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8441337.html,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胡挜喆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6期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变得日趋成熟,在

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基于此,本文在阐述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的基础上,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且综合性极强的新型技术,需要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大力支持。该项技术以电子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为主,并与电气工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应用技术。日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到船舶的制造小到人们的生活日常,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对其特点以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首先,技术涵盖面广。电气自动化技术之所以能在各行各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其涉及的技术比较多且较为复杂,此外,该技术是将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所以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硬件以及软件的设计是同时进行的,对于不同系统的不同需求,设计的思路以及方案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对各个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也要求相关的技术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次,依赖电子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过程中,电子技术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信号的接受、处理环节以及运算结果的转换环节都需要依托电子技术来进行,由此看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子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

最后,较强的综合性。电气自动化技术极具综合性,且技术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在有关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火电工程、建筑行业以及钢铁等领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该项技术较强的综合性的特点,对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工作能力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孙涛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孙涛 发表时间:2018-07-20T16:11:05.3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孙涛[导读]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身份证号: 37032219820906xxxx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电气自动化企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为生产过程提供进一步的技术保障,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此阐述了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并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平台的开放性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当中,统一、开放式的平台,对我国电气的自动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IEC61131标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优化管理程序,还可以不断提高平台的实际应用效率,又或者是缩短编程或者是升级周期,在这些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这种标准化的平台中,不仅仅可以规范各种语义和语法,还能够进一步实现产品编程接口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这样就可以确保电气化系统的合格率,保障各个程序之间的通讯安全。在另外一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工控标准化的平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都是采用windows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常简单,在维护上也更加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其主要是采用PC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并能够在各个行业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网络技术和P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工业电气的自动化已经逐渐开始实现了人机界面,从而将windows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 1.2 现场总线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场总线,这主要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PLC与现场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现场设备的信息将会被搜集和整理,利用电缆传输到控制器当中。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解决智能仪器和控制器等方面的通信传递问题。同时,分布式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将输入输出模块逐渐转换成为现场检测器或者是执行器。而且,这种控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可靠性较高,第二,具有开放性,第三,灵活性较好,且容易维护,第四,控制功能较为齐全。等等,在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微处理安装在测量装置和控制执行机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控制功能尽量分散开来,在管理上也相对容易。 1.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之间的结合运用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中,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结合,已经在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其采用的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环境。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可以切实推动自动化技术和IT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能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进一步改革。在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设备的自动化和系统的自动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对推动自动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性发展趋势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的研发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实际上,我国当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以及生产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仅局限于初级产品并且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所以,电气自动化想要长足地发展下去,我国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创新中去。企业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坚持不断地进行创新,积极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及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电气自动化系统高效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争取获得最大收益。PC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应用PC控制系统,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周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系统包括设计、测试、实施、维护等多个环节,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可以实现以上环节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平台的建立大大节约了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与成本,提升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用户对开发平台独立于最终运行平台的需要。 2.4 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性发展趋势 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性,对提高系统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网络数据共享,精确传达数据信息是企业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并且在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实现全系统范围内所有数据的共享。 2.5 电气自动化系统市场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产品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电气自动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需要注意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密切观察市场的需求,研发生产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设备,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和社会化协作,带动电气自动化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提升设备的自主生产比率,逐渐提升企业市场化的适应能力。

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自始至终都给工业视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机器视觉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 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例如基于isa总线的灰度级图像采集卡,和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库,他们的产品在大学的实验室和一些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 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19T16:33:42.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郭炳鑫1 王永2 景洋3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当代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1.身份证号码:41132219881010XXXX; 2.身份证号码:41052119830328XXXX; 3.身份证号码:14270119881029XXXX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当代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同时,当代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电力系统的监控及发展,从而推动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着。所以,为了加强对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电气系统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特点,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有效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电力系统;应用电力系统是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电力系统水平十分必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供应各个环节有效实现的保障,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使电力系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最早开设于 20世纪 50 年代,在此期间虽然经过多次的调整,但是因为其适用性强以及应用面广的特点,所以一直备受欢迎,本文特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简单归结如下。(1)半控型晶闸管被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从最开始出现的晶闸管作为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至今在我国然广泛应用在直流与交流传动的控制系统,一直到后来出现的二代全控式器件、三代复合型器件直到最后出现的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将主回路的器件、而且包括驱动电力、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的自动控制等都集合为一体。(2)通用变频器一般指批量化、系列化、在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中小功率统称为通用变频器。从变频器产品来分析,U/F 控制器由最初的普通功能型转变成为高功能型,一直到后来的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现以电力半导体器件 IGBT为主,其独具的可靠性、操作性以及维修方便等特点使单片控制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高。(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步受计算机、电子技术的推动。20 世纪 80 年代,单片机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全面的更新换代。国产工业计算机以及引进的 PC 机技术在电厂的监控系统、电力系统的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应用软件能完全的实现电力系统对于实时数据的采集、汇总、分类、分析、显示、打印、完成等操作。但是在这期间电气自动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进行互联;因为设备与计算机通信之间一般是采用点对点的星形连接,导致了系统的实时性不好,直接导致了设备配置的灵活性很差;整个系统在功能、系统的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工业标准。电厂监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是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其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较大幅度的减少了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的使用量,在降低设备体积的同时也降低了占地面积,从而节省了建设的成本。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不仅大幅度提升系统的技术性能而且使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互换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变电站自动化。在变电站运行中,电气设备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气设备以及对其进行全方位监视的方式来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此种方式的特点是使用电脑化装置来取代传统的电磁式设备。另外,变电站自动化不仅可以满足变电站对运行操作的需求,其还是电网调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②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专用的广域网来进行连接,其服务范围有发电厂,下属地区的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和变电站的终端设备等,电网调度的功能主要是对电力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收集、对电力的负荷进行有效的预测、对电网运行是否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等; 2.2 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因此,应该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①变电站的智能保护。我国变电站在智能保护方面还不成熟,和国外的技术相比相差较远,国外已经将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效果,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水平。因此,我国应该针对智能保护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提高此方面水平。②我国电力部门的实施策略。从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电力部门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因此,对电力部门进行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确定了电力运营的流程之后,可以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进而根据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3 配电网的自动化 在地理信息和配网一体化以及高级软件中应用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DSP 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载波接收的灵敏度,真正的解决了我国配电网在应用载波方面产生的问题,另外,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确保了输电网配网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最具生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而且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还应在工作中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电力安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工作安全。

关于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新趋势

关于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新趋势 摘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引领了国我制造业创新拓宽的先进方向,规范了行业秩序、稳定了业提升,行同时也促进了充分重视机械自动化广泛应用的企业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全面发展。本文依据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探析了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先进趋势,从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等角度出发为行业的市场竞争提供了科学现实的依据。 关键字:机械自动化发展新趋势 1、前言 机械自动化的内涵来源于机械制造行业对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来源于对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有效整合。机械自动化的科学实现扭转了我国以机械化大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使加工制造业充分实现了无人控制的连续生产,同时也实现了依据自动化技术改进与提升带来的产量提升与加速的生产消费再循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核心的机械自动化技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创新,实现了质上的飞跃与量上的提升,充分促进了当今制造行业发展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使自动化代替人力劳动、辅助脑力劳动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深化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高质量服务效能,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协调管理与优化控制,促进人、机系统的全面融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全方位应用,才能使生产制造业在有机化、自动化、全面化的控制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2、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网络化的生产管理环境创造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尤其促进了高科技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与先进网络虚拟技术的高度融合,形成了人机交互式控制生产管理的全新方式。 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强大的软件功能、硬件系统、数据库存储环境建立了统一的生产施工管理平台,使高科技知识、丰富的信息资源融入了科学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环境中,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方位管理。产品的设计、加工、包装、运输、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均受益于网络化的跨空间 跨地域高度共享的管理优势,通过产品设计开发与全程生产的高度模拟及对产品性能的科学试验,完备的检验了出场产品的性能及生产周期,从而为最佳指标的产品生产创造了有力的环境,使生产成本得到了周密的控制,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则成为必然。当前网络虚拟技术在机械自动化行业的应用范围已从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拓展到虚拟公司的建立、市场环境的开拓与营销活动的全面开展层面,体现了我国机械自动化网络综合发展的健康、向上趋势。 3、机械自动化的绿色环保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人们感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充分优势,同时也使人们面临了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生产资源的严重枯竭、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劣无不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机械自动化的环保绿色发展趋势树立了科学的现实依据与广泛的发展空间。节能减排的生产口号处处可见、绿色环保的生产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自动化这一新兴科技进行论述,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简要阐述,以及对我国目前电气自动化的现状的着重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前进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引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技术象征着我国工业朝着现代化先进话跨出了一大步,当然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加是代表着先进而且重要的科学研究。在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立与发展的道路上,无处不显示出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从诞生之初就以惊人的速度在向前发展,同时它的发展也不断的推动着世界生产力还有生产技术的不断前进与发展。单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将电气自动化灵活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去不但可以减少工人的工作量,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整体技术含量,同时提高企业对一些错误的检测能力,进行实时的信息传达,这样使得生产环节中有着更高更好的安全保障。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不仅仅是针对科学研究与技术提高,同时也是一种安全防护能力的加强。下文我就对目前我们国家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并且阐述一下电气自动化的出现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巨大影响。 一、电气自动化概述 电气自动化运用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控制,以计算机技术实现程序控制,并且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和运行维护功能。其明显特征是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故障反映迅速自动化。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 2.1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信息化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电气自动化系统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到底如何在电气自动化的系统里面进行运用或者表达,通过一下几点可以得知:首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管理层里面发挥作用,管理机器的人员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浏览每一个信息和数据的整体速度。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使得电气自动化设备能够及时与最新的信息接口。目前,随着运用各样微型处理器电气设备逐渐增多,这样也就使得各个设备相互的功能变得混淆不清。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使 用效率。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编版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办公趋向自动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越发重要,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办公自动化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为支柱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本论文主要论述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知掌握各种办公业务,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产效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辅助决策、促进办公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字:办公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在行政机关中,大都把办公自动化叫做电子政务,企事业单位就都叫OA,即办公自动化。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985年―1993年的起步阶段是以结构化数据处理为中心,基于文件系统或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日常办公也开始运用IT技术,提高了文件等资料管理水平。这一阶段实现了基本的办公数据管理(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但普遍缺乏办公过程中最需要的沟通协作支持、文档资料的综合处理等,导致应用效果不佳。1993年-2002年的应用阶段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越来越希望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软件技术发生巨大变化,为OA的应用提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介绍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展望了将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統的发展趋势。设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对现场设备状况的精确掌握成为可能,通讯技术的发展则为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 标签: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系统功能 一、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1.发变组出口220kV/50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2.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控制方式切换,增磁、减磁操作,PSS(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投退。 4.220kV/500k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5.6k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6.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7.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2台机共用)。 8.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9.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对于发变组保护等主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因其设备已经很成熟而且要求全部在DCS中实现其功能尚有一定难度,可能增加相当大的费用,故可以保留。但是它们与DCS间要口求接?,控制采用硬接线,利用通讯方式传输自动装置信息,并可以通过DCS进行事故追忆。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思想 (一)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原件动

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企业,未来的十年将面临着市场和能源;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高效和规范;负责和协调的挑战。节能、环保、安全、高效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而自动化技术和这四大目标又是紧密相连,本文将就当今自动化领域内的最新发展趋势做一简述,以便为我国工业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一、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 以信息技术改造冶金行业,以信息化推进自动化,自动化再促使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四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当今自动化领域内,从工艺现场层到工厂(集团)管理层可经由以太网,基本实现信息的畅通无缝流通,所谓的“现代集成生产工艺”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新工艺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的无缝集成、过程优化和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以缩短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周期(T)、提高质量(Q)、降低成本(C)、改进服务(S)和改善环境(E),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与此想适应开发出一系列管理层软件,如ERP、MRP、MIS、PES等,并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内一些大冶金集团在当前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下,也紧跟这股信息化的潮流,推进自动化的发展,如国内某冶金集团近几年来,在新建的冶金生产线做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时,在现场级和过程控制级(PCS)的上端,还增加了制造执行系统(MES )层,并正在策划和运作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和管理层,它包括有生产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销售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综合管理子系统等。 现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技术相结合,已不再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如模型预测、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多变量控制、自适应和自寻优等先进控制算法已进入实践并用于DCS、PLC等控制器中,而且这种趋势在加快。 IT技术与自动化结合另一热点是公共数据库、局域网、互联网、无线技术等渗透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扁平化,实现了跨平台,跨地区的控制。西门子公司全集成自动化TIA的自动化新理念,Schneider公司推出的“协同自动化Collaborate Automation”,“透明就绪Transparent Ready”,“Unity 自动化平台”新概念;以及Rockwell提出的全集成的EtherNet/IP等,这些自动化新理念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完整,也更完美。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7-22T13:56:55.1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尹瑞宝1 安艳帅2 李昌昌3 [导读]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是在结合了电力学、动力学、机械学等多门学科理论而产生的综合性专业,逐渐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身份证号码:13082519860414XXXX;2身份证号码:13118219840801XXXX;3身份证号码:13012319900321XXXX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它是在结合了电力学、动力学、机械学等多门学科理论而产生的综合性专业,逐渐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出现是为了通过实现工业自动化目的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成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程度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这也意味着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要追溯至200年前的电磁学研究,从发现电学至电气时代的出现,从机器的首次出现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全面普及,理论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工业生产的所需,推动着电气工程的技术应用也在不断提高。虽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可以将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起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门课程在西方国家的各大高校都逐步开设,1908年,我国才首次在南阳大学成立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国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专业体系,就业涉及范围变得更加全方位,就目前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渗透于各个行业,小至研究生产开关,大至航空航天事业。与此之外,从1986年开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博士学位经受国务院批准,其专业发展受到大力鼓励。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电磁现象才被人类缓慢认识,现如今,相关的专业学科研究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已经逐步形成,电气自动化的各大特点也愈加明显,例如高效、快速、安全可靠,与各大领域相辅相成,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产品,从我国大量出产,从而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电力工业的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普及至社会服务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减轻人工的负担。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 平台开放化发展 国家颁布 IEC 6113 标准,使得电气工程中编程接口逐渐标准化,不同厂商及产品间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达到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代码利用率,还可以提高编程的效率,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有关程序的研究开发,方便加强后期程序的管理工作。 2.2电气自动化分布式的控制应用 在现今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是通过一根串行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总线电缆连接的,将所有在中央控制室内的监视控制软件、各种计算机硬件设施、CPU 以及生产现场中的变频设备、仪器仪表、马达启动器、设备低压断路器等全部连接起来。这种方法能使得硬件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传送,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恰到好处的掌握各方面的运行信息,并对此作出相应的指令。这种将设备及控制中心串联起来的模式可以将全部设备的通讯总线和通讯方式连接起来并予以调整规划。这种方式为整个生产现场的全部设备应用提供了便利,并且使得生产得以高效快捷,资源分配合理。 2.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电气自动化的改革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电气自动化与 IT 平台逐步地实现了融合发展。总的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行业的渗透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对管理层面的纵向影响: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处理的具有极大影响。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高效的处理相关业务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人力、人事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对正在进行的操作和程序运行通过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和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地知悉生产方面的信息和动向,便于节约人力,更好的分配资源等;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对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横向作用: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产品所有的层面,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和微电子系统中相应的软件、通讯等设施,如控制器和仪表。这些均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发展的根本是与人分不开的,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研发人员与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应用的效果与质量。所以说,只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从事这一工作,才能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换句话来说,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用效果与质量,因此在实际中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挥作用,所以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这样才能保证运用的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 3.2扩大应用的范围 在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及自动化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趋向于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其中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也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随之扩大,并向着完善与健全的方向快速的发展着。 3.3建立出有效的系统平台 从实际上来讲,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系统平台主要是依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样也就增大了维护的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人力与资源上的过度浪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改变这一现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出一个独立又统一的系统平台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建立这一平台的过程中,还应当要先掌握好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出相應的发展目标与经营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 3.4对其产品进行改革与创新 随着社会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在逐渐增高,就要求所生产的商品必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就必须要不断加强研发

自动化专业发展趋势

1.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是指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在现人的智能活动。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造新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总的来说,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的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的特点,对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迅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2.自动化发展历史 1946年,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最先提出“自动化”一词,并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 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使自动化进入到以单变量自动调节系统为主的局部自动化阶段。 60年代,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使自动化进入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与管理的综合自动化阶段。 70年代,自动化的对象变为大规模、复杂的工程和非工程系统,涉及许多用现代控制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促进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的系统控制和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 3.自动化技术展望 自动化技术发展至今应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然而它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它的未来仍然在不断地开拓者。展望自动化的未来,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出以后的自动化技术将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它的一些发展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机器人技术将会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从上个世纪机器人的产生,到如今,机器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它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装备,

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企业,未来的十年将面临着市场与能源;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高效与规范;负责与协调的挑战。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就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而自动化技术与这四大目标又就是紧密相连,本文将就当今自动化领域内 的最新发展趋势做一简述,以便为我国工业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一、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 以信息技术改造冶金行业,以信息化推进自动化,自动化再促使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四大目标的实现,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在当今自动化领域内,从工艺现场层到工厂(集团)管理层可经由以太网,基本实现信息的畅通无缝流通,所谓的“现代集成生产工艺”就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新工艺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的无缝集成、过程优化与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以缩短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周期(T)、提高质量(Q)、降低成本(C)、改进服务(S)与改善环境(E),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的应变能力与竞争能力,与此想适应开发出一系列管理层软件,如ERP、MRP、MIS、PES等,并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内一些大冶金集团在当前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下,也 紧跟这股信息化的潮流,推进自动化的发展,如国内某冶金集

团近几年来,在新建的冶金生产线做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时,在现场级与过程控制级(PCS)的上端,还增加了制造执行系统(MES )层,并正在策划与运作ERP,即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层,它包括有生产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销售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综合管理子系统等。 现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技术相结合, 已不再停留在理论与实验阶段。如模型预测、神经元与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多变量控制、自适应与自寻优等先进控制算法已进入实践并用于DCS、PLC等控制器中,而且这种趋势在加快。 IT技术与自动化结合另一热点就是公共数据库、局域网、互联网、无线技术等渗透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扁平化,实现了跨平台,跨地区的控制。西门子公司全集成自动化TIA的自动化新理念,Schneider公司推出的“协同自动化Collaborate Automation”,“透明就绪Transparent Ready”,“Unity 自动化平台”新概念;以及Rockwell提出的全集成的EtherNet/IP等,这些自动化新理念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完整,也更完美。 二、自动化技术的互补与渗透 DCS,PLC,IPC就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三大支柱,它们之间竞争激烈,但又取长补短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而形成了具有混合控制策略的PLC/DCS混合系统HCS,某咨询集团把其称

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调查思考 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孙萌 (沈阳泰和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较快,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首先对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技术研究和产話创新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 1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 1.1开放式平台的应用 从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开放式平台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开放式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编程可重复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效率,而且能够为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管理提供方便。开放式平台的应用主要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为载体,其灵活度、兼容性较好,能够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而且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方便m o 1.2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目前多数电气工磁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均采用现场总线方式连接自动化系统、智能终端设备。在这种系统结构模式下,由中央控制室的服务器对现场设备进行统一控制,接收从现场采集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生成控制指令,经过控制器下达给现场终瓣备。在其通信过程中,具体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确保中央控制系统、I/O模块、现场终端设备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连接。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强、易于扩展和维护等优势。 1.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目前计算机科学领域最为船的智能化稣也在电气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首先,在智能化设备应用方面,可以使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其次,通携用智能化算法调整系统结构及运行状态,可以使其维持最佳的运行状态,降低故障几率,减少运行瞇。砺,通携用智能化林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运行规律进行预测和分析,也可以为系统升级提供依据,逐步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囱。 2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展望 2.1自动化产品创新发展 从未来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来看,在实际生产需求下,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步伐将不断加快,特别是在节能产品、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方面,国家将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从行业自身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建立市场竞争优势,也需要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活动,使产品获得消费者及客户的青睐。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产品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可以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政策上鼓励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电气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 2.2控制平台统一化发展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平台设计方面,需要基于市场需求,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同时确保平台设计、测试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充分满足客户对平台的实际使用需求。应在做好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平台开发方式及编程语言,同时提升平台开发效率及质量。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趋于统一化的发展需求下,应努力提高平台通用性。在网络结构和接口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需要连接的系统和接口,确保各层次数据的有效传递。 2.3系统接口标准化发展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口设计方面,接口标准化设计是系统通信安全和通信可靠性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电气自动化系统多数采用微软技术标准,使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在与企业的应用系统进行通信时,包括MES系统、ERP系统等,需要采用TCP/IP通信协议,为电气自动化系统制定标准接口。另一方面,应提高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的重视程度,在设计过程中制定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环境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在网络接口等重要节点,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琳,雌系统受到攻击和破坏。在此方面,也需要应用智能化技术,使系统具备一定的自识别、自控制、自恢复能力,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获得较快发展,在平台设计和产品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应积极关注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引进最賊的技术,提高实际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旭祥.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1. 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36. [2]李承轩.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254-255. (收稿日期:2019-07-18) 《湖北农机化》2049年第20期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8441337.html, 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孔庆儒马传山 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行业逐渐在我国兴起,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因为机械关系到国家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机械中的自动化技术代表着机械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主要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被带进了我国众多的企业生产中,对我国国民总值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从而有效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另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和产品生产的有关技术密切相关,对于企业产品的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发展。 一、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分析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对机械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促进了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开始进行机械的自动化制造,但是由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而机械自动化是在机械制造业中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制造对象的连续自动加工,才能促进口动生产过程的有效实现,而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仍然处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较低水平,为了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需要更好的了解我国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因此下面主要对我国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制造业目前拥有十几万个企业,并且发展十分不平衡,而且有大量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低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低水平,从而使我国和其他先进国家的制造业有较大的差距。经调查研究显示,造成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机械自动化管理的方式落后,在管理的时候仍然采用落后松散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够高,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及时发现问题,阻碍了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而国外对机械自动化生产的管理却比较先进,这些国家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管理思想在不断提高,而且可以加大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效率,因此管理方式落后是我国自动化技术面临的一大问题。

(完整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综合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与提升。系统中富含的装置性功能更是向着灵活、快速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实现了全面更新及优势发展等。依据以上创新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优化、协调与智能的发展,令潮流及励磁控制成为市场新一轮的发展研究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发展中不仅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性、经济合理性、高效科学性,同时还应注重向自动化服务及管理的合理转变,引入诸如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效自动化服务控制体系,才能最终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科学发展之路走的更远。 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通信及控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新时期电力系统则毋庸置疑的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设备、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内涵不断扩充、发展外延继续扩展,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中包含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庞大、综合因素越来越复杂,可观、可测的在数据范围越来越广阔,能够合理实施闭环控制、实现良好效果的控制对象则越来越丰富。由此不难看出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已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式、滞后式、人工式管理模式,而全面实现了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发展市场、调度自动化市场、配电自动化市场及综合的电力市场。在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市场发展中,我国的500千伏变电站的控制与运行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综合管理,而220千瓦变电站则科学实现了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控制。当然我国众多变配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程度普及还相对偏低,同时新一轮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的广泛推行及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应继续强化自动化控制理念的科学引入,树立中小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观念、提升大型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而继续巩固电力自动化系统在整体市场中占据的排头兵位置,令其持之以恒的实现全面自动化发展。 电力调度及配电自动化市场的前景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上升,省网及地方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提升至近一半的比例,且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充。电力调度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