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

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正音: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⑴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

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⑵停顿: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3、研讨与探究:

⑴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

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①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②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③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④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⑵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⑶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⑷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⑸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⑹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二课时

4、研讨与探究:

⑴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⑵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⑶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⑷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⑸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⑹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⑺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⑻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四、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构思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郑愁予《雨说》教学设计3

【课文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诗的风格是清新、欢愉,思想感情蕴藉而深厚。

【教学思路】

1、适当介绍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特殊的写作背景,以帮助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体会,理解诗意,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先感受后读诗。

2、将自己听诗、读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亲切、喜悦、轻快、柔美……)

三、生成探究

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教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

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四、评价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分析、鉴赏有重点地评价,鼓励不同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

从学生的研习中总结出鉴赏诗歌的方法:阅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六、拓展创新

根据自已的能力和兴趣选做:

1、请学生以“雨”的身份对诗歌内容进行复述并评议。

2、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全诗,并把自己改写的散文与原诗对比阅读,说说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3、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教材分析】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 1、献法。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人墨客多情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安排: 1 课时。 学生准备: 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 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

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 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 (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 《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 Day In Spring 》《春日》《Ear Melody 》《大地的旋律》)《Melody of Hope 》(《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 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 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郑愁予《雨说》阅读答案(2)

郑愁予《雨说》阅读答案(2) : 篇一:《雨说》练习题2 语文:第2课《雨说》学练方案 ☆课文导读 《雨说》是郑愁予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田圃(pǔ) 禁锢(jìn ɡù) 留滞(zhì)喑哑(yīn yǎ) 蓑衣(suō)斗笠(lì) 油膏(ɡāo)襁褓(qiǎnɡ bǎo) 二、词语释义 田圃:田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停滞,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知悉:知道。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忍冬: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三、语句解读 1.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爱心”点明“雨”之所指,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包括田园、牧场、山峰、白云等,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博大,使人读后如沐春雨。把这样一个丰富深刻的内涵寓于形象贴切的比喻之中,境界全出。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四、作家作品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五、背景探视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雨说》教学设计的

《雨说》教学设计的 《雨说》教学设计的范文 教学设想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一种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寒浅锢踪迹留滞喑哑温声细语 喧嚷知悉抗拒洗礼油膏襁褓安息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四、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 四、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 通过这一组问题,意在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

下基础。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学生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章节的内容,然后仿照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想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 (4)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并为自己所描述的画面取名。 (5)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2.问题组合二: 这一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优美文句和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朗读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3)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 3.问题组合三: 通过这一组问题,探讨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1)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

初三郑愁予《雨说》赏析

初三郑愁予《雨说》赏析雨说 郑愁予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滞留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步宣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来临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拒绝 可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鱼儿说声好 去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First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 Secord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哗哗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 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979年 《雨说》赏析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首诗刊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咸宜的童歌,是郑愁予──也是新诗──的最佳作品之一。愁予诗风,一向轻美如轻音乐。从前的诗轻柔得有时带点消极,这首《雨说》则轻快而富积极意义,其气象已不限于轻音乐了。 全诗共有八节,First和第七节各长八行,第六节长五行,其余每节四行。First节说春天四月之际,大地等待雨的降临。Secord节写雨轻轻地来。第三、四节说雨希望地上的人不要抗拒它,而要迎接它、亲近它。第五节写大地得到雨的滋润。第六节说雨在笑中长大,因此第七节中,雨希望大家也笑,勇敢地笑。第八节说雨降落在大地上,大地结出了果实。 这雨不是波勃狄伦(Bob Dylan)的《苦雨》(hard rain),而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长出甜甜的苹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

九年级上册雨说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雨说》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 入境。 2 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 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 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

人教版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能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内涵,能品味诗人笔下“爱的使者”一“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反复诵读,从语言从语言入手。运用联想想象法和探究学习法,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田圃()喑()哑()留滞() 禁锢()襁()褓()蓑()衣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寒浅洗礼忍冬留滞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3、动手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整理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请根据下列的示例给全文做些朗读标记: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 的大地 5、自由朗读,写出各节诗所表达的内容:【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 顿等作标 记,并要谈谈听读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读全诗,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 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 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 怎样的一个人吗? 四、品味欣赏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 情进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

“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罂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SL(pu )禁(『)锢(g u) 留滞〔zh 1)喑(y前)哑(y d)

(新)郑愁予《雨说》原文阅读(DOC)

郑愁予《雨说》原文阅读(DOC)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著苹果擦著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作者介绍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郑愁予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我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我与鲁迅相埒;这种穿越中国新文学史的选择,说明了广大的文学读者,已超越了流行与时尚。台北《中国时报》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惟一被选入的诗集。今年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惟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任感。鉴诸诗集流传如此广,既与诗评关联不大,则诗中气质所表现的“无常观”必是原因之一,便不能不正视佛家最简要的义理。原来“气质”非常近似佛经中讲说的“心”,悲悯之心即是“菩提心”。据《大乘观无量寿经》说,

雨说 教案教学设计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邓少华 2、雨说 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探访四月的大地 2、雨轻轻地来了 3、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 8、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 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人教版《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 位庄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东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雨说》教学设计-雨说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说》教学设计:雨说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依据】 《雨说》是郑愁予先生的佳作,它清新活泼,明快耐读,轻柔温软。作品出色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一个爱的使者的形象,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在诗中,雨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善解人意! 因为有了爱,世界因此而美丽;因为春雨的到来,世界因此有了无限生机的活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极需勇气,所以有了雨的叮咛和鼓励。 雨是笑着长大的,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也应该笑着长大啊。雨来了,冰雪融化了,江河歌唱了,柳条儿舞动腰肢,小鱼儿跳出水面呼吸空气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所有的忧伤都会化解,因为,有了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雨看到孩子们自由勇敢的笑了,它就快乐的安息,它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它勇敢、善良、乐观,它是这样的可亲可敬可爱! 带领学生陪伴雨走过奉献的生命历程,便是一次愉快的、充满爱意和笑容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是个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竞赛的形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是一、进入诗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熏陶的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诗歌是文学体裁之一,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它应该包括领悟内涵、品味语言;体验情景和形象、说出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三方面。因此,本诗作如下设想: 1、朗读为本: 《雨说》是诗,也是歌,轻柔欢快,活泼可爱,特别适合朗读。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雨说》教学设计内容

《雨说》教学设计内容 《雨说》教学设计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基调。 2、借助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的氛围和情境,准确理解诗歌中象征隽永的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诗歌的象征意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仔细品味诗歌的思想内涵。 【布置预习】 诵读,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本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豪放酷似李白,他便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艺术和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独特特的风采与神韵。 二、导读

三、自由阅读全诗,形成商品化印象并感受作品的神韵 四、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五、导学 六、归纳诗歌的内容 七、齐读全诗,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的情感和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八、请学生谈谈将阅读和听读这首诗时总体感受 点拨:诗歌的象征色彩,含蓄、隽永的风格。 雨来的时候什么样子?它来的进修有什么期盼? 九、分析雨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的小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你能否由此推测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真正用意。 朗读诗句,分析笑的含义。 这首诗主要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有感情朗诵这首诗 十一、小结 郑愁予的诗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这首诗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诗歌的风格,在这首诗中,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倒霉,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中国雨点是它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去感受诗歌美妙的境界。 【结构图示】

《雨说》赏析

《雨说》赏析 《雨说》是郑愁予写“雨”题裁中的一篇出色的新诗作品。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贯通全文,作者灵活地赋予“雨”以人的说话能力,使全文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雨说》一诗段落清晰,全文可根据每章开头的“雨说”两字分为三个大段落。第一段从开头到“急着戴斗笠”,描述了春雨来前大地枯旱的景象和春雨来时轻柔的姿态。第二段从“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到“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段写春雨给大地和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第三段就是“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一段,这是文章的总结,诗人赞颂了春雨为大地,为人们为而牺牲自己的无私精神,这亦是诗人的创作动机。 《雨说》为郑愁予在八十年代描写歌颂春雨的新诗,以下将结合“五A”之说中的“具体生动”,“结构性”,“音乐性”来分析之。 《雨说》将“五A”中的“具体生动”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例如在描写春雨来前大地枯旱的景象时,作者这样来形容:“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瘖哑歌不成调子”,这几句话无不曲尽其妙,具体生动地写描绘出枯旱时的情景:田圃因为没有雨水,种子被“禁锢”难以生长;而牛羊不再出现则反映了牧场的牧草因为得不到雨水的滋润而枯死;另外作者用“鱼塘寒浅”显示了冬天时鱼塘“水落石出”,尚未有雨水来补足以救助游鱼的现象;而小溪“瘖哑歌不成调子”更巧妙地从侧面写出由于缺乏雨水的补足,小溪的溪水流量不够,难以发出响亮的声音。由此可见作者使用全新的笔触来描绘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的枯涸,使这种景象以另类的新颖而活泼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在写春雨来到,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景时,作者说“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笑得哗啦啦地响”,这系列的拟人将各种景物在雨中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低垂的柳条儿在雨中颤抖着;石狮子因被雨水冲刷而出现水珠一滴滴往下掉;燕子在雨中斜飞;旗子被斜风细雨刮刷得哗啦啦地…… 结构性方面,诗人拟人的手法紧扣着“雨水”来展开描写,将全文分为三个主要的段落,每一段落前都有雨“雨说……”这样一句话来作提纲挈领之用,如第一段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头,接着展开铺叙,描写大地在等待中的情况;又如第二段以“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接着细腻地描绘万物得到雨水滋润的而充满生机的情形;第三段则是“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来去”这一句话就暗示了春雨为了孕育万物而

《雨说》优秀教案设计

《雨说》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散文诗的诵读训练。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的训练: 以读入境,读中悟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以古诗词中的含“雨”的著名诗句导入 1、同学们,古往今来,雨都是自然的精灵,文人诗人们用最细腻的感情感受雨,用无数美妙的诗句描绘雨。比如: 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⑶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简介郑愁予: 郑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滔,河北人,中国台湾

当代诗人。其父为国民政府军官,诗人随父亲奔走于战场中,在炮火声中度过青少年时期。1949年诗人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1965年,诗人停止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操诗笔。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诗人有“中国的中国诗人”称号,其诗风深受宋词风格的影响。 二、诵读入境 1、自由诵读: 自由诵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 2、选择最佳的朗诵背景音乐: 教师给出几段音乐,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忧郁的,有舒缓的,有明快的……请学生选择并且谈谈理由。 明确:这首诗歌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比较适宜明快的背景音乐。 3、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组合诵读。 4、全班分角色配合诵读。 三、理解诗情 1、“雨”说了什么? 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说”的内容,比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

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 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

《雨说》教学设计二

雨说 一、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下面是这首诗的两部分,供朗读教学时参考: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呀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呀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呀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呀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三、课时教案(一) (一)点击:教学目标:(1) 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3)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点击:(二)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是儿女对

雨说--郑愁予

课题 2. 雨说--郑愁予教学时间年月日预期课时 2 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是一首清新灵动的诗。整首诗都是春雨对“孩子们”的喃喃细语,语调活泼轻快,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富有童趣。我想:孩子们正是处于诗一样的年龄,这样意象浅显明白的诗歌正好为学生了解诗歌,热爱诗歌,学写诗歌,打开一扇清新的窗户。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诗一样的课堂,让他们在忘情地听,动情地读,用心地说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⒈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难点:1.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设计意图及反思 一、环顾教室,了解学生课前状态,调整上课结构。1 二、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诗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8 三、介绍目标:略1 四、教学步骤75 规范教学秩序 以相关诗句及文学常识导入,便于奠定学生理解的基础。 明确学习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