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_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_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_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关健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护理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如何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方法:通过总结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人的护理过程。结果:2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成功出院。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将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护理工作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采集方法简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痛苦相对较少,易于被患者个人或供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病人在入层流病房后,我们紧紧围绕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心理护理来护理病人。在护理自体干细胞移植病人中取的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科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共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13例。其中淋巴瘤17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急性白血病4例(M5型2例、M2型1例、M1型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 2、护理方法 2、1.五官及全身皮肤的护理 口腔粘膜、牙龈、眼结膜、鼻腔、肛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最

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口腔、眼睛、鼻腔、肛周的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做法:①1.口腔,每日用1:4朵贝氏液及4%碳酸氢钠液交替餐前、餐后漱口,之后以每3 h含漱1次,每次含漱时间为5 min左右,特别注意在两颊部和咽部要充分接触。口腔护理2次/日。②.眼睛、耳、鼻腔,每日用氯霉素和0.1%利福平眼药水交替点眼4次/日,75%乙醇擦外耳道4次/日,用1∶2000洗必泰液擦鼻腔4次/日。③. 会阴、肛周每天及每次便后用1∶2 000洗必泰溶液坐浴,并用红霉素软膏涂抹肛周。会阴抹洗2次/日。④.每日用1∶2 000洗必泰擦浴,饭前和便后用1∶1000洗必泰液毛巾擦手。护理过程中注意口腔粘膜、眼结膜、鼻腔、肛周有无异常。注意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有无血尿、黑便等。 2、2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注意预防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防止空气栓塞、脱管、管腔堵塞。每日观察导管口有无渗血、渗液;在静脉置管处皮肤直径5 cm~10 cm 每日安尔碘消毒,每日更换无菌敷料及肝素锁。注意输液器与导管衔接紧密,液体不能输空,每日检查导管有无裂痕;各种治疗护理避免牵拉导管,静脉插管时导管插入深度作明确标记,并记录其长度数据。导管与皮肤的缝线要牢固,每日交接留置导管的情况;病人化疗反应恶心呕吐频繁时,特别注意局部固定[2],导管外脱禁止送回。输入血制品及采集血标本后,立即用理盐水彻底冲洗导管。全天输液结束后用1∶1 000的肝素钠稀释液2~3ml封管。 2、3胃肠道的护理 患者的饭菜、饮料等必须新鲜,每日无菌饮食(食物需经微波炉消毒后方可食用,餐具每次也同时消毒)。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水果须先用清水洗过后,再用1∶2000洗必泰液浸泡30分,温开水冲洗后用无菌刀削皮食用;口服药片两面经紫外线各照射30min后供患者服用;进食不易

造血干细胞采样动员书

造血干细胞采样倡议书 公司至今有许多职工记得2008年5月7日在公司礼堂参加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的场面,那次活动共有98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中,同时因参加采样人数大大超过报名人数,使得一部分职工因采样用品用完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 公司还有许多职工参加了7月12日在东方红广场爱心献血屋的无偿献血,也有一部分职工因当天工作忙没有参加······ 发扬互助奉献、团结友爱的社会新风尚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每一位职工应尽的责任,鉴于公司广大职工日渐高涨的爱心热情,为了让更多的公司职工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多氟多公司向所有职工发出倡议: 一、掌握科学知识,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动。广大职工要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移植的方法、安全性,提高对捐献意义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自觉的行动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动。 二、奉献一片爱心,尽己所能参与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适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为18-45周岁,广大职工要站在投身公益事业的前列,积极身体力行并带动身边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 三、开风气之先,让全社会共同倡导时代新风尚。广大职工要积极宣传、支持和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动,共同弘扬和塑造“人道、博爱、奉献”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开创城市文明新风尚。 广大职工们,让我们积极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动”中来,让更多的生命在我们的爱中延续,让爱心之花在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到8月20日止 温馨提示:上一次参加过采样活动的就不要参加。 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生产区:任抗战 6527 办公区: 新能源: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外周血干细胞及其动员研究进展

外周血干细胞及其动员研究进展 成人骨髓是血细胞再生的场所,也是形成血管的内皮祖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等[1],是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储存场所。早期的研究显示,化疗康复的患者外周血中造血祖细胞增加,因此认识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可从骨髓诱导出来,称之为“干细胞动员”,这些被动员的细胞可以聚集,也可以再返回骨髓行使其造血功能。诱导入血的造血细胞可用于移植。新的干细胞的诱导分离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的定量、定性研究及其潜在的作用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周血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多种因子均可通过不同的作用诱导外周血干细胞移出,提示在这条导致干细胞移出的通路上具有多种调节机制。多种因子的协同和联合作用下,可以诱导一定性质和(或)数量的干细胞移植。G-CSF是临床干细胞移植的主要诱导剂,其对外周血干细胞的诱导作用比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强,而且使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更快,需要输注的血小板更少,淋巴细胞重建更快,相关的炎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低[3]。与G-CSF相比,应用化学方法诱导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血细胞计数的恢复时间更长,发热等并发症及需要输血的量更多。而且经化学方法摄取的外周血干细胞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时已失去活性。PBSC的采集避免了骨髓采集的侵入性操作及常规麻醉相关的风险。为适合移植的配对及HLA的配型,已可以清除其中的1~3种成分,而且可以保证明其单倍同一性。基于G-CSF的干细胞移植耐受性好,尽管偶有脾破裂发生。大部分供者可以完成足够移植干细胞的采集。虽然尚无明确成功移植的PBSC最低移植量的阀值,但输注的CD34+细胞数低于2×106/kg可能与移植失败有关。较高的CD34+细胞剂量可能产生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增加的消极作用,却可能产生整体患者生存率增加的积极作用。细胞亚型,尤其是T细胞及CD14+单核细胞,可影响移植效果。PBSC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均可明显影响移植的效果。 25%的患者,尤其是淋巴瘤患者、多发性骨髓、急性白血病以及10%~20%的正常人,G-CSF对干细胞的动员作用较差,需要扩大清除成分的范围。此外,这种动员无力还发生在广泛治疗的癌症患者、遗传缺陷如Fanconi贫血患者。新近的研究PBSC动员及自身移植治疗恢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结果显示,应用G-CSF收集PBSC只在小部分患者中可行,在供者和患者中,G-CSF的动员作用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4]。扩大同种异体移植的应用,尤其是接受配对移植物移植的重症患者、接受具有耐受原的器官移植患者、非致命性遗传缺陷病患者,需要更大剂量的动员干细胞来克服HLA障碍而获得持久的干细胞植入,促进白细胞活性恢复,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虽然G-CSF已成功应用,但要获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一定义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 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多能 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也可转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细胞、骨骼肌细 胞、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 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虽其配型成功率相对较低, 且费用高昂,但其治疗效果好且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 二特征 人体内所有的血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的定向分化。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有两个重要特性: (1)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 (2)可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造血干细胞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自我更新。而另一个则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 三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原理 1 造血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即具有自身复制和分化两种功能。在胚胎和迅速再生的骨髓中, HSC多处于增殖周期之中;而在正常骨髓中,则多数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其中一部分分化为成熟血细胞,另一部分进行分裂增殖,以维持HSC的数量相对稳定。人类HSC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3个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从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HSC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不同血细胞系的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多数处于增殖周期之中,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如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以及淋巴细胞系。 2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有两个发育途径,一个受胸腺的作用,在胸腺素的催化下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个不受胸腺,而受腔上囊(鸟类)或类囊器官(哺乳动物)的影响,分化成熟为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并分别由T、B细胞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如机体内造血干细胞缺陷,则可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病。 四HSC的表面标志和定向分化过程 1 HSC的表面标志 HSC是第一种被认识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目前主要是通过表面标志来分离纯化HSC, 其中有一种方法是用抗体来检测干细胞相关的表面分子c-kit,Sca-1,Thy1.1和造血谱系标志如B220,CD3和Mac-1。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HSC只占所有骨髓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取患者自身骨髓、异体骨髓或脐血转输给患者,通过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机体恢复造血功能、形成免疫力的一种治疗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移植物供者为患者本人。 二适应证1.肿瘤性疾病 找不到合适供者的患者可藉此方法杀灭肿瘤细胞,延续生命。此类肿瘤有: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神经母细胞瘤、睾丸癌、卵巢癌、脑瘤等。 2.自身免疫疾病 使病情易于控制,症状改善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纯红再障等。 三禁忌证年龄>65岁;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不可控制的感染;患其他致命危险疾病者;不能耐受预处理方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无移植适应证者。 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步骤1.自体骨髓采集 即应选择白血病已完全缓解,且再经3~4个疗程巩固治疗后,以保证患者骨髓内白血病细胞降至最低负荷,避免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抽取的骨髓所含有粒细胞数有严格的要求:①置4℃冰箱保存,72小时内回输,有核细胞数应达到(1~1.5)×108/kg(患者每公斤体重所要求的数量);②如先冷冻保存,择期再回输,则有核细胞数应达到2×108/kg;③如先进行体外净化,则有核细胞数则应达到3×108/kg。采集骨髓通常是十分安全的,国外3万余例取髓发生严重并发症者仅占0.27%,且大多与麻醉有关,均能恢复,无致死、致残的报告。 2.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近10余年90%的自体移植已从采集骨髓转移至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因为外周血采集过程安全、简便、减少患者多部位骨髓穿刺的痛苦,也省去了麻醉,避免了麻醉的风险。同时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含量远少于骨髓,回输后造血恢复相对较快。但外周血所含造血干细胞仅为骨髓的1%~10%,因此,采集前必须经有效的动员。 (1)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大多采用大剂量化疗,继之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方案。急性白血病使用较多的化疗为中剂量阿糖胞苷(总量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3~4克)或大剂量依托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动员仪式上的讲话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动员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同事、战友们: 今天下午,我们医院联合市红十字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捐献造血干细胞仪式。首先,对积极参加这项公益活动的同事们、战友们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关注以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和发展,是红十字会积极扩大和延伸人道主义救助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在人道救助服务领域打造的一项公益品牌。今天,造血干细胞库正在成为惠及患者,造福人类的生命希望之库。 在我国,白血病患者的数量以每年新增4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着,其中少年儿童占50%以上。由于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他们很难在亲缘关系中找到供者,只能依靠社会上的捐献者为他们提供HLA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而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 相合率是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可是我们的“中华骨髓库”目前的库存仅有65万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400多万患者的需要。 各位年轻的同事、战友们,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召唤我们,伸出手臂,奉献爱心,用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来挽救不可再生的鲜活生命,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加一点点勇气,来给另一个家庭驱除病痛,送去幸福。

真诚希望通过今天我们的活动,进一步唤起全社会青年朋友关注、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者队伍中来。希望我们医院每一个适龄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活动,用人道的精神弥补昨天的缺憾,用博爱的胸襟浇铸今天的真情,用奉献的行动创造明天的奇迹,一起点燃生命的希望! 同事们、战友们,让我们举起手臂,行动起来吧! 谢谢!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

高压氧动员干细胞(审译稿)

高压氧使干细胞释放 STEM CELL MOBILIZATION BY HYPERBARIC OXYGEN 翻译郑成刚审校刘青乐尤景春* Stephen R. Thom, Veena M. Bhopale, Omaida C. Velazquez, Lee J. Goldstein, Lynne H. Thom, Donald G. Buerk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urgery and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edical Center,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104-6068 摘要:我们设想高压氧暴露会通过NO依赖的途径使骨髓中干/祖细胞动员。一次2ATA的HBO暴露2小时,外周血中CD34+细胞总数增加一倍。20次HBO暴露后,尽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没有显著升高,但CD34+细胞数量增加8倍。每100,000单核细胞中克隆形成细胞(CFCs)数从16士2上升到26士3。增加的CFCs都是CD34+亚群,但只在治疗后立即采集的标本中出现细胞增加。后裔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受体和基质来源生长因子受体高比例表达。在小鼠试验中,高压氧使外周血干细胞因子上升50%,表达干细胞抗原-1和CD34的细胞升高3.4倍,克隆形成细胞升高1倍。高压氧暴露后骨髓中NO浓度上升1008士255nM。内皮NO合成酶基因敲除的小鼠高压氧暴露后没有观察到干细胞的动员。另外,治疗前使用NO合成酶抑制剂的野生型小鼠,经HBO暴露后干细胞因子和循环干细胞数量没有变化。我们得出结论,HBO是通过刺激NO合成使干/祖细胞动员的。 ---------------------------------------------------------------------------------------------------------第二军医大学高压氧医学中心,上海,200433 *武汉同济大学医学院康复科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术常规程序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第 页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术常规程序 1.移植前供者检查常规 2.详问病史(女性供者询问孕产史),如有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自身免 疫病史者慎用G-CSF ,防止疾病加重,如必须应用,需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脑血管疾病是动员的禁忌征。 3.PBSC 采集时机应于疾病早期,骨髓尚未损伤前;反复接受化疗者,尤其 用过烷化剂者动员效果差。 4.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会诊单必须提前一周(开始用G-CSF 动员时)送血库, 细胞治疗室。 5.用G-CSF 动员前外周血查CD34,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6.请护士长提前查看手术者血管情况,预计血管穿刺不良者,请会诊行股静 脉插管。 7.患者PBSC 动员方案:化疗+G-CSF 5ug/kg/d(一般为300ug,IH,qd,停化疗后 第8天开始)最佳采集时机为WBC>5×109/l,CD34+>1%. 8.供者PBSC 动员方案:G-CSF10ug/kg/d,分两次用(一般为300ug,IH,Bid,-4 天开始),在用药第5~6天采集,不应早于第3天或晚于第7天 9.用G-CSF 后勤查血常规,尤其是WBC>1.0×109/l,后每日查血常规,及时追 查结果,当WBC>5.0×109/l 时开始采集。 10. 供者plt<70×109/l,不得采集干细胞。 11. 供者WBC>70×109/l,G-CSF 应减量。 12. 采集当日6am 查血常规及分类,G-CSF 注射时间以6-7am 为宜,G-CSF 应用3小时后CD34+细胞峰值上升,故应于G-CSF 应用3小时后采集 PBSC. 13. 采集当日查CD34、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单采物查CD34、淋巴 细胞亚群(自身动员者查干细胞培养)(如采集两天则两次单采物均行上述检查)。 14. 采集前准备糖水饮用,采集当日不得进食油性食物,准备钙片一瓶/ 葡萄糖酸钙8支,采集前口服4支,备用4支,另葡萄糖溶液及生理盐水备用。 15. 采集过程中应有医师在场,可能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枸橼酸中毒、 低钙血症),恶心、呕吐、眩晕(紧张或一过性血循环量减少所致)。 16. 采集量:Allo-PBSCT 需MNC 5~8×108/kg ,CD34+ 2~5×106/kg , CFU-GM 2~5×104/k g, Auto-PBSCT 需MNC 2~3×108/kg,CD34+>2×106/kg. 17. 如第一天采集量不够,第2天需重复采集,G-CSF 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6 点应继续应用,用量视采集量而定。 18. 采集结束后每2-3天复查血象直至正常。

造血干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检测的意义和方法 综述 陈明铸

造血干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检测的意义和方法(综述)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从20世纪40年末发展至今作为一种可以治疗造血系统的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在临床上使用。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在80年代被应用于临床后大有替代骨髓移植的倾向。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 transplantation, PBSCT)的优势包括:(1)造血功能的快速恢复;(2)减少肿瘤细胞污染;(3)降低病人费用;(4)增加移植物中T细胞和NK细胞数量,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降低移植后复发;(5)避免麻醉和手术等。[1] 同时PBSC的产物更适于体外调控,如CD34+细胞的筛选、肿瘤细胞的清除和基因移植。PBSCT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外已经成为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患者大剂量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后重建骨髓造血的常规治疗措施。 然而,在进行PBSCT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动员方案,以将骨髓(BM)内造血干内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到外周血( PB) , 因为外周血采集物中造血干/ 祖细胞( PBSC) 的数量对移植的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PBSCT的关键因素为确定移植所需PBSC的小量及采集PBSC的最佳时机。目前主要有4 种检测PBSC的方法: ①早期使用的集落培养法, 其检测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 ) , 但无法定量计数PBSC , 并因方法的复杂性和不规范性, 致使CFU- GM结果差异较大, 只适用于标本的回顾性分析。②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幼稚细胞( I M I+细胞) 、造血祖细胞( HPC) , 该方法经济、快捷、简便,但特异性较差,存在幼稚细胞干扰。因此,无法用于指导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③FCM定量检测CD34+细胞。CD34是与HPC有关的膜表面分子,表达于不同分化阶段的HPC 表面, 其性质为含磷的糖蛋白。CD34+细胞实际上包括所有的HPC , 如CFU- GM , 红细胞暴发形成单位( CFU -E) , 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 , 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 Mix) 和原始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Blast ) 。利用CD34 抗体, 结合FCM 检测CD34+细胞, 快速、灵敏、特异, 已广泛应用, 并成为分析HPC 的推荐参考方法。④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CD34m RNA , 其特异、敏感、快速、准确,但实验条件、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临床开展较为困难。[2] 一、集落培养法检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 集落培养法是指对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NC)进行体外培养,2周后观察CFU-GM数目,以间接反映PBSC数,CFU-GM可以反映特定系列祖细胞增殖能力。对PBSCT所需的CFU-GM数量有不同报道,即(15-50)×104CFU-GM/Kg体重。如此大量的造血祖细胞(HPC),可在病人经化疗,血象开始恢复后,每天2-5次,连续2-5d进行白细胞过滤而获得。尤其在化疗后给予人类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病人外周血中可出现HPC 的暴发增殖。此时,可利用集落培养法检测CFU-GM。检测时,通常以肝素抗凝血经离心或溶血去除红细胞,得白细胞富集液,或经白细胞过滤器得到PBMNC采集液,以(2-4)×104个细胞/ml一式3份移入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CSF的半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经37℃、5%CO2、95%湿度条件下温育14d,用倒置显微镜观察CFU-GM(定义为≥50个细胞/集落),用CFU-GM 百分数乘以标本中细胞总数即为外周血中的CFU-GM数。Siena等对未治疗的实体瘤病人外周血集落培养法进行重复性研究发现,含有50-150个集落的变异系统(CV)为1%-30%,而大于150个或小于50个集落的CV可超过30%。 尽管集落培养法开展最早,不可直观计数,但其无法定量计数 PBSC。而且,由于方法的复杂性和不规范性,包括使用许多生物试剂,主观性地判断结果(如利用显微镜计数CFU-GM)以及缺乏标准化操作规程等,致使不同实验室得到的CFU-GM结果差异很大,故其只能作为骨髓功能恢复所需细胞数的大致估计。此外,集落培养法主要检测的是分化较为成熟的祖细胞,即粒-巨噬细胞系,而对更为接近PBCS的细胞,如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和延长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注意事项

北京市道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是国际上最为活跃和出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能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移植(同胞相合、非血缘、单倍型),同基因移植(双胞胎)和自体移植。目前每年开展移植170例以上,其中98%为异基因移植,亲属间半相合移植(单倍型)及高危患者移植的数量居全国首位。九年来已完成移植1000余例,植入成功率99.6%,标危白血病第一次完全缓解期移植后3年无病生存率为70-80%(取决于不同移植类型),居国际领先水平。该中心在移植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及早期干预,难治性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白血病复发的免疫治疗,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特有治疗等,使移植后的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 亲属间半相合移植是北京市道培医院的移植特色之一,解决了许多急需移植的患者缺乏供者的难题,目前已拥有300余例半相合移植的经验,其疗效与同胞相合移植相似,明显好于国际上其它移植中心的结果。该临床结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血液学杂志《Blood》上,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该论文近日入选我国100篇国际上引用率最高的文章之一。单倍型移植的出色临床成果先后荣获2006年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和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二等奖。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阶段有许多的注意事项,下面北京市道培医院详细的为大家介绍 移植前预处理 移植前预处理:是指在回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到回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时(0天)的大剂量化疗或/全身放疗。 主要作用: 杀灭肿瘤细胞。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或消灭受者对植入的造血细胞的排斥反应。 清空受者骨髓细胞占据的位置,这样回输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在其中生长。 进入层流洁净室准备 预处理要在层流洁净室内进行。进入洁净室前,受者要接受以下清洁消毒准备。 理发:进入洁净室前请把头发剃光,以免大剂量化疗时头发大量脱落,造成周身不适感,且床单不易清理;理发后还容易对头部进行清洁、消毒。 药浴:为清洁皮肤,进入洁净室前需在1:5000洗必泰液中洗浴20分钟,再用棉签清洗鼻腔、外耳道、肛周和脐部。药浴后手不要触及浴缸以外的任何部位,因为这些部位不是清洁区。药浴完毕后在浴缸内等待,至水流净后,穿好护士递给的消毒病号衣服,在护士指导下进入洁净室。 进入洁净室后注意事项 经药浴进入洁净室后,站在地上将身上的病号服脱下,换上一身新的病号服后方可进行正常活动。 洁净室的地面属于污染区域,掉在地面的东西不可自行捡起,须由他人捡起消毒后再用。洁净室台面、桌面属于洁净区域,患者物品可放此处。

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知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重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全相合移植、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 (4)根据供者与受者的血缘关系分为:血缘相关移植、非血缘移植即骨髓库来源供者。 (5)根据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强度可分为: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减低预处理剂量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HLA配型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新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

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1.干细胞本身可能引起的反应: 1.1 发热:常常是由于细胞碎片吸收造成,通常体温不超过38.5℃。可以对症处理、严密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8.5℃,就要考虑感染的可能,急查各项化验,并早期应用抗生素。 1.2 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多在1~10分钟后出现,但也有在几日后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腺体分泌增多,在症状上常可见到皮肤红肿、皮疹、荨麻疹、搔痒、斑块,或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胃肠痉挛或水肿。全身症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应对方法:传统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对症治疗。 1.3致瘤性:有文献报道干细胞治疗有致瘤性情况的存在,但一般见于胚胎干细胞,且多代培养,本研究所所用的细胞均为成体干细胞而且传代较少,不容易出现致瘤性。 2.临床操作可能引起的反应: 脑脊液循环途径,在临床操作中有可能引起以下不良反应。 2.1 头痛:其原因常是由于滴放脑脊液较多或脑脊液由蛛网膜及硬脑膜穿刺针孔外漏造成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使支配脑膜的三叉神经感觉支及血管组织牵拉移位引起头痛。通常发生在腰椎穿刺后1-7天内,最长可延续致2周。 应对方法:可口服大量盐水、饮料,以补充液体,或静脉滴注0.9%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ml。 2.2 复视:腰椎穿刺术后,如脑脊液持续由硬脑膜穿刺孔外漏,则可使脑脊液减少,颅内压降低,展神经在颞骨的岩脊上被牵拉或移位,造成单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可同时伴有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经数日或数周后部分或完全恢复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