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ED 下一代的柔性显示技术

QLED 下一代的柔性显示技术
QLED 下一代的柔性显示技术

QLED:下一代柔性显示器详解

CINNO 2018-09-08

在未来的电子产品中,所有的设备组件将被无线连接到作为信息输入和/或输出端口的显示器上。因此,消费者对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信息输入/输出功能的需求,导致了对柔性和可穿戴显示器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在众多下一代发光显示器设备中,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色域宽、纯度高、亮度高、电压低、外观极薄等。

柔性显示器由于其在移动和可穿戴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汽车显示器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柔性显示器具有薄、轻、不易破碎的特点,且形状可变,能在曲面上使用。2008年,诺基亚宣布了“Morph”的创新移动显示概念,这是一种具有柔性、可弯曲和交互功能的显示。这也被开发成柔性电子纸的早期原型。2013年,三星电子展示了第一个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曲面电视,其视野广阔、色彩纯度和对比度都非常高。两年后,它们又发布了一款带有曲面屏(GalaxyS6)的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使用了一个带有触摸传感器的曲面OLED显示屏,以改善用户界面与设备设计。

虽然非平面显示器已经被推广使用,但目前可用的商业化显示器大多是弯曲的显示器,其形状是无法改变的。而下一代显示器应该是可以以各种形式展现的,如图1所示。智能眼镜和/或智能隐形眼镜将用于支持增强现实,在眼镜或镜头后面的自然场景中添加显示信息;通过智能手表实时显示,可穿戴传感器可以测量使用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或其他健康信息;或者以纱线的形式制备的LED织入布料中,用于可穿戴显示器;也可以电子纹身的形式将超薄显示器附着在人体皮肤上;还可以将可弯曲显示器作为能调节的可折叠平板电脑等。此外,透明的柔性显示器可以用于智能窗户或数字标识,在背景视图中显示数字信息。

图1:未来的柔性和可穿戴显示器

在这种下一代显示器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技术目标是开发具有机械变形能力和优异器件性能的LEDs。无机LEDs的亮度高(106~108cd m-2)和启亮电压低(<2V),已被用于开发柔性LED阵列中。然而,其活性层厚(微米级)且易碎的缺点限制了它们的柔性,而点阵列设计也无法实现高分辨率显示(表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因为采用自发光的活性层极大地简化了器件的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显示器厚度。最近,LG电子在SID 2017推出了一款66英寸的超大电视,将面板的厚度降低到1毫米。然而,当前OLED显示器的柔性仍然受到厚封装层的限制(例如,它允许弯曲而不是折叠或拉伸)。因此,开发具有连续弯曲应力的薄膜封装层,有效防止有机活性层、有机电荷输送层和薄金属电极氧化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因其优异的颜色纯度(FWHM为30 nm)、高亮度(高达20万cd m 2)、低工作电压(开启电压<2V)以及易加工等特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无机量子点(QDs)的热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可以增强显示器的寿命和耐用性。此外,最近在模式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得达到超高分辨率的全色(红色、绿色和蓝色;RGB)QLED阵列,它不能用传统的显示处理技术实现(例如,OLEDs中的阴影掩蔽)。表1总结了上述发光二极管的更详细的特征。

为了让大家了解下一代QLED柔性显示器,这里将分别介绍基于先进量子点技术的各种器件应用,包括柔性白光QLED、可穿戴QLED、柔性透明QLED以及柔性QLED与可穿戴传感器、微控制器和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单元的集成。

高效QLED材料的设计

值得介绍的是最近的QLED的发展,因为它与柔性/可穿戴的QLED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QDs的材料化学,它能有效地操作QLED。QDs在显示应用方面有许多优势,它们来自于量子约束效应。举例来说,CdSe QDs的发射波长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尺寸大小来发射整个可见光波段的光(图2a)。另外,基于各种半导体材料的QDs提供了较宽的光谱窗口和化学多功能性(图2b,c)。高纯色也是显示应用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商业化的高清电视的传统标准发射光谱(图2d)相比,CdSe QDs发射光谱尖锐(FWHM~30nm)且色域宽。

图2:高效QLED材料的设计

核/壳QDs结构(i,图2e)常用于在QLED中,因为在QDs 核上包覆带隙宽的壳材料,会钝化表面缺陷,并将激子限制在核上,从而提高器件稳定性与荧光量子效率(PLQY)。例如,CdSe/ZnS QDs的荧光量子效率达70%~95%,这比未包覆的QDs提高了一个量级。但是荧光量子效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其EL性能也得到提高。带电QDs间的俄歇复合和/或不同QDs 之间能量传递降低了EL效率。这些电荷转移与能量传输过程受QDs核/壳界面结构的影响,因此,核/壳QDs的结构修饰语优化已成为一个亟待攻克的问题。

控制核/壳结构的最简单方法是改变壳厚度,壳层厚度对QDs 的载流子动力学以及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带有厚壳的QDs 不那么闪烁(或不闪烁),因为电荷波动抑制或增强了带电QDs (图2 f)的PLQY。在厚壳QDs中增强的PL动力学可以显著提高器件性能。如图2 g所示,器件中的QDs很容易被过度的电荷载体(在本例中为电子)充电。较厚的外壳有助于抑制QDs 在光发射时的充电,从而提高了EL效率(图2 h)。核/壳界面的组成对于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也是十分重要。

最近,有研究报道了两种具有相似PLQY和带隙的CdS/ZnSe 量子点,即核/壳界面层分别为富CdS和富ZnSe的量子点(图2 i,j)。其中富ZnSe QDs具有更好的EL性能,这归功于ZnSe QDs具有较低的载流子注入能垒。目前,核/壳界面的组成能做到可控,但其对EL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精确表征核/壳QDs三维组成分布的测试方法。QDs的结构工程不仅改善了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还提高了光输出耦合等。例如,基于双异质结纳米棒的QLEDs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最大亮度=7600 cd m-2,峰值EQE=12%)(图2 k,l)。在这个结构中,两个CdSe发射器直接连接到CdS纳米棒,而CdSe的剩余表面被ZnSe钝化。最终获得的峰值EQE(12%)高于其预期的上限(8%)。这表明双异质结型纳米棒的形状各向异性和方向带偏移可以改善光外耦合。

如今,人们对使用含有Cd元素的QDs越来越谨慎,因为Cd 对人体和环境是有害的。这个问题在灵活/可穿戴显示器上变得更加重要,在这种显示器中,设备与人体直接接触。例如,欧盟对有害物质指标的限制规定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基于Cd的化合物。目前已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封装或降低Cd 的浓度等。但开发高效、无重金属的QLED是柔性可穿戴的QLED的商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III-V族磷化铟(InP)QD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品,因为它们的带隙窄(~1.34 eV),能覆盖了整个可见的范围,并有优异的PLQYs。尽管已经有关于InP QLED的报道,但其与Cd-S 系化合物的QLED在性能上仍然存在差距,这与人们对InP QDs的EL过程还不够了解有很大关系。然而,基于绿色的InP 核/壳QDs的QLED的最新进展(EQE:3.4%,亮度:10,490cd m-2)还是令人兴奋的(图2 m,n)。

QLED的结构和原理

柔性/可穿戴式QLED的器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一般的QLED,只是略作修改,以达到更高的可变形性。QLEDs的一般结构包括阳极、电子传输层(ETLs)、QD层、空穴传输层(HTLs)和阴极(图3a)。QLED的工作原理如下:(i)电

子和空穴从电极中注入电荷传输层(CTLs);(ii)将载流子从CTLs中注入QDs;(iii)注入载流子在QDs层进行辐射复合(图3b)。QLEDs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CTL材料的选择。好的CTLs应该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并能很好地平衡电子/空穴注入。根据所使用的CTLs类型,QLEDs 的结构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图3 c):(i)有机/QD双层;( ii)全有机型;( iii)全无机型(iv)有机-无机杂化型。不同器件构型的峰值EQE与亮度总结,如图3d,e所示。由于结构i非常简单,最早被用于QLEDs器件中。但由于没有ETLs,且QDs 和CTLs的物理分离差,导致电子注入很难控制,漏电流大,使得器件的最大亮度只有100 cd m-2,EQE<0.0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结构ii,即将QD层夹在有机HTLs和ETLs 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最早的结构ii型器件的峰值EQE为0.5%,并已提高到6%(图3d,e)

图3 QLED的器件结构和操作原理

无机CTLs(结构iii)有很高的导电性和环境稳定性(如耐氧抗湿)。早期是将QD层夹在p型和n型GaN之间(EQE<0.01%)。后来,出现了由金属氧化物(如ZnO、SnO2、ZnS、NiO和WO3)组成的全无机CTLs的QLEDs。这些器件在长期使用和高电流密度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对未来的柔性显示应用极为有利。然而,由于在无机层的严酷沉积过程中QDs的降解,整体设备性能较差。这种类型(iv)结构(通常是有机的HTLs和无机ETLs)是为了同时利用无机和有机CTL的优势而开发的。尽管在最初的工作中,它们的性能并没有显著提高(EQE的0.2%),但是将ZnO纳米颗粒引入ETLs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即使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ZnO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子迁移能力,在器件中引入这些纳米颗粒时,底层的QD 层不会发生显著的破坏。目前,由于ZnO纳米颗粒优异的性能(见图3d,e),使用其作为ETLs的器件已经成为QLED研究的标准,包括柔性设备。这些器件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超薄的整体层(数百纳米),这使得它们适合于柔性显示器。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高度可变形的可穿戴式发光二极管的总厚度小于3 μm,包括设备部件和双层封装层。

全彩色显示器的QDs图形技术

为实现高分辨率的全彩色显示器(包括柔性显示器),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大的难点在于可穿戴式和/或便携式电子设

备,与柔性显示器相结合,需要高分辨率和全色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生动的视觉信息。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电视的分辨率达到了超高的清晰度(UHD,3840×2160),智能手机的高度为每英寸800像素(ppi)。例如,XperiaXZ Premium(Sony)的像素分辨率为807 ppi。为了显示自然、清晰的图像,就需要更高分辨率显示器,因为使用更细的像素分辨率的显示器可以表达更生动的图像。如果出现头挂式显示器或虚拟现实显示器,可以应用柔性显示器,则需要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通过放大原始的二维图像来投射三维的突触图像。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可以将不同颜色的QDs和高分辨率的彩色QDs 通过转印或喷墨打印集成到显示面板上。

由于合成的胶体QDs分散在溶液中,所以在早期的QLED研究中,通常使用旋涂方式制备薄膜,形成单色发光器件。后来,人们使用弹性体会结构(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印章来制备像素化的QD图案。2008年,有学者报道了带有线条和空间的QLED,是通过直接旋涂QDs溶液到一个有结构的印章上。随后SA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动态控制的转印技术,过程如下:将旋涂得到的QD薄膜快速从自组装的单层处理过的基板上取出,放到所需的基底上(图4a)。由于在印章上施加压力(图4b),相比之下,转印后的QD层空缺和裂缝都减少。此堆积良好的QD层可以使器件的漏电流降低、电荷输运提高(图

4 c)。使用这种转印方法,成功制得像素为320×240的4英寸大的全彩色柔性显示屏。

图4 多色QLEDs的图案技术

除了转印技术外,喷墨打印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可以打印所需的图案,不需要光护金属掩膜板。然而,传统的喷墨打印方法不适合制备精细图案的QD薄膜。因为提高喷墨稳定性,往往需要加入添加剂来提高QDs的分散性。而加入的添加剂会影响QDs薄膜中的电荷有效传输,从而降低OLED的电学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使用电动力喷墨打印技术(图4 g,h),可以制备~5μm精细的QD图案。该技术使用电场将QD墨水以窄幅的宽度喷出,由此产生的QD

图案显示出均匀的线厚度。使用这个印刷方法,红色和绿色的QD像素分辨率可达到商业显示要求。

柔性白光QLEDs

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照明设备和/或显示面板的背光光源。正在使用的无机WLED阵列是点发射,而不是面发射,导致区域的不均匀性。有机WLED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存在寿命和成本的问题。因此,胶体 QDs因其量子效量高、发射光谱大小可调、发射带宽窄和光/热稳定等特性,被用作WLED的发光组件。目前,人们在基于QDs的高效WLED进行了大量研究。

有报道采用红色CdSe/CdS/ZnS/CdSZnS)、绿色(CdSe/ZnS/CdSZnS)与蓝色无机LED结合形成的WLED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组成的46英寸的电视面板。然而,这种颜色转换的WLED量子效率低,因为小带隙的QDs、内部光散射、光漂白和不平电荷载流子重新吸收了高能光子。另外,传统光源的发射光谱宽,导致发光效率和颜色呈现指数(CRI)低。为了提高WLED的CRI和发光效率,场致发光的白色QLED使用不同颜色的QDs混合而成的(图5a)。2007年,报告了一种使用单层随机混合QDs的白色EL器件。通过控制RGB QDs 的混合比,可以很容易地调节EL频谱,而白色QLED显示改进

的EQE和CRI分别为0.36%和81%。人类的眼睛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到波长在440~ 650nm之间的光,因此,在这个范围内调优发射光谱可以提高CRI值。Bae等人控制白色QLEDs的发射光谱,通过精确调整不同颜色的量子点的混合比(图5 b,c)。因此,窄带宽的QD发射器(< 30 nm)单色QD的颜色纯度排放增加,但也会使宽光谱发射光谱的不同颜色之间的差距,降低国际wLED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排放峰值的数量可以增加。这就导致了更完全的可见光谱和更高的CRI值。CRI的价值从14个增加到93个,因为混合QDs的类型从两个(蓝色和黄色的QD)增加到4个(蓝色,青色,黄色和红色)。白色QLEDs基于量子点随机混合有优势,比如容易处理和降低成本,但inter-particle不同颜色的量子点之间的能量传递诱发电流效率低,可怜的EQE,和红移EL。因此,混合比和混合结构量子点的不同应该精确优化获得平衡的白色EL。

图5 柔性白光QLEDs

为了提高EL效率,SAIT采用了“选择-放置-转印技术”(图5d),层层堆积QD层。通过调整RGB QD层的堆积序列,能有效抑制非辐射能量转移(如G→B),从而实现真正的白色EL(图5 e,f)。但是,垂直方向上堆积的QD不可避免地存在粒子间的能量转移(如G→R或B→R)。这是因为因为不同颜色的QD在电荷注入方向堆叠。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QD 的带隙会增大,使得EL谱会发生蓝移。

基于像素化RGB QD阵列的白光QLED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5 g j)。最近,科研人员使用凹版转移印花方法,获得了高分辨率的RGB像素阵列(> 2400 ppi)(图5h,i)。如图5所示,在相同波长(440纳米)激发下,像素化QD层和蓝色QD层的载流子寿命是相似的。但是,由于混合QD层中QDs之间会发生能量转换,使得RGB混合层的载流子寿命要短得多。这个结果表明,像素化的RGB WQLED比使用混合QDs的WQLED更有效。如果晶体管能够单独控制RGB QD像素的EL,那么像素化的QLED在不同亮度下会表现出更高的性能。

柔性透明QLEDs

制造适合于窗户、眼镜和透明家居用品的透明显示器,可以显著增加显示应用的范围,允许将视觉信息投射到背景上,而不会影响其原有的外观和背景视图。柔性透明显示器可以支持新

颖的曲面显示应用,如智能汽车窗口、可穿戴智能手表和公共标牌显示。然而,到目前为止,柔性透明显示器的性能明显低于不透明的显示器,这主要是受透明电极的限制。电极需要高导电性,高透明度,以及适当的能量水平,以便同时进行有效的充电。表2总结了之前报告的透明QLED的光学和电气性能,包括透明度、电流效率和设备寿命。为了在透明发光二极管中获得柔性,薄金属薄膜(例如,Au、Ag、Ca/Ag和Al)被用作半透明的电极(图6a)。降低金属薄膜的厚度,从100nm 到小于10纳米,保持了最初的光发射波长。

图6 柔性、半透明QLEDs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金属薄膜牺牲了器件的透明度,尤其是在低电阻电极上。事实上,半透明的QLED的透明度小于60%,而且随着视角的增加,它会变得更低(图6b)。目前,石墨烯对于下一代透明电极来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材料,因为它的厚度非常薄,透明度高,而且电阻率低。Seo等人报告了完全透明的QLED,使用非纳米粒子(NP)-掺杂石墨烯和Ag纳米线(NWs)-装饰石墨烯作为阳极和阴极(图6 c)。在保持高透明度和低面电阻(图6d)的同时,将Au NPs和AgNWs的连接转化为石墨烯层,有效地调节电极的能量水平。为了防止底层排放层的污染,科研人员用干式印刷法代替传统的铲挖工艺,形成了工程石墨烯电极。然而,由于高接触电阻,被转移的石墨烯层表现出较高的面电阻,从而降低了QLEDs的EL性能,包括高电压和低亮度(图6e)。

AgNWs也被用于透明电极。在保持高透明度的同时,由于其高度的多孔结构,超细AgNWs的渗透式装配提供了低电阻(<10 Ωsq?1)。由于Ag NWs很容易通过旋涂或刀涂的方式沉积在目标表面,基于Ag NWs的QLED可以同时兼具低成本和柔性的优势。如有人使用AgNWs作为QLED的透明电极,获得器件亮度高(~25000 cd m2)、透明度高(70%)(图6 f,g)。尽管石墨烯和Ag NWs已经有很大的进展,但它们的器件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s)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使用最广泛的透明电极。然而,由于在严酷的沉积过程中(如溅射)对底层发射物质的机械和/或化学损害,制造基于TCOs的透明顶电极仍然具有挑战性。通过预沉淀厚无机缓冲层和顶部TCO电极连续溅射过程,以防止对QD层的损害,并形成CTLs之间不需要的传导路径(图6 h)。然而,与不透明的发光装置相比,透明的发光装置仍然显示出较低的EL特性,原因是设备内的电荷载体不平衡。此外,厚厚的ETL和/或无机缓冲层增加了硬度,从而降低了QLEDs的柔性。2017年,Kim组报道了由ZnO NPs 和超薄氧化铝覆盖层组成的ETL结构(图6i)。采用2纳米厚氧化铝超层对无机ETL结构进行了50次改造,有效地保护了发射层和平衡电子/空穴注入到QDs中,从而导致了高度透明(可见光范围达84%)和明亮(~43000cd m-2)QLED。他们还报告了可折叠和可伸缩的透明QLED,使用聚对二甲苯-环氧双层膜作为封装和扣紧装置结构(图6j,k)。超薄柔性透明QLED,在千次弯曲试验后仍显示出高度稳定的EL,原因是设计的ETL层并没有增加QLEDs的整体厚度,而易脆的ITO电极则位于伪中性机械平面上。这些超薄的透明透明发光二极管可以被集成到各种弯曲物体的表面,被认为是向智能的物联网(IoTs)迈出的重要一步。

可穿戴的量子点显示

柔性QLED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是可穿戴显示器。皮肤安装的电子产品为先进的可穿戴诊断/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可穿戴传感器的监控数据然而,可穿戴显示器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传统柔性显示器的厚度和刚度。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QLEDs的高水/空气稳定性可以使封装层更薄,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

柔性的QLED通常是基于在柔性宠物衬底上的ITO电极制造的,其厚度在几百微米的范围内。由于厚底物和易碎的ITO电极,显示器的最小弯曲半径限制在几十毫米以内。Demir组报道了像贴纸一样的顶部发光的QLED,它是以热/溶剂稳定性的聚酰亚胺(PI)薄膜为基底,Ag薄膜(18nm)作为半透明电极(图7 a,b)。薄膜型QLED可在各种物体的曲面上很容易变形和叠层,包括一个薄板的边缘和一个吉祥物娃娃的胸部(图7 c)。

图7 可穿戴的量子点显示

对于可穿戴显示器来说,建立一个生物兼容的超薄封装层是至关重要的。Choi等人报告说,在电子纹身的显示器(图7d)中使用了环氧树脂双层超薄发光二极管。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生物相容性的parylene-C薄膜,它与皮肤有良好的界面,可以防止它出现皮疹或瘙痒。超薄环氧树脂层还能防止在底层ITO电极溅射过程中对二烯薄膜造成任何损坏。双层封装的厚度是1.2μm,而QLED的总厚度为2.6μm(图7e)。当脆弱的ITO电极位于中性机械平面附近时,拉伸和压缩应可以得到补偿,超薄的QLED则可以在没有机械损伤的情况下自由变形,即使是在柔软的人皮上也能达到相同效果(图7 f)。在具有曲率半径的波状变形状态下,适用于柔

性QLED的峰值应变小于ITO电极的断裂应变(2.2%),这使得高度可变形的柔性QLED。此外,超薄封装层使设备防水,有效地保护了高湿度条件下的可穿戴设备(图7 g)。通过应用一个被动矩阵阵列设计,可穿戴的QLED可以在滚动和揉皱的物体上显示不同信息(图7 h)。图7i显示了在表皮QLED 上显示的连续图像。可穿戴式发光二极管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抑制过热,这是由于逐行被动矩阵操作过程,确保了可穿戴显示器在人皮肤上的安全运行。

与其他电子设备集成的QLED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与其他电子元件集成的柔性QLED,如传感器、记忆、控制器和蓝牙设备,如何用于下一代便携式和/或可穿戴式电子/光电系统。集成电子系统的柔性形式因素将为可穿戴显示器提供新的设计平台。

一个基于柔性QLED的有趣应用是一种智能的压力敏感显示器,它可以实时测量、存储和显示外部的机械变形。Son等人集成了基于MoS2的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eRAM)设备和带QLED 阵列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首先存储在二硫化钼ReRAM数组,之后书面数据可以直观地通过QLED阵列显示 (图8 a、b)。可穿戴QLEDs可以集成到一个多路复用透明触摸传感器阵列作为输入端口的用户意图(图8 c)。超薄QLED

用于柔性显示屏的驱动芯片连接技术

用于柔性显示屏的驱动芯片连接技术 1 柔性显示背景分析与发展前景 1.1背景分析 近半个世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诸多案例,但其中显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革是最显而易见的。 从首台基于动态散射模式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CD (约为上世纪70年代),到目前LCD电视的普及、3D 电视的热潮,显示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器的认知。2012年1?5 月,液晶电视销售额为1,331.9 万台,占彩电销售总额(1,470 万台)的90.6% (数据来源:视像协会与AVC,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已经是液晶电视的天下。与传统的CRT显示技术相对比,液晶显示技术的显著优点已广为人知,不用赘述。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电子产品已经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而将更多显示元素引入家庭和个人环境是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基于此类的研究正在逐步进行(如飞利浦、索尼、通用已经开始相关技术的研发)。但是刚性、矩形、基于玻璃基板的显示器件已经显示出不能满足设计者对外形的需求,设计人员更趋向于选择一种可弯曲、可折叠,甚至可以卷曲的显示器件。 与此同时,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子产品被要求能

承受更多次的“随机跌落试验”。而实验证明基于刚性玻璃基板的显示器件在试验中极易损坏,所以在引入全新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具有轻薄、不易碎、非矩形等特性的“概念产品”被普遍认为“具有不一般的对市场的高度适应性”。 在产品外形方面,与传统显示器相比,柔性显示器具有更结实、更轻薄、样式新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产品设计师和最终用户都极具吸引力。 在制造商方面,柔性显示器生产时,可以采用新型印刷或者 卷绕式工艺进行生产,运输成本相对低廉,使得制造商具有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 在潜在安全性方面,当柔性显示器破裂时,不会产生可能导 致人员受伤的锋利边缘,因此相对刚性显示器而言,柔性显示器无疑更加安全。 1.2柔性显示的发展前景由于柔性显示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与现有显示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所以普遍认为,在某些市场中,柔性显示具有潜在的替代优势,同时,柔性显示技术更具开拓全新应用领域的潜力(如军方将柔性显示应用于新式迷彩服,而这个领域传统刚性显示器件是很难涉及的)。柔性显示器是一种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的新技术,目前用于生产柔性显示器的显示技术有十多种,包括传统的液晶、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OLED、电致变色、电泳技术等等,据估计全球约有数百家公司正在或即将开始柔性显示的研发。

柔性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柔性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近30年来,在制造自动化技术领域,以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 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为代表的柔性制造技术(Flexib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MT)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用以实现高柔性、高生产率、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制造,使企业生产 经营能力整体优化,适应产品更新和市场快速变化,保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1 柔性制造技术(FTM)概念 在制造业领域中,FMT概念的提出和实现,其技术观点的变化、发展和进步是近二三十年间人类生活的现实社会产品制造业发展、进步的实际需求推动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通常将用以生产产品的制造系统根据其一次投产的数量而分为大量、批量和单件生产3种类型。制造系统设计师们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开发、设计、制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制造系统,以满足社会化产品生产的需求。 用于大量生产的制造系统的特点在于其“刚性自动化”(Rigid Automation),或者说具有一种不能变化的自动化,加工设备有明显的专用性特征。传统的自动生产线就是这种类型制造系统的典型例子。自动生产线是一种仅适合于单一品种产品大量生产的制造系统,一旦产品零件设计改变,生产线将不适应,必须进行改造,甚至整条生产线必须推倒重建,表现出极低的柔性。 用于批量生产(典型每批10~10000件)的制造系统,其加工设备通常比大量生产时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同时必须有能力用各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于生产不同产品的一定范围内的多种不同零件。 某些产品和零件市场需求量很小,适合用单件加工方法生产。对单件产品生产来说,采用专用的工、夹、量具显然是不经济的,通常应采用通用加工设备和工装,配合一定量的手工加工。因此,单件产品生产的费用较高,但它却能满足市场某些少数、愿付出更多费用的顾客的需求。图1所示是这3类制造系统产品品种、设备专用程度和产量间的一般关系[1]。 图1 典型的产品品种、设备专用程度与产量间的关系 Fig.1 Typ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duct variety, speciality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output of product 近20年来,世界市场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从相对稳定型转向动态多变型,市场的需求和企业产品特点表现为: (1)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个企业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判断该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志。为及时占有市场,要求企业产品制造周期日益缩短。 (2)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传统的制造业靠以市场预测和订单为基础组织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多变和不可预测的市场需

柔性显示材料及其应用

柔性显示材料及其应用 王文瀚12S011029 1 引言 柔性显示可定义为用很薄的柔性衬底制作成的平面显示,它能弯曲到曲率半径只有几厘米或更小而不会损害其功能。柔性电子技术与作为平板显示的LCDs 和等离子体显示相比,具有超薄、质量轻、耐用、储存量大、设计自由、可收卷等优点。近年来柔性显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广泛应用于显示产品上,特别是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目前对于柔性显示器的研究主要有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FOLED)、柔性电子墨水显示器又叫柔性电泳显示器(Flexi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FEPD)和柔性液晶显示器(Flexi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LCD)。塑料衬底的显示器质量轻、超薄,以扩展的形式展现,具备真正的柔性显示。 2 柔性衬底材料 在柔性显示器件中,柔性衬底是研发柔性显示的基础。依据目前国内外柔性显示衬底的研究进展,柔性显示衬底主要分为五类:塑料、金属箔片、超薄玻璃和最近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纸质衬底、生物复合薄膜衬底。这些衬底提供的装置性能与传统玻璃衬底接近,对于大多应用使用极低成本的柔性衬底发展柔性显示是非常重要的。 2.1 塑料衬底 塑料作为柔性衬底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前景,因为塑料衬底具备透明性、柔性、质量轻、耐用、价格便宜等优点。融入现代精密技术的塑料衬底有助于有机发光聚合物和有源矩阵薄膜晶体管阵列的生长和印刷,为大规模整合柔性电子装置提供了成本效益、卷-卷高容量加工的可能性。 塑料衬底一般分为三类:(1)半结晶热塑性聚合物,如聚酯(PET)、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PET和PEN作为柔性衬底展现了一些重要的特性,包括固有的良好透明性,简单的加工过程,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阻隔氧气和水汽渗透性能,但是其不耐高温,低温沉积ITO时,器件性能降低。温度升高时,这类聚合物衬底收缩,ITO膜容易从衬底脱落;其表面粗糙度也比较大,沉积在聚合物衬底上的薄膜容易产生缺陷。(2)非结晶聚合物,如聚醚砜(PES)。PES为非结晶热塑性塑料,可熔融挤压或溶剂注造。它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工作上限温度,但是价格昂贵,耐溶剂性差。(3)非结晶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 g)聚合物,如PAR、PCO、PNB和PI,PI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好的

柔性LCD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显示器,都是采用TFT-LCD,若想做到轻薄短小,方便随身携带,屏幕显示的信息量 就不够;若想一次显示足够信息量,体积就太大而不易携带,也可能耗电太大。对于未来的显示器, 消费者希望能够显示信息量够大,收藏起来方便,并且低耗电、摔不破、可弯曲折叠或收卷容易之产 品。 除了优异的画质表现,由晶体管驱动的AMOLED,具备以上特质,完全符合未来信息社会对于 行动装置显示器的需求。若与TFT-LCD技术比较,AMOLED结构简单,不须背光、扩散板、配向膜、间隙子等繁复零组件,同时有机发光层之机械特性较接近柔性基板,因此更适合用于制做可弯可 卷的柔性显示器。 柔性AMOLED显示器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柔性AMOLED显示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接近0,不过从2013年起,接下来的7年内它将会获得巨大的增长,涵盖手机到建筑物外墙的大屏幕。至2020年间它的出货量将会达到250倍的增长。 柔性AMOLED显示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创造新产品,带来新的应用。IHS iSuppli的资料指今年柔性AMOLED显示器产品的出货量预计为320万台,而2020年将达到7.92亿台,另外市场收入也会从现在的10万美元升至2020年的413亿美元。Displaybank也表示,柔性AMOLED 显示器2015年出货量约2500万台,2020年约扩大到8亿台的规模,约占整体显示器市场的13%。 不过,Displaybank认为“柔性显示”广义的定义为,使用不易破碎的柔软材料基板,替代易碎 的玻璃基板的显示产品。狭义的定义柔性显示器,是一种统称不同于目前的产品,拥有轻薄、不易破 碎、可弯曲或卷曲的显示产品,设计上的自由度高,且可替代纸张的信息显示产品。 图:全球柔性显示器市场出货量预测(单是10亿美元及百万个) 柔性显示器潜力巨大,将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并帮助实现激动人心的应用,而在以前,这些应用 都是不切实际或不可能的事情。从显示器围绕各面的智能手机,到采用包裹式显示屏的智能手表,到

柔性显示产业链

永太科技16年5月24日,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公司的CF光刻胶产品可以应用于OLED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公司与华星光电正在积极开展OLED和TFT-LCD用CF光刻胶的技术研发工作,预计今年有望实现量产。2014年2月21日公告称,公司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双方拟开展OLED和TFT-LCD用CF色阻(即“平板显示彩色滤光膜材料(CF)”)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双方在显示技术领域共同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材料验证和应用等工作。根据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立华星光电--永太科技技术研发合作团队,有效开展CF用色阻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进行新型显示技术OLED和TFT-LCD的CF色阻的研究开发工作。永太科技主要从事氟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液晶化学品、医药化学品、农药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东材科技公司有机聚合物薄膜和柔软材料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全资子公司江苏东材新材料于2012 年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主要应用于包括反射膜、增透膜、ITO 导甴膜以及OLED 产品等制造。光学级聚酯基膜具有低雾度、高透光率、表面光洁度高、厚度公差小等出色光学性能,技术难度高,产品附加值较高。公司2012 年已经可以生产PI 柔软薄膜复合材料,目前该类型应用于电机设备和电容器领域。另外,公司2014 年投资郑州华佳新能源技术公司,该公司从事金属化薄膜加工制造,具有蒸镀技术应用经验。同时东材科技与复旦大学协作设立安徽光学膜材料工程研究院,继续深入新型显示光学膜材料的布局。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同时具备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技术、蒸镀技术和PI 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随着OLED 对LCD 产品的替代,公司有望分享OLED 衬底材料市场的成长。 康得新在OLED领域的水汽阻隔膜产品则已达到玻璃级封装标准,还未开始供货。2015年年报中提到,关于柔性显示:公司已经在柔性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水汽阻隔膜产品可达玻璃级封装标准,并正在积极推进与全球oled显示器厂家的合作。OLED的核心材料是水汽阻隔膜,最先发展的是3M,现在京东方用的膜都是来自3M,600元/平米,水汽阻隔膜有两个应用场景:一是硬屏的OLED;二是柔性的OLED,柔性的OL ED两面都要用水汽阻隔膜。

柔性OLED的原理与技术现状

的原理与技术现状OLED柔性. 柔性OLED的原理与技术现状魏涛)西安710069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

:摘要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对手,因而成为LCDFOLED)拥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新型柔性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平板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后,重点介绍了对于柔性 显示技术最的产业现状。为重要的两个问题,衬底的选择及水、氧的阻隔,最后则简单地介绍了FOLED关键词:;衬底;水;氧阻隔;产业动态OLED柔性:柔性显示器具有诸多优点重;显示器件的发展先后耐冲击,抗震能 力更强量轻、体积小,携带更加方示射线显

经历了阴极采用类似于报纸印刷工;、便、液晶显示(LCD))(CRT艺的卷带式工艺,成本更加)、以及等离子显示(PDP 显示,如图LED低廉等等。无机半导体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显示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旧的技术在不断被改进,新的技术被提 OLED 面板出和实现。虽然 几毫米的厚度已让其他平板显示技术难以匹敌,但是的发展不会停滞,技OLED 图1、目前主要显示器件的术的发展总会向着人 类友分类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显示 器材的未来需求是更为便

携、更为时尚、适用环境更的工作原理一、FOLED)显柔性OLED(FOLED为友好,因此制造更轻、更技术在示屏就是利用OLED薄、更结实的产品,在消耗柔性塑料或者金属薄膜上更低功耗的同时还要提升制作显示器件,其基本结构画面质量是研究者及产业阳极/界需要面临的问题。在研发为“柔性衬底/ITO,有机功能层,金属阴极”新兴的柔性有源矩阵显示发光机理与普通玻璃衬底技术以满足上述所有需求,FOLED)相似。柔性(OLED 的与普通的硬屏显示器相比, 器件一般是在玻璃或聚合基板

高效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高效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高效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盛伯浩唐华 本文分析了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制造技术向高效化、柔性化和高精化的发展概况,并研究其在高速化、高效高精化、复合化、可重构化和网络化等五个主要方向的新进展。 进入21世纪,中国机床制造业既面临提升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需求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加入WTO后激烈的巿场竞争的压力。从技术层面来讲,加速推进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将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控机床及由数控机床组成的制造系统是改造传统产业、构建数字化企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数控机床以卓越的柔性自动化性能、优异而稳定的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人瞩目,开创了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因此数控技术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研究,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了数控机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着重于剖析数控技术的现况及动向,从中探讨高效柔性制造技术对促进机床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数控机床基本评定指标 成本、质量、生产率和产量、交货期是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和巿场竞争能力的4个要素,釆用传统的非数控生产方式只有达到一定阀值的大批量规模生产才能取得上述4个方面的统一。但在当前激烈的巿场竞争环境下,以生产为中心、企业为主导的卖方巿场,已转向以巿场需求为中心、用户为主导的买方巿场,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且产品经济寿命大大缩短,这首先将形成以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方式为主流的生产环境;其次,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首位因素也由成本转为交货期。 为此,发展柔性结构体系的数控制造技术装备及制造系统,是实现在快速多变的巿场环境中对用户驱动的巿场需求做出灵活、快速响应的关键。所谓制造装备及制造系统的柔性化,是指当产品的品种需求发生变化时,它们仍能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及时转换生产的适应能力。同时,持续地提高经济加工精度也是适应巿场竞争的另一个主要目标。作为评定数控机床及系统效能的基本指标,也将由传统的工作精度和切削能力改为用高效柔性和高精化的程度来衡量。 高效柔性化 虽然传统的非数控机床也具有一定的柔性,但它不能获得高的效能和稳定的精度,更不适应复杂型面的加工。因此,基于数控技术的高效柔性化制造装备及其制造系统需兼具下列特征: * 高度的灵活性和多品种生产的快速适应性; * 高效的生产能力,包括:高生产率-借助于高速化和提高金属切除率等途径;高稳定性-对于光机电集成的数控机床,着重要求其降低故障率,提高可靠性,以提高制造装备及系统的开动率(利用率)。 高效柔性化和高精化分别反映了制造业在竞争激烈的巿场环境下两个最主要的要求,即产品生产变换的灵捷性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高精化 产品零件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性能、寿命、能耗和噪声等,因此数控机床的高精化是巿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析汽车某些关键件的精度要求,如发动机的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化油

2020年柔性制造技术教学总结

柔性制造技术教学总结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柔性制造技术教学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xx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浅析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易松 指导教师:刘新佳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xx年 2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概述了柔性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发展的支撑条件等,探讨了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指出“柔性”“敏捷”“智能”和“集成”乃是现今制造设备和的主要发展方向。 柔性制造系统因其独特的“柔性”和“自动化”特征,在现代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应用的层面对某些技术问题作简要讨论。机械制造业历来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是应用最新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变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其发展特点与趋势主要体现为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关键词: 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第一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1)

1.1柔性......................................................... .. (1) 1.2 柔性制造技术 (1) 1.3 柔性制造技术的特点 (2) 1.4 柔性制造技术按大小规模划分 (2) 第二章柔性制造所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条件 (3) 2.1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 2.2发展柔性制造技术的支撑条件 (4)

全屏柔性显示设备的生产技术

全屏柔性显示设备把折叠轴孔外安装有制动销的一个电子功能盒的折叠轴安装在另一个电子功能盒的折叠轴孔内,再把两个轴环放置在折叠轴上;把弹性板安装在两个电子功能盒上;总线板与电子功能盒的电路板接线口连接;再把连接总线板粘贴在弹性板上,柔性显示屏的上屏面离折叠轴轴心的距离大于柔性显示屏的安全折弯半径;柔性显示屏及连接总线板在折叠时不会形成损坏性折叠,可以可靠方便的制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柔性显示设备。本设备的显示器可以方便的折叠弯曲,而且不容易损坏,方便在任何位置停止。本设备可作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显示设备。 技术要求 1.一种柔性显示设备,其技术特征在于该设备有: 柔性显示屏1、电子功能盒2、折叠轴3、折叠轴孔4、磁体5、弹性板6、弹性板固定螺丝7总线板8、定位簧孔9、弹性板固定螺丝孔10、磁体固定槽11、轴槽14、定位孔15、固定 槽16及定位销、轴环;电子功能盒2一端有折叠轴3,另一端有折叠轴孔4,电子功能盒2 的一边有磁体固定槽11;折叠轴3上有轴槽14;折叠轴孔上有定位孔15,及固定槽16;电子功能盒2上有连接弹性板6的弹性板固定螺丝孔10;靠近折叠轴孔4上有定位簧孔9;

弹性板6上粘接柔性显示屏1的弯曲部分,弹性板6上有开槽粘接总线板8的两个电子功能盒2的连接部分;柔性显示器1的其余部分粘接在电子功能盒2上;弹性板6通过固定螺丝7固定在弹性板固定螺丝孔10上; 两个配套的电子功能盒2通过彼此的折叠轴3及折叠轴孔4以及轴环连接在一起;安装上磁铁5及弹性板6、柔性显示器1以及定位销、轴环、总线板8组成全屏柔性显示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显示器1、总线板8的弯曲是粘接在弹性板6上,和弹性板6一起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子功能盒2一端有折叠轴3,另一端有折叠轴孔4。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轴3、折叠轴孔4的轴心位于电子功能盒2的上边线18、内边线19的交点上;轴心只能有向上,向右的微小偏差。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配套的电子功能盒2通过彼此的折叠轴3及折叠轴孔4以及轴环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轴3上有轴槽14。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轴孔上有定位孔15,及固定槽16。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折叠轴孔4上有定位簧孔9。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显示屏1的上屏面离折叠轴3轴心的距离大于柔性显示屏2的安全折弯半径。 技术说明书 全屏柔性显示设备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是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柔性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1) 1.1.1 柔性 (1) 1.2 柔性制造技术 (2) 第二章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3)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 2.2 模糊控制技术 (3) 2.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3) 2.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4) 第三章柔性制造技术的使用现状 (4) 3.1柔性制造技术在板材加工中的应用 (5) 3.2 柔性制造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6) 第四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7)

4.1 FMC、FMS的发展概况 (7) 4.2 FMS、FMC的发展前途 (7) 4.2.1 FMS的发展前途 (7) 4.2.2 FMC的发展概况 (8) 4.3 GT的发展概况 (8) 第五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9) 第六章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 (10) 6.1 FMS的应用 (10) 6.2 GT的应用 (10) 第七章结论 (11) 答谢辞 (12) 参考文献: (12)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柔性制造系统因其独特的“柔性”和“自动化”特征,在现代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应用的层面对某些技术问题作简要讨论。机械制造业历来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是应用最新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变化,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业。其发展特点与趋势主要体现为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关键词:柔性制造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inimitable features of flexible and automation. It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to implement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the paper discussed some techniques combinied with project practice from application hierarchy.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lways the main field of apply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the dominant industry to push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ing. Alongwith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o f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dividu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rket requirements,mechanic manufacturing has been not the one in it’s traditional meanings and its developing features and trends a mainly externalized asgreenmanufacturing,computer integratedmanufacturing,flexible manufacturing,virtu manufacturing,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concurrent engineering,agile manufacturing and network manufacturing. Key word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machinery application;development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导读:本文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文章简述了柔性、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应用趋势,以促使人们对新的制造技术认识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技术日臻成熟。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1基本概念 11柔性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

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1)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工艺柔性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产品柔性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维护柔性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2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柔性吸波材料的应用范围

柔性吸波材料的应用范围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出于各自的军事目的,针对雷达电子侦察和反侦察,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把柔性吸波材料应用于空军的F-14、F-15、F-18战斗机和F-117隐形飞机上。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巨资加大对吸波材料研究的力度。随着电信业务的迅速发展,吸波材料也被应用到通信、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城市内高楼林立,高大的建筑反射电磁波会造成重影。将吸波材料应用于建筑材料中,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而吸波材料制作的微波暗室可广泛地应用于雷达、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此外,吸波材料在改善机载、航载雷达设备的兼容性,提高整机性能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各种雷达目标的表面,涂覆吸波材料用以减少武器系统的有效反射截面,从而使这些武器易于突破敌方雷达的防区,这是反雷达侦察的一种有力手段,也是减少武器系统遭受红外制导导弹和激光武器攻击的一种方法。吸波材料还可用于着落灯等机场导航设备,航船桅杆、甲板,潜艇的潜望镜支架或通气管道等。 将吸波材料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视、LED显示屏、音响、VCD 机、计算机、数码相机、游戏机、微波炉、移动电话中,可以使电磁

波泄露降到国家卫生安全限值(10微瓦每平方厘米)以下,确保人体健康。将其应用于高功率雷达、微波暗室、微波医疗器、微波破碎机、电子兼容的吸收屏蔽,能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磁波辐射的伤害。柔性吸波材料系列产品应用频率为10MHz-10GHz,根据不同的应用频率,调正吸收剂的配伍,制成不同厚度的电磁波吸收贴片,广泛应用于移动装置、显示装置、计算机、数字设备、电子产品等抗电磁辐射干扰、微波暗室、屏蔽箱、微波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以及较大的损耗因子。

【独家】柔性制造技术现状研究

摘要文章简述了柔性、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应用趋势,以促使人们对新的制造技术认识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技术日臻成熟。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1基本概念 11柔性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1)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工艺柔性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产品柔性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维护柔性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2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1)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

柔性OLED的原理与技术现状

柔性OLED的原理与技术现状 魏涛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要:新型柔性有机发光显示技术(FOLED)拥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LCD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对手,因而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后,重点介绍了对于柔性显示技术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衬底的选择及水、氧的阻隔,最后则简单地介绍了FOLED的产业现状。 关键词:柔性OLED;衬底;水;氧阻隔;产业动态 显示器件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阴极射线显示(CRT)、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DP)、以及无机半导体LED显示,如图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显示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旧的技术在不断被改进,新的技术被提出和实现。虽然OLED 面板几毫米的厚度已让其他平板显示技术难以匹敌,但是OLED 的发展不会停滞,技术的发展总会向着人类友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显示器材的未来需求是更为便携、更为时尚、适用环境更为友好,因此制造更轻、更薄、更结实的产品,在消耗更低功耗的同时还要提升画面质量是研究者及产业界需要面临的问题。在研发新兴的柔性有源矩阵显示技术以满足上述所有需求,与普通的硬屏显示器相比,柔性显示器具有诸多优点:耐冲击,抗震能力更强;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更加方便;采用类似于报纸印刷工艺的卷带式工艺,成本更加低廉等等。 图1、目前主要显示器件的分类 一、FOLED的工作原理 柔性OLED(FOLED)显示屏就是利用OLED技术在柔性塑料或者金属薄膜上制作显示器件,其基本结构为“柔性衬底/ITO阳极/有机功能层,金属阴极”,发光机理与普通玻璃衬底的OLED相似。柔性(FOLED)器件一般是在玻璃或聚合物基板上,由夹在透明阳极、金属阴极和夹在它们之间的两层或更多层有机层构成。当器件上加正向电压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由正极和负极注入有机小分子、高分子层内,带有相反电荷的载流子在小分子、高分子层内迁移,在发光层复合,形成激子,激子把能量传给发光分子,激发电子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形成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是夹层式结构,即各有机功能层被两侧电极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且至少有一侧的电极是透明的,以便获得面发光,如图2示。具体说来,OLED的基本器件结构有单层、双层、三层和多层等。 图2.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基本构成 由于电子空穴在有机薄膜中迁移率(mobility)不同,导致电荷的不平衡注入,使发光效率下降,因

柔性显示器件技术综述

柔性显示器件技术综述 张浩1,2,桑仁政1,顾文1,曹进2,冯涛3,张建华*1,2 (1.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 200072;zhkeylab@https://www.360docs.net/doc/cc3491553.html, 2.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 3. 林德集团,德国)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主要的柔性显示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柔性液晶显示、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柔性电泳显示等,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柔性基板材料、柔性TFT 基板,卷对卷制备工艺及其在柔性显示中的应用。最后,结合本单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薄膜封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柔性OLED 显示中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柔性显示, 有机电致发光, 液晶显示, 柔性基板 基金项目:上海自然科学基金(09ZR1411900); 作者简介:张浩(1980), 男, 山东乐陵人, 工程师,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新型显示技术研究及封装。 1 柔性显示技术 柔板显示(Flexible displays)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显示技术,通过很多的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努力开发,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迅速。在不久的将来,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信息的显示更加灵活多样。目前研究较多的实现柔性显示的主要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OLED )、电泳显示(Electrophoretic Display ,EPD )[1-4]。 三星柔性LCD 三星柔性OLED LG 柔性E-ink 图1 三种柔性显示显示器 柔性LCD 的发展较早,一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单元间隙的对LCD 显示影响较大,随着柔性基板的弯曲,单元间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LCD 的显示效果。直到后来新的液晶材料的发现[5-6](如:胆甾型的液晶),使得柔性LCD 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大面板厂商在柔性LCD 显示方面也都投入了研发,如:2001年精工爱普生的0.7英寸QVGA 柔性LCD 显示器;2002年,夏普推出4英寸反射彩色柔性TFT LCD ;2010年,东芝推出8.4英寸SVGA 显示器。 与柔性LCD 不同,柔性EPD 显示是利用发光的电子墨水薄层来实现显示,电子墨水液体中有几百万个细小的微胶囊。每个胶囊内部是染料和颜料芯片的混合物,这些细小的芯片可以受电荷作用。柔性EPD 显示主要应用于电子阅读领域。E-ink 公司的电子墨水受到各大面板厂商的青睐,面板厂商很多都推出过EPD 显示阳极。 OLED 在柔性显示方面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超薄、全固态以及OLED 所用材料的特性非常适合于柔性显示。同时,OLED 的制备工艺以蒸发、旋涂、打印为主,这些工艺均能够实现在柔性衬底上沉积薄膜。特别是溶液方法制备OLED 的发展使得其能够很好的与卷对卷(roll-to-roll )工艺结合,能够制备低成本的大尺寸OLED 显示器件。 1992年,第一款基于塑料衬底的柔性OLED 器件制备由gustafsson 等[7]制备成功,开启了柔性 OLED 研究的热潮。2003 年日本先锋推出了15 英寸 像素为160×120全彩PM- OLED 柔性显示器,其重量仅有3g ,亮度为70cd /m 2,驱动电压为9V 。2008 年,三星公司推出了其4 英寸 的柔性OLED 显示屏。三星公司在CES2011展会上已经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OLED 可弯曲屏幕(如图1)。该屏幕在卷曲成直径1厘米的圆筒状时仍能正常工作,而且具备目前手机屏幕所没有的耐冲击性,即使在锤子的敲砸中仍能正常工作。目前,很多显示企业如索尼、LG 、东芝、三星都在研究柔性OLED 显示技术。 从目前三种柔性显示技术来看,柔性LCD 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柔性衬底的背光设计、显示视角显示均匀性等方面。柔性EPD 显示的彩色化显示是关注的问题之一,另外EPD 显示的相应速度较慢,因此在动画、视频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柔性OLED 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OLED 器件本身对水氧敏感,有效的封装是研发的热点。 同时,

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也称柔性集成制造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统称。柔性制造技术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作加工技术于一体,把以往工厂企业中相互孤立的工程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和数据库的支持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有机系统。 目录 应运而生 “柔性” 特点 规模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3) 柔性制造线(FML) 4) 柔性制造工厂(FMF)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1)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模糊控制技术 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发展趋势 一、柔性制造技术在内然机制造方面的应用 二、柔性制造在内燃机机加工技术的应用 分析原因(1)产品单一。 (2)投资限制。 (3)技术因素。 柔性制造技术方法1、细胞生产方式: 2、一人生产方式: 3、一个流生产方式: 4、柔性设备的利用: 5、台车生产方式: 6、固定线和变动线方式: 应运而生 “柔性” 特点 规模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3) 柔性制造线(FML) 4) 柔性制造工厂(FMF)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1) 计算机辅助设计2) 模糊控制技术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一、柔性制造技术在内然机制造方面的应用二、柔性制造在内燃机机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原因 (1)产品单一。(2)投资限制。(3)技术因素。柔性制造技术方法

1、细胞生产方式: 2、一人生产方式: 3、一个流生产方式: 4、柔性设备的利用: 5、台车生产方式: 6、固定线和变动线方式:展开编辑本段应运而生 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无法很好地适应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柔性制造技术(FMI)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柔性” 所谓“柔性”,即灵活性,主要表现在:①生产设备的零件、部件可根据所加工产品的需要变换;②对加工产品的批量可根据需要迅速调整;③对加工产品的性能参数可迅速改变并及时投入生产;④可迅速而有效地综合应用新技术;⑤对用户、贸易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及特殊要求能迅速做出反应。采用柔性制造技术的企业,平时能满足品种多变而批量很小的生产需求,战时能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而且产品质优价廉。柔性制造设备可在无需大量追加投资的条件下提供连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也不需要专门的设施,就可生产出特殊的军用产品。 编辑本段特点 (1)柔性制造技术是从成组技术发展起来的,因此,柔性制造技术仍带有成组技术的烙印——另件三相似原则:形状相似;尺寸相似和工艺相似。这三相似原则就成为柔性制造技术的前提条件。凡符合三相似相原则的多品种加工的柔性生产线,可以做到投资最省(使用设备最少,厂房面积最小)生产效率最高(可以混流生产,无停机损失);经济效益最好(成本最低)。(2)品种中大批量生产时,虽然每个品种的批量相对来说是小的,多个小批量的总和也可构成大批量,因此柔性生产线几乎无停工损失,设计利用率局。(3)柔性制造技术组合了当今机床技术、监控技术、检测技术、刀具技术、传输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精华,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高自动化和高效率。(4)可缩短新产品的上马时间,转产快,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5)可减少工厂内另件的库存,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6)减少工人数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7)一次性投资大。编辑本段规模 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编辑本段1) 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目前常见的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厂整体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预计本世纪十年代后才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