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湖南乡土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

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

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

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

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

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

特征:

①、地形特点:山地、丘

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

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

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

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

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

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

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

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

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

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耒水上的东江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冷水江市)

(冷水江市)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6、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

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

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③、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三、人口与民族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数量多。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城乡分布看乡村人口多于城市,乡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1%。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①、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③、少数民族的特色:一是种类多;少数民族相对聚居;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厚。

4、湖南民俗风情特色,以及自然环境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①、民俗风情的特色: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享生活,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居住习惯、民俗节庆、民间歌舞等。

民族服饰:如苗族服饰无论男女都是“色彩斑纹布”。

特色饮食:侗族婴儿出生第三日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以大宴宾客为特色。

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

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等。民间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象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鼓舞、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湖南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山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服饰与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密切相关,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不开,湖南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上田地较少,因此,他们把房屋建在陡坡上。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与湖南河流较多有关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 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 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赣 B、黔 C、鄂 D、粤 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 A、长沙市 B、邵阳市 C、湘潭市 D、株洲市 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 A、湘西、湘南、湘中 B、湘南、湘西、湘北 C、湘东、湘西、湘南 D、湘西、湘东、湘北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 , , 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探究2】读图了解湖南省的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湖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 2、根据地图的信息简要说一说湖南省人口的 分布情况。 3、有一些地方(如张家界、吉首、怀化等) 人口分布相对比较稀疏,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 信息,从自然条件简要说明这些市(州)人口 分布稀疏的原因。 材料:湖南省地形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山岭相连。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其间夹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北部是洞庭湖平原。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2、举例说明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湖南文化常识练习题

中考过关检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教民农耕,遍尝百草”。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其陵墓在我省境内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2、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李振声 3、2007年初,国宝“四羊方尊“回到了故乡湖南展出,吸引了如潮人群观赏。这件国宝是我省什么地方出土的() A、攸县 B、宁乡县 C、临湘市 D、株洲县 4、1949年8月,率部在长沙起义,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①程潜②白崇禧③陈明仁④薛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我省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下列有关传统节日里民俗风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宵节守岁,辞旧迎新 B、清明节祭祀扫墓 C、端午节吃粽子,龙舟竞赛 D、中秋节吃月饼,合家团圆 6、下列重要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歼敌四万人,为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 A、长衡战役 B、常德战役 C、湘西会战 D、衡宝战役 7、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我省著名画家()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启功 D、沈从文 8、城头山遗址位于我省()A、澧县B、陇山C、宁乡D、浏阳 9、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著名战役有①常德会战②湘西会战③平型关大捷④台儿庄大捷()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②④ 10、时务学堂是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起创办者是() A、徐特立 B、谭嗣同 C、熊希龄 D、曾国藩 11、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时在() A、湖南常德 B、湖南长沙 C、湖南岳阳 D、湖南芷江 12、下列起义与主要领导者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桑植起义—罗荣桓 B、长沙起义—程潜、陈明仁 C、湘南起义—朱德、陈毅 D、秋收起义—毛泽东 13、目前发现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传承使用的地区是() A湖南湘潭一带B、湖南桃源一带C、湖南江永一带D、湖南岳阳一带 14、湘西苗族最隆重的节日是() A“四月八”和赶年B、盘王节和撒玛节 C、盘王节和“赶秋” D、“四月八”和“赶秋”、 15、民国初期,反对袁世凯称帝,发动护国战争,后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的是原籍我省邵阳的() A、黄兴 B、宋教仁 C、谭嗣同 D、蔡锷 16、北宋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两大家是() ①应天府书院②岳麓书院③白鹿洞书院④石鼓书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创建湘军,以“中体西用”思想办理洋务运动的原籍我省双峰县的人物是() A、魏源 B、左宗棠 C、王船山 D、曾国藩 18、在创建共和国的湘籍元勋中,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的是()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

湖 南 乡 土 地 理 编写者:彭红阳 修改者:谢丽琼 龙江南 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点 1.概况 (1 )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人口:2004年达到6697.7万人,316人/平方千米。民族众多,以汉族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山区。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东、南、西部相对稀疏(3)行政区划: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分为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行政中心, 2.湖南地势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河流的分布: 湖北省、鄂、武汉 重庆市、渝 贵 州 省 、 贵 或 黔 、 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南宁 广东省、粤、广州 江西省 、 赣 、 南昌

(1)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东部是湘东山地,主要是罗霄山脉。 南部是湘南山地,主要是南岭及附近山岭。 西部是全省地面积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湘西山地,主要有武陵山和雪峰山脉。 北部是洞庭湖平原,中部是湘中丘陵。 (3)洞庭湖水系: 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东北城陵矶汇入长江,从而对长江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等原因洞庭湖日益萎缩,对长江水量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发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们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源于广西,流经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城市,其支流耒水上建有东江水电站。 资江:中游建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支流上建有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我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四水中流程最短的,有“百里画廊”之称。 3.主要自然灾害 (1)山地灾害:湘西山地和湘中丘陵等山丘区易发生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2)气象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 (3)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个: 一是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四水带来的泥沙再湖泊中淤积,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二是盲目的围垸垦殖、围湖造田,使泄洪流量和调蓄容积逐年减少。 4.气候 湖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湖南降水集中在4-5月、9-10月,年季变化大,所以民间有“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的说法。 5.交通与旅游 (1)湖南“田”字形的铁路干线网 南北向的有京广线、洛湛线和焦柳线,东西向的有 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石长线。 处于几何中心的城市是娄底市,株洲、怀化有火车拉 来的城市之称。目前,国家正在开工建设从长沙到昆 明的高铁。 (2)主要旅游景点

最新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1、湖南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湖南位于祖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2)湖南的邻省:北面湖北省、西北重庆市、西面贵州省、南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东面江西省)。(3)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读七年级上册P3 湖南省政区图熟悉湖南的13个省辖市) 2、面积、人口、民族:湖南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千米,2005年,湖南总人口为6732.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湘中、湘南、湘北较为稠密。湖南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湘东的边远山区。 3、湖南地形特点:(1)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像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③中部是湘中丘陵。④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5)湖南的最高峰—武陵山脉的壶瓶山、怀化的最高峰——雪峰山脉的苏宝顶。(读七年级上册P15湖南地形图和P16湖南山脉图) 5、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起调节作用。 7、湘、资、沅、澧四大水系:(1)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东部,水流平缓。河流沿岸城市有:株洲、湘潭、长沙。(2)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最长、也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上修建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3)资水:水力资源丰富,有“滩河”之称,建有柘溪水电站。(4)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四大河流向北流入洞庭湖。(读图七年级上册P27湖南水系图) 8、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湖南主要的气候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等。 9、湖南境内的铁路干线:(1)南北向铁路:焦柳线、京广线、洛湛线、武广高铁。(2)东西向铁路:浙赣——湘黔线、石长线、渝怀线。(3)主要铁路枢纽:株洲、怀化、长沙、衡阳等。(4)铁路干线上的城市:焦柳线上有张家界、吉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学习难点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

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

地理文化常识

地理常识 目录 一、中国精髓 (2) 二、世界十大 (4) 三、国家别称 (8) 四、其她世界之最 (9) 五、地球经纬 (10) 六、七大洲四大洋 (11) 七、岛屿、群岛、半岛 (11) 八、海洋、海、洋、海峡、江、河、湖、大陆架、海岸线、三角洲、海拔、运河、瀑布、海沟 (12) 九、世界有150个国家,亚洲48个,欧洲43个,美洲35个,非洲53个,大洋州14个 (18) 一、中国精髓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屏山、乌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盘山三胜】松、泉、石 【晋祠三绝】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西江小三峡】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岷江小三峡】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与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书楼】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文溯阁〖沈阳〗、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湖南省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 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心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180C,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4、气候主要特征 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 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②治理措施: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 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 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7、湖南的自然灾害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措施主要有: 加强各种水利建设;兴修水利;修筑堤防;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三、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问题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3、气候资源: ①主要特点: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 ②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合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的利于作物的生长。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doc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 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 然后就戊子年,2071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 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 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 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 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 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2016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

湖南乡土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 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 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 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 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

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冷水江市)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2)

中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七上P2)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七上P3)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七上P15)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七上P16)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七上P18)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七上P20)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七上P24)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七上P27)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全长850千米,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耒水上的东江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全长650千米,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全长1000多千米,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和支流上有凤滩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6、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③、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三、

最新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1)

8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湖南地理文化常识教学教材

湖南地理文化常识 1.概况 湖南省由于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其境,故简称“湘”,。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邻江西;西靠渝黔(重庆、贵州);南连粤桂(广东、广西);北接湖北。长沙市是湖南省级行政中心(既省会城市)。全省面积21.18万多平方千米,省区轮廓像一个“人头”。人口 6 600多万,有汉、苗、土家、瑶、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 2.地形 湖南省地形以丘陵与山地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宵山脉,西有雪峰山、武陵山,南有南岭,中部丘陵、低山起伏,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既洞庭湖平原。全省地势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主要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多发生于山区。 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库治理、河道整治 3.气候 湖南省大致位于北纬25°至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属亚热带、湿润地区。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干旱(伏旱、秋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等现象。 植被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4.水资源 湖南省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4 700多条,多属洞庭湖水系。人们常用“三湘四水”泛指湖南,四水就是指洞庭湖水系的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湘江为第一大江,全长817千米;在沅江上有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洞庭湖总面积2 82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5.矿产资源 湖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良好,矿产已发现100多种,素称“有色金属之乡”。其中诸量优势矿种有锑(产地:锡矿山,有锑都之称)、钨、铋、高岭土、雄黄、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和石煤等11种,均居全国第一位;锰、石墨、钒居全国第二位;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水口山有“铅都”之称 6.生物资源 湖南省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森林分布较广,杉木为主要用材林,材质优良的辰杉、瑶杉,大量外运;油茶、油桐、柑橘、中华猕猴桃、茶叶为主要经济林木。 7.农业 湖南省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主要的传统农业生产部门。农作物以一年二熟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苎麻、烟叶等。 8.工业 湖南省工业已形成初具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工业体系,是我国有色冶金工业重要基地之一。机械、化工、食品、纺织、电力、煤炭、钢铁、建材、造纸、陶瓷等工业也发展起来。传统手工艺品以长沙湘绣、益阳和邵阳的竹器、浏阳的石雕(菊花石)、澧陵瓷器、临武龙须草席、望城的铜官陶瓷、凤凰的民间工艺著名。 9、湖南建立了长沙、株洲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株、潭是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密集区。 10、城镇建设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一体化”将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