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上都与北京故宫发展中传统文化理念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浅析元上都与北京故宫发展中传统文化理念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浅析元上都与北京故宫发展中传统文化理念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浅析元上都与北京故宫发展中传统文化理念

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摘要:元上都是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在金莲川草原上建立的都城。北京故宫起初是元朝规划建设的元大都,后来明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实与完善。本文通过对元上都和北京故宫的横向对比调查研究,分析其都城规划、建筑布局与空间形态,挖掘体现在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上的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生物圈和汉族伦理文化、风水学的传统文化,从而探究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启示。

关键词:元上都、北京故宫、传统文化、应用启示

一、都城地理位置选择及布局形态

自古以来都城的地理位置选择都至关重要,关乎着统治者的安危及管理全国的便捷。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社会制度等于一身的集合体,功能复杂,内容繁多,一切为皇权服务。因此,都城的选择受各个方面的影响。虽然每个朝代确定都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水源的选择是一致的。良好的水利条件,不仅供应城市人民生活用水,而且解决漕运、发展经济。

1、都城地理位置及规模格局

元上都位于燕山北部与大兴安岭西南部相交的地段,它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南面有闪电河流过,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势。而滦河以南和东西两面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便于调兵南下控制中原地区。北面又与漠北蒙古帝国联系十分便利,可谓是联系中原与漠北的交通要道。史籍这样记载元上都“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王《中堂事记》,《秋涧集》卷80)。

元上都是由城址和关厢两部分组成。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宫城是全城的核心部分,位于内城中央偏北,平面呈长方形是宫殿建筑的主要聚集区,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四角建有角楼。内城和外城均呈方形,内城中的建筑多为官署和寺庙建筑。外城的东、西、南、北四面分布着关厢,关厢是根据其功能属性进行布置。北关易守难攻,设为兵营区;南关位于都城的前方,设为御道;东关紧邻宫城,置为供前来觐见者的居住区;西关为商业区(如图1)。

不论在抵御北退的蒙古贵族的入侵还是南部叛军的推进,这里无疑是至为重要的枢纽和前沿地段。再加上朱棣对其根据地的依托,共同铸就了明代定都北京的选择。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平面呈“凸”字形。由京城、皇城、宫城三重城筑成。宫城居于皇城中心位置,平面呈长方形,宫殿建筑布局严整宏伟。皇城内部功能庞杂,建筑形式多样。京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内城中城市街巷规划有致,商业繁荣。外城是后期加建的,以抵挡外侵者的骚扰。由于宫廷建筑贯穿城市南北中轴线,因此城市中主要交通要道只能平行于轴线规划(如图2)。

2、都城内建筑空间布局

元上都的城市规划是汉制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宫城总体布局呈现中轴对称,且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布局对称,规整有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然而,城市中其他建筑却各成体系,随地形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自由散落布置。同时宫城中有多处湿地,建筑多环水布置,自成一体,道路曲折迂回,又完全没有了宫殿建筑的庄严之感,真可谓是夏都的离宫别馆(如图3)。

北京故宫由若干组封闭院落组成的建筑群集,这些院落串联在城市中轴线上,并在尺度上加以变化,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烘托出庄严、肃穆、恢宏的环境氛围。与前朝宏伟壮阔的建筑相比后朝的寝室建筑显得亲切宜人,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尺度更加适宜人们的日常生活。纵观整个宫城的建筑布局可以发现:在主轴线上的建筑是严格对称的,而主轴线两侧次要轴线上的建筑则采取大体对称,灵活布置的布局方法(如图4)。

3、小结

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都是站在统治者安危、防御及交通便捷程度等角度考虑

的,对调兵和防守的考虑至上,元上都位于联系中原与漠北的交通要道(燕山北部与大兴安岭西南部相交的地段);北京故宫位于东部大兴安岭和北部内蒙古通往华北平原和江淮地区的交接部位。都城内建筑空间布局都是以皇权为中心,但是建筑格局却截然不同,元上都建筑布局随行就势,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北京故宫建筑布居严谨,运用一系列空间对比、建筑体量对比来烘托庄严的环境氛围。

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元上都和北京故宫

1、元上都建设中的文化根基

(1)逐水草而居

随四时变迁的游牧生活是蒙古族不同于汉民族的鲜明之处。回溯辽代的“捺

钵制度”,其早已将北方少数民族适时而居的生活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辽代的“捺钵制度”对中国北方民族建立的金、元、清三代政权却产生了深远影响。捺钵制度是北方少数民族渔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治理国家军政

统一的另一种方法。但随着北方民族受农耕文化的不断影响和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消化,在元代时期受捺钵制度的影响也只限于文化精髓而非制度本身。因此元代时期采用了“两都巡幸制”,即元上都和元大都。这不仅是出于对皇帝生活适宜性的考虑,更多的是考虑到建造两个可以相互替换的政治中心,以此应不时之需。“两都巡行制”的建立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也促进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政治交流,推动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论是帝王还是游牧百姓,他们对居住地的选择都会考虑水源,水源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解决自身生活用水,五畜的放牧更加离不开水源。因此,不论是帝王都城还是百姓毡包的建设都和水源紧密联系。罗布桑却丹这样写过蒙古民俗“每到夏季三伏天,蒙古人就要避暑。避暑时,大家搬到一个河边高地或湖边高地居住……”(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三伏天避暑》卷九)。

(2)生物圈

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使得每家每户都散落居住,因此在自家的草场范围内人们

和五畜是以蒙古包为中心画同心圆的方式生存,从外界进入人家,远远的会看到骆驼,然后是马、牛、羊,最后才是居民的蒙古包。蒙古包的搭建也要根据地形地势、便利交通、临近水源等来选择地点。这种生物圈的布置是自然形成的,羊行走的距离短而且每天都要赶回家里,因此在离人家最近的生物圈内,而牛、马、骆驼行走距离远,不用每天赶回家里,可以

几天去照看一次,因此是在离人家稍远的生

物圈内各自一体活动。这种生物圈的布置同

样影响到元上都的建筑布局:元上都首先以

宫城的主殿为中心作为生物圈的核心,宫城

内的其他建筑散落在主殿的周围作为生物

圈的第二圈,而内城、外城、关厢的建筑群

则依次作为生物圈的第三、四、五圈,他们

之间相互影响又自成一体,共同维系了元上

都的独特风格(如图5)。

2、北京故宫建设中的文化根基

(1)伦理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

任、义、礼、智、信。这种伦理文化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影响着中国建筑空间秩序的规模体量。

皇权至高无上的伦理文化就好比金字塔,皇帝高居金字塔的顶端,皇权之下

依旧按照等级划分。都城建设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明确论述:“匠人营国,

图5 蒙古族文化生物圈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世朝一夫。”建筑也有明确的等级化和模数化的制度。这种伦理文化在北京故宫的建设上达到了顶峰。它是在一条主轴线上串联主体建筑,次要建筑在两侧大体对称,皇权所在的建筑在尺度、规模、装饰上都是最高等级,并通过一系列的空间序列烘托皇权至高无上的意愿。整个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尊卑有序的伦理文化。

(2)风水学

中国的风水学是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把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三者相互协调。它影响深远,不论是都城选址、规划还是建筑布局亦或是陵墓建设都与风水学息息相关。中国风水学在基地选址上讲究依山傍水,在布局上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北京故宫以景山为背,周围有金水河河水环绕,形成了背山环水的风水格局,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思想。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与色彩相匹配,即东青、西白、南朱、北黑,中央为黄色。“土”为黄色,是万物生长的本源,是五行的中心,因此北京故宫的色彩以黄色为贵。以土为中心的阴阳思想还反应在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的布置上,三大殿坐落在“土字形”平面的台基上,这一方面抬高基座是为烘托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这种五行思想的映射。

3、小结

元上都和北京故宫不论从都城建设还是建筑布局上都与其建筑文化息息相关,它们虽然都是帝王都城,一切以皇权为中心,却以完全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元上都的建设是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生物圈的传统文化与环境融合的直接产物,北京故宫的建设是汉族伦理文化、风水学的传统文化的映射。

三、快速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建筑思潮的冲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呈现国际化的趋势。文化融合下的建筑风格趋同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而站在特定的环境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应有适应其生存、生活的不同建筑类型。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材料、技术在不断更新,地域建筑的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唯一

不变的是对蒙、汉民族建筑古老文化中

精髓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建筑设计应是站在人本理念

的高度上,从本地需求出发,尊重当地

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建筑设计首要考

虑因素。以本地区特定的气候特点作为

建筑创作依据出发的同时满足人的客观

需求。设计应当从整体的环境秩序、经济和文化的现实基础、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上入手,最终达到建筑与环境、人的和谐共存。例如内蒙古盛乐古城博物馆,由于内蒙古地区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因此外部从整体着手,塑以敦厚的建筑外形,内部则为了弥补环境上的劣势,塑造宜人的建筑空间(如图6)。

挖掘深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涵,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设计应当回归本质,脱离固有的形式化,精神意象。从固有的蒙、汉建筑中提炼出的

文化特征,塑以人文精神的表达。例如锡林

郭勒草原东苏旗牧业合作社,采用了“铺”

的手法创造了草原上的建筑。建筑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将本地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造型虽采用蒙古包的原形,但是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沙袋建筑在建造时直角的平面建造

并不适宜,反倒弧形更加适宜(如图7)。 现代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入了更多新的历史使命,即在速度之殇的当下坚守理性,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使用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最终达到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

四、结语

帝王都城及宫殿的建筑形制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政治思想和文化精髓的缩写,也是本时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真实写照。纵观历史发展长河,元、明两朝是这一文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元上都和北京故宫的建设,映射出了蒙古族和汉族文化的不同。发掘其建都背后的文化力量,是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理念精髓与核心载体。

(1)元上都是一座建设在草原上的大都会,它虽然仿汉族宫殿的中轴对称、四角建角楼等形制,却完全没有宫殿建筑高墙林立的压迫感。它的都城规划和空间营造与蒙古族随水草而居、生物圈的空间布局紧密相连,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北京故宫是封建帝王都城规划达到登峰造极的成果,都城规划和布局上采用了汉族传统的伦理文化和风水学,在建筑布局的每个细节都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烘托皇权至上的环境氛围,故宫是统治者精神意愿的直接体现,忽略了建筑尺度的人性化设计要求。

(3)蒙、汉文化的源流至今依然流淌,在顺应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本着从本地需求出发和回归本质的理性坚守,最终达到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图6 内蒙古盛乐古城博物馆 图片来源: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这个特点是怎样通过建筑艺术的形式(布局、空间、体形等)表现出来的呢?首先我们从整体上看,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各个建筑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中轴线两侧的建筑保持了严格的均衡、对称。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了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伸展,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1、深: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全长1700米,经过一座又一座的桥,一重又一重的门,一层又一层的台阶,还有那一道又一道森严的禁卫,最后才能到达太和殿。现在我们站在天安门外向北遥望,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的通道所见到的是一个门洞套一个门洞,门洞愈来愈小,最后视线消失在太和门的台阶上,太和门成为隐蔽太和殿的屏障。由于这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造成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使人感皇帝所在的地方简直是深不可测。据考证在商代的宫室遗址中已经出现这种纵深的布局。这和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中曲径回廊所产生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

2、宽:太和殿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空间的深度,而且体现了空间的宽度。如果太和殿仅仅有空间的深度,而缺少宽窄的变化,便显不出太和殿的宏大气势。从正阳门,经过狭窄的千步廊,又经过了几个紧束的门洞,把人的情绪箍得紧紧的。过了午门,空间放宽,再过太和门更加开朗,展现出一个非常宽阔而明亮的空间(约3万平方米)。太和殿位于这个广场的正北。如果说建筑的深度给人以神秘、严肃的感受,那么这种突然出现的宽阔的空间,则赋予建筑宏大的气势,使人精神上感到一种威慑和震惊。 3、高大:建筑的高大直接表现皇帝的至尊,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有三个高峰,即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太和殿高35.05米,可说是高峰中的高峰。太和殿的体形在故宫里也是最大的,为11间面阔(两个柱子之间的空间为一间),长63.96米,南北宽五间,深31.17米,面积2400平方米。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地平标高逐渐上升,建筑物形体逐步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

故宫建筑艺术赏析 通过学习“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程,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设计奇特的建筑群,不同的国家,建筑亦有不同的风格。每个精妙绝伦设计的背后,都富含着人类进步的精神和物质结晶。中西方建筑形式相差甚远,却并不影响两者独特的文化风采。每栋建筑和每个设计背后都有着一个民族,一种传统,一方文化的精彩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故宫,聆听那气魄非凡背后的故事吧。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组成一个高低起伏的手法整体。在功能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匀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间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的形式的屋顶就要10余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色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居住区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的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个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的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瓦件造出的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建筑上起了装饰左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尊严,震慑天下,后部庭院却要求深邃,建筑紧

凑,因此东西各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队,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竹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城市,气魄雄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是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兵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修建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藏。几百来,故宫以它傲娇的形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间,历史没有将故宫摧毁,足以见证故宫生命力的强大。今天,我们热爱倾听故宫几百年故事的诉说,去体味时间的沧桑,感受文化的魅力,见证建筑艺术的光辉。 最后,愿故宫与时间同在,人与故宫,且行且珍惜。 工商管理学院市营一班:徐洪娣

(整理)建筑艺术赏析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体型 B、群体 C、环境 D、信息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中山陵祭堂南面门楣的横额上所刻的文字为() A、民族,民权,民生 B、天下为公 C、浩气长存 D、博爱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取材于以下哪个建筑? A、圣彼得大教堂 B、帕特农神庙 C、空中花园 D、万神庙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对帕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供奉雅典的保护女神雅典娜

B、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设计建造 C、主要采用了科林斯柱式 D、底部有三层基座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金銮殿”的是() A、太和殿 B、中和殿 C、崇和殿 D、保和殿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位于巴黎,拥有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是() A、卢浮宫 B、凡尔赛宫 C、白金汉宫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南京长江大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理由是() A、世界建造时间最短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B、世界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C、世界最早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明清时期的藻井,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间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结构[1]。 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拱。方井之上,通过使用抹角梁,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变成八角形。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有云龙图案的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饰斗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方为盖板,盖板之下,雕凿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 根据太和殿藻井的实际构造,可得出藻井的分层支撑做法有如下特点: 1、其由下至上分层为:天花梁——长趴梁、短趴梁形成方形井口——井口趴梁、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圆井——盖板。 2、方形井口的斗拱和其它雕饰,是单独贴上去的,斗拱仅做半面,凭银锭榫挂在里口的方木上。 3、八角井外表的雕饰、斗拱均为另外加工构件附在八角井上。 4、圆井由一层层厚木板挖拼、叠落而成。根据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太和殿蟠龙藻井整体下垂约10cm,支撑藻井的趴梁产生通裂缝。井口趴梁端部现状照片如图1(b)所示。由该图可知, 该井口趴梁裂缝由藻井与趴梁相交处延伸至榫头,而且开裂位置已进行过加固。该藻井底部长宽均为5.94m,由下至上高度分别为方井高0.5m、八角井高0.57m、圆井高0.725m,下端支撑藻井的井口趴梁长8.46m,截面尺寸0.30×0.36m,两端做半榫刻口搭在天花枋上。藻井材料除中部龙口的宝珠外,均为木结构材料。 1 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ANSYS分析方法对藻井结构现状进行仿真分析。根据木结构材料具有三维各向异性特点,考虑使用solid64单元模拟[2],其常数输入如表1所示。 表1 ANSYS模拟藻井的参数假定 输入项 对应项物理意义EXEL木材顺纹弹性模量EYET木材切向弹性模量EZ ER木材径向弹性模量 PRXY 0.3 Z向泊松比 (b)井口趴梁裂缝图 1 太和殿藻井现状图 (a)藻井仰视图 作者: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doc

教案: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 课程设计(教案) 1、姓名_伊永梅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独山 子区 2、课题名称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 3、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 章节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 术 4、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5、课程时数:一课时 6、教材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风格鲜明,有极强的传统规范。建筑是以物质实体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艺术,欣赏建筑在看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在行进的时间过程中去感受建筑物均衡、对比、色彩、材质等形式美和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空间及延伸形成的多层次空间所造成的情绪氛围,领会深刻的精神,方能激起某种审美的感动。本课以故宫为中心,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功能,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特点、装饰、彩绘等知识,体会皇家建筑的气象和森严的等级区分。 7、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深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美术鉴赏课,课前对学生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西方

美术了解较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很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特点以及一些传说和历史故事。 8、教学设计: 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伊永梅课型鉴赏本课题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中国古代建筑 2、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特点,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和 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特点 4、认识古建筑的装饰手法和寓意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欣赏和教师讲解为主,设置各种问题,学生回答,采用多媒体视频、课件等手段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培养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理解古代箭镞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 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结构特点 2、建筑装饰手法和寓意 难点:1、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特点。 2、建筑怎么样体现古代礼制思想。 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欣赏与讲解,用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与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模具、画作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部分 情境导入 二、讲授新课欣赏故宫音乐《故宫的记忆》,感受磅礴的气势 提问:1、听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中国最大的宫殿在哪里?是什么? 点出课题教师板书 一、中国故宫整体布局、特点?(PPT图片欣赏) 例1:院落式空间组合:对称,主次分明,中轴线贯穿。 看到庄严的 古代建筑, 北京故宫又 称紫禁 城…… 学生观看图 片,听讲解 学生分析 北京四合 院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二、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故宫屋檐艺术

故宫屋檐艺术 故宫又名“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 “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 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 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 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禁” 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紫禁城各处宫殿的房顶上,有各种各样奇形怪 状的小动物的形象,这些当然都是出自建筑大师 们的手笔。皇宫是讲究庄严肃穆的地方,按照这 样的逻辑,当初修建故宫的时候,不会仅仅基于 为了好玩有趣,就在屋顶上安装了那么多的“小 动物”。那么,这些“小动物”究竟都是些什么呢? 安装这些,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相传,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时,天上的玉皇 大帝曾经下赐“飞禽走兽”,为人间的共主镇守 紫禁城,结果紫禁城里就多了很多的小动物。现 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紫禁城建筑群的殿脊和屋 脊上,有许多琉璃装饰件,主要有两类:正吻和 脊兽,它们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正吻是宫廷屋 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龙口,咬往正脊,是防火镇水的象征。脊兽就是紫禁城大小宫殿的檐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每一件饰物都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麟类、羽毛类和兽类的吉祥动物形象,形态各异,含义丰富,除檐角最前有琉璃“骑凤仙人”外,还有各种样式的琉璃小兽。《大清会典》上说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 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的仙人。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 接下来的小兽排列是有寓意的,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唐虞世南《狮子赋》描绘其:“筋骨纤维,殊恣异制,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弥耳宛足,伺间借势……遂感德以仁。”在这里,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汉朝时,对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天马又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故宫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紫禁城宫殿建筑艺术之美

紫禁城宫殿建筑艺术之美 紫禁城为明清宫殿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曾取得非常辉煌的成就,明清时期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建筑风格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其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由粗朴到精美,在世界建筑史上的位置非常重要。 中国古典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追求天人合一。每当人们看到那些飞檐翘角,雕粱画栋的古典建筑物就会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疲劳顿消。 无论何种艺术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古今中外艺术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建筑这没艺术形态也不会例外。 中国宫殿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是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之美。建筑组群采用院落重叠纵向扩展,与左右横向扩展配合,大组群的建筑形象,高低起伏的变化,通过不同封闭空间的变化来突出主体建筑,如一幅幅中国的手卷画。 第二个方面是单体建筑的艺术加工之美。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的艺术加工,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建立起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从而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与艺术的统一。 第三是建筑的室内外装修之美。建筑的室内外装修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在清代,许多门窗棂格图案已发展为套叠式,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有的奢侈繁细,有的质朴简洁,已经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体现于墙体、屋面以及最能反映古代建筑色彩特点的建筑彩画。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体现了历代宫殿建筑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前三殿、后三宫为轴线布局,左右六宫分列,总体布局以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四面各开一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浅谈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特征[1]

北京专业考察报告 ——浅谈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特征 一、北京故宫简介: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

论述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试论述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 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 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 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免费在线作业答案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15春华师《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中国的祖庙通常设在宫殿的 A. 左前方 B. 左后方 C. 右前方 D. 右后方 正确答案:A 2. 巴别塔塔顶神殿供奉的神灵是 建筑艺术赏析 A. 马都克 B. 宙斯 C. 雅典娜 D. 阿波罗 正确答案:A 3. 中国的古典建筑属于() A. 砖石结构系统 B. 木结构系统 C. 水泥结构系统 正确答案:B 4. 巴比伦城城墙表面琉璃砖的底色为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白色 正确答案:B 5. 因“欧文苏字”而冠四大名亭之首的是 A. 醉翁亭 B. 陶然亭 C. 烟雨亭 D. 湖心亭 正确答案:A 6. 中山陵祭堂南面门楣的横额上所刻的文字为() A. 民族,民权,民生 B. 天下为公 C. 浩气长存 D. 博爱 正确答案:A 7. 按结构和造型分,西安慈恩寺塔属于哪一类? B. 密檐塔 C. 金刚宝座塔 D. 楼阁式塔

正确答案:D 8. 天坛内坛、圜丘坛和祈年坛均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哪一侧? A. 东 B. 西 正确答案:A 9.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 体型 B. 群体 C. 环境 D. 信息 正确答案:D 10. 以下哪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A. 佛罗伦萨大教堂 B. 圣彼得大教堂 C. 罗马耶稣会教堂 D. 坦比哀多教堂 正确答案:B 11. 以下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的建筑作品是() A. 波斯波利斯宫 B. 新巴比伦城 C. 空中花园 D. 巴别塔 正确答案:C 12. 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亚眠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米兰大教堂 正确答案:C 13.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B 14. 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金銮殿”的是() A. 太和殿 B. 中和殿 C. 崇和殿 正确答案:A 15. 法王路易十五时代著名的蓬巴杜夫人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是() A. 罗马风 B. 哥特式 C. 巴洛克式

南开16秋学期《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17春南开16秋学期《建筑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世纪教堂主要建筑风格? A. 拜占庭式 B. 罗马风 C. 哥特式 D. 巴洛克式 正确答案: 2. 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 A. 维特鲁威 B. 柯布西耶 C. 索尔尼斯 正确答案: 3. 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设计蓝本的罗马凯旋门是() A. 提图斯凯旋门 B. 塞维鲁凯旋门 C. 君士坦丁凯旋门 正确答案: 4. 以下关于大角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角斗场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B. 观众席逐排升起,分为五区 C. 竞技场建有四座大型拱门,供拥挤的观众分散进出之用 D. 立面形式分为4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正确答案: 5. 下面关于天坛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圜丘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 B. 祈年殿三重檐如今的颜色都是青色 C. 天坛两重垣墙所形成的内外坛,北墙呈方形,南墙为圆形正确答案: 6. 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亚眠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米兰大教堂 正确答案: 7. 中国现存古代园林中保存的最完整的是() A. 圆明园

B. 颐和园 C. 北海 D. 景山 正确答案: 8. 以下关于崇圣寺三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崇圣寺三塔中的大塔名为千寻塔 B. 三塔均为均为密檐式空心砖塔 C. 三塔的层数均为奇数 D. 三塔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正确答案: 9.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 体型 B. 群体 C. 环境 D. 信息 正确答案: 10. 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取材于以下哪个建筑? A. 圣彼得大教堂 B. 帕特农神庙 C. 空中花园 D. 万神庙 正确答案: 11. 在圜丘的设计中,尺寸、石料件数等均为() A. 奇数 B. 偶数 正确答案: 12. 被建筑史家称为“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建筑是() A. 圣玛利亚大教堂 B. 万神庙 C. 圣索菲亚大教堂 D. 圣彼得大教堂 正确答案: 13. 以下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四合院的大门基本开在东南角 B.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不便于“扩张” C. 垂花门是分隔内院与外院、内宅与外宅的一道分界门 D. 四合院内全部房屋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安排使用 正确答案: 14. 颐和园的前身是() A. 御花园 B. 静宜园 C. 清漪园 正确答案: 15. 被称为“金色大教堂”的是()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 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 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 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

故宫选修课结课论文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 摘要:明清故宫既是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建筑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晶。 关键词:故宫建筑特色艺术关键词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雨中太和殿午门:平面呈倒“凹”字型,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敦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掖门。上部正中为门楼一座,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 内金水河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檐角有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为“前三殿”之第一殿。 中和殿:面阔、进深各3间。攒尖顶。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文华殿,武英殿,内阁 内廷 乾清门:为内庭正宫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政府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位诏书藏此匾后。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