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

部编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
部编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学难点:生态和人口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未知”的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用途。

设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是如何建立和普及的?这一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何关系?

提示:(1)计算机网络技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说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标导学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妇女政治地位、就业等方面说说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

材料展示:撒切尔(如图),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设问:从女性解放角度回答:她的当选与任职说明了什么?

提示:妇女地位日益提高,妇女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2.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认识实现男女完全平等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材料展示:当今社会女性就业情况仍然相当严峻。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于此种现象,国际上和我国颁布哪些法律保障妇女权益?

提示:(1)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受历史、文化传统、男尊女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我国颁布了《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

归纳总结:男女平等问题

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目标导学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生态危机的资料,了解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成因。

设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结合教材,说说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提示: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目前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归纳总结:生态危机的成因与表现

(1)大气污染: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化学污染: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资源短缺: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4)土地荒漠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人口问题的图文材料,说说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归纳总结: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2)人口生存质量问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总之,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加以应对。

三次技术革命与三个时代演变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妇女地位的提高。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成为严重问题。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环境和人口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呈现现代计算机技术给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纲目)

中国当代文学 导言 一.关于“中国当代文学” 明确当代文学概念:所谓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至今的文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已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面临的难题 1.作品数量繁多,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占有和把握; 2.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许多作家和现象难以盖棺认定; 3.离现实太近,与政治关系密切,难以排除的干扰和障碍。 三.必要的准备 1.培养自己怀疑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 2.培养自己历史的观念和开放的目光 第一讲:新规范的确立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新规范的源流 当代文学——延安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 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一)50年代一系列文学批判运动(持续不断的文艺批判) 1.对萧也牧的批判 2.对《关连长》的批判 3.对《武训传》的批判 4.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 5.对胡风的批判(鲁迅的追随者) (二)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三)作家的体制化 三.大一统格局下的创作实践 (一)创作概况 诗歌,小说,戏剧,通讯特写…… 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学观念的工具化 2.文学主题的政治化 3.虚假化、概念化、公式化、粗俗化 第二讲: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学的突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现实的要求。 二.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观 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耿龙祥《入党》、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公刘《禽兽篇》、“迟开的蔷薇”。邵燕祥《贾桂香、流沙河《草木篇》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三.反右运动与文坛生机的夭折 55万“左派分子”的产生; 文艺界“重灾区”情况; “反右运动”对作家心理和创作态度的影响。 第三讲从“大跃进文艺”到“文革文学” 一.“新民歌运动”和“文艺大跃进” 1.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 2.空前的民歌运动景观; 3.“文艺大跃进”。 二.大跃进文艺的内容与形式 1.颂歌的重复 2.内容特征:理想与抒豪情 3.艺术手法:想象与夸张 4.得失分析 三.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1.关于诗歌道路问题的讨论 2.两结合创作方法 四.狭路上的探索 五.从“歌颂”到“战歌” 第四讲十七年的诗歌 一.郭沫若等老一代诗人的新创作 二.郭小川的诗 三.贺敬之的诗 四.闻捷等人的诗 五.李瑛、严阵等人的诗 第五讲十七年的小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2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学难点:如何应对生态与人口问题。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取得的主要成果、影响等,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多媒体出示材料,复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人类开始向网络信息时代迈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找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以及计算机网络带给人类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影响: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3.组织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于中学生的利弊影响”。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多媒体出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克罗地亚总统科琳达的图片,请学生指出她们的共同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104,归纳妇女地位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不少国家制定了专门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3)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 2.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於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材料二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信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Word版含答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2)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 (2)情景再现; (3)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堂达标】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征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解析:选D。本题选取有关鲁迅回忆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的情形,要求分析其原因,命题形式新颖,体现了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20世纪初年,当时西方的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禁锢人民的思想,所以青年向往拜伦的精神。 2.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荒诞主义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应属于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3.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巴黎圣母院》 C.《安娜·卡列尼娜》 D.《人间喜剧》 解析:选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雪莱的作品,并非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排除A;《安娜·卡列尼娜》和《人间喜剧》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非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C、D;由所学知识可知,B符合题意。 4.右图 泰戈尔 作家的诗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作家是( ) A.印尼人B.印度人 C.日本人D.苏联人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泰戈尔是印度著名文学家。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诗歌的黄金时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素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隋唐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隋唐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化政策,为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化交流频繁: ①国内各族在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②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化上得以吸收外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②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③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④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22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计算机、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 过程与方法: 辩证看待生态和人口问题,树立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需要人类共同努力与合作,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 难点:妇女地位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构建了计算机网络,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同时,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未知”的是什么?本课我们将学习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讲授新课: 一、互联网与现代社会生活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二战期间,宾州大学莫奇来博士据美军方要求,设计了ENIAC用来计算炮弹弹道。它长约30.48米,宽1米,占地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重30多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包含17468个真空管,7200个水晶二极管,1500个中转,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个多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作了9年之久。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第四代计算机(1971—)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2、信息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互联网的影响: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1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首先问“可能在座很多同学都很热爱文学,那么你们阅读过以下作品吗?”打出一系列文学作品的书影,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设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属于哪个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吗?”顺利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回顾14至18世纪世界文学发展主流: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19世纪以来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自主探究: 各组分别选择《西风颂》、《人间喜剧》《等待戈多》之一,思考如下问题: (一)、结合各组材料,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包括思想内涵、表现手法)

(二)、这些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三)、结合时代分析这些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西风颂》组: 1、分析作品特点:思想上反对封建制度,表现手法上夸张、想象力丰富…… 讨论从哪里表现出反对封建制度?(引导分析“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一句中“冬天”和“春天”的含义) “冬天”是指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春天”指光明美好的未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从哪里又可以看出有夸张和想像?——“枯叶一样”“咒符似的”“灰烬和火星”…… 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派;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同时期的代表作概括(包括国别、作家及其代表作) 2、阅读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材料二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引导:从“法国革命”、“旧制度”、“理性国家完全破产”、“美丽的理想”这些信息你找到哪些原因? 原因归纳:(1)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给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知道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要实现与男性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时代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需要人类共同努力与合作,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生活,生态与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改变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适,“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我们今天先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信息时代__”。 2.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__生活模式__和__文化观念__,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进了全球经济的__一体化__。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选举权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__提高__。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4.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淡水资源短缺、__土地荒漠化__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破坏。这些__环境危机__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5.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__世界粮食问题__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细节? ①工作方式:实现移动办公,即人们可以在家里,在旅游地等地方就实现办公,只要可以联网即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办公;②购物方式:实现网上自助购买,降低了我们获取优质商品和服务的成本;③交易媒介: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④交流方面:改变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2 课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 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 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 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3、作者和作品: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 实主义”。 2、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作家与代表作: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到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 性;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 同时,还应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学难点:生态与人口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工智能正在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频繁登场:上海洋山港已实现机器人装卸;初级法律文书、部分新闻稿、论文写作的机器人代劳已经实现;IBM开发的肿瘤专家机器人,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有人预言,未来20年,机器人将废掉70%的工作:小说家、医生、律师、会计、建筑师、新闻编辑、同声翻译、教练…… 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用途。

设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是如何建立和普及的?这一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何关系? 提示:(1)计算机网络技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说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标导学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妇女政治地位、就业等方面说说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 材料展示:撒切尔夫人,英国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设问:从女性解放角度回答:她的当选与任职说明了什么? 提示:妇女地位日益提高,妇女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2.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认识实现男女完全平等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材料展示:当今社会,女性就业情况仍然相当严峻。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于此种现象,国际国内颁布了哪些法律保障妇女权益?

新人教版学高中历史必修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教案

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 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 (1)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3.特点 (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代表 (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但不是反对资本主义,也不是反传统、反理性。 知识点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 国籍文学家代表作或作品特点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丹麦安徒生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马克·吐温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图示法理解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 (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2)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3)代表: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苏联文学 (1)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代表: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亚非拉文学 (1)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妇女地位提高及其表现;生态和人口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看待生态和人口问题,树立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技和竞争意识,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 教学难点:生态和人口问题 2 教学过程 导入: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那一项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 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用途。 设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是如何建立和普及的?这一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何关系? 提示: (1)计算机网络技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说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对此有什么启示?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均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2018·天津高二检测)拜伦、雪莱、海涅等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想象和情感 3.(2018·西拟)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4.(2018·梅州质检)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流地位。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 A.拜金主义泛滥 B.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失望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们造成心灵创伤 5.(2018·石家拟)巴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可见( ) A.文学作品起到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巴尔扎克和拿破仑都崇尚民主共和 C.巴尔扎克完成了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D.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6.(2018·太拟)“……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所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 A.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7.荒诞派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2: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 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一系列由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剧图片,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成就。 课程新授 一、浪漫主义文学 1、含义: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

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2、背景: 材料展示: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思考:“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指什么?“一幅极度希望的讽刺画”有哪些具体表现? 回答:略 总结: 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生活黑暗,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 ②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 材料展示: 他们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性”,而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爱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 思考: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回答:略 总结: ①内容上:歌颂人本能感情而非理性;反对封建制度;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手法上:手法夸张、想象瑰丽;构思丰富、情节起伏。 4、代表:

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八章《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一课《文学的繁荣》全套教案

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2.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和严密性不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材料积极引导。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补充大量原始史料,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 四.教学内容分析 “文学的繁荣”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本课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介绍了19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而这些流派在19世纪以来的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均有表现,这些流派就是一条线索,使本课与本单元后两课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教学媒体及资源的选择 多媒体辅助教学,补充相关文本资源 六.教学思路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些了解,这对教学有一定帮助,但本课内容与语文课联系很多,很容易上成文学欣赏课而失去历史课的本质。三大流派,六种类别,二十位作家使本课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很大,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识记本课知识点并能加以运用难度更大。 因此,本课重难点设定为三大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突出历史课的特点。对于繁杂的内容,将学生分为四组合作探究,分别负责搜集整理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苏联文学与亚非拉文学的相关资料,由学生对各组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进行介绍,每位作家及作品的介绍由一名学生负责,时间半分钟左右。新课内容结束后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本课知识。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强化对本课重点的认识。课堂小结在深化知识的同时将本课重点精简化、趣味化。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产生的背景、盛行的原因,并指出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自主归纳、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进行初步地探究,但探究问题不够全面系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检索出材料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但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外国文学》(陈应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的语言导入:文学是生活的镜子。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反映生活。于是,我们可以透过西方近代、现代文学了解西方近代、现代社会,从而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填写表格: 第二部分: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盛行的原因。 步骤一:由教师介绍浪漫主义文学是怎样走向兴盛的。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欧洲人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于是文学创作也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有了很多清规戒律,要求语言典雅,内容克制情感,注重形式。而法国大文豪雨果打破这些清规戒律,创作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并于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大剧院首次上演。该剧首演之时,剧场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方对该剧极力称赞,而另一方对该剧厉声斥责,并高喊口

《文学的繁荣》教案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学生分组展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含义及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 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环节 一.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含义进行讲解。 二.学生做学案上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在展示课前利用课间将本组展示内容 写在黑板上。 展示环节 〈导入新课〉 有人说,文学是凝聚地、夸张的历史,也有人说,文学是历史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追寻历史的足迹,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时代背景和 影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方文学。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三个阶段。 〈学生展示〉 一、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组同学展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间、背景、特点以及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