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业务讲座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业务讲座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业务讲座材料)

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备课

标签:教案教学课文教材备课

2008-03-12 08:43阅读(175)评论(9)什么是备课?《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备课下了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第四步是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7)每节课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二“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活性生成:哪些语言应让

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科学定点.是防止教学面面俱到、把课文教“肿”.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学段教学的重点。(幻灯片7)

低段:字词教学,也就是识字写字是重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多识少写,重在写字方法的指导。学一个字,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课文读熟背会。

有较强的教学个性,是一种动态的教案。优点是注重“怎么教”,便于施教过程中双边活动的实际操作;缺点是知识性不强。

(3)综合型教案。这是一种知识、教法互补,静态、动态结合的教案。内容上既有一定的资料汇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设计,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共性和教学特点个性的有机结合。优秀的语文教师大多采用这类教案。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老教师,这种类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举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时分配与模式: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精读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要发挥创造性,可以把读一读、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读一读、背一背,读一读、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读一读、唱一唱等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具有自己的个性。

略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模式

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幻灯片11)

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又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四、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那麽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丛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

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但是分析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

块,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

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一位女孩疑惑地问。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

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

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2)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从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

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3)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