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练习题

教育经济学练习题
教育经济学练习题

教育经济学练习题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入80年代才开始研究。国外学者关于教育经济学的表述方式: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一门学科;前苏联、东欧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国内学者的表述方式-----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及其规律、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教育领域内劳动力再生产及其作用等。

2、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及教育界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3

4、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力的工资报酬应该是简单劳动力报酬的多倍或自乘。

5、不同形式的劳动简化比主要有这样几种:

①、把复杂劳动者简化为简单劳动者,或把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

②、教育程度简化比;

6、为什么说研究教育劳动是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因为教育劳动是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只有劳动,才能研究投入、产出、成本、效率。

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素质或劳动能力。

教育劳动的结果(产品)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或劳动能力的增量。

7、劳动能力的增量方式:

①、从无到有从不具有某种素质或能力到具有一定的素质或能力;

②、从少到多从具有一定有素质或能力到具有较高的素质或能力;

8、劳动力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或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包含哪些内容)

①、劳动力的含义

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人的再生产或人的繁衍;教育、训练;

③、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费用包含:上下两代人的生存费用;上下两代人的教育训练费用;

9、为什么要研究劳动力的再生产的费用?(研究劳动力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是确定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

10、教育劳动能力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①、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力的性质与形态;③、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高效性和全面必性;

论述:①、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劳动能力,结果是能力的增量;

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力的性质与形态;性质指劳动能力的质量和素质,改

劳动能力的性质是为提高劳动能力的质量;形态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改变劳动能力的形态是指可以使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

③、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高效性和全面必性;高效性指劳动者个休在

时间内获得能力的提高或指一个个教师可以使大量的人获得能力的提高;全面性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提高;

11、教育在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中的作用?

①、科学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具有渗透性和馈赠性;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②、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和社会功能;

③、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④、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12、生产劳动:指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二是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

13、为什么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见书35页第二段。

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是须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

马克思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训练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劳动者的劳动复杂程度与他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1、生产劳动-------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范畴。

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指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

2、教育对劳动力再生产主要功能表现如下:

①、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与形态;

③、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教育:(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有:由劳动者的社会结合

生产的生产力;也有个人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一般都有渗透性、潜在性和馈赠性)3、劳动力价值包括:①成长维持生活的费用;②养育子女生活需要的费用;③还需花费一定

数量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获得一定的技能。

4、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指须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

5、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和结合方式。

教育人力结构:是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工勤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育级别结构::指初、中、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方式。

教育类别结构:各专业学生和总学生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是农业、轻工业、手工业或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檀传结构:是师范教育和整个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师范教育之间的级别结构关系。

教育布局结构:是指学校在空间上的分布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育投资量影响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专门人才的培养。

经济分配结构:是指用于物质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资金和用于非物质扩大再生产的消费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1、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学说的逐渐形成: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

舒尔茨最先解释人力资本的概念。

2、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异同:

相同点:①、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

②、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

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

③、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

余产品;

不同点:①、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继承,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不能被转让和继承;

②、人力资本比起物力资本本身具有许多特性:如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

性、易流性;

4、人力资本的延效性是试用期推行的依据。

5、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内容:①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②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

③国内移民的费用;④国际移民的费用;⑤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

6、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不可缺;③人力投资核心是教育投资;④人力投资收益高于物力投资收益;⑤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7、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人物及观点:

①舒尔茨的主要观点:A、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具体数量化计算即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进一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B、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C、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时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时间就是金钱是舒尔茨的命题)D、教育也是使个人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

②丹尼森的观点:是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与舒尔茨观点的主要区别:A舒认为教育是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丹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B、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C、“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组成部分;D、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三在起作用,美国经济学家布劳格将正规教育的五分之三作为一个系数,定名为阿尔法系数,作为计算个人收入的修正因素。

③贝克尔的主要观点:A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教育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教育未来和经济收益;B、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含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C、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D、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算公式;

E、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

F、还用具体数学公式计算和实证确定,说明高等教育收益系,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8、评析佃租资本理论:回答方法:名词、内容、观点及新的发展,评价;

9、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有几种流派:①筛选假设理论②社会化理论③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①筛选假设理论(即文凭理论)的主要内容:

a、是指雇主在劳动力市场挑选工人;筛选的依据是: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文

凭)、婚姻、家庭等;

b、假设是什么:能力与教育成本呈负相关,只有当这个假设成立时,筛选才能依据文

凭进行,否则筛选不能依据文凭;

②社会化理论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对工人不要求有较高的教育程度,要求有较高的

社会化程度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征:工作态度、意识品质、责任心、职业道德等;

社会化理论认为较高的社会文化程度是指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征。

③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

a、主要劳动力市场:白人、贵族、官僚、白领阶层等,他们教育投资的结果容易找到好

工作,报酬高、环境好、无失业危险;

b、次要劳动力市场:黑人、有色人种、蓝领等,他们教育投资的结果不容易找到好工

作、报酬低、环境差、有失业危险;

10、高等教育过剩的缺陷:增加国家、个人的经济负担;失业的问题;就业压力的问题;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教育的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2、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①社会人口状况②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政策导向;

3、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①精神生活的需求②物质生活的需求③社会地位需求;

4、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

①个人天赋能力②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③学杂费的高低④个人教育未来收益。

5、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6、影响教育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教师供给②教育资源配置③教育的单位成本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7、对教育的供求矛盾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调节②市场调节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方式;

8、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制约作用:

①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②经济决定着教育的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

③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④经济还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9、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理论和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与经济条件。

10、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①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

②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③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

④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

11、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

③教育通过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的发展。

12、教育规模指受教育的人数;学校规模指在校生人数;

13、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表现在:

A、积极作用:①直接作用、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②间接作用: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教育通过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的发展。

B、消极作用:高智商犯罪;高层次人才不就业、消费社会资源;高层次人才低层次就业;

C、不起作用:

14、教育产生经济效益的条件是什么: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材;就业;专业对口;

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知识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经合组织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

2、“知识经济”里的“知识”包括:

①包括了平常说的知识和自然科学;

②包括了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

③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总之,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科学、技术是知识的核心。

3、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4、教育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A、知识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B、教育对知识经济形成的挑战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

育方法、

C、怎样迎接:见教材81—84页

①宏观上,必须真正转变传编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思想,

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

②教育体系上,必须建立三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信息网络教育体系,教育网络化;

继续教育体系,主干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在职培训体系,企业培训体系。

③教育结构上,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教育结构:类别结构上要适应经济部门产业结

构的需要;级别结构上适中适应生产系统劳动力水平结构的需要,为劳动力结构变

化服务;专业结构上要适应生产技术结构的需要。

④教育内容上,必须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内容体系。

⑤教育方法上必须改革建立新的教育组织与现代化教育手段。

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教育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知识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2、教育对知识经济形成的挑战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3怎样迎接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

A、市场经济主要特征:①自主和平经济②竞争和效益经济③服务和网络化经济④开放和

动态经济

B、市场经济的作用:①对分配收入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②传递信息的作用③具有刺激生

产的作用④对调节供求也有作用。

4、关于教育产业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①特殊产业说②教育生产要素说③教育独立产业说④教育非产业说;

5、关于教育市场的理论的哪些:伴随说;范围说;供需说;衍生或拓宽说;软市场说;

6、教育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需求之间进行分配。

7、计划经济条件下怎样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教育资源的基本配置者,教育资源的分配由政府集中决策,教育资源是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教育行政区划或层次具体分配。

8、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有范围的、有限度的:公共产品不受市场的影响,私人产品完全受市场的影响,准公共产品一部分受市场影响,一部分不受市场影响,所以市场经济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有限的。

9、谈谈你关于教育产业的看法?

A、明确教育要不要产业化;

B、理论:要。

①教育事实上在产业化;义务教育中的重点中小学赞助费的收取都是将教育作为产业

化在经营,非义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近十年来基本上走的产业化的道路。

②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义务教育资源严重稀缺,社会上存在的义务教育不公

平现象已引起政府的重视,已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对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实行

了“两免一补”,这些现象就迫使基层的工作者管理者将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

C、教育产业化的好处:产业化的教育对社会也会带来好处,重点中学、大学毕业的学生

其综合素质要好些,人格要建全些;政府若管理得当,也会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

10、关于教育市场经营的看法?

A、明确要不要;

B、关于教育市场经营的理论主要有:伴随说;范围说;供需说;衍生或拓宽说;软市场

说;C、教育市场经营的主要特点:

①必须遵循我们的教育方针、目的;

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③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市场经营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利润化为目标,

但这一切都必须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