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说课稿

新闻专业说课稿
新闻专业说课稿

说课教案

一、课程介绍

.专业基础课: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专业核心课: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摄影摄像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所上的出公共基础课之外(政治、英语、计算机等),其他课程可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我们常说任何一门学科都包括史、论、术三大门类,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传播学概论(偏理论),新闻学概论(偏技术),中国新闻事业史(偏历史),均设置在第一学年完成其教学任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如图几门,其实也都是围绕新闻四大技能:采、写、编、评所设置的。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新闻传播类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写知识的主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准确地把握有关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生新闻采写训练,提高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采写和其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置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学时节,实践教学内容占节,分两个部分进行,课内实践节,课外实践节。

. 本课程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训练等方式完成基本教学内容,辅之以课内外新闻采访练习、作业讲评等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置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基本的专业采访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程设立于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已

经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传播学概论》以及《新闻学概论》的基础上,是本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利于为以后的新闻编辑以及新闻评论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条件

.国外经典教材系列:《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材》年出版

作者【美】卡罗尔.里奇

目前市场上有关新闻采写的教程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大多偏重应考,教条色彩严重,理论多于新闻案例,且多为本科院校四年制新闻学生所用教材。针对我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三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么课应更偏重实际,偏重案例教学,偏重实践,偏重经验教学。而非一味死板枯燥的让学生诵读理论,记忆教条。同时为了适应新闻发展的国际化需求,所以我们选用由人民大学翻译出版的美国学者卡罗尔.里奇编著的《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材》卡罗尔·里奇,现为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大学的新闻学教授。她从年开始其新闻生涯,在二十多年的记者职业生涯中,她先后在《费城公报》、《太阳一前哨报》、《哈特福德科伦特报》担任记者、编辑。她自年开始从事新闻教育,曾在堪萨斯大学任教年。里奇先后在十多家报纸担任客座写作教练,并在美国各地举办写作研讨会。

本教材从新闻本身、如何采集信息、新闻报道结构、媒介伦理和各种类型的新闻写作技巧五个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新闻采集和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本教材实例材料丰富翔实,精选自数百家媒体,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注重新闻伦理问题,在每一部分都有所涉及并辟有专章论述。本教材不仅适用于新闻学科的学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极具使用价值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使用。

参考教材:.当代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年出版作者何志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刘海贵另外以何志武教授编写的《新闻采访》以及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贵所著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作为参考用书,可以弥补翻译教材缺少本土化的弱点,再加上以每日最新的媒体报道为配套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校外教学场所

郑州二七商业圈;郑州电视台;郑州宏光广告有限公司;

开封山陕甘会馆;开封翰园碑林;开封广播电视报社;

郑州森林公园;陈寨花卉市场……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材内容

公开课说课稿

《小调集萃》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城阳十三中的音乐老师张佳佳,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时《小调集萃》,这是一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本单元涉及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小调音乐,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第一课时的内容为两大块:1是学唱歌曲《无锡景》,2是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 《无锡景》是一首典型的江苏民歌,生动的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及特产,歌曲为民族五声调式,旋律细腻秀美,具有江南小调特点。在演唱时要注意吴侬软语的方言特点,尽量唱出“字领腔走,腔随字行”的效果,把江南歌曲曲折婉转、优美动听、清丽流畅的感情抒发出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 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知识目标: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无锡景》,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细腻的 特点唱出来。 3、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 力。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准确演唱《无锡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唱出《无锡景》的细腻柔美的音乐特点,并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衬词,尝试用方言演唱片段。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面谈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7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 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 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结构体系()

教材介绍 七年级(上)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罗瀑布宗璞 5.童趣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单元二 6.理想流沙河 7.行道树(短文两篇之一) 晓风 8.第一次真好(短文两篇之二)周素珊 9.人生寓言周国平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0《论语》十则孔子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单元三 11春朱自清 12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访友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观沧海(古代诗词五首之一)操 15次北固山下(古代诗词五首之二)王湾 15钱塘湖春行(古代诗词五首之三)白居易 15西江月(古代诗词五首之四)辛弃疾 15天净沙·秋思(古代诗词五首之五)马致远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感受自然 单元四 16化石吟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单元五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金色花(诗两首之一)泰戈尔 24纸船寄母亲(诗两首之二)冰心 25咏雪(《世说新语》两则之一)义庆 25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两则之二)义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我爱我家 单元六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天山的街市(郭沫若诗两首之一) 27静夜(郭沫若诗两首之二)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言四则之一) 30蚊子和狮子(寓言四则之二) 30智子疑邻(寓言四则之三) 30塞翁失马(寓言四则之四)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七年级(下) 单元目标 单元提示 说课稿 致同学 教案 课件 课堂实录 单元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短新闻两篇》之《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编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本单元四篇作品不仅传递着新鲜、真实的信息,同时更张显人文性的厚度,他们以饱满的情感,纵横的历史经验,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是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完美结合的典范。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积累新闻文体的相关基本知识,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新闻事实,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感悟借助细节、对比等手法展现出的作者的骄傲与自豪。阅读文本,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完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新闻类作品的特点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让这种能力的生成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实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含蓄地表达情感的手法。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他们对新闻类作品比较熟悉,学习此类作品容易让他们获得心灵共鸣,产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为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流于表面化,肤浅化,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已知过渡到未知成为了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达到水到渠自成的教学效果。 2、教法指导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先速读,后精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速读应达到每分钟600字。本文约1000字,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读完,并概述本则新闻的要点。这可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概括能力。 (二)提问法: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适时的点拨,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文本的真意。同时注重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个性化解读方式。 (三)示例法:用一篇示例新闻加深学生对这一体裁的理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说课稿今天我讲授的是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课型是新授课,需一课时。 第八课的学习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共设置了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主要讲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并知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选择,是我国的战略决策;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行动”,主要讲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对公民的要求。第一个项目是第二项目的铺垫,有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才能在行动中贯彻实施,可见本节学习内容在本课居于重要地位。 第一的项目有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并对这些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是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整节课内容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沿着“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写。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1.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 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 3.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要求、核心、实质。 4.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

能力:1.通过探究掌握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3.鼓励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积极承担起作为公民的责任。 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是: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和要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是: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是本课的重点,因为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学习的难点,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关系。从理论本身的抽象程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说课稿短新闻两篇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导语设计: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尽了百年屈辱之后,终于迎来了独立、和平和民主,人民当家作主,从此不再受外强的压迫和欺凌。六十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完成祖国统一,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是全体中华儿女翘首企盼的共同愿望。根据《中美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的时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再次重温那永载史册的历史瞬间。 二、文学常识: 新闻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五部分;标题分主题、引题和副题。。 三、快速阅读这篇新闻,整体感知回归事件全过程,找出重要的片段。 过程:(1)4:30末代港督举行降旗仪式 (2)6:15英国举行告别仪式 (3)7:45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4)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5)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刚港 提问:为什么记者只是选取了一天当中的几个时间点,而对香港交接仪式又是几笔略过呢?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答:以点代面,记录具有历史价值的时间远比详细描写盛大的交接仪式场景更重要,取舍得当突显新闻的简短、真实特点;具有鲜明的层次感,符合人们了解事物过程的认识规律。 四、重点阅读: 1.新闻中描写了几次降旗仪式,有哪些差异?背后的意义各是什么? 答:三次降旗。第一次写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来,标志港督统治的结束;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意义重大,这将标志被英国统治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也是最为世人瞩目的是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终结,也标志着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网络新闻学课件

第一章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一、网络媒介与网络媒体 传播媒介:即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传递、获取信息的物理形式或物理工具。 网络媒介:是指互联网络这一承载、传递、获取信息的信息系统。 网络媒体:以网站形式出现的有一定专业性质的信息传播机构。 二、网络新闻、网络新闻传播与网络新闻事业 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广义的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则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网络新闻事业: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专门化、职业化形态。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 1960年,利克莱德《人机共生》; 90年代,万维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成为计算机系统。这些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可以交流信息。经由网络的连接,分散在各地的信息系统可以交换信息,做到跨越时空的资源共享。 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ARPANET阶段,略具雏形。(1969-1986) 第二阶段:NSFNET阶段,在科研教育中发展。(1986-1992) 第三阶段:互联网阶段,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1992至今) 万维网:又称WWW,是一种在INTERNET之中扩增其力量的网络技术,能够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存取因特网信息文档,并支持图形、声音、视频和文本。 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三、互联网的功能及应用 1、技术特征:多媒体、超文本、分组交换、同步传播、交换性。 2、功能:多媒体、信息检索、超链接、媒介数据库等。 3、应用:电子邮件、万维网、在线聊天、网上论坛、博客、维基等。 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四、网络新闻传播 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全球第一家拥有报纸网络版;1993年《杭州日报》,我国新闻机构的最早网上传输;1995年《神州学人》,我国第一份电子期刊; 1995年《中国贸易报》,我国第一家传统媒体电子版日报。1998年“德拉吉报告”,报道克林顿丑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0年千龙新闻网、中青在线、东方网标志着我国网络媒体合纵连横进入全面整合期。 第二节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早期网络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少,重复性高,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的拷贝,时效性还晚于传统媒体。 2、新闻分类不科学,编排不醒目,工作人员不懂新闻规律,缺乏新闻修养。 3、网络新闻单调陈旧,假新闻、假消息泛滥。 4、服务功能单一。 网络新闻的优势: 1、网络新闻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2、迅速及时,不受时空限制; 3、信息承载具有海量性; 4、网络新闻检索方便; 5、网络新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五、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形态 传统媒体网络版;商业网站新闻中心或新闻频道;整合多家传统媒体资源组建的新型新闻网站。 上网媒体: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网上媒体:以比特为原生形态出现的网站,节目只存在于互联网,现实中无相应的媒体。 在信息资源、媒体信誉、政策法规方面,上网媒体占有优势; 在资金来源、人力资源、观念意识方面,网上媒体占有优势。 第三节网络新闻工作者 问题: 1、是不是只要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就可以称为网络新闻工作者呢? 2、网络新闻工作者与网络传播者是同一概念吗? 网络新闻工作者 广义上的网络新闻工作者泛指在互联网上传播新闻和信息的所有人;狭义上的网络新闻工作者,是专业新闻机构包括新闻网站中,在互联网平台上专门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工作人员。 网络新闻工作者,是指在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频道)专门从事新闻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的工作人员。 思考: 与传统新闻从业人员相比,网络新闻工作者有哪些特征? 一、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特征 传统新闻从业人员与网络新闻工作者相比较: 职能身份:具体性、明确性VS 多重性 业务手段:单一性VS 多样性 工作实践:限制性VS 自主性 与受众关系:单向性VS 互动性 二、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由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三部分构成: 1、政治素质: (1)必须具备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 (2)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具备政治敏感和全局意识。 2、新闻理论素养 (1)熟悉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 (2)正确比较中西方的新闻观念。 3、业务素养 (1)善于运用各种新闻网络采集和报道的方式 (2)具有基本的新闻采访、写作技能 (3)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能 (4)具备超文本写作和构思能力 (5)具有辨别、过滤信息的能力,养成检验信息的习惯(6)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外语水平 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面临的冲击:新闻信息的可靠信受到质疑;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侵权;把关人地位受挑战。 2、网络新闻道德观的特点:新闻道德观的多样性;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道德差异。 3、网络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 (1)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2)拒绝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 (3)尊重知识产权,加强版权意识; (4)树立团结合作的业务精神; (5)加强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自律。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4.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精品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3、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另附后面)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另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二)写作背景(投影显示,补充;可让学生提前上网查找)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三)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四)结构内容

说课比赛通讯稿

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通讯稿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培养青年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 水平,达到以“说”促“教”的目的,11月6、7号下午,金城区薛曲小学青年教师说课比 赛在多媒体教室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共10名教师参加了角逐,王丽花、高宁、贺娟老师获得 优秀奖。 本次比赛共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参赛选手10分钟的说课,并结合ppt进行,然后各评 委老师针对该老师的说课内容进行提问及点评。虽然比赛时间紧,要求高,但参赛老师各个 胸有成竹、沉着应战,相继登上讲台进行说课。教师们镇定从容、思路清晰,从教材、学生、 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地阐述说课内容。选手的说课设计结构合 理,重点突出,理论依据充分,表现了较好的驾驭教材、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 能力。各评委老师也分别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一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次说课比赛,既是对我校社会思政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更是对青年教 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激励;相信借助本次竞赛平台,教师增强了有效驾驭教材的能力, 促进了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更快地发展!篇二:说课比赛 通讯稿 2 说出创意,赛出风采 ——未来教师协会“说课比赛”决赛 主办的“说课比赛”决赛在弘德楼13201隆重举行。为了提高会员的素质,在以后的职 教日子里更顺利,并评出此次比赛的优胜者,以及让初学会员们学习怎样说课。担任此次比 赛的评委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辅导员段xx老师、化学学院团总支书记邓xx老师、全 国“东之杯”三等奖获得者xx同学。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其他评审团队以及未来教师协会的 成员。 台词,希望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参赛选手们抽签决定说课的顺序。比赛在19:00正式开 始。主持人隆重的介绍了几位评委后,接着简单快速的宣读“说课比赛”规则之后,比赛真 正开始。采说出创意赛 出 风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晚上19:00,由未来教师协会选手们基本上都围绕着教 学设计教学目标板书等教学板块进行说 课,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选手们精彩的说课内容不时地赢得大家的掌声。特别是 文学院的郭xx同学,说课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展示了未来教师的风采。 比赛前,选手们都积极的准备着,努力地背着说课的 整个比赛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后由段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她围绕着板书书写、课程导 入、任务型教学以及ppt的制作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当评委点 评结束后,主持人,宣布了今天的比赛结果。第一名是来自文学院的郭春燕同学。第二名由 黄xx和谭xx获得,第三名由刑xx、余xx和易xx获得,优秀奖由覃xx和颜x获得。 赛”圆满结束! 采说出创 意 赛 出 风直到晚上20:30,由未来教师协会主办的“说课比篇三:说课比赛新闻稿 文通中学举办“竞航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系列活动 ——“说课比赛”通讯稿 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单元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芦花荡3*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 妈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 初二上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 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 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 学目标: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3.掌握 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

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电视机,《百万雄师过大江》碟片,投影仪,地图。 五教学过程: 内容呈现: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接着自由朗读课文。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师生互动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并对主体部分的重要内容尝试进行概括。2 .投影出示表格,学生自主阅读主体部分并完成填空。军队渡江区域渡江时间兵力敌军抵抗程度 交流对话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是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和报告文学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作品中的佳作,而且篇幅又不长,非常适合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本,多接触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新闻与传记鉴赏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习惯,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就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在于揣摩新闻语言简洁、准确、委婉的特点和对细节内涵的领悟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新闻场景与历史材料结合起来读写法。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知识构建环节——2.课文研习环节——3.品味语言环节 一、知识构建环节

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设计理由:现在的学生并不熟悉香港回归这一事件,这篇新闻报道对他们来讲只是历史回放,所以再现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学生听课文朗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让学生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3.复习新闻知识 ①什么是新闻、什么是特写新闻? ②新闻(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设计依据:本文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新闻,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这就要学生知道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结构,根据新闻不同部分的不同作用准确把握新闻内容。) 二、课文研习环节 1、根据刚才所讲的新闻结构知识,给课文分段。 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一自然段 主体:第二自然段——最后 2、看导语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题目或者叫:将文章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这是新闻题目中,我们经常做的一道题,在这里告诉学生导语段的重要作用) 3、前面已经讲过什么是新闻特写,谈谈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写作特色。 本文生动的再现了四个典型的场景,并穿插了必要的背景材料,生动鲜明,又有历史的厚重感。 4、研究四个场景,新闻只对事件做客观的叙述,要学会看透文字背后的情感。 四次场面描写不断重复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反复写? 提示:不断重复的内容是:英国“米字旗”在香港降落。作者共三次写到英国国旗降落。突出了英国与香港的永别,让读者感到英国的黯然的离去。 5、具体分析这些背景材料部分。指出其作用。具体问题: 作者为什么写港督府的历史? 历史回顾部分能不能删呢? 三、品味细节环节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敬请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与以爱为主题组元的第二单元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惜有爱的世界。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本文可以说是教材中的常青树,但以往它都是出现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也只注意新闻体裁的特点。新教材中,这篇文章成了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第一单元的开篇,因此教学中既要抓住新闻特点,也不能忽略战争主题。这两点也将构成教学的要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4、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品味文章,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因为学生初次见识这种体裁,而新闻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新闻,把握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文章不仅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而且气势非凡,就连一则简短的消息也写得豪情万丈,雄浑有力。但要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这些,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初中阶段学习,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他们的思维也日趋成熟;八年级是学生初中阶段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他们的思维与品德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另外,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 教法与学法: (过渡)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活起来,本课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语文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教学中,我将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听录音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感悟作品内涵,模仿播音感受文章气势。以此来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的内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此类文体,加上历史知识缺乏,我将适时对文体知识、历史背景资料进行精讲。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予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自主学习能有的放矢。 学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通过读、品、议、悟、辩、入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过程: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3、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另附后面)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另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二)写作背景 (投影显示,补充;可让学生提前上网查找)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三)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四)结构内容 本文的题目非常醒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本文不是属于写事态类的新闻,而是属于写情感类的新闻,本文主要想通过写奥斯维辛,表现人们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对死难者的悼念,表达希望世界和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固阳一中陈婕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和报告文学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作品中的佳作,而且篇幅又不长,非常适合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本,多接触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以及新课标中对新闻与传记鉴赏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和学习新闻通讯写作的特点,学习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从而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收集香港回归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在于:1、了解和学习新闻通讯写作的特点。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在于: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新闻场景与历史材料结合起来读写法。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1、阅读法; 2、提问法

(一)阅读法:先速读,后精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速读应达到每分钟600字。本文约1000字,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读完,并概述本则新闻的要点。这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概括能力。 (二)提问法:以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适时的点拨,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探究文本的真意。同时注重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个性化解读方式。 在本节课中,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 (一)讨论法: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二)圈点阅读法:教师应该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圈点、画线的良好阅读习惯,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知识构建环节——2.课文研习环节——3.品味语言环节一)、知识构建环节 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设计理由:现在的学生并不熟悉香港回归这一事件,这篇新闻报道对他们来讲只是历史回放,所以再现情景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复习新闻知识 ①什么是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 ②新闻(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设计依据:本文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新闻,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这就要学生知道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的结构,根据新闻不同部分的不同作用准确把握新闻内容。) 二)、课文研习环节 1、根据刚才所讲的新闻结构知识,给课文分段。 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一自然段

小记者说课稿

《小记者》 县坝完小袁轩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小记者》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小记者》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按照“新闻报道”、“编辑制作手抄报”的思路来编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以“记者采访”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借用美术进行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公民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造型、表现的美术基础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想象、动手制作能力。 三、设计理念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要求,我的设计理念是:在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自己,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图片报道的作用、基本途径及表达方式。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美术语言结合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编辑、制作手抄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增强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及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美术语言结合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 难点:选择合适的素材编辑、制作手抄报。 六、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铅笔、钢笔、水彩笔、直尺等。 七、教法学法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八、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小记者? 1. 不打无准备之仗,采访前要在“准备”上下功夫。 (拟定采访提纲、搜集相关资料、问题要 2.要有过硬的文笔写作基础,有价值有顺序等。 3.采访时要有礼貌,有诚意,懂得尊重别人。 4. 新闻讲究新鲜和真实,要及时、快速、准确地报道。 什么是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主要通过手工制作,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二)作品欣赏 1.看一些手抄报的图片。 请生谈看图片后的感想。 2.手抄报制作的指导。 (三)学生创作 1.小组合作,确定手抄报主题。 2.选择最优秀的版式进行制作。 3.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很有意思,不管你们制作得好不好,只要用心就好。 (四)习作展评 1.自评:说出自己画的优点及缺点。(主要优点)

新闻两则说课稿

新闻两则说课稿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新闻两则》说课稿 3653字 学科语文吴小宝 一、说教材 (一)说出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其学习内容是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女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所以通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样的新闻稿,让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说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与八年级学生现状比较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且必要的学习方式,但学生在现实学习行为中的探究和经验相对欠缺。所以,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而如何具体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教学的中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说具体目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这一理念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圈点勾画,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到正义战争的伟大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二)说确定目标的依据 在阅读教学法上,《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阶段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这恰好构成了对学生能力的梯度要求。 教学理论上支出教学是一种交往、沟通行为,它具有建立在生活世界背景上的相互理解性和创造性,教学生活世界是教学客观世界和教师与学生的主体的精神世界的整体联结,它是通过解释和理解来实际展开,实现这两个世界的融合与沟通,师生在教学共同体中又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整合,从而建构出新的意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基本理论的指

新闻学课件

一、新闻学(journalism)的研究对象(一)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二)早期的新闻学研究 1、新闻学起源于德国。184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问世。184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专门研究机构——新闻研究所在海德堡设立。 2、美国20世纪初,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相继成立新闻学院。 3、日本1929年,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创立新闻研究室(战后改为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1992年4月1日改组并更名为社会信息研究所。《每日新闻》(1872年)《读卖新闻》(1874年)《日本经济新闻》(1876年)《朝日新闻》(1879年)《时事新报》(1882年)4、中国中国的新闻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9)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二、新闻学的内容,新闻理论(journalism theory)——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新闻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 news activities)——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的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媒介经营与管理 ( media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研究媒介内部管理机制及媒介的经营策略。 2011年12月,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武汉地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汉晨报获得独家覆盖武汉市轨道交通线(含地铁、轻轨等)发行权利。 《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2009年8月27日宣布停刊。成为中央级媒体首家倒闭的媒体。 三、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一)集权主义媒介理论(authoritarianism theory):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专制主义也包括其中。 1、背景:印刷技术的飞跃使得近代报刊诞生并迅速发展。欧洲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法令来严密监 督和控制报刊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出版控制制度。2、特点: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1586.英国都铎王朝《星法院法令》1902.中国大清王朝《大清报律》 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1年,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最大桎梏。星法院(Court of Star Chamber)是英国国王掌握的特种刑事法庭,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成为英国报纸出现以前一长段历史中禁止自由发表意见的又一障碍”。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特许出版,新闻检查,津贴制度,知识税 3、内容:报刊必须为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 (二)自由主义理论(liberalist theory):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 1、背景:形成于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与极权主义制度斗争的产物。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论自由》对这种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内容:(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核心)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的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们群众、各党派都利用报刊充分的自由得表达各自的意见。 (4)对事实的信念崇尚客观报道。 3、评价:早期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作用。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它最初设想的社会理想。 4、弊端:?自由主义原则下对传媒的放任自流,孕育着滥用新闻自由的危机;?传媒商业化又孕育着导致滋生赢利至上的倾向之危机;?传媒垄断日益加剧,影响着人们运用新闻自由权。 3、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1947年美国新闻(传媒业)自由委员会发表的题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任的报刊》的报告。 (1)背景:20世纪后,媒介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和利益集团手中,这种趋势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多数人失去了公开发表言论的渠道;媒介在利益驱使下大量制造低俗的内容,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规范,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 (2)目的: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防止由于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3)五项具体要求:新闻媒介应提供真实的、全面的、理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报道,清楚说明事件意义的来龙去脉。 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新闻业应描绘“社会的各个集团的典型图画”。 新闻业应负责陈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宣传和教育的职责) 新闻业应使人们“充分获得当天的信息”。(新闻的完整性)区别: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矛头指向政府,要求政府保证新闻媒介的自由。社会责任理论矛头指向媒介,要求新闻媒介对公众负责,体现公众的自由权利。 4、党报理论(party newspaper theory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国家有权监 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5、发展新闻学(development journalism):国家的发展 尤其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 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实经济发展。新闻媒介的功能: 守望、整合、教育 第二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定义与特点(一)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 传闻;情报;新知识;新鲜事(二)近现代新闻的含义: 1、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 2、报纸 二、新闻的定义(一)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二)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定义1、报道说:新闻是新近 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信息说: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三、新闻的基 本特点:1、真实2、新鲜 1、真实的要求 1、事实要客观存在 2、细节要真实准确 3、反映事实要全面 2、新闻失实的原因:(1)故意失实(2)非故意失实政 治原因经济原因记者原因 (二)新鲜(时新)1、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 差越小,时间性越强。新闻是易碎品。2、新鲜性,新闻 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 等方面。 四、新闻的本源(一)新闻本源(二)新闻来源 (一)新闻本源事实的变动就是新闻产生的本源。变动 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来源1、含义:指获的新闻的方法。通过采访 有关人员;通过现场亲身获得;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2、 交待新闻来源(Attributing)的必要性:美联社:除非 属于常识,否则必须交代你没有亲眼看到的东西的出处! (1)增强新闻的可信性、权威性;(2)加强材料提供者 的社会责任感;(3)避免新闻官司。 3、怎样交待消息来源(1)为增强可信性,应交待材料 提供者的身份;(2)有争议的问题,必须交待争议双方 的材料来源;(3)为保护材料来源,但又不能不交待来源 者,可采取含糊的说法,匿名消息来源。 五、新闻的要素1. who 2. what3. when4. where5. why6. how 六、新闻的类别 1. 内容:军事、经济、娱乐、教育2. 地 点:国际、全国、地方 3. 时间:突发、延缓4. 来源: 现场、非现场 5. 篇幅:长新闻、短新闻 6. 受众:硬新 闻、软新闻 硬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或重大影 响的新闻。 软新闻:对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或影响 不大的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二、 信息的特点:共享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四、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观念: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2、新闻必 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首先,报道中不能遗漏 信息。其次,连续报道中要注意回叙。 新闻业务上: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 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报道、追踪报道 和反馈报道”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 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抓住社会现象,穷根溯源。 3、 加强新闻综合评述。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 体运用。由各方面的综合,显示出事情的社会影响和发展 趋势。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 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第二节宣传与新闻 一、宣传的定义 宣传是个人或集团有意识地表达意见或行动,旨在影响人 们的心理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 第二、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 归宿点不同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3、传播的方式不 同新闻是一次性的,宣传需要重复4、传播的要求不同 联系:1、新闻与宣传均属传播范畴。2、现代宣传主要通 过新闻媒介进行。 四、影响宣传效应的因素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 者) 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 机)HOW(宣传方法) 1、宣传者: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 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 的最后鉴定者。(“魔弹论”) 3、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 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 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设法争取 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 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 目的要十分明确。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 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2、舆论的三要素: 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客体: 被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形态:社会公众的意见。主 体对客体的判断。 3、舆论特点:(1)公共性(3)急迫性(2)公开性(4) 评价性 3、舆论特点:(1)公共性:舆论指向和作用目标的公共 性。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现实的干预,是在社会公共 领域发挥作用。(3)急迫性: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 破求解决的问题。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 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 的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 行为的鼓舞或制约 一是政府文件公开二是决策过程公开三是政务活动公开 四是办事程序公开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 度的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于公众行为的鼓舞或制约。 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三、新闻与舆论之间的关系 1、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 依据 2、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舆论是新闻的建筑 材料” 四、新闻媒介与舆论反映和表达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 最后形成的标志。公开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2、引 发舆论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 定公共事务”。 媒体通过在其新闻报道中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 的方式,这种显著性会影响人们对周围大事的感知及其重 要性的判断。 3、引导舆论(舆论导向)使舆论保持正 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度。(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 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 约。 1、含义: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 活动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组加以 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特点: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 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拟 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 始蓝本。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传播媒 介的观点往往等于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使公众视其为 多数意见而遵从附合。 小结:1、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2、新闻媒介是舆论 的载体和放大器。3、新闻媒介反映代表舆论、引发引导 舆论。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一、新闻事业的含义 1概念事业: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 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新闻事业:是人类新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报 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传播 活动的总称。 通讯社(news agency):指专门搜集和发布新闻的通讯机 构,其主要任务是向新闻传播媒介提供新闻电讯、新闻图 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 通讯社的特点:1 新闻采编网络强大。2 直接为新闻传播 媒介服务。3 新闻传播信息产品特色鲜明。 2、新闻事 业产生的标志 第三节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 当代新闻媒介的特征一、报纸 1、报纸定义:报纸是以刊 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以较短定期间隔向公众发行的 散页出版物。2、报纸种类从办报主体分:党报、人民团 体报等。从发行区域分:全国性报纸、地区性报纸。 从内容性质分: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专业性报又分 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体育类等。从读者对象分:老 年报、青年报、少儿报、工人报等从采用文种分:中文报、 外文报、少数民族报从出版周期分:日报、周报、旬报、 月报。 3、报纸特点优点:造价低廉,制作简便;便于深度报 道。选择性强便于阅读,便于保存;信息承载量大,且 便于保存查阅;便于创办,便于适合各种范围的读者需 要。 不足:文字传达性限制了受众面;传播及时性较广播、电 视、网络差;文字符号缺乏生动性、直观性、现场感 二、广播1、广播媒介是指一种只能传送声波信号,而不 能传送图象信号的媒介。其工作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技 术装备,先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发射传送出去,再接收还 原为声音播放。2、不足线性播出,受众被动接受,选 择性差。线性播出,受众瞬时接受,保存性差。3、优 势。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生动性、直观性、感 染力强 三、电视媒介1、优势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生动性、 直观性、感染力强 2、不足线性播出,受众被动接受,选择性差。线性播出, 受众瞬时接受,保存性差。 四、网络媒体 传播特点:多媒体传播;非线性传播;个性化和交互性强; 信息容量大。 第五章新闻媒介的性质一、新闻媒介的共性和特性 和个性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1、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 新闻媒介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新闻媒介是以 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1、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有私营、 公营和国营三类(1)私营---私人独资、以公开或内部股 份制方式创办。(2)公营媒介:--- “公共资金使我们与 众不同”(3)国营媒介---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 媒介。2、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有官方新闻媒介和 半官方新闻媒介两类;3、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有无产阶 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两类 4、从办报(台)方 针上看,有商业性、政治性和政企合一型三类;5、从媒 介的内容上看,有严肃的高级报纸(台)和大众化的通俗 报纸(台)两类。 (三)新闻媒介的个性 1、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2、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3、以发表具 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4、以编排的新颖活泼、 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二、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一)何为双重属性 1、上层 建筑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生产者。2、信息产业一 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二)何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1、概念:(1)事业 -- 没有生产收入,不进行经济核算,全部经费由国家预 算中的行政管理费等开支。(2)企业 -- 从事商品生产、 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 经济核算的单位。(3)行政 -- 国家机关,行使社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