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精心整理

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异彩纷呈的化学变化常使我们感到化学是多么的神奇!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而世界上的物质又何止千万,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质,如此复杂的化学反应,要学好它岂不是“天方夜谭”?不!只要你掌握了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应用起来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一、中考透视

1.

(1

(2

。(35种

(4

和4

(5

(6

2.

(1

(2

③表示物质的性质(除了跟指示剂反应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是酸的性质,其余类推!);

④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15个反应中至少有10个与盐有关,俗称“十大成盐”规律!

(3)使用“八圈图”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图并非无所不含,有以下一些规律未能体现:H2、C、CO还原CuO或Fe2O3;CuSO4转化为胆矾晶体;碳酸(氢)盐的分解;酸式盐与正盐的转换规律等。

②复分解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可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③置换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溶或熔,金属活动顺序强换弱。

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H前面;酸不可用硝酸、浓硫酸。

判断金属与盐反应时:必须同时满足“排在前面的金属;可溶性盐”。

Fe)。

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始终生成亚铁盐(+2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其命题范围均未超出以上的知识范围,预计2006年的中考也将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并渗透“研究性学习”内容。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两表一图”(即酸碱盐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类物质相互关系图)。

例1.

8

(2

(3

(这

(2

(3

例2.

(1

(2

(3

类型)来实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八圈图”的变形,仍以常见的酸、碱、盐为载体来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根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可知,酸碱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所以⑤⑥不可能。盐和碱或盐和酸之间的转化都可经过复分解反应来实现,但一定要注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答案](1)⑤⑥(2)难溶于水、不溶于稀H2SO4

(3)①②④复分解反应因为这三种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它们只需通过交换成分(离子)即可实现相互转化。

三、中考链接

1.(2005·山西)A、B、C、D、E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铜

B.碳

C.铁

D.钙

2.(2005·青海)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已知这四种化合物都由Na、H、S、C、O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甲+乙→丙+H2O、乙+丁→丙+H2O +CO2↑,其余两两混合均不反应。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变化和物质组成的信息,请写出这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

1.D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俗名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化学式、名称及其俗称 一、必须掌握部分 1. C :碳,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焦炭、煤的主要成分; 2.CO2:二氧化碳,干冰; 3.CO :一氧化碳,煤气; 4.水煤气:CO和H2混合气; 5.CH4:甲烷,天然气、瓦斯、沼气的主要成分; 6.CH3OH :甲醇; 7.> 8.C2H5OH :乙醇,酒精; 9.CH3COOH :乙酸,醋酸; 10.C6H12O6:葡糖糖; 11.Hg :汞,水银; 12.P :磷,白磷、红磷、黄磷为同素异形体; 13.S :硫,硫磺; 14.Fe :铁,生铁、钢、不锈钢的主要成分; 15.HCl :氯化氢,盐酸(氢氯酸)、胃酸的主要成分; 16.] 17.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18.KOH :氢氧化钾,苛性钾; 19.K2CO3: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20.CaO :氧化钙,生石灰; 21.Ca(OH)2: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石灰浆/乳、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22.CaCO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2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CaCl2混合物; 2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和 Mg(OH)2; 25.~ 26.NaCl :氯化钠,食盐;生理盐水是%的NaCl溶液; 27.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有毒); 28.NaOH :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29.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 30.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31.Al2O3:三氧化二铝,铝土矿(存在刚玉,即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32.Al(OH)2 :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 33.Fe2O3:氧化铁,铁锈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34./ 35.Fe3O4: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烤蓝、考黑; 36.NH4HCO3:碳酸氢铵,碳铵; 37.(NH4)2SO4:硫酸铵,硫铵; 38.NH4NO3:硝酸铵,硝铵;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https://www.360docs.net/doc/cc665223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氧化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燃烧更旺 B .发出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 故选D .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 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 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 不溶HNO3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 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3+溶液 紫红色|KMnO4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S) 暗紫色:高锰酸钾(KMnO4)、碘(I2) 绿色:Cu2(OH)2CO3(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红磷(P) 黑色:Fe3O4、CuO、MnO2、C粉、Fe粉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BaSO4、AgCl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 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 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 a(O H)2,C a S O4氧化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 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 钠 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 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 铜 (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 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 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 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 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化学式名称俗称化学式名称俗称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资料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颜色状态化学式及反应方程式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 (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 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 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

第九讲多彩的世界 【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链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放学回到家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可以闻到花香;同理,炒菜时油分子也会弥漫到家中的每个角落,所以会闻到饭菜的香味.你还能想到哪些现象与分子的运动有关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你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教材知识诠释 (一)物质的构成 盛在烧杯中的水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将它倒在多个容器中,也可以用喷雾器将它喷成水雾,这说明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不见”了,但水变甜了.其实是糖的微粒均匀分布到水的微粒中间了.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形成的糖水仍然是甜的,即保持它原来的性质.我们把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很小,如一滴水中含有30亿个水分子,现在我们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看以它. (三)分子间有间隙 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间隙 (1)器材:玻璃管、清水、染色酒精、滴管 (2)步骤:①管内用滴管向玻璃管内滴入半管清水;②再用滴管滴入半管酒精,将管口堵住,反复颠倒几次,观察混合液上表面的位置. (3)现象:混合液上的表面位置下降. (4)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探究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器材: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清水、墨水. (2)步骤:①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连接,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②记录观察到的现象;③分析看到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是在永 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④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⑤分析以上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结论: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扩散现象:分子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扩散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氧化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 (无氧也能够燃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 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 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 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 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初中化学物质间反应关系规律总结(呕心沥血之作)

⑴、⑼、(10) ⑵、⑶ ⑷、⑸、⑺ ⑶、⑸、⑹、(10⑵、⑷ ⑴ (13) (14) (16) (15) (18) (17) (19) (19) ⑺ ⑹ (20) 化学物质反应关系规律图 ⑴.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氧酸盐 (化合反应) 2Na+Cl 2点燃2NaCl ⑵.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化合反应) CaO+SiO 2高温CaSiO 3 (高炉炼铁除去铁矿石中的SiO 2) ⑶.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复分解反应) 6HCl+Fe 2O 3==2FeCl 3+3H 2O H 2SO 4+CuO ==CuSO 4+H 2O 2HCl+CaO ==CaCl 2+H 2O 3H 2SO 4+ Fe 2O 3==Fe 2(SO 4)3+3H 2O ⑷.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a(OH)2+CO 2==CaCO 3↓+H 2O 2NaOH+SO 2==Na 2SO 3+H 2O 2NaOH+CO 2==Na 2CO 3+H 2O 2NaOH+SO 3==Na 2SO 4+H 2O ⑸.酸+碱→盐+水 (复分解反应) HCl+NaOH ==NaCl+H 2O H 2SO 4+Cu(OH)2==CuSO 4+2H 2O ⑹.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HCl +AgNO 3 ==AgCl ↓+HNO 3 2HCl+CaCO 3==CaCl 2+H 2O+CO 2↑ H 2SO 4+BaCl 2==BaSO 4↓+2HCl 2HCl+Na 2CO 3==2NaCl+H 2O+CO 2↑ HCl+NaHCO 3==NaCl+H 2O+CO 2↑ ⑺.碱+盐→新碱+新盐 (复分解反应) 反应物中的碱和盐必须都溶于水 2NaOH+ CuSO 4 ==CuCl 2 +Cu(OH)2↓ Ca(OH)2+ 2NH 4Cl == CaCl 2+2NH 3↑+2H 2O 3NaOH+ FeCl 3 ==3NaCl +Fe(OH)3↓ Ca(OH)2+ Na 2CO 3== CaCO 3↓+2NaOH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 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 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1、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1)酸液(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⑷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 [5]碳酸盐(如:碳酸钠等) (2)碱液(OH-):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

⑵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 (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 区别Cl-和SO42-:先用 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 (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初中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物质的颜色 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吸水及挥发性 物质检验 常见沉淀 常见氧化反应 常见分解反应 常见置换反应 常见复分解反应 一、物体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 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精心整理 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 异彩纷呈的化学变化常使我们感到化学是多么的神奇!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而世界上的物质又何止千万,面对如此众多的物质,如此复杂的化学反应,要学好它岂不是“天方夜谭”?不!只要你掌握了常见的物质及其反应规律,应用起来就可以挥洒自如了。 一、中考透视 1. 了 (1 (2 。(35 (4 和4 (5 (6 2. (1 (2 ③表示物质的性质(除了跟指示剂反应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是酸的性质,其余类推!); ④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15个反应中至少有10个与盐有关,俗称“十大成盐”规律! (3)使用“八圈图”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图并非无所不含,有以下一些规律未能体现:H2、C、CO还原CuO或Fe2O3;CuSO4转化为胆矾晶体;碳酸(氢)盐的分解;酸式盐与正盐的转换规律等。

②复分解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可溶的反应物,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③置换反应规律的条件限制——溶或熔,金属活动顺序强换弱。 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H前面;酸不可用硝酸、浓硫酸。 判断金属与盐反应时:必须同时满足“排在前面的金属;可溶性盐”。 Fe)。 铁单质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始终生成亚铁盐(+2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其命题范围均未超出以上的知识范围,预计2006年的中考也将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并渗透“研究性学习”内容。 [解题技巧]熟练掌握“两表一图”(即酸碱盐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类物质相互关系图)。 例1. 8 (2 (3 (这 反应, (2 (3 例2. (1 (2 (3 类型)来实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为“八圈图”的变形,仍以常见的酸、碱、盐为载体来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根据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可知,酸碱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所以⑤⑥不可能。盐和碱或盐和酸之间的转化都可经过复分解反应来实现,但一定要注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答案](1)⑤⑥(2)难溶于水、不溶于稀H2SO4 (3)①②④复分解反应因为这三种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它们只需通过交换成分(离子)即可实现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

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