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最新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最新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2009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河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

2007年10月

实验一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

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

大肠杆菌(E.coli)

2. 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琼脂 15-20g,水1000mL,调pH 7.0-7.2。

3. 仪器和器具

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试管,三角瓶。

四、流程

种子液→标记→接种→培养→测定

五、实验方法

1. 种子液制备

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2. 标记编号

取盛有50mL(5mL)无菌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18×180试管)11个,分别编号为0、1.5、3、4、6、8、10、12、14、16、20h。

3. 接种培养

用2mL(1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2mL(0.2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11个三角瓶(试管)中(可早、晚各接种一次,则均在白天取样,次日下午或晚上可测),于37℃下振荡培养。然后分别按对应时间将三角瓶(试管)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待培养结束时一同测定OD600值。

4. 生长量测定

将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倾倒入比色杯中,选用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并对不同时间培养液从0h起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六、结果

1. 将测定的OD值填入下表:

2. 以上述表格中的时间为横坐标,OD600值为纵坐标,绘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实验二从土壤中分离产酸细菌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学习筛选培养基制备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产酸细菌,以碳酸钙为底物,经产酸菌酸化形成透明圈。

2H+ + CO32-→CO2↑+ H2O

三.主要设备、器材:

1.实验器皿:250 mL三角瓶2只;试管7支(带棉或硅胶塞);9 cm培养皿6个;1 mL移液管7根;吸耳球1个;涂布棒3个;废报纸、棉花、棉绳、玻璃珠若干。净工作台、接种环、酒精灯各一套

2.实验试剂:琼脂,蛋白胨,牛肉膏,CaCO3,0.5mol/L的HCl溶液,0.5mol/L 的NaOH溶液,玻璃棒,pH试纸

四实验步骤:

1. 分离用器皿的准备

用报纸包扎6个培养皿,7根1mL移液管,3个涂布棒,160 ℃干热灭菌60 min。(亦可121℃湿热灭菌20 min)

2. 无菌水的制备

取1只250 mL三角瓶装入90 mL自来水和15-20粒玻璃珠。121℃湿热灭菌20 min。

取6支试管各加自来水9 mL (6只一捆)。 121℃湿热灭菌20 min。

3. 培养基的制备及分离平板制作

取1只250 mL三角瓶制作细菌固体培养基100 mL(配方:蛋白胨1.0%,牛肉膏0.3%,CaCO3 1%,琼脂1.8-2.0%,pH 7.0),121 ℃湿热灭菌20 min,60℃恒温箱保温。

倒平板,将培养基充分摇匀呈浑浊液,立即在超静台上将6个培养皿倒入细菌培养基(约15-16 mL)。

4. 土壤中产酸细菌的分离操作

称取校园土10 g,在超静台无菌操作倒入冷却至室温的无菌水中(90 mL蒸馏水/250mL三角瓶带玻璃珠),摇匀5-10 min,制成菌液,用十倍稀释法稀释到10-6(5支无菌水试管)。

分别取10-4,10-5,10-6稀释度的稀释液,每个稀释度涂布两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0.1 mL(2-3滴)。35℃培养箱培养2d,观察单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出现。如有透明圈说明该菌株可能产酸。

(以下内容选作)挑取具有透明圈的单菌落至牛肉膏蛋白胨斜面,进一步利用划线分离法纯化,做产酸能力实验。从复筛培养基上挑取透明圈较大的单菌落接种至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2天后,检测产酸能力(用pH试纸或酸碱滴定法)。

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六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如何区分平板中非产酸菌?

2. 你觉得本实验设计的筛选培养基该如何改进?

实验二喷雾干燥酶粉中分离筛选1398中性蛋白酶生产菌株

(选做)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学习筛选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等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中性蛋白酶是许多微生物分泌到胞外的能在pH值中性范围内水解蛋白质的酶类,利用此机制以干酪素为底物,根据水解透明圈与菌落比值的大小来进行菌株的筛选。比值大的其产酶活力明显增大。

三、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喷雾干燥的中性蛋白酶样品。购自市场。

2、培养基

(1)干酪素培养基:干酪素2.0%(用适量NaOH溶液加热溶解),琼脂1.5%,pH7.0(或干酪素 4g,硫酸镁 0.5g,氯化钾 0.5g,硫酸铁0.01g,蔗糖 30g,琼脂20g,1000mL)。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0.4%,蛋白胨0.6%,酵母浸出粉0.2%,NaCl 0.5%,琼脂2.0%,

pH7.0

(3)发酵培养基Ⅰ:麸皮4.0%,蛋白胨0.1%,Na2HPO4·12H2O 0.4%,KH2PO4 0.03%,pH7.0。

发酵培养基Ⅱ:可溶性淀粉1.0%,蛋白胨0.5%,Na2HPO4·12H2O 0.4%,KH2PO4 0.03%,CaCl2 0.1%,

pH7.0。

3、仪器与设备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生物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 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实验二... ......................... 分离纯化酵母菌 实验三... ......................... 酵母菌的保藏 实验四...............................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及pH对生长曲线 的影响 实验五.............................. 发酵罐的构造及操作 实验六.............................. 发酵罐实灌灭菌操作 实验七.............................. 利用7L发酵罐对地衣芽孢杆菌进行补 料分批发酵培养 实验八..............................淀粉酶生成曲线的测定

实验一、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酵母富集培养基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涂布分离技术; 3、熟悉从自然样品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主要分布于含糖高和酸度较高的自然环境中,在果园表土和浆果、蔬菜、花蜜和蜜饯等的表面很容易找到它们。在土壤中,由于各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且酵母菌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故可以利用酵母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该培养基含有较高的葡萄糖(5%)和较酸(pH为4.5)的环境,以及能抑制多种杂菌(许多细菌、放线菌和快速生长霉菌)的孟加拉红(玫瑰红),故十分有利于酵母菌的增值。 三实验材料 土壤(标注采集地点) 培养基:酵母富集培养基(5%葡萄糖、0.1%尿素、0.1%硫化铵、0.25%磷酸二氢钾、0.05%磷酸氢二钠、0.1%七水合硫酸镁、0.01%七水合硫酸铁、0.05%酵母膏、0.003%孟加拉红、1.9%琼脂 pH4.5) 移液枪、培养皿、天平、涂布棒、棉绳、250ml三角瓶、75%酒精棉花、摇床等 四实验步骤 1、采集土样:采集葡萄园或其他果园、菜地等的土壤若干(要求:先铲去2~3cm 的表土,再采集土样)适当研碎。 2、称取1g土样装入准备好的30/250ml蒸馏水中震荡均匀。 3、准备平板:将酵母菌富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左右后,倒2个平板,冷却待用。 4、用移液枪吸取200ul样品,用涂布法分离菌种。 5、恒温培养:将培养皿倒置后防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 五结果记录 将土壤来源,平板上得到的菌落特征和菌落数做表记录 六思考题 酵母菌富集培养基中为什么要加孟加拉红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3.通过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 二、实验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图1-1 双目生物显微镜 1.机械部分: (1)镜筒: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目镜,下面与转换器相连。 (2)转换器: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方块平台,中央有透光孔,载物台上面有玻片夹持器,侧面有移动手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标本。 (4)调焦手轮:包括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可使载物台上下升降,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 2.光学部分: (1)目镜:放在镜筒上,配有10倍(10×)、16倍(16×)两种。 (2)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有低倍镜(4、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部分。各种镜头上都刻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A N )及所要求盖玻片厚度等主要参数。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决定,并且还依赖于物镜的分辨率。 (3)聚光器:由聚光镜和孔径光阑组成。聚光镜的作用是把光线聚集在标本上,增强照明度。孔径光阑是用来调节对比度的,使物镜和聚光器的数值孔径相符合。当孔径光阑开启到物镜出瞳的70~80%时,就可以得到足够对比度的良好图象。如果开得太大,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就会产生光斑;如果开得太小,则分辨率下降,降低物像的清晰度。 (4)电光源:在显微镜的下部,提供观察标本时所用光源。

发酵工程实验讲解

发酵工程实验 目录 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一 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三 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五

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 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蒸汽系统: 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 2.温度系统: (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 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 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 (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 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 (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 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 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取样口(、出料口)接种口(、进出料系统:进料口6.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适用生物技术专业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8.1 实验一 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包扎方法 一、目的:学习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在灭菌前的包扎工作,并了解灭菌后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为保持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后的无菌状态,需要对

它们灭菌前进行包扎,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三、材料和设备 5ml吸管30只,9cm培养皿 10套,120*12mm试管 120只,250ml三角瓶30个,脱脂棉0.5斤,天然棉0.5斤,8层纱布30块,线绳。 四、方法 1、洗涤 1 新器皿应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再洗涤。 2 琼脂块不能倒入下水道。 3 含菌培养基一般先煮再洗。 4 洗涤后玻璃器皿上水应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包扎 ① 平皿的包扎:10个一包。前9个方向一致,最后一个反放,用 纸卷成卷,也可放在特制铁桶中灭菌。 ② 吸管的包扎:在吸管尾部塞入少许脱脂棉,脱脂棉长约1cm, 距管口约0.5cm,以防止在使用时造成污染。脱脂棉松紧适当, 多余的棉花可用火焰烧掉。每支吸管用约6cm宽纸条,吸管头部 包衬双层纸,以30-45o卷起,吸管尾部用剩余纸条打成一结, 防止散开,标上容量。使用时,从吸管中间凝断包扎纸带,抽出 吸管。 ③ 试管的包扎:用天然棉做成棉塞,紧贴管臂,松紧适宜,棉 塞要实,2/3塞进管口。也可用硅胶塞。十只一把,外加牛皮 纸,扎好。脱脂棉易吸水,可能造成染菌。 ④三角摇瓶的包扎:用8层纱布(大小适宜),塞入瓶口2/3,瓶 外部分揪成一团,再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把纱布遮严(以免 打湿),包扎,用绳子系成活扣。使用时,去掉包扎纸,拿去纱 布,接种后,将纱布塞进瓶口,纱布四角拉下,用绳子系成活 扣。 五、作业 体会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实验 1 K L a 的测定方法 氧是难溶气体,在25℃和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溶解度为0.25 mol/m 3左右。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气由气相传递到液相,为微生物消耗。氧的传递过程限速阻力位液膜阶段,此时K l a 是描述氧的传递性能的重要参数。 1.目的 掌握利用亚硫酸盐测定容积氧体积传递系数的方法,了解氧传递在好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原理 以Cu 离子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为SO 42-,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 32-浓度无关。实际上是O 2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其反应式如下: 2Na 2SO 3 2 2SO 4 剩余的Na 2SO 3与过量的碘作用 Na 2SO 3 + I 2 + H 2O Na 2SO 4 + 2HI 剩余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 I 2+ 2Na 2S 2O 3 Na 2S 4O 6+2NaI ?O 2 ~ ?Na 2SO 3 ~ ?I 2 ~ ?Na 2S 2O 3 1 2 2 4 可见,每溶解1mol O 2,将消耗2mol Na 2SO 3,将少消耗2mol I 2,将多消耗4mol Na 2S 2O 3。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公式如下: 090036004tV VM tV VM N V ??=???= 式中 N V :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体积之差, M :Na 2S 2O 3浓度, ?t :两次取样时间间隔,h V 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 V 值代入公式C C N a k V L -= * 即可计算出k L a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

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 的制作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

微生物及生物工程实验室工作指南.

微生物及生物工程实验室工作指南 Working Instructions for the Laboratories of Microbi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实验室危险品 Dangers in Laboratory 在实验室中工作有很多危险,首先是由于工作者需要接触危险的化学制剂或溶剂,包括:For the working in the laboratory there are many dangers. In one point because of working with dangerous chemicals or solutions, which are: ●易爆炸物质 Explosive (E) ●强氧化性物质 Oxidising (O) ●腐蚀性物质 Corrosive (C) ●放射性或强放射性物质 Flammable (F) or highly flammable (F+) 易挥发,易燃或极易燃的物质即使在低浓度也容易爆炸或燃烧 V olatile, inflammable or highly inflammable substances are also at low concentrations very explosive or deflagrative. 危险品还包括: Dangerous substances also can be: ●有害健康的物质,有毒物质,毒性极强物质 Harmful to health (Xn), toxic (T) or very toxic(T+) ●刺激性物质 Irritant (Xi) ●致癌物质,影响生育能力的物质以及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或在特定条件下危害健 康 Carcinogenic, dangerous for fertility, mutatic for genotype or in an other case cronically harmful. 当这些物质泄漏后,它们可能 When the substance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can be: ●污染环境 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 (N) 对于任何接触危险品的操作,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For every activity with dangerous substances you have to observe this rules: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 、选择题 2.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8 ?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4.5-5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 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D)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10. 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 醇等产品。(A )A枯草芽抱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 二、是非题 1.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X ) 2.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X ) 3.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X ) 4. 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X ). 5. 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 6. 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7. 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9. 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X) 三、填空题 1.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牛产水平。 2. 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 3.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 和抑制剂和水。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 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 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6.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各起什么作用 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其相互比例配制的。牛肉膏和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琼脂只为培养基提供半固体的支撑结构,不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有时,也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殊需要配制培养基,如特别提供某种营养素,或专门缺乏某种营养素,使微生物得以鉴别、分离。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一般动作要迅速一些,因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凝固剂,如琼脂等,熔化时,注意搅拌,防止糊底)→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 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做分离培养,则培 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分不清楚了,就达不到分离目的。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那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答:应该从低浓度开始。从低浓度开始到高浓度是不会改变高浓度水样的浓度,如果从 高浓度开始则会影响低浓度水样 要使斜面的线条致密,清晰,接种时应注意哪几点? 不要在已划线的地方重复划线,不要太用力划破培养基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考题

1.决定摇瓶溶氧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摇瓶溶氧量 2.采用磷钼蓝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植酸酶活性实验中,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试解释其原因。 答:磷钼蓝作为显色液,是需要现配现用的,因为磷钼蓝比较容易被氧化,产生蓝色还原物。当对样品和空白对照进行水浴显色时,空白对照因为受热,被氧化的程度深,所以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 3.红曲米发酵实验中,为何要添加酸水无菌酸水如何制得 答:此题课堂上未讲 4.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何选用植酸钙而不选用植酸钠 因为在植酸盐为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唯一磷来源,将植酸钙加入培养基中,可以使培养基变得混浊,待植酸钙被利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透明圈,以便从透明圈中分离出产植酸酶黑曲霉,而用植酸钠则不会产生透明圈 5.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什么不将脱氧胆酸钠溶液和氯霉素眼药水加入到筛选培养基中一起灭菌 答:氯霉素眼药水是由特定的厂家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灭菌,另外氯霉素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所以在试验中不需要灭菌;脱氧胆酸钠会与培养基中的铁盐成分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6.请详细说明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 答:利用透明圈法,提供唯一磷源,设计筛选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目标微生物—产植酸酶黑曲霉7.产植酸酶黑曲霉的摇瓶发酵实验中,摇瓶的作用有哪些 答:1、气体和营养分布均匀2、温度保持恒定,不会出现局部高低温3、代谢产物分散4、避免影响其他菌丝生长 8.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若显色后的反应体系测定吸光度值为,说明什么问题该如何调整实验方案 答:这种现象说明了待测物的浓度过大,调整方案是稀释待测物 9.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做标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标线是反应吸光度与无机磷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我们测了样品的吸光度后即可在标线上读出无机磷浓度,进行酶活力的计算 10.简述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答使用方法:1、向灭菌锅内注水至三脚架上边缘2、打开灭菌锅进行预热3、放入内锅,再待灭菌物整齐排放在锅内 4、把排气管捋直,放入排气槽内,盖上盖子

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实验内容: (一)酸奶制作 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水(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 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口味,在调制乳中加人4-8%的蔗糖。 3、灭菌:方法有两种: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入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行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小容器中,加盖后送入恒温室培养,在小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一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而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用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一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止生长,防止酸奶酸度过高而影响口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 1)色泽: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气味:具有清香纯净的乳酸味,无酒精发酵味,无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二)乳酸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蛋白胨15g,牛肉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 琼脂粉20g,水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微生物工程综合实训报告格式

辽东学院 《微生物工程》实训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训地点:农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 指导教师: 实训时间:2010 年7 月 5 日~ 7 月12 日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熟悉红曲霉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 2.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红曲霉的形态特征,判断所分离的红曲霉是否纯种。 3.了解红曲霉菌扩大培养的方法,为较大规模固体发酵准备菌种。 4.了解浅盘固体发酵的大致过程,在实验室中小规模制备红曲。 二、实训准备 1.(1)样品:红方。 (2)培养基:固体PDA培养基:土豆200g、蒸馏水1000ml、葡萄糖20g、琼脂粉15~20g、PH 5.0~6.0。 (3)器材:水浴锅、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皿、移液管、试管等。 2.(1)器材:培养箱、灭菌锅、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石碳酸10g,溶于蒸馏水中(可适当加热),加入乳酸10ml,甘油20ml,再加入棉兰0.02g,溶解即成。 3.(1)样品材料:米、醋酸。 (2)器材:.电饭锅、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等。 4.(1)样品材料:优质籼米、醋酸。 (2)电饭锅、纱布、浅盘等。 三、实训内容(步骤及程序) 实训一:红曲霉发酵 1.原理:红曲霉广泛分布与自然界,因此可以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得到。鉴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红曲,他们将红曲霉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发酵食品,因此,要得到红曲霉菌种,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从这些发酵食品中去分离。培养红曲霉多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红曲霉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较大,培养初期菌落为白色,老熟后变成淡红色、紫红色、橙红色、烟灰色等,因种而异。菌落有呈绒毯状的,也有呈皮膜状的,红曲霉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呈现局限性生长,某些种能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形成疮疤状菌落。红曲霉生产的是水溶性红色色素,能分泌到培养基中,使培养物着色。 2.配制培养基 (1)PDA培养基:土豆200g、蒸馏水1000ml、葡萄糖20g、PH 3.5~4.0、分装5ml/管、每管加95%的乙醇两滴。 (2)固体PDA培养基:土豆200g、蒸馏水1000ml、葡萄糖20g、琼脂粉15~20g、PH 5.0~6.0。 3.灭菌:培养基、空培养皿、空试管、无菌水、枪头、纱布等。 4.红曲霉的分离纯化 (1)红曲米或红方5g、无菌过滤,加入1000ml无菌水(分装于几个锥形瓶中,每个瓶所装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振荡摇匀。 (2)60℃水浴,杀死,不耐热的细菌及酵母菌。 (3)稀释涂平板分离。

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实验内容: (一)酸奶制作 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水(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 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口味,在调制乳中加人4-8%的蔗糖。 3、灭菌:方法有两种: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入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行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小容器中,加盖后送入恒温室培养,在小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一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而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用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一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止生长,防止酸奶酸度过高而影响口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 1)色泽: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气味:具有清香纯净的乳酸味,无酒精发酵味,无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二)乳酸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蛋白胨15g,牛肉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 琼脂粉20g,水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12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编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24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课程是为了和生物工程专业理 论教学相配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的 能力。 发酵工程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 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微 生物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 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发酵工程常用的 实验方法和常见的发酵工程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 实验一、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6学时) 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6学时) 实验三、发酵菌株的初筛 实验四、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6学时)(必做) 实验五、淀粉酶的固态发酵(6学时) 实验六、发酵过程中糖的利用(6学时) 实验七、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6学时) 实验八、淀粉酶的固定化生产(6学时) 实验九、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的培养和营养条件(6学时)(必做) 实验十、小型连续发酵实验(6学时) 实验十一、甜酒酿的制作(6学时) 备注:实验一至实验七为基础实验,实验八至实验十一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除必做实验外,其他可选做。 实验总时间为24学时,包括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书写实验预习 及最终报告及所需仪器药品清单等。

实验一发酵菌株的初筛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从已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菌株。 2、学习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要求: 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蛋白酶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短肽甚至氨基酸。根据三氯乙酸能将酪蛋白变性从而产生沉淀这一原理,可在平板培养基上直接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株。产酶菌株能将酪蛋白水解成小分子物质,菌落周围不形成沉淀蛋白而出现透明圈,根据透明圈大小还能判断产酶活力。 本实验以淀粉酶或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为例,介绍发酵菌种的初步筛选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株: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目的菌株 2.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蛋白胨1%,牛肉膏0.3%,氯化钠0.5%,可溶性淀粉0.2%。琼脂2%,pH 7.2-7.4。 3.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葡萄糖0.05,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5%,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2009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2007 年10 月 实验一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学习用 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 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 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 大肠杆菌(E.coli ) o 严去甘 2. 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 NaCI 5g,琼脂15-20g,水 1000mL,调pH 7.0-7.2。 3. 仪器和器具 721 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试管,三角瓶。 四、流程 种子液f 标记f 接种f 培养f 测定 五、实验方法 1. 种子液制备 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微生物工程习题1..

微生物工程习题第一部分 1.微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将传统发酵和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1)在较短周期内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 2)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性质相近的副产物及其他产物 3)生长繁殖能力强,有较强的生长速率 4)能够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 5)有利用广泛来源原材料的能力 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 8)具有抗噬菌体感染的能力 9)遗传特性稳定 3.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4.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1、增加目的菌的数量,增加筛选到目的菌的机会,减少筛选菌的工作量; 2、富集培养驯化目的菌的过程,使目的菌的产量或代谢性能不退化或得到加强. 5.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6.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7.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诱变育种,就是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诱导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所需的类型。 诱变剂:物理:射线。化学: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8.发酵培养基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①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②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③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适合大规模 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 ④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 理等. 9.常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碳源:糖类(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油脂(动、植物油)、有机酸(琥珀酸、柠檬酸、乳酸、乙酸等)和低碳醇(甲醇、乙醇等). 糖类:葡萄糖,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业的副产物.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一般糖蜜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葡萄糖蜜. 淀粉、糊精,缺点: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成分比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等.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 10.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11.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 无机氮源氨水、氨盐和硝酸盐。. 有机氮源酵母粉、花生饼粉、黄豆饼粉、蛋白胨、棉子饼粉、麦麸、鱼粉、蝉蛹粉、玉米浆、尿素、废菌液、酒糟等. 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 有机氮源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外,还含有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某些生长因子,因而微生物在含有有机氮的培养基中表现出生长旺盛、菌丝浓度生长迅速的特点 12.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方式?

发酵工程实验

精心整理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 实验内容: 1、10% 2 3 4 5 6 1 2 7 8 9 1 2 3 121℃灭菌 10-1样品溶液;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③、倒培养平板,从上述已稀释了1亿倍的乳酸菌悬液中取1ml,在无菌操作台上注入9.0cm培养皿中,再将已经灭了菌的保持 在52℃水浴锅中的呈溶解状态的培养基,倒入15毫升左右于培养皿中,全部浸到培养皿,与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倒入培养基后,马上用手转动培养皿,转动几下,让其混合均匀),然后等其凝固再移入培养箱中培养,注意最后一步倒平皿必须在超净台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每次稀释均要换灭好菌的移液管。 ④、培养条件: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72h。 ⑤、培养完毕后,取出进行计数,因为是稀释了1亿倍,所以一个透明圈菌落代表1亿/克,如果有200个透明圈,则是200亿/ 克。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市售酸奶试剂:白糖奶粉培养基各成分

器材:培养箱、电炉、铝锅5L,培养皿,酸奶发酵瓶(自带) 实验结果: 1、详细描述自己制作的酸奶结果: 答:制作后酸奶与市场所售酸奶比较,比市场所售酸奶更稠密,酸奶的香味与酸味明显,制作成功 2、记录个人酸奶中各菌数测定的平行数据,计算最终平均值。 答:最终培养基上未出现乳酸菌菌落,全部为杂菌菌落,因此无法统计酸奶中的菌含量 3、同时用图片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现象与结果并对图进行注释。 答:制备乳酸菌时,瓶子上方留有一部分空间,并未使乳酸菌完全处于无氧环境中发酵,但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在存在少量氧气的环境中,乳酸菌也可以生长,酸奶制备成功。但在平板接种时,由于污染杂菌,乳酸菌并未长出。乳酸菌计数失败。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2 3 实验原理: 的一种, ), 细胞。 实验内容: 1 2 每置37℃控温摇床培养。转速200r·min-1,至芽孢率达90%以上时停止,约需24h。 3、固体发酵培养基:麸皮60%,稻草粉10%,玉米粉5%,豆粕25%,硫酸镁0.05%,硫酸铵0.5%,料水比为1:1.1。 4、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 每250mL三角瓶装量20-30g(湿重),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试剂混合料,加水,料水比为1:1.1,搅拌均匀,培养基经121℃灭菌30min,降温后接种量为2%(V/M:V—液体菌种体积数,M—固体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然后置37℃培养箱中静止培养,间时拍打,使其均匀生长。至脱落芽孢率为80%以上时,停止发酵,约需48h。 (二)枯草芽孢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葡萄糖0.2%,NaCl0.5%,酵母膏0.5%,蛋白胨1%,琼脂粉2%,pH7.0。115℃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 52℃保温备用。 ②、稀释:取10克样品放入添加90ml无菌水的带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摇床180rpm震荡30min,即为10-1样品溶液; 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综合实 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蛋白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院系名称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15年 7月 31日 学生姓名 杨益坤 学 号 2012214114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12-1班 指导教师 杨 柳

目录 标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2 1.引言2 2.材料与方法3 2.1材料3 2.1.1菌种3 2.1.2试剂3 2.1.3培养基4 2.1.4实验仪器4 2.2方法4 2.2.1蛋白酶酶活测定4 2.2.2总可溶性糖测定5 2.2.3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实验6 2.2.4发酵罐实验6 2.2.5蛋白酶性质实验7 3.结果与分析7 3.1透明圈观察7 3.2标准曲线8 3.2.1酪氨酸标准曲线8 3.2.2葡萄糖标准曲线9 3.3不同装液量摇瓶发酵实验9 3.4小型发酵罐发酵实验11 3.5蛋白酶性质研究12 3.5.1最适pH测定及pH影响酶稳定性的研究12 3.5.2最适温度测定及p温度影响酶稳定性的研究13 3.6小结15 4.致16 5.参考文献17

蛋白酶的发酵工艺研究Study on Proteas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能够产生大量的蛋白酶,是进行蛋白酶研究的良好材料。本次实验目的在于学习蛋白酶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考察营养及环境对酶生产的影响,以及熟悉小型发酵罐的使用。 我们控制装液量为唯一变量,测定酶活及总糖变化,最终确定最佳装液量条件为60ml。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我们挑选透明圈较大的菌落在小型发酵罐进行发酵,定时取样测定酶活与总糖,绘制发酵曲线,从而了解菌体生长情况。 Abstract: Bacillus subtilis can produce much protease and can be a good meterial for research about protease.The purpose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learning how to measure proteas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ficationly,investigating how the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output of protease,and trying to be familiar with small-sized fermentation cylinder. We controlled fluid volume as the only variable quantity,measured enzyme activity and total sugar quantity,finally confirmed that the best fluid colume condition is 60ml.On this basis,we moved forward a single step to conclude that the best temperature is 40℃ and the best pH is 5.We chose the bacterial colony with bigger transparent circle to ferment in the small-sized fermentation cylinder,measured enzyme actity and total sugar quantity at regular time,then drew the fermentation curve,consequently we could know how was the situation of the growing bacter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