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实验报告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实验报告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实验报告

实验一热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G/DTA/DSC 综合热分析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热分析方法鉴定矿物。

二、实验仪器

综合分析仪

三、实验原理

热分析是指在程序温度的控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能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在热分析法中,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变化,包括与周围环境作用而经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释放出结晶水和挥发性物质的碎片、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某些变化还涉及到物质的质量增加或质量损失,发生热化学变化和热物理性质及电学性质变化等。热分析法的核心就是研究物质在受热或冷却时产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迁速率和温度以及所涉及的能量和质量变化。总之,热分析技术是建立在物质热行为上的一类分析方法。

就固体物质而言受热后物理性质将发生变化。如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热辐射性质、热容等都会发生变化。当金属材料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中会吸收或放出热量,如固态相变潜热、固液熔融相变潜热,发生相变所对应的温度称为临界点。热分析方法就是测出发生相变的临界点温度。对于金属合金材料,可以通过测出一系列不同成份配比的合金的临界点,并将同一物性的点连起来而得到合金的相图,这也是测定相图的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热分析方法有三种: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

1.热重分析法(TG)

热重分析法就是在程序温度的控制下,借助于热天平,获得试样的质量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信息。它的适用范围很广,研究的对象包括金属、陶瓷、橡胶、塑料、玻璃以及其它一些有机和无机材料。它可以进行吸附、裂解、氧化还原的研究,耐热性、热稳定性、热分解及其产物的分析,汽化、升华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由热重法测得的记录为热重曲线或称TG曲线,其横坐标表示温度或时间,纵坐标表示质量。曲线的起伏表示的质量的增加或减少。平台部分表示试样的质量在此温度区间的稳定的。

热重法仅能反映物质在受热条件下的质量变化,由它获得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是在一些限定条件下获得的结果,这些条件包括仪器、实验条件和试样因素等。因此获得的信息又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如果利用其它一些分析方法进行配合试验,将对测试结果的解释更有帮助。

2.差热分析法(DTA)

差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的控制下,测量物质的温度与参比物的温度差和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对试样加热或冷却,若试样中不发生任何热效应,试样的温度和参比物的温度相等,两者温差为零。若试样发生吸热效应,试样的温度将滞后于参比物的温度,此时两者的温差不为零,并在DTA曲线上出现一个吸热峰;若试样发生放热效应,试样的温度将超前于参比物的温度,此时两者的温差也不为零,并在DTA曲线上出现一个放热峰。根据记录的曲线,就可以测出反应开始的起始温度,反应峰所对应的温度(峰位置),峰的面积就和产生的热效应值对应。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也是用参比物和试样进行比较,但是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DSC的参比物和试样各自由一个单独的微型加热室加热。当试样按程序升温时,控制系统根据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差信号来调节加热器的功率输出,使试样和参比物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论有无热效应发生)始终保持温度一致,即两者的温差为零。所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称为DSC曲线。

DSC和DTA一样可以用来测量转变温度、转变时间和热效应峰或谷。其峰或谷的面积与试样转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DTA、DSC、TG等各种单功能的热分析仪若相互组装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多功能的综合热分析仪,如DSC—TG、DTA—TG等。综合热分析仪的优点是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即在同一次实验中可以获得多种信息,这样会有助于比较顺利地得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仪器电源预热0.5小时,同时打开恒温水浴。后期打开保护气和吹扫气阀门。

2. 打开仪器样品室,放入参比物(空坩锅)和空试样坩锅,热天平清零。

3. 在空试样坩锅内装入样品,关闭样品室。

4. 打开程序文件,输入有关试验信息,如样品(文件)名称及质量、试验方式(基线、样品或样品+基线)、温度、加热速率、保温时间、吹扫气供气方式等。确认无误后开始试验。

5. 试验过程中或完成后均可打开分析软件对试验曲线进行分析、测定试验曲线可打印输出或作为图片文件输出,试验数据也可作为数据文件输出。

6. 试验完成后待温度降至80℃以下方可关闭全部电源和气源。

五、思考

1.升温速率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a.升温速率对TG的影响:

升温速率越大,所产生的热滞后现象越严重,往往导致热重曲线上的起始温度Ti和终止温度Tf偏高。虽然分解温度随升温速率变化而变化,但失重量保持恒定。中间产物的检测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升温速率快不利于中间产物的检出,因为TG曲线上拐点变得不明显,而慢的升温速率可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

热重测量中的升温速率不宜太快,一般以0.5-10℃/min为宜。

b.升温速率对DTA的影响:

在DTA实验中,升温速率是对DTA 曲线产生最明显影响的实验条件之一。当即升温速率增大时,dH/dt 越大,即单位时间产生的热效应增大,峰顶温度通常向高温方向移动,峰的面积也会增加。

c.升温速率对DSC的影响:

主要影响DSC曲线的峰温和峰形,一般Φ越大,峰温越高,峰形越大和越尖锐。实际中,升温速率Φ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对温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与试样的种类和转变的类型密切相关。

2.气氛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a.气氛对TG的影响:

热重法通常可在静态气氛或动态气氛下进行测定。在静态气氛下,如果测定的是一个可逆的分解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增大。但由于试样周围气体浓度增加会使分解速率下降。另外炉内气体的对流可造成样品周围的气体浓度不断变化。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通常不采用静态气氛。为了获得重复性好的实验结果,一般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动态气氛。

试样周围气氛对热分解过程有较大的影响,气氛对TG曲线的影响与反应类型、分解产物的性质和气氛的种类有关。

b.气氛对DTA的影响:

气氛对DTA 测定的影响主要对那些可逆的固体热分解反应,而对不可逆的固体热分解反应则影响不大。

c.气氛对DSC的影响:

实验时,一般对所通气体的氧化还原性和惰性比较注意,而往往容易忽略对DSC峰温和热焓值的影响。实际上,气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3.样品粒度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a.样品粒度对TG的影响:

对热传导,气体扩散有较大影响。如粒度的不同会引起气体产物的扩散过程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导致反应速率和TG曲线形状的改变。

粒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使TG曲线上的Ti和Tf温度降低,反应区间变窄。试样粒度大往往得不到较好的TG曲线。粒度减小不仅使热分解温度下降,而且也使分解反应进行的很完全。

b.样品粒度对DTA的影响:

样品的颗粒度在100目~200目左右,颗粒小可以改善导热条件,但太细可能会破坏样品的结晶度。对易分解产生气体的样品,颗粒应大一些。参比物的颗粒、装填情况及紧密程度应与试样一致,以减少基线的漂移。

c.样品粒度对DSC的影响:

通常大颗粒热阻较大,而使试样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热焓偏低。

但是当结晶的试样研磨成细颗粒时,往往由于晶体结构的歪曲和结晶度的下降也可导致相类似的结果。对于带静电的粉状试样,由于粉末颗粒间的静电引力使粉状形成聚集体,也会引起熔融热焓变大。

实验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的操作方法。

3.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4.掌握二次电子成像和背散射电子成像的图像观察。

二、实验仪器

扫描电镜、能谱仪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

1)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光阑;

2)扫描系统:扫描信号发生器、扫描放大控制器、扫描偏转线圈;

3)信号探测放大系统:探测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信号;

4)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早期SEM采用显像管、照相机等,数字式SEM采用电脑系统进行图像显示和记录管理;

5)真空系统:真空泵高于10-4Torr,常用机械真空泵、扩散泵、涡轮分子泵;

6)电源系统:高压发生装置、高压油箱。

三、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与闭路电视系统相似。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光栅扫描,逐点成像”。

由三极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束,在加速电压作用下,经过 2~3 个电子透镜聚焦后,在样品表面按顺序逐行进行扫描,激发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 射线、俄歇电子等。这些物理信号的强度随样品表面特征而变。

它们分别被相应的收集器接受,经放大器按顺序、成比例地放大后,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用来同步地调制显像管的电子束强度,即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由于供给电子光学系统使电子束偏向的扫描线圈的电源也就是供给阴极射线显像管的扫描线圈的电源,此电源发出的锯齿波信号同时控制两束电子束作同步扫描。

因此,样品上电子束的位置与显像管荧光屏上电子束的位置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在荧光屏上就形成一幅与样品表面特征相对应的画面——某种信息图,如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等。画面上亮度的疏密程度表示该信息的强弱分布。a.二次电子像衬度原理:

表面形貌衬度是利用对样品表面形貌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信号得到的一种像衬度。因为二次电子信号主要来自样品表层5~10 nm深度范围,它的强度与原子序数没有明确关系,但对微区刻面相对于入射电子束的位向却十分敏

感。二次电子像分辨率比较高,所以适用于显示形貌衬度。

b.原子序数衬度形成机理:

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一种显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和特征X射线等信号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都可以作为原子序数衬度或化学成分衬度。

背散射电子是被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入射电子,样品背散射系数η随元素原子序数Z的增加而增加。即样品表面平均原子序数越高的区域,产生的背散射电子信号越强,在背散射电子像上显示的衬度越亮;反之越暗。因此可以根据背散射电子像(成分像)亮暗衬度来判断相应区域原子序数的相对高低。

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离开样品表面后沿直线轨迹运动,检测到的背散射电子信号强度要比二次电子小得多,且有阴影效应。由于背散射电子产生的区域较大,所以分辨滤低。

四、实验步骤(样品制备)

1. 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对于新鲜的金属断口,样品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以直接进行观察。但有些情况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1)样品表面附着有灰尘和油污,可用有机溶剂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2)样品表面锈蚀或严重氧化,采用化学清洗或电解的方法处理。清洗时可能失去一些表面形貌特征的细节;

(3)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观察前需要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或炭,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为宜。蒸镀导电膜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真空镀膜和离子溅射镀膜。

真空镀膜原理:真空镀膜机工作原理是高速旋转基片,利用离心力使滴在基片上的胶液均匀的涂在基片上,常用于各种溶胶凝胶(Sol-Gel)实验中的薄膜制作,厚度视不同胶液和基片间的粘滞系数而不同,也和旋转速度及时间有关。

离子溅射镀膜原理:在低压系统中,气体分子在相隔一定距离的阳极和负极之间的强电场作用下电离成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飞向阴极,电子飞向阳极,二电极间形成辉光放电,在辉光放电过程中,具有一定动量的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的原子被逐出,称为溅射,如果阴极表面为用来镀膜的材料(靶材),需要镀膜的样品放在作为阳极的样品台上,则被正离子轰击而溅射出来的靶材原子沉积在试样上,形成一定厚度的镀膜层。

五、思考

1.原子序数衬度和形貌衬度主要有哪些信号产生?

二次电子信号反映形貌特征,背散射电子信号反映形貌特征和原子序数衬度。

2.通过断口形貌观察可以研究材料的哪些性质?

通过断口的形态分析去研究一些断裂的基本问题:如断裂起因、断裂性质、断裂方式、断裂机制、断裂韧性、断裂过程的应力状态以及裂纹扩展速率等。

3.形貌观察镀膜是否产生假象?

同样蒸镀条件下,有些试样会形成明显的镀膜材料假象,有些试样不产生镀膜假象。是否能形成均匀的导电膜,不但和蒸镀条件(电流、时间及靶体与试样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试样组成、表面结构及与蒸镀材料的种类等有关。表面光滑的试样,例如玻璃试样,或者大晶粒陶瓷断口试样,镀膜后表面容易观察到岛状结构,对此类材料蒸镀时间要尽量短。表面粗糙试样、多孔试样,例如羟基磷灰石试样,多孔陶瓷材料,镀膜后不容易产生镀膜假象。

实验三 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构造与操作原理。

2.了解x射线衍射仪分析的过程。

3.掌握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进行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掌握使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进行物相分析的衍射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X射线衍射仪基本结构:X射线衍射仪由X射线发生器、X射线测角仪、辐射探测器和辐射探测电路4个基本部分组成,现代X射线衍射仪还包括控制操作和运行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三、实验原理

1.布拉格公式:光波经过狭缝将产生衍射现象。狭缝的大小必须与光波的波长同数量级或更小。对X射线,由于它的波长在0.2nm的数量级,要造出相应大小的狭缝观察X射线的衍射,就相当困难。冯·劳厄首先建议用晶体这个天然的光栅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因为晶体的晶格正好与X射线的波长属于同数量级。

布拉格公式

,2,1

n

,

n

sin

d

2=

λ

=

θ

2.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光谱: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

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1)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发射的是连续光谱的辐射。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2)当电子的能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可以发射一种不连续的、只有几条特殊的谱线组成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连续光谱的性质和靶材料无关,而特征光谱和靶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光谱,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特征”的原因。

a.连续光谱

连续光谱又称为“白色”X射线,包含了从短波限λ

m

开始的全部波长,其强度随波长变化连续地改变。从短波限开始随着波长的增加强度迅速达到一个极大

值,之后逐渐减弱,趋向于零。连续光谱的短波限λ

m

只决定于X射线管的工作高压。

b.特征光谱

阴极射线的电子流轰击到靶面,如果能量足够高,靶内一些原子的内层电子会被轰出,使原子处于能级较高的激发态。原子的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内层轨道上的空位将被离核更远的轨道上的电子所补充,从而使原子能级降低,多余的能量便以光量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处于K激发态的原子,当不同外层(L、M、N…层)的电子向 K层跃迁时放出的能量各不相同,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K系辐射。同样,L层电子被轰出后,原子处于L激发态,所产生的一系列辐射统称为L系辐射,依次类推。基于上述机制产生的X射线,其波长只与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发生电子跃迁的能级差有关,而原子的能级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四、实验步骤(实验条件选择)

1.试样

衍射仪试样可以是金属、非金属的块、片或粉末状。

XRD-7000还可以是流体或液态。

对于块状、片状试样可以用粘接剂将其固定在试样框架上,并保持一个平面与框架平面平行;粉末试样用粘接剂调和后填入试样架凹槽中,使粉末表面刮平与框架平面一致。试样对晶粒大小、试样厚度、择优取向、应力状态和试样表面平整度等都有一定要求。

衍射仪用试样晶粒大小要适宜,在1μm-5μm左右最佳。

2.实验参数选择

选择阳极靶和滤波片是获得衍射谱图的前提。

根据吸收规律,所选择的阳极靶产生的X射线不会被试样强烈地吸收,即Z 靶≤ Z样或Z靶 >> Z样。

在确定了靶材后,选择滤波片的原则是:

当Z靶≤40时,Z滤 = Z靶 - 1;

当Z靶 >40时,Z滤 = Z靶– 2,

实验中还需要选择的参数有X射线管的电压和电流。

衍射仪实验参数还有狭缝光栏、时间常数和扫描速度。

五、思考

1.样品中含有非晶态物质,非晶态的含量是否能进行判断?

不能,根据布拉格方程可知晶态物质能对x射线发生衍射,而非晶态物质不能。

2.用x射线衍射仪能进行哪些材料的测试?

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3.X射线衍射测试样品要求

(1).金属样品如块状、板状、圆柱状要求被测面磨成一个平面,面积不小于10X5 mm2,如果面积太小可以用几块粘贴一起。

(2).对于带状样品要求用胶粘在玻璃片上(玻璃片在本实验室借)。注意:胶不要露出表面。

(3).粉末样品要求磨成320目的粒度,约40微米。粒度粗大衍射强度底,峰形不好,分辨率低。要了解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是否易燃,易潮解,易腐蚀、

有毒、易挥发。注意:粉末样品如与丙酮、酒精、水起反应,应告知实验室老师。

(4).粉末样品要求在1~2克左右。如果太少也需平铺面积为5×5mm2。

(5).块状样品在背面作标记,最好在背面标号。

实验四红外光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式样的处理和制备。

3.掌握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

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

1 光源

(1)能斯特灯

(2)硅碳棒

(3)氧化铝棒

2 单色器

核心部件,主要由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组成

3 滤光器

4 检测器

(1)真空热电偶

(2)热电量热计

(3)光电管

5 放大器和记录系统

三、实验原理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总之,要产生红外光谱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a.辐射应绝缘且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要的能量;

b.辐射与物质见又相互耦合作用,分子啊在振动过程中必须有瞬间偶极矩的改变。

四、实验步骤(样品处理技术)

针对液体样品、固体样品分别有液膜法、溶液法和压片法、薄膜法。针对气体样品也有专门的处理方法。

1.液体样品

(1)液膜法

液体样品常用液膜法。该法适用于不易挥发(沸点高于80℃)的液体或粘稠溶液。使用两块KBr或NaCl盐片。将液体滴1-2滴到盐片上,用另一块盐片将其夹住,用螺丝固定后放入样品室测量。若测定碳氢类吸收较低的化合物时,可在中间放入夹片(spacer,约0.05-0.1mm厚),增加膜厚。测定时需注意不要让气泡混入,螺丝不应拧得过紧以免窗板破裂。使用以后要立即拆除,用脱脂棉沾氯仿、丙酮擦净。

(2)溶液法

溶液法适用于挥发性液体样品的测定。使用固定液池,将样品溶于适当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一般以10%w/w左右为宜),用注射器注入液池中进行测定。所用溶剂应易于溶解样品,是非极性,不与样品形成氢键,溶剂的吸收不与

样品吸收重合。常用溶剂为CS

2、CCl

4

、CHCl

3

等。

2.固体样品

(1)压片法

固体样品常用压片法,它也是固体样品红外测定的标准方法。将固体样品0.5mg ~1.0mg与150mg左右的KBr一起粉碎,用压片机压成薄片。薄片应透明均匀。(2)薄膜法

该法适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将样品溶于挥发性溶剂后倒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在减压干燥器中使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固定后进行测定。常见盐片的红外透明范围为:KBr(400 cm-1),NaCl(650 cm-1),CsI(150 cm-1)等。

(3)调糊法:固体样品还可用调糊法(或重烃油法,Nujol法)。将固体样品

(5-10mg)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细,滴1-2滴重烃油调成糊状,涂在盐片上用组合窗板组装后测定。若重烃油的吸收妨碍样品测定,可改用六氯丁二烯。

(4)粉末法:是把固体样品研磨制2μm左右的细粉,悬浮在易挥发的液体中,然后移至盐窗上,待溶剂挥发后即形成一均匀薄层,不适用于定量分析。

3.气体样品

气体样品的测定可使用窗板间隔为2.5-10cm的大容量气体池,抽真空后,向池内导入待测气体。测定气体中的少量组分时使用池中的反射镜,其作用是将光路长增加到数十米。

五、思考

1.红外光谱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1)谱带位置

谱带的位置是指示一定基团存在的最有用的特征,由于若干不同的集团可能在相同的频率区出现,做出判断时要特别慎重。

(2)形状

有时候从谱带的形状也可能得到相关基团的有关信息,这些对于坚定特殊基团的存在很有用。

(3)相对强度

由于分子中极性较强的集团产生强的吸收带,有时我们可以根据相对强度进行分析。

2.谱图解析顺序?

根据质谱、元素分析结果得到分子式。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U=四价元素数 -(一价元素数/2)+(三价元素数/2)+ 1。

然后先观察官能团区,找出存在的官能团,再看指纹区。如果是芳香族化合物,应定出苯环取代位置。

根据官能团及化学合理性,拼凑可能的结构。

最后是进一步的确认需与标样、标准谱图对照及结合其它仪器分析手段得出的结论。

3.红外吸收光谱有哪些特点?

优点:

(1)特征性高。几乎很少有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红外光谱。

(2)无机、有机、高分子等气、液、固均可测定。

(3)所需样品少,几毫克到几微克。

(4)操作方便、速度快、重复性好。

(5)已有的标准图谱较多,便于查阅。

缺点:

(1)灵敏度和精度不够高,含量小于1%难于测出。

(2)多用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低于可见和紫外吸收光谱。(3)有些物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例如原子(Ar、Ne、He等),单原子离子(K+、Na+、Ca2+等),同质双原子分子(H2、O2、N2 等)。

(4)有些吸收峰的理论解释难度大。

实习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胡文成学号: 2010300094 专业班级:非金属10-3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混合物X由Na2O、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Ⅱ可知X中一定存在SiO2 B.无法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2O C.1.92 g固体成分为Cu D.15.6 g混合物X中m(Fe2O3):m(Cu)=1:1 【答案】B 【解析】 途径a:15.6g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是铜离子的颜色,但是金属Cu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可以和金属铜反应,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4.92g固体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3.0g,所以该固体为二氧化硅,质量为3.0g,涉及的反应有: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SiO2+2NaOH=Na2SiO3+H2O,又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结合途径b可知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固体质量减少15.6g﹣6.4g=9.2g,固体中一定还有氧化钠,其质量为9.2g, A.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存在SiO2,故A正确; B.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只有氧化钠与水反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故B错误; C.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故C正确; D.设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x,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y,由Fe2O3+6H+=2Fe3++3H2O、 Cu+2Fe3+=2Fe2++Cu2+得出:Fe2O3~2Fe3+~Cu,则160x+64y=6.4,64y﹣64x=1.92,解得 x=0.02mol,y=0.05mol,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0.02mol×160g/mol=3.2g,金属铜的质量为0.05mol×64g/mol=3.2g,则原混合物中m(Fe2O3):m(Cu)=1:1,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推断及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掌握检验未知物的采用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断存在的物质,注意合理分析题中数据,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铜和氧化铁的质量,难度中等. 2.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 新材料全球交易网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新材料全球交易网”收集整理最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点。更多增值服务,请关注“新材料全球交易网”。 一、重要概念 1、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2)包括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2、陶瓷 (1)从制备上开看,陶瓷是由粉状原料成型后在高温作用下硬化而形成的制品。 (2)从组分上来看,陶瓷是多晶、多相(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的聚集体。 3、玻璃 (1)狭义: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非金属物质。 (2)一般:若某种材料显示出典型的经典玻璃所具有的各种特征性质,则不管其组成如何都可称为玻璃(具有玻璃转变温度 Tg)。 玻璃转变温度:玻璃态物质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相互转化的温度。 具有Tg的非晶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都是玻璃。 4、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钢筋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5、耐火材料 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6、复合材料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性能。 二、陶瓷知识点 1、陶瓷制备的工艺步骤 原材料的制备→坯料的成型→坯料的干燥→制品的烧成或烧结 2、陶瓷的天然原料 (1)可塑性原料:黏土质陶瓷成瓷的基础(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2)弱塑性原料:叶蜡石、滑石 (3)非塑性原料:减塑剂——石英;助熔剂——长石 3、坯料的成型的目的

第二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决赛试题

第二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 基础知识大赛决赛试题 一、必答题 1.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随()而降低。 A. 温度下降 B. SiO2含量增加 C.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 D .以上三个都不对 2. 马赫数是气体动力学一个很重要无量纲量,它反映()相对比。 A. 粘性力与惯性力 B. 惯性力与弹性力 C. 粘性力与重力 D .惯性力与重力 3. 某晶面族X 射线衍射强度正比于该晶面的()。 A. 晶面间距 B .结构因子 C. 多重因子 D. B 和C 4. 在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中存在一个二元无变量点,该说法()。 A. 对

B. 错 C. 不能确定 D. 5. 关于气体燃料预混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火焰较短,燃烧空间较小 B .需要的空气过剩系数较大 C.火焰黑度小,不发光 D .不需将空气和燃料预热到较高的温度 6. 透射电镜主要由四大系统构成,其中()是其核心。 A. 真空系统 B .电子光学系统 C. 供电控制系统 D. 附加仪器系统 7?研究表明,Ni2+和Ca2^子可完全置换MgO晶体中的Mg2+离子, 因此可以推测NiO或CaO可与MgO生成()。 A. 有限固溶体 B .连续固溶体 C. 化合物 D.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8. 在不可压缩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相邻流体间的()做功,造成流体自身机械能的损失。 A. 内摩擦力

B. 重力 C. 曳力 D. 范德华力 9. 在获得的试样DSC曲线上,如果存在373C晶型转变放热峰, 基本可说明是石英相变,具体是()。 A. 0SiO2 转变a SiO2 B. B SQ2 转变丫SiO2 C. a SiO2 转变怜Si。? D. -SiO2 转变 &SiO2 10. 制备玻璃要经过高温熔化形成无气泡的玻璃液,但是玻璃还是分 相。() A. 会 B. 不会 C. 可能 D. 11. 静止液体中其一点的压强与()的一次方成正比。 A. 淹没深度 B .位置高度 C. 表面压强 D. 以上都不对 12. 要测定聚合物的熔点,可以选择()。 B. 紫外可见光谱 A. 红外光谱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随堂小练:5.3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五章第三节随堂小练 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 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 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普通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 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2、山西博物院是太原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展柜使用的钢化玻璃,其主要成分只有2SiO B.墙体使用的砖瓦、水泥,都是硅酸盐材料 C.陈列的元青花瓷的原料有高岭土()2254Al Si O OH ????,也可以表示为2322Al O SiO H O ?? D.展示的青铜器上有一层绿色物质可能是碱式碳酸铜,此绿色物质不溶于盐酸 3、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单质硅被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自然界中硅元素的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C.常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D.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 4、下列关于材料应用及成分表述错误的是( ) ①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②太阳能电池可采用二氧化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③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温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2SiO ④玛瑙的主要成分是2SiO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高纯硅是现代信息、半导体和光伏发电等产业都需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电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SiO C Si CO ++↑高温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3SiHCl (沸点为33.0℃)中含有少量的4SiCl (沸点为67.6℃),通过蒸馏可提纯3SiHCl 6、下列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常以2SiO 为原料,用氧化剂与其反应制备单质硅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SiO 既能和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2SiO 属于两性氧化物 B.因为232232Na CO SiO Na SiO CO ++↑高温,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2CO 和2SiO 都能与碳反应,且都作氧化剂 D.2CO 和2SiO 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两者物理性质相似 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②硅、碳原子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故2SiO 的物理性质与2CO 类似 ③2SiO 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是两性氧化物 ④将2CO 通入23Na SiO 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影响熟料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A. 一次游离氧化钙 B.二次游离氧化钙 C.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镁 D.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钠 2、粉磨水泥时,掺的混合材料为:矿渣16% ,石灰石5%,则这种水泥为()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复合硅酸盐水泥 D.硅酸盐水泥 3、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 A.降低液相粘度 B.减少液相量 C.降低烧成温度 D.缩短烧成带 4、国家标准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各个品种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 A. 45分钟 B.55分钟 C. 60分钟 D.390分钟 5、和硅酸盐水泥相比,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的如下那个性质较差() A. 耐水性 B.后期强度 C.抗冻性 D.泌水性 6、引起硅酸盐水泥熟料发生快凝主要原因是() A.C3S水化快 B. C3A水化快 C.C4AF水化快 D.C2S水化快 7、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 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 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 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 D.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 8、根据GB/T175-2007,下列指标中属于选择性指标的是() A. KH减小,SM减小,铝率增大。 B. KH增大,SM减小,铝率增大。 C. KH减小,SM增大,铝率减小。 D. KH增大,SM增大,铝率增大。 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围一般在() A.50-80℃ B. 80-100℃ C. 100-150℃ D.150-200℃ 10、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SO3 () A <3.5% B ≤3.5% C <4.0% D ≤4.0% 11、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 A P·S B P·O C P·F D P·C 12、国家标准规定骨质瓷的热稳定性为() A. 140℃ B.160℃ C. 180℃ D.200℃ 13、一般来说,凡烧成温度降低幅度在( )以上者,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可称为低温烧成。 A. 40-60 ℃ B.60-80℃ C. 80-100℃ D.100-120℃ 14、炉温为1250-1400℃的电炉,电热体可采用()。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列溶液中,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的 ①碱石灰②NaCl③KNO3④CaO⑤CuSO4⑥NaOH⑦Na2CO3 A.①④⑥⑦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⑦D.①⑥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玻璃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的药品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①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混合物,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②NaCl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③KNO3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④CaO为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⑤CuSO4与玻璃中的成分不发生反应,因此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不符合题意; ⑥NaOH能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盐和水,因此不能存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符合题意; ⑦Na2CO3水解呈碱性,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所以Na2CO3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共生成4种盐的是()A.SO2、CO2、SO3 B.H2S、NO、SO3 C.CO2、Cl2、SO3 D.SiO2、CO、Cl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SO2、CO2、SO3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Na2CO3、Na2SO4,生成3种盐,故不选A; B.N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H2S、SO3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Na2SO4,生成2种盐,故不选B; C.CO2、Cl2、SO3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NaClO、NaCl、Na2SO4,生成4种盐,故选C;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机非金属材料(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提法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演变而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学中的一个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为了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有: (1) 产品等级低 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无论是水泥、玻璃还是陶瓷的产品等级普遍偏低。例如:发达国家的水泥熟料强度一般都在70MPa以上,而我国平均强度仅为50 MPa。我国高等级水泥(ISO≥)仅占18%,大量生产的是中、低等级水泥(ISO≤),而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级水泥占90%以上。 (2) 资源消耗高 在资源的消耗方面,水泥和陶瓷工业更为突出。由于大量的无序开采,未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例如:生产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是相对优质的石灰石,其化学成份须满足CaO含量不低于45%、MgO不高于3%等要求。我国符合水泥生产要求,可以使用的量仅约250亿吨。目前每年生产水泥消耗的优质石灰石约亿吨,因此该储量仅可生产水泥熟料约200亿吨,仅能提供约40年的水泥生产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题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推断题综合题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 ③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酸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到相同的物质 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变为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①正确;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中性、酸性且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还原性的碘化氢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等,②错误;③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没有碱生成,③错误;④玻璃、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都是硅酸盐制品,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制品,④错误;⑤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铜反应既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又体现了其酸性,⑤正确;⑥氯化铁属于强酸弱碱盐,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加热促进水解,氯化铁胶体加热会聚沉,两者均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灼烧后产物都是三氧化二铁,⑥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2.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H2SO4 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比Na2CO3溶解度小但质量大,且反应中中消耗H2O,所以有沉淀析出且不溶解,符合;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H2SO4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出现Fe(OH)3沉淀,H2SO4过量,Fe(OH)3与H2SO4反应而溶解,不符合;③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为硫酸,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是只生成沉淀,③符合;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答案最终版

. '. . 长春理工大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based tutorial 制作人:左手天堂—— 0906112 班级: 2011.09.10时间: '. . 第三章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2+-占据晶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CaF型结构中,CaF答:(a)萤石型:2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2-2-2+的位置。O占据离子占据FCa的位置,(b)类质同象:物质

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一些电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正尖晶石:在ABO尖晶石型晶体结422+3+分布AB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构中,若 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 2+3+B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A反尖晶石:若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称为反尖晶石。43-2 (a)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点

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点 一、重要概念 1、无机非金属材料 ①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②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2、陶瓷 ①从制备上开看,陶瓷是由粉状原料成型后在高温作用下硬化而形成的制品。 ②从组分上来看,陶瓷是多晶、多相(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的聚集体。 3、玻璃 ①狭义: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 ②一般:若某种材料显示出典型的经典玻璃所具有的各种特征性质,则不管其组成如何都可称为玻璃(具有玻璃转变温度 Tg)。 玻璃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和比热等物理性质的突变温度。 具有Tg的非晶态材料都是玻璃。 4、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钢筋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5、耐火材料 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6、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多相固体材料。 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性能。 二、陶瓷知识点 1、陶瓷制备的工艺步骤 原材料的制备→坯料的成型→坯料的干燥→制品的烧成或烧结 2、陶瓷的天然原料 ①可塑性原料:黏土质陶瓷成瓷的基础(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②弱塑性原料:叶蜡石、滑石 ③非塑性原料:减塑剂:石英助熔剂:长石

3、坯料的成型的目的 将坯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半成品,使坯料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致密度 4、陶瓷的成型方法 ①可塑成型:在坯料中加入水或塑化剂,制成塑性泥料,然后通过手工、挤压或机加工成型;(传统陶瓷) ②注浆成型:将浆料浇注到石膏模中成型 ③压制成型:在金属模具中加较高压力成型;(特种陶瓷) 5、烧结 将初步定型密集的粉块(生坯)高温烧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致密体。 固相烧结:烧结发生在单纯的固体之间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与,加助溶剂产生液相 好处:降低烧结温度,促进烧结 6、陶瓷的组织结构:晶相、玻璃相、气相 ①晶相:陶瓷的主要组成;分为主晶相和次晶相 ②玻璃相:玻璃相对陶瓷的机械强度、介电性能、耐热性等不利,不能成为陶瓷的主导组成部分。 玻璃相在陶瓷中的作用:粘结:粘结晶粒,填充空隙,提高致密度 降低烧成温度,促进烧结 ③气相:气孔;降低强度,造成裂纹。 7、陶瓷力学性能的特点 ①硬度:高②强度:抗拉强度很低、抗压强度非常高 ③塑性:塑性极差④韧性:韧性差、脆性大 8、陶瓷热学性能的特点 ①导热性:差,良好的绝热材料 ②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概念: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至于被破坏的能力。陶瓷抗热震性一般较差 9、结构陶瓷 ①概念:能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的陶瓷,一般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优异性能,可以承受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严酷工作环境。 ②常见种类:Al2O3、ZrO2、SiC、Si3N4…陶瓷 ③应用:…… 10、陶瓷增韧技术:【机理:阻碍裂纹的扩展】 ①相变增韧:相变可吸收能量;体积膨胀可松弛裂纹尖端的拉应力,甚至产生

考研复试题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 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2.玻璃玻璃是由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非晶态固体。其内能和构形熵高于相应的晶体,其结构为 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3.水泥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 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4.陶瓷陶瓷是以无机非金属天然矿物或化工产品为原料,经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成等工序制 成的产品。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5.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称 为澄清剂。 6.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它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 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 7.烧成烧成通常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的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品的过程。其实质是将粉料集合体 变成致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等。 8.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形成 体。如SiO2,B2O3和P2O5等。 9.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材料称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如各种水 泥等。 10.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玻璃抵抗水、酸、碱、盐、大气及其它化学试剂等侵蚀破坏的能力,统称为玻璃 的化学稳定性。 11.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 的时间称凝结时间。 12.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 体。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常见的有Li2O,Na2O,K2O,MgO,CaO,SrO和BaO等。 13.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 裂、不剥脱的能力。 14.假凝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物料就 显示凝结。假凝放热量极微,而且经剧烈搅拌后,浆体又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仍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15.水泥混凝土由水泥、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经合理配合的混合料, 加水拌合硬化后形成具有凝聚结构的材料。 16.急凝急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物料就显 示凝结。急凝放热,急凝往往是由于缓凝不够所引起,浆体已具有一定强度,重拌并不能使其再具塑性。 17.玻璃熔化玻璃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转变为化学组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 过程。 18.玻璃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氧化物,称之为中间 体,如 A12O3,BeO,ZnO,镓Ga2O3,TiO2、PbO等。 19.IM 铝率又称铁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IM = Al2O3/Fe2O3 铝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 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20.萤石含率萤石含率指由萤石引入的CaF2 量与原料总量之比,即:萤石含率=萤石含量×CaF2含量/ 原料总量×100% 21.煅烧指物料经过高温,合成某些矿物或使矿物分解获得某些中间产物的过程。 22.SM 硅率,又称为硅酸率,其数学表达式是:SM=SiO2/(Al2O3+Fe2O3) 硅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前沿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前沿 姓名:薛燕红学号:201120181037 班级:SJ1159 摘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是发展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随全球经济复苏及进一步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规划机遇期本文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上发展的现状和动向,我国的成就和差距。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现状发展 1 引言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支持针对以无机非金属体系为主体的各类材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随着材料设计理论和制备与表征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大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超导体、智能陶瓷材料、各类无机非金属基能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不断涌现,使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日趋活跃。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功能材料向着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灵敏、智能化、多功能化以及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结构陶瓷材料向着复合化、高强度、高韧性、耐磨损、抗腐蚀、耐高温、低能耗、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在发展新材料的同时,传统材料也不断地得到改造、更新和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信息、生命、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和相关科学领域的交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近三年的受理情况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涉及内容逐渐扩展,交叉性越来越强,申请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已广泛用于军事装备和设施,如军用飞机、火箭、导弹、核武器及侦察、通讯、制导、隐身及防御系统。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没有高性能微光夜视仪,战士夜间作战就看不清目标;没有高性能激光测距和制导,大炮、火箭就成“盲人”;应用高空侦察卫星,可以将敌方的兵力部署,调动情况了如指掌等。这些都是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为基础的。体现当代最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没工作经验能考什么证-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没工作经验能考什么证? 篇一: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同学的就业指导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同学的就业指导!!非常珍贵的经验之谈 关于工作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工作的文章,以前一直很奇怪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为什么学校没有人写一篇具体点的分析意见,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就当是抛砖引玉,自己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就具体专业而言,我自己的专业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可能谈的工作主要是关于这方面。关于专业问题,其实越是大型的公司(外企)反而不是很注重专业对口,只要你能够胜任工作,当然国企还是很在意的。大四的时候原本没打算找工作,真正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也是从大四开学之后。招聘信息的主要来源分为3个方面:学校就业办举行的招聘会、学校就业网站上的就业信息、各个学院各自获得的就业信息。当然很多nB的企业是没有到我们学校来的,来我们学校的主要是化工,建筑,材料相关的企业比较多,而且是以大型国企居多。如果你的目标是五百强外企的话,那你就要自己多留意别的学校就业信息,比如南京大学的小百合,东南大学的就业网都可以去关注,还可以去关注大型的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还有几个自己认为对于应届生比较不错的网站有HiaLL,应届生毕业网,大街网等。 为了叙述方便,按照时间顺序来。大四开始之后,9月份开始会有零

零散散的招聘会,我们专业而言记得当时好像就有海螺集团(主要是水泥厂)来招人,待遇应该开始是1800左右,其它什么之类的不大清楚。这里提醒一下,找工作的时候不光要打听清楚工资的数目,还应弄清楚各种补助的数目、五险一金的数目及年终奖的数目。因为这些东西零零散散加起来你就发现占据不少的数目。比如说住房公积金一般公司给你交的是工资的10%左右(自己工资再扣10%),就算你一个月工资3000,一年到头,住房公积金也有7200,如果你户口不在工作所在地的话,离职的时候是可以直接取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补贴是不计算工资之内的,有的补贴可能加起来有500~1000/月左右。一般来说,年薪是这么计算的,13月工资+年终奖。年终奖可能各不相同根据企业效益来,一般应该在2~6个月工资左右。因此有时候如果没有弄清楚的话,你就会发现可能一家企业给你开4000/月工资(有五险没有住房公积金、无补贴、无13月工资),到头来反而没有月薪3000/月的钱拿得多。继续接上文,应该来说10~11月是大四上学期招聘的高峰期。就我们专业而言来的比较多的行业是: 1.太阳能行业的企业(估计这几年太阳能很火),多数都为私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如果去工厂的话一般就是工艺工程师,就是负责生产车间的一段工艺的,工厂一般都不会建在很发达的地方,如果真的是去厂里的话一定要注意,当然如果是去做销售、行政之类的在总部的话地理位置应该会不错。就我们班而言没有人去,无锡尚德应该是最好的,还有常州的天合光能也不错,但是来学校招聘的是技术销售岗位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到不错。我们这届进了爱康的比较多,第一次来招,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和金属材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一样,是当代完整的材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是:耐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腐蚀。此外,水泥在胶凝性能上,玻璃在光学性能上,陶瓷在耐蚀、介电性能上,耐火材料在防热隔热性能上都有其优异的特性,为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及。但与金属材料相比,它抗断强度低、缺少延展性,属于脆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相比,密度较大,制造工艺较复杂。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是:①各具特色,例如:高温氧化物等的高温抗氧化特性;氧化铝、氧化铍陶瓷的高频绝缘特性;铁氧体的磁学性质;光导纤维的光传输性质;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TodayHot}超硬性质;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快硬早强水泥的快凝、快硬性质等。②各种物理效应和微观现象,例如:光敏材料的光-电、热敏材料的热-电、压电材料的力-电、气敏材料的气体-电、湿敏电阻材料的湿度-电等材料对物理和化学参数间的功能转换特性。③不同性质的材料经复合而构成复合材料,例如:金属陶瓷、高温无机涂层,以及用无机纤维、晶须等增强的材料。沿革旧石器时代人们用来制作工具的天然石材是最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航天、能源、计算机、通信、激光、红外、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迅速发展。30~40年代出现了高频绝缘陶瓷、铁电陶瓷和压电陶瓷、铁氧体(又称磁性瓷)和热敏电阻陶瓷(见半导体陶瓷)等。50~60年代开发了碳化硅和氮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氧化铝透明陶瓷、β-氧化铝快离子导体陶瓷、气敏和湿敏电阻陶瓷等。至今,又出现了变色玻璃、光导纤维、电光效应、电子发射及高温超导等各种新型无机材料。分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名目繁多,用途各异,因此,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通常把它们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特种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前者指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并包括一些生产工艺相近的非硅酸盐材料;例如:碳化硅,氧化铝陶瓷,硼酸盐、硫化物玻璃,镁质、铬镁质耐火材料和碳素材料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简单的举几个例子生活中的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玻璃,建筑用的水泥,现在新型的墙体砖等等,在社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没工作经验能考什么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没工作经验能考什 么证? 篇一:最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自我总结 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生 毕业自我总结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欢迎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完成之际,四年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的人生却仅仅是个逗号,我即将开始人生的又一次征程。作为×××大学(改成自己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在的大学)毕业生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 回顾在×××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求学生涯,感慨颇多,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大学——是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们认真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活动能力。

在思想道德上,×××大学(改成自己就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在的大学)学习期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思想,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己成为思想上过硬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 篇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同学的就业指导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同学的就业指导!!非常珍贵的经验之谈 关于工作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工作的文章,以前一直很奇怪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为什么学校没有人写一篇具体点的分析意见,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就当是抛砖引玉,自己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就具体专业而言,我自己的专业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可能谈的工作主要是关于这方面。关于专业问题,其实越是大型的公司(外企)反而不是很注重专业对口,只要你能够胜任工作,当然国企还是很在意的。大四的时候原本没打算找工作,真正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也是从大四开学之后。招聘信息的主要来源分为3个方面:学校就业办举行的招聘会、学校就业网站上的就业信息、各个学院各自获得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1)传统陶瓷(其中,瓷是在陶的基础上上一层釉) 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从西安地区出土的秦始皇陵中大批陶兵马俑,气势宏伟,形象逼真,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奇迹,人类的文明宝库。唐代的唐三彩、明清景德镇的瓷器均久负盛名。 传统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自然界存在大量天然的硅酸盐,如岩石、土壤等,还有许多矿物如云母、滑石、石棉、高岭石等,它们都属于天然的硅酸盐。此外,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生产了大量人造硅酸盐,主要有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砖瓦、耐火砖、水玻璃以及某些分子筛等。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较高,难溶于水,有很广泛的用途。 硅酸盐制品一般都是以黏土(高岭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黏土的化学组成为Al?O3·2SiO?·2H?O,石英为SiO?,长石为K?O·Al?O3·6SiO?(钾长石)或Na2O·Al2O3·6SiO2(钠长石)。这些原料中都含有SiO2,因此在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硅与氧的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 硅酸盐材料是一种多相结构物质,其中含有晶态部分和非晶态部分,但以晶态为主。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SiO4]是硅酸盐结构的基本单元。在硅氧四面体中,硅原子以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Si—O键键长为162 pm,比起Si和O的离子半径之和有所缩短,故Si—O键的结合是比较强的。 (2)精细陶瓷 精细陶瓷的化学组成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硅酸盐的范围。例如,透明的氧化铝陶瓷、耐高温的二氧化锆(ZrO2)陶瓷、高熔点的氮化硅(Si3N4)和碳化硅(SiC)陶瓷等,它们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传统陶瓷材料的发展。精细陶瓷是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息科学、能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超导技术、海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大量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促使人们研制精细陶瓷,并在超硬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电子陶瓷、磁性陶瓷、光学陶瓷、超导陶瓷和生物陶瓷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下面选择一些实例做简要的介绍。 高温结构陶瓷汽车发动机一般用铸铁铸造,耐热性能有一定限度。由于需要用冷却水冷却,热能散失严重,热效率只有30%左右。如果用高温结构陶瓷制造陶瓷发动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能稳定在1 300 ℃左右,由于燃料充分燃烧而又不需要水冷系统,使热效率大幅度提高。用陶瓷材料做发动机,还可减轻汽车的质量,这对航天航空事业更具吸引力,用高温陶瓷取代高温合金来制造飞机上的涡轮发动机效果会更好。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大的汽车公司试制无冷却式陶瓷发动机汽车。我国也在1990年装配了一辆并完成了试车。陶瓷发动机的材料选用氮化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1995年正式招生,所属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A++级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1000余平方米的功能实验区和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显微图像仪、比表面孔径测试仪、综合力学性能测试仪等结构和性能表征设备,先后在中国建材南方公司、海螺公司、广西渔峰水泥公司、旗滨公司、新华联、湖南航天磁材、湘福建材、兖矿北海高岭土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拥有教职员工16人,15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两院院士2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立足行业领域,坚持学科交叉,为矿物材料、建筑材料、资源高效利用和功能材料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能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质量控制和性能改进、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新型无机材料的开发与设计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工艺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改造、科学研究和教学、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主要强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结构性能、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应用开发技术、经济管理、相关的机电及计算机知识等,接受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高新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阅读基本能力; (4)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专业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能表征和分析以及控制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及设备选型配置能力、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