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测试的标准

产品测试的标准
产品测试的标准

产品测试标准

电子电器产品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一.机械测试标准 B随机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2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频率范围20-50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20Hz处),其它-3dB/℃T .轴向:三个轴向,持续时间,每方向1小时,共3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C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2 carton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10 to 3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30分/每个面(30 Minutes per axis),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二.存储温度测试标准 A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6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试验后检测。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2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放置期满,被测样机进行试验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三.高低温测试标准 A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20±3℃,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55±2℃,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C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恒定湿热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40±2℃,湿度达到 95%,持续9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D冷热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环境温度讯速变化的能力 试验设备:冷热冲击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导通或不带电池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高温为6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低温为-2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转换时间不大于15秒,循环次数为12次(1循环周期为4小时),循环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小时,放置期满,被检样机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产品外观和结构正常。功能、性能方面正常。 E结露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结露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软件测试详细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 前言 前一版的《软件测试标准》,在测试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修改在原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试理念、工作方法、组织方式,使之更贴近实际工作,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一、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试对象的质量、对测试对象进行工程设计、使用和维护的与软件开发过程并发的生命周期过程。软件测试的目的为:验证软件产品的实现状态以及实现质量。 2、软件测试相关概念 2.1白盒测试 指基于程序结构的测试,测试目标是检查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和逻辑路径,是代码级的测试。 2.2黑盒测试 基于程序功能的测试,根据输入输出的关系推断程序功能的正确性。 2.3测试用例 测试方案,包括数据输入和相应的期望输出。依据测试用例来执行具体操作。 2.4预防性测试 其原理为:只要测试在生命周期中进行得足够早,就能够提高待测软件的质量。 2.5测试风险分析 其目的为:确定测试对象、测试的优先级、测试的深度。 2.6软件测试模型 公司目前采用V模型,实现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同步进行。

2.7等价类划分 将测试对象按某种约定划分为有限个组成部分,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2.8边界值分析 分析测试对象的所有边界值及边界附近的临界值。 二、测试工作流程 需求分析审核需求分析,编写验收测试部分用例 实地调研重点收集客户实际业务资料、操作习惯,并与需求分析作出对比 概要设计审核概要设计,从用户角度提出问题 编写集成测试用例 详细设计 审核详细设计报告,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进行比对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编写用户手册总体框架单元测试阶段提出测试计划 审核测试用例 执行测试 测试总结 集成测试阶段验收测试阶段 补充测试用例资料归档 修改测试 审核修改计划程序员提供修改清单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测试总结 复测测试报告复测测试用例复测 三、开发—测试流程

GB9286百格测试标准

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 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b)六个切割刀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或2mm,如图1b)规定。 在所有情况下,单刃切割刀具是优先选用的刀具,即适用于硬质或软底材上的各种涂层。多刃刀具不适用于厚涂层(>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上的涂层。 4.1.2 4.1.1 规定的刀具适用于手工操作,虽然这是较常用方法。刀具也可以安装在获得更均匀切割的马达驱动的仪器上,应用仪器的操作程序应经有关双方商定。 4.2 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为了把间隔切割得正确,当用单刃切割刀具时,需要一系列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一个适用的装置如图2所示。 4.3 软毛刷 4.4 透明的压敏胶粘带 采用的胶粘带,宽25mm,粘着力(10±1)N/25mm或商定。 4.5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5 采样 按GB3186的规定采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6 试板 6.1 底材 除非另有商定,从GB/T 9271规定的那些底材中挑选一种底材。试板应该平整且没有变形。试板的尺寸应是能允许试验在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此三个位置的相互间距和与试板边缘间距均不小于5mm。 当试板是由较软的材料(例如木材)制成时,其最小厚度应为10mm。当试板由硬的材料制成

灯具产品测试标准最新

精心整理1.0目的 规定制造期间产品的测试项目,确保出厂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IP20普通室内灯具的测试,不包括产品研发阶段的测试。适用于符合IEC60598.1国际标准,UL153,UL1598的灯具。 3.0测试要求 3.1所有出厂的产品须按照以下的测试要求、标准进行100%的测试,特别提出的除外。 3.2耐压测试或绝缘电阻依据灯具进行选择性测试,LED灯具做绝缘电阻测试,白炽灯具(金卤灯)做耐压测试。 3.3绝缘外壳的Ⅱ类和Ⅲ类灯具,电压25V以下金属外壳的Ⅲ类灯具不用做耐压测试或绝缘电阻 测试。 3.4直流输入的灯具须检验极性,束端和过锡线尾须贴极性标,客户明确提出不贴的除外。 3.5老化测试完成后热灯做功率测试。 4.0耐压测试标准 4.1欧规:Ⅰ类、Ⅱ类灯具设置交流或直流电压1500ⅴ,Ⅲ类灯具设置交流或直流电压400V电流1-5MA,时间1S。 4.2美规:输入交流电压1500ⅴ;电流0.5-1MA,时间1S。 4.3测试方法:在灯具所有极与灯具壳体(金属部位,使用及更换光源易触及部位)或接地线之 间测试。 5.0接地测试标准 5.1欧规:设置电流10A,电阻0.5Ω,电压12V,时间1S。 5.2美规:设置电流30A,电阻0.5Ω,电压12V,时间1S。 5.3测试方法:在灯具接地线与灯具壳体(金属部位,使用及更换光源易触及部位)之间测试。 6.0绝缘电阻测试 6.1Ⅰ类、Ⅱ类灯具设置绝缘电阻2ΜΩ,电压直流500V,时间1S。 6.2Ⅲ类灯具电压25V以上金属外壳设置绝缘电阻2ΜΩ,电压直流100V,时间1S。 6.3测试方法:在灯具所有极与灯具壳体(金属部位,使用及更换光源易触及部位)或接地线之 间测试。 7.0极性测试 7.1当灯具电线为黑、白线,则黑色为正极+,白色为负极-。

软件测试规范标准[详]

软件测试规 1目的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适用围 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

产品安规测试标准

产品安规测试标准 目的: 本标准为持续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满足国家标准与客户需求的电气安全,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受电气伤害。 参考标准文献: 1.《IEC/60335-2-58 电气安全性能测试》 2.《JB/T2379-1993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3.《GB 4706.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安全》 产品类型: I类定义ClassⅠ设备是指可接触之导体零件连接至接地保护导体;当基本绝缘失效时,接地保护导体必须能承受失效误电流,也就是当基本绝缘失效时,可接触零件不可变成活电部。简单地说,电源线有接地脚之设备为ClassⅠ设备。 安规测试的测试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通电准备测试:通过测量机器电源输入与连接负载输出段相间是存在短路,以确定设备是否能够接通电源。 2.接地电阻测试:测量产品接地点对产品外壳连接的可靠性与阻抗,确定机器故障时接地保护电路是否能够处理故障电流。施以20A的DC或AC电流流过接地电路,测量其电压降,从而计算出电阻值。 3.绝缘电阻测试:通过将500V的DC或AC电压施加到需要测试的两点。测试给出的绝缘电阻的值。绝缘阻抗测试为非破坏试验,且能侦测绝缘是否良好,先做绝缘阻抗测试再进行耐压测试。 4.耐压测试:用于验证产品的质量和电气安全特性的生产线测试。确定电子绝缘材料足以抵抗瞬间高电压的一个非破坏性的测试,适用于所有设备为保证绝缘材料是足够的的一个高压测试。耐压测试可以查出可能的瑕疵譬如在制造过程期间造成的漏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够。 5.漏电电流测试:测量在被测物正常操作下,以一最不利的条件(电压、频率)对被测物测量漏电流值。

测试注意事项: 1.操作者脚下绝缘,带绝缘手套,以防高压电击造成危险。 2.测试时,必须对周围人员警示,示意高压危险,严禁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触碰测试仪器。 3.测试前必须断开产品供电电源(不包括漏电流测试)。 4.测试仪器必须可靠接地(不包括万用表)。 5.绝缘电阻测试时,必须断开设备连接地线。 6.在连接被测体时,测试仪器输出电压必须保证0V(未启动)。 7.仪器出现异常时必须检修更换,以免造成误判。 8.停止测试时,必须先停止测试仪器的输出才可进行下一项测试。 9.测试漏电流时,测试时不能调档位。钳形表必须先离开测试体。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 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目录 1.简介 (2) 1.1目的 (2) 1.2范围 (2) 1.3文档结构 (2) 1.4词汇表 (2) 2.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3) 2.1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3) 2.2单元测试停止标准 (3) 2.3集成测试停止标准 (3) 2.4确认测试停止标准 (3) 2.5系统测试停止标准 (4) 2.6安装测试停止标准 (4) 2.8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4) 2.9缺陷修复率标准 (5) 2.10覆盖率标准 (5) 2.11缺陷等级分类 (5)

1.简介 1.1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提供停止标准。 1.2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虹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项目及产品的测试活动。 1.3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介绍软件停止标准的目的,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以及在本文档中使用的词汇的解释。 第二部分: 描述软件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装测试、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第三部分: 列出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1.4词汇表 缺陷(Defect):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覆盖率(Coverage rate):语句覆盖率、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测试需求覆盖率等的总称。

2. 软件测试完成标准 2.1 软件测试暂停、完成标准 1)软件系统在进行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时,发现紧急错误 大于等于严重级别错误暂停测试返回开发。 2)软件系统经过单元、集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分别达到单元、集 成、确认、系统、安装、验收测试停止标准。 3)软件系统通过验收测试,并已得出验收测试结论。 4)软件项目需暂停以进行调整时,测试应随之暂停,并备份暂停点数据。 5)软件项目在其开发生命周期内出现重大估算,进度偏差,需暂停或终止时,测 试应随之暂停或终止,并备份暂停或终止点数据。 2.2 单元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单元测试计划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单元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软件单元功能与设计一致 4)在单元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3 集成测试完成标准 1)按照集成构件计划及增量集成策略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集成测试 2)达到了测试计划中关于集成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3)被测试的集成工作版本每千行代码必须发现至少2个错误(不含优化级别错误) 4)集成工作版本满足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要求 5)在集成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经得到修改,各级缺陷修复率达到标准 2.4 功能测试完成标准 1)功能测试用例设计已经通过评审 2)按照功能测试计划完成了功能测试 3)达到了功能测试计划中关于功能测试所规定的覆盖率的要求 4)系统达到详细设计定义的各项功能,性能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CaiNi accessories factory
第 1 页 共 1 页
采 妮 饰 品 厂
产品品质检验标准
一、目的: 产品及产品用料检验工作,规范检验过程的判定标准和判定等级,使产品出货的品质满足顾 确保本工厂产品和产品用料品质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二、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采妮工厂所有生产的产品及产品用料的品质检验。 三、权责: 1、品质部:检验标准及检验样本的制定,产品检验及判定、放行。 2、生产车间、物控部:所有产品及产品用料报检和产品品质异常的处理。 3、总经理:特采出货及特采用料的核准。 四、定义 1、首饰类: A、项链/手链/腰链 F、发夹 G、手表带 B、耳环 H、领夹 C、胸针 D、介子 E、手镯 J、皮带扣
规范工厂
客需求,
I、袖口钮/鞋扣钮
K、其他配件类(服装、皮包、眼镜等等) 2、产品用料: A、铝质料类 F、钛金属 B、铜料类 G、皮革类 C、铅锡合金 H、不锈钢类 D、锌合金 E、铁质料类 J、包装用料类
I、水晶胶类
K、硅料类(玻璃珠、玻璃石、宝石、珍珠、玛瑙) 3、客户品质等级分类及说明: 1)客户品质等级分类: 品质部根据客户订单注明的: “AAA”、“AA”、“A”三个等级分别对客户品质标准进 行分类 。 2)客户品质等级说明: A、 “AAA”: 品质标准要求比较严格,偏高于正常标准和行业标准。 B、 “AA”: 品质标准要求通用国际化标准和行业标准吻合。 C、 “A”: 品质要求为一般市场通用品质标准。
第 1 页 共 1 页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要求要求规范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规范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 --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软件系统测试规范

上海兴汉科技公司软件测试规范

目录

一.概述 本规范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以及软件产品开发单位所承担的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1.什么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计。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因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1.目的 本文制定产品可靠性测试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可靠性测试要求。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此CPIT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所有产品。 3. 定义 N/A 4. 职责 品控部QC/QA人员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通讯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内 容要求在检查过程中的实施. 品控部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正确,并监督品控部QC/QA人员对本文件的实施. 5.内容 实验顺序 除非特殊要求,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时,一般按下表的顺序进行: 实验条件及容差: 5.2.1 实验条件:

5.2.2 试验条件容差: a.温度容差:试验样品除必要的支承点外,应完全被空气包围。试 验区测量系统的温度和包围试验样品空气各处的温度容差:高温为 +/-2℃,低温为+/-3℃. b.湿度容差:+/-5%. c.振动振幅容差:+/-15%. d.振动频率容差:+/-1Hz. 5.2.3落地实验标准 5.2.3.1 落地实验应以箱体一角三棱六面按规定高度自由落下的方式进行。

重量高度 0~10kg以内 75cm 10~20kg以内 60 cm 20kg以上 53 cm 5.2.3.2 注意事项: 5.2.3. 体内机台及包材在每个步骤后应该检验。 5.2.3. 任一步骤发现部件有损坏的应立即更换。 5.2.3. 详细记录。 5. 3 样品数量: 测试时机: 6.4.1 产品处于PP时. 6.4.2 第一次量产. 6.4.3 当产品的材质,设计等变更时. 6.4.5 生产出现异常时. 6.4.6 新客户需重新进行产品评估时. 6.4.7 客户投诉与之相关时. 6.程序 从QA PASS的成品机中随机抽取20台,重新检查其外观及功能,确保其为合格产品方可进行以下步骤. 按试验顺序分别完成各项测试.对于每个测试中所出现的不合格品交测试组或相关技术部门分析其原因.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有相应的备份成品机进行补充或进行修理使其重新达到合格要求.

《国家标准》GB9286-98百格测试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透至底材时来评定涂层从底材上脱离的抗性的一种试验方法。用这种经验性的试验程序测得的性能,除了取决于该涂料对上道涂层或底材的附着力外,还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所以不能将这个试验程序看作是测定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注1:虽然本试验主要规定用于实验室,但也适用于现场试验。 1.2 所规定的方法可用作通过/不通过,或在适宜的场合,可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见8.3)。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1.3 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和/或特制试样上进行。 虽然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硬质底材(钢)和软质底材(木材和塑料)上的涂料,但这些不同底材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试验步骤(见第7章)。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注2:当应用于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图案表面的涂层时,该方法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取样(neq ISO 1512:1978等) GB/T 9271—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 GB 9278—8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984) GB/T 13452.2—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eqv ISO 2808:1974) 3 需要的补充资料 对于任何特定应用而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资料来加以完善。这些补充资料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4 仪器 4.1 切割刀具 确保切割刀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刀刃情况良好是特别重要的。 4.1.1 下面列出一些适宜的切割工具,如图1a)和1b)所示: a)单刃切割刀具的刀刃为20°~30 °,以及其他尺寸,如图1a)规定。

产品检验标准及注意事项考题答案

品管部检测知识及规范培训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涂-4杯和盐田2#杯测量粘度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为: 温度、压力、比重。 2.产成品用现有测试仪器测试粘度,其单位结果用 KU 或 S(秒) 表示。 3.斯托默粘度测试温25℃,目前公司水分测试方法为卡尔费休滴定法。 4.细度测试时一般要求刮板时间为 3s , 观察角度为 15°-30°。 5.附着力百格测试所采用的划格方式为 10mm×10mm 。 6.在粘度测试中,无论采用何种仪器或何种表示方法,但粘度始终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7.在5B、HB、H、F、4B等硬度表示方法中,硬度最小的是 5B ,最大的是 H 。 8.在附着力测试结果的表示方法中,100%无剥落以 0B 或 5级表示。 9. 按硬度大小,将F、6H、5B、HB、3H由小到大排列是 5B、HB、3H、6H 。 10.UNI铅笔是三菱牌铅笔, 颜色为红。 11.我司测试附着力所采用的胶带为 3M胶带600 。 12.出货成品的保质期为六个月,样油储存保留期为六个月。 14.我司的质量方针:科技为本、追求卓越、服务社会。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 按照国家标准,NK-2杯测试粘度时适用范围为:( D ) A.≤150S B.≥20S C. ≥60S D. ≤60S 2.涂料的粘度是指:( A ) A.涂料的粘稠粘度 B.漆膜的粘贴性 C.涂料的粘贴性 D.漆膜的柔韧性 3.测量比重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D ) A.比重计 B. 量筒 C. 量杯 D. A+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产品百格测试标准

涂装--百格测试基本知识 附着力:adhesion;adhesive force 两种不同物质接触部分的相互吸引力。分子力的一种表现。只有当两种物质的分子十分接 近时才显现出来。两种固体的一般不能密切接触,它们之间的附着力不能发生作用;液体与 固体能密切接触,它们之间的附着力能发生作用。例如涂料与所涂敷的物体之间具有附着力 指漆膜与被涂物表面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而言的。这种结合力是由漆膜中聚合物的极性 基团(如羟基或羧基)与被涂物表面的极性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被涂物表面有污染或水分; 漆膜本身有较大的收缩应力;聚合物在固化过程中相互交联而使极性基的数量减少等。这些 均是导致漆膜附着力下降的因素。漆膜的附着力只能以间接的手段来测定。目前专门测定漆 膜附着力的方法分为叁大类型, 即以划格法、划圈法为代表的综合测定法,、以拉开法为代 表的剥落试验法和用溶剂和软化剂配合使用的测试水试验法。 百格测试 一般而言是测试对象在经过涂装之后测试其附着度的工具。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JIS),分为1~5级,级数越高,要求越严格,当客户规范当中要求是第5级时,表示完全不能 有脱落。 参考标准:《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痕实验》 百格刀,刀口宽度约为10mm~12mm,每1mm~1.2mm为间隔,共有10格,直线划下时会出现10条 间隔相同的直线刀痕,于直线刀痕的垂直位置划下,便成为10*10的100格的正方形,百格刀 划下去的时候应该割到见到底材,不可只割在涂料上,否则测试便不成立。 当百格刀划完之 后,还必须用胶带测试会不会脱落,首先,胶带贴于百格位置,以手指压下将胶带紧密贴 附,再以瞬间的力道将胶带撕起,目视素材上的涂料是否有脱落现象此外,胶带并非随便一 种都可以,以JIS标准而言,是必须指定厂牌与型号的。例如3M的Transparent Tape 600,此 种胶带宽度为3/4inch,长度有1296inch和2592inch两种。 1其实验目的为何? 目的为负着力的测试实验如针对(喷漆,电镀..) 2其实验条件及标准 规定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其面漆或电度层被胶带黏起的数量依照百格的ISO等级:0 =ASTM等级:5B 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ISO等级:1 =ASTM等级:4B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5% 。 ISO等级:2 =ASTM等级:3B 切口的边缘和/或相交处有被剥落,其面积大于5%~15% 。 ISO等级:3 =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剥落的面积超过15%~35% 。 ISO等级:4 =ASTM等级:1B 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65% 。 ISO等级:5 =ASTM等级:0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依照客户要求B数测试是否通过百格实验,一般手机业界客户要求在4B以上。 3其实验方式为何? 正式的话是使用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各划1刀及型成100各细小方格.如无百格刀利用美工刀也 可以. 利用3M600或610的胶带黏贴于百格中,快速拉起3M胶带,测试脱落数量。 4 操作步骤: -用划格器在涂层上切出十字格子图形,切口直至基材; -用毛刷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用 胶带贴在切口上再拉开; -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可用放大镜观察。 划格结果附着力按照 第二项的标准等级。 相关测试工具产品参数 百格测试仪(漆膜划格仪,漆膜划格器) 产品说明: ? 根据ISO2409-1992标准设计制造的。 ? 适用于GB/T9286-98、BS 3900 E6/ASTM D3359。 特点:

产品性能测试标准

杭州英孚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1.1喷涂测试 1.1.1 RCA Test(耐磨测试) 以RCA专用试验纸对测试面施以175g 外观面Coating:300 Cycles 电镀/阳极处理:100cycles KeyPAD(烤喷漆/电镀/阳极处理) Key面:50cycles 盲人点:40cycles 皮革漆30cycles 1.1.2 百格测试 1)以乙醇[95%以上(含)]清洁表面 2)百格刀切割(1mm x 1mm) 3)使用(喷漆件:3M Tape 600/电镀件: 3M Tape 610) 静置30秒90°瞬间拉起 判定标准:依照客户指定规格,等级区分如下

1.1.3 铅笔硬度测试 室温中,以铅笔在表面画出8cm直线,表面不得有破损/刮伤 1.1.4 模厚量测 使用试片/膜厚计化学滴定or X-ray test 分别测定底涂&面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1.1.5 耐丁酮(MEK)测试

杭州英孚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室温(15~35℃) 相对湿度50% ,以MEK药液涂满样品,并保持试剂不干掉持续 2min后,以干布拭净待测样品后检视: 1)外观无明显变化(起泡/变色/皱纹/裂纹) 2)Coating层无溶解&脱落现象 1.1.6 油酸测试 以油酸液涂满样品,静置于65℃ 90%湿度环测机中2hr后,以干布拭净待测样品 后检视表面: 1)外观无明显变化(起泡/变色/皱纹/裂纹) 2)Coating层无溶解&脱落现象 1.1.7 防晒油测试 以BANANA BOAT防晒油涂满样品,静置于85℃ 85%湿度环测机中48hr后,在 待测样品回到常温后,以干布拭净待测样品并检视表面: 1)外观无明显变化(起泡/变色/皱纹/裂纹) 2)Coating层无溶解&脱落现象 3)防晒油测试后, 分别再做一次(RCA)/(百格)/(硬度)实验,实验结果判断请参照1.1.1~3

产品检验标准规范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XXX产品检验标准

XXX产品检验标准 1.管理规章 2.检验规章 3.外观检验与标准 4.功能测试与标准 5.材料检查与标准 6.包装 7.附录.,,<照明基础参数简介>,<普通照明用安规><常用灯头形状><常用安规标志>, 1.管理规章 1.1 目 1) 本规范,系预防JBT生产LED Lamp产品出现不良现象, 确保LED Lamp质量,以满足JBT需求。 2) 作为JBT内部与协力厂之间质量沟通桥梁。 3) 提供质量规范订定之参考。 1.2 范围 适用于JBT所出货LED lamp产品与零件,但设计图面或承 认书有另行标定规格者,应优先采用该标定规格。 2. 检验规章 2.1 目 1)抽样检验目,系决定可能被退货任何状况。 2)抽样检验并非用以发现产品或系统所有不良,而是确保

送到客户产品或系统可被接受。 2.2 定义 1) 批次 :每次进料 / 出货数量 2) 取样数 :每批次取样检验数。 3) 严重缺点 :产品功能性缺点。 4) 主要缺点 :产品组装或机构性缺点。 5) 次要缺点 :不影响产品之功能 / 组装 / 机构缺点及外观缺点。 2.3 抽样计划 1) 成品抽样计划依据 ” 抽样计划作业细则 ” 规定执行。 2) 采用『 分批检查,分批验退 』方式。 3. 外观检验与标准 3.1 方法 光源 视线 目视距离 : 40~45 cm 0.6m~1.0m1 m-1.5m 30~45°

500 ~ 1000 LUX 目视时间 : 5 ~ 7秒 (每个表面来回观看) 3.2 缺点类别: 1.灯脚材料为铜镀镍,铆压在电源上盖.检查时注意灯脚本身是否有污痕,划伤,砸伤,利边锐角,电镀层是否有磨损,压花. 检查灯脚和电源上盖铆压后是否不垂直于上盖端面,灯脚之间是否平行,灯脚脚距是否合格,可用灯头量具检查. 检查经过灌胶后,灯脚顶部被快压夹具压住后会否出现上述不良.可用灯头量具检查或按图纸检验. 2.电源上下盖为塑胶PC,表面光面,颜色为象牙白,灌胶后结合在一起.检查时注意胶件本身是否有缩水,批锋,拉白,拖花,污痕等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