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项目部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项目部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

1 目的通过充分辨识危险源,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适宜的控制手段,对安全风险实施预防和有效控制,以消除或降低本项目部的安全风险。

2 范围

适用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苏州IV-TS-16 标项目部施工生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职责

3.1 项目部分管领导主持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3.2 安质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本项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对项目部所属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3 其它各职能部门参与并协助危险源的辩识、评价工作,对风险控制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3.4 物设部门负责物资采购、运输、贮存和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过程流程

危险源辨识T风险评价T风险控制T危险源更新

4.2 危险源辨识

4.2.1 危险源主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

4.2.2 辨识范围

a) 所有人员:现场施工作业工人、分包单位管理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人员、业主等;

b) 所有施工作业: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作业,特别是作业场所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作业;

c) 所有设施:包括建筑物及其设施、施工生产用机械设备(自有或租用)等;

d)公司管辖范围内的作业场所:包括施工生产场所及影响从事生产活动的周边环境;

e)辨识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4.2.3 辨识内容

a)工作环境:包括施工生产场所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气象、资源交通、抢险救灾、各类支持性条件等;

b)平面布局:包括功能区布置(如生产区、生活区、临时设施区、材料堆放区等)。高温、有害物质、噪音、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等;

c)交通路线:临时便道,各施工作业区到作业面、作业点的连接通道及与外界相连的交通道路等;

d)建筑结构:结构(防火、防爆、防雷、操作、运输、检修),通道、其他设施等;

e)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和塌方等;

f)施工设备:包括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类的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或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操作,静电、雷电等;大型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吊车、抱杆);特殊位置(氧气瓶、乙炔表、危险品库等);

g)有害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作业区;

h)各种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卫生设施等(食堂、浴室);

i)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j)管理行为、无制度或制度不健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

4.2.4 辨识时机

开工前:由项目部组织安质、综合、工程、物设、财务、等部门,于项目开工前期,对项目所辖范围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编写《危险源辨识评价汇总表》,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危险源进行动态更新。

4.2.5 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特别是要深入班组、工序进行调查研究。因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实际运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或交叉组合使用。

4.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安全绩效,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3.1 风险评价依据可按风险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生概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改变风险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效果、相关利益和公众形象等进行评价。

4.3.2 风险评价的方法

a)定性评价:可根据经验对施工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评价结果由危险集合给出,可以为是/非、合格/ 不合格等形式。可采用《安全检查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等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

b)定量评价:D二LEC(评分法)

式中:

D—危险性D危险等级划分见表4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见表1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见表2

C—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损失及后果的严重程度C取值见表3

表1 :L 取值

表2: E取值

表3: C取值

表4: D危险等级的划分

表4中:危险等级为4级和5级的系重大危险源

433风险评价:由项目部安质、工程、物设、综合、工会等部门按照各自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对其所辖范围的固定和非固定区域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4.4 风险控制

4.4.1风险控制的原则

4.4.2风险控制措施:

a)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予以控制和改进;

b)中等危险源制定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予以控制;

c)对一般危险源保持现行有效的控制方式。

4.4.3风险控制措施按以下顺序优先选择

a)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

c)减少或切断风险;

d)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4.4.4 管理方案的编制、评审与更新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初期,根据公司的指

导性安全管理方案和单位管理目标、工程特点及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分别编制单位实施性管理方案,经项目经理审批后下达实施;

管理方案的内容包括:风险及风险控制目标、责任部门、控制风险的措施方案(包括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法) 、时间期限要求、阶段进度、资源要求(如资金、设备) 、验收标准等;

安质、工程、综合、物设、工会部门对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按相应的职责权限进行监督检查。

当有原有的活动、过程、设备或材料发生重大变更时,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重新制定新的管理方案。

4.5 危险源更新

4.5.1 项目部安质部应根据过程中的绩效测量和监视结果,或施工对象的变化,对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重新辨识、评价及更新。

4.5.2 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评审和更新

a) 项目部安全方针、目标发生变化;

b) 施工过程及相关活动发生变化;

c)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d) 内、外审核及管理评审结果认为有必要时;

e) 相关方的合理要求等;

f )生产活动中发现的新危险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