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刺尖研究进展

姓名:王戈

教师:郭凤根教授

学号:2006090078

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日期:2007年5月19日

我国青刺尖资源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青刺尖在分布,生药学和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我国青刺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青刺尖;分布;生药学;营养成分

青刺尖又名青刺果、打油果、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为蔷薇科植物青刺Prinsepia utilis Royle 的干燥茎叶。在东巴经书及《滇南本草》和《中国植物油脂》等书籍中均有记载。青刺尖始载于《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攻一切疮毒痈疽”;主治痈疽毒疮、风火牙痛、枪伤、骨折、蛇咬伤;根主治虚咳、久咳、积食、风湿性关节炎;果主治目翳多泪、消化不良[1]。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以及居住于泸沽湖畔的摩梭族均有使用青刺尖的历史和习惯。青刺尖全身都是宝。其树、根、叶、花、果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青刺尖油可以食用,又可作药用或它用,用青刺果嫩尖腌制的咸菜,清凉健胃消食,对抑制口腔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作用;而青刺尖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平肝降火、凉血收敛之功效,民间用于各种痔疮、便秘、肛周疾病、风火牙痛等;盛夏被蚊虫叮咬引起皮肤溃烂发炎,用青刺果尖、叶、根煮后清洗,有较好消炎作用。当地少数民族凡长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够延年益寿,甚至八十岁以上高龄还能够参加劳动。藏族、摩梭人视青刺果为"吉祥树"和"百花之王"并看作神物加以崇拜。

深入研究青刺尖的药用特性,对我国今后发展青刺尖的药用价值和人工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青刺尖的研究主要以其生药学和营养成分为主且文献较少,本文将从青刺尖的分布、生药学和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间要综述,旨在为开发我国青刺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青刺尖的分布

我国青刺尖本品分布较广,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在云南省的昆明、蒙自、太理和丽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均有分布[2]。

2 青刺尖的生药学特性

2.1植物来源

青刺尖的全草为常绿或落叶小灌木,高1~2m。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有枝刺,刺长1—3em。叶片矩圆状卵形或矩圆形,长3—6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或全缘,两面光滑,叶柄长约1em,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花梗长约0.6cm,花萼筒杯状,上部5裂,裂片5,裂片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侧枝顶端;雄蕊多数, iX,皮1。核果椭圆形,略紫红色,有粉霜,宿萼反折。花期3—4月,果期6—7月。全草呈短节状.长2~3cm。茎圆柱形,表面绿色或黄绿色。断面中,黄白色,直径2~6rmn。叶卷缩,绿色,稍革质。常可见叶腋间有干缩的花和枝尖利,刺长2~3cm,花白色,不完整。核果椭圆形,暗红色,有粉霜。气微,味苦。

2.2青刺尖的理化鉴别

韦群辉等[3]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对青刺尖的化学成分做了检验,结果表明,青刺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鞣质等,其种仁含油约35%,叶含氰化物。其茎组织特征可见表皮下有一列含蓝紫色色素的细胞,其下有大型的特异气孔,气孔处为空隙,并有数列径向排列的类长圆形细胞。皮层外侧散在众多大型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月牙形。髓部约占横切面的1/2,细胞中含红棕色物质、方晶和簇晶。叶中脉横切面上表皮有多数非腺毛,栅栏组织2列,上下表皮内侧细胞排列疏松,部分细胞中含棕红色物质。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可见花粉粒。有人利用95%乙醇提取,系统溶剂法及硅胶柱色谱分离,用化学和1HNMR、13CNMR 等光谱学方法结合抗炎药效学的筛选实验对青刺尖抗炎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并鉴定了正三十四烷醇(Ⅰ)和熊果酸(Ⅱ)两个化合物[5]。

2.3在我省明间的民族药名及药用经验

由于青刺尖在我省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青刺尖作为一种非常好的药用植物,我省多个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历史,并且经各民族长期使用均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和对其药用效果认识的差异也使青刺尖的叫法不一和药用配方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