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航空运输培训课件

锂电池培训资料(内部使用)

锂电池运输法规主讲人:周志强 日期:201503日期:2015-03

主要内容1、电池的基本概述 1电池的基本概述 2、研究锂电池的意义 3、锂电池的定义 4、锂电池UN38.3的测试项目 4锂电池UN383的测试项目 5、UN38.3检测数量 6、锂电池的运输包装、判定 7、MSDS 7MSDS 8、IEC62133

电池的基本概述 电池的定义 广义的电池(Battery)是一种将其它形式的能量直接转换为直流电的装置。电池按转换能量方式分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电池,如太阳能电池、飞轮电池;另一类是化学电池,即把化学量方式分两大类类是物理电池如太阳能电池飞轮电池另类是化学电池即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一般又称化学电池或化学电源。

电池的基本概述 有关电池的分类 依外形区分 圆柱形 钮扣形 方形 依使用循环次数区分 一次电池:用完即丢,无法重复使用者,如:碳锌电池、碱性电池、水银电池、锂电池。 二次电池:可充电重复使用者,如: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锂充电电池、铅酸电池、太阳能电池。 依原材料区分 铅酸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燃料电池、镍氢、镍镉等

研究锂电池的意义 锂电池由于重量轻、电压高、容量高、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同时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由于锂是一种特别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延伸和燃烧,如果锂电池包装和运输,如处理不当,易燃烧和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所以安全运输锂电池势在必行,国际上也不断推行强制性的法规,对锂电池的运输进行全方位的管控(现行IATA -DGR和IMDG主要法规),锂电池通过UN38.3测试(ST/SG/AC.10/11/Rev.5/Amend.1&Amend.1&Amend.2)是首要前提,运输包装也需要满足要求,方可运输。 IATA-DGR: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Dangerous Good Regulations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MDG:International Martine Dangerous Good 国际海运协会 International Martine Dangerous Good ST/SG/AC.10/11/Rev.5/Amend.1&Amend.1&Amend.2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标准手册

锂电池安全培训3x12

安全意识1基础知识工伤认定培训教材 锂电池安全培训安全意识2基础知识工伤认定 锂电池的基本概念 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Contents Page 目录页锂电池事故案例安全对策及措施第四章安全意识3基础知识工伤认定 锂电池事故案例 第一章 第一章

安全意识 4基础知识 工伤认定锂电池事故案例安全意识5基础知识工伤认定案例1:2010年10月11日,深圳A公司客户退回的锂电池在存放处发生自燃起火,工人用灭火器 扑救后再次发生起火,过火面积50平方米左右; 案例2:2012年2月19日深圳B公司三楼清洗房发生发生火灾,火灾中一批手机锂电池被烧毁,两 名工人因吸入浓烟感到不适送医院治疗; 案例3:2012年8月22日,C新能源公司,电器线路着火引发火灾事故,将三楼车间多台设备烧;案例4:2012年10月10日D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楼仓库发生火灾事故,15时30分左右扑灭 ,无人员伤亡,将存放在库房中的锂电池烧,损失400万元; 案例5:2012年11月28日A公司老化房起火,烧毁多个货柜式老化房,待电池一批。锂电池事故案例安全意识6基础知识工伤认定锂电池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第二章

安全意识 7基础知识工伤认定?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 ?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 X CoO2、Li X NiO2、Li X MnO2、LiFePO4和三元复合材料;?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 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被形象的称为“摇椅电池”; 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 放电时则相反。 锂电池的基本概念 安全意识8 基础知识 工伤认定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方型锂离子电池软包装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锂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安全意识 9基础知识工伤认定 ?正极 活性物质 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 ?负极 活性物质(石墨、MCMB、CMS) 粘合剂、溶剂、基体 ?隔膜 ?电解液 ?外壳五金件 钢壳、铝壳、盖板、极耳、绝缘片、绝缘胶带锂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最新版)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76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最新版) 1、使用安全型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碳酸酯作为溶剂,其中线型碳酸酯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但是它们的闪点较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即会闪燃,而氟代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闪点甚至无闪点,因此使用氟代溶剂有利于抑制电解液的燃烧。目前研究的氟代溶剂包括氟代酯和氟代醚。 阻燃电解液是一种功能电解液,这类电解液的阻燃功能通常是通过在常规电解液中加入阻燃添加剂获得的。阻燃电解液是目前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以尤其受到产业界的重视。 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有机液态电解质,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

电池的安全性。固体电解质包括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和无机固体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尤其是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成功用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中,但是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其实是干态聚合物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妥协的结果,它对电池安全性的改善非常有限。干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不像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那样包含液态易燃的有机增塑剂,所以它在漏液、蒸气压和燃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目前的干态聚合物电解质尚不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要求,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有望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上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聚合物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挥发,不燃烧,更加不会存在漏液问题。此外,无机固体电解质机械强度高,耐热温度明显高于液体电解质和有机聚合物,使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扩大;将无机材料制成薄膜,更易于实现锂离子电池小型化,并且这类电池具有超长的储存寿命,能大大拓宽现有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 常规的含阻燃添加剂的电解液具有阻燃效果,但是其溶剂仍是易挥发成分,依然存在较高的蒸气压,对于密封的电池体系来说,

锂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锂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锂电池组装及存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公司锂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组装及存储锂电池的车间及仓库。 三、职责 1、安全科职责 人力资源部安全科负责制定、修改公司级锂电池安全管理规程并监督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将锂电池组装及存储部位作为巡查工作重点,着重检查现场安全防护及消防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发现“三违”问题及时制止,现场安全及防护措施存在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2、生产部门 锂电池组装及存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SOP)并根据部门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所有员工接受培训,将锂电池的生产、运输、存储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 四、锂电池火灾危险性 1、锂电池火灾特性 锂电池能够自燃,随后会因为过热而发生爆炸。产生过热的原因包括电短路,快速放电,过度充电,制造缺陷,设计不良或机械损坏等等。过热会导致”热失控”过程的产生,也就是电池内部的放热反应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以很快速率上升,从而将能量浪费掉。一旦某个电池单元进入热失控状态,它会产生足够的热量,

使得相邻的电池单元也进入热失控状态。随着每个电池单元轮流破裂并释放其内含物,就会产生一种反复燃烧的火焰。这就造成电池中的可燃性电解液发生泄漏,如果使用一次性锂电池,则还会释放可燃烧的锂金属。于是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些火灾不能像“正常”火灾一样对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防控规划,合理存储和建立灭火系统等。 2、事故原因 ●存储运输时,电池机械损伤引发热失控; ●电池组装过程中,收到挤压或刺破损坏; ●锂电池因工艺或其他问题造成内部短路,造成迅速升温、过热自燃或爆炸; ●锂电池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发生自燃; ●锂电池与金属物品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接触导致火灾事故。 五、管理要求 1、生产安全要求 生产车间必须按照公司生产要求制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SOP)用于指导电池的组装、运输和接收、存储和日常使用以及其他涉及到锂电池的过程。车间所有人员应接受培训并确保员工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运输要求 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损伤是锂电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场生产人员转运锂电池或者组装好的成品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搬运者应使用合格的搬运工具(叉车、推车等),电池运输时应轻取轻放避免锂电池受到机械损伤; ●进行物料搬运时,无论使用何种搬运工具,都应考虑负荷、叠层、方向性等问题,应妥善处理,以防物料掉落或损伤;

新能源锂电各工序安全生产培训 (2)

各工序安全生产培训 目录 一、二次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序图 二、各工序消防管控事项 一、二次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序图 二、各工序消防管控事项 1、消防名词解释 闪点:又叫闪燃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 燃点:又叫着火点,是指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发生火焰能继续燃烧不少于5s时的温度。 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受火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2、来料检验 目的:对凯德公司的进货原材料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

分类:对于非易燃易爆原材料,品质部IQC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入原材料仓即可。对于易燃易爆原材料(包括溶剂NMP,溶剂DMC,酒精,电解液,丙酮和甲苯等),品质部IQC检验合格后,统一入危险品仓。 仓库分为原材料仓,成品仓和危险品仓。原材料仓主要放置制作电池所需的非易燃易爆原材料以及生产及办公用的辅料。由于目前凯德的危险品仓还未交付使用,所以包括溶剂NMP,溶剂DMC及电解液均放在原材料仓中,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原材料仓中仅仅放了3个4公斤装的干粉灭火器,且间距较远,无法满足消防需求。原材料仓中严禁烟火。原材料仓中一旦有纸板或塑料被引燃,必须立即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危险品仓是用来储存易燃易爆液体及各种有毒化学试剂的仓库。所放危险品包括:溶剂NMP,溶剂DMC,电解液,酒精,丙酮,甲苯等。危险品仓需遵循以下几点: 1 必须是独立的混凝土结构. 2 门上或窗上需开孔以保持仓内空气和外界流通 3 有专人进行管理并每天做好巡查记录4领料需严格登记,有毒化学试剂领回使用部门后,需存放在防腐耐燃试剂柜中,并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危险品仓必须严禁烟火,在危险品仓门口靠墙区域放置干粉灭火器,凯德有3间危险品仓,每间配置2个4公斤装的干粉灭火器。保安必须每晚定时去巡查危险品仓,并做好记录,必须将隐患扼杀在襁褓中。 3、搅拌 生产部的正极搅拌室角落储存有2桶NMP溶剂,正极搅拌室内有温湿度管控,温度25 ℃,湿度40%-45%。正极搅拌室有2个4公斤装的干粉灭火器。由于研发部搅拌间太小,所以在A栋4楼放置一桶NMP。整个4楼目前空置,通风,有空气对流。当研发部投正极料搅拌前,会去四楼取回一定量的NMP,然后在第一时间将桶盖封紧。 4、 NMP的基本理化性能 NMP中文名为N-甲基吡咯烷酮,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沸点202℃,闪点95℃,对眼、鼻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在使用NMP的场合严禁烟火;打开NMP的桶盖必须使用专用扳手,严禁在找不到扳手的情况下使用锤子加起子通过敲击的方式打开桶盖,防止产生火花而引发安全问题。由NMP引起的着火必须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储存NMP的注意事项:1 存放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2 容器密封存放3 远离热源、蒸汽管道或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4避免与氧化材料、有机过氧化物或易燃材料放在一起使用NMP的环境最好有温湿度管控,这不仅控制了室内空气中NMP的含量,而且使NMP尽可能少吸水,保证电池的品质。4取

电池人必须解的锂电池的安全性、检测及解决方案!

一、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以及外部连接、包装部件构成。其中,正极、负极包含活性电极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等,均匀涂布于铜箔和铝箔集流体上。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位较高,常为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者聚阴离子化合物,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负极物质通常为碳素材料,如石墨和非石墨化碳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为非水溶液,由有机混合溶剂和锂盐构成,其中溶剂多为碳酸之类有机溶剂,锂盐多为单价聚阴离子锂盐,如六氟磷酸锂等;锂离子电池隔膜多为聚乙烯、聚丙稀微孔膜,起到隔离正、负极物质,防止电子通过引起短路,同时能让电解液中离子通过的作用。 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锂以离子形式从正极脱出,由电解液传输穿过隔膜,嵌入到负极中;电池外部,电子由外电路迁移到负极。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穿过隔膜,嵌入到正极中;电池外部,电子由外电路迁移到正极。随着

充、放电,迁移于电池间的是“锂离子”,而非单质“锂”,因此电池被称为“锂离子电池”。 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 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出现安全问题表现为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除此之外,一些外部因素,如过充、火源、挤压、穿刺、短路等问题也会导致安全性问题。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如果产生的热量超过了电池热量的耗散能力,锂离子电池就会过热,电池材料就会发生SEI膜的分解、电解液分解、正极分解、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和负极与粘合剂的反应等破坏性的副反应。 1、正极材料的安全隐患 当锂离子电池使用不当时,导致电池内部温度的升高,使正极材料会发生活性物质的分解和电解液的氧化。同时,这两种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从而造成电池温度的进一步上升。不同的脱锂状态对活性物质晶格转变、分解温度和电池的热稳定性影响相差很大。 2、负极材料的安全隐患

锂电池安全管理规定图文稿

锂电池安全管理规定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锂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锂电池组装及存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特制订本公司锂电池安全管理制度。 二、使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组装及存储锂电池的车间及仓库。 三、职责 1、安全科职责 人力资源部安全科负责制定、修改公司级锂电池安全管理规程并监督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将锂电池组装及存储部位作为巡查工作重点,着重检查现场安全防护及消防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发现“三违”问题及时制止,现场安全及防护措施存在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2、生产部门 锂电池组装及存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SOP)并根据部门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所有员工接受培训,将锂电池的生产、运输、存储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 四、锂电池火灾危险性 1、 锂电池火灾特性 锂电池能够自燃,随后会因为过热而发生爆炸。产生过热的原因包括电短路,快速放电,过度充电,制造缺陷,设计不良或机械损坏等等。过热会导致”热失控”

过程的产生,也就是电池内部的放热反应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以很快速率上升,从而将能量浪费掉。一旦某个电池单元进入热失控状态,它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相邻的电池单元也进入热失控状态。随着每个电池单元轮流破裂并释放其内含物,就会产生一种反复燃烧的火焰。这就造成电池中的可燃性电解液发生泄漏,如果使用一次性锂电池,则还会释放可燃烧的锂金属。于是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些火灾不能像“正常”火灾一样对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防控规划,合理存储和建立灭火系统等。 2、事故原因 存储运输时,电池机械损伤引发热失控; 电池组装过程中,收到挤压或刺破损坏; 锂电池因工艺或其他问题造成内部短路,造成迅速升温、过热自燃或爆炸; 锂电池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发生自燃; 锂电池与金属物品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接触导致火灾事故。 五、管理要求 1、生产安全要求 生产车间必须按照公司生产要求制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SOP)用于指导电池的组装、运输和接收、存储和日常使用以及其他涉及到锂电池的过程。车间所有人员应接受培训并确保员工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运输要求 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损伤是锂电池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场生产人员转运锂电池或者组装好的成品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搬运者应使用合格的搬运工具(叉车、推车等),电池运输时应轻取轻放避免锂电池受到机械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