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过关测试】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过关测试】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过关测试】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45分)

1.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

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答案】B

【解析】由地图中信息可知,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海洋等途径到达亚洲,地中海是欧亚传统商路,故该地图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项正确;地图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该地图应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前,排除A;据材料不能得出地圆说盛行,排除C项;地图中没有美洲、大洋洲等,D项错误。2.16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运河,目的是“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这一“最宏大的土木工程”是

A.米迪运河B.苏伊士运河C.通海运河D.巴拿马运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法国”“避开直布罗陀海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米迪运河,A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B项排除;通海运河属于英国,它的修建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C项排除;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D项排除。

3.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经洛阳,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元朝大运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A.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封闭特征D.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都城在长安,因此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形成“”的形状。元朝都城在北京,大运河裁弯取直,形成“”形状。而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及元朝整修大运河首要目的是便利统治,

说明大运河的开凿和整修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A正确;大运河解决的是北粮南运问题而非水源不足问题,排除B;C与题干无关,排除;隋朝时期南方还不是经济重心,而元朝修筑大运河目的是解决政治中心北移之后的粮食转运问题,排除D。

4.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在于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A正确;B是大运河开通之后的客观影响,而非主要目的,排除;大运河沿线主要是汉族,排除C;大运河主要职能是航运而非灌溉,排除D。

5.如图是16世纪的版画,画中有5艘从菲律宾出发的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正通过小船接驳上岸,码头上的人员准备卸货。该版画内容

A.表明西班牙已垄断世界市场B.说明西班牙正拓展黑奴贸易

C.反映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加强D.体现工业时代商品输出的需求

【答案】C

【解析】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从菲律宾出发,载货到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的版画反映出,亚洲与美

洲间的联系加强,C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在亚太地区的贸易活动,不能说明西班牙已垄断世界市场,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西班牙正拓展“黑奴贸易”,B项错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活动不能说明19世纪中期即工业时代商品输出的需求,D项错误。

6.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当时上海

A.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B.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出现对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A,排除。单从汽车一种交通工具不能显示交通全面实现现代化,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奢侈风气盛行,D错误。

7.读下图,开辟线路1和线路2的航海家分别是

A.达·伽马、哥伦布B.麦哲伦、哥伦布

C.迪亚士、麦哲伦D.哥伦布、麦哲伦

【答案】D

【解析】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路线1是从西班牙出发,横穿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是哥伦布;路线2是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沿着美洲东海岸向南绕过南端海峡,到达太平洋,最后经印度洋回到西班牙的是麦哲伦船队,故答案为D。达?伽马从葡萄牙到达印度,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均与路线1和路线2不同,故排除ABC。

8.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国艰难发展并不是无从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实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

9.据记载,明永乐十三年,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

A.对外政策不同B.国家制度不同

C.经济发展形式不同D.思想文化的不同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中西方在对待航运问题时态度不同:中国停止海运,废止漕运,而西方积极寻求新的航线。对待航运态度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形式差异,中国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西方则重视商业发展,C项正确;中西方对外政策的不同源于其经济形式不同,排除A项;早期的殖民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实行封建统治,当时中国实行的也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思想文化的不同也是源于经济形式的不同,排除D项。

10.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B.保障皇权独尊

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秦朝通过修建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此举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改善国内交通,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促进经济发展是客观作用,故排除D项。

11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

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B.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答案】B

【解析】通过数据可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最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速铁路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相关,工期短,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速度较快,B正确;铁路建设工期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铁路建设工期长短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D不符合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实际情况,排除。12.一战结束后的20世纪20年代,上海、天津、广州等大中城市相继开始了以拓展市区街道为主体的市政改革运动。当时中国的市政建设普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B.自行车开始出现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C.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D.沿海重要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等大中城市相继拓展市区街道,主要是由于公共汽车及汽车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C项正确;人力车成为近代城镇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大中城市”相继“拓展市区街道”不符,A项错误;自行车出现在大街小巷并不需要“拓展市区街道”,B项错误;地铁建设和运行的需要与“拓展市区街道”不符,D项错误。

13.“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帶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答案】B

【解析】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

确;A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

14.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

15.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B.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C.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可以看出公共交通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事业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上海公共汽车公司打广告是为了宣传自身企业,而不是指引人们正确看待西方文明,A选项排除。B项材料只是这家公司的广告,并没有说明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是一种商业行为,看不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5分)

16.“德州运河经济”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德州和德州正、左两卫范围内,因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兴起和漕政的推行而引发的与运河有关的经济行为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分别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德州运河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4分)

(2)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现象:德州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重要;德州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

说明:德州地处漕运要道,在明清政府的支持下,德州运河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例1:补充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材料。

理由:明清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可以为运河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原料和产品(或可以使历史解释更加全面)。

例2:补充明清时期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

理由:社会环境稳定状况会影响运河经济的发展。

【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一中“康熙南巡期间沿运河往返,并在德州建有行宫,多次停留驻畔”可知,德州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重要;根据材料二中“”明清两代德州考取举人和进士的数量远较其它州县多”,“(顾炎武)多次在德州常住并讲学”,“德州也产生了诸如田雯……等著名诗人”等信息可知,德州文化氛围浓厚,人才辈出。联系: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联系材料一、二所列举的历史现象分析可知,在明清政府的支持下,德州运河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补充材料:根据材料前面的名词解释即“德州运河经济”主要是指明清时期德州和德州正、左两卫范围内,因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兴起和漕政的推行而引发的与运河有关的经济行为活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还需要补充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的表现或成果等相关材料。理由: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主题和相关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进一步探究“德州运河经济”发展的“原因”,在现有的德州地理位置、政治地位重要、运河运输沟通便利、人才辈出和文化氛围深厚等

条件之外,工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或进步成果是佐证当时各种社会条件影响运河经济发展的史实依据和事实明证,是论从史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隋代大运河是在春秋至三国近1200年间历代修筑的地区性运河的基础上,由隋炀帝指派工程专家宇文恺总负责,勾连贯通,清淤筑坝,历时五年修筑而成。2014年,包括隋朝大运河在内的我国古代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比较图1、2指出隋元两代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并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4分)

【答案】(1)变化:中心由洛阳到大都;走向一线路东移,不再经过中原地区,而是取道山东直入大都。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大运河的路线调整,也为当时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大兴(长安)和洛阳,大量物资与人员的调度,必然要求交通建设的发展;反过来说,大运河的开凿也支撑了政治中心在关中与中原地区的存在和运转。元朝政治中心的北移,要实现南方物资的高效率北运,必然要求大运河路线的相应调整等。

(2)历史意义:沟通了南北水运交通,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区域性贸易繁荣;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解析】(1)变化:根据图1和图2对比可知,从隋朝到元朝,大运河的中心由洛阳到大都;从走向来看,元代的大运河走向一路东移,不再经过中原地区,而是取道山东直入大都。

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都城在长安,元代都城在大都,大运河的走向和中心随着都城变化而变化,说明交通的建设与政治中心的移动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另外,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大运

河的路线调整,也为当时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具体而言,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大兴(长安)和洛阳,大量物资与人员的调度,必然要求交通建设的发展;反过来说,大运河的开凿也支撑了政治中心在关中与中原地区的存在和运转。元朝政治中心的北移,要实现南方物资的高效率北运,必然要求大运河路线的相应调整等。

(2)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跨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沟通了南北水运交通,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区域性贸易繁荣;从政治影响来看,大运河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大运河的修建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况摘编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铁路规章制度,铁路逐渐担当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角色。1950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作出决策,先后动工新建成渝铁路、天兰铁路和湘桂铁路。至1952年底,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29862公里,比1952年增长22%五年内恢复铁路3条,新建铁路33条,其中包括工程极为艰巨复杂的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等。——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

(1)完成表格填空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铁路发展的因素。(5分)

【答案】(1)①:京张铁路;背景:第一时期: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民族危机严重。第二时期: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第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的需要等。第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官僚资本的掠夺等。(2)特点:自主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重视;铁路总里程增长较快;投资大,发展快。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等。

【解析】(1)填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因此①是京张铁路。背景,解答时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背景,如1876-1894年期间正值洋务运动时期,直接推动了铁路建设;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器物、技术,促进西学东渐。1895-1911年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时期随着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1912-1937年,这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回答。1937-1949年时期,这时期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得这时期铁路修筑体现瘫痪、新修的铁路较少等特点。(2)特点,根据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铁路规章制度”可得出自主建设,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中央政府重视;根据材料“铁路逐渐担当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角色”可得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全国新建铁路1320公里,恢复铁路1170公里。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29862公里”可得出铁路总里程增长较快;根据材料“比1952年增长22%五年内恢复铁路3条,新建铁路33条”等信息可得出这时期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大,发展快。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铁路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的背景下艰难开展,因此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建设独立自主开展,并制定了统一的规章制度,发展速度快,这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离不开。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立后大力发展工

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那时,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

上最先进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使荷兰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

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中心,而且是世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

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各国商人所贩运的货物要在这里规定价格,各国贸易公司的股东要在这

里开价,给欧洲各君主国政府的借款也要在这里分配。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与北方

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获取了欧洲高度的商业利润并夺得了商业的霸权。

——摘编自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等材料二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年,纽伦

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

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

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

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

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

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l)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航海业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8分)

【答案】(1)原因: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政策支持;造船技术先进;创新商业组织形式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

(2)原因:统一的历史趋势;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政府推动(或铁路国有化运动);私人投资浪潮。

影响:推动德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力发展;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加速德国工业化进程;促进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向垄断阶段发展;加速德国崛起。

【解析】(1)根据材料“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可得出荷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根据材料“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可得出荷兰造船技术先进;根据材料“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等信息可知,荷兰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荷兰航海业的崛起;根据材料“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可得出创新商业组织形式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

(2)原因,根据材料“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可得出政府推动德国铁路的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可得出这时期私人投资浪潮推动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1884)

年……1909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德国国内统一的历史趋势推动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时这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影响,根据材料“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等信息可知,德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推动德国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并且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这推动等工业化进程,也是推动德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根据材料“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等信息可知,政府对铁路事业的支持和政策调整促进德国产业

结构调整,向垄断阶段发展。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美国汽车制造此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4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3分)

【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解析】(1)“历史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

(2)“科技成果”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之相关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即可。

(3)“说明”可从技术进步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角度分析作答。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测试题 (精选)

第5章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原创题)2011年8月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点燃圣火,年轻的体育健儿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 A.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 C.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D.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 2.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基因结构中某一碱基对的替换必然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4.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具有不死性的癌细胞;②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③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环境改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5.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图2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1 色体结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A.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6.(原创题)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 C.减数分离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大于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 D.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子,其性染色体异常只与其母亲有关 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或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 8.(原创题)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合成受阻,从而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致,因而患者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使尿有一种特殊的臭味,当基因型为PP时表现为苯丙酮尿症,而基因型为Pp(杂合子)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医生让被检测者口服苯丙氨酸溶液,4 h后测定该人血浆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

遂川二中2019—2020年度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先秦孔孟儒学中,儒家的代表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仁”、仁政”、”仁义”、”王道”等。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这些观点提出的本质性原因是() A. 反对春秋、战国的不义战 B. 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C. 对奴隶制度衰落的反思 D. 儒家是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答案】C 【解析】 【详解】夏商周以来到春秋战国,奴隶制统治因暴政而衰落,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儒家思想希望统治者奉仁、行德、尊礼,以挽救日益衰落的奴隶制度,故C符合题意;反对不义战争是墨家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的是法家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广大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言人是墨家,故D不符合题意。 2.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点睛】"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

高中 生物 必修二 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等位基因的产生,发生在() A、基因重组过程中 B、基因突变过程中 C、染色体变异过程中 D、可遗传变异过程中 2.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化是() A、遗传信息的改变 B、中心法则的改变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 D、DNA空间结构的改变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形状异常 B、食物中缺少铁与蛋白质 C、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4.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5.同一品种的水稻,有部分植株仅仅由于肥料充足而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 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 A、基因突变 B、环境条件的改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6.下列不能传递到后代的变异是() A、安康羊的短腿性状 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C、通过杂交重组在一起的优良性状的组合 D、由于水肥充足而造成的小麦粒大粒多的性状 7.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8.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自由组合 9.在有性生殖中可能出现,在无性生殖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 D、染色体变异 10.辐射污染往往导致许多人患上癌症,其主要的病理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5 单元测试题 1(含答案)

Unit 5单元测试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 a dark winter day in Russia in 1896, Sergei Prokofiev sat by a piano next to his mother. She was helping him compose (作曲) his first piece of music. Sergei was only five years old. He had overheard his parents discussing a terrible famine (饥荒) in India. The picture Sergei had of those hungry people in his mind caused him to write a story, in the form of musical notes. Sergei could not read music, so he picked out a tune on the piano keys, and his mother recorded the notes. Sergei titled it “Indian Gallop.” Sergei's mother began giving him piano lessons for 20 minutes a day, and his ability grew quickly. She had a great love for music, too, and Sergei often lay awake in bed at night and listened to her play the piano. Sergei's parents found a famous music teacher for him. The teacher shouted at Sergei when he didn't practice reading and playing music. Sergei later wrote, “I wanted to compose great musical plays, and instead I was given all sorts of boring tasks.” Yet he persisted with his studies and grew up to be a great composer. In 1936 a children's theater asked Sergei to write music that would teach children about different instruments. He was happy and wrote the piece in a week, calling it Peter and the Wolf. Sergei's Peter and the Wolf was enjoyed by children as well as adults. The first time Sergei played the piece on the piano, the children listening to it loved it so much that they made him play the ending three extra times. He was excited. Today Sergei Prokofiev is remembered not only for his contributions (贡献) to classical music, but also for his sense of fun. 21. When he was five, Sergei _____. A. could read musi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二单元 检测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解析:D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A.全体雅典人民 B.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雅典贵族 解析:B雅典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的公民,并不是所有雅典人民,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故

B项正确;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属于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故C项错误;“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不只是雅典贵族,也可能是拥有公民权的平民,故D项错误。 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间接民主 解析:A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取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人民统治”“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等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选A项。 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解析:B分析题干可知伯利克里给参加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津贴。其目的是鼓励公民参政,使广大贫苦公民不致为生活所迫放弃参政权,故B 项正确。 5.伯利克里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该计划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B.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其显著特征 C.“一五”建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D.计划的完成使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台州闻名遐迩的医药企业——方一仁始创于清 道光九年(1829年),历经126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公私合营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中外合资 4.下图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处反映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年份 全民所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年19.1 1.5 0.7 21.3 6.9 71.8 ?年32.2 53.4 7.3 92.9 0.1 7.0 A. 1927-1949年 B. 1952-1956年 C. 1956-1978年 D. 1979-1999年 5.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6.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 2

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7.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 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 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 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 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10.《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 3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A.单倍体B.二倍体 C.三倍体D.六倍体 3.三体综合征、并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 ①单基因病中的显性遗传病②单基因病中的隐性遗传病③常染色体病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B.④①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淀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5.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有许多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识的是() A.调查的人群要随机抽取 B.调查的人群基数要大,基数不能太小 C.要调查群体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D.要调查患者至少三代之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6.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N/4 B.N/8 C.N/6 D.0 7.当牛的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8.将一粒花药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下列细胞中哪一细胞与其他三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相同() A.根细胞B.种皮细胞 C.子房壁细胞D.果实细胞 9.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1种,全部B.2种,3∶1 C.4种,1∶1∶1∶1 D.4种,9∶3∶3∶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制作整理) 必修2第二单元练习题 1.He is h_______, and he never tells lies. 2.In a________times,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c________ in the Olympics. 3.Before writing the report, he decided to i________ some people first. 4.When asked, he a_______ stealing the necklace. 5.There is a s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city. 6. The g________ being built in our school will be finished next month. 7. He is such a person that nobody can r_______ him. 8.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term, we will have a p________ examination. 9. I cannot r______ what he did to what he said. 10. To improve the sale of their product, they a________ them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V. 11. No one can be so f_______ to do such a thing, except that he is a fool. 12. Father p_______ to buy me a computer if I do well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13. At the sports meeting, all the a_______ tried their best to get the g______ m______. 1. The Chinese delegation has won 32 gold m_______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 2. A__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come to attend the Games every four years. 3. Mr. King has r_______ Mike as captain of the team. 4. Tom will have an i_______ with the boss of the company he wants to work in. 5. Mary was not at home, so her son acted as h_______. 6. Many c___________ will compete in a race to be held next month. 7. She was a________ into the party. 8. They often do some p________ exercise after school. 9. It’s f________ of you to make so many mistakes. 10. You can find some a_________ ruins in the village. 11. The two countries are closely r________ as the lips and teeth. 12. The football match will be held in the Peking Workers’ S_________.. 13. The people without tickets are not a______ to enter the stadium. 14. The newspaper has lots of a___________, which help us to find a good job.. 15. He is an h__________ person. You can believe in him. 16. The family has many r_____________ in Canada. 17. The girl won the first p______ in the competition.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5×36=54分)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 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 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 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4.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C.“士”阶层崛起和“学在民间”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7.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 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8、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