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换药术

无菌换药术
无菌换药术

无菌换药术

【适应证】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

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

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无严重感染的平整创面,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即可。感染严重的伤口,可用0.05%新洁尔灭,0.02%醋酸洗必泰等洗涤或湿敷,亦可用黄连软膏,去腐生肌散等中药外敷。化脓伤口可用优锁溶液洗涤或湿敷。特异感染,可用0.02%高锰酸钾湿敷。

6.最后,覆盖无菌纱布(一般为8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如换药者已接触伤口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换药碗(盒)。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自己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中取出后,不得放入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立即放入污物盘或污物桶内。其他物品放回指定位置。

1.操作轻柔,保护健康组织。换药后认真洗手。

2.先换清洁的创面,再换感染轻微的创口,最后换感染严重的创口,或特异性感染的创口。

3.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污染的敷料需及时焚毁,使用的器械应单独加倍时间消毒灭菌。

4.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弹片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学讲稿首页 讲授时间 2015 年 8 月 31 日课程名称外科学 课型理论(√)实践()计划用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及授课题目: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掌握常用的灭菌法及消毒法。 2、学会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 3、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铺巾。 熟悉内容 1、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了解内容 1、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外科手术的特殊设备 教学要点(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1.树立无菌观念、认清无菌术的重要性。 重点:1、无菌术在手术切口感染及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2、各项外科基础操作技术

教学进程: (步骤)1、组织教学(2分钟) 2、情景模式带入新课(3分钟) (1)、(30分钟)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2)、(10分钟)手术人员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视频 (3)、(30分钟)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及术中无菌原则 (4)、(10分钟)外科基本操作 4、小结(2分钟) 5、预习下次课内容(1分钟) 6、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方法:_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内因为驱动”进行教学导向。结合理论讲授、案例讨论教学法、情景模拟 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及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课后记: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外科无菌术在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疾病康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和树立无菌观念。 作业:1、无菌术的概念 2、外科的无菌原则有哪些?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基本内容1、组织教学 2分钟 2、情景导入新课 3分钟 3、第一部分课(30分钟)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无菌术 无菌术(asepsis):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1、灭菌法:是杀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2、抗菌法:(消毒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3、有关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无菌区域再被污染的保障措施。 一、无菌术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 (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用蒸气压力104.0~137.3kPa(15~20 lbf/in2)时,温度可达121~126 ℃,维持30分钟,即能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O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 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 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臵。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臵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臵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臵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 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

外科换药术

换药器械及敷料 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换药方法 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o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一般换药法 (一)一般换药法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无菌术心得体会讲解学习

无菌术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能够接触到临床课。最先接触的就是外科学。理论课上,刘岩教授严谨的教学态度;外科实验课上,虽然老师一直戴口罩,帽子,也没有做自我介绍,但是老师的细心,认真让我们印象深刻。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向学姐学长们讨教过,学长告诉我,上课前一定要把视频多看几遍。于是,趁着寒假期间,我把外科学手术视频看了,并且做好笔记。记得看无菌术的时候,特别是洗手、刷手的时候,我的母亲说,“原来洗手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还真是麻烦!”从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上手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的规范操作。 虽然视频看了好几遍,可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好些问题。首次上课我们学习进入手术室的一般准备、上肢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手术野的无菌准备及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错误百出。医学,真的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门学科。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在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

的措施。任何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无菌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因此,无菌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老师在每堂课也总是强调无菌的观念。 灭菌是指杀灭或消除一切活的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法主要是指手术前用灭菌器或灭菌剂预先杀灭术中与伤口接触的所有物品上的细菌,以防止伤口感染。适用于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有高温灭菌、气体灭菌和电离辐射灭菌三种方法。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消毒是指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 对于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分为三个部分。 1.一般准备。 2.上肢的清洗与消毒。 肥皂刷手是最基本的刷手方法,也是我们必学的一堂课。几个同学走到水池前,回忆着视频上的内容,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总是忘记刷指尖,还有就是刷手,泡手结束后,擦手是不容忽视的。第4次课做兔子切开的时候,老师在一旁看着大家的操作,处处提醒,和我一起的同学擦手的时候,操作错误,从肘部返回擦,不得不重新洗手,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操作准则,万万不可马虎。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精选文档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外科换药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三、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外科换药S O P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 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 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 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 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换药术及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之后,病人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胱或半卧位。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2~3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作床上活动,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决定。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医疗药品)外科换药

关于外科换药的宝贵经验 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6清创换药术

滨州医学院教学(实验)教案

备课笔记 一、教材:周荣祥,毛宾尧主编《外科学总论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二、章节:第五节清创换药术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一、清创术 (一)清创术目的和适应症(二)术前准备 (三)于实验动物实施清创术(四)病人术后治疗处理 二、外科换药( (一)换药目的和适应症(二)换药器械及敷料 (三)换药的基本技术(四)换药常用药物 三、外科引流 (一)、引流目的(二)、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三)、外科引流的分类(四)、常用引流物及其选择 (五)、外科引流的注意事项 目的要求: 1、掌握清创术的目的和适应症及清创术的步骤。 2、掌握换药目的和方法及正规拆线方法。 四、课后思考内容 1、如何正确实施换药操作 2、换药时怎样遵守无菌原则 3、临床上在什么情况下施行清创术 4、清除术手术操作的要点 五、参考书 齐秀申,王国柱,钟启芳,丛雅琴主编《临床见习指导》,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清创术(讲稿) 目的和要求: 1.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以利于愈合。 2.学习实验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和手术区的准备。 3.学会清创术的操作方法。 器械:刀、剪、血管钳、持针钳、咬骨钳、手术镊、缝针、丝线、刷子、换药碗、肥皂水、双氧水飞生理盐水。 一、清洗 1.麻醉成功后,选择适宜的体位,将动物绑扎于手术台上。 2.先用无菌小纱布覆盖伤口,剪去伤口周围的毛发。术者常规洗手,戴无菌手套。用消毒肥皂水和软毛刷洗刷伤口周围皮肤,除去污垢和油腻。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冼干净。换毛刷重复刷洗2~3遍,直至清洁为止。用无菌小纱布轻轻吸干创面。脱去手套。 3.参加手术者重新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用3%碘酊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将碘酊擦净两次。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铺上无菌手术巾,进行伤口处理。 4.清洗伤口:仔细检查伤口,了解伤口部位、大小、污染程度及有无合并伤。清除表面的血凝块和异物,然后由浅及深有序地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每一个盲角或死腔,直至洗净。为方便处理伤口深部及探查伤口,可适当延长伤口和切开筋膜。 5.修剪创面组织:术者右手持剪,左手持有齿镊,切除失活组织、血供不良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提起伤口皮肤边缘,在离创缘0.2cm处,剪除破碎不整的皮肤和伤口表面的污染组织。皮肤切除不应过多,以免缝合时张力过大而影响愈合。伤口整齐、伤后时间短,污染轻,皮缘可不切除。如有异物一并清除。 6.彻底止血:以血管钳钳夹出血点,以细丝线逐个结扎或电凝止血。 7.肌肉、筋膜的处理:已撕碎、压烂、断裂的肌肉、筋膜都应彻底切除。坏死的肌肉须切至出血或钳夹时有收缩为止,清除创腔和创袋,一切异物均应力求取净。 8.肌腱的处理:已坏死、污染和挫压严重的应切除。 9.血管损伤:如果侧循环良好,不妨碍远端血运,用丝线双重结扎。若危及远端肢体血运,用血管夹控制止血。 10.神经的处理:任何神经均应保留。 11.骨骼的处理:完全游离的小骨折片应清除,大块游离骨片消毒清洗后臵于原位。污染断端可用咬骨钳咬除,髓腔内的污染用刮匙刮净。 12.再次清洗:以3%双氧水冲洗伤口,特别注意伤口深部及死角。生理盐水冲净,再用活力碘原液(有效碘为1%)稀释10倍冲洗或活力碘原液稀释40倍浸泡5分钟,大中型伤口用1/1000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净后,擦干皮肤。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2 二、拆线-------------------3 三、清创术-----------------4 四、急救止血法-------------5 五、腹膜腔穿刺术-----------5 六、胃插管术---------------6 七、气管切开术-------------7 八、胃肠减压术-------------8 九、清创缝合术-------------8-9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3.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4.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 5. 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附: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

外科换药流程(参考模板)

外科换药流程(病房换药竞赛) 1.要求: (1)不违反无菌技术(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 2..用物:换药车、换药包(弯盘、纱布、2把镊子、棉球)、酒精、双氧水、一次性治疗单、胶布、手消毒液。 (换药车上层放置:弯盘、酒精、双氧水、胶布、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放置:医疗垃圾、污染物品) 3.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齐全→衣帽整齐→报告:我是xx医院外科医生xxx,前来参加外科换药比赛,请指示。(评委指示) 洗手(七步洗手法)→检查无菌包(查:包的名称、在有效期、指示胶带变色、包无潮湿、无破损、十字包扎)→在治疗台上用手打开外包布→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包布→观察包内指示卡变色→夹出指示卡→用无菌持物钳夹出上层弯盘在包布上→放回无菌持物钳→用手盖好弯盘→将弯盘置于治疗车上层→根据患者伤口情况准备消毒液置于换药车上层→备齐用物推车进病房→到床前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解释换药目的→帮助患者取合适卧位,保护患者隐私、保暖→打开弯盘置于换药部位下方→准备消毒用物→去除敷料:外层用手,内层用镊子。始终保持一把镊子在无菌状态。揭纱布时:顺伤口的长轴方向轻轻揭去,揭下的敷料放在治疗车 1 / 2

下层垃圾桶中→消毒伤口:取出上层镊子夹取另一把镊子,创口以螺旋形消毒,注意消毒范围(距创口边缘5—10cm),两把镊子不可碰撞→换药完毕将两把镊子放在空弯盘内于盛敷料的弯盘并排置于换药车的下层→安置好病人→处理污物(垃圾分类处理,弯盘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浓度2000MG/L,时间大于30分钟)→洗手(七步洗手法)。 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更换手套时必须洗手。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 一、目的 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 长。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和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 2.3洗手,戴普通手套;

换药术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外科换药 (一)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换药的适应症: 1.拆线 2.制止伤口出血 3.解除压迫 4.处理引流 5.敷料污染严重 6.敷料移位 7.再次手术前 8.观察和检查伤口。 换药的大致过程: 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 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 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 4.洗手、准备物品 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 6.处理污物 7.洗手,记录病程 (二)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 1.换药前准备 (1)病人的准备 精神准备: 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 (2)工作人员准备 了解伤口的情况: 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 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 决定换药地点 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 ★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 2.换药的基本方法 (1)揭开创面敷料;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有粘连时,应湿敷后再揭;观察伤口。 (2)清洁伤口: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二遍(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 (3)固定敷料: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胶布过敏的处理。 3.换药的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 (2)严格无菌操作 (3)勿让家属围观 (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穿隔离衣,物品尽量简单,污物焚毁,器械加倍消毒,消毒液浸手 4.伤口的处理 (1)伤口无引流物又无感染者,可3天查看伤口。疑有感染者,随时观察,更换敷料。 (2)伤口有引流物者,24小时更换敷料。是否去除引流物,视情况而定。 (3)术后体温持续在38℃以上,或伤口疼痛,应查看伤口。 (4)缝线反应:可用酒精湿敷。伤口基本愈合后尽早拆线。 (5)伤口感染:浅表:可用酒精湿敷,或理疗;深部:拆除缝线,开放排脓,放置引流。 (6)伤口拆线:拆线时间: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 。

换药标准操作程序

换药SOP (一)换药前准备 1、环境准备 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 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 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 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 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 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

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观察伤口 (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 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 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 (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 (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 性的医疗废物混放。 (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至污物存放区。 (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6、操作者处理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 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3、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

第二章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

卫生学校教案

教学讲稿 第一节:无菌术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外科无菌术,复习无菌术、消毒、灭菌概念及方法。 2?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3?熟悉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4?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 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岀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 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是外科无菌术最重要的环节。凡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灭菌剂彻底消灭与伤口或手术 区接触的物品上所附着的细菌,以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称灭菌法。灭菌法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等)。用化学消毒剂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及病人的皮肤消毒,称为消毒法,消毒法只能杀灭病原菌与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一、灭菌法 灭菌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灭菌剂法,以物理方法为主。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灭菌法最为普遍,主要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

用于杀灭手术器械、布单、敷料和容器等物品上的细菌。高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以及火烧灭菌法,后者易使器械损坏,且效果不太可靠,除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主要用于手术室、换药室内的空气灭菌,但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应注意防护,以免引起结膜炎和皮炎。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但对纺织物品无效。 二、消毒法 消毒法一般包括清洗和消毒两方面,清洗是用肥皂水或化学溶液,洗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以利消毒剂和细菌的接触,能提高杀菌效果。消毒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涂擦来杀死细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碘酊、酒精、碘复、戊二醛等,此外,甲醛薰蒸法可消毒缝线、内窥镜及塑料导管等。 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有管腔的物品应将管腔中空气排除。 2?挥发性较大的消毒液应严封加盖,应定期测其浓度并及时更换,浸泡物品应清洗干净,擦干,轴节要打 开。 3?中途若加入物品,先前浸泡的消毒器械需重新计算浸泡时间。 4?消毒过的物品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除去消毒液,避免刺激组织。 二、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手术人员的准备工作包括常规准备,手、手臂皮肤的准备,以及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 (—)手术人员常规准备 手术人员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里更换清洁洗手衣、裤和拖鞋,取下手上的饰物,剪短指甲,去除甲沟污垢。 戴好口罩、帽子。戴眼睛者可用肥皂液涂擦镜片后,再擦干,以防止呼出热气上升使镜片模糊。双袖卷至肘上 12cmo注意患上呼吸道感染、手臂皮肤破损或有化脓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手臂皮肤的准备 手和手臂皮肤的准备习惯称为洗手法,其目的是清除手和手臂皮肤表面的暂居细菌。方法有多种,手术人员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