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09年试题答案

文学理论09年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文学的游戏发生说:这个观点由英国学者斯宾塞提出。此观点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的见解,文学是无外在目的的游戏活动,这种主张成为艺术上唯美主义思想来源的终于成分。

2. 话语:人与人之间通脱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其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 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5. 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

二、简答

1.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有哪些特征

(1)形之于心到行之于手

a. 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b. 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

(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3)即兴与推敲

2. 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可和感悟

a. 内蕴的真实

b.假定的真实

(2)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

b.诗艺的真实

3.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有哪些

(1)文学话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三、论述

1.论文学与人生

这个题目较灵活,因此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凿凿,言之有理即可。提供一种答案,在此抛砖引玉。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就注定它与人们所身处的种种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描述复杂的人生,评价多彩的人生,审定丰富的人生。

接下来可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为叙事性作品,叙述自己的人生和别人的人生,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二为抒情性作品,在作品中抒发个人对人生的感慨,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展现作品中主体性的自我色彩。

答此题可把人生换算为社会,在书中有关于文学与社会的方面都可以解答此题。

2. 阐释文论

这一题从理性上说,一般选择西方文论。较易解答

这篇西方文论主要讲解的是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其中主要阐述想象的分类,特征及作用,构思的方式
最近几天一直忙于高考阅卷工作,所以无暇上网。

关于文学评论写作,每年都让很多考生感到很困惑,一是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二是不知该从什么地方着手来复习;三是题目随机性很大,今年可以出某个诗人的一首诗,明年或许又会出一阕词让大家评论。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

荐几本相关的杂志,考生可以参考。一本是《名作欣赏》,一本是《文学评论》。这两本杂志都是很权威的期刊,另外大家有条件的还可以看看文汇报。
大家可以看到别人是如何写作此类文章的。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大家一定不能泛泛而谈,必须选择好评与论的角度,不能一味的人云亦云,这样是不会得高分的。因为考题出的诗词一般来说都是大家读过的,老师讲解也是一个模子,这样就会很乏味。大家在拟题的时候务必要能体现你所要评与论的角度,这样让老师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下面我附上一篇类似的文学评论让大家参考,以后如果碰到好的评论文章,我也会以帖子的形式发上来,让大家共享。


梅鬓与沉香:春日闺房的故乡之思
------———读李清照《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在《词论》里评晏几道词时说他“苦无铺叙”。我们读晏几道词,一般很少有像易安词那样典型的景物描写起兴,来作为铺叙,而是伤痛的话语往往开篇即满心而发,虽然感人,但在李清照,却认为是缺乏铺叙而致的遗憾。李清照是写词高手,在词学理论方面亦具有很高的眼界,她的这一要求初觉似乎苛刻,但对于词的写作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底,情境的烘托在词里尤其显得重要,这样,词的感发力量才能藉以发挥。李清照的这首《菩萨蛮》即具有这方面的特点。这首词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具有张力和穿透力,它们彼此碰撞交融发酵而成浑融的意境,感伤与感动的力量直接挑战着我们的知觉与体验。
这首小令语句较为整齐,上片是七七五五句式,下片是五五五五句式,在句子的长短形式上,造不成曲折摇曳的艺术效果。但是,词人却在用词上极下功夫,而使自己深细、婉曲的情感得以形象表达。开篇两个七言句式作为铺垫,交待了大致的时节与情绪:“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我们习惯于将有形事物在我们身体上引起的触觉形容为柔或者是硬,比如,羽毛是轻柔的,婴儿的肌肤是柔嫩的。在这里,风是柔的,她吹在人们肌肤上的感觉易使人产生一种温柔的感觉,故,风虽是无形的,但凭借了柔的感觉,它亦似乎是有形的了。而日薄的形容更为叫绝。人们对太阳的感知是通过它身上发出的光的强弱而决定的。太阳光强烈,我们便觉得刺眼温暖,而阳光微弱或被乌云笼罩,我们便觉得阴冷甚至寒冷。阳光给人的纯粹是身体上的温觉感受,可是,此处词人却用了形容厚度的“薄”来形容太阳。这里的薄

读为阳平,是厚薄的薄,而不是读为去声的表示迫近的动词,如东晋南朝吴声歌曲中的“日薄牛渚矶”。那么,日薄又是什么呢?用形容厚度的薄字来形容温觉的日,形成一种感觉的交叉与错乱,而那种流溢于词间的微妙的感觉便因此出来了。一般的形容词是很难形容出词人“日薄”所寄寓的感觉的,我们只能用粗陋浅钝的词将其理解为与淡薄、微薄之类相似的意思,但是却无法完全复原词人所要的那种感觉。风柔日薄是一种形容与感觉,下面的三个字“春犹早”,则是一种冷静理性的判断语。原来这是一个早春的天气,风轻轻柔柔地吹拂在脸上,太阳的光淡薄而懒散地照在人的身上脸上,和四周的景物上,没有太多的热力,也没有太多的热情,令人在柔风中突感早春的料峭,心情也在日薄风轻中忽冷忽热,阴晴不定。但是,春寒再料峭,春日再薄淡,也毕竟是春天
了,脱去冬装初试春装的欣喜滑过了词人的心头。青袍似春草,那是一种男性的情怀,而夹衫乍著所体现的轻柔美好,则是属于女人的惊喜。所以,词人毫不吝啬地用了“心情好”这样直露大白的语言,来表示此际的心境。由日光薄淡清冷所引起的隐约的不快和阴冷,此刻似乎已无踪影。女人的感觉瞬息之间原来可以是如此的相反,而女人的心情瞬息之间原来也可以有如此大的变化。真是女子的感觉女子的世界!节令的变化与春天的登场,似乎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词人自己的生活真正登场了。“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两句亦是一虚一实。上句言感觉,下句言妆饰。初着夹衫的词人,在初春的天气,没有去踏青,没有去探春,而是独自睡去,醒来后感觉身上有些微的寒意,而插在鬓上的梅花也因睡觉而揉损残败了。这种寒冷与残败所带给人的懊恼清冷的感觉不期而至,没有一星点儿的预示,也没有丝毫预防与阻止的机会,而这寒意却是由身体内部袭来,由心的深处漫衍滋生,是一种无望的清冷。乍著春衫带来的好心情,此刻又在哪里?短短四句二十四字,心情云起云灭,忽喜忽忧,真乃一波三折,回环吞吐。词人的这种清冷的寒意到底从哪里来?难道仅仅是由初春的天气而来吗?下片的抒写是上片对外物与内心的描摹铺垫的目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四句二十字,是整齐的五言句,单从句式而言,没有变化,也不适合表达跌宕的情绪与对外界景物的细腻深曲的描写,所以,词人干脆直接说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故乡两句伤入骨髓。提起故乡,每个游子都有一番挥之不去的思念和牵挂,所以,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词人这里却发出了“故乡何处是”的疑问。世上难道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的吗?这个疑问显得可笑,凡是神志清楚的人,谁又不知道自己故乡在何处呢?短短五字直白的言语,却凭空出奇,令人可笑的最初感觉之后,却深深地惊省了。原来,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中又背负了失去故乡的沉重与煎熬。现在,国家已亡,更何谈故乡!即使认得故乡路,此生又怎能回得去故乡呢?故乡又不知是在哪些金人的铁蹄之下受难?怎不令人生出不知故乡在何处的困惑呢?思乡之上更进一层。而“忘了除非醉”则是在思乡之上的又一层伤痛与惦念。自己身为南下流民,失去故国的酸辛与逃难中的颠沛流离,令人尤其对旧日在故国故乡的安宁平静幸福和乐的日子无法忘怀,而倍加怀念,这种怀念无时无刻不在心间,折磨着词人,愁苦着词人,令词人产生忘却的妄想。看似不近人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忘却的办法只能是饮酒。只有在酒醉人事不省的情况下,才能暂时忘却故乡。其实,词人并不是真的要忘却故乡,而是要忘却那种思故乡的煎熬。“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位女子对于爱情是何等的坚定与决绝!而词人对于故乡的那份情,又是何等的坚贞与笃定,否则,何出此决绝之奇语?但是,词人毕竟是女子,是一个无法参与国家大事、无法改变丝毫现状的流落无依的女子,所以,只能闺中内心起伏。“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是间接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入睡时,香炉里还烧着沉水香,醒来时,香已
尽烟已灭,但是,酒却未醒来。可知词人醉酒有多深,多深的醉酒就有多深的乡愁。如果细味这两句,焚香而眠,给人一种诗意,一种宁静,缭绕轻幽的炉烟袅袅而升,袅袅而散,人的心思也似乎可以随着这袅袅香烟渐渐散去,平复。但是,现在,香炉里的香已焚尽,已无袅袅四散的香烟,而主人一任香消炉冷,亦是
心灰意冷,亦是沉醉不醒,那唯一可以驱散乡愁的渠道亦堵塞不通了,看来,这种乡愁是永远都无法消散的了。
整首词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云淡风轻,没有什么特别凄厉之语,如本词牌先仄后平的押韵一样,亦如皓韵、寒韵一样,开口都较大,读来给人一种从容平静的感觉。而且,音律上的先抑后扬,也使情绪不至于低沉到家。只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与其他句式形成鲜明对比,既是仄声,又是开口小的纸韵、韵,使人的情绪为之下沉,产生一种压抑凄涩的感觉,正与它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形成统一风格。而从字面上给人

的整体感觉亦是如此。况且,下片在直诉故乡之思后又复归到景物的细雕刻画,似乎平静了。但是,从这种看似平静的语气与音韵中,我们却分明体验到了词人那非同一般的愁苦,它是藉了字里行间那细微的情感表述,被我们感觉到的。伤心人伤心语。



我们看这篇文章就可以称得上是很漂亮的范文。首先题目新颖,不落俗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评卷老师就会形成好的印象。再往下看,开篇作者总论易安词的总体特征,属于总。中间就是结合这首词具体的评论,让人觉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后,再总括一下自己的观点。
以后大家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格式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