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类产品进出口统计.doc

中成药类产品进出口统计.doc
中成药类产品进出口统计.doc

中成药类产品进出口统计:

2008年1-8月份,我国中成药进出口2.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2%(去年同期为1.9亿美元),中成药进出口额占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的20%。中成药出口1.0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6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42%;进口额1.2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0.01%。

一、2008年1-8月份,中成药出口前10名企业(依照海关数据以出口金额排序)

1、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2、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

4、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厦门虎标医药有限公司

6、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公司代码1213960277

8、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9、公司代码1113240266

10、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各地区或国家中成药出口按金额排序(2008年1-8 月份累计)

三、中成药单品出口按金额排序(1-8月份)

保健品类产品进出口统计:

据海关统计,2008年1-8月,我国保健品进出口额1.24亿美元(去年同期进出口额1.01万美元),同比上升22.53%,其中出口额5404万美元(去年同期出口额4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7.08%;进口额6983万美元(去年同期进口额5493万美元),同比增长27.12%。

1)2008年1-8月份,保健品出口前10名(依照海关统计,以出口金额排序)

1、汕头经济特区仙乐制药有限公司

2、浙江江山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

3、桐庐蜂之语进出口有限公司

4、北京一品全蜂产品有限公司

5、江苏奥奇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山东禹王制药有限公司

7、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8、福建高龙物流有限公司

9、湖北省扬子江蜂业有限公司

10、海南爱迪生微藻有限公司

2)各地区或国家保健品出口金额排序(2008年1-8月份累计)

三、保健品单品出口按金额排序(1-8月份)

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 1、为依法经营,做好处方药的处方审核、调配、核对和销售工作,特制定本规制度。 2、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3、适用于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的全过程。 4、处方调剂员、药师、执业药师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处方审核: 5.1.1人员要求:处方审核人员要由具有执业药师资格人员担任,西药师不得审核中药处方。 5.1.2审核内容:处方审核人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首先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确认处方的合法性。其次要审核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5.1.3处方拒收:处方审核人员对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对用量、用法不准确或有配伍禁忌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名;对处方所列药品本店没有的处方拒收,并告知顾客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5.2处方调配: 5.2.1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名,并将处方交调配人员进行调配;调配人员依照审核人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配过程中如有疑问,调配人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 5.2.2调配处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同时要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诊断证明。 5.3处方复核: 5.3.1调配人员调配完成后,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与药品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处方审核人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人员立即告知调配人员予以更正。复核无误的,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还调配人员发药。 5.3.2调配人员发药的同时,向顾客交待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并将留存处方,按月进行装订。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 1.审方: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 审方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 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存在。 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⑤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计价:必须准确、迅速,以缩短患者取药时间。 3.调配:调配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己有审方人签字,并己交款的医师处方,准确地调配药物的操作。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若调配中成药处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药量调配;调配人员必须精神集中,认真仔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切勿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处方应逐张调配,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保持配方室的工作台、称量器具及用具等整齐清洁等。总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配方质量。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交核对员核对。 4.复核、包装与发药: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处方书写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医师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1、中药饮片处方内容: ①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②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③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④医师签名和/ 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⑤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2、中 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①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②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③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 “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④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⑤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⑥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⑦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⑧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⑨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 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⑩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使用的合理性。 定期和不定期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重点点评味数过多或费用过高的中药饮片处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 二、药剂科负责 (一)中药房药师对医师处方进行动态监测,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 (二)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临床药学室每月抽取一日处方,对处方 进行评价。每月点评中药饮片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三、医务科负责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 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 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 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 %,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 ,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 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 (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硫磺:酸、温、有毒。1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克。外用适量。3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 、制川乌:辛热、有毒。2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克,外用适量。3用法用量:内服1— 、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3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4脾泄冷痢,吐利厥逆,心腹冷痛,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克,外用适量。用法用量:内服3---15 、吴茱萸:辛,苦温,有毒。5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克,外用适量。用法用量:内服1—5 、细辛:辛、温,有小毒。6易引起中毒。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功能主治: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克,外用适量。—1克,入丸散用法用量:内服1—30.5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8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克4.52.4 用法用量:—— 、冰片:辛、苦、凉9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分。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雷公藤:苦、大毒。10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word 编辑版. )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60 。(30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选方::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1: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2)(: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调擦患处。3)( 、蟾蜍:辛、凉,有毒。11归经:入阳明经。入心、肝、脾、肺四经。功用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克——31只。丸、散0.9用法与用量: 、朱砂:甘、寒,有毒。12归经:心经。解毒功用主治:安神、定惊、明目、 克0.5用法与用量:0.1—— 有毒13雄黄:辛温 大肠经,胃。归经:肝功用主治:解毒。杀虫外用适量,研末敷?1克,入丸,散用。用法用量:内服0.05~~~0宜忌: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黄药子:苦,寒。有毒14.归经:肺肝经 功用主治: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5~15克。研末敷,1~2 用法用量:煎服,末

饮片分类及功效

常用中药饮片名称及功效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散瘀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 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毒。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止泻,解热生津,透疹。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胃止呕。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淡竹叶:清热利尿,除烦。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上焦肺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中焦心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盐炒)。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桂枝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及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相关配伍 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

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 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禁忌 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荆芥 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归肺、肝经。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中药饮片培训资料

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培训资料一,概述 1,中药饮片:中药材经加工炮制的产品。 中药饮片由于截断面积增加,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与污染的机会也多。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继而饮片霉变,虫蛀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中药的变异现象取决于:A外界条件 B自身性质 掌握中药各种变异现象及特色,了解发生变异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防治,保证用药安全。 二,中药变异现象的外界因素: 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虫害鼠害 1,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份基本稳定,当温度超过34度以上时某些中药就会发生变异。 例:种子类含油脂较多,桃仁杏仁柏子仁麻仁等出现油份外溢 含糖类较多的黄精熟地玉竹苁蓉枸杞等出现粘连变味 动物尸体类蛇全虫蜈蚣等腐败变臭 温度低于零度时,某些含水量较多的鲜药鲜生地鲜石斛等所含水份就会结冰,细胞壁,原生质受损。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中药饮片中有效成份受损,直接导致中药疗

效降低 2,湿度:按国家规定,中药饮片库房相对湿度35%——75% 中药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9%——13%。库房湿度过高直接引起中药的潮解,融化糖质分解,霉变风化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空气中的氧对中药的质量起重要作用。很多微生物,害虫的生长,发育都需要空气的氧。改变空气成分的组成比例是防治仓虫的有效方法。 4,日光:直接的日光照射会使中药成份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紫外线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是中药饮片发霉变质的主要原因。中药饮片中含蛋白质,糖,脂肪,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霉菌是药物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6,害虫: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储存,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微生物,害虫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40%以上的中药饮片易被虫蛀。 7,鼠害:鼠类易破坏中药包装,同时鼠类排泄物污染,病毒,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死鼠危害更大。 三,中药饮片储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1,虫蛀是指害虫侵入饮片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由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极易滋生害虫,发生虫蛀,经虫蛀后,会行成蛀孔,产生蛀粉,成分损耗,疗效降低。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操作规程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制定本规程。 目的:通过制定实施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有效控制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药品符合质量规定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的全过程。 责任者: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相关人员。 管理程序: 1.处方审核 1.1人员要求:处方审核人员要具有中药师或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人员担任。 1.2收取处方:营业员在接待顾客时,遇到需要审核的处方,要及时将需要审核的处方交予处方审核人员。 1.3处方审核:审核人员接到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处方有无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药味、剂量、用法、剂数;有无医生签字、开方日期;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超过规定剂量等问题;处方字迹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错写药名、重味现象。审核人员对以上项目审核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字并交调配人员进行调配。

1.4处方拒收: 1.4.1处方无医师签字、项目不齐、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人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 1.4.2处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审核人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 1.5处方应付药味本店短缺时,审核人员应拒绝调配,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它药味。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味。 2.处方调配 2.1人员要求:调配人员应具有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药调剂员资格。 2.2调剂人员根据审核人员签名的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剂人员配方时应认真、细致、准确。 2.3调剂人员称取药味应按处方所列顺序间隔平摆,不得混放一堆,以利核对。调剂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2.4处方中要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味,应进行单包并注明用法。需要临时捣碎的药味应使用铜缸捣碎,铜缸在用后立即擦拭干净,不得残留粉末。 2.5调配处方完毕,调剂人员检查核对无误后在处方上

中药饮片别名及处方应付

中药饮片别名汇总 一、根及根茎类 人参:写人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三七:写参三七、旱三七、田七均付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 三棱:写三棱、生三棱、荆三棱、黑三棱均付三棱;写醋三棱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写炮姜、姜炭均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川军、川绵纹均付大黄;写熟军、炙大黄、炙川军均付熟大黄;写酒大黄付酒大黄;写醋大黄付醋大黄;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豆根:写广豆根、豆根、山豆根均付山豆根。 山药:写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山药;写炒山药付炒山药;写土山药付土山药。 千年健:写年见、一包针、千年健均付千年健。 川木香:写川木香、木香均付川木香。 川贝母:写炉贝、松贝、青贝、川贝母均付川贝母。 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写生川乌付川乌。 广防己: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均付广防己。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明天冬均付天冬。 天花粉:写花粉、瓜楼根、天花粉均付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天南星均付制天南星;写生天南星付天南星。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均付木香。

太子参:写孩儿参、太子参均付太子参。 牛膝:写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升麻:写升麻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巴戟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粉草、皮草、甘草节均付甘草;写炙甘草、制甘草付炙甘草。 甘遂:写甘遂付醋甘遂;写生甘遂付甘遂。 石菖蒲:写菖蒲、石菖蒲、水菖蒲均付石菖蒲。 龙胆:写龙胆、胆草、龙胆草均付龙胆。 北沙参:写北沙参、沙参均付北沙参。 白术:写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均付炒白术; 白芍:写白芍、抗白芍、白芍均付白芍;写炒白芍付炒白芍;写酒白芍付酒白芍;写焦白芍付焦白芍;写土白芍付土白芍。 玄参:写玄参、元参均付玄参。 半夏:写制半夏、半夏均付清半夏;写姜半夏均付姜半夏;写法半夏、法夏均付法半夏;写生半夏付半夏。 地黄:写生地、地黄、生地黄付生地黄;写熟地黄、熟地均付熟地黄;写熟地黄炭、地黄炭、生地黄炭均付地黄炭;写二地付生地、熟地黄各半。 地榆:写地榆、地榆炭付地榆炭;写生地榆付地榆。 西洋参:写西洋参、洋参、花旗参均付西洋参;写西洋参片付西洋参片。 百合:写百合付百合;写制百合、蜜百合付蜜百合。 百部:写百部付百部;写蜜白部付蜜白部。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范程序 中医院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制定了中药处方:审方、计价、调剂、复核、分装、发药,处方调剂操作规范四查十对程序。 1、审核处方:调剂药师接到医师处方,应当认真逐项审核医师处方,对处方前记、正文、后记进行详尽审核。前记审核处方开具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址。正文审核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品代号、字迹潦草不清、超常用药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审核医师处方脚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缺药注明等,审核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处方,立即退回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或修正处方并签字确认,否则不得调剂,药师不得擅自更改处方。后记审核医师签名、计价。 2、调剂药师应当遵守处方调剂制度,凭本院合格有效处方、调剂发药,非本院处方不予调剂。 3、药师调剂处方时必执行“四查十对”流程: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对超常不合理用药,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进行纠正。

4、处方调剂: (1)、处方核算计价患者交款后,交由调剂药师方准调剂。 (2)、调剂药师根据处方正文内容调配。调剂药师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药品,调剂药师应该认真、细致、量称准确、分摊均匀等量,不得缺斤少两,处方调剂剂量总量误差在±5%以内。 (3)、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现疑问,调剂药师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或其他药师咨询。 (4)、药师调剂处方过程中,必须依次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处方调剂。 (5)、调剂过程中对特殊煎法的饮片,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毒麻药品回戥秤量,需要单独调剂、单包注明,发药时详尽告知患者煎法、用法、用量。 (6)、处方调剂完成毕,调剂药师首先自行审核所调剂的饮片药品,将处方与饮片交处方审核药师复核无误包装。 5、药师复核: (1)、处方审核药师按医师开具的处方,对照中药饮片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遗漏药味、错误调剂或数量不符等,处方审核药师立即告知调剂药师予以纠正。 (2)、复核药师复核无误,复核药师在处方上签名。调剂药师将饮片中药交付给患者,在处方上签名或加盖专用签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doc

临床常用 200 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通过对全国 18 个省 21 家医院 43 万多张汤剂处方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成果之一——确定了临床汤剂中最常用的中药饮片,列出前200 种,供参考。 排序药物名总处方频率% 1 甘草190376 2 茯苓155169 3 当归123357 4 白术123268 5 白芍118329 6 黄芪106250 7 丹参92561 8 柴胡89185 9 陈皮85876 10 黄芩80709 11 川芎79357 12 地黄78658 13 赤芍77018 14 党参60430 15 麦冬56429 16 牡丹皮55936 17 枳壳52121 18 金银花51481 19 桔梗49574 20 太子参48595 21 山药47871 22 薏苡仁47152

23 连翘46960 24 延胡索46651 25 郁金44653 26 防风43415 27 泽泻42484 28 香附40276 29 炙甘草40060 30 山茱萸39651 31 法半夏39563 32 砂仁39002 33 桃仁38568 34 蒲公英37567 35 黄连37479 36 玄参35685 37 酸枣仁35494 38 桂枝35480 39 厚朴35325 40 红花34980 41 苍术34091 42 黄柏34056 43 葛根33998 44 苦杏仁33854 45 鸡内金33656 46 五味子33499 47 女贞子32386 48 木香32193 49 牛膝31822

50 浙贝母31810 51 枸杞子31322 52 杜仲31217 53 麦芽30931 54 半夏30382 55 知母30236 56 山楂29076 57 鸡血藤28703 58 熟地黄28672 59 菟丝子24387 60 白芷24332 61 菊花23850 62 瓜蒌23586 63 夏枯草22873 64 莪术22676 65 枳实22286 66 土茯苓22272 67 川牛膝22150 68 桑寄生22098 69 栀子21809 70 远志21790 71 川楝子21712 72 益母草21679 73 续断21579 74 薄荷21252 75 蝉蜕21130 76 牡蛎20789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

XX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一、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 理用药,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饮片处方(包括门急诊饮片处方和住院饮片处方)点 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三、医院应当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四、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领导下,由医政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处方点评的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 数目。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 100 张;住院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进行点评。 六、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 确的书面记录,并定期通报,必要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七、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 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一般项目应填写完整,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 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常用中药饮片价格表.doc

常用中药饮片价格表 序号药品名称包装规格零售价(元)备注 1 陈皮60g纸筒19.9元 2 百合200g塑瓶75元 3 白芷250g袋装16元 4 木香250g袋装8.5元 5 桂枝100g袋装8元 6 大枣150g塑瓶38元 7 茯苓300g塑瓶38元 8 乳香250g散装20元 9 没药250g散装40元 10 厚朴250g散装9.9元 11 白头翁500g散装20元 12 防风 13 赤芍100g散装20元 14 山药100g塑瓶38元 15 大风子 16 蒲公英30g纸筒24元蒲公英茶 17 紫花地丁250g散装9.8元 18 西红花2g包装129元 19 紫荆皮250g散装8元 20 升麻250g袋装11元 21 金樱子250g散装18元 22 瓜蒌皮500g散装22元 23 鸡内金500g散装10元 24 白前500g散装20元 25 白术250g袋装16元 26 地龙50g散装15元 27 人参5g纸盒650元 28 火麻仁150g纸盒87.3元 29 菊花50g塑瓶28元 30 枸杞200g塑瓶55元

序号药品名称批发价(元)零售价(元)备注 31 路路通 32 瓜米 33 昌卜 34 白矾1000g散装12元 35 金精 36 石连子 37 青葙子3g袋装0.9元 38 夜明砂 39 刺七力 40 文术 41 充玉子 42 制南星 43 白蔻250g散装26元 44 制附子 45 竹黄500g袋装39元 46 蚤休 47 忍冬藤 48 草寇 49 哈粉 50 水牛角 51 马槟榔 52 寻骨风 53 朱红 54 旱莲草 55 山枝仁 56 寄生 57 阳起石 58 无名异 59 法罗海 60 首乌100g塑瓶25元 61 葶苈子

中药饮片处方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操作规范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 1. 审方: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审方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1.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 1.2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对孕产妇、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 1.3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存在。 1.4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1.5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 计价:必须准确、迅速,以缩短患者取药时间。 3. 调配:调配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己有审方人签字,并己交款的医师处方,准确地调配药物的操作。配方时按处方药物顺序逐味称量;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应单独包装,并注明

处理方法;若调配中成药处方,则按处方规定的品名、规格、药量调配;调配人员必须精神集中,认真仔细,切勿拿错药品或称错用量;处方应逐张调配,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调配;保持配方室的工作台、称量器具及用具等整齐清洁等。总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配方质量。调配完毕,自查无误后签名盖章,交核对员核对。 4. 复核、包装与发药: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

中医院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范 【审方】 1、接到处方后,处方审核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查,包括处方的医生,开方的时间;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剂量;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缺药,错写药名;错抓、漏抓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1)审查处方有无医师签字。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 (2)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审核人员将处方返还患者,并告知患者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和销售; (3)处方所列饮片药房没有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品。 2、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名,将处方交调配人员。 【调配】 1、调配人员依照审核人员签名的处方核算药价。患者交款后,处方交调配人员调配。 2、调配人员根据处方内容逐项调配。调配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药品,配方时,调配人员应认真、细致、准确。 (1)调剂过程中如有疑问,调配人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 (2)调剂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3)调剂过程中认真计算剂量、重量,不得缺斤少两。 (4)调剂过程中注意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毒麻药,需要单独调配。 3、调剂完成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与饮片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 【复核】 1、处方审核人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人员立即告知调配人员予以更正。 2、复核无误的,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将中药饮片交付给患者。 【发药】 1、发药的同时,向患者交待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如服药前后次序、服药时间、对某些药物服用后应作的检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等,对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幼儿等的用药应作特殊交待。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

中药饮片常见掺伪方法 1、重量掺伪:体质疏松药材,通常掺入硫酸盐、氯化钠、糖等增加饮片重量。如黄连、猪苓、白术、草豆寇、百部、黄芩、白鲜皮、升麻、木香、威灵仙、射干、丹参、苍术、小通草、紫河车、砂仁等用硫酸盐浸泡后干燥以达到加重目的,砂仁用食盐水浸泡后加重,小通草、通草等用硫酸盐或糖等浸泡增重等;果实、种子、花粉、孢子等类的药材的易掺杂沙子、碎石块、金属粉末等物质,如车前子多用打碎的石子或碎黑炭参杂,朱砂多用其他金属粉末加重;海金沙掺杂细沙或红砖细粉,三七粉用矿石类或秸秆打粉混合;蒲黄内加入打碎的蒲棒细粉等;还有用泥沙,凝结状胶类等物质充入动物药材腹内,或不除去动物药材内脏,以达到加重目的。如海马腹内填充食用胶或水泥等物质;乌梢蛇腹内填加其他小蛇或内脏不除去,或向体内填充其他物质;地龙体内的泥未除去;全蝎腹内填充泥沙,冬虫夏草体内插铁丝等。 2、修饰掺伪:通过美化药材饮片外观,掩盖药材本身不良外观,甚至以次充好。花类及部分动物药等表面常附着有淀粉、滑石粉、泥沙、铅粉、黑胶泥等;例如:金银花多用淀粉等粉状物附着在表面;熟地、制首乌用黑胶泥附着于表面;红花多加淀粉、滑石粉等粉状物附着;蝉蜕用用泥糊浸泡使爪内充进泥土或附着于表面;冬虫夏草用铅粉附着在子座与虫体的结合部位等。 3、劣品制伪:具有挥发性的药材用油浸或油蒸的方法加重和以劣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如已虫蛀或无香味的檀香、沉香多用油浸或油蒸;颠枣仁用油炒后冒充酸枣仁;已提取过成分的人参、西洋参喷入香精等。 4、非药用部分掺伪:用非药用部位冒充药用部位,或未除去非药用部位。如细辛地上部分未除去;用檀香的边材冒充心材或边材未除尽;柴胡饮片含大量地上部分,山茱萸掺果柄核等。 5、形似掺伪: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掺杂使假。如参薯充山药;小浙贝或皖贝等冒充川贝;用大苍耳子冒充苍耳子;用广山药冒充山药;小通草冒充通草;小南星、水半夏冒充半夏;南蛇藤果实冒充合欢花;月季花冒充玫瑰花;其他虫草冒充冬虫夏草等。 6、成分掺伪:将某些成分提出来,涂到伪品上,避开定性检验,或掺入其它成分增加重量。如:小檗汁浸入黄皮树、柳树、杨树充黄柏,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全蝎等掺盐,紫河车掺蛋白质淀粉,小通草掺无机盐如明矾或硫酸镁等。 7、染色掺伪: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假冒正品饮片。用其它物质经过加工伪造药材。如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34707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规定 由于历史、地域、学术流派的差异,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为保障医疗安全,保证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精神和我院用药习惯及现行常用药物制定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暨《中药饮片基本用药目录》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医师应据此书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应当照此进行调剂且对未按规定书写中药饮片名的处方交由处方医师修正后再给予调剂。 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 暨《中药饮片基本用药目录》一览表 汉语拼 音索引原药材名称中药饮片处方用名 处方药味应 付饮片名称 特殊用法 处方药味应付 饮片名称依据 A 阿胶 1阿胶阿胶烊化兑服《中国药典》175页 2阿胶珠阿胶珠《中国药典》175页B 艾叶3艾叶艾叶《中国药典》82页 巴戟天4巴戟肉、巴戟天、巴戟巴戟肉《中国药典》75页

白扁豆5炒白扁豆、白扁豆、炒扁豆、扁豆炒白扁豆《中国药典》101页 白矾7白矾、明矾白矾《中国药典》99页白果8白果仁、白果、银杏白果仁《中国药典》100页白花蛇舌草9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草、蛇舌草白花蛇舌草《中国药典》附录23页白及10白及白及《中国药典》95页白茅根11白茅根、茅根白茅根《中国药典》99页白前12白前白前《中国药典》101页 13炒白芍、白芍、杭芍、杭白芍炒白芍《中国药典》96页白芍 14生白芍白芍《中国药典》96页 15麸炒白术、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中国药典》95页白术 16生白术白术《中国药典》95页白头翁17白头翁白头翁《中国药典》96页白薇18白薇白薇《中国药典》103页白鲜皮19白鲜皮、白藓皮白鲜皮《中国药典》102页白芷20白芷白芷《中国药典》97页百部21百部、生百部百部《中国药典》123页百合22百合百合《中国药典》123页柏子仁23柏子仁、柏仁柏子仁《中国药典》23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