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性质知识点总结

氧气性质知识点总结
氧气性质知识点总结

氧气性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 、 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氧气 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氧都是 色的。

[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的少而已。

知识点2 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了使 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表达式:碳(C )+氧气(O 2)??→?点燃

二氧化碳(CO 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产生黑色固体。

反应表达式:铁(Fe )+氧气(O 2)??→?点燃四氧化三铁(Fe 3O 4)

注意:铁丝做成螺旋状目的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棒是为了给铁丝加热,使其温度升高

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伸入铁丝目的是为了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热,瓶壁上有 出现,生成了使 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4)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热,生成 的 气体。

反应表达式:硫(S )+氧气(O 2)??→?点燃

二氧化硫(SO 2) 注意: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 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氧气具有 ,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 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知识点3 氧气的用途

氧气是具有氧化性,决定了氧气的用途:一是 ,二是 。

练习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B 、液态氧是无色的液体 C 、氧气易溶于水

D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二生存

D、氧气能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7、(2013.长沙)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硫粉

8、(2013.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9、(2013。广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0、(2013.苏州)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气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11、(2013.随州)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会带来危害,需要将氧气隔绝,请你各举一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隔绝氧气:。

12、(2010.陕西)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13、(2013.南京)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红磷

14、(2013.湘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B、镁条

C、硫磺

D、铁丝

氧气制取知识点总结

下邽二中学生姓名

知识点1 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制取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

?→

(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由于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采用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配双孔橡胶塞,一孔插入分液漏斗,另一孔插入导管,如图所示。

(3)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

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可用 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用 法收集。 (4)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③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

④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知识点2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它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是 改变,二不 变是反应前后 不变、 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作用。 [说明]:①催化剂“改变”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不能片面理解为加快。 ②对于某些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 能进行,只是速率较慢或者太快。

知识点3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查:将装置按要求连接后,检查 装置的 。

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在试管 口放一团脱脂棉,再用带导 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 。

④点:点燃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⑤收:收集气体(用排水法)

⑥离:气体收集满后,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离开水面。 ⑦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收集氧气的方法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知识点4 氧气的检验、验满及放置

(1)检验:用 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 收集满。

(3)放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盖上玻璃片后,应将瓶口

在桌面上。

知识点5 工业制取氧气

(1)空气中约含氧气 ,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2)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根据液态氮和液态氧的 不同,采用低温 蒸发的方法。

(3)富氧膜分离氧气的原理: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 能的薄膜,反复进行多级分离,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练习:

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 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H 2O 2溶液、MnO 2、

KMnO 4),生成氧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为: 。 (2)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

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 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

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在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 、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

的现象是 。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知识点总结

下邽二中 学生姓名

知识点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由 或 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说明]:特点“多变一”

表达式:A+B ?→?

AB 举例: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2)氧化反应:物质跟 发生的化学反应。

[说明]:特点是否有“氧”参加反应。

举例: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3)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 其他物质的反应,叫 做分解反应。

[说明]:特点“一变多”

表达式:AB ?→?

A+B 举例: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C 、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石蜡+氧气??→?点燃

水+二氧化碳 B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水?→?

碳酸 D 、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B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

C 、碳酸钙??→?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D 、碳酸钠+氢氧化钙?→?

碳酸钙+氢氧化钠 4、以下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 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 应的是 。

A 、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B 、二氧化碳+水?→?碳酸 C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D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E 、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F 、碳酸?→?二氧化碳+水 G 、铜+氧气??→?加热

氧化铜 H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I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J 、碳+氧气??→?点燃一氧化碳 K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5、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A 、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 、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

C 、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D 、氧气与氮气在水中的溶解不同 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B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C 、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 D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7、关于分解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为一种

B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为两种

C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含义恰好相反

D 、由一种反应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知识点总结

下邽二中 学生姓名

知识点1 燃烧与燃烧条件

(1) 燃烧的定义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时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 剧烈氧化反应。

(2)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 ;

②可燃物与充分接触 ; ③温度 。

知识点2 缓慢氧化和自燃

缓慢氧化:进行速度比较缓慢的 反应,如钢铁生锈、呼吸、食物

的腐败等。物质缓慢氧化时,也会放热。

自燃:物质的缓慢氧化会放热,如果缓慢氧化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造成 热量的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时,便会发生自 动燃烧。这种有缓慢氧化引起的 叫做自燃。

知识点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即停止。 由此可知灭火的原理,灭火时只要满足下列一个,即可灭火: ① 清除或隔离 ; ② 隔绝 ;

③ 使燃烧物的温度 。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来灭火。

知识点4 爆炸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

练习: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料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

①都需要点燃 ②都发光 ③都很剧烈 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⑤都放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3、一场大火往往有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知识点总结

下邽二中学生姓名

知识点 1 化学式的概念

用和的组成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知识点 2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既有,又有,它反映了物质的构成特征,是一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宏观意义:

⑴表示;

⑵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又叫分子式);

⑵表示构成物质的1个分子中。

知识点 3 化学式的写法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单原子构成的单质:直接用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

②写多原子的单质化学式时,它的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就在元素符号的写上数字几,如1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写作O2。

⑵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

①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必须弄清以下几点:

.这种物质由组成;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是多少;

.化学式里元素排列顺序的规定。

然后,先写出组成这种化合物的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的用小数字标明。

②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

.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氧元素符号在后,另一种元素符号在前,如;

.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在前,在后,如。

知识点 4 化学式的读法

单质读元素名称,气体单质读元素名称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向左读“”,如读作“氯化钾”。

知识点 5 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是该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

知识点 6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元素化合价是一个原子在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在或的上方用+n或-n表示,如等。

知识点 7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泽华文化学校学生姓名

知识点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 例如:计算碳酸氢铵(NH 4H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12+16×3=79

知识点 2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 如求出AmBn 中A 、B 元素的质量比。A 、B 两元素的质量比=A 的 相对原子质量×m: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 具体步骤:

①先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找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③将原子个数对应乘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各元素相对 原子质量总和;

④所求得质量比,一般化成最简整数比。 例如:计算碳酸(H 2C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氢元素质量:碳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1×2:12:16×3 =1:6:24

知识点 3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列公式进行: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量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 例如:计算水(H 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8

16

×100%=89%

练习:1、计算过氧化氢(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三氧化硫(SO 3)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二氧化硫(SO 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98g 硫酸(H 2SO 4)中硫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练习:1、计算过氧化氢(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三氧化硫(SO 3)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二氧化硫(SO

2

)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98g硫酸(H

2SO

4

)中硫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练习:1、计算过氧化氢(H

2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三氧化硫(SO

3

)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二氧化硫(SO

2

)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98g硫酸(H

2SO

4

)中硫元素的质量是多少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楞次定律知识点

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楞次定律 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Ⅲ、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Ⅳ、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一原、二感、三电流”,即为: ①明确原磁场:弄清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②确定感应磁场:即根据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原则,结合原磁场磁通量变化情况,确定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 ③判定电流方向:即根据感应磁场的方向,运用安培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 (2)右手定则 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掌心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的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注意区别:①安培定则用来判定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磁场;②左手定则用来判定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③右手定则用来判定闭合电路中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还可以运用字形记忆的方法:“力”往左撇用左手,“电”向右甩用右手,可简记为力“左”电“右”力。

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大全

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 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kg) 同一物体G 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 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 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最新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 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 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主要从两方面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 律,探索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便是其中之一,且楞次定律是后面学习自感、互感等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可见楞次定律为本章重点,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从第二节课的学习中掌握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和电磁学实验的思路及操作方法,具备了实验探究能力,此时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时机已成熟。但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仍存在几个难点: 1.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2. 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高中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不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也常常表现出相当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以,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三、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楞次定律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初中物理单位换算练习60289

单位换算专题训练 一、长度换算; 长度常见的单位有光年、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 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国际单位是m 。 10km= nm 10-4m= mm 104mm= m , 106nm= km 106μm= m 104cm= km 104dm= km 104m= km 二、时间单位的换算; 时间的单位常用的有小时(h )、分钟(min )、秒(s)。国际单位是秒。 练习:45min= h ,0.5h= min 90min= h 1.3h= min 三、速度单位的换算; 速度有两个单位:米/秒(s m /)和千米/小时(h km /) 练习: 3m/s= km/h, 10m/s= km/h 25m/s= km/h 12km/h= m/s 72km/h= m/s 36km/h= m/s 四、体积单位的换算 ;(进位是310) 体积常见的单位有毫升(ml )、升(l )、立方米(3m )、立方分米(3 dm )、立方厘米(3cm )。其中国际单位是3m 练习: 20ml = 3cm , 10003cm = 3dm 10003cm = 3m 2500l = 3m 2.53m = 3cm 0.5l = 3cm 2.53m = l 2.5l = 3cm 五、质量单位换算;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常用的单位有克(g ),吨(t ),毫克(mg )

练习: 310t= kg, 310kg= g, 310g= mg ,310mg= g 610mg= g 310g= kg, 310kg= t , 六、密度单位的换算; 密度的单位有两个,分别是3/cm g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3 /m kg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练习:2?3103/m kg = 3/cm g 1.53/cm g = 3/m kg 1.5?3103/m kg = 3/cm g 2.03/cm g = 3/m kg 2.5?3103/m kg = 3/cm g 1.03/cm g = 3/m kg 七、面积单位的换算;(进位是210) 面积的单位有平方米(2m ),平方分米(2dm )、平方厘米(2 cm ) 练习: 3102m = 2dm 3102dm = 2cm 3102m = 2cm 310-2cm = 2m 310-2dm = 2m 310-2cm = 2dm 八、强化练习; 2×10-3km= m ; 40m= km ; 6dm= m ; 8×109nm= m ; 300cm= m ; 7mm= cm ; 10-4m= cm ; 104m= km ; 2×10-6km= nm ; 108mm= m ; 104cm= km ; 104dm= km ; 2×1018nm= km ; 106μm= m ; 400cm 2= m 2; 2dm 2= m 2; 2×10-42m = 2dm ;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知识点.doc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知识点总结 1、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即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磁场磁通量变化。 2、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时,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为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过感应电流方向来表述的。按照这个定律,感应电流只能采取这样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下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一定是阻碍引起这个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的变化。我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简单表达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所谓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是指:当原磁通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或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碍它的增加;当原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碍它的减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通的关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注意理解阻碍和变化这四个字,不能把阻碍理解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还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碍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来达到阻碍原磁通的变化即减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原磁通变化时( 原变),产生感应电流(I感),这是属于电磁感应的条件问题;感应电流一经产生就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感),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问题;而且I感的方向就决定了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宪法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大本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本章介绍的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在宪法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本章的核心考点主要包括: 1.宪法的分类:英国学者J.蒲莱士提出了两种分类,即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此外,还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等类型。 2.宪法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实施的,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改。 3.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本章的难点是对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与中国宪法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历次修改的内容,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 本章主要是对我国国家基本制度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和基本社会制度的介绍,需要对各种基本制度的内涵有总体的理解。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宪法地位时,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有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国家对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有所区别。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在限制私人财产权时,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要给予补偿。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本章对国家基本制度介绍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多项单行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及秘密投票的原则,要认真把握各项具体的选举程序。 [ 3.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5.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及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要掌握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尤其要把握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及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它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A B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 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力的种类: 这些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gV 排 6压力: F= PS = ?ghs 7万有引力: F 引 =G 2 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初中物理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单位换算 1、长度(L) 1m=10dm=100cm=1000mm 2、面积(S)1m2=100dm2=10000cm2 3、体积(V)m3=1000dm3=1000L=1000000cm3=1000000ml1dm3=1000mL 4.速度(v)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v=s/t) 5、质量(m=G/g)单位kg, 常用单位t, 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5.密度(ρ )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ρ=m/V) 1g/cm3=103kg/m3 1kg/m3=0.001g/cm3 6.压强(P)单位Pa 常用单位mmHg,标准大气压(P=F/S) 1Pa =1N/m2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 7.力(F)的单位N 8. 功(W)的单位J ,1J=1N.m (W=Fs) 9功率(P=W/t)的单位W(1W=1J/s) 常用单位KW 1KW=103W 热学 1.温度(t)单位:℃常用单位开尔文(K)T=(t+273) 2.比热容(c)单位:J/kg℃Q=cmΔt 3.热值(q)单位:J/kg Q=mq 电学 1.电流(I)单位A,常用单位mA,μA (I=U/R) 1A=100mA 1mA=100μA 2.电压(U)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U=IR) 1KV=1000V 1V=100mV 1mV=100μV 3.电阻(R)单位Ω,常用单位KΩ,MΩ (R=U/I) 1MΩ=1000KΩ 1KΩ=1000Ω 4.电能(W)单位J,常用单位KWh (W=Pt=UIt) 1KWh=3.6×106J 5.电功率(P)单位W,常用单位KW,1KW=103W(P=W/t=UI) 6.电热(Q)单位J (Q=I2Rt)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3水的密度1.0×103kg/m3 ; 4 水的比热容4.2×103J/(kg℃);冰的为熔点0 ℃;水的沸点100 ℃ 最基本的单位换算: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篇一:周叶中第三版《宪法学》整理笔记 1 2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1)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成文宪法: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又称文书宪法、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

律文书、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2)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机关及程序为标准 刚性宪法:由特定制宪机关制定、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优点是稳定性、可维护宪法尊严;但缺乏适应性——成文法 柔性宪法:制定修改机关及程序与普通法相同的宪法。 优点是弹性大、适应性强;缺乏稳定性——不成文法 (三)制宪主体: 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君主与人民双方进行协商制定。阶级妥协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的宪法分类 国家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1、 2(1)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具体工作机关,不能独立地行使制宪权。 (2)制宪机关一般是常设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临时性的机关,起草任务结束后便解散。

(3)制宪机关有权批准通过宪法;宪法起草机关则并无权批准宪法。 (4)制宪机关一般由公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宪法起草机关则一般通过任命的方式产生,注重来源的广泛性。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们制定、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准则,是贯穿立宪、行宪的基本精神。 内容:人民主权原则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原则是终极目的; 权力制约原则是基本手段;法治原则是根本保障 2 (1)资产阶级“人民主权”学说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局限性:①在“人民”的范围问题上,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 ②人民主权的论证是唯心主义的。 ③人民主权,仅仅涉及政治权力方面,而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社会经济领域。 历史意义: ①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政府的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26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26 知识要点: 一、电磁感应现象: 1、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 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回路所围面积中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变化是关键,由磁通量的广义公式中φθ=B S ·sin (θ是B 与S 的夹角)看,磁通量的变化?φ可由面积的变化?S 引起;可由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B 引起;可由B 与S 的夹角θ的变化?θ引起;也可由B 、S 、θ中的两个量的变化,或三个量的同时变化引起。 下列各图中,回路中的磁通量是怎么的变化,我们把回路中磁场方向定为磁通量方向(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则各图中磁通量在原方向是增强还是减弱。 (1)图:由弹簧或导线组成回路,在匀强磁场B 中,先把它撑开,而后放手,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 (2)图:裸铜线ab 在裸金属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 (3)图:条形磁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4)图:闭合线框远离与它在同一平面内通电直导线的过程中。

(5)图:同一平面内的两个金属环A、B,B中通入电流,电流强度I在逐渐减小的过程中。 (6)图:同一平面内的A、B回路,在接通K的瞬时。 (7)图:同一铁芯上两个线圈,在滑动变阻器的滑键P向右滑动过程中。 (8)图: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旁有一闭合的水平放置线框从上向下落的过程中。 2、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这是初中学过的,其本质也是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的磁量发生变化时,线圈里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或者线圈是闭合的,就产生感应电流。从本质上讲,上述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所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二、楞次定律: 1、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实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即磁通量变化 产生 ?→ ??感应电流建立 ?→ ??感应电流磁场阻碍 ?→ ??磁通量变化。 2、当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时,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为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过感应电流方向来表述的。按照这个定律,感应电流只能采取这样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下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一定是阻碍引起这个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的变化。我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那个变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简单表达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所谓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是指:当原磁通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或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碍它的增加;当原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碍它的减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通的关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要注意理解“阻碍”和“变化”这四个字,不能把“阻碍”理解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还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碍理解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来达到“阻碍”原 磁通的“变化”即减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这样一个物理过程:原磁通变化时(φ原变),产 生感应电流(I感),这是属于电磁感应的条件问题;感应电流一经产生就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磁 场(φ感),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问题;而且I感的方向就决定了φ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则判定);φ感阻碍φ原的变化——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用图表理顺如下:

宪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宪法) 1.宪法 原始意义上的宪法是国家组织法 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既包括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也包括虽然制定了成文法典宪法,但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并不居于最高地位、也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部门意义上的宪法是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以及调整国家机关之间的规律规范的总和。 根本意义上的宪法,是指不仅制定了成文法典,而且成文法典在一国的法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2.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不成文宪法,是指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和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柔性宪法,是指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4.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的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5.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实行的宪法。 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主要标志是1918年作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6.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 平时宪法,是指正常时期或者和平时期适用的宪法。 战时宪法,是指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或者战争时期适用的宪法。 7.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 君主宪法,是指规定由君主独揽国家统治权的宪法。(钦定宪法一般为君主宪法) 共和宪法,是指规定由民选的国家机关掌握国家权力的宪法。 8.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 规范宪法,是指宪法上的各种规范支配着政治过程,权力过程适应和服从宪法规范的宪法。名义宪法,是指宪法规范指是作为法的形式起作用,政治过程则不受宪法规范的制约即缺乏现实适应性的宪法。 语义宪法,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可能得以运用,但往往被作为掌握权力的一种宣言手段或点缀物的宪法。 9.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确认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确认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 10.宪政 宪政又成为“民主宪政”、“立宪政治”、“立宪政体”,实际上,宪政就是指以民主事实为政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知识点梳理(高分秘籍)

第十二章第一讲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1.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有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面粘接一个轻小的金属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B.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 D.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解析:该话筒的工作原理是:人发出声音使膜片带动线圈振动,从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正确选项为B,其余选项错误. 答案:B 2.如图1所示,一个长直导线穿过圆环导线的中心,并与圆环导线平面垂直,当长直 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减小时,圆环内将( ) A.没有感应电流图1 B.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从上往下看) C.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从上往下看) D.有感应电流,但方向不好确定 解析: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场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同心圆,故圆环导线所在平面与同心圆所在平面平行,圆

环导线中磁通量始终为零,故没有感应电流.A项正确. 答案:A 3.如图2所示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图2 解析:A图中线圈没闭合,无感应电流;C图中导线在圆环的正 上方,不论电流如何变化,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磁通 量恒为零,也无感应电流;B图中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D 图中的磁通量恒定,无感应电流,应选B. 答案:B 4.如图3所示是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线圈和电流表构成的 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等 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