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诗歌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诗人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土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自己立志报国的心志。

【解析】

1.欣赏诗句。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总之,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力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运用典故,表达将土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结合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⑴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

A.《诗经?周南?关雎》 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⑵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3.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答案】

1.⑴D ⑵A

2.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3.示例一: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解析】

1.(1)D也运用了“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联想过去)这种方法开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去年饮酒听歌的追忆,作者在这里用倒置的手法,把去年饮酒听歌的事情放在前面,用以突出去年的欢乐。作者借此引发的感慨。与“折戟沉沙铁未销”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它几项都不是这种写法。(2)A借用了典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而其它几项都没有用典。

2.比较阅读。要求比较李白《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不同点,答案比较开放,可选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如相比而言,李诗描写的角度宏观大气(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述说的是历史客观真实(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而杜诗从

细节入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还有对历史主观的评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具体考查由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并说说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的原因。此题在作答时不要由杜牧的《赤壁》联想到《三国演义》“赤壁之战”。而应该有更丰富的联想。注意题干“慨叹英雄成败”几个字。如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占据河北的袁绍军事集团作为强势一方率先向曹操集团发起进攻,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双方在官渡一带沿河对峙一年有余,最终战争以曹操率军偷袭乌巢粮仓,进而击溃袁绍军主力告终。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从而确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局。

3.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

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

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

1.考查诗人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的方法。读懂词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2.AD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天涯若比邻”“天涯共

此时”与“千里共婵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B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之情。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

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

(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白居易(乐天)振作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诗题可知,“君”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意思为暂借杯酒振作精神,所以“长”的意思为振作。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据此做答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诗以问句开篇,形象表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无比激动和惊叹仰慕之情。B.“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更表现了泰山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

C.全诗无一“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可见诗人精妙的艺术构思。

D.本诗通篇写实,借景抒情,表现了泰山高峻磅礴、雄视一切的风姿和气势。

2.“会当”的意思是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D

2.“会当”意为“终当”(终要)。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解析】

1.D项“通篇写实”错误。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有实写眼前所见状景,虚实登顶将览盛景。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可结合诗歌的内容、诗人的人生处境、诗人的人生追求等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即可。要注意结合诗句来理解诗人的情感,不能局限于诗句的表层意思,一定要深入的去理解,所以,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为“一定会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览天下美景”,结合杜甫的人生追求,他抒发出此言主要是想抒发“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7.《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②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指作者自己。②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③朱弦:古琴的琴弦涂成朱色,所以又叫朱弦。④佳人:知心朋友。⑤青眼,指瞳孔,即正眼相看,表示喜爱。

1.这首诗颔联中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落木天远大

2.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绝”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3.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落木”(落叶)和“天远大”(秋高气爽)。

2.要求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所以可从自称痴儿了却公事,喜欢欣赏自然风物的角度,从对表明已无意仕途“绝”字与“弄长笛”“白鸥盟”等短语的分析,来考虑答案内容。

3.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分析是作答的关键。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

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8.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

[宋]张先②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1.细读这首词,根据提示填空。

这首词写得富有生活情趣。上片描写的是的热闹场面;下片描写的是夜间赏月的。2.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历来为人称道,清代词人朱彝尊评其曰:“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结合注解②相关内容赏析这两句诗。

【答案】

1.白天游春静谧景色(大意对即可)

2.示例:世传三影有“花影”“山影”“秋千影”,这两句写影却无影,极言杨花之轻细,月夜之静谧,确实在世传三影之上。

【解析】

1.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9.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此题为,概括出所描绘的场面特点即可。“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练兵前分享牛肉的热闹场面,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B“增添了悲凉之气”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下得好。“秋”在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意思,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秋”字点明了作者回忆中战争的季节,也表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肃杀的气氛。

10.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答案】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②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这里是心理描写;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是心理描写;“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是动作描写。体现了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点睛】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12.古诗欣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2.近代学者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一书中评价这首诗“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3.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答案】

1.明丽(日暮)怀乡

2.示例:托想空灵:本诗首联两句乍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寄情高远:诗人凭栏远眺,对此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产生怀乡之情。

3.示例: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理解景色特点要抓住相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画面。理解作者情感,要抓住作者直接或间

接抒情的句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似在写实景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细读则有仙人乘鹤而去,只余悠悠白云,给人天地无穷之感,堪称“托想之空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可谓“寄情之高远”。

3.本题属于主题性默写题。抓住默写主题“地名”,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了铺垫。

C.诗中卖炭翁驾着碳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中歇息。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和百般无奈。

2.分析“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中“辗”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1.C

2.“辗”是“轧”的意思,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又写出了碳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和勤劳。

【解析】

1.C错误,“牛困人饥日已高”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可知不是清晨了。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这句话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辗”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既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1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___、___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答案】

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

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解析】

1.“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考查对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15.古诗文阅读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

[宋]张先②

龙头舴艋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幕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③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出了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干的画面。“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上阙后两句只是写景,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C.下阕前两句承上启下,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器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 字又为下面写夜景做铺垫。

D.这首词词风疏淡清丽,轻巧自然。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和精巧的构思,让人回味无穷。

E.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阕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下阙描绘出春天月夜的景色。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词的末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进行赏析。

【答案】

1.BD

2.末句采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格外恬适和舒畅的心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E三项正确。B项错误,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D项“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错误,本词语言工巧。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游春的人散了,词人回到家中,心境特别宁静。这里的月色清明,写了静夜之美。杨花从清明的月色下飞过,影儿绰绰,庭中景物似蒙上一层轻雾,瞬息间,月色依旧清明。两句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反映出词人畅游一天后恬静舒畅的心境。

16.下列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

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

C.颈联描绘出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的景象,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哲理,凸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与首联呼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据此,“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

2020-2021语文图文转换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程序员编写的某购票软件程序流程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把图中“购买车票”的流程用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文连贯,不超过90字。 (2)从服务客户角度简要评析该软件流程图。 【答案】(1)用户先查询车票,若未售完可以购票,用户支付后购票结束。若车票售完则进行智能监控,此时,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若有余票则自动抢票,成功后通知用户购票。 (2)①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②使用便捷,为用户提供了票务查询与购买的功能,在车票已售完的情况下,具有抢票功能。 ③部分设计缺少人性化,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在无法购买车票的情况下,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解析】【分析】(1)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程序员编写的某购票软件程序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户先“查询车票”,有两种情况,一是车票售完,可以进行智能监控,检测到有余票,就可以自动抢票,然后“通知用户”,完成“购票”。如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二是车票没有售完,按照箭头指向,“购票”,然后“用户支付”,购票结束。 (2)要求评价流程图,可以结合该软件的功能评价,从流程图上来看,该程序可以查询机票或酒店,然后通过该软件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等;增添了智能监控,具有抢票功能,使用方便;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自动抢票”后“通知用户”,但是“无法购买车票”时,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故答案为:⑴用户先查询车票,若未售完可以购票,用户支付后购票结束。若车票售完则进行智能监控,此时,若没有余票,则继续检测;若有余票则自动抢票,成功后通知用户购票。 ⑵①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以及预定酒店;②使用便捷,为用户提供了票务查询与购买的功能,在车票已售完的情况下,具有抢票功能。③部分设计缺少人性化,没有设计退出购票的功能;在无法购买车票的情况下,没有告知用户无票的功能。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营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蹲露。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 【解析】【分析】(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原因是:战乱。经过和结果是: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ABD理解分析正确。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在本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2020-2021语文扩展语段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海峡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①________,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②________,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③________,甚至彻底倾覆。 【答案】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解析】【分析】①前的句子为“不管……”,由此可知,①处的句子应当以“都”开头,前后两小句形成“不管……,都……”的条件关系。从①后的句子“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可知,“都”后的文字可以为“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②前的句子为“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是从正面说,②处的句子可从反面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③前的句子为“没有……”,与③处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议论否认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危害,③处可填“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点评】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人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机能的前提,①________。研究表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祛病延年抗衰老的要素,只有良好的情绪,才可能延缓衰老的过程。②________,如苦闷、沮丧、愤怒、忧愁、焦虑、抑郁、担心、多疑、忧思、悲伤、恐惧等,均可以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不和。因此,③________。 【答案】又是防病抗衰的重要因素;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调节情绪是人们抗衰防老的首要举措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题中①处关键词为“防病抗衰”,②处关键词为“不良情绪”,③处关键词“调节情绪”。 【点评】“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 (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据此归纳作答。(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7)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文章来自: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 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 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 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 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 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十诗歌鉴赏练习

专题十诗歌鉴赏 1.(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B.“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批人马呼啸席卷而过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 C.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明了词人本次打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射杀猛虎。 D.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弯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 2.(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3.(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语文培优试卷及答案

中报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培优试卷 高一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乡愁乡思之情。 ⑵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高昂乐观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2.请结合诗句,分析前四句是如何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案】 1.A 2.第一二句写出朋友用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盛宴为李白饯行,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三四句急转而下,写出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扔筷不能食,拔出宝剑心里茫然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所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是错误的。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得基础上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这是盛景,乐景。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这是哀情。 2.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含答案一修订版

八年级语文培优试卷含 答案一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汉城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培优试题(一) 命题人:命题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姓名:班级:得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 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武汉大学在今年樱花盛开期间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 B近年来,全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的“不打烊书店”,成为人们夜间休闲阅读的主要方式。 D我市鲁峰和聂品华两位先进分子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3.综合性学习(9分)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着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②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3分) ③仿照例句写话。(3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完整版

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2016福廸省福州市】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亊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晱圆缺,此亊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月亮。 唯愿家人,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2016福廸省龙岩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三、【2016福廸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 2.万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亊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2016甘肃省天水市】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精选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①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②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③,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④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注释)①菜甲:菜初生的叶芽。②本诗作于854年,即作者只身远赴四川梓州入幕府任职第三年。③无赖:即无心。④元亮、亚夫: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汉代大将周亚夫。1.“草芽菜甲”和“花须柳眼”都写出了景色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借春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答案】 1.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相同点:赞叹春天的美好,体现踏春出行的人们快乐融洽的氛围。 不同点:李商隐的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羁泊天涯的痛苦,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的诗主题情感较为单一。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草芽菜甲一时生”的意思是“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花须柳眼各无赖”的意思是“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白居易的诗描写了惊蛰时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表现了出游的轻松心情;李商隐的诗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清丽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2.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不少于50字) 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示例:四野茫茫,夜色深深,令人黯然神伤。我坐在船头,送君归去,心中颇多不舍。此刻,两岸草丛中的蟋蟀那如泣如诉的悲鸣声,声声入耳,真令人肝肠欲断。(不少于50字)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秋夜”“阴虫”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诉衷情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诗文阅读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①复玉关②,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金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玉关]甘肃玉门关。③[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的“金河”“玉关”都是边陲之地,“马策”“刀环”也是体现军旅生活的典型物品。 B.前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叙说年复一年,东西奔波,日复一日,征战不止的状况,表达了戍边将土期望建功立业,与范仲淹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情感一样。 C.“三春白雪归青冢”写出了暮春时节位于边塞的“青冢”仍然是白雪飘飞、肃杀凄绝之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汉时出塞的王昭君深深的同情。 D.“万里黄河绕黑山”写滔滔万里黄河,奔腾向前,绕过沉沉黑山。所写之景看似壮阔,其实展现了征戍之地的荒凉,也使人深切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E.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不着一个“怨”字,但句句弥漫回肠荡气的怨情,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2.这首绝句对仗工整,最后一联有数字对(“三”和“万”)、颜色对 (“白”“青”“黑”“黄”)、动词对(“归”和“绕”),请任选一种“对字”,结合诗句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 1.BC 2.示例:“三”和“万”都表示数目之多,“三春白雪”指时间的漫长,“万里黄河”指路程的遥远艰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用边塞自然景象的冷寂、凄绝,表现了征人的怨情。 【解析】 1.B项“情感一样”分析有误。本诗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岁岁和朝朝极言守边时间之长和战争之频繁。与范仲淹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C项“表达了诗人对西汉时出塞的王昭君深深的同情”分析有误。“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原野辽阔,天 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点:锤炼语言——炼字)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 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 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 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 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情感) 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 (情感、理想、志趣)。(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 +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点作用、思结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班级:初三(10) 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