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化学 全课本知识点总结记忆

完整高中化学 全课本知识点总结记忆
完整高中化学 全课本知识点总结记忆

高一化学各章必记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溶液。碱沾皮肤,用大量3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MgClNaSO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4222、、的方法。

2-2-。SO 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7、溶液中SO442

--;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HNO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8、ClCl检验法是用AgNO溶液和稀33

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4

2+3+2+-2+ (血红色或红色);淀粉溶液+I→显蓝色MnO(紫或紫红色)、[Fe(SCN)]12、Fe、(浅绿色)Fe (黄色)、Cu(蓝色)、24溴、碘的单质在几种溶剂中的颜色:

单质水苯汽油、四氯化碳

橙红溴橙黄橙红→橙红

碘紫红紫红棕黄

13、仪器的洗涤

⑴标准:仪器内壁水膜均匀附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⑵若附着不易用水洗净的物质时,应选不同的“洗涤剂”区别对待。如:

残留物洗涤剂

盐酸)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 3盐酸铁锈

浓盐酸(温热)制氯气时残留的二氧化锰盐酸久置)O溶液的瓶壁上的沉淀(FeClFe323酒精或容器壁上附着的碘NaOH 溶液

二硫化碳或热容器壁上附着的硫NaOH溶液

稀硝酸试管壁上的银镜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1- 1 -

、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 、C误差分析法3B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V C=m②偏大偏小看公式:BB、稀释或浓缩定律4·CV=C·V BB 之间换算式:5、C、ω、B=S/(100+S) /M ; 1000ρω)ωC=(B、C配制一般操作6B计稀体浓浓体稀S

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7、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必同、VN或n)、①“三同必一同”(同TP ②“二同成比例”=D = :VV=n:n M:Mρ: ρ等温等压: 22112121 :P= n:n 等温等容: P2112RT)

PV=nRT(均来自于或PM=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

一、物质的分类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1nm100nm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3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6沸水中滴加5—滴FeClFe(OH)25ml5、在33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二、离子反应、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

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2 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3)溶NaHSOCO、)和大多数盐(KOH)、HSOHNO、强碱(NaOH、、Ba(OH)NaCl、BaSONa、、、强酸(4HCl43432224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5 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①符合事实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③拆分正确(强酸、强7- 2 -

。碱、可溶盐可拆)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SCN-I-)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2-、H++NO3-、Fe3+与、HS-、SO32-、Fe2+、ClO-色、酸碱性等)。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2 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ClO、FeCl等,HNOHSO、、KMnO(H、)HOO3、常见氧化剂有:Cl、、浓3224243222+-2-2- Fe、I、HS等;SO、Zn常见还原剂有:Al、、Fe;C、HS、、CO、SO3222 4、标出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有“双线桥法”,要点

是“同种元素前指后,得失个数标上

头”..

“失指得,上标数”“单线桥法”要点是:。

:5、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符合强氧化剂++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一剂遇两剂先与强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①守恒律(得失电子守恒)②强弱律(自发进行必满足“双强变双弱”、6、

)。反应”、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7子氧化性越弱、非金属离子还原性越弱)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越容易氧化或还原则对应能力越强)。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年前进入铁器时代,300020世纪进入铝合金时代。1、5000年前使用的青铜器,

2、金属的物理通性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延展性好。

3、钠在空气中加热,可观察如下现象:熔成小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4、铝箔加热,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层不易熔化的薄膜是高熔点的AlO。32

5、固体钠怎么保存?浸在煤油中。

怎么取用金属钠?镊子夹出后用滤纸吸干煤油,然后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剩下的钠再放入煤油中。

6、小块钠丢入水中的现象是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变红(加入酚酞)。分别反映了钠密度小于水,反应放热且钠熔点低,产生气体迅速,生成NaOH的性质。

7、银白色的钠放入空气中,会逐渐变为NaO、NaOH、NaCO·10HO、NaCO白色粉末。3222328写出①钠在空气中加热、②铁在O中燃烧、③钠和水的反应、④AlO溶于NaOH溶液、⑤Al和NaOH溶液、⑥Fe322和水蒸气的反应的方程式

3Fe?2O@FeO O2Na?O@Na①②432222?2HO?2NaOH?2NaH?③

22Al O?2NaOH?2NaAlO?HO④

22232Al?2NaOH?2HO?2NaAlO?3H?⑤222 - 3 -

3Fe?4H O(g)@Fe O?4H⑥2243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HO=4Na+4OH 2NaO+2H1、NaO是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离子方程式是222222↑。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2、NaCO、NaHCO的鉴别除了观察是否细小,加水是否结块的物理方法外,还可以332①加热固体质量减轻或放出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②在其溶液中滴

入CaCl或BaCl溶液由白色沉淀的是NaCO。3222③加等浓度的HCl放出气体快的是 NaHCO 。33、焰色反应是物理性质,钠元素为黄色,钾元素为紫色(透过蓝

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原因是滤去黄色焰色);钠单质或其化合物焰色均为

黄色。

4、焰色反应的操作为,先用盐酸洗净铂丝或无锈的铁丝,然后在火焰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焰色相同为止,再蘸取溶液灼烧并观察焰色。

、由可溶性可溶性铝盐制Al(OH)沉淀选用试剂是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NH?HO=Al(OH)↓

3++5

+3NH 。423336、铝片放入NaOH溶液开始无现象是因为表面氧化铝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有气体逸出且逐渐加快是因为铝与

-浓度逐渐减的速度又慢下来(仍有铝片)原因是OH

气体碱溶液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度,最后生成小,速度变慢。

2mol Al完全反应放出标况下气体是 67.2 L。

7、明矾和FeCl都可净水,原理是:溶于水后生成的胶体微粒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一起沉淀。3

3+-溶液中渐渐加入HCl溶

液的现象都是:白色沉淀渐多又渐少至澄清;溶液或AlO8、AlNaOH溶液中渐渐加入NaOH2

3++溶液渐渐加入NaAlOH溶液的现象都是:开始无沉淀,后来沉淀迅速增加至定值。溶液渐渐加入Al溶液或2

9、铁的三种氧化物化学式分别是FeO 、FeO 、 FeO 。其中磁性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4323+2+3++4HO +8H。=Fe+2FeFeO234

10、FeSO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

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SO+2NaOH=NaSO+Fe(OH)↓、

4Fe(OH)+O+2HO=4Fe(OH)↓ .

342422222+3+3+变

红色,不变色的溶液中通入Cl也可变色。KSCN都能反应,11、FeFe和Fe 中加入22+和Cl;②FeBr和足量Cl;③FeFeCl和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2、写出①32222+3+-2+-3+- +2Br+3Cl ②

2Fe=2Fe①2Fe+4Br+Cl=2Fe+6Cl+2Cl2223+2+2+2Fe+Cu=2Fe+Cu③3+--2---2--(下画线的不能大量共存)。、SO、I、S、SCN、、Fe13、OH和下列哪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rCl4第

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构成有机物的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碳,硅是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2、SiO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光纤的基本原料。2

3、凡是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SiC、SiO等)都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且一般溶剂中2都不溶解。和强碱、氢氟酸都能反应。前者解释碱溶液不能盛在玻璃塞试剂瓶中;后者解释雕刻玻璃的原因。SiO

4、2

2-+=HSiO+2H 。凝胶加热后的多孔状物质叫硅胶,能做干5、硅酸是用水玻

璃加盐酸得到的凝胶,离子方程式为 SiO323燥剂和催化剂载体。·O6SiO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O·Al、6正长石KAlSiO223328晶体硅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制造光电池和芯片。、7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MnClMnO是氧化剂,,这里+2Cl+4H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1、 MnOO

+Cl↑+2H22222是氧化产物。

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一定含有HCl和水蒸气,必须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就可以

得到干燥纯净的、2氯气。

- 4 -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点燃后放入 :,H2FeClCl中,现象是铁和Cl反应方程式为

2Fe+3Cl 2223、23雾,这是工业制盐酸的主反应。

,具有漂白杀菌作用是因为含有次氯酸,Cl溶于水发生反应为 Cl+HO=HCl+HClO ,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4Cl、2222久置的氯水会变成稀盐酸。Ca(OH)通入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5,、2中可生成漂白粉或漂粉精。

。6、检验溶液中的Cl,需用到的试剂是,AgNO溶液和稀33硫和氮的氧化物三、

- HNO

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1,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2?垐,该溶液能使

紫色石SO H SO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 SO+HO 2.?噲

3.SO气体主要用32222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鉴定24KMnO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和SOCO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422,可同时证明二

者都存在。浑浊)O=2HCl+H. SOSO。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与 2HS+SO=3S↓+2HO ,Cl、H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 Cl+SO5+2H42222222222.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6SO3

高温、高压垐垐垐?2NH HN?3,生物固氮指豆科,人工固氮反应方程为自然固氮反应为7.?噲垐垐322催化剂植物根瘤菌的作用。迅速生成红棕色NO8.气体,它们都是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有毒气体。NO为无色有毒气体,与O22。和HNO.pH<5.6的雨为酸雨,酸雨除含HSO外还含HSO933224 O,转移电子数为16N2 mol NO可以发生燃烧反应,正好生成CO个。、N、H10. 1 mol CHN(偏二甲肼)和A2422228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NO11.SO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含硫矿物的冶炼;NO22氨、硝酸、硫酸四、

,目前人工固氮的主要反应方化合态的氮叫做氮的固定程为1、把游离:态为的氮转变高温、高压垐?垐垐2NH HN?3。?垐噲垐322催化剂2、易溶于水的NH,能做喷泉实验的原因是:极易溶

于水的NH溶于滴管挤出的水中而使容器内的压强突然小于外33界压强。

表示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显碱性的方程式为: 3、垐唸垎??NH?OOHHONH?HNH?。

垐垏噲423234、分别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而不接触时,有白烟现象,方程式为:NH+HCl=NHCl 。43@NH+HCl)Cl。 Cl5、杂质,怎样除去(方程式)?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NHNaCl中含NH344常见铵盐遇强碱均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6、@+-O

NH↑+H+OH式:NH234@2NH↑+CaCl+2HO ,也可用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中加固体烧碱(生实验室制氨气的方程式为7、: 2NHCl+Ca(OH)23242石灰)来制氨气。

催化剂?垐垐2NOO?2NO?O?6H4NO?4NH5O、 8、: 工业氨氧化法制硝酸的三个方程式为、?垐噲22223加热3NO?HO?2HNO?NO。322- 5 -

CaO、活泼金属)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浓硫酸还具有三大特性:①吸水性;②脱水性;

性(指示剂、OH、9、③强氧化性。反应显反应显示酸性;和红热C干燥气体用到浓硫酸的吸水性,溶解10、Cu用到浓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和NaOH

示其氧化性。程式的反应11、方浓硫酸、浓硝酸写出Cu分别和Cu?2HSO(浓)@CuSO?SO??2HO、42224

Cu?4HNO(浓)?Cu(NO)?2NO??2HO。32232

(稀)?3Cu(NO)3Cu?8HNO?2NO??4HO,能写出离写出稀硝酸和Cu发生反应的方程式2332

?2???2NO???2 NO?CuCu+4H2HO子方程式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32

??2??2NO?3Cu? 4H3Cu?8H O+2NO?23

12、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 6 -.

重结晶蒸馏水KNO28 晶体NaCI 33+在。保存浓硝酸方法是;含有分解生成的NO2 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因为12、含有Fe 久置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

。溶液只变红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硝酸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硝酸现象是

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了里边的金属进一步氧化(钝容器盛放原因是冷浓硫酸和硝酸都可以用Fe、Al、13

。化)

、14O)=3Fe(NO+4H。稀)(和少量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Fe3Fe+8HNO2323

- 7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