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智慧制造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洁 智慧制造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洁 智慧制造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试卷100分答案_百度文库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广州简称() A.粤 B.垣 C.羊城 D.穗 2.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上提出”三智三通”。 A.北京 B.天津 C.天津 D.武汉 3. 以下关于阿姆斯特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艾瑟尔湖东岸 B.是荷兰最大的港口 C.荷兰首都 D.荷兰第二大工业城市 4. 智慧城市建设的拉动力是指() A.全球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国家发展、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进步与发展 B.市民生活的要求、企业的业务发展 C.政府对城市发展的规划 D.城市发展自身的惯性 5. 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重大战略部署。

A.绿色重庆 B.森林重庆 C.绿地重庆 D.蓝天重庆 6. 根据本讲对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的分类,智慧公共安全建设属于() A.市政设施类 B.产业发展类 C.社会管理类 D.公共服务类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 A.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B.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C.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D.智慧应用体系建设 2. 根据本讲的案例分析,主要把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分为() A.市政设施类 B.公共服务类 C.社会管理类 D.产业发展类 3. 国内智慧城市计划开展,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 A.长三角

B.珠三角 C.港澳台 D.环渤海 三、判断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INEC是科威特的一个关于智慧城市的组织。 正确 错误 2. IDC于2008年底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正确 错误 3. 韩国政府在2006年启动了以首尔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设,该计划被称为“U”计划。 正确 错误 4. 广州是我国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正确 错误 5. 首尔是世界第七大都市。 正确 错误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揭密国外智慧城市经典案例

揭密国外智慧城市经典案例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而对于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在市场商机面前又是如何应对智慧需求的? 美国:智能化响应,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责任感 2009年1月28日,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会见了作为工商业领袖代表的IBM时任总裁彭明盛。彭明盛正式向奥巴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议投资建设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同年9月,爱荷华州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 迪比克市风景秀丽,密西西比河贯穿城区,它是美国最为宜居的城市之一。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迪比克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并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进而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 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西班牙:传感器项目让智慧城市建设充分立足实践 据巴塞罗那通信研究所传感器项目的负责人马里亚诺·拉马尔卡介绍,智慧城市是巴塞罗那目前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原来的巴塞罗那纺织产业老工业区,现在则是这一项目最重要的试验地。“那边红绿灯上的小黑盒子,可以给附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发送信号,并引发接收器震动以便提醒其已临近路口。”拉马尔卡指着马路介绍说。 “你看见地上的小凸起了吗?那是停车传感器。司机只要下载一种专门应用程序,就能够根据传感器发来的信息获知哪里有空车位。巴塞罗那的标志性景点圣家族大教堂是游客云集的地方,那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停车传感器系统,指引大客车停放。” “这是一个智能的垃圾箱,它上面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垃圾箱是否已满。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垃圾收集中心可以制定一个数据库,并以此安排垃圾车的路线。此外,垃圾箱还安装着一个气味传感器,如果垃圾箱气味超出正常标准,传感器会发出警报进行提醒。” “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规模都不是很大,但种类很多,其中一些是试验性质的,有一些则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实施。”作为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拉马尔卡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技术和产品是死的,而现实情况却是灵活多变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实践。”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而对于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在市场商机面前又是如何应对智慧需求的? 美国:智能化响应,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责任感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发布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3)》发布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新华网联合编撰的《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2013)》1月16日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是根据国内外150多个智慧城市案例跟踪研究编制而成,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分。国际部分主要从全球智慧城市优秀典范的成功经验展开论述;国内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有关专家表示,该书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随着“信息消费”、“宽带中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国已有300余个城市相继提出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但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定位与目标尚不清晰、顶层设计严重缺失、体制机制有待创新、信息孤岛比比皆是、信息安全面临多重威胁等。 这些问题无疑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并且会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亟需科学、系统、全面地推进建设和发展。 “智慧旅游”点燃旅游产业新方向 中国旅游产业的一大变革,在于与科技信息相结合的“智慧旅游”,将使旅游更便捷、更人性化。现在北京、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省市已启动了“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可以说,智慧旅游的初级成果已经直接应用于旅游产业要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旅游电子商务业务成为众多旅游企业新的盈利方式,像携程、去哪儿、艺龙、芒果、驴妈妈等一大批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旅游业交易)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近15%。科旅创新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可以说近10年来,旅游产业人才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另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都普遍建立了旅游资讯网站,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立旅游咨询中心等;旅游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旅游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重视。当然,这些还是刚刚起步,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差距,希望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尤其是《旅游法》的颁布,将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总之,与10年前相比,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除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外,“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也在加速形成。《旅游法》也已出台,《旅游法》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律,既是保障法,又是规范法,也是促进法,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相信《旅游法》能给旅游市场、给旅游企业、给游客等方方面面定一个规矩,一套规章制度。 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中国旅游的品牌化战略是势在必行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品牌,可以走向世界。但是,现有的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国内打响了,能不能在海外打响,还是个未知数。怎样制定面向国内外不同客源地的中长期的品牌营销战略,这个问题无论从国家旅游局层面,还是从地方旅游局、旅游经营主体层面,都应该重视并寻求解决之道。 《营销中国》--讲述营销故事,旅游营方法策略,是勾勒30年的品牌营销史诗。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中国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祝善忠和中国着名旅游创新传播专家贾云峰

典型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享

典型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享 一、国外案例 1.迪比克 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优势,并且在商业上有更大发展,市政府与IBM合作,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该市率先完成了水电资源的数据建设,给全市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不仅记录资源使用量,还利用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预防资源泄漏。仪器记录的数据会及时反映在综合监测平台上,以便进行分析、整合和公开展示。 2.纽约 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纽约消防部门将可能导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细分为60个,诸如是否是贫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筑年代是否久远,建筑物是否有电梯等。除去危害性较小的小型独栋别墅或联排别墅,分析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目前数据监测项目扩大到2400余项,诸如学校、图书馆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场所也涵盖了。尽管公众对数据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心存疑虑,但是火灾数量确实下降了。 3.芝加哥 通过“路灯杆装上传感器”,进行城市数据挖掘。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被应用在了芝加哥市的街边灯柱上。通过“灯柱传感器”,可以收集城市路面信息,检测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光照强度、噪音水平、温度、风速。芝加哥城市信息技术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灯柱传感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它只侦测信号,不记录移动设备的MAC和蓝牙地址。在今后几年“灯柱传感器”将分批安装,全面占领芝加哥市的大小街区,每台传感器设备初次采购和安装调试成本在215~425美元之间,运行后的年平均用电成本约为15美元。该项目得到了思科、英特尔、高通、斑马技术(ZebraTechnologies)、摩托罗拉以及施耐德等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4.西雅图 利用数据节省电力能源。该市与微软和埃森哲(Accenture)合作了一个试验项目,以减少该地区的能源使用。该项目收集并分析从市区建筑物管理系统中得来的众多数据集,通过预测分析,找出哪里可以减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将该地区的电力消耗减少25%。 5.伦敦 利用数据管理交通。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Transportfor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摄像机、地铁卡、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实时信息,确保火车和公交路线只有限地中断,从而保证交通顺畅。 6.格洛斯特 也是充分利用了传感器,建立了“智能屋”试点。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年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年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7.阿姆斯特丹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升其竞争力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增长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学术界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和评价正逐渐从传统的单一层面转向了以价格、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管理为核心的综合层面。从不同层面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价模型,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深化装备制造业技术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研究,提出更为具体、全面的提升策略和措施,为一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将是国内外学者未来研究面临的共同课题。 标签: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展望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cc9162422.html,ki.1672-3198.2017.08.003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和综合实力提升。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重新布局装备制造业,通过实施先进制造战略、高科技战略等,着力构建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优势,以掌握和控制未来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主导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就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 1 国外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及其提升问题一直都是国外学者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在国外研究者和国际研究机构的相关文献中,并没有对制造业进行严格细分,而是将装备制造业统称为制造业。 1.1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与测度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评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要清楚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然而,国外的学者和组织未能就这一术语达成基本共识,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以其为基础,建构起了相应的评价指数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力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国特定产业的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四个主要因素和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两个辅助作用因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体系。Kirsty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国际及我国制造业现状

国内外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的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日前,LED行业某研究机构指出,2014年LED市场亮点仍以平板计算机与智能手机背光应用为主,照明应用部分以工程、商用、户外照明市场成长最为显著。除此之外,该机构还整理了2014年LED应用市场值得关注的六大变革。 1.电视背光未来成长动能受限 LED用于电视背光的渗透率将会在2013年达到95%。受到渗透率饱和以及终端电视销售成长趋缓影响,2014年LED于电视背光产值将首度面临下滑。 2.平板计算机仍是背光市场主要成长动能 2013年平板计算机受到传统淡季影响,加上通路库存水位高,第三季出货不如预期,全年出货下修到一亿九千六百万台,年出货成长由年初预估的33.6%下降至31.1%,可见平板出货已稍微降温,尽管未来平板计算机成长速度趋缓,但相较其他IT产品仍有很大成长空间。机构预估2013~2017年LED于平板计算机背光应用上产值年复合成长率为8%。 3.iPhone5S双FLASHLED设计增添想象空间 2013年FlashLED因跌价速度过快影响,整体产值预估仅提升3%。手机厂商为了增加手机相机附加价值,Apple已经在iPhone5S上,导入“Truetoneflash.”技术。也就是用双颗FlashLED做为补光用途,在原本一颗白光FlashLED的架构上,增加一颗暖色LED弥补色温差异,双颗FlashLED的设计预计将再推升FlashLED的需求总量,2013年使用颗数将成长27.3%至14.4亿颗,2014年达17亿颗。目前无法得知其他手机厂商是否会跟进,但未来FLASHLED市场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对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实现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及其城市信息化成功实践证明,“数字城市”是通往城

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熟阶段的智慧城市是将知识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运转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经济社会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效率;是将知识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政府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品质。(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 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见图表)。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一、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与分析现在全球不少于200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 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Community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一、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与分析斯德哥尔摩塔林欧盟“2020战略”首尔U-City纽约北京洛杉矶IBM“智慧地球”东京U-Japan香港新加坡“iN2015”全球有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纽约、洛杉矶、新加坡“iN2015”、日本U-Japan、韩国的首尔、松岛新市镇等城市U-city以及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都正在建设“智慧城市”…..ICF(美国) 智慧城市即智慧社区,重视广域的经济发展,利用低成本、高速的通信和信息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及公众福利。评选的指标涵盖五大项:(1)宽带建设,(2)知识劳动力,(3)数字民主,(4)创新,(5)市场营销力世界通信协会(WTA)分支,每年举办全球Smart21城市评选活动,已超过十年IBM(美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协助政府、港口、机场、火车、超市、学校、医院等系统整合起来,使各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聪明。于2008年年底提出“智能地球”概念,目标是让人、物品与服务透过网络互相联结,形成智慧化的世界。 IDC(美国)智慧城市提供无所不在的联机、先进的宽带服务、完整的无线环境,利用IP-enabled的装置来互相联结和沟通,并通过一个中央管控中心来管理,让所有的居民和访客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身旁环境中的实时信息,远程管理则是重要的基本精髓。鉴于金融海啸的影响,IDC希望透过中东地区大规模城市研究,找出协助城市节省运作成本的解决方案。 Zain(科威特) 通过先进的ICT技术,提供进阶的应用与服务,借由提供随时随地的个人化服务,带给人更好的生活方式。智慧城市必须提供广泛的宽带设施,让所有的小区之间,可通过信息的分享和服务的整合作紧密联结,同时让每位居民可共同参与创新开发。 成立于1983年,为非洲和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电信营运商,服务范围已扩展至23个国家。 INEC(荷兰)智能城市对未来的愿景,是以创新的方式来应用ICT的技术和宽带设备,这些新的应用和宽带服务,可协助改善城市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借由宽带的技术来加强改善教育、出口、老人照顾等议题。成员来自各城市或小区,彼此间分享有关应用进阶ICT科技和宽带技术来发展城市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借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关系。 Smartcommunity(美国)一个智慧的城市会善加利用科技来改善生活,目标在于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更便利的生活和更多的自主权,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达到永续的发展。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一个城市规划研究方案,目的在推动加州的城市于21世纪迈向更智慧化。 ProfessorRogerCaves(美国)智能城市应用信息科技来转变整个都市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