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目标评价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习过程:

第一教时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

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

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

2、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先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说说邓稼先的生平。

2、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5年8月……而逝世”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朗读第三部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与邓稼先亲如兄弟的50年友谊与奥本海默17年的同事经历?

——为了说明他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默读

2、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六、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3)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4)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不知稼先在……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5)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文中)

(6)《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把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七、学习第六部分。

1、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2、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

贡献。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

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八总结课文: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八、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九、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十、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1、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贡献之大、鲜为人知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鞠躬尽瘁

4、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民族自尊

5、我不能走──艰苦奋斗、舍我其谁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高唱赞歌

十一、学后反思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领会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感受人物精神品质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学法指导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目标评价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以多媒体方式播放《七子之歌》。

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

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一篇,这首歌是说澳门是我们祖国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了,作者闻一多以澳门为第一人称表达了澳门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藏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更具体地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二、认识闻一多

1、学生结合自己预习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闻一多先生。

2、资料展示:1928年9月~~1943年8月,闻一多先生先后担任过武汉大学文学院兼中文系主任、青岛大学

文学院兼国文系主任、清华大学国文系、西南联大教授。在十五年的教授生涯里,先生将主要精力转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自编了《全唐诗》,研究了《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先秦《周易》《庄子》,由古代神话到史前人类文学;对甲骨文、钟鼎文、音韵文、民俗学的研究也很精深,堪称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

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斗争的洪流。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里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三、走近闻一多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感知文意。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校补()气冲斗牛()潜心贯注()弥高()根据拼音写汉字

jiǒng()乎不同 jiǒng jiǒng()()目光警报dié()起lì()尽心血 he()然而出诗兴不zuo()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根据“说”和“做”这一脉络,你认为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之间又是怎样自然衔接起来的?

4、认真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事?他是怎样做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2)引领学生谈感悟和发现。

3)赏读:你能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十年艰辛,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中品味出什么?

4)如何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

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5、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做了些什么?

2)引领学生谈感悟和发现。(展示“最后一次演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3)你能从文中提取一个句子概括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吗?

四、评说闻一多

1、赏一赏

1)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冰心

2)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周总理

3)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学生

2、写一写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抒写属于自己的名人名言来对先生的纪念。

3、唱一唱

(播放《我的中国心》)

总结:

“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语言,让我们踏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行,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

2、熟读课文,完成从书练习。

3、预习《孙权劝学》。

六、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做”了再“说”

学者卓越的学者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革命家大勇的烈士

敢“说”敢“做”

八、学后反思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体味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目标评价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学生达成度高。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学习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

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

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

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

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学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3.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指导: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目标评价: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学生达成度高。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来描写人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人物群像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一同走进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整体感知

(一)结合注释①介绍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二)针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检查预习

1、找一位学生来读,并注意以下易读错的词语

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g

九年级数学上册 22.1.3 二次函数 精品导学案2 新人教版

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象与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出k h x a y +-=2)(的图象; 2.掌握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性质; 3.理解抛物线2ax y =、k ax y +=2、2)(h x a y -=与k h x a y +-=2)(之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像,归纳出抛物线k h x a y +-=2)(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继续渗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二次函数的k h x a y +-=2)(图象和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抛物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导学方法: 课 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阅读 22.1.3(3) 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象与性质内容解决<<导学案>>自主测评内容。 二、课堂导学: 1、情境导入:请你从开口,顶点,对称轴方面叙述抛物线2)(h x a y -=的性质。 2、出示任务、自主学习: 1.会用描点法画出k h x a y +-=2)(的图象; 2.掌握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性质; 3.理解抛物线2ax y =、k ax y +=2、2)(h x a y -=与k h x a y +-=2)(之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合作探究: 1、画出函数y =-12 (x +1)2-1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最值、增减性. 2.抛物线y =a (x -h)2+k 与y =ax 2 形状___ ________,位置________ ________. 3、抛物线y =ax 2先向上平移|k |(k>0)个单位,再向右平移|h |(h>0)个单位可得抛物 线 。 展示反馈 1.y =6x 2+3与y =6 (x -1)2+10___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__不同. 2.顶点坐标为(-2,3),开口方向和大小与抛物线y =12 x 2相同的解析式为( ) A .y =12 (x -2)2+3 B .y =12 (x +2)2-3 C .y =12 (x +2)2+3 D .y =-12 (x +2)2+3 3.二次函数y =(x -1)2+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4.将抛物线y =5(x -1)2+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小结: 五、达标检测: 1.抛物线y =-3 (x +4)2+1中,当x =_______时,y 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2.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哪幅图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Array设计人:纪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路程。 3、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学习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设计: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二: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三: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什么人在沙漠怎么样,为什么会在沙漠那样) 任务四: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说说你的认识。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20世纪的航空事业: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故事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二)新知认知 1.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嗝()协()奏躯壳()ji?()毛lí()明ji?()毛 遮bì()遗hàn()真谛()辐()射筛()糠打嗝()协()奏躯壳()口干舌zào()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身不由己: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芸芸众生: 4. 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等问题,他的心理 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 质。 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二次函数学案(全章)(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学习准备 1.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 是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其中k 、b 是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 (其中k 是 的常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k 是 的常数)。 二、解读教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3.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y= 。 4.如果你到银行存款100元,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 ,一年到期后,银 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那么你能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吗? 。 5.能否根据刚才推导出的式子y=-5x 2+100x+60000和y=100x 2+200x+100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吗? 一般地,形如y =ax 2+bx+c(a ,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它 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 32 1x y +- = (2)112+= x y (3)x y 222 += (4)1t s +=(5)22)3(x x y -+= (6)210r s π= 即时练习(1)2x y = (2)212= x y (3)) 1(+=x x y (4)1132 --=)(x y (5)c ax y -=2 (6)12+=x s 三、挖掘教材 6.对二次函数定义的深刻理解及运用 例2 若函数1232 ++=+-kx x y k k 是二次函数,求k 的值。 分析:x 的最高次数等于2,即k 2-3k+2=2,求出k 的值即可。 解: 即时练习:若函数1)3(232 ++-=+-kx x k y k k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 。 四、反思小结 1.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2.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3.二次函数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几种不同表示形式: (1) y=ax2 (a≠0); (2) y=ax2+c (a≠0且c≠0); (3) y=ax2+bx (a≠0且b≠0)。 4.二次函数定义的核心是关键字“二”,即必须满足自变量最高次项的指数为_____,且______项系数不为_____的整式。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与性质 一、学习准备 1.正比例函数y=kx(k ≠0)是图像是 。 2.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像是 。 3.反比列函数y=k x (k ≠0)的图像是 。 4.当我们还不了解一种函数图像的形状时,只能用描点法研究,描点法的一般步骤 是: , , 。 二、解读教材 2值) (2)根据图像,进行小结:

张衡传导学案定稿(教师版)

、第十三课张衡传导学案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做好圈点勾画,将不懂的句子和词语做上记号。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学会自学,并做好笔记。 【学习难点】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解能够通译全文。 【知识链接】 一、作者和主要人物介绍。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文体简介。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三、基础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历史学家、文学家。张衡是(朝代)科学家、文学家。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结合注释通译课文,将不会翻译的句子和词语画上记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给课代表。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预习课文《张衡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标在文章中。 3、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任务: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重点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1、识记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騭()璇玑() 算罔论()帷幄()阉竖()合契()河间相()骄奢()乞骸骨()伺者()都柱()蟾蜍()官秩() 3.齐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 二、细读文章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把意思填在横线上。 ①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逾侈()拟()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奇其才()累召不应()致思()雅闻()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4、写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游于三辅() (4)虽才高于世()(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翻译下列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二次函数全章导学案(不分版本,通用)

26.1二次函数 §26.1.1《二次函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活动一】知识链接(5分钟)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___________ 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25分钟)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课内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 答: . 【活动四】快乐达标(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组内互查2分钟.) 1.观察:①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 32y x x =-;⑤213y x x =-+;⑥()2 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 数有 。(只填序号) 2.2 (1)31m m y m x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3.二次函数23y x bx =-++.当x =2时,y =3,则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为 . 【活动五】拓展延伸(独立完成3分钟,班级展示2分钟) 1.二次函数2 ax y =与直线32-=x y 交于点P (1,b ). (1)求a 、b 的值; (2)写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指出x 取何值时,该函数的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 已知二次函数22y x =. (1)当1x =-时,求y 的值; (2)当8y =时,求x 的值. (3)若点C 的坐标为(0,8),过C 作x 轴的平行线,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边),求AB 的长,并求出△ABC 的面积S △AB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 一、基础常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理噎筛糠 篱笆打嗝辐射芸芸众生 2.依据下列的解说,写出相关的词语。 (1)释教指全部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很多的平常人。() (2)比方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颤栗。() (3)比方失利之后从头康复实力。() (4)描绘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5)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他人的定见。()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本文首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问题,他的心思改变进程能够归纳为:______ ______ _______ ,从中咱们能 够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力质量。 4.预习后的疑问: 二、常识链接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但 他的终身首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翔;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作业;1929年协同法国 闻名飞翔员梅尔莫兹、吉约梅拓荒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逃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与法 国抵抗运动,至驾驭侦查飞机殉难停止,他的终身是飞翔员的生计。他的小说特点是环绕他自己的航空阅历,描绘了其时法国飞翔员的惊险豪放的日子。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张衡传》导学案(二)

《张衡传》导学案(二) 教学参考 1209 1421 《张衡传》导学案(二) 每日一诗 (宋杨万里) 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圈子里,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5分钟)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 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作者及传主。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学习张衡的优秀品格,了解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关于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2. 培养学生快速月的课文的能力并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1.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自主学习 1.词语积累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2.请一位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一、速读,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阅读速度。(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1、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 3、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死亡危险?(提示:有针对性速读1.2小节。) 4、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多媒体设备适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二次函数导学案(全章)

第1课时二次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 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3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解答相关的题型。 【课时类型】概念课 【学习过程】 、学习准备 1 .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 y 值,那么我们 称 ________是_________ 的函数,其中 __________ 是自变量, _________ 是因变量。 2 ?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y= ( 其中k 、b 是常数,且kN );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y = ( 其中 k 是 _________________ 的常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y= (k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常数)。 二、解读教材一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3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 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 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 5个橙 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 y 个,那么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你到银行存款100元,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 x , —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 期储蓄转存。那么你能写岀两年后的本息和 y (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能否根据刚才推导出的式子 y=-5x 2+100x+60000和y=100x 2+200x+100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吗? 一般地,形如 y = ax 2+bx+c (a ,b ,c 是常数, 理解并熟记几遍。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即时练习: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2 1 2 (1) y x (2) y x 2 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 1 2 1 (1) y — 3x (2) y 2 2 x ⑶ y 22 2x (4) s 1 t (5) y (x 3)2 x 2 (6) s 10 r ⑷ y 3( x 1)2 1 (5) 2 y ax c (6)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学习方针】 1.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 2.品尝要害句子的意义,了解作者的优秀质量 3.领会生命的意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的坚强意志与质量。【学习进程】 一、导入 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观点? 二、预习查看 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课文吟诵和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等状况。 三、全体感知 1.快速阅览要依据要求,捉住内容要害,捉住要害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

①默读,不要朗诵,力戒回读。(培育学生专注阅览的才能) ②调整阅览速度。(依据阅览资料和阅览时刻而定) ③捉住内容要害、要害词句来阅览。④标出段前序号。 3.著作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优点? 4. 在沙漠中心,“我”遭受了哪些苦楚与折磨?怎么处 理这些苦楚? 5.面临这些苦楚,作者心境产生怎样的改变?(先找出 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 四、评论研讨 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芜的沙漠中终究阅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苦楚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失望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安静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4)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达观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 深陷窘境的“我”能忍耐巨大的苦楚,表现出主人公 怎样的精力? 4. “我”为什么能从苦楚、失望转变为安静、达观的呢?

5. 阅历屡次生与死的斗争,圣埃克絮佩里向咱们展现的 人生意义、举动价值,文中是怎么表现的? 6. “我”所以为的“日子”的意义是什么?(要害研读13、16、19段) 7. 齐读20-21段,想想圣埃克絮佩里的阅历给咱们带来 了怎样的启示。 8.作者为咱们提醒的“探险”的真理是什么? 9. 作者用很多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感触,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络作者的生平,你以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五、品尝言语 细读课文,细细品尝下列句子的意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仅仅 夜晚的冰冷。 2.北风就像平原上的马队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 以逃避它的来犯。

高中语文 第13课《张衡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学生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并熟记有关的文化常识。 2.学生认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以及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3.学生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4.学生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传》等。 2.《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二次函数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 二次函数 活动1知识准备 1.y=3x-1是函数;y=1 2x既是一次函数,又是函数. 2.对于函数y=(m+1)x m2-2,当m=时,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活动2教材导学 二次函数的概念 (1)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面积是y cm2,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因为x2是二次项,所以它(填“是”或“不是”)一次函数. (2)用一根长800 cm的木条做一个长方形的窗框,若其中一边长为x cm,则它的面积y cm2与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要使自变量x有现实意义,它的取值范围是. (3)以上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a,b,c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 和. ?知识点二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要使有意义. 探究问题一二次函数的判别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1)y=9x2-x;(2)y=-1 3x 2;(3)y=4-x+x3;(4)y=1 x2+x 2; (5)y=(x-1)2-(x+1)(x-2);(6)y=ax2+4x+1.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首先要把它化为,然后再判断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2);(3)是自变量的二次式. 探究问题二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2[教材问题1变式题]暑假期间,九(8)班n名同学约定每两个同学之间通电话一次. (1)写出互通电话的次数m与n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m是n的什么函数; (2)当n=10时,互通电话的次数是多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法圣埃克絮佩里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 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 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 3、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 第二程序: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在沙漠中遭遇了什么,想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第三程序: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这篇课文并初步感知其中内容。快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学生倒回去读。(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②调整速度。(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等指导阅读。接着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为题目加前后词语 得出“我在沙漠中感受和思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 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