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

1.直皖战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主要权利,在日本扶持下,极力扩张其武装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统一的口号,想利用直系军队消灭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又达到削弱直系的目的,段祺瑞操纵安抚国会,选徐世超取代冯国璋为总统,直系不甘心皖系的扩张,提出和平统一的口号,在英美支持下与段祺瑞对抗。1920.4直奉两系合作反对段祺瑞,7.14,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岛,京津.京汉两路开战,奉系张作霖派兵,作为直军后盾,皖军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2.北洋军阀: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知道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后援,参与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不顾公义,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利为目的的,个人和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军政集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异帜,统治中国长发达16年,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加深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程度,袁世凯死后,北伐分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3.府院之争:府,总统府,院,国务院,即总统,总理之争。袁世凯失败后,黎元洪于1916.6任大总统,实权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明争暗斗,权利争夺。1917年初,日本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支持中国对德宣战,段想借参战之名扩充军队,消灭异己,操纵内阁,提出对德宣战。美国害怕日本独占中国,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其本人担心段实力过于扩张,于己不利,拒绝对德绝交电稿上签字,解除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实质上反应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4.中山舰事件:1926年春蒋介石坚持下的孙文分子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暴动,推翻国民党政府,并以此来煽动反共,3.18,黄埔军校驻省办案处通知海军局称,奉蒋介石的命令调派兵舰开复黄埔,听候差遣。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立即派中山舰前往,但军舰到黄埔后蒋介石却声称无此命令,随后因苏联参观团要参观兵舰,李之龙经请示蒋介石,将中山舰调回,中山舰往返开动本是奉命行事,但蒋介石却诬陷共产党阴谋暴动,以此为借口,于1926.3.20宣布戒严,调动

大批军警逮捕李之龙,占领中山舰和海军局,扣押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包围苏联团住宅和省长罢工委员会,收缴了两处卫队的枪械,也称“320事件”中山舰事件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推行戴季陶主义,经过中山舰事件精心策划,有组织有计划打击共产党,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反革命阴谋活动。

5、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15日至22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蒋介石以“消释疑虑,杜绝纷争”为名,提出一系列“整理党务案”。提案规定:共产党应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册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额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执行委员会的三分之一。凡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所发出的一切训令,应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过等等。此案时蒋介石限制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步骤。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这个提案被通过。会后,原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离职,蒋介石担任了一系列军政要职,权利增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6、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和中国共产党员的参与下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通称为黄埔军校。孙中山自兼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国民党左派廖仲恺担任党代表,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政治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将原来的三个团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立在连上,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营团设党委,整个军队由前委统一指挥,三湾改编开创了人民军队良好的政治生活,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人民新型军队奠定基础。

8、五原誓师: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召集五原诸将举行会议,会上议定成立国民军联军,并举行誓师大会,冯玉祥宣布宣布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同时还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代表全军宣

誓,要从国民党之主义唤起民众。铲除卖国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求中国之自由独立,并联合世界上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五原誓师是国民军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国民军正式加入革命行列的标志,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了革命势力,既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争,也促进了敌人阵营的动摇和分化,正当北伐胜利进军之际,在敌人侧翼出现了这只革命军队,不仅在战略上牵制了敌人,还给敌人沉重打击。

9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进一步推动全国的农民运动。1924年6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举办36届,其中最后一届规模最大。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第一至第五届的所长分别是彭派、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彭派,第6届所长是毛泽东,农讲所教员大部分是共产党人,大部分学员是由共产党地方组织选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步青年,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作为特派员被派往广东各地指导农民运动,大部分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工作,成为当地农民运动的骨干,有力地促进了各地运动的蓬勃发展。10、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至1934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所谓的新生活运动就是重整道德,改变风气的运动。因其从改造国民的生活入手,所以命名为新生活运动。按照蒋介石的说法,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都合乎民族固有道德——礼、仪、廉、耻,目的在于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来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以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为影响,维护国民党的统治。新生活运动虽然标

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新运在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失败而结束,总体成效不大。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纲领简称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纲领是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是在中共领导下,各民族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人民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除序言外有7章60条,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制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他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文教、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在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12、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太平洋战场的困境,发动了摧毁美国空军在华基地和打通大陆交通的战役,战役分为豫中会站、长衡会战、桂柳会战三个阶段,由于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中国损失了五、六十万军队,丢失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6个城市,30多个飞机场,这次大溃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二、简答和论述

1.试比较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上,存在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新三民主义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新内容。、旧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正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等空洞口号,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在资产阶级专政对纲领发现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旧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民生主义增加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际民生。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①从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看,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处在这样时代,五四运动不是属于旧式的资产阶级世界的一部分,而属于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②从五四运动指导思想,领导者看,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虽尚未诞生,但已有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他们初步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斗争,不同程度起到领导作用。

③从五四运动阶级阵营看,五四时期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出现壮大阵营,中国工人阶级已摆脱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胜利军。

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条件,在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自觉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造就出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3.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

第一,蒋介石国民党把阶级利益放在首位,而置民族利益,民族斗争于次要地位,他们害怕对日作战会破坏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亿万资产,又害怕全民族的抗日民主运动会冲垮他们的统治,因此宁可与日本妥协,也不愿意放弃剿共政策,实现全民族抗战。第二,中国的地主买办阶级长期以来与地主阶级有联系,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和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统治也离不开帝国主义的支持,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轻易对帝国主义进行反抗。第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统治阶级以夷制夷的政策,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不是发动民众奋起反抗,而是系希望于外力帮助和调停。第四,认为自身统治地位不稳,整体国力不如日本时,需从长计议,希望有解决中共问题和增强对外作战准备的时间。

4.中共二大后,中国工人运动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特点:①工人阶级在自己政党领导下觉悟迅速提高,罢工斗争从主要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主要为争自由,争民主权利,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能。②工人的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出现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中国工人阶级日益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教训:①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战胜强大的敌人,仅靠工人阶级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革命胜利。②在半殖民地半反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没有起码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范较大工人斗争都遭到反动军警镇压,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反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必须组织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③中共必大力吸收工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尽快壮大自己的队伍,不断扩大,巩固自身组织,才能适应领导不断发展的革命斗争的需要。

5.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北洋军阀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因而讨伐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是顺乎人心,合乎潮流的正义战争,是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打倒军阀,铲除列强”,为整个国民革命胜利进军指明政治方向,成为北伐军战胜北洋军阀的强大武器。

②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结出的硕果,国共在政治军事外交通力

合作是取得胜利决定因素。首先,中国共产党直接从事军事活动。其次,在制定军事战略决策上积极配合。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制定北伐政纲上的活动。在外交上,主要把反帝矛头共同指向英帝和继续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关系,坚持联俄政策。

③正确的战略方针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原因,胜利不仅取决于人心归向,而取决于军事指挥正确,北伐军正确制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战争主动权。

④北伐军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尤其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模范作用,广大群众热烈拥护支持,及苏联的援助也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苏联顾问帮助,物质援助,帮助制定方针政策)

⑤从客观方面,各派军阀内部腐败和深刻矛盾,为北伐胜利进军创造有利条件。

6、国民革命时期北伐与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异同点:

1、 相同点:都是国民政府与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

2、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在工

农运动蓬勃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的情况下进行的。后者

是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逐步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革

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

②目的不同:前者是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后者主要是同张作霖争夺全国统治权。

③性质不同:前者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④组织领导着不同:前者是以国民党左派为核心,当时的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后者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这时的国民政府是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的工具。

⑤参战军队不同:前者是国共合作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后者是帝国主义帮助建立起来的反革命军队。

⑥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前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并收回了九江,汉口英租界。后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屈辱退让,严禁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

7、简述三大起义的功绩教训:

功绩: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创建了人民军队,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了党的旗帜,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鼓舞了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开创了中国革命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党从事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

教训:首先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成功。革命武装力量必须同农民,同土地革命相结合,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但其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决定,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部分决策。给革命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8、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红军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武装斗争就开展不了,根据地也就失去群众基础,因此,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都离不开土地革命。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建立,存在,发展,因此,要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就不能没有武装斗争。

第三、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建设,土地革命无法进行,武装斗争就会失去依托,因为没有后方而走向失败。

第四、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就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9、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1、 经济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

弱,这就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城市革命缺乏

阶级基础。

2、 政治上,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主独立,因此,

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

模,有组织的政治斗争的条件。因此,中国革命只能走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

3、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失败的共同原因就在于照搬苏联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

命道路,背离了中国国情,毛泽东首先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

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从而使中国革命开始

了有革命意义的新起点。

10、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虽然没有全面的讨论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问题,但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和组织路线问题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形成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使中国革命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解决中国问题的开始,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1、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保存了红军主力和党中央,为开展中国革命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2、 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巩固和发展了陕甘革命根据地,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结束了王明教条主义在政治经济、组织上的统治。

第3、 中共第二次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推举自己的领袖和领袖集团,标志着中共开始走向成熟,长征锻炼了党和红军,集合了五湖四海的中共精英,造就了大批的党、军、政领导人才,为中共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思想组织,干部基础。

第4、 长征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增强了中共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和影响,长征宣传了中共主张,引起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反抗暴政的人士的关注,一些西方记者,传教士开始深入陕北苏区,报道中共真相,成为中共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桥梁。

第5、 丰富了中共统一战线理论,长征途中,红军抓住国民党中央军阀与地方军阀,地方军阀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尽量分化利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利益,实现了彝海结盟。

第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答: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当权派,这决定了统一战线内必然存在阶级斗争。这是由抗战的性质和战争的长期性决定的。

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采取遇事协商,临时解决问题的方式,统一战线比较松散,缺乏相互制约力,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

③这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了局部政权,但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一条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一条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他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⑤处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苏、英、美都支持中国抗日,但是都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

13、试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战线?

答:第一,前者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他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凡属中国抗日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而后者是上述前四个阶级革命联盟。

第二,前者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归国共两党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而后者有统一的政府机构,有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

第三,合作方式不同,前者的国共两党是党外合作,后者的两党是党内合作。

第四,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基本上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都有军队和政权。

第五,前者始终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的全班面抗战路线,后者充满着国民党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第六,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的叛变二破裂,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共产党的维护下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第七,任务不完全相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

第八,同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得到苏联的帮助,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及其他反动势力则持敌视反对态度,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处在二战新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世界人民的帮助,而且英美帝国主义也赞同国共合作,这对我党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利的。

14、试比较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

答: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不同在于:第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全面抗战路线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全民族革命战争坚决抵抗日本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片面抗战路线则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极力维护其在战中战后的统治地位。

第二,具体内容不同。全面抗战路线要求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改革一党专政的政治机构,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选举国防政府,实行抗日的外交、财政、经济、教育等政策,改良人民的生活,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军事上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片面抗战路线则主张由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对人民抗日力量加以限制和压迫,不愿意实行有利于抗日的民主改革,顽固地实行一党专政,在军事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战略与战术。

第三,目标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主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民族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抗击日本侵略的同时,反对中国共产党,压制人民民主运动。以继续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第四,结果不同。中国共产党坚决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使抗日军民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巨大力量。国民党却在抗

战中不断出现妥协和动摇,正面战场屡屡丧失失地,给抗日带来消极影响,遭受人民谴责。

15、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第一,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实践证明它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的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第二,经过这次整风运动使广大的党员干部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第三,它是继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继承了五四的科学民主精神,同时纠正了五四时期的形式主义的缺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成长。

第四,经过整风运动,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团结。

第五,这次整风为党的七大的召开准备了条件,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6、试分析总结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和经验?

答:原因: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比革命力量强大的多,中国的大革命时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有条件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具有先进工业和军事装备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等反动势力组成了反革命的联合战线,共同绞杀中国革命,革命的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背信弃义背叛革命,对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中国直接领导下革命武装力量过于弱小,不足以战胜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总之,反革命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这是国民革命夭折的客观革命的历史根据。

②主观上,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全党理论上不成熟,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三个基本问题都没有经验,对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与规律还懂的不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都还没有完整统一的了解,在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在中共党内占统治地位,放弃了对统一战线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向工农群众

突然袭击时中共不能组织有力反击。因此,中共幼稚错误是国民革命夭

折的主观原因。

③在外部条件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

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一个支部,接受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中

共在大革命时期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错误与共产国际有直接关系。共产

国际由于对中国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对一些问题做片面的分析,对第

一次国共合作始终存在右倾思想。

经验:①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革命

就不能取得胜利。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

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中国

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发动

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地位要求才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增强革命势

力,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权。

③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武装,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中

国革命的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在武装斗争中,中国

共产党如果不建立一支自己直接领导的拥有一定数量的革命军队,革命

就不能胜利。

④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首先是加强党在思想政

治上的建设,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这是巩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17、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的建国方

针?国内斗争实质和焦点是什么?

答: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

盾。这个矛盾集中表现和斗争实质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即是恢复巩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

家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和如何废止国民党一

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成立民族联合政府。在这个关系到中国前途和

命运的问题上,各阶级各党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方针和政治方案并为此积

极展开活动。

战后,国民党保存并扩充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大量的产业,加上美国的援助,构成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军事经济基础。因此,保护国家垄断资本及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是国民党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而美国政府的目标则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提出了“国家统一政治民主”的口号。其实质是一面逼迫和引诱中共交出解放区政权,实行所谓军令政令统一,一面继续玩弄召开国大还政于民的把戏,给国民党反动统治披上合法、民主的外衣,这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于中国政治问题基本方针。抗战一胜利,国民党统治集团立即打算剥夺人民已经取得的权利,使抗战胜利后,中国仍然回到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革命空前强大。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的强大的党,有120万党员,拥有1亿人口的十九块解放区,领导着一支120万人的军队,200万人的民兵。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信,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提醒全党要认清蒋介石反动本质,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即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这一时期,中国阶级的政治积极性大为提高,各民族党派空前活跃,民盟、盟联、民建、民促、九三学社等相继成立,中国民工民族党、致公党召开了大会发表了宣言,他们主张政治上以英美为楷模,提出政治民主化,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经济上在确保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式改良的资本主义,用和平手段解决土地问题。国内各党派相忍相让通过政治民主化达到军队国家化,宣称中国只有走中间的改良道路才能把中国造成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也就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章节题库(抗日战争)【圣才出品】

第5章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卢沟桥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军队是()。 A.第十九路军 B.西北军 C.第二十九军 D.东北军 【答案】C 【解析】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2.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C 【解析】张自忠将军,著名抗日英雄,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殉国前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1940年在枣(阳)宜(城)会战中不幸殉国,是二战中同盟国阵亡的最高将领。 3.下列哪一项不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著作?() A.《论持久战》 B.《关于时局的声明》 C.《论联合政府》 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答案】B 【解析】《关于时局的声明》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 4.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A.《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 B.《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详解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8、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 17.九一八事变 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 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 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 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简答论述: 1.五四运动的意义? 答:①.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新思潮在新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力量,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的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革。 2 3.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答: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5.中共一大成果?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 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 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 4.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分) 5.整理党务案 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关键信息“从对立到统一”“20世纪70年代”“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突破了思想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理念,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答案为A。 5.(2017·黑龙江大庆月考)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 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 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 解析:C 计划经济体制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六个统一”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故B项错误;“六个统一”实质是国家指导分配资源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六个统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举措,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故D项错误。 6.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

大学 中国近代史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年年 年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C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广州农讲所 3.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4.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5.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6.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工农、联合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击,打击蒋介石反动气焰以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这是他篡夺国民党军权的开始。这次反革命政变史称“中山舰事件”。 7.汉浔惨案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

《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府院之争、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北洋军阀、黄埔军校、南昌起义、宁汉合流、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豫湘桂战役、重庆谈判、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原突围、共同纲领。 简答与论述题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哪些特点? 2 、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4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5 、二十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述评。 6、简述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的? 2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情况。 3 、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4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5 、简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破裂的? 7 、试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 容是什么? 2 、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3 、简论国民党各派系混战争斗的情况。 4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1 、试析“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2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述评。 3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4 、简述华北事变的影响。 5、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6 、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7 、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8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过程。 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五章抗日战争 1 、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3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4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场必胜的持久战? 5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6 、正面战场抗战概况。 7 、如何评价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8 、敌后战场抗战概况。 9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表现。 10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1、抗战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第六章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简述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和各党派的建国主张。 2 、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划分及重要战役。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经验。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部分名词解释 北洋军阀: 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府院之争”: 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