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9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南医疗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与产业效率提升路径研究》(HNSK(ZC)15-

44),主持人为耿松涛。

[作者简介]耿松涛(1978—),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创新业态研究。

2015年第8期理论观察

No.8,2015(总第110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erial No.110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新兴业态快速涌现。其中,医疗旅游作为医疗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成为一个新的领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特别是201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标志着我国第一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医疗旅游将医院、疗养、保健有机结合,以医疗护理、康复与修养等主题为服务,延伸传统医疗业与旅游业链,为病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因素的旅游格局,让消费者体验到新兴的、丰富内涵的旅游形式。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的发展推动着多产业发展。在这种形式下,研究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效应,不只是积极效应同时研究消极效应,对医疗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效应

医疗旅游融合医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将二者融为一体,产生大于医疗效益与旅游效益之和的经济效益,即

1+1>2。通过技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互补、共享双方在

医疗旅游产业中的资源,在互惠共生的模式下,医疗和旅游产生有正作用力的影响,双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直接消费动力

旅游的动力效应主要来源于“搬运市场”,搬运市场主要指住宿、餐饮、购物、游乐、运动、养生、会议、展览等多样化、综合性的终端消费带来的消费经济,带动目的地形成产业集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统计公报数据可知,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一直较高,高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比重。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国内旅游收入30312亿元,增长15.4%,旅游消费占比达12%,占GDP 的比重达

4%以上。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至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

第一大国内及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比GDP 的值将达5%以上,从而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5%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支柱产业;达到8%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业通过搬运能力,将一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进行良好匹配,从而使得一些资源丰富但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地区,充分体现其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从而在平衡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我国直接依靠乡村旅游获得收益的地区或村落的数量在2万个以上,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农民百姓数量超过了2400万,使得将近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

分析及对策研究

耿松涛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570228;2.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海口570228)

[摘

要]随着医疗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医疗旅游正在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成为目前

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旅游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提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医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8—0087—03

87——

1/10的农民摆脱了贫困。

(二)带动产业发展

医疗旅游以医疗和旅游活动为核心,突破传统旅游产业的边界,把传统旅游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创新整合,拓展原有产业及广泛交叉着许多行业。在为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会带动其他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例如医疗旅游中介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医药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医院组织、通信及网络服务机构、交通服务机构、宾馆酒店、会议展览服务、法律咨询组织、旅游公司、纪念品制造企业、旅游景点运营单位、翻译组织、科技、教育、环境、建筑等领域,形成了多层次旅游产业链的网络体系。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收入一元,即可带动其他产业收入增加4元,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性更强。依据联合国统计署的测定数据显示,旅游业可拉动的产业数量达110个,对住宿餐饮业的贡献率可达90%以上,对民航、客运的贡献率达75%以上,对文娱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对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医疗旅游产业对各个产业的贡献度可依据此数据再增加。同时医疗旅游产业的消费者平均一天消费360美元,是普通游客每天花销140美元的两倍以上,表明医疗旅游产业带来的收入效应远远大于传统的旅游产业及医疗产业的收入效应。

(三)带动城镇化发展

土地财政、产业转型、房地产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推动医疗旅游产业开发的新浪潮,与城镇化、区域发展全面结合,突破传统旅游的思维限制,走出一条区域综合的开发模式。通过医疗旅游的投资规模及方向反映出此现象,之前在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上,几个亿、十个亿的投资项目已经可以称为非常大的项目。但近两年的投资洽谈会中可发现,投资额不断增长,几百亿、上千亿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也逐渐显露。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系统数据可知,2014年全国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3万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

三、社会效应

医疗旅游产业对一个地区来讲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尤其是民族特色的医疗旅游产业,能有效展示一个地区的城市品牌想象,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加深各国政府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推动互访互通,带动地区的医疗卫生及旅游事业及文化的综合发展及有效传播。

(一)积极影响效应

1.提高旅游城市知名度

国际上许多国家与城市因为开展医疗旅游产业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例如我国的五大连池地区,在其发展中开展新的旅游项目,例如温泉度假村等项目,非常重视温泉的医疗保健作用,将医疗旅游与城市的发展完美结合。该地区可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同时可对慢性病进行治疗,将医疗与旅游有机结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优质的医疗效果也提升了当地的城市知名度。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可进一步提升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医疗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及城市品牌知名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2.有利于拓展旅游产业

我国的传统旅游城市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凭借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的旅游规模,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收入,而并没有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而医疗旅游是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传统的旅游项目进行推广。典型代表国家是韩国和新加坡。每年到韩国整容的患者,韩国闻名世界的美容产业间接地促进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的患者每年到韩国做美容整形项目。新加坡在原来旅游业的基础上,推行体检业,此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旅游业和医疗业的发展。

3.促进医疗服务业发展

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药品、医疗器械等的增加,生物化学与制药技术的提高。以迪拜为例,其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贸易总额达10亿美元,其中牙科设备、医疗与外科设备、器械及等占比达11%,药品占30%,抗生素、医疗化验设备占3%,其余为医疗设备、辅助设备、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等。可见,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者在我国旅游时同时进行口腔医疗治疗,这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重视。此外还有许多国外游客对我国的中医保健、中医按摩、中医治疗、针灸等传统医学治疗充满兴趣,在旅途过程中会光顾世界闻名的中医老店,例如同仁堂等,进行他们感兴趣的保健项目。并在返回本国时,会购置大量的珍贵保健品、中药材等。

(二)消极影响效应

1.影响目的地的医疗秩序

在医疗旅游模式兴起之前,客源地居民多在本地就医,但随着大量居民外地求医,会造成本地居民对本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对本地区医疗秩序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医疗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的选择是呈现无序状态。随着外来居民来本地求医,占用目的地的相关社会资源,本地居民与外来医疗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会激化当地居民及医疗旅游者的矛盾,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及消费者对目的地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国际医疗旅游者中欧美患者很少,原因在于印度恶劣的医疗卫生条件及贫穷的贫困的国家综合实力等形象,影响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病人前往印度求医的信心。同时,医疗旅游产业对目的地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当而有可能使得当地居民的利益受损。

2.目的地居民医疗成本增加

医疗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要求接待目的地具备基础的医疗与旅游设施,因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有必要改善机场、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并且会要求政府提供减免税收及金融优惠等政策。为更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包括公共交通、网络、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少对教育、健康等领域的投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不同地区的医疗旅游者到当地进行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当旅游人员到达一定数量时,产品及服务的物价会随之上涨,这就造成了

88——

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在工资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的基础上)。在此情况下,会造成当地较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导致大量外来居民进驻,剥夺当地居民的生活权利。

3.盲目推崇医疗旅游产业

随着健康理念的逐渐深入,医疗保健旅游成为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途径。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地区依据自身丰富的医疗及旅游资源而发展医疗旅游产业。但针对深圳等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其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改革开放的特殊身份具有重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因而一些具有创意的医疗旅游服务在其他城市则会遭遇失败而在深圳则能获得成功。经济多样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一个地区不能完全依赖某一个产业带来的效应,否则会对当地该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许多地区的相关资源匮乏而将旅游业作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使经济面临较大的风险。一些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环境较差的地区,盲目开发医疗旅游业,不以自身发展情况出发,势必会为该地区带来财政紧张,旅游业也较难很好地发展。

四、环境效应

医疗旅游以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为保障,具有特殊的环境效益,体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基础设施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模式,从而确保医疗旅游资源的扩展性和持续性。

(一)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医疗旅游业不仅强调旅游者对自身身体素质健康的追求,而且也重视要营造自然、和谐的旅游环境,让生态与医疗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医疗旅游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或破旧的医疗换将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最终导致无法开展医疗旅游项目。政府资料明确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旅游的生态效应也得到最大化的释放,能减轻经济发展对对生态、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二)有利于提升幸福价值效应

在追求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医疗旅游产业纳入到幸福导向型的产业中。其不仅为目的地居民带来收入,还能让消费者带来身体上的健康、精神上的愉悦,提升生活质量。广东发布的《培育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行动计划》中指出医疗旅游产业成为符合幸福导向的产业之一,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现代服务业。医疗旅游业在让游客进行消费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不同于一般购物过程的新型体验和服务,能带来体验性附加价值的提升。如医疗旅游消费者参加生态型医疗旅游项目,不仅能体验到生态的乐趣,了解医药材等的生长环境,呼吸新鲜空气等,这都是普通购物感受不到的。因而这种与生态相结合的形式,效益远大于单纯的农业效益。

五、对策建议

(一)制定产业战略,扶持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瓶颈在于配套的产业政策的不足。由于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完整的国家指导方案来作为行业发展指导。我国的一些医疗服务机构就曾与哈佛大学有过合作,旨在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完善国家层面上的医疗旅游产业政策。规划六个方面的内容:组建政府的直管机构、构建医保结算体系、甄别医疗服务机构、推介目的地项目、培养医疗专业人员、制定法律法规等。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中,服务质量控制、机构准入标准、服务机构评定、法律法规制定等内容均需要国家及地区层面参与制定。整个战略的核心体系在于,由国家成立了跨行业的直接管理机构,由此机构来统一负责全国整体的医疗旅游发展情况。

(二)培育相关产业,拓展产业集群

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以及医疗设施等,包括医疗器械、健康保健品、药品等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借助科学技术专项发展研究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创新研发及文化推广相关药物、新型生物医药材料及医疗器械;不断支持到期的专利药物的生产和仿制;鼓励相关企业研发生产适用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康复辅助医疗器具及保健用品;支持家庭及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测、健康物联网产品的设计研发、数字化医疗产品的推广;给予企业政策扶持,帮助提升具有知识产权的医药、保健用品、医疗器械等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及竞争力。

大力推动第三方的服务产业链条的快速发展。例如,在重点城市要规划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完善对健康管理机构的监管制度及第三方的医疗服务机构的评价制度,提升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机构公正性和公信力;鼓励科研单位、企业及高校部门进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同时也可将生物医药类研发服务进行外包;帮助科技中介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使得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市场化服务转换。

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及环境优势,对该地区的健康服务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及规划,政府需要在市政配套制度、土地规划制度、人才引入标准、执业环境、服务机构准入制度等领域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不断探索体制与技术创新,打造出适合本地区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产业政策引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综合措施,培育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尤其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品牌。

〔参考文献〕

〔1〕丁志良.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对海南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3,(12).

〔2〕高静.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0,(07).

〔3〕侯胜田.国际医疗旅游主要东道国战略定位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2013,(12).

〔4〕宋玉芹.近十年国内外医疗旅游研究比较〔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06).

〔5〕王红芳.医疗旅游发展与国际经验研究〔J〕.调研世界,2012,(01).

〔6〕张广海.中国医疗旅游资源及功能区划研究〔J〕.资源科学,2012,(07).〔责任编辑:陈玉荣〕

89

——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耿松涛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 570228;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海口 570228

刊名:

理论观察

英文刊名:Theory Observe

年,卷(期):2015(8)

引用本文格式:耿松涛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理论观察 2015(8)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我国医疗旅游业发展浅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范畴,对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特色旅游不断涌现,而医疗旅游业就是其中一个新亮点。 一、什么是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国际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医疗旅游、贩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传统旅游项目一样,并非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面向全世界。 从狭义上讲,所谓医疗旅游,是指患者去外国接受治疗,同时享受医院安排的配套旅游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旅游已突破单纯的就医看病模式。它的受益群体不仅是有医疗需要的病人,而且向着服务大众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仅包括相关的医疗项目,而且还包括提供各种养生、健康等有关的服务,这一突破使得该项目的受众群体得到极大的扩展,不仅病人可以参加医疗旅游,而且众多渴望健康的人士也可以参与其中。医疗旅游成为一项集医疗、养生、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一个接受医疗旅游的游客,在通过相关审核之后,即可入住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度假村。在那里,病房干净舒适.通信设备齐全,完全按照星级饭店的标准进行管理。如果游客需要,还可以配备翻译;医院会为那些需要接受医疗的游客安排专业的医生和专职的护士,并提供便利的医疗照顾。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为游客(病人)家属提供相关的服务,包括安排食宿、交通工具、代订车(机)票等,甚至在度假村内,游客也可以获得医护人员适当的照顾和跟进治疗。度假村除了提供适合游客病情的健康美食、保健按摩、水疗等服务外,还可根据游客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旅游娱乐活动。正因为如此,汇聚医疗和旅游为一体的“医疗旅游业”具有极为庞大的商业潜力。 二、我国周边国家医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医疗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潜力,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纷纷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在泰国,医疗旅游正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品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阜新旅游业背景分析

一、阜新旅游业发展自然基础情况[d1] (一)自然地理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21.01~122.55度,北纬41.41~42.51度之间。北为科尔沁沙地(连接通辽),东接辽河平原,西靠热河山地,为辽河与大凌河流域上中游浅山丘陵区域,区域总面积1554万亩。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伊马图山等。主要河流有绕阳河、柳河、牛河、大凌河、细河、秀水河等。阜新属北温带亚温带亚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6度,年均降水量481毫米,地面蒸发量1789毫米,无霜期154天。 (二)行政区划 阜新市共有5个辖区: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2个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三)人口民族 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阜新境内有汉、蒙、满、回等24 个民族。少数民族有27万人,其中蒙古族达到20万人,占总人口的11%,是我国蒙古族较集中的地区。 (四)道路交通 境内交通便利,铁路大郑线、新义线铁路从区内通过,铁路总长54.11公里,设有20多个站点。阜新火车站是国家一等站,有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承德等地的旅客列车。公路101国道、304国道、沈阜公路、阜锦公路、沟奈线贯穿全境;距锦州港110公里,营口港200公里;阜锦高速公路、沈阜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到阜新十分便捷(因此,尽管阜新没有机场,但是到沈阳机场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五)文化历史 阜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民俗事项。从新时器早期就有查海人生活在阜新,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村”。在中国历史上,阜新属边塞地区,只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在阜新地区,除汉族外,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活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一)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 1.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在过去的16年里,全球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7亿,较2001年增长了3.1%。在各种旅游形式中,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相关的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产业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并引领着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中位居第一,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先导产业和龙头行业。 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现阶段我国国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旅游需求是休闲、观光、游览和度假为主;在游程及空间上,旅游空间集中在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旅游发展形式上,近距离的康体休闲型的游憩活动在都市居民的旅游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观光旅游在近期内仍是旅游的主体,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但度假旅游必将蓬勃发展,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必然会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

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

医疗旅游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A967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医疗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A967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医疗旅游是指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游览区,在旅游的同时享受健管家服务,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它集医疗、旅游、养生、保健等于一体,寓休闲于治病,寓治病于休闲,所以景点也是医疗旅游患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优质的旅游资源可以增加行业竞争力,形成品牌优势。 国际学术界对医疗旅游的类型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医疗旅游的类型有:整形美容累,疾病治疗类,医疗护理类、康复与修养等。 医疗旅游是指人们因定居地医疗服务太昂贵或不完善,到国外寻求相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产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1、亚洲主要医疗旅游东道国战略定位分析 泰国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医疗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医疗旅游正在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成为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旅游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提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医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医疗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发展对策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新兴业态快速涌现。其中,医疗旅游作为医疗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成为一个新的领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特别是201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标志着我国第一家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医疗旅游将医院、疗养、保健有机结合,以医疗护理、康复与修养等主题为服务,延伸传统医疗业与旅游业链,为病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因素的旅游格局,让消费者体验到新兴的、丰富内涵的旅游形式。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的发展推动着多产业发展。在这种形式下,研究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效应,不只是积极效应同时研究消极效应,对医疗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效应 医疗旅游融合医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将二者融为一体,产生大于医疗效益与旅游效益之和的经济效益,即1+1>2。通过技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互补、共享双方在医疗旅游产业中的资源,在互惠共生的模式下,医疗和旅游产生有正作用力的影响,双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直接消费动力 旅游的动力效应主要来源于“搬运市场”,搬运市场主要指住宿、餐饮、购物、游乐、运动、养生、会议、展览等多样化、综合性的终端消费带来的消费经济,带动目的地形成产业集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统计公报数据可知,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一直较高,高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比重。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国内旅游收入30312亿元,增长15.4%,旅游消费占比达12%,占GDP的比重达4%以上。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至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内及出境旅游市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中国旅游业现状分析 从宏观上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欣欣向荣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并且每年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节假日改革、带薪休假的实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据统计,从2002-2007年,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8%。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2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 l1.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从5566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2.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从20个增加到132个,出境旅游人数从1660万人次增长到400O万人次,年均增长19.2%。中国旅游研究数据显示,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率先恢复两位数增长。2009年1O月,我国公民出境游同比增长超过11%,大陆居民赴台游更是保持150%以上的强劲增长。但是在旅游业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旅游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当前旅游市场服务性人才偏多,而高层次管理人才奇缺。从事旅游营销、经营、策划、规划、开发和会展的高级人才及通晓世界语言和与国际接轨的职业经纪人严重不足,全国年均缺口达到上万人。旅游业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游服务类人才供不应求

海南旅游发展背景

海南旅游发展背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367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旅游收入428.56亿元,同比增长13.04%。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旅游总收入连续3年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但海南旅游消费总量偏小,仅占到全国旅游消费总量的1.5%左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28位。扩大海南旅游消费,推动海南经济发展成为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海南省政协在召开六届二次全会前期,由省政协与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统计局组成调研组,围绕海南旅游消费现状分析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研究开展调研,重点通过对食、住、行、游、购、娱进行调研,分析海南旅游消费总量、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质量效益以及旅游消费政策方面的情况,就推进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海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调研组经过调研认为,海南旅游消费总量不足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免签证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国外直达海南航班的26国免签团,而通过国内其他城市中转至海南的外国游客不能享受免签证政策,政策促进效应难以全面发挥。邮轮旅游政策,要求岛外游客需持有护照,才能办理出入境旅游通行证,参加邮轮边境游,这些政策局限性极大降低了岛外游客参加邮轮边境游的可能性。竞猜型彩票政策,由于没有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彩票发行运营、经营审批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阻碍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调研组提出,旅游消费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110多个行业直接相关,涉及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环保服务等所有产业门类,具有很强的波及效应和倍增效应。推进旅游消费,是启动扩张社会总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规模增长的有效途径。 调研组建议,进一步提高对旅游消费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会就业、文化交流、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改善当前海南省的旅游供给结构,促进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养老、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破解旅游季节性难题;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法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增强政策实施效力,推动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海南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我国医疗旅游产业链的构成及综合效益分析

我国医疗旅游产业链的构成及综合效益分析 医疗旅游产业链的构成 医疗旅游产业链是旅游产业链和医疗产业链的接通,同时又是对二者的延伸。通过医疗业和旅游业的接通,实现了产业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医疗旅游服务不是医疗产业和旅游产业简单叠加,医疗旅游服务既需做好医疗旅游的内部协调,即旅游部门、医疗机构、交通、酒店等相关行业要相互协调,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要与目标客源市场的医疗旅游中介公司、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沟通联系,把医疗旅游治疗列入其医疗保险范围内;并利用医疗旅游相关政策优势和有利条件,推出可长期居留的医疗签证等,满足广大医疗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其提供系统而个性化的医疗旅游服务。 医疗旅游产业链的构建涉及政府、产业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等诸多方面,需要以上诸多角色各尽所能,同时衔接配合,使得医疗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获得范围经济效益。因此,在医疗旅游产业中,医疗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协同旅游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由此而产生的医疗旅游产业链,可以带来更大范围的经济效益。 图表医疗旅游产业链构成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医疗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医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凸现出经济、社会、旅游三方效益,是促进医疗和旅游双赢,既利民又利国的产业。 经济效益: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支柱。由于医疗旅游自身具有的综合效应,其发展需要许多相关产业的支持,同时也推动相关产业随之发展;此外,国际医疗旅游的目标市场大多为本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其发展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由此可见,医疗旅游将会是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行业之一,有益于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一方面,医疗旅游的发展能通过人员的交流和经济的交往加深各国的联系与合作,进而带动本国医疗卫生和旅游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并提升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医疗旅游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减小地区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环境效益:医疗旅游作为以医疗技术和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具有特殊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等方面,有利于建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确保医疗旅游旅游资源时空上的持续性和扩展性。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日期:2009-9-7 9:22:16 (1)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带动现代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考察海南旅游业时强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展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深刻、充分地认识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的重大意义。总理指出,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可持续消费、多层次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同时强调,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带动现代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他说,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毫不放松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他希望海南要发挥热带农业优势,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精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 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表现在:直接或间接惠及110个相关行业,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旅游业与许多服务业相关联,旅游消费对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会展、博览等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2)中国实施“世界旅游强国”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20年,中国旅游业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的跨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转型升级作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这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提出的行动纲领。对于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具有“顾眼前、谋深远、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