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实验三实验报告

dps实验三实验报告
dps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DSP 的定时器和外中断

定时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VC5509A 的定时器;

2.掌握VC5509A 定时器的控制方法;

3.掌握VC5509A 的中断结构和对中断的处理流程;

4.学会C 语言中断程序设计,以及运用中断程序控制程序流程。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ICETEK-VC5509-A 实验箱(或ICETEK 仿真器+ICETEK–VC5509-A 系统板+

相关连线及电源)。

三.实验原理

1.通用定时器介绍及其控制方法(详见spru595b.pdf):

TMS320VC5509A 内部有两个20 位通用定时器(GP):

* 每个通用定时器包括:

- 一个16 位的减计数的计数器TIM;

- 一个16 位的定时器周期寄存器PRD;

- 一个16 位的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R;

- 一个16 位的定时器预定标寄存器PSCR;

* PSCR 寄存器说明:

15 10 9 6 5 4 3 0

Reserved PSC Reserved TDDR

PSC: 4 位的预定标值,与TIM 共同组成20 位的定时计数器.

TDDR: 预定标周期寄存器(在需要时重装入PSC 的值)

TCR 寄存器说明(详见spru595b.pdf)

2.中断响应过程(详见spru595b.pdf):

外设事件要引起CPU 中断,必须保证:IER 中相应使能位被使能,IFR 相应中断也被

使能。在软件中,当设置好相应中断标志后,开中断,进入等待中断发生的状态;外设(如定时器)中断发生时,首先跳转到相应中断高级的服务程序中(如:定时器1 会引起TINT 中断),程序在进行服务操作之后,应将本外设的中断标志位清除以便能继续中断,然后返回。

3.中断程序设计:

- 程序中应包含中断向量表,VC5509A 默认向量表从程序区0 地址开始存放,根据IPVD 和IPVH 的值确定向量表的实际地址。

- 注意观察程序中INTR_init()函数的定义部分,其中IPVD 和IPVH 的值都为0x0d0;同时

观察配置文件ICETEK–VC5509-AE.cmd 中的VECT 段描述中o=0x0d000。

- 向量表中每项为8 个字,存放一个跳转指令,跳转指令中的地址为相应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第一个向量表的首项为复位向量,即CPU 复位操作完成后自动进入执行的程序入口。

- 服务程序在服务操作完成后,清除相应中断标志,返回,完成一次中断服务

5.实验程序分析:

本实验设计的程序是在上实验3.1 基础上修改得来,由于实验3.1 控制指示灯闪烁的延

时控制是用循环计算方法得到的,延时不精确也不均匀,采用中断方式可以实现指示灯的定时闪烁,时间更加准确。

实验程序的工程中包含了两种源代码,主程序采用C 语言编制利于控制,中断向量表

在vector.asm 汇编语言文件中,利于直观地控制存储区分配。在工程中只需将它们添加进来即可,编译系统会自动识别分别处理完成整合工作。

实验程序的C 语言主程序中包含了内嵌汇编语句,提供一种在需要更直接控制DSP 状态时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也能提高C 语言部分程序的计算效率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连接实验设备: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二。

关闭实验箱上扩展模块和信号源电源开关。

2.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 3.1 在硬件仿真(Emulator)方式下运行:

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四、2。

3.启动Code Composer Studio 3.1:

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五、2。

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4.打开工程文件:

打开菜单“Project”的“Open”项;选择C:\ICETEK\VC5509Ae\VC5509Ae\Lab0303-Timer 目录中的“Timer.pjt”。

在项目浏览器中,双击main.c,激活main.c 文件,浏览该文件的内容,理解各语句作用。打开ICETEK–VC5509-Ae.cmd,对照vector.asm 源程序学习中断向量表的写法。

5.编译、下载程序。

6.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7.改变TIMER_init()函数里*prd0 = 0x0ffff 为“=0x0fff ”;重复步骤5,6 观察实验现象。

五.实验代码

#include "myapp.h"// 定义指示灯寄存器地址和寄存器类型

#define LBDS (*((unsigned int *)0x400001))

void INTR_init( void );

void TIMER_init(void);

int nCount;

main()

{

nCount=0;

PLL_Init(40);

SDRAM_init();

LBDS=0;

INTR_init();

TIMER_init();

while ( 1 )

{

}

}

void interrupt Timer()

{

nCount++; nCount%=16;

if ( nCount==0 )

LBDS^=1;

}

void INTR_init( void )

{

IVPD=0xd0;

IVPH=0xd0;

IER0=0x10;

DBIER0 =0x10;

IFR0=0xffff;

asm(" BCLR INTM");

}

void TIMER_init(void)

{

ioport unsigned int *tim0;

ioport unsigned int *prd0;

ioport unsigned int *tcr0;

ioport unsigned int *prsc0;

tim0 = (unsigned int *)0x1000;

prd0 = (unsigned int *)0x1001;

tcr0 = (unsigned int *)0x1002;

prsc0 = (unsigned int *)0x1003;

*tcr0 = 0x04f0;

*tim0 = 0;

*prd0 = 0x0ffff;

*prsc0 = 2;

*tcr0 = 0x00e0;

}

六.实验结果

- 指示灯在定时器的定时中断中按照设计定时闪烁。

- 使用定时器和中断服务程序可以完成许多需要定时完成的任务,比如DSP 定时启动A/D 转

换,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器计数、空调的定时启动和关闭等。

- 在调试程序时,有时需要指示程序工作的状态,可以利用指示灯的闪烁来达到,指示灯灵活

的闪烁方式可表达多种状态信息。

外部中断: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VC5509A 的中断响应过程。

2.学会C 语言中断程序设计,以及运用中断程序控制程序流程。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ICETEK-VC5509-A 实验箱(或ICETEK 仿真器+ICETEK–VC5509-A 系统板+ 相关连线及电源)。

三.实验原理

1.中断及中断处理过程:

⑴中断简介:

中断是一种由硬件或软件驱动的信号,DSP 在接到此信号时,将当前程序悬挂起来,

转去执行另外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我们称为中断服务程序(ISR)。TMS320C55(C55x) DSP 可支持32 个ISR,可由硬件或软件触发。

所有的C55x 中断,可以分成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两种,软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⑵DSP 处理中断的步骤:

①接收中断请求。请求由软件或硬件发出。

②响应中断请求。对于可屏蔽中断,需要满足若干条件,才发生响应;而对于不可屏蔽中断,则立即响应。

③准备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 完成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将进入流水线但还未解码的指令清除。

- 自动保存若干寄存器的值到数据堆栈和系统堆栈。

- 取得用户定义的中断向量表中当前中断向量,中断向量指向中断服务程序入口。

④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包含中断返回指令,这样返回时可以出栈以前保存的关键寄存器数据,从而恢复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前的现场。

⑶中断向量表:

中断向量表的构成请参见TI 的文档sprs295d.pdf 之3.11。

中断向量表的地址可以由用户指定。

⑷外中断:

TMS320C5509 可以响应INT0-INT4 五个外中断。

2.ICETEK-CTR 板的键盘接口:

显示/控制模块ICETEK-CTR 通过接口P8 连接小键盘,接收小键盘传送的扫描码,并

在每个扫描码结束后保存,同时向DSP 的INT2 发送中断信号;当DSP 读键盘时将扫描码送到数据总线上。小键盘上每次按下一个键将产生2 个扫描码、2 次中断。

3.程序编制:

由一个不含中断处理程序的工程通过改写加入中断处理程序部分大致需要如下操作(假

设使用INT2):

⑴编制中断服务程序:可以用C 语言程序实现(参见实验程序),编写单独的一个函数XINT,此函数使用interrupt 修饰,没有参数和返回值。

⑵构造中断向量表:可以用汇编语言构造,编写一个汇编语言模块程序vector.asm,在程序头上声明段名为“.vectors”;定义外部标号_XINT,由于汇编语言要使用C 语言程序中定义

的标号XINT,需要在这个标号前加底线;在中断向量表该中断对应位置(int2)写汇编语言语句跳转语句。

⑶修改连接命令文件:在MEMORY 小节中开辟单独的地址段用以存放中断向量表;在SECTIONS 小节中指定.vectors 段到前步开设的内存段中。

⑷主程序中进行初始化设置:定位中断向量表,使能中断,清中断等。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⑴连接实验设备: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二。

⑵连接实验箱附带的键盘的PS2 插头到ICETEK-CTR 的“键盘接口”P8。

⑶将ICETEK-CTR 板的供电电源开关拨动到“开”的位置。开关位置请参见第二部分、第一章、三、“扩展模块电源开关及其指示灯”。

2.设置Code Composer Studio 3.1 在硬件仿真(Emulator)方式下运行:

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四、2。

3.启动Code Composer Studio 3.1:请参看本书第三部分、第一章、五、2:

选择菜单Debug→Reset CPU。

4.打开工程文件:

工程目录:C:\ICETEK\VC5509AES60\VC5509AE\Lab0304-XINT\v60\XINT.pjt。

浏览main.c 文件的内容,理解各语句作用。

打开ICETEK–VC5509-AE.cmd,对照vector.asm 源程序学习中断向量表的写法。

5.编译、下载程序。

6.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运行程序,按一下小键盘上任意一个键,注意观察ICETEK-CTR 板上指示灯闪烁的情况。7.观察中断函数的执行:

选择“Debug”菜单中“Halt”暂停运行程序,在XINT 程序中的语句上加软件断点,重新运行程序(选择“Debug”菜单中“Run”),观察何时程序停留在断点上。

五.实验代码

#include "myapp.h"

#include "ICETEK-VC5509-EDU.h"

#include "scancode.h"

void InitMcBSP();

void INTR_init( void );

void TIME_init(void);

int nCount;

main()

{

nCount=0;

nCount=*(int *)0x10000;

asm(" nop ");

PLL_Init(20);

SDRAM_init();

INTR_init();

InitMcBSP();

InitCTR();

CTRLR=0xc8; // 使能IO

//CTRCLKEY=0;

while ( 1 )

{

}

}

void InitMcBSP()

{

// IOPin: McBSP1.FSX S15

//SPCR2.XRST_=0,PCR.XIOEN=1,PCR.FSXM=1,PCR.FSXP=0/1 SPCR2_1&=0x0fffe;

PCR1|=0x2800;

}

void interrupt XINT()

{

nCount++; nCount%=2;

if ( nCount==0 )

LBDS^=1;

//CTRCLKEY=0;

}

void INTR_init( void )

{

IVPD=0x80;

IVPH=0x80;

IER0=8;

DBIER0=8;

IFR0=0xffff;

asm(" BCLR INTM");

}

六,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每次按下键盘均会发生两次中断,当按下键不放时会产生连续的中断;只有在外中断发生时,XINT 函数才会被执行。

单片机第一次实验报告

单片机第一次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自动化日期:20140327 地点: 实验一实验名称 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keil软件和STC-ISP 软件的使用方法 2.点亮第一个发光管. 3.点亮1,3,5,7发光管 4.尝试让第一个发光管闪烁. 2. 主要仪器设备 1.一台pc机 2.一个单片机开发板 点亮第一个发光管. #include void main () { P1 &=0xFE; while(1) } 点亮1,3,5,7发光管 void main () { P1 &=0xAA;

while(1) } 尝试让第一个发光管闪烁.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void delay_ms(uint timer) { uchar j = 0; while(timer--) { for(j = 124;j>0;j--) { ; } } } void main (void) { while(1) { P1 &=0xFE; delay_ms(100); P1 |=0x01; delay_ms(100); } }

实验心得:这第一次试验,没准备,所以这次实验一上机啥都不会,也不知道该做啥,在同学的帮助下安装了程序和驱动,代码也是问同学才明白的。第一个代码,通过很顺利,但是测试第二个代码的时候电脑无法连接板子,后来重新安装了驱动才就能连接了。虽然感觉还是好多不懂的,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有一点成就感。

SQL-Server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SQL-Server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学号:1120131743 姓名:谈兆年 班级:0711130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练使用SQL语句 ●掌握关系模型上的完整性约束机制 二、实验内容 1:利用SQL语句创建Employee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Employee; 结果: 2:利用SQL语句在Employee数据库中创建人员表person、月薪表salary及部门表dept。 做法:按表1、表2、表3中的字段说明创建 表1 person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P_no Char 6 Not Null 工号,主键P_na Varch10 Not 姓名

me ar Null Sex Char 2 Not Null 性别 Birth date Dateti me Null 出生日期 Prof Varch ar 10 Null 职称 Dept no Char 4 Not Null 部门代码,外键 (参照dept表)表2 salary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P_no Char 6 Not Null 工号,主键,外键(参照person表) Base Dec 5 Null 基本工资Bonu s Dec 5 Null 奖金,要求>50 Fact Dec 5 Null 实发工资=基本工 资+奖金 Mont h Int 2 Not Null 月份

表3 dept表结构 字段名数据 类型 字段 长度 允许空 否 字段说明 Dept no Char 4 Not Null 部门代码,主键, Dna me Varch ar 10 Not Null 部门名称 程序为: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CHAR(4) PRIMARY KEY NOT NULL, dname V ARCHAR(10) NOT NULL) CREATE TABLE Person( P_no CHAR(6) PRIMARY KEY Not Null, P_name V ARCHAR(10) Not Null, Sex CHAR(2) Not Null, Birthdate Datetime Null, Prof V ARCHAR(10) Null, Deptno CHAR(4) Not Null, FOREIGN KEY(Deptno) REFERENCES

扭转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扭转) 1. 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 2.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受扭时的变形规律及其破坏特性。 二、设备及试样: 1. 扭转试验机,如不进行破坏性试验,验证变形公式合测定G 的实验也可在小型扭转试验 机装置上完成; 2. 扭角仪; 3. 游标卡尺; 4. 试样,扭装试样一般为圆截面。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切变模量G A 、机测法:0p T l G I φ= ,其中b δ φ=,δ为百分表读数,p I 为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选取初扭矩To 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n,从To 到Tn 分成n 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 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扭角φ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扭角增量是 1i i i φφφ-?=-,则有0 i p i T l G I φ?= ?,i=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 B 、电测法:t r t T T G W W γε= =,应变仪读数为r ε,t W 为抗扭截面系数; 选取初扭矩To 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n,从To 到Tn 分成n 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读数ε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读数增量是1i i i εεε-?=-,则有i t i T G W ε?= ?,i=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2、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MATLAB与数值分析》第一次上机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MATLAB与数值分析 学生姓名:李培睿 学号:2013020904026 指导教师:程建

一、实验名称 《MATLAB与数值分析》第一次上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矩阵的生成、加、减、乘、除、转置、行列式、逆、范数等运算 操作。(用.m文件和Matlab函数编写一个对给定矩阵进行运算操作的程序) 2. 熟练掌握算术符号操作和基本运算操作,包括矩阵合并、向量合并、符号 转换、展开符号表达式、符号因式分解、符号表达式的化简、代数方程的符号解析解、特征多项式、函数的反函数、函数计算器、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的符号解、符号函数的画图等。(用.m文件编写进行符号因式分解和函数求反的程序) 3. 掌握Matlab函数的编写规范。 4、掌握Matlab常用的绘图处理操作,包括:基本平面图、图形注释命令、 三维曲线和面的填充、三维等高线等。(用.m文件编写在一个图形窗口上绘制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图形,并给出充分的图形注释) 5. 熟练操作MATLAB软件平台,能利用M文件完成MATLAB的程序设计。 三、实验内容 1. 编程实现以下数列的图像,用户能输入不同的初始值以及系数。并以x, y为坐标显示图像 x(n+1) = a*x(n)-b*(y(n)-x(n)^2); y(n+1) = b*x(n)+a*(y(n)-x(n)^2) 2. 编程实现奥运5环图,允许用户输入环的直径。 3. 实现对输入任意长度向量元素的冒泡排序的升序排列。不允许使用sort 函数。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题目一: ①在Editor窗口编写函数代码如下: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报告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 实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扭转试验机操作。 2、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s。 3、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4、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形貌进行分析。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材料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低碳钢扭转实验 低碳钢材料扭转时载荷-变形曲线如图(a)所示。 T

T s 0 φ 图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a) (b) (c) 图2. 低碳钢圆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T 与扭转角φ成正比关系(见图1),横截面上剪应力τ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2(a)所示。随着扭矩T 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τs 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见图2(b)。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如图2(c)所示。此时在T-φ曲线上出现屈服平台(见图1),试验机的扭矩读数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T s 。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直到破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由t s d s A s s W d dA T τρπρρτρτ3 4 22/0 ===? ?)( 可得低碳钢

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t s s W T 43= τ;同理,可得低碳钢材料扭转时强度极限t b b W T 43=τ,其中316 d W t π = 为抗扭截面模量。 2、铸铁扭转实验 铸铁试件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就会发生破坏,其扭转图如图3所示。 图3. 铸铁材料的扭转图 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T 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为线性分布。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铸铁材料的扭转强度极限为t b b W T = τ。 低碳钢试样和铸铁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形貌有很大的差别,图4(a )所示低碳钢试样的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图(b )所示铸铁试样的断面是与试样轴线成45度角的螺旋面,断面是最大拉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粗糙,因而最大拉应力造成的拉伸断裂破坏。 图4.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端口形状

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 2012029010010 尹康 1. 编程实现以下数列的图像,用户能输入不同的初始值以及系数。并以x,y为坐标显示图像 x(n+1) = a*x(n)-b*(y(n)-x(n)^2); y(n+1) = b*x(n)+a*(y(n)-x(n)^2) 程序代码: n=input('input the number of pionts:'); a=input('input a:'); b=input('input b:'); x=[]; y=[]; x(1)=input('input x1:'); y(1)=input('input y1:'); %输入点数、初始值以及系数for i=2:n x(i)=a*x(i-1)-b*(y(i-1)-x(i-1)^2); y(i)=a*x(i-1)+b*(y(i-1)-x(i-1)^2); %根据已输入的数据进行迭代end figure;plot(x,y,'linewidth',2) axis equal %横纵坐标等比例 text(x(1),y(1),'1st point') %标记初始点 运行结果:

心得体会及改进:在输入某些数据时,所绘曲线可能是一条折线(如:n=5,a=b=x1=1,y1=2)甚至只有一个点(如:n=5,a=b=x1=y1=1),此时可能出现曲线与坐标轴重合或无法看到点的情况,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曲线,可以使线宽适当加宽并标记初始点。 2.编程实现奥运5环图,允许用户输入环的直径。 程序代码: 函数circle: %在指定的圆心坐标处,用指定颜色、宽度的线条绘出指定半径、圆心角的弧 function f=circle(r,x,y,color,linw,alp1,alp2) alp=linspace(alp1,alp2); X=r*cos(alp)+x; Y=r*sin(alp)+y; plot(X,Y,color,'linewidth',linw) end 主程序代码: r=input('input r:');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 版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试验内容 1、数据表的建立 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 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 2、数据表的修改 添加删除列 修改列属性类型 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 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 删除数据表

试验过程 1、createtablestudent ( snochar(9)primarykey,/*sno是主码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snamechar(20)unique,/*sname取唯一值*/ ssexchar(2), sagesmallint,/*类型为smallint*/ sdeptchar(20)/*所在系*/ ); createtablecourse ( cnochar(4)primarykey,/*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cno是主码*/

cnamechar(40), cpnochar(4),/*cpno的含义是先行课*/ ccreditsmallint, foreignkey(cpno)referencescourse(cno)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cpno是外码,被参照表是course,被参照列是 cno*/ ); createtablesc ( snochar(9), cnochar(4), gradesmallint,

实验三多态性实验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类的多态性的实现学时安排:3 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实验要求:1人1组 学号: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重载运算符的意义。 2.掌握使用成员函数、友员函数重载运算符的特点。 3.掌握重载运算符函数的调用方法。 4.掌握动态联编的概念。 5.掌握虚函数和纯虚函数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介绍 设计性实验 具体原理请见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现对抽象类的继承,通过operator函数调用的形式,实现运算符的重载 三、实验设备介绍 软件需求: windows或linux下的c++编译器 硬件需求: 对于硬件方面的要求,建议配置是Pentium III 450以上的CPU处理器,64MB以上的内存,200MB的自由硬盘空间、CD-ROM驱动器、能支持24位真彩色的显示卡、彩色显示器、打印机。 四、实验内容 某公司的员工有经理Manager、技术人员Technicist和营销人员SalsePerson,他们的薪金计算方法如下: 经理按月计酬,方法是:基本工资+奖金;技术人员按月计酬,方法是:基本工资;营销人员按月计酬,方法是:基本工资+销售利润*5%。 每类人员都有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入职时间、职位、基本工资等数据;各类人员

使用统一接口get_pay()计算各类人员的月薪,重载<<运算符实现员工信息的输出。其次,设计一个统计并输出该公司员工当月薪金情况的报表类Report,该类提供insert接口向Report类的容器中添加员工信息,并提供print接口用于展示以职位为单位的每个员工的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入职时间以及当月该员工的薪酬,并统计出该职位员工薪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为了提供更方便的查找功能,请为Report类重载[]运算符,下标值为职位,能根据职位信息查找出所有符合该职位的员工。在主函数中对实现的类进行测试,首先,创建各类人员对象,通过Report类的insert接口向报表中添加这些人员信息,然后通过Report类的print接口输出当月员工薪酬情况报表。存储员工对象的容器请选用合适的STL容器。 五程序清单 ormat("ddd")<<"\t"; cout<<(*it)->getbasicmoney()<<"\t"<<"\t"; cout<<(*it)->getpay(month) << endl; } } void Report::insert(Employee* p) { (p); } Report::~Report(){ list::iterator it; for(it = (); it != (); it ++){ delete *it; } } double Technicist::getpay(int m){ return basicmoney; } double SalesPerson::getpay(int m){ return basicmoney + sales[m] * ;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4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4 学号: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1)练习连接查询;(2)练习视图的创建与使用;(3)学习使用ODBC的方法;(4)体验T-SQL的功能;体验存储过程的功能;体验表值函数、标量值函数的作用;体验ranking等功能。 1 练习视图及连接查询。 (1)创建一个视图,视图名为viNF,视图内容为select id,count(*) as nf from friends group by id。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2)基于viNF视图,查找拥有最多好友的用户、最少好友的用户。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3)基于users表和viNF视图进行连接查询。分别进行内连接、全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四种操作。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并回答:四种结果表,哪两个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什么? (4)将题(3)中全外连接保存为一个新的视图viUAF。 2 通过ODBC用Excel打开users表。 3 体验T-SQL。 回顾实验2中的题目: 定义最低价格为成本价;依据此成本价做如下计算: 连接Goods,Goods_Extent,Sellers表,按照总利润,输出前10名;要求输出表的格式为(商品名称,卖家名称,商品价格,运费,卖家信誉,卖家好评率,历史销量,历史利润,期内销量,期内利润,总销量,总利润) 利用如下语句进行查询,体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如感兴趣,自己可以仿照写一个变量定义、赋值及应用的例子。 declare @cost as float; select @cost=min(good_price)from goods; select top 10 good_name as商品名称, goods.seller_name as卖家名称, good_price as商品价格, good_shipping as运费,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扭 转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 1.a 低碳钢实验(华龙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控制器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切应变1、切应变2、夹头间转角、时间的零点;根据你所安装试样的材料,在“实验方案读取”中选择“教学低碳钢试验”,并点击“加载”而确定;用键盘输入实验编号,回车确定(按Enter 键);鼠标点“开始测试”键,给试样施加扭矩;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扭矩的变化,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终止测试”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s τb τb τ 0d S M b M 0d

并行计算第一次实验报告

并行计算上机实验报告题目:多线程计算Pi值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集群任务提交方式; 2、掌握多线程编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下图中的近似公式,使用多线程编程实现pi的计算; 2、通过控制变量N的数值以及线程的数量,观察程序的执行效率。 三.实现方法 1. 下载配置SSH客户端 2. 用多线程编写pi代码 3. 通过文件传输界面,将文件上传到集群上 4.将命令行目录切换至data,对.c文件进行编译 5.编写PBS脚本,提交作业 6.实验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double PI=0; static int N=0; static int numOfThread=0; static int length=0; static int timeUsed=0; static int numOfThreadArray[]={1,2,4,6,8,10,12,14,16,20,24,30}; static int threadArraySize=12; static int nTime=4; static int repeatTime=30; static double totalTime=0; struct timeval tvpre, tvafter; pthread_mutex_t mut; clockid_t startTime,endTime;

实验三 打靶实验报告

实验三打靶实验报告 14级软件工程班候梅洁14047021 【目的要求】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实验研究球体的碰撞及碰撞前后的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的差别上,研究实验过程中能量损失的来源,自行设计实验来分析能量损失的相对大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力学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道具】 碰撞打靶实验仪、米尺、物理天平等。 碰撞打靶实验仪示意图:

的运动状态。测量两球的能量损失。 1.用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与材料均与碰撞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作为撞击球的质量。本实验经过重复测量得m=3 2.80g。 2.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3.采用仪器的初始值,使被撞球的高度为仪器可设定的最小值Y=16cm,分别设定5组撞击球高的值h 。然后每组中分别进行4次碰撞,测量4次靶心距离X,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与用设定撞击球 高的值计算出的靶心距离理论值X 相比较。 (根据mgh 0=1/2mv2、X=vt和Y=1/2gt2可得X=Y 4h ) 4.计算E 1、E 2 :E 1 =mgh ,E 2 =1/2mv2=mgX2/4Y

设定被撞球的高度Y=16cm一定时, 靶心距 离理论 值 X 0/cm 撞击球 高的理 论值 h0/cm 靶心距 离测量 值X/cm 靶心距 离测量 值的平 均值 /cm 理论能 量E 1 实际能 量E 2 能量损 失△E 1 2 3 4

扭转破坏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扭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s、剪切强度?b,观察扭矩-转角曲线(t??曲线)。 2、观察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口形貌。 3、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4、验证圆截面杆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tl/gip)。 5、依据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大概计算出低碳钢材料的泊松比。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装夹工具。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98)采用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可以测定各种工程材料在纯剪切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如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点?s和抗剪强度?b等。圆截面试样必须按上述国家标准制成(如图1-1所示)。试验两端的夹持段铣削为平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试验时试样在试验机卡头中打滑。 图 1-1 试验机软件的绘图系统可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简称扭转曲线(图1-2中的曲线)。图3-2 从图1-2可以看到,低碳钢试样的扭转试验曲线由弹性阶段(oa段)、屈服阶段(ab段)和强化阶段(cd段)构成,但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均不像拉伸试验曲线中那么明显。由于强化阶段的过程很长,图中只绘出其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破坏时试验段的扭转角可达10?以上。从扭转试验机上可以读取试样的屈服扭矩破坏扭矩由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抗剪强度式中: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ts和tb。和?s?3ts/4wt计?s和?b,wt??d0/16为 3?s?3ts/4wt计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s和抗剪强度?b,式中:wt??d0/16 3 为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当圆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最外层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占横截面绝大部分的内层切应力仍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此时试样仍表现为弹性行为,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当扭矩继续增加使横截面大部分区域的切应力均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试样会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此时的扭矩比真实的屈服扭矩ts要大一些,对于破坏扭矩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图1-3所示为低碳钢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 图 1-3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88)可由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测定。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圆截面试样扭转试验时,扭矩和扭转角之间的关系符合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 ??tlp 4 i??d0为截,式中:p 面的极惯性矩。当试样长度l和极惯性矩ip均为已知时,只要测取扭矩增量 ?t和相应的扭转角增量??,可由式 g? ?t?l ???ip 计算得到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实验通常采用多级等增量加载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为读取数据产生的误差,而且可以通过每次载荷增量和扭转角增量验证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 四、实验步骤 1、测量低碳钢试样直径d1,长度l; 2、装夹试样;在试样上安装扭角测试装置,将一个定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总结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数据库集中上机报告 学生:马志鹏 学号: 022******* 班级: 02210901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1年6月

第一天: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1、熟悉的掌握Access数据库结构与创建 2、了解创建、修改、删除、查询、保存等操作 3、输入数据创建、设计器创建、向导创建。 2 实验内容 3 实验结果 1. 2. 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3 2 Access 数据表的编辑 第二天 数据表基本操作 1 表关系与编辑数据 1 实验目的: 1、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2、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记录进行排序,按出生日期降序排列 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所有计算机系男生的记录 4、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回族和蒙古族的所有学生记录

2 实验内容 1.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成绩档案表.* FROM 成绩档案表INNER JOIN 学生基本信息表ON 成绩档案表.学生学号=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学号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张冰冰")); 2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 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3 SELECT 成绩档案表.C语言, 课程表.* FROM 成绩档案表, 课程表; 4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性别)<>"男") AND ((学生基本信息表.班级名称)<>"计算机系")); 5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学生基本信息表.出生日期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Month([出生日期]))=9) AND ((Day([出生日期]))=1)); 6 SELECT 学生基本信息表.* FROM 学生基本信息表WHERE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姓名) Like "李*")); 3 实验结果 4

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验报告 1、简易计算器 (1)问题描述 由键盘输入一算术表达式,以中缀形式输入,试编写程序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一棵二叉表达式树,通过对该的后序遍历求出计算表达式的值。 (2)基本要求 a.要求对输入的表达式能判断出是否合法。不合法要有错误提示信息。 b.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二叉表达式树。 c.后序遍历求出表达式的值 (3)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一棵表达式树,它的树叶是操作数,如常量或变量名字,而其他的结点为操作符。 a.建立表达式树。二叉树的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也可用链式存储。当要创建二叉树时,先从表达式尾部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优先级最低的运算符,建立以这个运算符为数据元素的根结点。注意到表达式中此运算符的左边部分对应的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左子树,右边部分对应的是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右子树,根据地这一点,可用递归调用自己来完成对左右子树的构造。 b.求表达式的值。求值时同样可以采用递归的思想,对表达式进行后序遍历。先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左子树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再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右子树代表的表达式的值,最后读取根结点中的运算符,以刚才得到的左右子树的结果作为操作数加以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4)需求分析 程序运行后显示提示信息,输入任意四则运算表达式,倘若所输入的表达式不合法程序将报错。 输入四则运算表达式完毕,程序将输出运算结果。 测试用的表达式须是由+、-、*、/运算符,括号“(”、“)”与相应的运算数组成。运算数可以是无符号浮点型或整型,范围在0~65535。 (5)概要设计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BinaryTree{ 数据对象:表达式运算数{ num | 0< num < 65535 } 表达式运算符{ opr | + , - , * , / } 数据关系: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子树构成,且树中结点具有层次关系。根结点必须为运算符,叶子结点必须为运算数。 基本操作: InitBiTree(&T , &S) 初始条件:存在一四则运算前缀表达式S。 操作结果:根据前缀表达式S构造相应的二叉树T。 DestroyBiTre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T。 Valu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计算出T所表示的四则运算表达式的值并返回。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实验室 目录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二、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报告 实验四、扭转实验报告 实验五、剪切弹性模量实验报告 实验六、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报告 实验八、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报告 实验九、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实验十、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超静定桁架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静定刚架与压杆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十四、双悬臂梁组合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实验 实验十五、岩土工程材料的多轴应力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实验记录: 1、试件尺寸 实验后: 屈服极限载荷:P S = kN 强度极限载荷:P b = kN 四、计算 屈服极限: == A P s s σ MPa 强度极限: == A P b b σ MPa 延伸率: =?-= %10000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 =?-= %1000 0A A A ψ 五、绘制P -ΔL 示意图: 实验二 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三、试件测量: 材 料 标 距 L 0 (mm) 直径(mm ) 截面 面积 A 0 (mm 2) 截面(1) 截面(2) 截面(3)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2) 平均 材 料 标 距 L (mm) 断裂处直径(mm ) 断裂处 截面面积 A(mm 2) (1) (2) 平均 材 料 直 径(mm ) 截面面积 A 0(mm 2)

数据库上机实验8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八——完整性约束的实现 一、实习目的: 掌握SQL中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加深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二、实习准备: 1.复习“完整性约束SQL定义” 2.完成习题四第10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3.了解SQL Server 中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实现手段 三、实习内容: 1.验证习题四第10题四个表结构的SQL语句。 表一:Sstudent CREATE TABLE Sstudent (Sno char(7) NOT NULL PRIMARY KEY, Sname VarChar(20) NOT NULL, Ssex Char(2) NOT NULL DEFAULT('男') check(S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check(Sage >14 AND Sage<65), Clno Char(5) NOT NULL REFERENCES Cclass(Clno) ON UPDATE CASCADE); 表二:Ccourse CREATE TABLE Ccourse (Cno Char(1) NOT NULL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20) NOT NULL, Credit Smallint CHECK(Credit IN(1,2,3,4,5,6)));

表三:Cclass CREATE TABLE Cclass (Clno Char(5) NOT NULL PRIMARY KEY, Speciality VarChar(20) NOT NULL, Inyear Char(4) NOT NULL, Number Integer CHECK(Number>1 AND Number<100), Mointor Char(7) REFERENCES Student(Sno) ); 表四:Ggrade CREATE TABLE Ggrade (Sno Char(7) NOT NULL REFERENCES Student(Sno)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Cno Char(1) NOT NULL REFERENCES Course(Cno)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Gmark Numeric(4,1) CHECK(Gmark>0 AND Gmark<100), PRIMARY KEY(Sno,Cno)); 2. SQL Server中提供了那些方法实现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体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答:实体完整性:是通过主码的定义(PRIMARY KEY)来实现的; 参照完整性:是利用外部码(REFERENCES)的说明,以限制相关表中某些属性的取值,当用户违反规则时,提供三种:RESTRICT(限制策略),CASCADE(级联策略),SET NULL(置空策略);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check约束,对元组的CHECK约束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 验报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实验三、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 II6.0软件的使用和FPGA设计流程 2.用VHDL语言进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二、实验步骤: 一.建立文件夹:在D盘“xingming”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名为“choice8”的文件夹。 二.建立新工程 1.双击桌面上Quartus II6.0 的图标,启动该软件。 2.通过File => New Project Wizard… 菜单命令启动新项目向导。在 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上点击Next按钮,在 What is the working directory for this project 栏目中设定新项目所使用的路径:D:\xingming\choice8;在 What is the name of this project 栏目中输入新项目的名字:choice8,点击 Next 按钮。在下一个出现的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跳过这步。 3.为本项目指定目标器件:选择器件系列为ACEX1K ,选择具体器件为 EP1K30TC144-3 1728 24576 ,再点击Next。在弹出的下一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 ,最后确认相关设置,点击Finish按钮,完成新项目创建。 三.设计输入 1.建立一个VHDL文件。通过 File => New 菜单命令,在随后弹出的对 话框中选择 VHDL File选项,点击 OK 按钮。通过 File => Save As 命令,将其保存,并加入到项目中。 2.在VHDL界面输入8选1数据选择器程序,然后通过File => Sa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