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试题.doc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试题.doc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试题.doc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 C )

A、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的精神障碍患者

B、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D、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住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者是指:( C )

A、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者

B、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者

C、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者

D、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12个月以上者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严重精神障碍包括几种精神疾病:( D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严重精神障碍不包括下列哪种:( D )

A、分裂情感性障碍

B、偏执性精神病

C、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D、精神发育迟滞

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分为几级:( C )

A、分为4级

B、分为5级

C、分为6级

D、分为7级

6、2017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任务目标是:(D)

A、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

B、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

C、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稳步提高,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

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是指:(C)

A、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辖区内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

B、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

C、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8、《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危险行为”一项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B、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C、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已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D、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9、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自知力”一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自知力不全:患者不承认有病,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D、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10、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用药依从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规律”为按医嘱用药

B、“间断”为按医嘱用药,但用药频次或数量不足

C、“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D、“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

11、出现下列哪些行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可定为2级:(C)

A、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打砸行为

C、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D、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1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不稳定:(A)

A、危险性为1~2级

B、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

C、危险性为3~5级

D、严重躯体疾病

1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危险性评估为几级:(B)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中,轻度滋事是指:(C)

A、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

B、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C、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

D、是指患者危险性为3~5级

15、下列哪种情况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自知力完全:(B)

A、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D、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1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危险性评估为几级:(C)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是指:(C)

A、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B、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

C、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

D、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18、以下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体检内容的是:(D)

A、一般体格检查

B、血压、体重

C、血常规、心电图

D、尿常规、肾功

1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的分类干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

B、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C、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D、若处理后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2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是指:(D)

A、按规范要求,建立完整健康档案

B、按规范要求,建立完整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评估

C、按规范要求,建立完整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D、按规范要求,建立完整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并进行年度健康体检

2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严重精神障碍包括哪几种精神疾病:(ACD)

A、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

B、器质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

C、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

D、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

22、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患者信息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BCD)

A、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

B、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C、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D、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3、对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评估有哪些要求:(ABCD)

A、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B、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C、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D、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4、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分级描述不正确的是:(BD)

A、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不能被劝说制止

C、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D、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不包括

自伤、自杀

2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干预的依据有哪些:(ABD)

A、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

B、根据患者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

C、根据患者是否服用药物

D、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

2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病情不稳定患者的分类干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D)

A、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B、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C、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D、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7、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符合下列哪些条件:(ABCD)

A、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

B、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

C、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D、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2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体检内容包括:(ABC)

A、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

B、血常规、转氨酶、血糖

C、心电图

D、肾功

2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服务要求有哪些:(ABD)

A、配备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规范规定的健康管理工作。

B、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

C、随访包括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D、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社会功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30、关于《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既往主要症状”是指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患者曾经出现过的主要症状

B、“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是指出于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C、“最近一次治疗效果”中临床痊愈是指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

D、“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

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

精神病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精神病学选择题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B.情感变幻莫测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B.药瘾 C.神经官能病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C.原发性妄想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试卷及答案(2018年)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 培训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 A 户籍为本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常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 A 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应该( )月随访一次。 A 6 B 2 C 3 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 )种 A 6 B 2 C 3 5、对于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 )天随访一次。 A 30 B 15 C 90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 2、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1、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BCCAB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

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多选题每题6.6分 1、服务病种- 6种严重精神障碍包括() a、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b、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c、分裂情感性障碍 d、偏执性精神病 e、双相情感障碍 f、精神分裂症 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分类与危险性评估分级为() a 、0 级:无符合以下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b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c、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d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e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 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f、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病情稳定是指()

a、危险性评估为0级 b、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c、自知力基本恢复 d、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 e、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躯体疾病稳定f无其他异常的患者 4、病情稳定者随访要求为() a、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 b、每3 个月随访一次 c、每1 个月随访一次 d、每6个月随访一次 5、病情基本稳定者是指() a、危险性评估为1-2级 b、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的患 者。 c、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都较差的患者 d、无精神症状、自知力完好 6、病情基本稳定者随访要求为() a、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首先应判断是病 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b、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试卷

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哪个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A.疾控人员 B.精神科执业医师 C.检验人员 D.乡村医生 E.个体开业医生 2、()对全国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实行统一管理。 A.国务院办公厅 B.人大 C.国家卫生计生委 D.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 E.疾控局精神卫生处 3、()要每日浏览信息系统,及时处理相关机构转来的信息和所辖机构上挂的信息。 A.业务管理员 B.数据指控员 C.本级用户 D.直报用户1 E.直报用户2 4、关于发病报告的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六种疾病才需填写发病报告卡。 B、只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这六种疾病,就要进行发病报告。 C、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有自伤自杀倾向,须进行发病报告。 D、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须进行发病报告。 E、必须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家属)知情同意后才能进行发病报告。 5、关于发病报告管理办法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上线晚于发病报告管理办法发布时间,之前的纸质报告单需要补录入系统。 B、发病报告的患者应录入信息系统。 C、发病报告是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才有的功能。

D、各医院的HIS系统可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二期直接对接,实现发病报告患者信息的上传。 E、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只要符合发病报告范畴都需报告,并录入系统。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年度表》中的数据来源() A、国家系统 B、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C、各医疗机构 D、公安 E、卫生计生部门 7、关于流转提醒不正确的是() A、直报用户1有社区迁入患者提醒 B、直报用户1有社区迁出患者提醒 C、直报用户1有医院迁入患者提醒 D、直报用户2有医院迁出患者提醒 E、以上都不对 8、关于发病报告信息录入正确的是() A、发病报告号是工作人员编写的 B、所有带“*”号标示的数据项为必填项 C、身份证号是必填项 D、身份证号18个0的患者也可以出院 E、初次发病时间不能早于出生日期 9、关于出院信息不正确的是() A、出院类型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 B、发病报告患者的出院类型默认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 C、所有出院信息都是从出院信息模块录入 D、发病报告患者的出院信息必须迁到社区 E、发病报告患者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且身份证号不能为18个0,才可以进行出院操作。 10、下列哪项不是随访的内容() A、是否知情同意 B、随访期间住院和关锁情况 C、随访期间病情及危险性评估 D、随访期间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E、随访期间康复措施

医院严重精神障碍报告与管理制度

XX医院精神障碍报告与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院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报告工作,根据《深圳市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特制定《XX 医院精神障碍报告与管理制度》。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的报告和管理。 第二条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报告病种包括: (一)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五)双相障碍; (六)精神发育迟滞; (七)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精神障碍病种。 第三条精神障碍患者诊断应由心理卫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医疗场所作出。 第四条我院暂无相应执业资质的医生,各临床医生只能作出“精神行为异常查因”诊断。 第五条精神行为异常查因排除酒精、药物等原因后,定为发现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各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议其到xxxx (咨询电话:xxxxxx ;地址:xxxxx )确诊或请精神科执业医生会诊。 第六条门诊接诊或住院主管医师为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的责任报告人。

第七条需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的,需同时报告医务科和防保科,由医务科负责联系会诊事宜,防保科负责跟踪会诊落实情况和会诊结果。 第八条确诊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障碍患者信息责任报告人应完整、全面填写《深圳市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报告卡》,报卡时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医生,并应在3 日内发送给防保科,防保科工作人员在收到《深圳市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报告卡》后3 日内通过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第九条防保科应当定期对本院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工作进行自查。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精神障碍公共信息。 第十一条各科室和信息责任报告人应做好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数据安全保密工作,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二条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防保科工作人员不得泄露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帐号和密码。 第十三条公安、司法等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或者使用精神障碍患者相关信息材料的,应当出具采集证据的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工作证件。 2015 年4月8日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请遵照执行。原卫生部发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卫疾控发〔2012〕20号)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

精神病试题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3、吉林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 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尿常规、血脂、眼底、大便潜血、B超。 4、病情稳定患者 3个月个月随访一次。 5、基本稳定 3个月随访一次。 6、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7、危险性评估分为危险性评估分为 6级。 8、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9、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10、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11、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12、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1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14、病情不稳定患者应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15、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16、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 17、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 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18、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19、发现有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者为疑 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在24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 20、随访中,发现患者死亡,或者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或者连续3次未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 21、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2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患者编号办法按照卫生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编码要求,采用17位位码制。患者编号即:区县国标码6位 +街道(乡镇)编码3位 +居委会(村委会)编码3位 +患者顺序号码 5位。 24、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和镇静催 眠药四类。 25、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原则。一般急性期治疗为期 2 个月左右。 2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类, 第一代药又称为传统药或典型药,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试题

2018年都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精神障 碍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六类疾病包括:、、 、、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2.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精神症状评估、、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 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3.危险性评估分级,有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应判定危险性等级为级。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自知力不全是指() A.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的能力。 D、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2.自知力缺失是指() A.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C、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的能力。 D、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3.肇事是指() A.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 B、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C、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4.肇祸是指()。 A、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 B、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

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乡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

仲卫字【2018】8号 关于印发大仲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府综治办、各村委会、院各科室、各卫生室: 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根据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现将《大仲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八年一月十三日

大仲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 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 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

2016年严重精神障碍培训试题与答案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 1、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包括()7分 a.精神分裂症 b.偏执性精神病 c.分裂情感性障碍 d.双向情感障碍 e.精神发育迟滞伴发f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病患者的筛查( )7分a、要做到早发现b线索调查登记表c、用专业知识去诊断d重性精神病早期表现 e性格改变f怪异的想法和思维g进一步确诊 3、重性精神病早期表现( )7分 a失眠——很多精神障碍均可有的表现 b类神经衰弱症状(焦虑、心慌、惶恐不安、浮躁、易冲动、情感脆弱) c性格改变和以前不一样(跟本人比较) d怪异的想法和行为(神秘兮兮,能听到有人议论自己或者某种声音、夸大言语、 夸张的动作和行为、兴奋、易激惹、冲动伤人、毁物、或独自一处、不动不食、不接触人。) 4、精神病患者的管理要求()7分 a、建立患者个人档案 b、预防复发 c、和上级建立有效的医疗合作关系 d、做好监护人的思想工作,传授精神卫生知识,并协助管理 e、做好社区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 5、建立个人档案必备的资料()7分 a个人基本信息表b个人基本信息补充表、c网络知情同意书、 d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诊断证明”、e危险评估表 6、患者随访规范要求()9分 a、重性精神病随访必须由团队所有全体工作人员完成,各社区成员参与排查和随访工作。 b、随访表格必须在随访后24小时完成,表格书写完整、认真,包括(目前症状、自知力、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社会功能情况、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此次随访分类、是否转诊、用药情况、康复措施)。 c、随访表格必须真实、可信。随访人员对患者做好保密工作。- d、个人信息补充表要做到动态变更,随时核实电话、地址是否准确。 e、在社区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及时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开展用药指导和不良反应的监控、康复效果评估和动态记录,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协助转诊治疗。 f 、一年中的主要症状表现、生活和劳动能力、服药依从行、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g、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理。对重症精神病人,加强监控,随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必要时转送专科医院,避免造成肇事肇祸事件。 7、预防复发措施()7分 a督促家属或监护人给患者按时服药 b识别复发早期预警症状 c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d有效和方便的求助政策e保持良好的社会较色 8、做好监护人的思想工作措施包括()7分 a传授精神卫生知识,并协助管理 b让监护人意识到与专科医生配合治疗的重要性,降低复发率 9、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训练内容()7分 a购物、b打电话、c访友、e娱乐、f参加集体活动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卫生中心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采取逐一摸排的方式,排查确认后,建立详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性评估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通过乡村医生报告、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及公安、民政、社区报告、家属自报、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反馈等渠道,全面细致排查,既要掌握现有资料(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中的病人,更要发现资料外的精神疾患人员,全面掌握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详细情况。 1、开展培训。组织对全体乡医进行培训,主要明确排查对象、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标准、工作流程等,以保证排查行动的质量。 2、发现线索。由卫生院依托村(居)委会及乡村医生,采取分村包干等方法,逐村入户排查。按照《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附件1)进行调查,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淄博市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情况表》(附表2-1),然后与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供的名单和当地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已掌握的名单进行审核比对,补充完善信息、剔除重复信息、错误信息,然后按已由专科医生确诊和未确诊的可疑患者名单分类上报区卫计局。 3、病例确诊。在预定日期将未经精神专科医生确诊的可疑人员组织到区级及以上精神卫生机构,由精神科执业医师确诊;或逐村入户对可疑人员进行复核确诊。

(新)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用表

附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用表 表1-1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 指导语: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的人(居委会的居民,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请您回答我的提问。我们保证对您提供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帮助。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 姓名: 性别:年龄:家庭住址: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有没有 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没有 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没有 (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有没有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有没有 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有没有 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有没有 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有没有 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有没有 10.自杀,或者自残。有没有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有没有 注释: 1. 本问题清单用于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 3. 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 4. 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精神病学 8试题

精神病学-8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24,分数:60.00)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分数:2.50) A.

C. √ D. E. 解析: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分数:2.50) A. B. C. D. √ E. 解析: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分数:2.50) A. B. √

D. E. 解析: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分数:2.50) A. √ B. C. D. E. 解析: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分数:2.50) A. B. C. √ D. E. 解析: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分数:2.50) A. B. C.

2018年10月自考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3009)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餐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是 A.错觉 B.幻觉 C.感知综合障碍 D.感觉过敏 2.患者用“%”代表离婚,这一症状是 A.虚构 B.象征性思维 C.语词新作 D.视物交形 3.属于紧张症候群的精神症状是 A.强迫意向 B.刻扳动作 C.强迫动作 D.意向倒错 4.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可见于 A.AD B.PTSD C.精神分裂症 D. 酒依赖 5.以下属于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的是 A.以患者为中心 B.提高护理依从性 C.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D.避免护患纠纷 6.了解遗传度最有效的办法是 A.寄养子研究 B.家系调查 C.双生子研究 D.流行病学调查 7.患者受精神刺激后,表现幼稚,把周围人称“叔叔”“阿姨”,这一症状是 A.Ganser综合征 B.错觉 C.童样痴呆 D.刻板言语 8.Turner综合征的特异性临床特征为 A.宽短掌 B.头发浅黄 C.大睾丸 D.卵巢缺如 9.厌恶疗法用于治疗 A.进食障碍 B. 酒精依赖 C.儿童行为问题 D.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康复 10.社会康复是指 A.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B.正确认识疾病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 篇一: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 建立各项档案盒。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 2、定期与派出所、残联等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互通患者信息。有相关工作记录。 3、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有工作资料。 4、填写纸质档案,无缺项、错项。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信息准确。 5、随访同时进行危险性评估。 6、定期开展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7、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有转诊流程或转诊记录。 8、检查质控资料。 9、知晓率调查资料。 10、免费用药资料。 篇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xx--20xx年)》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工 作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为:在国务院领导下 ,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组织,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严重精神障碍知识培训题及答案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1.符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开展管理治疗对象为() A 户籍为本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常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地医疗机构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本辖区常住重性精神病患者指() A 在本辖区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B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本辖区有固定住所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对于病情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应该()月随访一次。 A 6 B 2 C 3 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种 A 6 B 2 C 3 5、对于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天随访一次。 A 30 B 15 C 90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 2、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1、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测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10分) BCCAB 二、判断题(共2题,每题10分) √√ 三、问答题(共1题,每题30分)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人员考试卷与答案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项目 工作人员考试卷 姓名:职务: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5 分,共30分) 1.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中在管患者不包括目前正在住院患者。() 2.某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当前患者消极观念严重,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在家中持水果刀要自杀。该患者目前危险性评估为5 级。() 3.对于符合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患者,患者和(或)监护人不同意社区管理的,所属社区可以不管理。() 4.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不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访视一次,不需网络报告。() 5.某村医发现本村有一村民(男,26岁)行为怪异,经常耸肩、吐痰、随口说一些脏话,进一步了解发现该患者小时候曾诊断为“抽动障碍”,该村医遂为其建档,在诊断处写为“精神分裂症”,录入国家系统。() 6.女性,35岁,日夜哭泣,在某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收入院,确诊为“抑郁症”,精神检查时获知患者“活着没意思,想带着女儿一起跳楼”。该院应在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信息录入国家信息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________。 2.某患者没有任何口头威胁喊叫或打砸行为,但被害妄想严重、自知力缺乏,对该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应为____级,病情评估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正式实施。

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的对象是。 三、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3 分,共30分) 1、对于有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的患者,危险性评估为几级?() A. 5级 B. 4级 C. 3级 D. 2级 E. 1级 2、精防医生随访患者时,对于出现危险体征的患者,该如何处理() A. 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3个月时随访 B .对症处理后,观察2周,若治疗无效,建议转诊上级医院 C .对症处理,同时在规定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2周时随访 D .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对于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的患者,其自知力应评定为() A 自知力完全B自知力较完全C自知力不完全 D 自知力缺失 4、患者检出率的分母是() A.辖区内人口总数 B.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 C.辖区内15 岁以上常住人口总数 D.以上均不是 5、患者出现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危险性评估为( ) A.1 级B.2 级C.3 级D.4 级E.5 级 6、当发现有危机自身安全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者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要在多少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