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天津一中高三年级历史五月考

2019天津一中高三年级五月考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11题共44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据此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

A.玉面人的年代B.玉面人的特征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

2、隋炀帝继位伊始,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为实施对人才的有效选拔,炀帝于大业二年始建进士科。科举制的设立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知识分子的参政基础

B.加强君主专制,追求绝对公平公正

C.监察地方政治,破除门阀垄断官场的局面D.重塑社会风气,君民分权共治天下

3、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B.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C.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D.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4、历史学者郭小凌指出:“古希腊公民大会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辩论……力求以充足的论据和雄辩的论点感染和说服听众,发言逻辑严密,修辞恰到好处,见不到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大话空话。”这番舆论反映了古希腊

A.民众充分享有决策权

B.演说决定了民主政治

C.领袖在政治中的作用

D.城邦民主体制的活力

5、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的理论成果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B.工业革命成效显著C.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D.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7、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

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②社会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③婚礼仪式日趋简化④存在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④

8、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

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A.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B.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9、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图”,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共八大的正确指引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D.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10、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名称

1955国际茶业委员会

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秩序

11、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

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该会议是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第II卷

12、(20分)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数量较多。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趋势。(4分)

材料二:(民国时期)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注: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国民党政府的间接税,除了关税、盐税以外,还对卷烟、面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各种商品征收。20世纪30、40年代,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接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

——摘编自刘军:《中西方传统税收文化的比较》

(2)依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税收较古代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四:1978年之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将所得利润上缴国家。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税制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6分)

13、(21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总能在关键时期,把握历史方向,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内容

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

城市;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所学,任选一次会议,分析其决策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活动中的合理性。(6分)

材料二: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前途。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论联合政府》发表的必要性。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此后的

工作中是如何实践这一理论的。(8分)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上述材料,最早出自哪一历史事件。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如何。(5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不断推动中国进步的经验。(2分)

14、(15分)对历史阶段宏观概括,是理解历史的一种方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其中第七到第九阶段及主要特征如下:

第七阶段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抗教会专制,科学缓慢复苏,欧洲开始逐渐觉

醒。

第八阶段是从印刷术发明到科学与哲学摆脱宗教的束缚。

第九阶段是从笛卡尔开创的科学革命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理性和科学的胜利为时代特征。——根据《人类精神进步史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多塞划分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七阶段时代特征的理解。(6分)

材料二:英国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巨著《年代四部曲》,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其中第四部名为《极端的年代:1914~1991》,在他看来,当资本主义一路凯歌猛进,来到20世纪时,并未像其许诺那样带来一个美好的时代。相反,一个极端的时代由此到来。

(2)依据材料二所学知识,论述霍布斯鲍姆对20世纪特点的概括。(9分)

参考答案

选择:DACDC BCBAD C

12、(1)实物税到货币税;土地税与人头税并存到单一土地税(税收种类趋简)。(4分)(2)特点:工商业税收(间接税)比重上升,成为国家主要税源;引进外国近代税制(直接税制),与世界接轨。(2分)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西方国家治税思想的影响;国民民政府,扩大税源,满足战争的需要。(4分)(3)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4分)

(4)趋势:调动企业活动;减轻企业负担。(2分)背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分)

13、(1)共同点:分析中国主要矛盾变化(或正确认识国情);确定党的任务(纲领),推动革命或建设实践。(4分,答出两点即可)

合理性的示例: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

(2)必要性:广大民众要求和平民主建国;南京国民政府企图建立独裁统治。(4分)实践:重庆谈判,推动《双十协定》;召开旧政协;运用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建国后,形成政治协商制度。(4分)

(3)南方谈话(2分)

地位:推动思想解放,中共14大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3分)

(4)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政策。理论创新,推动实践活动。(2分)

14、(1)依据:文明的发展(或: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2分)特征: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将人从教会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革命出现;西方进入社会思想、科学、经济的巨变时代。(4分)

(2)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受到挑战。(1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有理想到现实,开创人类新纪元。由此,逐渐形成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2分)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危机。(2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沉重打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形成美苏对峙的“冷战”,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