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开发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开发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开发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日前,广州开发区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这些重大项目以实体产业为主,涵盖战略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类别,动工及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139亿元。广州开发区是广东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2020年,该区规模以上总产值占广州市的40%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70%以上。近年来,该区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两大世界级创(300832,)集群为牵引,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三大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广州开发区将实施“黄埔制造万亿计划”,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1个三千亿级,以汽车制造、为主的2个两千亿级,以绿色能源、生物技术、和健康食品为主的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开发区目前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近千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0余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700亿元,形成了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三大优势产业。日前,广州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第四工厂在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区破土动工。项目将主要用于生产百济神州自主开发的新型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和研发管线中多个生物药产品。“广州工厂在短短3年间实现了第一和第二工厂竣工,第三工厂动工。”百济神州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说。百济神州已在黄埔投资建设生物药生产基地、生物岛研发中心等多个项目。随着第四工厂动工,百济神州在广州开发区的产业化

能力和产业链完整性将再次得到提升。加速入驻的领军企业对于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正起到“强链”“补链”作用。在产能方面,广州开发区在建项目生物制药产能超过30万升;在研制方面,创新药数量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按照规划,广州开发区在“十四五”时期将持续集聚世界顶尖生物医药资源要素,强化医药、医械、医疗、医学联动,加快生物制药、基因检测、与再生医学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作为(600098,)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区域,广州开发区近年来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等高端环节发力,外引国际龙头企业,内培国内优质创新企业,打造了完整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在集成电路方面,国内领先半导体分析检测企业胜科纳米将在知识城建立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分析测试平台,开展芯片材料、可靠性等检测服务,填补集成电路检测的重要一环。由赵宇亮院士领衔的“中国纳米谷”重磅项目5G射频滤波器日前也迎来二期扩产动工。该项目拥有滤波器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包括晶圆前道、后道产线,将进一步扩大生产5G声表面波滤波器,助力解决5G通信射频前端的关键技术问题。在5G产业方面,国内第四大运营商、拥有国内第四张5G牌照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黄埔区签约设立华南分公司,建设5G核心网华南中心节点。按照计划,中国广电互联网数据大区中心、广电5G和智慧广电应用产业基地也有望在该区落户。建设一流氢能产业集聚区广州开发区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被列为广东省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主会场,广州开发区举行了氢燃料电池泥

头车运营发布仪式,从整车到关键部件均在该区研发生产,环保效益显著。“传统的燃油泥头车的废气排放量大、噪音高,而且经常因超载而容易遗撒,对路面造成污染。”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区分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曾胜说,氢燃料电池泥头车能有效控制遗撒和扬尘污染。广州开发区作为工业强区,在建项目数量多、体量大,投放运营氢燃料电池泥头车对于节能减排、扬尘防污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州开发区不断加速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已引进现代氢能、中德氢能研究院、鸿基创能等20多个氢能产业项目,推动全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和多个加氢站投运,区内已形成涵盖燃料电池催化剂、电堆、系统、车载氢系统与加氢设备、整车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氢能产业链。(经济日报-网记者庞彩霞)

转自:金融界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 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科技发展资金的管理,促进开发区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快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广州市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设立科技发展资金,纳入开发区年度财政预算。 第三条科技发展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科学论证、优化投向、支持重点、注重效益和专款专用; (二)采用资助、配套支持、补贴支持和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巩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条开发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是科技发展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科技发展资金的管理、使用指导和协调,制

定科技发展资金的使用计划和日常的审核审批工作,负责编报科技发展资金的预算、结算、办理资金审核、发放手续; 开发区财政部门负责将科技发展资金列入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预算,并检查监督其使用情况;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科技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对开发区科技事业发展有贡献的科技成果、活动、项目和企业。 第六条在开发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税务登记、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使用科技发展资金。 第七条科技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如下项目和企业: (一)对列入区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技术标准化、重大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联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和专业行业协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的扶持,按照《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用于扶持创意产业项目的资助,按照《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关于加快重点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有关规定办理;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二0一年月日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基于不同主导因素会形成不同的集群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机理,根据开发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开发区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因素,寻找适合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期望能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集群分类;生成机理;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产业集群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政府利用外资的“试验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或地方政府展示区域形象的亮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开发区并没有根据自身资源环境、区域特色,发展适合的产业,而是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所吸引的投资多数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段,以加工装配为主,加之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外资对中国本土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循环中,作为外资占主体的开发区,研究其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加强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开发区、所处地区以及中国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产业集群理论是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能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经济开发区适宜发展产业集群使开发区的发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 相关文献回顾 1.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亚当.斯密目睹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他认为,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他在《国富论》中分析到:劳动生产率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不仅一般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深入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一是企业内分工;二是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三是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第二种分工形式实质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正是因为这种分工,企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系列弊端。而企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必须满足降低个别价值的目的,否则,资本增值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所以当事实证明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分工与协作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时,采取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就成为资本家的普遍行为,以便利用分工的优势降低成本。马克思认为,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企业生产,可以产生比分散生产更大的效率。产生合力效应原因是:第一,协作性的集体生产在相同产量的条件下比分散生产节约了占用的空间;第二,有利于在交货期临近或其它紧急情况出现时,集中生产能完成较大的生产量;第三,在集体生产的环境中,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劳动效率间的差异表现出来,努力争先的竞赛,提高了生产率;第四,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容纳在一个企业中,有利于管理和控制,可以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比例性;第五,协作性的集体生产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总之,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 2.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 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所指的外部规模经济概念是指在特定区域的由于某种产业的集聚发展所引起的该区域内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同样具有产业组织效率,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马歇尔对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作了细致的探讨。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因为,大工厂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机械,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的经济所获得的各种利益是小工厂难以企及的。大企业的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相对低的价格,而且大批量运输保证了对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因此有着较低的运输成本。企业集聚在“产业区”内,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信息的溢出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协同创新的环境也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 【内容提要】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产业生态循环经济 一、产业发展集群化 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①。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从世界范围看,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产业集群作为由产业、人口、城镇、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构成的非平衡态、非线形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要素的相互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频繁交换维系着自身的存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不断体现出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即不断体现内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并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②及有序化发展。波特指出,一旦一个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的成长。产业集群的演化是根源于所有参与主体为谋取生存与发展机遇的自主自发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参与竞争的各种力量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产业集群演化进程中的各种性质、特征及运行机制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集群中各类主体、各个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既竞争又合作、既开放又封闭,通过相互作用促成整个系统不断分化又不断整合,不断导致无序又不断形成有序,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而不断转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就是各要素(如图1、图2所示)作用力的耦合,各要素系统及系统内诸要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决定产业产出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按照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较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发达。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高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钱淑芳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摘要: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珠三角;经济发展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香港加工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出现土地紧张、成本上涨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珠江东岸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香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正是抓住这一机遇,珠江东岸地区发展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东莞虎门的服装产业集群,大朗的毛织产业集群,惠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到了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珠江东岸地区又承接了国际及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转移,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对与珠江东岸的几个城市,珠江西岸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弱,接受香港辐射比较有限,获得境外企业与要素流入的数量较少。但是这一地区也抓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缺乏的机遇,鼓励和引导集体所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例如佛山容城、桂洲等镇的家电产业集群,盐布的内衣产业集群,中山小榄的五金产业集群,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热潮,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 (一)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显著。广东省的6个省级产业集群中,珠三角占大部分。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珠江西岸的家电产业集群(分布于佛山、中山、珠海)、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江门、佛山)、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二) 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完整。重点集群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和江门等市所属的40个镇,这些集群企业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信息灵通,跟进国际流行趋势。如中山沙溪的休闲装,深圳女装,盐布的内衣,南海西樵的面料,东莞虎门的服装,大朗的毛针织,佛山环市的童装等等。 (三) 建材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品种齐全。如佛山建筑陶瓷、开平卫浴、顺德涂料等产业集群,建材工业集群的形成,对增强珠三角建材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 珠三角家电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大小家用电器产品门类品种齐全,多种家用电器产品的制造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期间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享有高知名度的著名品牌,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小家用电器业的美的等。 (五)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以东莞、深圳、广州和惠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电子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和中山为中心基本建立了家用视听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复制链接] 1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9201971 17.03% 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8860557 18.94% 3 苏州工业园区 8200000 22.39% 4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413496 15.59% 5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6186840 5.10% 6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5332400 18.52% 7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4796756 22.55% 8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4683258 21.76% 9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3734380 20.97% 10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3425003 13.52% 11 漕河泾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3216480 12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3182460 26.26% 13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960506 28.28% 14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862502 16.45% 15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2765979 34.90% 16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2739120 99.21% 17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2695616 22% 18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7230 14.47% 19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2461500 25.27% 20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448310 26.07% 21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2329700 30.67% 22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92658 52.72% 23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215000 36.31% 24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2158000 36.04% 25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3354 24.38% 26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0522 44.91% 27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2108408 31.78% 2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42709 21.59% 29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723 30.37% 30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2099 58.40% 31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1804278 34.22% 3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406611 139.08% 33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1379815 13.40% 34 襄樊经济开发区 1364159 31.97% 35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1500 31.54% 36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64383 28.37% 37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1257811 32.25% 38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5506 30.55% 39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194004 38.67% 40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1136173 22.28% 41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1086680 20.51% 42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5738 4.43% 43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2000 25.56%

2019年整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

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几年来,鲤城一批行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企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企业应运而生,在发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星罗棋布,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无疑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城乡企业开始自发进行集中布局,构成企业群落,而开发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乡企业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阶段,我区出现了诸如临江工业小区、宝洲工业区、北峰工业区等一些的企业群落。二是从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关节点”:仿效性竞争和产业链延伸,前者夯实了集群的基础,后者促成了集群的实现。仿效必然引起竞争,竞争则导致优胜劣汰的分化。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做产业的转变;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产过程中可剥离的部分剥离出来,走专一化生产道路,这样就强化了各种各样的配套需求,产生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的强大拉力,从而逐步促成集群雏形、集群的形成。如早期出现的江南树兜汽配专业村,义全机电产品一条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电脑专业街、迎宾路汽车一条街和正在建设的江南高新园区等。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我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少,产业链不够完整,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据统计,20xx年我区五个支柱行业轻纺服装鞋帽包袋、树脂陶瓷工艺美术、机械五金汽配、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的产值分别为:40. 37亿元、20.88亿元、16.63亿元、11.09亿元、6.6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3.9、1 7.5、14、9.3、5.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3家,五个支柱行业内大规模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内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值:轻纺服装鞋帽包袋1219.6万元、树脂陶瓷工艺美术971.3万元、机械五金汽配654.6万元、塑料制品894.4万元、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950万元。区域互补变成重复产业的简单相加,许多企业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购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2)市场集散规模相对较小。我区的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主,与生产性关联的生产资料市 场受发展空间的制约,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如伍堡装璜装饰材料、迎宾路汽车汽配市场、泉州建材市场、义全机电街等,数量少,辐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大流通的格局。(3)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熟练工人不足,生产 稳定性差。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企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产业集群的本土化策略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效率的源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将集群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随着集群的“遍地开花”,如何保持本土化集群的持久竞争优势,如何使“嵌入型”集群扎根,都是当前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各国集群的实践看,根本路径在于采取以创新为导向的“本土化”策略,将企业置身于本地的网络中,从而促进集群持续的创新。 关键词:网络本土化;地域根植性;学习效应;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585(2004)06-0070-05 一、“本土化”策略的提出 迈克?波特(新竞争经济学,1990)认为,产业集群是许多竞争性或者互补性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合。这些集群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而被称为地方产业集群(1ocalclusterofindustry)或者区域集群(Regionalcluster)。集群的区域性、地方性决定了集群必然具有本土化特征,也只有本土化才能使集群扎根于本地,真正发挥集聚的竞争优势。“本土化”具有双重含义,一指集群的“地域根植性”(embeddedness),二指集群产品创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根植性”是波兰尼首先提出的,旨在研究社会制度特征及社会网络对市场的影响程度;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在1985年指出根植性的内涵,认为那种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人脉关系网络中的经济活动是最具有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社会学者巴格那斯(Bagnasco)提出“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也强调了网络的本土化是成功的产业区的标志,特定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及特殊的产业氛围是产业区运转顺畅的关键因素:史德泊(stoper)分析了地方的传统习俗及规则、本土化的制度安排是促使生产体系的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化”的内涵和特点,就产业集群而言,“本土化”主要是基于集群的区域文化环境及本地企业间、各机构间的网络协作关系,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 二、集群“本土化”策略的内涵 (一)集群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以血缘和亲缘造就的本土文化具有很强的粘结性,促使集群中的企业紧密联系,相互信任与合作,这样的集群不容易从地域上转移,而且具有很强的内在成长性和整体扩张性;集群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本土化色彩,如浙江温州模式就是一种本土化的家庭式个体经营方式:本地独特的传统技艺促使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集群进一步专业化分工,生产的专业特色品是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例如意大利和浙江的轻工业集群,都是扎根在传统的手工艺术和本土文化基础上,具有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市场的占有份额大,据统计,仅意大利的66个集群每年出口额就占整个国家出口额的40%以上。 (二)集群网络的本土化。 1.网络关系的本土化。哈里森(1992)指出,集群中的经济行为是深深扎根于本地的经济联系中,这些经济关系是由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构成的。第一,产业网络的本土化。它是指由“供应商网络———生产制造网络———销售网络”组成的完整的产业网络,完全地根植在集群区域内,而不是通过复制的方式移植到集群内。这样的集群产业链衔接紧密,下游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上游供应商,并与许多原材料包装、零部件生产等中间配套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本土化网络的专业化分工明细,网络的生产功能和贸易功能相互依托,并行发展可以促进集群网络更加发达,集群优势更加明显。第二,地方性人脉网络的形成。集群中的企业和个人频繁而非正式地相互学习和相互作用,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等逐渐

广东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教程文件.docx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导则 1.1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 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 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 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 1.3 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 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 1.5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 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1.6 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 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2.1 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2.1.1 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 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 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 ) 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 清洗、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 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 2.1.2 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 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 2.1.3 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 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 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 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 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重点创意的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第二条设立广州开发区创意产业园,包括开发区创意产业大厦、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广东软件科学园、科学城信息大厦、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以及经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区内创意企业。 第三条在区科技发展资金中设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由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四条本措施所称的重点创意产业是指从事软件(包括网络游戏、软件外包、数字内容和集成电路设计,下同)、动漫、工业设计、产品研发设计、建筑设计、策划咨询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中所称的软件和动漫企业及产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程序认定的软件和动漫企业及产品;工业设计是指制造工业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和开发。 在开发区创意产业园运营并经区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入园的,在开发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税务登记、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实行独立核算、合法经营、从事开发符合本措施所指的重点创意产业的产品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可申请使用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五条落户本区的动漫和软件企业或研发机构,除可享受《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的奖励外,本区再给予符合条件的重点创意企业以下奖励。

(一)对于进入本区软件企业、动漫企业: 投资额(按注册资本计)超过300万元人民币且上年度在区内完成营业总收入200万元以上,按注册资本现金实收资本的 2.5%比例奖励给其在开发区所设立的独立核算公司,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元。 (二)对于进入本区工业设计企业: 投资额(按注册资本计)超过100万元且上年度在区内完成营业总收入200万元以上,按注册资本现金实收资本的 2.5%的比例奖励给其在开发区所设立的独立核算公司,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元。 第六条鼓励区内招商单位引进重点创意产业企业,可参照区内引进内外 资科技企业办法给予引进创意产业的招商单位奖励。 第七条依据《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第六 条并结合本区实际,在广州开发区创意产业园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对重点创 意企业给予办公场地补贴。 (一)软件企业、动漫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建筑设计、策划咨询企业注 册资本金在300万人民币或以上、工业设计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万人民币或以上场地给予以下补贴:按其租赁场地面积每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享受1平方米用房补贴的原则,按每年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共补贴3年,最高累计补贴不超过90万元; (二)软件企业、动漫、产品研发设计、建筑设计、策划咨询企业注册资 本金在300万人民币以下50万元以上(含50万)、工业设计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万人民币以下50万元以上(含50万)给予以下补贴:按其租赁场地面积每万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享受1平方米用房补贴的原则,按每年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共补贴2年;

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

广州开发区企业名录

广州开发区企业名录 1. 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刘克武广州市科学城南翔二路22号 2. 广州帕卡濑精有限公司万大双谢卡瓦高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岭号3号 3. 比托西(广州)矿业有限公司何伟鹰邱小琼黄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岭路134号 4. 广州国马不干胶贴标系统有限公司许怀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路科技园二栋二楼 5. 依利安达(广州)显示器有限公司杨江波岑建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宏明路4号 6. 轮泰科斯(广州)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钟运周熊盛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贤堂路8号 7. 迪爱生(广州)油墨涂料有限公司高智慧万鹏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庄二路77号 8. 广州南侨油脂有限公司冉长丰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联广路333号 9. 卡尔蔡司(广州)太阳镜片有限公司李涛黄晴宇胡奕琼 10. 国际香料(中国)有限公司岑泳延孟庆菊广州开发区金华二街9号 11. 广州恩华特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林文彬赖宇维广州市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3506-3510 12. 武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温伟艺王红枚孟晗广州科学城风信路 13. 广州海菱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张玲张斯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夏港大道738号二楼 14. 广州迪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刘仁飞肖灵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沧联二路3号 15. 广州高露洁有限公司李玉兰罗燕环广州市萝岗区青年路338号 16. 广州寿藤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罗伟津张翼吴锦华 17. 广州日弘机电有限公司李家霍文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联广路189号 18. 卡尔蔡司光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曾志勇欧健蔚广州保税区保盈大道88号 19. 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江伯强黎洁仪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骏业路85号 20. 广州拓鑫首饰有限公司周兴义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蓝玉四街科技园2栋5楼 21. 广州富士工具有限公司李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和经济 22. 广州住友商事有限公司吴天东谭志忠广州天河北路中信广场3903 23. 卡尔蔡司光学(中国)有限公司赵琳万昌银广州市萝岗区九佛西路1389号 24. 提珂隆(广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卢春青余春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贤堂路10号 25. 欧姆龙(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朱俊姜辉曾其宾 26. 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谢渝 27. 阿雷斯提精密模具(广州)有限公司郑欣冯颖茹 28. LG化学(广州)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单人和李岩 29. 卡西欧(广州)商贸有限公司李欣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尹福臣 智能化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梦想,智能产业是摆在国家、城市和企业面前的一个巨大机 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次的产业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市场,开启 “智能科技时代”,成为一方主政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智能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智能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多种多样, 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涉足其一二。如何从已有的一点基础出发,拓展、延伸发展出一个智 能产业集群,需要深入地解构智能产业链以及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从中寻找到适合本 地区的细分产业和集群模式。 一、智能产业链 基于一般的产业链分 链由“基础、核心、应用和 服务”四个方面构成,每个 环节都能形成较大的产业 集群。 智能基础产业是构成 智能化系统的最基本元件 或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 光学配件、精密基础件、光 电材料、智能材料等,一般 不具有独立应用功能。 智能核心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组件,包括感知、传输、计算、控制等功能 单元,具体涵盖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和软件等。 智能应用产业是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的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 能汽车、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商业等领 域,智能应用领域的产业关联度、技术复杂性较高,是最终引领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 从智能应用的不同领域看,有些是偏重生活方面的,有些是偏重生产方面的,有些的影 响是全方位的,如智能电网,其辐射范围相当广阔,包括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 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 而后续还将衍生出诸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多新的产业。 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是影响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 智能化汽车设备主要体现在众多辅助驾驶系统上,如智能雨刷、自动前照灯、智能空调、智 能悬架、防打瞌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