮,李爱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 [导读] 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摘要】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结了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以及水利类和水电类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点、综合评价的内容等,为同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iscussion assessment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Chen Guo-liang, Li Ai-ying (Xin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830000) 【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d reservoir project may hav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summed up the reservoir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content as well as water and reservoir type hydropower project concern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tent and so on similar project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Reservoir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1. 引言 水库工程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水利和水电两大类,水利类水库工程是通过水库的拦蓄,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水电类水库工程则是依靠水库将河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造成河道水资源量的减少,而后者则对河道水资源量无影响。 水库工程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非污染型影响,因此属非污染型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从法律上提到新的高度,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的颁布,逐渐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针对水库工程的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预测、评价,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工程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的依据。 2. 水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对水文情势影响。水库工程由于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因而对河道乃至流域内的水文情势造成影响。对于水库工程而言,水文情势的变化是导致工程运行期间所有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原动力。水文情势的变化,将会对航运、环境地质、水温、水质、流速、流态、局地气候、土地资源、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河道冲淤、供水、灌溉、移民等造成一系列影响。 水库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在库区和坝下截然不同,库区由于大坝拦蓄,坝前水位一般有较明显的抬升,有些高坝水库坝前水位有很大的抬升,由于水位升高,水库水深从坝前至库尾都有不同的增加,同时水库淹没一些原来的陆地将会变成水域,库内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另外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在水库局部岸边可能会有回流,在入库支流汇入口,原来湍急的河流将变成库湾,水流流速大幅减缓。 坝下水文情势将由天然径流状况转为受水库调节影响的状况。对于中小型水利类水库,有防洪要求的,在洪峰期由于水库蓄洪,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洪峰流量,在洪峰后期,水库泄洪,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洪水历时加长,洪峰流量变小,水库削峰作用明显,汛末及汛后水库尽量蓄水以保障供水,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特别是,有些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在制订调度运行方案时,在枯水期甚至平水期都不考虑下泄,从而导致坝下脱流,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对于大型水利类水库工程,由于水库规模大,调蓄能力强,在枯水期仍可保证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而平水期和丰水期则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总体表现为坝下流量过程年内趋于坦化,水库年内总下泄水量小于天然来水量。 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除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外,一般在丰水期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站正常出力,因此一般表现为丰水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枯水期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坝下流量过程趋于坦化,年内总下泄水量与天然来水量相同,但大部分电站的大坝至电站尾水之间存在减脱水河段,特别是一些调峰运行的电站,坝后常常会出现减脱水现象,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 坝下河段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与流量变化过程相对应。 2.2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将使坝上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库区水动力条件也将发生改变,急流变缓流甚至静水,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坝下河流的水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库区水质变化主要体现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如重金属的沉降、泥沙含量的降低等,坝下河道水体水质则受制于库区水体水质以及坝下河道水量变化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的变化。通常状况下,在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的前提下,水库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库区及下游河道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是,若有污染源排入河道,水库工程的调蓄作用造成河道水量的减少将有可能加剧水质污染的程度。 水库工程的“高坝大库”将会造成库区水体出现水温分层现象,进而造成下游河道水体的水温出现变化。存在水温分层现象的水库多分布在山区,且库内水体的交换速度缓慢,根据相关研究,若水库最大坝高大于50m,发生水温分层现象的概率可以达到50%以上。水温分层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冬季,而春、秋两季则不明显,夏季水体水温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冬季则正好相反。下泄水体水温因水库水温分层现象而发生相应变化,并且因泄水建筑物的高程变化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高程越低,水温影响程度越大。通常状况下,水温沿程恢复需要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恢复至天然状态。水温与鱼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鱼类的繁殖,要求一定的水温条件。 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问题评价两大方面考虑。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海环字[2008]367号) 来源:国家海洋局发布时间:2008-05-09 国海环字〔2008〕367号 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 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 (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 (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 (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 (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 (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前款规定以外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根据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核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开展海洋工程环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编号:AQ-Lw-07116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 响及保护措施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 保护措施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保问题,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作了较深入地探讨与分析,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期及运营期的环保措施与环保要点,提出了在高速公路建设时的一些环保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保,环境影响,破坏,自然生态 1引言 高速公路以其舒适、安全、通行能力大、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的出行、运输行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发展都伴随着负面效应,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严峻。怎样解决高速公路建设时产生的环保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环境污染,

保护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项严峻任务。 2高速公路建设中易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当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的对自然界产生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施工地域分布广、自然环境涉及全的特点。其施工造成的环保问题相比其他建设性工程更加严重。 2.1高速公路建设中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早期规划时,如果设计单位对路线选择不当或对地域环境调查不详细,就会破坏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比如,近来跨河道设计多是将河流裁弯取直,根据洪水频率等技术指标计算出桥梁的经济跨径,这样设计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但却忽略了其对流域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施工建设阶段,若施工单位对环保工作不重视,就会破坏高速公路沿线原有的自然结构;后期运营期防护不当又会造成水土流失。此外,高速公路条带状延伸也会破坏沿线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文化损失。 2.2高速公路全过程的环保措施探讨环境保护工作应按照事前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

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 福州桂湖生态温泉城(融汇泉景A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三月

1 项目概况 福州桂湖生态温泉城(融汇泉景A区)选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湖山村胡中村。征地面积117550m2,实用地面积117550m2(合176.24亩),总建筑面积298143.9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29140.3m2,不计容建筑面积69003.6m2;住宅面积223644.3m2,幼儿园面积3430.2m2,物业管理面积795.7m2;容积率1.95,建筑密度16.9%,设地上、地下机动停车位1841辆。项目总投资23.0115亿元。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环境污染,其中施工期为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施工废水、扬尘、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运营期为汽车尾气、设备噪声、商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结论 2.1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水环境保护目标:桂湖溪。 (2)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断面各现状评价因子标准指数<1,均未出现超标。桂湖溪各断面的水质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施工期净车废水、地下涌水、桩基泥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因桂湖片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建议采用“化粪池+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桂湖溪。桂湖溪无饮用水源地,且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各断面的水质指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项目施工时间短暂,废水量较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a.分析表明项目雨水经收集后、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区外规划路市政雨、污水管网,污水最终由桂湖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水库流域特有的生态建设,对区段的接续发展,带有重要的价值。水库流域范畴内的生态建设,面对了多层级的疑难,如生态管控的疑难、经济疑难等。要从本源层级内,限缩既有的环境污染,就应当接纳战略环评的总思路,有效限缩决策误差特有的环境干扰。 标签: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人为干扰严重,最近几年,流域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偏多的毁损。流域区段内的林地缩减,植被带有退化的总倾向。流域特有的持续发展,没能依循预设的思路去进展。在这样的态势下,有必要明晰战略环评的新颖途径,恢复流域原初的生态系统,重设最佳的决策。 1水库流域特有的生态疑难 1.1区段内的水土流失 最近几年,伴随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水库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被广泛兴建。在这样的态势下,流域原有的水土流失,带有递增的倾向。具体而言,侵蚀沟原有的数目增大;水土流失既有的面积随之增大。增大的面积占到区段的一半。流失面积的延展,促动了土体侵蚀,也加剧了流域特有的侵蚀沟。从现状看,水库流域既有的侵蚀沟。 1.2水体特有的恶化倾向 水库流域这一范畴,工业及灌溉需水量,与现水库供应水量,带有明晰的矛盾。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及工业排污的增加,流域范畴内的水质,也渐渐恶化。据大量水库监测数据统计:水库水体原有的浑浊度,带有递增的倾向,且频繁更替。在汛期时段内,如上的倾向更明显。流域特有的污染物,涵盖了较多的氨氮和有机物。除此以外,汇水区固有的植被,正在被毁损。水体夹带着的大量泥沙,进到库区,带来水库淤积。 1.3流域以内的土体退化 土壤资源数目的缩减,是特有的退化弊病,是土体固有的质量降低。数目的缩减,是表土及总体态势下的土壤损失;质量层级的缩减,是土体固有的理化属性、固有的生物属性,正在渐渐退化,也即肥力的限缩。流域特有的农用地,占到总体数值的二成。流域内土体类别,可以分出中等层级的红土、草甸土、砂砾土。 水库流域培植着的植被,带有退化倾向。最近几年,伴随人口的递增,生态及发展特有的矛盾,也渐渐凸显出来。带有掠夺特性的开发中,森林植被既有的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其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时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水、废气和尘埃等。 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影响高速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交通量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断村庄间原有的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化交流及农业的综合开发,使城乡逐步一体化。 噪声污染高速公路的噪声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较大。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容易给附近居民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比如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和医院等的干扰较为突出。 废气污染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在行驶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弃物。这些水土冲刷量,容易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没农田。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程度难以恢复。公路建成后,由于阻隔了土壤中原有水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又因汽车排出的污染物和施工废渣进入当地 水源,容易造成水质变差。另外,由于桥梁的修建减小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下沉淤积,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影响农业环境高速公路永久占地会使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业收入,对区域农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能发生变化,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将转变成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公路建设会造成一部分房屋拆迁,使沿线居民分布发生变化,影响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高速公路的修建可能会破坏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名胜风景或自然保护区, 产生视觉污染。另外, 高速公路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加速了农产品、矿产、林业产品的输送,信息交流及劳动人口流动,提高了区域内的工业产值,推动城乡的商品交换、文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居民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存环境恶化。废气污染的程度会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对地质和水文的影响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并改变了原有 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工程的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料场、营区、取弃土场等),会破坏地表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改变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