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_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_张荭

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_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_张荭
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_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_张荭

86

JXSHKX

江西社会科学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不断地质询:经济学到底怎么了?经济学家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能预测到如此之大的一场金融危机?近几十年来,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它们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政府的执政思想与实践。因此,

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众人认为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难辞其咎。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20世纪以来,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争论贯穿了其整个经济发展史,在当代则表现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斗争。长期以来,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被普遍认为是相对立的两个学派,人们从它们的假设、基本观点中都看到了相对立的一面,但与现实结合较紧密的是它们相对立的政府干预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持

“政府无效论”,而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须的。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相对立的政府干预

观,笔者认为可追根溯源至两大流派的产生背景、理论渊源、

基本假设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的不同。一、两大流派产生的背景得出不同的政府干预观(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70年代,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尼尔·华莱士等。其形成的背景是: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了油价,致使比外国汽车耗油的美国汽车需求量大幅下降,而此时又正值美国经济衰退阶段,美国汽车业受到双重打击,产品大量积压,工人大批失业,经济停滞,出现了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而70年代仍占据统治地位的凯恩斯主义是新古典综合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主要是由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构成,菲利普斯曲线被用来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

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张

金融危机给当前主流经济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两个主要学派,两者关于政府干预的观点是对立的,前者坚持“政府无效论”,而后者却坚信政府干预是必须的。本文从这两大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论渊源、基本假设和经济波动理论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其政府干预观的形成,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评析。

[关键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政府干预观[中图分类号]F091.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0)11-0086-05

张荭(1969—),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理论。(江西南昌

330013)

JIANGXI 江西社会科学

胀率下降;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按此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存在。如果抑制通胀,采取紧缩政策,就会增加失业;而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就会加剧通胀。故“滞胀”现象从根本上动摇了菲利普斯曲线,从而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新古典综合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再则,由于实行扩张的经济政策,公共经济在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与私人经济争夺市场的情况,导致私人所有者日益不满。与此同时,其他西方国家也都陷入了严重通货膨胀、大量失业和经济停滞的困境,二战后盛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在扭转“滞胀”的局面时没有产生神效,因此,凯恩斯主义受到其他学派的抨击和责难,失去了它往日的统治地位,而理性预期的分析被许多人认为能够为解决“滞胀”的困境寻求一条新的出路,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

凯恩斯主义是坚持政府干预论的,并且也已经在西方各国盛行多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彻底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出名的,其坚持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实践则证明了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市场连续出清假设与现实完全不符,英、美等国政府采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也未能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非自愿失业依然存在。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思考产生这些经济问题的根源及相应政策的选择,并对市场机制表示怀疑。正如格林沃尔德和斯蒂格利茨所说:“失业是普遍的市场失灵的最好见证,它起因于信息不完全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弊端,既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不大灵便,那么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能不是最坏的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完善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应付这种不完善。不限制政府的干预作用以修正包括失业在内的市场失灵的消极作用,可能是聪明的政策思想。”种种迹象表明,新自由主义风行十年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凯恩斯主义“复活”出现了契机,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的格利格里·曼昆和劳伦斯·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朱利奥·罗坦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蒙·费尔普斯,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

可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的效微力乏导致了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倡导的政府无效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被证明在西方各国的实践中是不成功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干预论抬头。

二、两大流派的理论渊源引申出不同的政府干预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渊源于货币主义和古典宏观经济学,“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萨伊奠基的、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中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观点体系,其理论的前提和核心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按此理论,那么资本主义经济总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故任何旨在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不必要和无效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市场出清和利益最大化,只是增加了一个理性预期假设,但在分析经济周期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也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一样,把总供给因素作为经济的波动源,提出了实际周期理论。因此,与古典宏观济学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强调经济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新凯恩斯主义则源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所处的均衡状态经常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市场力量又不能促使它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因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反对自由放任,而主张政府干预。但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及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而陷入困境,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假设,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又使其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以独辟蹊径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的理论观点复兴了凯恩斯主义,并坚持了政府干预。

三、从两大流派基本假设出发得出不同的政府干预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假设、利益最大化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则是:非市场出清假设、利益最大化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从中看出两者在基本假设上是有趋同的,但它们最重要的假设(是否市场出清)却是相互对立的。

(一)市场是否出清的假设决定了政府是否需要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一旦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就会扩大,从而产品市场的供求最终会达到平衡,当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供给过剩,即出现失业时,工资会下降,工资下降使厂商愿意雇用更多的工人,从而劳动市场达到供求平衡。这样市场就会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

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87

JXSHKX

江西社会科学2010.11

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一种产品的市场出清称为局部均衡,经济中全部产品和劳务市场同时处于出清状态,称为一般均衡。持续市场出清假说是构成新古典分析基础的关键假说。

瓦尔拉斯则用数学形式表达一般均衡说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市场都供求相等,且同时相等的状态,也就是全部市场同时出清的状态。他的方法是用一系列条件或关系方程,决定所有产品和要素的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一般均衡方法固然使市场出清假说以定量的形式得到了说明,但我们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产物,而不是对现实的恰当描述。

正是基于这一假设,新古典宏观济学得出了政府干预无效论的观点。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当经济出现需求或供给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如此之缓慢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济将一直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使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具有相同的基础。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调整非常缓慢,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导致工资和价格有黏性的原因有几种,如菜单成本,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厂商只有在调价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厂商并不愿意经济变动价格,导致价格有黏性。如交错调整价格论认为,交错方式调整价格会导致物价总水平有黏性。还有对劳动市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隐含合同与工资黏性的关系。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还认为,因为存在着市场失败,而政府克服市场失败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即课税权、惩罚权、限制权和节省交易成本。

正是因为如此,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理性预期假设形成了不同的政府干预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认为,经济当事人为了实现最大化原则,会更精明地形成自己的预期,他们的头脑中都有一个精确的经济模型。这意味着,只有没有预期的货币供给的冲击或价格意外变动才会影响实际产量,但人们最终会了解政府将采取什么政策,因此,政府要想在长时期内欺骗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

正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的货币经济周期所表达的一样,当政府采取一项货币政策,如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存量增加,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上升,但这项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中央银行事先公布了货币供给的信息,或者公众根据中央银行的过去的行为预测了,即公众知晓了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那么他们对价格水平的预期就会上升,导致的结果是产量不变而价格上升。也就是说,预期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产量。与之相反的一种情况是:如果中央银行事先没有公布货币供给的信息,并且公众也无法根据中央银行的过去行为进行预测,则公众对价格水平的预期就不会向上调整,这样,供给就不会发生变化,导致的结果是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也就是说,只有没有预期到的货币冲击才会影响产量,否则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由此得出了货币政策无效性的命题。虽然以上只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论证政策无效,但它往往被一般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

新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预期虽理性,但价格与工资的调整却不灵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即使认识到经济所面临的冲击如总需求的下降,也意识到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后果,同时还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但是,由于价格黏性的存在,他缺乏采取行动的能力。所以,经济不可能总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因此当失业发生,产量降低时,政府就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使经济趋近充分就业水平。与此同时,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和不均匀的,政府有能力拥有比私人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事先获知经济可能遭受的冲击,从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规避经济波动。

除此之外,新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多重均衡理论,经济中有多重均衡并存并且有优劣之分,市场机制的力量只能保证达到均衡却并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在最好的均衡,此时就需要稳定性政策将经济从一个劣均衡移往另一个优均衡。并认为,当经济协调失灵时,理性预期均衡具有非理性,同时,个人行为的均衡模式也可以有多种,但市场没有能力协调众多的理性经济人的行为,使

88JXSHKX

整个经济处于某个确定的均衡状态上。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按理性预期行事时,却产生了非理性的结果。对于这种市场协调失灵,只有通过政府干预,才能恢复理性预期均衡的理性。

四、从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角度得出不同的政府干预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为预期失误,只要厂商和工人对现行价格总水平具有完全信息,经济周期便可以消除。因此,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即使如新凯恩斯主义所言,政府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他也完全可以将这些信息公开,那么私人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要比政府行动更合算。并且,政府的行动常常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政府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到最终采取行动并奏效时,经济环境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有可能反而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同时,从效率的角度上讲,政府的行动效率要低于私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一个更新的模型是实际周期模型,它认为,引起波动的因素是实际冲击或称技术冲击,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的开发、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及气候的变化等等,通过移动生产函数来发生作用。它的传动机制是跨时闲暇替代,即把失业归因于工人的选择,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是价格黏性、贸易条件、消费倾向、投资和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其基本思路可表述如下: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其核心假设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一些理论用来解释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如长期劳动合同论等。然后,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而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必要并且有效力的。

五、政府干预观理论与实践上的评析

(一)政府干预观理论的评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府干预观的形成主要就是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原因,从其产生背景来看,两者都是处于成熟的开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都是在当时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无法解释现实,无法提供医治现实顽症的药方时作为对立面出现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是这种对立也只是“求大同”前提下的“存小异”,是在肯定自由市场制度的前提下,开出的治疗暂时疾患的药方。

从两大流派的理论渊源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在继承中有了显著的改进,使之能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姿态出现,而同时又坚持了各自一以贯之的政府干预观,如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了其重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通过增加一个理性预期假设,并给理性经济人披上华丽的数学外衣,使其得以借之复活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的思想。如缺乏微观基础使凯恩斯理论常受抨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通过增加利益最大化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构筑了与宏观经济学一致的微观基础,从而复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从两大流派的基本假设角度来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假设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具有一致性,而理性预期假设也是借鉴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因此,在这一点上,两者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市场是否出清则是两者分歧所在,但新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政府干预,市场也是能不断地趋于出清的。因此,两者是没有根本矛盾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其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角度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暂时的经济衰退可以通过信息的逐步完善得以消除,而其实际周期模型更把工人的失业归因于自愿休假,新古典学派并认为萧条并不见得有害,危机也是市场清算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理想主义者,在追求理论完美的同时,与现实愈趋愈远。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更务实一些,承认经济波动的存在,认为需要通过需求政策来解决有效需求的不足。但它也同时也在追求宏微观一致的精美模型。实际上,目前理论上的趋势是有很多学者正在力图让两者取长补短,实现一种新的综合,即“新兴的新古典综合”。

综上所述,虽然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着相对立的政府干预观,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信奉自由市场制度,并都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它们的各种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生产领域没有矛盾,是终极的永恒的社会形态。即使是各种形态的凯恩斯主义反对的也只是自由放任主义形态的市场经济。两者对经济周期及其经济

政府干预观的形成述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89

JXSHKX

江西社会科学2010.11

危机的根源的分析,都只是研究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否存在障碍,而没有深入到制度内部去,并且,最近的趋势是两者都在朝着难以识别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方向发展,新凯恩斯主义承认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而新古典主义则渐渐承认市场失灵的存在,也就是说,它们对政府干预的观点也不再是完全的针锋相对了。

(二)政府干预观在实践上的评析

从历史上看,西方各国政府执政理念都受到了各种经济思潮的影响,拥有不同的政府干预观。大家公认,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拯救了危机中的经济;80年代,“里根主义”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新古典主义政策思想的核心,即“小政府”和“经济自由化”。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而奥巴马政府的救市则高举着凯恩斯主义的大旗。

就目前占据宏观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而言,其政府干预观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分歧远没有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宏观的分歧那么大,表现在西方国家的政策实践上,两者已密不可分。

从实践上看,近期各国尤其是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就体现了兼容并存的特点,就此次金融危机而言,一方面,大家普遍认为,之所以会酿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是美国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行自由化的结果,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放任金融衍生品越做越复杂,错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格林斯潘于1987年至2006年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他一直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这是凯恩斯主义熨平经济波动的思想的体现,同时,政府干扰市场的运行,让买不起房的穷人也纷纷有其房,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错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但我们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经济政策就已经转换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兼而有之的政策形态,在引导美国经济的发展中,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都对实践发挥着作用。而在救市举措方面,各国政府在短期也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但从长期来看,各国普遍认为政府救市举措过多,其结果可能会延缓市场的调整,市场自身的调整才是更应倚重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实践上,政府该采取什么政府干预观,已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要二者兼收并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度,明确各自适用的经济环境,或是怎样才能使之更好地融合,在实践中如何相配伍,使之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更大的效用。而这不仅仅是西方国家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或在今后的经济发展方面都该思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第一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胡代光,厉以宁.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杨培雷.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吴易风,王健,方松英.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黄树人.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比较的启示[J].经济评论,2002,(6).

[6]宋刚.浅谈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理论体系的区别[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3).[7]杨春学,谢志刚.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J].经济研究,2009,(11).

[8]刘迎秋.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J].经济研究,2009,(11).

[9]宋小川.萧条经济学与萧条时期的经济学[J].经济学动态,2010,(1).

[10]沈芳.经济理论对美国反垄断政策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责任编辑:薛华】

90JXSHKX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报告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1、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主义又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却绝育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货币政策观。 凯恩斯首次提出了货币市场,打破了将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分开的两分法,这是对古典货币理论的最大突破,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 2、凯恩斯理论在中国经济上的应用 货币供给被假定为中央银行给定,所以只需要考虑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来源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者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而第三种动机则可以视为利率的函数,即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率已知,当收入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增加;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总需求下降。利率在货币供求中起到了调节与杠杆作用。 我国近年来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的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就是运用了凯恩斯有关货币的理论。 3、我国经济现状 自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经济的迅速衰退席卷全球。而中国,这个已改革开放30年,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现状的产生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导致的。 (1)外部环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部分国家经济崩溃致使整个欧盟经济圈越陷越深,并使问题不断扩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资本中心,大量加印钞票意图转嫁金融危机的做法使得全球经济受到影响。而中国作为其最大外汇储蓄国,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价值波动,引发国内经济因素的不稳定。国际资本异动等等情况使得中国面临外需回落、资本外逃、摩擦加剧和悲观预期的四重外部压力。 (2)内部环境:我国应对经济冲击主要通过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想要经济快速增长就需要依靠投资、消费的拉动。在大规模投资中,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又发挥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然而,无论是过高的投资比率还是过快的信贷增长,且不论其所蕴含的风险,其本身就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单单依靠投资的拉动来支撑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消费需求方面能否有切实的改善和提升,就成为中国保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中国多年以来保守的消费观念也使得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经济学考研基础、强化阶段专题考题训练(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专题六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况,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假设卢卡斯供给曲线为y=λ(P-P∧)+y*,其中λ=20000,y*=4000(10亿美元),总需求曲线为y=1101+1.288G+3.221M/P,其中货币供给为600,政府支出为750。现在假设中央银行宣布将把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了670,则新的价格水平约为多少?() A.1.0 B.1.03 C.1.04 D.1.06 【答案】C 【解析】当央行宣布将货币供给从600增加到620后,人们会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但产出保持不变。这时4000=1101+1.288×750+3.221×620/P,解得P≈1.033,此时,P=P∧=1.033,但是央行实际上增加货币供给为670,卢卡斯供给曲线为:y=20000(P -1.033)+4000=20000P-16660。总需求曲线为:y=1101+1.288×750+3.221×670/P=2067+2158/P,由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解得P≈1.04,所以新的价格水平为1.04。 2.假设经济中物价水平为1.5,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2400亿美元,货币供给量为600亿美元。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增加到800亿美元时物价水平将变为()。

A.1.5 B.2 C.3 D.3.5 【答案】B 【解析】根据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MV=PY,由P=1.5,Y=2400,M=600。可得货币流通速度为V=PY/M=6,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当货币供给变为M′=600时,物价水平为P=M′V/Y=(800×6)/2400=2 3.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之上,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关于新货币数量论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以下说法错误的()。 A.人们所拥有的永久性收入越多,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B.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 C.各种非人力财富(如股票、债券、物质资产)的预期报酬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D.货币数量在短期内既可以使价格水平上升,也可以使总产出增加 【答案】B 【解析】弗里德曼将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个部分,这两种形式的财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由于受到制度上的限制,这种转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人力财富转换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越小,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越大,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小。 4.关于通货膨胀,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不同的认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曼昆 宏观经济学 练习题及答案

Homework 4 1.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tak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Let’s consider what happens when this variable changes. a. What might cause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rise?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tak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However, there is no reason to expect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be constant. In the closed-economy model of Chapter 3, the equilibrium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determines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n an open economy in the long run, the world real interest rate is the rate that equilibrates world saving and world investment demand. Anything that reduces world saving or increases world investment demand increas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In addition, in the short run with fixed prices, anything that increases the worldwide demand for goods or reduces the worldwide supply of money causes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o rise. b. In the Mundell–Fleming model with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what happens to aggregate income,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trade balance whe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ises? Figure 12–16 shows the effect of an increase i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Both the IS* and the LM* curves shift. The IS* curve shifts to the left, because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causes investment I(r*) to fall. The LM* curve shifts to the right because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reduces money demand. Since the supply of real balances M/P is fixed, the higher interest rate leads to an excess supply of real balances. To restore equilibrium in the money market, income must rise; thi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money until there is no longer an excess supply. Intuitively, when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rises, capital outflow will increase as the interest rate in the small country adjusts to the new higher level of the world interest rate. The increase in capital outflow causes the exchange rate to fall, causing net exports and hence output to increase, which increases money demand.

凯恩斯主义概述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後,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历史背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对当时感受到占支配地位的假设和理论越来越受到冲击的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之一。当物理学开始质疑绝对时间的必要性,作家们开始质疑叙事结构,作曲家开始质疑调性的和谐是否必须的时候,凯恩斯开始质疑当时经济学上的两大支柱:首先是货币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萨伊法则所认定的,如果需求减少,则供给或者价格也会相应减少,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凯恩斯自己与伦敦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氛围。正是这一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使他最终决定与传统理论决裂。1920 年他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後果》这篇文章,文中他不光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条约的整体经济後果,而且确立了他作为一个有可以影响国家决策的实际从政经验的经济学家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权力和整体经济趋势的效果的文章,发展了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参照物的理论,他越来越相信经济系统不会自动地沿着一个曲线即经济学叫所谓的最优生产水平前进。可是他既没有找到证据,也没有找到一个形式来表达这些思想。 30年代晚期,全球化的经济系统开始冲击英国——当时居于中心地位的国家。为了利用竞争优势,英国按照自由贸易政策,从其它地方进口食品和其他低价值商品,并用节约出来的劳动制造高价值的商品用于出口。这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使英国达到了帝国的颠峰,并控制了包括印度、埃及和广阔的殖民地以及其经济和军事上不同英国的盟国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随着德国经济的崩溃和超通货膨胀的来临以及後来被称为大萧条的全球生产衰退的到来,对金本位,经济自动调整的特性以及以生产带动经济的模式的批评开始浮出水面。数十个不同的学派争奇斗艳。凯恩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着一个简单的观点:大萧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三十年代的时候在生产和投资领域有一股投机的风潮——当时的工厂和运输网络远远超出了当时个人的支付能力。对“需求不足”的重视和他创造的允许政府能够调控经济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形式使当时的众多年轻经济学家接受他的理论和方法。 也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反对他的理论,认为导致萧条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对商业的信心;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削减政府开支,从而恢复对重返金本位的信心。 凯恩斯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 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凯恩斯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领军人物;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用自己的博学和聪明才智挽救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在当今经济学界他享有着与亚当·斯密同等的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们分别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两只手”,即:亚当·斯密将市场调节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的政府有限调控是“一直看得见的手”。 在凯恩斯之前,世界经济领域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天下,亚当·斯密被奉为西方经济学之鼻祖,其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几代经济人,在192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国都坚信市场是万能的,所以在本国经济建设上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其国内市场的自由,笃信政府只有在不干涉的条件下,本国的经济才会取得发展的教条。但是经济自由化和市场不干预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一些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质疑。1933年罗斯福接任了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的几天后他就立即宣布实行“新政”;随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规范市场规则,整顿美国经济;其“新政”之新,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所以罗斯福是一反常理的,他违背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但是不久以后新政就发挥了其威力,美国经济终于缓缓复苏,其经济政策也因此备受吹捧。然而在经济学界罗斯福新政却拉开了凯恩斯革命的序曲。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在经济界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被历史称作凯恩斯革命。以后凯恩斯理论更是席卷全球,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这场凯恩斯旋风也一发而不可收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确立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此时的中国刚从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国家一贫如洗,物资极度匮乏;社会发展到了十字路口,国家须要面临第二次“革命”,但是中国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 第3篇宏观理论体系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 1.对于货币非中性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通过错觉理论来解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价格黏性来解释。 【答案】√ 【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的感觉,产生货币幻觉。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平。 2.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可能是黏性的。 【答案】√ 【解析】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价格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主要体现为对凯恩斯工资刚性的坚持和修正。 3.古典的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长期,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就会回到各自的自然律水平上去。 4.与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 5.根据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短期由于价格黏性使经济不能迅速恢复一般均衡,在长期中,价格的灵活调整最终将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假定市场非出清,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市场出现非均衡。 6.新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在理论上承认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因此关于制定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两者并无分歧。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凯恩斯主义之后的宏观经济学理念

凯恩斯主义之后的宏观经济学理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指导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这为应用经济学家带们来了无可比拟的满足感。凯恩斯主义原理在财政政策和经济活动之间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不仅在数量上通俗易懂,而且在经济的应用中给人们带来切身的好处。就像应用化学或物理学一样,这种经济学允诺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实现经济扩张,虽存在对这种允诺抱有怀疑的人士,但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时期的持续稳定繁荣局面显然打消了这些念头。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政府的巨额赤字和货币的快速增长终于导致了经济的“滞胀”。尽管根据凯恩斯主义,承担通胀的风险可以降 低失业率、实现经济增长。 我们不能说这些预测总是失准或者其所根据的学说在根本上是 错误的。凯恩斯主义革命从其在美国取得的成功来看是一场方法论的革命。这场革命最重要的几个特征有:在宏观经济学向数量的、科学的学科进化;在对经济进行确切的数据描述方面的依赖;政府官员对技术性知识越来越强的依赖,以及在调控经济方面对数控理论的引入。正是因为凯恩斯主义理论如此有利于明确计量模型的形成,它才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得主导的科学地位。 从应用角度来看,宏观模型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重要的经济变量比如通货膨胀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在未来某一时期会 怎样变化,这称为经济预测;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变量外生变化会对

其它变量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称为经济分析。所有凯恩斯模型都有一个共同要素,那就是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均衡: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产出越高(失业率越低)。例如,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模型预测美国失业率将维持在4%,这与4%的年通货膨胀率相一致。以这预测为基础,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敦行实施有的通货膨胀政策。然而众所周知,政策产生了30年代以来最高的失业率。这是经济计量上的大规模失败。 在理论界,结构性模型也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批评。其中最著名的三个批评来自于:Lucas(1976)、Sims(1980)、Hendry(1985)。Lucas认为结构性模型的外部参数会随着外部性因素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用于政策性分析。Sims认为结构性模型施加了许多不可信的识别因素。Hendry则认为该模型存在设定错误。受卢卡斯批评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家发展出了包含理性预期和跨时最优的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践成果,辛木思将向量回归(VAR)模型引入宏观经济学。亨德瑞等人则创立了从一般到特殊的LSE建模方法。 大多数经济学研究者长期在否定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方面追随凯恩斯,认为古典模型无法解释经济总量时间序列的重要特征。或许古典模型最重要的失误就是价格或工资水平以及货币存量(总需求)与总产出或就业之间的正相关性。古典模型的静态分析通常表明产出和就业水平的决定与价格和总需求的绝对水平毫不相关。但时间序列中广泛存在的正相关性似乎和总需求与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相一致。凯恩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作者:————————————————————————————————日期: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二、在经济复苏时期,凯恩斯主义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侧重?为什么?(5分) 三、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四、请说明公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 2.(7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 3.(8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一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出(收入)水平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10分)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10分) 3?利用投资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效果及应当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0分) 4?国际上有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10分) 5?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状态?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不能流动?在下列各种扰动中,有哪些情形可以用总需求管理来应对?要求指出每种情况对外部与内部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5分) a)出口市场的损失? b)储蓄下降,同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c)政府支出增长? d)对进口的需求向本国产品转移? e)进口下降,同时储蓄相应增加? 6?用资本流动下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15分) 7?写出Solow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8?写出Ramsey-Cass-Koopmans最优增长模型,并求出修正的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五?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了其政策含义(15分) 六?有人认为:今年长江流域的水灾并不是坏事?你认为如何?试用你所理解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解释你的结论(15分) (3)何为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3)简要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的推导? (4)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1. 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2.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3.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4.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5.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6.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这100美元? 8.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9.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相比有哪些特性? 10. 前瞻消费理论和凯恩斯消费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1.试用前瞻预期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消费行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