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复习(5个题目)

社区管理复习(5个题目)
社区管理复习(5个题目)

1.社区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规律有哪些?你对我国社区管理学的发展持怎样的态度?

(1)社区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

(2)社区管理的规律(原则)

主要原则有:全体利益原则、自治和自助原则、组织和教育原则、协调性原则、前瞻性原则。也有学者提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经营性与服务性相结合;专业队伍服务与群众自助服务相结合。

(3)态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本位体制正逐渐冰释,社会保障的载体从单位过渡到了一个个微型的社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也由此应运而生。不过,有关社区管理学的研究相对于实践发展而言显得“慢了半拍”,这与我国社区发育迟缓和社会工作的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政府有关部门倡导不力也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专业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者居多,起不到理论先锋的开拓、前瞻、指导和规范作用,甚至停留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兜圈圈,或随意“缩水”,或任意“膨化”,各执一端,研究成果仅限于在理论刊物上发表,很难为社区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可操作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社区自治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新型民主的生长点,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社区管理的研究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从总体上看,这一研究已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如日益丰富的各地实践性经验资料的“出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理论视线的引入,更多学者联合“会诊”。我们有理由相信,社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一定会迎来一个奇葩争艳的春天。

2.试述我国现阶段应如何探索发展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持续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推动我国进入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期,作为迟发展社会转型期必然遭遇的现象,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存在着堕踞。如何有效地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对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历史回溯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寻找出路:

第一,继续调整社区管理的工作模式。

尽管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遭遇到重重困境,但事实上,它对我国全方位推进现代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因为管理体制中社区行政的组织性、统一性较强,才能克服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无序状态,在极广泛的领域实现整体协调的功能,对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对城市基层行政区的建设和管理,稳定社会秩序,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的市民社会尚未完全成熟,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时期,政府完全放手,依赖社区自治无疑会带来社区的混乱和无序,不仅不能推动建立普惠型社会,反而会加重社会失范。

但是新的社会状况也促使社区管理体制作相应的调整,首先,针对社区行政事务缺乏上级统筹协调的问题,尝试构建区、街社区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厘清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其次,针对社会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的双重定位问题,开展议行分设改革,尝试建立社区事务委托管理与监督执行机制,尽力将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剥离。再次,针对社区服务缺乏整合规划,与居民需求部分错位的问题,尝试建立社区服务组织管理与社区服务素质评估机制,力求不断弥合两者差距。最后,针对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尝试开展“社区网格化改革”,重点开展“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研究,具体包括岗位聘任制度、资格认证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内容。

第二,重视拓展社区建设资源,培育并吸纳社区社会资本。

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资源是社区建设可持续推进的核心动力,本文亦认为资源的获取、流转、培育及整合是创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社区现有的建设资源主要有三个: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大多依赖的是政府提供资源,而事实上,不管是着眼于现有的国家财政能力,还是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社区建设最充足的资源来源都应当是社会,社区如果能培育并吸纳社区社会资本,社区的系统便能获得内部平衡,得以有效运转。因此,如何拓展及培育社区建设资源便理应是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应当考虑的关节点。

基于上文关于社区特征及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瓶颈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培育、吸纳社区社会资本:

(一)构筑社区居民人际互动平台,培育社区人际互动网络社区的建设究竟是依赖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还是能够实现系统的自主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可行性。有鉴于此,社区建设应当激发社区内部的能量,帕特南认为:“公民参与网络增加了人们任何单独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之信息流通,体现的是以往合作的成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块,未来的合作在此之上进行。”圈所以,提供社区内人际交往的场所,积极推动各项结合社区实际的具体活动计划,可以增加居民互动的机会,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可以借由这一方式,逐渐转变社区建设的途径,为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基本条件。

(二)重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我国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主要依靠家庭和单位来整合、调配社会资源,在社会流动不频繁、社会分层较单纯的时代,家庭和单位充当着“联络员”的角色,异常有序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及调配,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亦能在家庭和单位范围内得到解决。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资本原有的载体如家庭、单位等受到严重冲击,急速的社会转型导致国家和个人之间出现范围愈来愈广的中间地带,出现国家与个人的日渐疏离。故此,该中间地带急需新的组织形式维系系统的有效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社会组织就成为有效承载体。社区社会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等,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让政府来推动一切社区问题只会愈帮愈忙,社区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社区里面.非营利机构就是社区,我们正是通过它来塑造一个公民社会,它是未来社会行动中的中坚力量。”[61也正如著名政治学家汉斯·科曼所理解的那样:“社会资本被看成是公民社会的黏合剂。许多集体行为的问题只通过个人行为无法解决,但是由遥远的国家调节或间接的正式民主程序也不容易解决。相反,社群的自我调节,结合民主国家及其机构的威权,倒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非营利组织是社会资本“流通”和“运用”的重要通路,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团体则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人际关系平台的重要力量。因此,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实现社区管体制创新的有效路径之一。

3.怎样理解社区公共事业

4、影响我国社区自治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提高我国社区自治的水平?

影响我国社区自治的因素:

一是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无法实现有效的指引和明确的规范。虽然我国1989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 但该法规定的居委会的性质、职责、任务、产生程序、运行机制等与现实有较大差异,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同时, 相关的配套法律和实施细则很少, 因此, 法律上赋予居委会的自治权力在实践中难以真正体现,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自治主体的发育。

二是社区行政化倾向仍然存在。由于受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影响, 我国的各级政府还没有解决管理职能界限模糊, 权责不明确的问题, 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仍然被

作为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延伸并承担着国家的行政职能。街道办事处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完成大量的行政管理任务,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街道办事处又把目标责任分解下达到各

个社区居委会, 要求各居委会必须完成, 导致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任务。社区居委会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下日益行政化, 其后果是导致社区的各种矛盾日益增加, 难以调动社区成员

的积极性, 更为严重的是将社会资源挪用为国家行政资源而严重地削减了社区建设所需的

各种社会资本。

三是居民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缺乏信任。从法律上讲,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积极表达居民意愿, 维护居民利益。近年来, 居委会组成人员已逐渐实行直选, 使居委会扩大了权力合法性基础, 获得了居民一定程度的认可。但由于直接选举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 居委会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仍源于政府, 而不是居民的授权, 加上财物等资源仍主要来

自街道办事处, 所以居委会绝大部分工作是部署和组织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而为居

民提供社区公共物品和社区公共服务远远不够, 导致居民对其认同度不高, 造成信任感缺乏, 许多居委会也习惯把自己看作是政府机构的“代理人”, 而不是居民代表, 因而在社区成员与居委会之间难以建立充分的相互信任。

四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治理的客体, 又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 社区自治就难以实现。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参与普遍不足, 被动参与多, 主动参与少, 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没有太多的热情, 民主需求普遍不足。民主的动力来源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要求的满足, 目前虽然单位制在弱化, 但单位的许多功能仍

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影响居民生活, 居民的诸多需求依然主要在单位内得到满足, 而社区功

能的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要, 也无法吸引居民关注社区事务。

五是社区关系网络发展不均衡。在我国当今的社区治理中, 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机构(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党工委) 、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社区中介组织、社区非营利性组织、社区居民等多种主体构成的网状治理结构。但在这个网状结构当中, 各主体拥有和动员资源的力量是不均衡的。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拥有和掌握着大量的财政和决策资源; 居委会的行政依附性仍难以改变, 因而其自治性和独立性难以实现。社区非营利组织一方面要取得政府的认可, 另一方面又要争取社区居民的支持, 以获得社区居民支持的持续资源。社会中介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真正进行市场化运作。而缺少社区中介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纽带作用, 作为个人的社区居民之间关系松散, 交往稀松。因而, 尽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主体的社区治理结构, 但各主体之间由于拥有资源以及动员资源的能力不均衡, 从而导致

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积极活跃的互动网络, 而是由单极主体(政府机构或其代表街道办事处) 主导、其他主体被动反应的格局。

应如何提高我国社区自治的水平:

(一) 加强社区治理的法律建设, 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法律定位。加快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 现有的《居委会组织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居委会的管理方式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流

动人口、下岗职工、人口老龄化、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问题, 居委会在管理上力不从心;居委会的规模设置偏小, 难以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 居委会的权限、职能定位存在模糊的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尽其职、出其力; 居委会的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因此, 要通过立法, 解决社区居委会的权限、职能界定、权利与义务, 以及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另外, 还要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确立其他社区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 如社区建设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为社区治理提供必要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二) 积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第三部门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 志愿性的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政府未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 企业又因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时, 第三部门可以弥补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不足。在社区治理中, 第三部门可以补充由于政府供给不足的公共产品, 可以动员民间力量,可以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 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目前我国的第三部门发展缓慢, 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制度安排缺位和法律不健全, 使第三部门发展的支持性不足; 另一

方面是因为第三部门本身仍然存在“官民两重性”的特征, 有较明显的行政性和官僚化倾向, 难以获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积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内在需要, 要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第三部门本身的共同努力, 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使其发挥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不完全等同于第三部门, 它与第三部门有一些交叉, 它可以有一部分营利部门。社会中介组织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 通过信息沟通和服务, 有效地突破社区成员间的陌生感与疏离感, 填补由单位变革带来的社会组织化降低的缺失, 将分散的市场主体包括社区居民重新组织起来, 提高了社会组织化程度, 既满足社区居民

需求, 又可降低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从目前社区内存在的中介服务来看, 政府职能与中介组织功能相互交叉, 这是制约社区中介组织发展的“瓶颈”。很多中介组织的主办单位都是政府的相关部门, 有的甚至还与政府机构合署办公。中介组织应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 不应该是政府机构的附属品。因此要理顺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把中介组织从政府中脱离出来, 斩断中介组织对政府的依附关系, 把中介组织真正办成民间性组织, 实行

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 使其回归社会, 走上独立运作轨道。此外, 还要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上明确中介组织在社区管理方面的地位, 确定中介组织的机构性质、活动范围、酬金标准、权利与义务、违法处理等问题, 促进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四) 积极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是参与、自治、共享。也就是说, 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共同享受创造的成果。社区自治强调的是自下而上的多方面参与, 而不是政府部门的传统管理。能否有效地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是否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成熟的社区理念。公民参与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培育需要适宜的生长空间和土壤, 因而, 政府一方面要抛弃管制和包办

的做法, 另一方面, 要提供更多政府与公民合作、沟通的平台。社区理念的形成, 是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基础, 要积极培育公民的社区意识, 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

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居民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体会到公共精神的价值和共享参与的成果。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居民自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区自治就是要把民生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为居民公共需求和共同利益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确保社区和谐稳定,是社区自治的重要基础。随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工作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治水平。

2、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社区党组织是实行社区自治的重要保证。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发动和教育居民增强参与自治的自觉性,为社区真正实现自治保驾护航。

3、把选用干部的权力交给居民。在选用社区成员的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发扬民主。目前,社区成员候选人虽已经过渡到由社区选民或居民代表提名、选举,但在选举的整个过程中,选民的知情权还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尊重,建议多宣传,多通过见面会、竞职承诺等形式让选民多了解、多熟悉候选人的情况,这样他们才能在行使选举权时拥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

4、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他们对社情民意最了解,他们对社区事务最有发言权和监督权。居民代表会议是体现居民意志的自治组织,居民代表会议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要确实赋予居民代表会议完全的议事和监督权。要建立、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建立重大居务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的制度,居委会成员要接受居民代表会议的民主评议、检查和监督。居民公约要根据结合实际情况起草拟定,与小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并经过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才能要进一步强化居民公约对社区事务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5、深化居务公开制度。居务公开是保证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条件,社区应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事务监督小组报告社区重大事务、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居民代表会议的监督。社区的计生工作、困难补助,招工就业等应及时上墙向居民公布。只有让社区工作透明化,才能确保社区自治的公正廉洁。

6、着力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涉及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共同利益要求方面,社区应当多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解释工作。只有了解了居民的真实需要,才能正确决策,求得问题的解决,得到居民的拥护。有的社区已经通过召开社区事务听评会,使社区活动中心管理、健身路径铺设、公交车站迁出小区以及占道经营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有的社区在居民自我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做法,如开通社区网站,进行居务公开,让居民轻点鼠标即可参加社区难点、热点讨论,对社区事务建言献策,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畅所欲言,相互教育的平台。

7、区、街要为社区自治继续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现在居委会的报表应讲求科学性,能合并就合并,做到一表多用,防止报表过多,让社区工作人员从名目繁多的报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到居民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多做服务性工作。

8、居民代表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应占主要比重,要变政府考核为居民代表为主考核,才能真正体现居民自治,社区干部居民民主选出,他们工作好坏居民最清楚,居民最有发言权和监督权。这样做,有利于居委会干部改变单纯为上级负责为为广大居民群众负责的观念,树立以居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9、社区自治不等于上级放任不管,社区实行自治,区、街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社区干部的指导、教育、培养上。社区自治搞得好不好,关键靠社区干部去带动、去组织。上级对社区自治由领导变指导,关键就要在提高社区干部自治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社区干部的工作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

5、社区发展的规律及未来趋势是什么?国外的社区发展对我国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社区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1.社区和社区发展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区和社区发展的概念不尽相同,歧义很大,但是并不妨碍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化。在一个较为宽广的分析框架下推动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趋势。综合各类研究成果,我国把社区定义为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发展是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共同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和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建立和谐紧密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从社会过程、社会组织、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社会资本、由下到上等角度来定义和推动社区发展,这些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基本理念。2.社区发展是多行为主体的共同合作过程

作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社区内部各行为主体的伙伴关系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发展通过合作关系将当地居民和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团结起来,结成社区内部的伙伴关系和共同参与,使基层共同体得以实现可持续的自我运行。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社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意识则是社区发展的动力源。社区内部各组织的广泛合作促进社区整合,促进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参与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公益。各类草根性社区组织处于政府和社区成员之间,具有非政府、非营利、自治的性质,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和工作项目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

3.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社区是构筑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1在发展管理的研究中,各国都认识到政府和市场在城市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二者分别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通过社区发展提高社会公益,能够解决市场体系下公共资源积累的不足。通过政府向社区授权,能使二者形成战略制定(掌舵)和提供服务(划桨)的关系。虽然中国和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起点不同,但以推动形成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基础是共同的。

4.通过社区发展促进公共事务的处理,提高社会公益

社区发展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社区公共事务,提高社会公益,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城市化发展、经济改革、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逐步增加。社区提供公共物品的作用得到重视,社区发展也涉及到上述广泛的公共事务,对居民提供直接和便捷的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

全球化趋势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西方国家社区发展,政府官方的行政力量相对较弱,与我国行政化机制覆盖的社区发展不同,是建立在社会组织职能分化和专门化基础之上的现代社区。国家、市场和社区等三大领域中存在丰富多样的、积极的功能和相互协作,是在相对稳定和成熟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社区发展,因此其社区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对我国未来城市社区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

鉴。

如果说依托行政力量推动社区发展是中国当前阶段社区发展的典型特征,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来促进社区建设将是未来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健全的社会体系,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特点对深化我国社区发展具有突出价值:第一,社区发展要求全面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这种社区服务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用其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向社区提供服务。第二,社区发展需要充分发展和培育大量社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有70多万社区非政府组织,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贡献作用。这些组织雇佣了大量的员工,形成了重要的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促进了资源和志愿者的流动。第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区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企业力量发展社会公益,促进民间资本发展社区,将社区服务发展作为城市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性企业,促进建立社区公共基金等。第四,积极推进社区项目并规范化管理和运作。政府应根据特定的社区和特定的服务需要,比如幼儿护理、育儿技巧、成人教育、反暴力、妇女发展、就业等,来开展社区项目,并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支持来鼓励创新和项目服务。通常由政府机构准备项目的指导大纲,上面注明资金的用途,希望团体组织能踊跃提交详细方案。其中有些项目大纲要求非常严格,详细规定了申请人的资格标准,但有些则相对灵活些,鼓励富有创造性的草根社区参与项目,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对社区项目采取规范化的评估和考核,并将之作为未来推进社区项目的依据。第五,构筑良好的社区发展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法规体系

相对比较成熟。以美国为例,1974年实施《住宅和社区发展法》,除了联邦法律和法规外,各州政府和立法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法律来促进社区发展。除了针对社区发展的立法以外,社区各项公共事务的规划标准和专项法律法规对于完善的社区发展运行模式也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国家一般都有相应的宏观管理体制来规划和管理社区发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下设社区规划和发展办公室(CPD),颁布社区发展条例为指导社区发展和规划,澳大利亚成立了家庭和社区服务部,日本则由自治省负责社区工作,地方政府也设立“社区建设委员会”和“自治活动课”等相应机构。第六,社区发展是走向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的起点。广大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积极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的发展,是在社会领域开始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是参与全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前提,社区发展是国家政治民主的基础。在上述这些方面,我国社区发展还处于非常薄弱甚至空白的状态。亟待吸取西方国家社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引导着一种大社会、强政府的格局,是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相互协作,其所要求的大社会的良好发育、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社分开、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和社区合作关系的发育,对中国社区发展的深化和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总之,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受到全球化力量的深刻影响,社区发展作为由下到上的草根性行动已经形成~种全球化趋势。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使社区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特色和各自本土化的发育方式,而这些草根性的社区内在发育,又印证了社区发展的本土性,不断丰富着社区发展的内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多样化的社区发展实践,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各自得到完善和深化,而结合本地区特点本土化和路径依赖的社区发展经验,又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共同为实现完善的现代治理格局提出有价值的对

国外社区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从国外社区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社区建没与国外差距很大,要通过综合治理,促进社区建设。

首先,社区建设要得到政府的火力支持。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扶持迂远远不够。资金投人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运作,杜区建设无法顺畅进行。政府除了增加拨款,还可以通过多渠道来筹集资金。例如,政府对于社区建设项目可以减免税收或税收返还等政策,设立社区建设基金会,呼吁社会各界向基金会捐助资金,吸引企业、公司等盈利机构也把参与社区建设回报社会作为一个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区建设多元投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建设谋求长久之策。

其次,加强社区组织建漫。我国社区组织与同外有明显不同,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在杜区内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蹄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金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杜区建设的重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竞组织建设。居委会建漫更不能忽视,作为社区建设的执行组织,居委会负责杜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我陶居委会行政倾向严重,必须提高居委会自治功能。

为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我国社区服务应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建设社区志愿组织。同时,应该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社区志愿组织与政府之间建立相互合作关系,政府给予社区志愿组织优惠政策,刺激改组织大量投人社区建设所需,社区志愿组织积极为社区建设服务,减轻政府负担,共同为杜区建没服务。

总之,国外一些国家在各自社区建设发展中分别形成了适合自身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社区治理方式,较为成功地达到了有效社区建设目的,促进城市社区有序协调发展。我国社区建设也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社区.还得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罔家的成功经验。

(三)加拿大社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以及联合国逐渐认识到社区可以作为一种基层民主的实践形式,鼓励公众参与。1986年,我国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开始引进“社区”这一概念,并逐步开始着手营造社区,这一做法的目的正是欲把社区作为基层民主的组织形式,让其在中国生根发芽。显然,社区在我国的发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掌握着很大的主动性。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对社区自治的呼声很高。很多学者对这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对政府的主导提出了质疑。的确,政社不分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笔者同样认为,我国社区发展与西方不同,我们有着自己特定的国情,政府在社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始终是制约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避开客观事实,就社区论社区,一味反对政府介入,对我国的社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中国的社区发展还很年轻,尚需不断借鉴经验和自我摸索,我们的政府需要转型,我们的社区需要定型。而加拿大的社区发展已相对比较成熟,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以上根据研究加拿大社区取得的经验,对我国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加拿大社区从自发向着自治方向发展,

现在进入了自治阶段。如何自治?它恰涉及到社区与政府的关系。自治并不是完全脱离,完全的自治并不可取,政府与社区二者应很好地结合,互助合作。用现今流行的治理理论①

来说,政府的这种介入应是治理,而非统治。治理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也是现今客观实际的反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日益发达,人们的利益、思想和追求越来越复杂,政府不可能都管起来。同样,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达也为发挥民间的自治作用提供了条件。作为政府——社区体系的治理,是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和提供资助,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与自治,以充分发挥社区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在管理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的作用。政府把原先由它独立承担的责任转移给社区,社区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二者很大程度上成为合伙人。在这种治理模式下,社区发展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并拨专款加以实施,但在规划过程中却充分体现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要建立健康并且富有生机的社区,重点在于治理,而不是统治。

社区发展是一项由人们广泛参与并且为了实现人的更好发展的活动,主体是人,目的更是与人密切相关。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社区和社区发展的关注越来越深入。我们虽不主张历史退回到传统社区,但滕尼斯对社区的本来定义也正是今天社区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安居乐业、守望相助是社区的基本价值。每一个社区必须通过集体的努力找到属于它自己的复兴或繁荣之路。

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1

电大专科《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1

社区服务与管理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每题2分,共20分) 1.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B )。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2.“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 A ) 。 A.詹姆斯·N·罗西瑙 B.罗纳德·J·格罗索鲁 C.保罗·韦普纳 D.奥利弗·E威廉姆森 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 C )。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 4.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B )。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行政领导 D.工作领导 5.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6.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 A )。

A.1987年武汉工作会议 B.1993年14部委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 C.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D.1999年民政部开展全国 26个社区建设试验城区试点 7.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 A )。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B.农村“五保对象” C.企业负责的职工福利对象 D.城市社区居民 8.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 B )的管理。 A.商用物业 B.居住物业 C.工业物业 D.其他用途物业 9.下列关于社区发展的看法,除了( A )外,其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A.过程说B.方案说 C.运动说D.方法说 10.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是建立在( C )理论基础上的。 A.功能派B.发展心理学 C.系统论.D.控制论 二、多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4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2.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社区治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辅导 该章是本书的开篇点题,主要介绍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其中需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社区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社区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 1、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特征:它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是不断变迁的; 3、社区的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能; 4、分类:按照社区功能划分;按照社区的空间特征分;按照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按照社区规模分;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按照多元标准分;按照其他标准划分; 5、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了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该活动是动态,会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6、社区管理特征:区域性、群众性、综合性、规划性、层次性、动态性; 7、社区管理基本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 第二章重点辅导 该章需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有:社区管理体制的概念、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得必要性、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社区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区管理(专科) 一、填空题: 1.一般认为,“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 最早提出来的。 2.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__ 。 3.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__ ”的改革思路,落实和扩大街道的管理权力和财力物力。 4.1981年3月,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标志着中国在物业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 5.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还包括视觉污染和__ ___。 6.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___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 7.社区教育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协调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和__ ___。 8.世界各国的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__ ___,即政府、社 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 9.国外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发展特点是趋于、公众化。 10.所谓社区,就是__ 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11.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__ 辖区。 12.社区文化的本质是__ ,社区只是属性。 13.社区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__ 文化现象,它具有地域性、群众性、实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 14.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污染源有生活污染源、__ 和工业污染源。 15.环境问题通常包括环境破坏和__ 两个方面。 16.社区治安的对象一般是指社区治安职能部门依法调整的同社区治安有关的__ ,主要包括行为违 法行为和刑事犯罪行为、灾害事故、社区内的不良道德风气。 17.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是指学校与__ 之间开展的双向服务。 18.我国社区正规教育体系包括初等和中等文化基础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__ 。 19.新加坡自1989年全面推行__ 制度,标志着新加坡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20.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 ,用法律的形式统一规定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性质 和任务。 21.1950年3月,__ 市率先将按照居民状况建立起来的组织命名为“居民委员会”,揭开了我国城市 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历史序幕。 22.物业管理的对象是__ ,服务对象是物业产权人和物业使用人,是集管理、经营与服务于一体的 有偿劳动,实行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之路。 23.1884年,英国的巴尼特牧师在伦敦东区首创了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 讲师__ 而设立的。 2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__ 制度,虽然部分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基本 卫生问题,却也导致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获得长足的发展。 25.从文化的主体和客体来看,文化活动组织和表现的主体都是社区群众,而作为客体的被组织者和观摩 者也是社区群众,因而,社区文化还是属于__ 。 26.丹麦社区治安的法宝是__ 。 27.发达国家在社区管理方面依然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如美国政府制定的“__ ”就是一项致力 于社区发展的“行动方案”。 28.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进行的__ 。 29.全国各城市在__ 年都普遍建立了街道办事处。但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街 道办事处纷纷改建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政权,它实际上成了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 30. __ 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服务的基本工作方法有 [ ] A.社区服务规划的制定 B.社区服务的制度建设 C.社区服务的工作监督

社区治理作业册参考答案

社区治理作业册参考答案 社区治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属于社区的功能(D) A政治功能B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D交换功能 2. 不是按照社区空间特征分类的是(A) A亲属社区 B 法定社区C自然社区D专能社区 3. 社区管理组织的基本特征不包括(C) A社区性 B 地域性 C 共生性 D 双重性 4.按照管理组织的性质分,社区管理组织不包括(D) A行政管理系统 B 社区自治管理系统 C 社区管理支持系统 D 社区执行系统 5.不属于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A) A定性化管理模式 B 社区自治模式 C 多元化模式 D 法治化模式 6. 不属于社区管理实践基本特征的是(B) A高度理论概括 B 个体性 C 相对稳定性 D 代表性 7.制定社区规划时,制定社区发展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哪个原则(C)A可操作性 B 广泛参与 C 可操作性 D 详尽具体 8.居民会议分为一般工作会议和(B) A业主委员会 B 居民大会 C 物业公司会议 D 街道居委会会议 9. 社区自然环境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社区的生态资源 B 社区的人文资源 C 社区的矿产资源D社区的生物资源 10. 关于社区环境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社区环境教育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B 社区环境教育应与社区经济建设相结合 C 社区环境教育应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D社区环境教育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11.我国城乡社区自治组织不包括(A) A乡村居民委员会 B 业主管理委员会 C 志愿者协会组织 D 文化体育类社团 12.不属于社区组织的是(B) A社区的党组织 B 社区的团组织 C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D 社区中介组织 13. 不属于社区文化功能的一项是(C) A社会沟通 B 心理凝聚 C 社会渗透 D 价值导向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

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社区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较为繁锁的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前提是要认真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内容,真正做到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开展工作,制定年度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计划,按地区、按月份管理,强调患者的遵医行为,要求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认真负责,发现一个,规范管理一个,力求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一、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主要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主要疾病及目前健康状况(并发症、伴发症)各项化验检查(逐步完善)、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诊断、治疗、健康指导计划。 二、按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管理。 三、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低盐饮食、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进入家庭也是一个对病人全面了解的过程,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承受能力,明确病人的需求,有利于个体方案的实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五、周期性的体检。 慢性病是多因多果的疾病,周期性体检有助于发现其它潜在病变。 六、每次访视后完善病人信息,完善健康档案。 七、预约下次访问时间。

详细记录病人住址、通信方式,同时留给病人社区卫生中心、责任医生的通信方式。 八、告知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掌握转诊指征,社区卫生服务设备简陋,提供的是适宜技术,解决的是基本健康问题,急、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管理最终目的,是医生走出去,病人参与进来,通过医生的健康宣传和医疗干预,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明确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的实施和执行者是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维护病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将个体保健与群体健康结合起来,达到全人群策略,进行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doc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doc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常认为,90%的患者初起为隐匿性,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或其他诱因存在时,病情就会加重,表现为口干、口渴、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1]。 糖尿病可致全身众多重要器官损毁,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和寿限,全社会为此花费非常巨大。 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的社区治疗,对减低糖尿病所致的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中心自 2007 年对社区糖尿病探索性的进行社区管理,现将一些做法报告如下: 1 病人的发现 1.1 筛查方式: (1)利用分期分批进行特殊人群体检。 (2)通过各级门诊检查(3)对一些因大血管病变、高血脂、肥胖及其他与糖尿病有关疾病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筛查。 常规的筛查方法包括空腹血糖和 OGTT 的 2hPG 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检测,多指清晨未进食所测的静脉血糖。 OGTT 的 2hPG 是口服 75g 葡萄糖 2h的血糖。 1 / 6

1.2 建立患者慢病档案: 对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填写社区慢性病人随访表,分配到所在全科团队,建立糖尿病电子档案,并开始对病人进行随访管理。 2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医学管理模式,是在各级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共同参与下形成的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这种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管理模式改变了既往单一药物治疗的观念,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积极因素和社区的管理作用[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健康教育社区成立糖尿病教育小组,由专科医师、全科医师、营养师及社区护士组成定期举办社区糖尿病教育讲座。 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及药物副作用、病情的监测、自我保健等。 教育手段采用授课、讨论、宣传橱窗、发放糖尿病防治资料、广场宣传等等。 2.2 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避免抑郁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一是心理因素的病因学作用,二是心理应激状态已有糖尿病的病程影响。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

社区治理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领导人()前不久应邀出访俄罗斯,并出席历史名城()建城300周年庆典仪式。 2、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和扩大党的(),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4、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 5、()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文种。 6、《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住地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 7、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 8、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 9、()要以坚持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目的。 10、社区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分,共10分,对的在题后面()内打“∨”,错的打“×”)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 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财富、尊重创造。()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说明市场经济本身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 4、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应当坚持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5、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6、“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的有关条款规定的。 7、社区居委会下设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适当收费。() 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9、“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琵琶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11、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2、推进社区建设的步骤是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从大中城市开始启动,逐步向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 13、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自治组织。() 14、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行政隶属关系。() 15、社区的划分应坚持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便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原则。() 16、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自治公约由社区居委会提出,街道办事处研究确定。() 17、社区居委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公务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18、中小学校文体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允许适当收费,用于日常维护和管理。() 19、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出

2020年社区管理期末试卷参考

社区管理期末试卷(开) 一、名词解释(10%) 1、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2、物业管理: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周围区域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路养护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业主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的过程。 二、简答题(42%)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地域要素:出于实证性研究方便考虑,通常把社区研究限定在较小的地域范围。 人口要素: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三要素。 生态要素: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 结构要素:社区内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心理要素:①社区对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②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 2、如何理解社区管理的特征和功能? 社区管理的特征:1.区域性2.互助性3.复杂性

社区管理的功能:1.社区管理有助于社区经济的发展2.社区管理有助于社区文化的繁荣 3.社区管理有助于社区环境的美化4. 社区管理有助于社区治案状况的改善 3、简述社区管理和街道管理的区别。 对比项目街道管理社区管理 管理主体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还有其他机构、单位和居民管理目标“眼睛向上看”“眼睛向下看” 管理对象行政隶属的单位面广量多 管理方式上下级命令与服从相互尊重与平等 管理机制单一的行政机制综合性的管理机制 管理内容上级单位指派的任务内容比前者多 4、简述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 1.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1)老年人服务;(2)残疾人服务;(3)优抚服务;(4)社会贫困救助服务;(5)儿童服务 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4.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5、简述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与特点。 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性(2)明显的派出代表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7-11-16 14:52:29 阅读:1786次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中心主任、预防保健部和医疗服务部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全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童世杰 副组长:张国安胡磊 组员:陆勇毅乐明伟史旭东虞锋华郑康军周科位张金伦 二、报告对象 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 三、报告单位 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报告内容: 1、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 2、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3、冠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非致死性); 4、脑卒中发作指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5、肿瘤确诊为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 1、医疗机构报告 ①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②在区外医疗保健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我区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五种慢性病病例。 2、漏报调查

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 结合我区三年为一周期的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及报告要求 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作、肿瘤(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印章,在24小时内向疾病防制科报告。 疾病防制科收集报告卡,检查填写质量,于7个工作日内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发病报告卡输入后10天内报送区疾控中心。将不在本辖区的病例从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中筛选出来,每周用Email发送到患者现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对收到的Email内的有关慢性病信息及时整合到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每月末5日前将当月的电子表分辖区打印装订成册。 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在24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5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报告卡及时报送区疾控中心。 3、疾病防制科于每月、季、年末5天前向区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并将当月电子表发送至中心gfkingdom@https://www.360docs.net/doc/cc7184813.html,备份 七、发病报告有关注意要点 1、急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二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登记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2、恶性肿瘤 2.1填报对象 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 ②对原发恶性肿瘤漏报的复发和转移病例; 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

社区糖尿病管理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慢性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组织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等),引起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第一章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中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应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二、二级预防 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并发症筛查及代谢控制。定期随访追踪。 三、三级预防 延缓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减少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界定标准 年龄≥40岁。 超重及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腰围:男≥90cm,女≥80cm。 注: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人腰围和诊断标准。卫生部2003年4月颁发《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试行)》建议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TFG)者。 血脂异常者。 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有分娩巨大儿(≥4kg)者。 二、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与干预措施 1、通过社区宣传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等活动,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 2、针对肥胖、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群体干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3、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家庭探访等途径,对高危个体惊醒危险评估,并给予个体化的生活行为指导。 4、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信息库,进行定期检测和管理。 三、社区普通人群中能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干预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 2、提倡健康饮食 3、防治或减轻超重/肥胖 建议:(1)成年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跳舞,户外运动或做较重的家务)。这些运动可以一次进行10分钟,一天运动几次来达到每日所需的运动量。同时,可考虑每天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锻炼。(2)所有成年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都应该鼓励进食低脂肪、适量粮食、充足水果和蔬菜的饮食。 第二部分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第一章糖尿病患者的筛查 一、筛查渠道 1、机会性筛查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发现或诊断糖尿病。 2、高危人群筛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筛查。

《城市社区管理》 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社区管理》模拟试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正误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在括号内打“×”)1、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还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所以,社区与社会没有什么区别。(×) 2、城市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要比农村社区晚得 多。(√) 3、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协助的关系,不是一 种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 (√) 5、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把“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门。 (√) 6、社区服务是一种福利服务,应该是无偿的。(×) 7、青岛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 8、现阶段我国社区的自治应该是单一化模式。(×) 9、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 10、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越强,对社区的发展越有利。(√) 二、单项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利益和的人群所组成。共同目标 2、社区组织主要是指社区的党组织、____________和社区中介组织。社区居民 自治组织

3. 目前社区内主要的管理机构包括街道委员会、____________、业主委员会和 中介组织等。居民委员会 4、业主大会的常设执行机构是。业主委员会 5、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街道(居委会)辖区型、__________ 、资源 自助型三种。学校辐射型 6、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服务模式。全科医疗 7、《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于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54 8、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__________ 和混合 型模式。社区自治模式 9、_________实行的是混合社区模式。日本 10、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除了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 和。物质文化 三、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1-5题为单选题。第6-10题为多选题,请注意:多选、少选和错选均无分) 1、“社区”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 D )在1887年最早提出的。 A.马克思 B.法林顿 C.韦伯 D.滕尼斯 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环境管理要素的是( D )。 A. 马路的宽窄 B. 气候条件 C. 讲座 D. 电力 3、( A )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 社区管理主体 B. 社区治安管理 C. 社区发展 D.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4、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B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5、1869年,( A )成立了第一个以济贫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组织:慈 善组织会社。 A. 英国伦敦 B. 法国巴黎 C. 中国北京 D. 美国纽约 6、下列属于社区自治组织的有(ABD ) A. 城市居民委员会 B. 业主委员会 C. 街道 D. 志愿者协会 7、根据参与主体意愿的强烈程度,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可分为( BC )。

社区管理学题库

社区管理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属于社区的功能(D) A 政治功能B文化功能C 维系功能D交换功能 2. 不是按照社区空间特征分类的是(A) A 亲属社区 B 法定社区C自然社区D专能社区 3.下列说法不对的是(D) 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D 社区是不变迁的 4. 农村社区的特点是(C) A 人口数量多,异质性强 B 组织结构复杂 C 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 D 社区居民差异性大 5. 下面不属于社区管理的特征的是(B) A 区域性B个体性 C 综合性 D 规划性 6. 社区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不包括(D) A 全体利益B自治和自助C协调性和前瞻性D和谐性 7. 社区管理体系不包括(D) A 组织管理体系 B 工作管理体系 C 监督保障体系 D 内部制衡体制 8. 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的特点(A) A 义务性 B 公益性C群众性D 互助性 9.属于社区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的是(B) A 地区比较方法B国际比较方法 C 城市比较方法D 乡村比较方法 10. 不属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是(C) A 观察法B问卷调查法C文献阅读法D 邮寄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区的特征包括(ABCDE) A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B 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C 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D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 E 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2. 社区的功能包括(ABCD) A 政治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维系功能 D 服务功能 3.社区管理的特征是(ABCDEF) A 区域性 B 群众性C综合性 D 规划性 E 规划性F层次性 4. 社区管理的研究研究原则包括(ABCDE) A 实事求是原则 B 系统分析原则 C 矛盾分析原则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 比较分析原则 5. 社区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 A 文献分析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问卷法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社区,它有哪些要素组成? 答: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 社区包含以下4层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 社区有什么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答: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聚落的承载体。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不断地变迁。社区具有政治、文化、维系和服务功能。 3.什么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社区管理的组织是多元的;社区管理对象是社区的各项事务;社区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了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管理是动态的,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 社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 4. 简述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社区管理学是以社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规范为对象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文化、教育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管理保障;

社区管理学复习资料

社区管理学考试资料 1、滕尼斯的“纯粹社会学”定义 1887年,滕尼斯出版了《共同体与社会》被公认为社区研究的开山之作。 2、社区的功能有哪几种 1)社区参与功能 从基层公共管理的角度而言,社区参与就是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影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 2)社区化功能 社会理论上得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功能 社区的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区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区发展的管理过程。 4)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功能 社区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护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 3、按社区功能划分,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是,经济社区,其劳动力大都从事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政治社区,其区域与政治中心关系密切,如全国和省、市、县等行政区域的管理机关多在地,大都是全国或一定区域的政治中心。 三是,文化社区,主要是指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常见的是以这些单位命名的社区。 四是,专能社区,指人们从事某种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 五是,特殊社区,主要是指以实现某种特殊目的为活动内容的区域。 4、社区管理的概念 我们给社区管理如下的定义:一定社区内部的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包括社区党工委、政府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社区单位、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繁荣和发展、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而进行的区域性的、全方位的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活动。 5、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广泛参与 广泛参与在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社区管理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社区全体居民,还包括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二是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各类社区管理主体不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还参与社区的治安、环境、卫生、文化和教育等活动。 6、社区管理模式及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管理形式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为社区管理的核心,现阶段主要是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为主导,在居(村)委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社区管理主体的配合下,对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进行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对政治、社会资源的控制,强化基层政府的行政职能,实 现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 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社区内各管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含答案)!(综合版)

1、考试内容:以社会工作及社区专业知识为主,and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公文写作等。 2、主要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行政能力、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 3、参考材料:《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选举手册》、《公 文写作》等。. 4、面试考察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厦门市2005年度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考试简章 考试内容:笔试为综合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区工作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法律常识、写作等基本知识。面试时加试计算机应用。 其他方面可以找到相关书籍,社区方面的参考一下这个: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问题在国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90年代初期,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大地探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一、社区的产生 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的长河告诉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所以国的聚落形势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社区管理系统与服务重点笔记

一社区的概念最早于19世纪末由德国社会学家膝尼斯提出。 二把社区界定为“地域社会”,实际上已经和滕尼斯所提出的“社区”概念相去甚远。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的人口 2.一定的地域范围. 3.合理的区位结构. 4.共同的生活方式. 5.独特的社区文化. 6.相同的社区意识. 四杜区管理的作用 1.组织作用 总之,社区管理通过组织的作用,利用约束性要素来建立和理题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统一大家的认识,培养社区意识,达成“社区事务是为了大家、大家必须参与”的共识,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活动。 2.协调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社区管理的协调能力和协调作用,才能够调动大家齐心协力关心和参与社区管理,不断创建社区管理的达标项目和优化项目,使社区管理向新水平、新台阶、新层次发展 3.凝聚作用 总之,社区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足度,为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形成一种社区居民互助式自我服务的互动良性循环,是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4.稳定作用. 总之,社区管理可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多方控制,化解不稳定因素,不仅帮助社区居民,单位解决实际间题,而且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心情舒畅,充分发挥社区维护社区秩序的稳定器的作用,强化社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五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性质上不是一级国家机关。也不是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而是群众性的基层自治组织,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六社区管理模式: 1.北欧:“社区城市化”管理 2美国社区:共享型自治 3日本社区:混合型管理模式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2型糖尿病是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 240万,其患病率高达9.7%[1]。社区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用药指导、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患者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2014年1—12月通过社区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的比较,对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58~82岁,平均(73.6±5.7)岁;病程6~17年,平均(9.4±3.2)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冠心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型糖尿病者;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