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简介

俄罗斯电影简介
俄罗斯电影简介

俄罗斯电影简介

电影是由被称为“电影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1895年12月他们用自己发明设计的“活动摄影机”公映了《工厂大门》等几部无声片,标志着电影艺术时代的正式开始,为世界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电影这个时髦的玩意很快就传遍欧洲,并传到了俄罗斯。1896年5月4日,在彼得堡的“阿克瓦里乌姆”剧院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在这里我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以作业的形式对俄罗斯电影有一个初步系统的了解。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将会一直空白下去。

电影在俄罗斯的出现伊始,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注意到这门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发展前展,他曾指出:“这个发现由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可以预言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从整个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俄罗斯电影经历过了,起步和初步繁荣时期,卫国战争时期及战后萧条初期,解冻时期(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初),繁荣时期(60年代中到80年代初)

衰落时期(80年代至今)。

起步与初步繁荣时期

十月革命后,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受到苏维埃政权的高度重度。当时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是给千百万劳动人民扫盲。为完成这一任务,列宁对文学、绘画和戏剧等艺术门类的作用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于电影这种新的,可以更直观、更广泛地普及,使千百万大众一下了就接受的艺术,苏维埃的领导人列宁尤为重视。他在《列

宁关于文化艺术》一文中说:“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将摄制和电影贸易工作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即把苏维埃电影国有化,这一天被后来定为苏联电影的诞生日。俄共(布)、联共历次代表大会都相当重视电视事业的发展。1924年,俄共(布)十三大关于电影的决议指出,必须加强党对电影的领导。从这一年起,健全了领导机构,取消了私营发行公司,出版了《电影报》、《苏联银幕》、《苏联电影》等杂志,成立了“革命电影协会”.1925年又成立了由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苏联电影之友”协会。

卫国战争时期及战后萧条初期

卫国战争期间,作为宣传群众和动员群众最为有力的手段之一的电影,其作用和功绩永不可埋没。此时的影片小型片居多,它们反映生活及时,激情浓重,很具鼓舞性。四年期间共摄制了新闻纪录片489部,小型片67部,大型片34部。其中著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文献记录片是这一战争年代的创造,它详尽具体真实纪录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彻底遭到毁灭期间的许多重大事件,被誉为“伟大卫国战争的编年史”,这类文献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苏联政府对电影事业限制过死,政策偏激,特别是1946年9月6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对批判《伟大的生活》等影片的决议。决议批评影片给战后苏联社会的现实抹了黑,歪曲了党的形象,鼓吹

落后、无文化和愚昧。被决议批评的还有爱森斯坦导演的《伊凡雷帝》(下集),柯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导演的《普通的人》,(又译《平凡的人们》,1945)等影片。这个决议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不许文艺家描写和表现生活中的落后现象、消极因索和阴暗面。这就导致一些文艺家要么一味地去扮饰现实,要么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甚至不敢也不愿意再进行电影创作。另外,由于错误地执行了一种所谓“缩小产量提高质量”的方针。结果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苏联电影出现了严重萧条的局面。第一,产量少。苏联电影部长波尔沙科夫在1946年作的《战后苏联电影的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要求到1950年创作出三百至五百部电影文学剧本,年产艺术片一百部。但是到了195l—1962年度,苏联电影的年产量还不到十部。第二,质量不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题材狭窄,大多是历史和战争题材。由于受“无冲突论”的影响,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很少而且多数也是一些“无冲突”和粉饰生活之作(如《金星英雄》、《库班哥萨克》等)。其次,影片的人物形象雷同化、缺乏个性。由于人为地“拔高”主人公,给人以一种招生活理想化的不真实的感觉。

当然这一时期也拍摄了一些比较好的影片,如《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这些影响大都是歌颂战时的人民英雄,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后人们的无限喜悦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追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景。战后的苏联电影中,传记影片亦占有一定位置,如《米丘林》、《塔拉斯?舍甫琴科》等。

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彩色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1955年拍出了第一批苏联宽银幕声画立体片。

解冻时期(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初)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独裁专制,开始反思和平反冤案,开始了“解冻时期”。1057年苏联成立了全苏电影工作者协会,1958年举行了第一届亚非电影节和第一届全苏电影节。苏共中央1958年5月28日通过决议,撤销并纠正了1946年9月4日关于影片《伟大的生活》的错误决议。国内政治形势及文艺政策的变化,给苏联电影界还来新的气象。

比较突出的是影片的题材得到了扩大。除了一些“传统”题材,如反映革命斗争(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卫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作品改编等影片以外,还出现了一些触及某些社会现象、针砭时弊的影片。这些影片冲破了“无冲突论”的精神束缚,在反映了敌我矛盾,歌颂正面社会现象时,也大量地表现了人民内部矛盾,暴露生活中一些消极的东西。这时期的故事片、纪录片和科普片发展很快。仅以大型故事片为例。1955年的产量就由1951年的六部增加到六十五部,而到1958年发展到一百零二部。另外,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其它加盟共和国的电影制片厂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新一代的电影工作者也成长起来了。他们不是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而是积极大胆地“干预生活”,制作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影片。

繁荣时期(60年代中到80年代初)

六、七十年代,苏联电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电影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也都得到了加强。1965、1971、1976、1981年苏联分别举行了四次全苏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影协会员达到六千多名。1972年8月2日,苏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事业的措施”的决议,对苏联电影委员会在领导电影工作中的不得力状况进行了批评,指出有些影片缺乏思想性和明确的阶级立场,很少表现当代的正面人物。决议还对今后电影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根据决议精神,成立了中央电影剧本创作所,负责审查剧本以提高剧作质量。各电影制片厂设立“百年创作委员会”,由电影界知名人士具体领导,国家电影委员会每年向各有关制片厂实行国家订购十五至二十部影片,以保证影片的思想艺术水平和重点片在电影生产中的优势。各电影制片厂制定题材远景规划,使不同题材样式的影片生产保持适当的比例等等。苏联电影界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创作高潮,进入一个由复兴趋向繁荣的时期。

同时苏联加强了与外国电影的交流,除大量上映外国影片外,苏联影片也竭力打进国际市场。并大力开展了与外国合拍影片的活动(主要与东欧和西方一些主要国家)。

在题材方面,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苏联电影比过去更加丰富多样,重点也更加突出。主要有战争题材、工农业生产题材、道德题材以及政治题材等四大题材。最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战争题材和道德题材方面。

在战争题材方面,大多数影片是表现卫国战争的。如果说,在五六十年代,这类题材的苏联影片着重表现对战争的深思与反省的话,那么,七十年代以电苏联战争题材的影片则主要用来服务于“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着重表现战争中的“集体英雄主义”,强调对普通士兵的描写与歌颂,强调通过战争中的人来揭示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表现卫国战争的影片中,还拍摄了一些对年轻一代进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命运》(1977)、《活到星期一》(1968)。同时,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些被称为史诗性地概括事件,对时代进行哲理性思考的大型全景性影片,如《解放》(1070-1971)、《围困》(1977)、《白由的士兵》(1976)、《伟大的卫国战争》(1978)等。

生产题材方面,多半是反映实行“新经济体制”后大抓企业科学管理的影片。其中有根据格利曼的剧本《一次会议的记录》拍摄的《奖金》(1974),根据德沃列茨基的话剧《外来人》改编的《这里是我们的家》(1978),根据鲍卡列夫的剧本《炼钢工人》改编的《最热的一个月》,根据切尔内持的话剧《来去之日》改编的《个人意见》等。这些影片都反映了在现代的生产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们不象过去的许多作品那样,单纯表现人们如何进行忘我的劳动,或表现某一生产过程的成功,或描写工人如何同破坏生产建设的阶级敌人进行斗争,而是着重描写善于进行科学管理的“当代英雄”如何掌握经济规律,精通业务,敢于和善于领导一个工厂或企事业单位,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

衰落时期(80年代至今)

苏联改革以来,特别是解体后,俄罗斯的电影事业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一度处于低潮,很少有电影片问世,特别是优秀的电影片可谓凤毛麟角。前苏联电影鼎盛时期的电影从业人员曾高达30万人,现在已风光不再了。大批电影从业人员失业或改行。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俄罗斯电影从业人员人数不足10万,年产量也从平均每年150部降至20部左右。原有的39个电影制片厂也所剩无几了。当前俄罗斯电影院放映的大都是乘虚而入的西方影片,特别是美国影片。

90年代,俄罗斯的大众文化表现出光怪陆离的景象,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变得“多元”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在今天的俄罗斯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俄罗斯的电影事业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原因之一是大众的选择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好莱坞的娱乐片和西方的色情片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这对俄罗斯电影业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国家的经济困难也使俄罗斯电影业因资金缺乏而无法拍片。看电影的人数锐减。1988年全俄罗斯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数是25亿人次,而1997年只有7500万人次。当然,俄罗斯电影业所受到的最大的冲击还是来自西方,特别是好莱坞。

1995年,由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的俄法合拍影片《烈日灼身》获戛纳电影节大奖,这是对俄罗斯电影艺术家探索新的电影发展道路的肯定,它给遭受重创的俄罗斯电影人一份信心。1997年在5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俄罗斯电影《小偷》又获大奖。导演小丘赫莱用一种老式的、善良的俄罗斯风格拍摄了这部电影,并征服了评委和观众,

再一次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俄罗斯电影的魅力。1999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的《西伯利亚理发师》公映,再次引起世界轰动

、《乡村女教师》等。

总的来说,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如同其国家的发展一样,都经历过了初步形成时期,发展时期,鼎盛的繁荣时期,最终的衰落时期。但是,无论如何,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和鼎盛作为世界电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伟大的功绩是谁也抹灭不了的。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炼狱》和《战争》都是俄国导演拍摄的,记录车臣战争残酷性的影片。两者区别在于《炼狱》》(《Чистилище》)是表述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131摩托化旅在格罗兹尼遭遇伏击的悲惨故事,所有内容取自真实战例。《战争》则是一部相对娱乐性较强的影片。 年轻俄军士兵的尸体倒在烈火和泥泞中,他们几个月前还是跟我们一样活泼可爱的青年。现在仅仅一颗小拇指粗细的子弹,就让他变成了一堆破碎的尸体。士兵之恋论坛是中国最大的军人社区,已成立六年,论坛人气火暴、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更新快、交流氛围热情、和谐,深得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军迷、爱军女孩的喜爱。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可怕《炼狱》;1994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军队6万主力部队向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发动全面进攻。他们本以为驻守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仅有3000多正规军人,虽然轻武器还算不错,但基本没有重武器。而围城的俄军有数万兵力,步兵全是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配备数百辆坦克和数量惊人的步兵战车,伞兵战车,装甲运兵车。车臣方面一共只有几十辆老旧的装甲车。至于重炮上面,俄军师旅一级的重炮比美军还要多,弹药极为充足,火力非常强大。车臣方面仅有一些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基本没有重炮。空军方面,俄军使用超过200架的先进的苏25强击机,苏22歼击轰炸机,苏24轰炸机等各类飞机,还有约100架,米24,米8在内的武装直升机,车臣方面根本没有空军,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只是装备了一些从俄军秘密渠道和黑市买来的肩扛式萨姆飞弹。对比起来,双方实力极为悬殊,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瘦小的十二岁少年跟世界拳王泰森的决斗。 俄军各方面认为,车臣根本不可能获胜,也不可能较长时间抵抗。他们认为只要俄军一打,车臣人就应该丢盔弃甲的投降或者逃走了。可惜车臣人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仔细分析俄军的弱点,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战术,同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军火武器,还接受了大批国外雇佣军(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提供的很多经验丰富的圣战游击队)。至于民心上,饱受俄罗斯帝国占领数百年的车臣人具有极为强烈的反抗意识。车臣总统杜达耶夫曾经在战前发表讲话:“伟大的车臣人民,你们的国家即将遭受俄罗斯暴政的野蛮蹂躏,男人将被处死,而你们的妻子女儿将会被他们强暴!我们决不能容忍新法西斯对我们神圣‘国家领土’的粗暴侵犯。勇敢的车臣儿女,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发扬你们老一辈在保卫国家主权时的顽强精神,敌人会在我们面前失败的!”。 杜达耶夫 还命令打开车臣武器库,向仍留在城内“誓死捍卫车臣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Tuesday, February 7, 12 俄罗斯有辽阔的平原,占国土的70%。主要有两个:东欧平原有400万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贝加尔湖深约1620多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总面积约为8.6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0.5%。俄罗斯还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气占世界36.1%,石油占14.3%,煤占16.2%。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 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

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

俄罗斯电影欣赏结课作业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毓喆201428006过控(海洋)1401 我看俄苏电影 俄苏经典电影与文学艺术欣赏选修课目前一共欣赏了四部电影,分别是《士兵之歌》、《办公室的故事》、《土耳其式开局》、《夫妻丛林大战》。每一部电影都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或前苏联)人民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事的性格等细节,每部电影都令人回味无穷。 《士兵之歌》讲诉的是二战期间,19岁的阿廖沙在卫国战争中用反坦克枪击毁了德军 的两辆坦克而受到嘉奖。但阿廖沙请求将军不必为他授奖,只希望给他几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亲。于是阿廖沙踏上了仅有的几天归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无邪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乘坐的火车被炸,他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阿廖沙终于回到家乡时,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返回前线。可这一去,阿廖沙就再没有回来。 它采用了普通叙事的手法,而叙事风格与影片表现却更似于一篇散文,着重刻画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的一件事。但是它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面却远比一部单纯的叙事电影宽广的多,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阿廖沙作为一名士兵在残酷的二战战场上的英勇与无畏,更多的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来进行刻画,影片也藉此由对战争胜败的思考上升到对人性本身的哲学思考。其实阿廖沙并不是像瓦西里似的战斗英雄,也不是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拥有钢铁般的信念与理想,他的事迹不过是在战斗中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而得到褒奖的愿望也只是想回到家乡给年迈的母亲修理屋顶。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作为普通的人,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我们苦苦争取到的最终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相对于一个时代我们每个都太过渺小,所以只有不断地妥协。就如同阿廖沙路上遇到了美丽的舒拉,却一波三折,两人青涩幸福的爱情刚刚发芽,最后也只能无言相望地分离。历尽艰难回到家中,只能来得及匆匆地对母亲说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妈妈”再次奔赴战场,而这也成为了永别。这部电影最优秀的地方在于:歌颂苏联卫国战争,却以亲情和爱情为主题。在表现亲情和爱情时,却道出战争的残酷以及歌颂那些为了战争付出了生命的个人。 相比上一部影片略微沉重的气氛,《办公室的故事》则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给人印象深刻。它讲诉了在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相貌老成的统计员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对于“冷血动物”,诺瓦谢利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卡卢金娜。而在卡卢金娜眼里,诺瓦谢利采夫唯唯诺诺,能力平庸,毫无闪光之处。适逢轻工业处处长职务从缺,诺瓦谢利采夫有心补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难缠的“顶头天敌”。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性格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人,奇妙的爱情竟在彼此心间萌生…… 这部影片是一曲对美好人性和温馨情感的赞歌。当被下属们称为“冷血动物”的女局长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时,她变得那样优雅、动人、和善而风趣;曾经唯唯诺诺、洋相百出的男职员在爱情的驱动下,也充分表现了善良、柔情而勇敢的一面。人就是这么奇妙,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本性表露无遗,但也有些人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广阔而美丽的内心世界需要理解他们的人去发掘。外表冷若冰霜的人,也许有着比别人更柔软的心,他们只是在等待倾诉心声的契机,等待愿意听他们倾诉的人。《办公室的故事》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它的主人公就像你我一样,有弱点也有优点,有不如意之处,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影片如同一阵清风,一股清流,让人看到平凡生活的美好,相信平凡中的真情和幸福。 通过对几部俄苏经典电影的赏析,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那一时期俄苏的社会文化,并对其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它的现实、幽默、浪漫,让我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并且走进俄罗斯及其文化的冲动!

北语15秋《英语电影赏析》作业2满分答案

15秋《英语电影赏析》作业2 一、单选题(共14 道试题,共70 分。) 1.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ed in Sound of Music? A. Salzburg Austria B. Rome Italy C. Paris France D. London England 正确答案:A 2. Who told Maria that the von Trapp family dances? A. Louisa B. Kurt C. Brigitta D. Friedrich 正确答案:B 3. What was Maggie's reaction after reading Ike's column? A. argued with him B. wrote a letter back C. telephoned him D. found him and hit him 正确答案:B 4. How much money did Oda Mae withdraw? A. $3 million B. $2 million C. $5 million D. $4 million 正确答案:D 5. Who is the housekeeper of the von Trapp family? A. Frau V on Amburg B. Frau Esserben C. Frau Witt D. Frau Schmidt 正确答案:D 6. What is the theme of Ike’s column? A. women B. sport C. fashion D. news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们来自未来》 题目是很显眼的东西,基本上将大概的主题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这部电影是一个在大众意识产生后想通过明确的影像表达的目的。在今天的俄罗斯,有这自己的独特的主旋律存在着,这是非政府掌握的,来自于俄罗斯80后为主体的主旋律。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 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活下去,永不气馁,永不回头,这就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拉响手风琴,军营中苦中作乐,歌者用动听的歌声安抚着一颗颗战栗着的流血心灵,战士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景象,好像他们回到了家乡。 当电影落幕,主人公和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如同做了一场噩梦。许久许久,说不出一点话来,百般滋味哽结在喉,观众是如梦初醒,可二战这场血淋淋的噩梦,许多人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战争中的人们渴求的和平和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一直拥有着,可常常会对自己的这种幸运不以为然。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省视一下自己了。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好好活着,努力活着,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很喜欢看电影,从初中开始,到上了大学,我看了很多的电影,从香港电影,到国产电影,到好莱坞电影,再到法国电影日本电影;有轻松搞笑的,有积极励志的,有阴森恐怖的,有悬疑剧情的,有温馨浪漫的,有意义深远的,有视觉冲击的,有……但在我的脑海里竟然没有一部俄罗斯电影留下过痕迹,以至于我都忘了俄罗斯还有电影,还好上帝是看顾我的,在这个学期,俄罗斯电影闯进了我的生命里,让我对电影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我们庞大的邻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经过这一学期课的时间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俄罗斯精彩的电影,使我对俄罗斯电影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我仍然觉得不够,如果需要认识的更深更多,我恐怕需要更多的俄罗斯电影和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但没关系,我就从这一学期中所看的电影出发,分享一下我的感动和启示。 电影这种艺术很奇妙,容纳了多种艺术,但又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现在电影已经成了大部分都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电影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最开始看电影也是如此,一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完整的长篇小说,有完整的鲜活的人物角色,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所以我每看完一部电影就好像经历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久久不能从中得到释放,好像我真实的生活也变成了电影里的一样,但最多两三天,残酷的现实世界又把我从幻想中拉回来了,我还是我,

不会变成电影里的主人公。 像我刚看完《守夜人》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也进入了这样的世界,我好像也是一个异类,我是不是也有超能力,只是我还没发现,我好像也成了管理世界善恶力量平衡的一员。这部电影画面整体比较阴沉,节奏较快,再配上摇滚电音,让我有点头晕,不过看进去了也就适应了这种氛围,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阴沉忧伤的节奏,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虽然有点俗套,但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课上所看的电影大部分都是这种忧伤阴郁的风格,让我从中多多少少了解了俄罗斯电影的特点。 很多的电影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所以大部分的电影都有它的寓意或者说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所以有些电影我看完之后感觉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有什么意思,但大家都说好,我有段时间专门看这种评价高的电影,觉得这样的电影才叫电影,深刻哲理,人生的意义,等等,但我后来个人的倾向是如果这个电影是励志的、讲亲情的、讲爱的,我很喜欢,但是有些变较消极、阴暗、沉重但又背离真理的所谓的有深度的电影,我都觉得只是卖弄聪明,将人引入无用的思虑之中,不能给人正确的信息,也不能娱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可能有点偏激。 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的电影都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优秀电影,从这些电影中,都很多的反映了前苏联和俄罗斯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和社会现象,从某种角度上刻画了俄罗斯人的性情,介绍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等。在《办公室的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形象十分鲜活,好

俄罗斯历史概况

俄罗斯历史概况 基辅罗斯(862年至1242年) 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862年,由于斯拉维落亚各部落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使各部精疲力尽,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觊觎南方的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和柳别奇,然后南下基辅。奥列格定都基辅,称为“诸罗斯城市之母”。之后,他继续征克周围的部落,将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弗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以及非斯拉夫人的麦里亚人、维西人和楚得人置于控制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1223年蒙古军队在拔都汗的带领下侦查基辅罗斯,罗斯各大公与长期的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在卡尔卡河岸与汗国侦查军队交锋。由于罗斯各公国大公对蒙古汗国不了解,再加上内部不合,被包围后歼灭,5位大公阵亡。随后蒙古军与1237年击破弗尔季米尔公国首 府弗尔季米尔,经过各公国境内折回补给,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罗斯过境,在1240年占领基辅,代表着蒙古240年统治的开始。 弗拉基米尔大公(1157年至1389年) 俄罗斯人被蒙古人打败后,被分割为三部分.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南方的乌克兰,中,东北部森林区的罗斯公国,诺夫哥罗德独立,但是要缴纳重税,乌克兰被金帐汗直接管理,俄罗斯公国需定期到萨莱可汗大帐叩头领取汗敕,缴税和提供兵源,是严格的封臣关系,俄罗斯法理上没有自己的政府,其最高统治者是蒙古大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蒙古大汗实际上干预了俄罗斯和钦察汗国的事务,蒙古人是间接统治,因为俄罗斯未统一,政治上维持分裂状态。如派人治理,耗时费力。在征税上最初派八思哈,后来改为任命一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全体公国也要服从,这么是俄罗斯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最早尝试,使大公听从莫斯科公国,汗使王公听命于他们所爱戴的大公。使罗斯统一位全俄罗斯大公,随着金帐汗控制越来越松,莫斯科在1378年打了一次胜仗,但是在1382年受到脱脱迷失入侵,再过100年,罗斯独立。俄罗斯在别儿迪别分裂为东俄与西俄,出现两个俄国是因为立陶宛的入侵,金帐汗无力干涉。俄罗斯后来再分裂成乌克兰,白俄罗斯。 莫斯科大公国(1263年至1547年)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梁赞诺夫 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 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片,

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比如《被遗忘的长笛曲》(1987)、《你好,小傻瓜!》(1996)、《老马》(2000),以及梁赞诺夫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1982),这三部电影被苏联观众誉为“激动人心的爱情三部曲”。其中前两部改编自当时上映的舞台剧。 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特征之一是多种影片样式的结合。如《狂欢之夜》便是音乐片和抒情喜剧的结合。梁赞诺夫认为:喜剧与其他影片样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有利于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和更有成效地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并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梁赞诺夫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喜剧性的因素。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

影视鉴赏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2014080000222 姓名杨杰 课程代码 110005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评阅教师 第 5 次任务 共 5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影视鉴赏作业五 以下是本单元的作业(其中第1、第2题为必做题,第3-10题任选2题)。 1.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写一两段话来描述一下你的预期。关于这部电影你已经了解了什么?这部电影的产地是哪个国家?它拍摄于哪个历史时期?导演是谁?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具体的角色有哪些?声效如何?这些预期是否使你有目的地寻求某些主题和故事类型? 2.就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写一篇影评。注意从文学转换成电影表达中省略和添加了什么?电影在那些地方有效地运用了叙事的技巧?电影改编只是简单地重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元素,还是以某种“电影化”的手段中心诠释了意义和主题? 3.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针对电影表达的单一元素——比如构图、剪辑、拍摄运动方法或者音响等,写一篇短小的评论,无论讨论那个方面,必须要先简单地描绘下电影里重要的例子,然后再评价。 4.挑选你熟悉的默片与有声片各一部,具体分析它们的对“声音”的处理方法,写出一篇以声音表达为主题的影评。 5.以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蒙太奇剪辑方法为题,写一篇分析蒙太奇对主题表达方面影响的影评,并要求能够使用一种以上的描述性工具。 6.请使用叙事形式和风格的影视评论写作方法,写作一篇关于《公民凯恩》中场面调度使用技巧的评论。 7.请从类型电影评论的角度,概括西部片《关山飞渡》(又名《驿马车》)、《正午》、《与狼共舞》、《杀无赦》(又译为:豪情盖天/不可饶恕)中的叙事结构,并比较前后在主题发展上的变化,写作一篇影评。 8.从主题与原型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动画片《狮子王》的评论。 9.运用形式取向的影评写作方法,写作一篇关于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作品《红高粱》的影评。 10.选取你熟悉的一名影视导演,对导演的创作特色进行评价。

俄罗斯电影史

1.早期的俄罗斯电影 电影是由被称为“电影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1895年12月他们用自己发明设计的“活动摄影机”公映了《工厂大门》等几部无声片,标志着电影艺术时代的正式开始,为世界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电影这个时髦的玩意很快就传遍欧洲,并传到了俄罗斯。1896年5月4日,在彼得堡的“阿克瓦里乌姆”剧院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 电影在俄罗斯的出现伊始,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注意到这门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发展前展,他曾指出:“这个发现由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可以预言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1896年至1907年俄罗斯放映的基本是外国影片,主要是法国电影,体裁多种多样,有喜剧片、闹剧片、风景片、新闻片等,当时的影片内容和艺术处理水平都还很低,一般只是在咖啡馆、游艺厅和餐厅里放映,而进不了一些高级的场所。这个时期俄罗斯的电影人也开始了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1908年,摄影记者德朗科夫(А.О. Дранков)根据冈察洛夫的电影剧本开始拍摄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Понизоваявольница»,又名《斯捷潘·拉辛》),这在俄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自此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 1908—1918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申.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1911年,由冈察洛夫和汉荣科夫(1877—1915)导演拍摄了俄国第一部大型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导演兼摄影师斯塔列维奇精心研究了特技摄影技术,于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立体动画片。这个时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Я.А.普洛塔赞洛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招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В.Р.加尔金的《贵族之家》和《前夜》(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谢尔盖神父》(1918)、《十四等文官》、《普罗米修斯》、《罪与罚》等。这些有一定影响的电影往往者是被搬上银幕的名著,如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 在1920年以前俄罗斯电影还很少被世界所了解。直到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出现了第一次移民浪潮,一些逃亡的白俄将电影拷贝带到国外,俄国电影才得以在世界流传,世界各地的观众也有机会欣赏俄国电影艺术家的杰作。 2.苏维埃时期的电影 概述 由于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这一艺术门类的社会功能的高度重视,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巧,如在默片时代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就拍出了震惊世界影坛的《战舰波将金号》。二、三十年代苏维埃电影事业曾经达到一个高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的电影工业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初期即开始进行重建,亦拍摄了一些影片,但数量不多,而且题材比较集中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歌颂领袖、歌颂英雄主义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乡村女教师》等。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2000年为62.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 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 罗 斯 电 影 赏 析 班级:星期五 专业:采矿工程1305 姓名:陈开放 学号:1303020505

俄罗斯电影观后感 通过老师对这门课的讲解,以及欣赏了很多优秀的俄罗斯影片,我从那里了解到了俄罗斯,一些风土人情,比如俄罗斯的十大怪:第一怪:姑娘们身披破麻袋;第二怪:帅哥们头顶大锅盖;第三怪:俄罗斯青草白雪盖;第四怪:干活的全是老太太;第五怪:12、13岁谈恋爱;第六怪:30多岁当奶奶;第七怪:姑娘的大腿露在外;第八怪:人高马大床很窄;第九怪:拉达跑的比奔驰快;第十怪:路上要烟那是不见外。非常感谢老师开这门课,让我对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异国风情有特别的向往。 我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记》,感觉就是搞笑幽默的喜剧。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呼啸而来的救护车拉来了病危的老太太,她漂亮的孙女奥利卡匆忙赶来医院,老太太去世前告诉孙女一个天大的秘密,多年前一箱珠宝埋在俄罗斯。却被在病房里等妻子生孩子的玛比奥索开救护车的司机安东尼奥和比杰瑞,断了腿的瘸子和医生都听到了。于是,他们都坐上了去俄罗斯旅游的飞机展开了寻宝之旅。在飞机上他们不期而遇,玛比奥索把医生的护照偷拿了出来塞进马桶里,不料护照却飘出了窗外贴在窗户上,情急之下他用双脚踹烂玻璃,失去密封的飞机失控了他卡在了窗户中。帅气的导游瓦西列夫来接他们,大伙分头行动,上演了滑稽好笑的故事。医生没护照只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导游和两个救护车司机一路飙车紧追奥利卡。瓦西列夫和奥利卡在寻宝过程中互生好感,奥利卡却意外得

知他是文物局派来的警察。鲜明特色的音乐贯穿整部影片,这不仅仅是部夸张的喜剧,更是强烈的悬念,寻宝和动作戏,特效太好,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观众尽可能的展示技术上的进步,情节上分段的设置很好。 看过《幸福的起点》后,我才感觉到爱与被爱的意义,就在此电影中表现。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幸福仅仅是来自亲生父母的爱。可是,这样的幸福是没有起点的,失去了爱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找到那个幸福的起点,因为他已经永远的消失了。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也永远找不到那个幸福的起点了,因为那个幸福的起点..... 对于《夺命地铁》,真的让人激动,以及灾难的悲惨性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觉如此真实动人的电影。由于检修事故引发的惨剧,一个婚姻失败家庭失败的外科医生,还有他老婆的情人,一个失业青年,一个老检修工人,几段故事交织就差不多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主要告诉我们要注重细节,考虑家庭等方面。 《我们回到未来》这部影片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是非常激进,我们要热爱祖国。四个住在彼得堡的年轻人,他们是一群毫无是非观念,胡作非为,以倒卖二战文物为生的小混混。那些文物是他们从城郊的二战战场遗址挖出来的。一次他们在城郊又有了大发现,他们挖出了一个废弃的野战工事隐蔽部,里面有几具苏军士兵的遗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遗骨上还有一个带红十字的急救包。但后边发生的事谁也没料到,他们在一条神秘的河里游泳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围的列宁格勒......他们亲身体会了英雄的先辈们,也是在他们

俄罗斯电影欣赏3000字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摘要:纵观俄罗斯电影,尤其是前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不仅被其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所震撼,也折服于它散文诗式的电影艺术创作。本文结合实例,对俄罗斯电影风格及特点进行分析,以此展现笔者眼中的俄罗斯电影的风貌! 关键词:前苏联电影战争史诗散文诗蒙太奇 说到俄罗斯电影,我们首先想到的基本上是前苏联的电影,在俄罗斯电影史上,电影业最繁荣的时期是前苏联时期。有过辉煌历史、独树一帜的苏联电影曾经为世界影坛奉献过《战舰波将金号》、《母亲》、《马克辛三部曲》、《列宁在十月》等不朽名片。中国观众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等仍历历在目。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电影事业也江河日下,没有了生产指标和内容审查制度,大量质量低劣的电影大行其道,造成其电影业走向低迷。加之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大量引进,使其国内电影业更加萧条。苏联解体后就没有多少优秀的电影献给观众了,这不仅仅是观众的悲哀,亦是电影艺术界的悲哀!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俄罗斯电影逐渐走出了困境,出现了新的生机。在此主要介绍和分析前苏联时期的电影,它代表了俄罗斯电影的最高水准。当然俄罗斯这些年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也表现出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的特色,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自我改善和进步!我希望当前的俄罗斯电影能继承前苏联留下的遗产,同时不断革新,为我们广大观众奉献出期待的优秀作品。 电影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宣传自己主流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前苏联电影当然也没有超出这个范畴,我们可以从前苏联的电影中很容易发觉这一点,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大背景下,电影多少带了些许政治色彩。有些电影充满了个人崇拜思想以及带有几分“高大全”的味道,这些电影突出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夏伯阳》,《列宁在十月》等!社会革命是需要伟大的人物来领导,但是参与革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确是广大的普通人,伟人颂歌式的电影总是与普通老百姓有距离,电影荧幕上需要更多关于普通民众的画面,如此才能使人民更有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从《夏伯阳》开始的那种突出英雄人物的描写,动不动就歌颂“伟大的事件”、“伟大的人物”,苏联人民当然也会审美疲劳。前苏联电影艺术家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随后关于“小人物”的电影多了起来,代表作有《士兵之歌》,《士兵之父》,《雁南飞》等,其中《士兵之歌》中恢复了人性中正常的审美,《士兵之歌》里有着更贴近生活的感受,表现了一个普通士兵对战争的恐慌、对朋友的热情、对美

英文电影赏析作业

英文电影赏析之 ——ForrestGump 院系:技术物理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英文电影赏析之 ——ForrestGump 一学期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看了各种题材的经典电影。比如说励志题材的《ForrestGump》,动作题材的《007系列之明日帝国》,爱情题材的《英国病人》还有恐怖题材的《七宗罪》等等经典之作。这些电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英文电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这些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励志题材的《ForrestGump》。 《Forrest Gump》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场景:在蓝色的天空中,一片羽毛随风飘舞,飘过阿甘所居住的城市,一会随风飘落了下来,一会又被风吹向了高空。经过在空中的起伏飘荡,最终飘落在故事主人公的脚下。这是导演运用长镜头对羽毛随风飘舞的描写,留给观众的是对羽毛产生的无尽想象,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随着羽毛的降落,镜头特写了阿甘的那双沾满泥很破旧的球鞋,用特写镜头代替导演抒发了感情,暗示了将把鞋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