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经典易错题型

一、比例

1.把一个底3cm,高2cm的三角形,按3:1放大画在图上,放大后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A. 9

B. 18

C. 27

D. 54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3×3=9(cm),2×3=6(cm),面积:9×6÷2=27(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用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乘3即可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底和高,用底乘高除以2即可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面积。

2.一个计算机芯片的实际尺寸是8mm×8mm,按一定比例所画的图如下图,图中所用的比例尺是()。

A. 1:5

B. 25:1

C. 2:1

D. 5:1

【答案】 D

【解析】【解答】4cm:8mm=40mm:8mm=(40÷8):(8÷8)=5:1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3.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为()。

A. 1:200

B. 1:2000

C. 1:20000

【答案】 C

【解析】【解答】2cm:400m

=2cm:40000cm

=1:20000

故答案:C

【分析】通过比例尺的关系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找出线段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代表的实际距离,写出它们的比并进行化简。

4.某校园长240米、宽180米,把平面图画在一张只有3分米长、2分米宽的长方形纸上,那么选择( )作比例尺比较合适。

A. 1:1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答案】 B

【解析】【解答】240米=2400分米,3分米:2400分米=3:2400=1:800;180米=1800分米,2分米:1800分米=2:1800=1:900;

1:800和1:900接近1: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与校园实际长240米、宽180米的比分别是1:800、1:900,用这两个比例尺中的任何一个来画图,都不合适,因此选择1;1000画出的图大小合适。

5.如果甲×3=乙×2,那么可以组成的比例是( )。

A. 甲:3=乙:2

B. 甲:乙-=3:2

C. 甲:乙=2:3

D. 乙:甲=2: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可以组成的比例是甲:乙=2:3。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乙和2看作内项,甲和3看作外项,然后写出组成的比例即可。

6.如图,三角形中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c=d:b

B. a:c=b:d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d,所以ab=cd,所以a:c=b: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B。

【分析】c和d是对应的底和高,a和b是对应的底和高,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得到ab=cd,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选择不成立的比例即可。

7.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天津到南京的距离是19cm,天津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答案】 950

【解析】【解答】解:19÷=95000000(cm)=950(km)。

故答案为:950。

【分析】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把单位换算成km即可。1km=100000cm。

8.在一张地图上画有一条线段比例尺千米,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________,在这张图上量得宁波到上海的距离为12厘米,宁波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答案】 1:3000000;360

【解析】【解答】解:30千米=3000000,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3000000;实际距离:12×30=360(千米)。

故答案为:1:3000000;360。

【分析】把30千米换算成厘米,然后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可写成数值比例尺;用30乘12即可求出实际距离。

9.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________km.

【答案】 40

【解析】【解答】4000000厘米÷100000=40(千米)。

故答案为:40。

【分析】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4000000厘米,厘米÷100000=千米。

10.一辆汽车去县城以每分钟2.5km的速度,行了半小时,返回时以每小时130km的速度行驶,汽车返回时用了多少分钟?(用比例解)

【答案】解:每小时130km的速度行驶转化成每分钟130÷60= km的速度行驶,半小时=30分钟;

设汽车返时用了x分钟,

x=2.5×30

x=75

x=

答:汽车返时用了分钟。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把每小时130km的速度行驶转化成每分钟行驶多少千米,然后用返回的速度×时间=去时的速度×时间,据此列反比例解答。

11.甲、乙两地相距32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92km。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几小时?(列比例解答)

【答案】解:设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x小时。

x=5

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5小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路程÷时间=速度,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据此设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x小时,用路程÷时间=速度,据此列正比例解答。

12.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5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5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答案】解:150 km=15000000cm

2.5:15000000=1:6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

【解析】【分析】先统一单位,把实际距离化为厘米,然后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解答。

13.有一块长方形小麦试验田。长120米,高80米,请你用 1:4000 的比例尺画出这块田的平面图,并求出这块试验田在图纸上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解:

面积:120米=12000厘米

80米=8000厘米

(12000× )×(8000× )=6(平方厘米)

答:这块试验田在图纸上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解析】【分析】把实际的长和宽都换算成厘米,然后用实际长度乘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先画出图形,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图上的面积。

14.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3.5厘米,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几小时才能到达?

【答案】解:13.5×10000000=135000000(厘米)=1350(千米)

1350÷90=15(小时)

答:要15小时才能到达。

【解析】【分析】用图上距离乘10000000即可求出实际距离,然后把实际距离换算成千米,用实际距离除以速度即可求出到达的时间。

15.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下列各题。

(1)一个数的比它的少3.6。这个数是多少?

(2)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5和13,一个内项是26,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答案】(1)3.6÷()

=3.6÷

=8

(2)设另一个内项是x。

26x=5×13

x=65÷26

x=2.5

【解析】【分析】(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少的数除以少的占这个数的分率即可求出这个数;

(2)设另一个内项是x,根据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另一个内项。

六年级数学(上)经典题型

六年级数学(上)经典题型 姓名:得分:日期: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把5 6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2、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8天,乙队要10天,甲队与乙队的时间比是(),他们的工效比是()。 3、一块正方形的钢板,周长是8 9 米,它的边长是()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4、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5、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 8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6、“白兔的只数的2 3 等于黑兔的只数”是把()的只数看作单位“1”,关系式 是()。 7、丙数是甲、乙两数平均数的5 6 ,甲、乙两数的和是108,丙数是()。 8、7 8 吨比 1 2 吨多()% ; 1 5 吨比 7 10 吨少()% 。 9、6 5 公顷的 3 4 是()公顷;()吨的 1 2 是 1 5 吨。 10、甲数是乙数的4 5 ,乙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两数的差相当于乙数的()。 11、为了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做了25面黄旗,30面红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面,多()% 。 12、 2 3 5 千米=()千米()米; 2 3 =():15= () 24 =()÷9。 13、甲数的1 3 等于乙数的 1 4 ,甲数是乙数的()。 14、A圆和B圆的周长之比是3:4,它们的面积比是()。 二、判断(每题1分,共9分)。 1、一根长1m的钢管,截去了1 3 ,就是短了 1 3 m。() 2、一个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3、1千克棉花的3 4 和3千克铁的 1 4 一样重。() 4、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5、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整理(经典)

小学六年级期中复习典例(+)举一反三 典例1: 1.一个压路机的滚筒的横截面直径是1米,它的长是1.8米。如果滚筒每分 钟转动8周,5分钟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举一反三: 1.一个压路机的滚筒横截面的直径是1米,长是1.8米,滚筒转一周能压路 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分钟转8周,半小时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典例2: 1.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 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3.14分米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高是()分米,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判断: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典例3: 1.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1厘米,它的侧面积就增加50.24平方厘米,这个 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典例4: 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1. 把一个底面半径6分米,高1米的圆柱切成3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2. 工人叔叔把一根高1米的圆柱形木料,沿与底面平行的方向锯成两段,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5.12平方分米,求这根料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3. 一圆柱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6米,沿着底面直径把圆柱切成两半,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增加多少? 典例5: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0d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A、30dm3 B、90dm3 C、270dm3 举一反三: 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 典例6: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它的体积()。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2倍 C、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2.7 10: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6∶4= B.3∶2= C.3∶8 =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写一写,与同伴交流。(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经典例题解析

工程问题,是小升初常考的知识点,奥数网小编将工程问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解析整理如下,希望对郑州小升初的同学们有帮助。 知识要点 1、分数工程应用题,一般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常用单位“1”表示,用1/工作时间表示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与完成工作总量所需时间互为倒数。 2、解工程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是围绕寻找工作效率的问题进行。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是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解题时要注意对应关系。 经典例题解析 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2、师徒二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天后,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3天,共完成任务的7/10,如果每人单独做这批零件各需几天? 3、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4、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要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

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上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 5、甲乙二人植树,单独植完这批树甲比乙所需要的时间多1/3,如果二人一起干,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植树36棵,这批树一共多少棵? 6、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着做1小时,再由甲接着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多少小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例题总结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习题设计 一、一组工人检查一批零件,上午查了这批零件的45%,下午比上午多查480个,正好查完。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二、小英最爱看的动画片每晚播两集,每集十五分钟,中间插3分钟广告,她每晚看完后已是18:23,这部动画片是从()时()分开始播的。 三、林老师的儿子生病挂盐水用去316元,单位报销了40%的医药费。林老师要自费几元? 四、我国交通法规定:驾驶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50%的,处200元以下2000元以下罚款。在一条限速60千米的公路上,一辆汽车正在以每小时93千米的速度行驶,请问该车主会被罚款吗?请列式计算加以说明。 五、工程队在一个月内修完了一条公路的3/7,在后来的一周内又修了22千米,这时,修完的与未修的比是5:3,这条路共长几千米? 六、在东方大厦圣诞夜商品打折酬宾活动中,儿童服装满98元减40元,老师看中了两条原价分别为198元,188元的裤子,你觉得老师最后会选哪一条?没搞活动之前,这条裤子是打八折出售的,那么与平时相比,老师得到了多少元钱的优惠? 七、一种商品以比原价高20%的价格出售,但因销售情况不理想,又按这个价格降价20%,这时的价格与原价相比() ①提高了②降低了③没有变化。 八、把圆柱体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形和两个()形。如果展开后得到的长是 12.56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竖放在地上,它的占地面积是(),占的空间是()。 九、你能很快算出111×888+444×778的结果吗? 十、在一次单元测试中,第一大组6位男生的平均成绩93分,5位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2分,第一大组每个人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习题说明及答案 第二题:答案:17时50分 第三题:答案:316×(1-40%)=189.6(元) 或316-316×40%=189.6(元) 第四题: 答案:会被罚款。(93-60)÷60×100%=55% 55%>50% 或60×(1+50%)=90(千米) 93千米>90千米 第五题: 方法一:解:设这条路共长×千米。方法二:= ×-×=22 = ×=112 22÷(35-24)=2(千米) 2×56=112(千米) 方法三:22÷(-)=112(千米) 第六题: 答案:①第一条:98×2=196(元) 198-40×2=118(元) 第二条:188-40=148 (元) 118(元) 〉148 (元)所以会选第一条。 ②198×80%-118=40.4(元) 第七题:答案:(②) 第八题:答案:12.56平方厘米,50.24立方厘米 第九题: 111×888+444×778 =111×(2×444) +444×778 =222×444+444×778 第十题:答案:(93×6+82×5)÷(5+6)=88(分)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经典易错题型 一、比例 1.某校园长240米、宽180米,把平面图画在一张只有3分米长、2分米宽的长方形纸上,那么选择( )作比例尺比较合适。 A. 1:1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答案】 B 【解析】【解答】240米=2400分米,3分米:2400分米=3:2400=1:800;180米=1800分米,2分米:1800分米=2:1800=1:900; 1:800和1:900接近1: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与校园实际长240米、宽180米的比分别是1:800、1:900,用这两个比例尺中的任何一个来画图,都不合适,因此选择1;1000画出的图大小合适。 2.已知a:b=c:d,若将b乘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 A. a乘5 B. c除以5 C. d除以5 【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 a:b=c:d ;所以bc=ad;bx5xc=ax5xd;bx5xc÷5=bc=ad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bc=ad,若将b乘5,等式左边扩大到原来的5倍,若d 除以5,等式的右边缩小到原来的.因此,等式不成立,即比例也不成立。 3.如图,三角形中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c=d:b B. a:c=b:d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d,所以ab=cd,所以a:c=b: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B。

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专题训练(经典题型)

1.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小明用10元钱正好买了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5张,求这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冬考了52 分,求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4. 100个和尚吃100个面包,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三人吃1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5.甲乙两家工厂去年一共上缴税收112万元。已知甲厂上缴税收的4/9与乙厂上缴税收的2/7相等。两厂去年各上缴税收多少万元?

6.水果店运来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300千克,苹果卖出了2/5,梨卖出了20千克后,剩下的梨和苹果的质量正好相等。原来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千克? 7.某车间原来有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5/4,后来又调来2名女工,现在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6/5。这个车间现在拥有多少名男工人? 8.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多少? 9.买一只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钢笔比铅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了多少元?

10.有黑、白棋子各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3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5个黑子和2个白子,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8个,求黑子和白子各有多少个? 11.小刚4年前的年龄与小明七年后的年龄之和为39岁,小刚5年后的年龄等于小明3年前的年龄,求小刚、小明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12.哥哥5年前的年龄等于7年后弟弟的年龄,哥哥4年后的年龄与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35岁,求兄弟二人今年的年龄? 13. 鸡兔共有脚260只,鸡兔互换脚共有脚280只,鸡兔各有几只?

14.把含盐5%的食盐水和含盐8%的食盐水混合配制成含盐6%的食盐水600克,分别应取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克? 15.学校四年级有甲、乙、丙3个班,甲班和乙班共有100人,乙班和丙班共有101人,加班和丙班共有97人。求甲、乙、丙三班各有多少人? 16.△、○、□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数字,并且 △+△+△=○+○○+○+○+○=□+□+□△+○+○+□=60 求:△、○、□分别等于多少? 1.鸡兔有80个头,共有脚200只,求鸡兔各有几只?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π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π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πdh+πd2/2= 或S 表 =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2π)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最新经典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题

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数学试题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智慧之旅就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本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计算部分(46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8+6.2= 8.1÷3×2= =?3311 5 568-198= 0.65÷1.3= =-3243 =÷831 =-?)6141(48 75×10%= =?+25 3 52 1. (二)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18) (1) 745185485+÷? (2) ]23)45.025.1[(4.3?+÷ (3) 125)731(35÷-? (4) 11 8 )26134156(?-? (5) 138 7 131287÷+? (6)(42×29+71×42)÷35 (三)求未知数x (6分) (1) 314341=+x x (2)9 32:87:167=x (四)列式计算(12分)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甲数是4 1 ,乙数是多少? 2、甲数的 3 2 比乙数的25%多40,已知乙数是160,求甲数是多少? 3、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4、120的20%比某数的 5 4 少24,求某数? 二、操作部分(13分) 1.下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厘米,请按 要求画图。 ⑴用数对表示点A 、B 的位置:A ( , );B ( , )。 ⑵将圆A 先向( )平移( )厘米,再向( )平移( )厘米就可以和圆B 重合。 ⑶以点P 为一个顶点,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等腰梯形。 2.某文化宫广场周围环境如右图所示: ⑴文化宫东面350米处,有一条商业街与人民路互相垂直。在图中画直线表示这条街,并标上:商业街。⑵体育馆在文化宫( )偏( )45°( )米处。⑶李小明以60米/分的速度从学校沿着人民路向东走,3分钟后他在文化宫( )面( )米处。 三、综合问题部分(28分) (一)我会填,相信聪明的你是最棒的!(20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比例练习

第二单元比例 2.1比例的认识 1.填空。 (1)0.6=():10=18:()=()% (2)在4:7=48: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3)如果7a=6b,那么b:a=():() 2、选择。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仍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A、6 B、18 C、27 (2)把2kg盐加入15kg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2:15 B、2:17 C、15:17 3、(1)写出两个比值是0.6的比例;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积是0.4,一个内项是0.1,写出符合条件的两个比例。 参考答案: 1.(1)6 30 60 (2) 外项内项(3)7:6 2.(1)B (2)B 3.(1)6:10=1.8:3 3:5=9:15 (2)2:0.1=4:0.2 1:0.1=4:0.4

2.2比例的应用 1.填空。 1.5:()=5:9 25:7=():14 2. 判断。 (1)数a与数b的比是5:7,数b就比数a多40%。() (2) 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的比值是1 () 3. 解方程。 X:3.5=8:4.2 16:x=2.4:3 x:3.6=8:6 参考答案: 1.(1) 2.7 50 2.(1)√(2) √ 3. X:3.5=8:2.8 16:x=2.4:3 x:3.6=8:6 解:2.8x=3.5×8 解:2.4x=3×16 解:6x=3.6×8 X=10 x=20 x=4.8

2.3比例尺 1.填空。 (1)一副图的比例尺是1:800,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如果图上距离2cm表示实际距离60km,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 判断。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短。()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20:1,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倍。() 3、选择。 (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20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20:1200 B、6000000:1 C、1:60 D、1:6000 (2)小静家距离学校860m,画在作业本上,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300 D、1:3000 4.用1:1000的比例尺将一块长65m、宽30m的长方形草坪画在图纸上,图上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20小学六年级数学(上)期末经典题型整理

【文库独家】 期末集训 六年级数学(上) 姓名:得分:日期: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把5 6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2、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8天,乙队要10天,甲队与乙队的时间比是(),他们的工效比是()。 3、一块正方形的钢板,周长是8 9 米,它的边长是()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4、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 5、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 8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6、“白兔的只数的2 3 等于黑兔的只数”是把()的只数看作单位“1”,关系式 是()。 7、丙数是甲、乙两数平均数的5 6 ,甲、乙两数的和是108,丙数是()。 8、7 8 吨比 1 2 吨多()% ; 1 5 吨比 7 10 吨少()% 。 9、6 5 公顷的 3 4 是()公顷;()吨的 1 2 是 1 5 吨。 10、甲数是乙数的4 5 ,乙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两数的差相当于乙数的()。 11、海天饭店12月份的营业额为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12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万元。 12、为了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做了25面黄旗,30面红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面,多()% 。 13、 2 3 5 千米=()千米()米; 2 3 =():15= () 24 =()÷9。 14、甲数的1 3 等于乙数的 1 4 ,甲数是乙数的()。 15、A圆和B圆的周长之比是3:4,它们的面积比是()。 二、判断(每题1分,共9分)。 1、一根长1m的钢管,截去了1 3 ,就是短了 1 3 m。()

2、一个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3、1千克棉花的34和3千克铁的1 4 一样重。( ) 4、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 5、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6、半圆的周长是整个圆周长的一半。( ) 7、五年级的人数比六年级多17,则六年级的人数就比五年级少1 7 。( ) 8、一段路,甲4小时走完,乙5小时走完,甲的速度比乙快1 4 。( ) 9、两桶油同样重,甲桶油的1 4 倒入乙桶后,甲桶的重量是乙桶的35。(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5千克油,用去1 5 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正确的算式是( )。 A 、5-15 B 、5?15 C 、5?(1-15 ) 2、估算下面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166619???+ ??? B 、166619???- ??? C 、166619??÷+ ??? 3、两根同样长的电线,一根用去了 34米,另一根用去了1 4 ,剩下的电线( )。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无法比较 4、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1 5 ,乙队是甲队人数的( )。 A 、16 B 、56 C 、4 5 D 、65 5、一个数(除0外)除以1 4 ,这个数就( )。 A 、缩小4倍 B 、扩大4倍 C 、缩小1 4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8,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1:0.8 B 、4:5 C 、5:4 7、 2:3的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 )。 A 、3 B 、4 C 、6 8、一瓶200mL 的果汁饮料,果汁与水的体积之比是1:4,果汁有( )。 A 、50mL B 、40mL C 、150mL 四、计算(共24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 53910?= 22223333+÷-= 880.10.999 ?+?=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d/2)2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

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基础知识分类专项练习题

小学毕业班数学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两种练习本,一种是5元6本,一种是3元4本,这两种练习本的单价比是( )。 2、甲班人数比乙班多4 1,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缩小3倍,体积( )倍 4、图上距离1.5厘米表示实际60千米,则数值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已知34 a=b ,那么a ∶b=( )。 6、一个数由十二个亿,一百六十三个万和五千八百八十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6.05吨=( )千克 114 小时=( )小时( )分 8、45 和56 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 ),分数单位较大的数是( )。 9、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上下底边的和是9分米,高是( )分米。 10、一道数学题,全班45人做正确,5人做错,正确率是( )%。 11、甲数分解质因数是2×2×3,乙数分解质因数是2×3×7,那么,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比3∶5∶5,周长是52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厘米。 13、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 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 14、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112 ,另一个内项是( )。 15、9005000000读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16、将3.144……、3.1414……、3.14、π 从小到大排列:( ) 17、9.99549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等于( )。 18、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队独做要20天完成,如果由乙队独作,( )天可以完成。 19、a b 是一个分数,b 是比10小的奇数,要使 a b 是一个最大真分数,a b =( )。 20、把54、32、48、81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 )。 21、把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取兀=3.14) 22、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如果宽增加3厘米,原来的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3、一个数的75%是150,这个数的25 是( )。 24、一根长8米的钢管,截去14 后又截去14 米,还剩( )米。 25、铅笔每支a 元,比一本本子少0.12元,买5本本子应付( )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用数对表示位置 如:第三列第二行 表示为(3,2)。一般情况下表示为(列,行) 位置与方向(二)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 同一方向的不同描述:小明在小华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15米。 也可以说成:小明在小华的 方向上,距离 。 相对位置:小明在小华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15米。 小华在小明的 方向上,距离 。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75×4表示4个75是多少或75 的4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6× 53表示6的53是多少; 65×52表示65的5 2 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 4、 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 乘 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典型练习题] (1)38 +38 +38 +3 8 =( )×( )=( ) (2)12个 56 是( );24的 2 3 是( )。 (3)边长 1 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被除数除以除数(0除外)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大于这个数(如:4÷ 2 1 ﹥4); 一个数除以大于1 的假分数,商小于这个数 (如:3÷ 2 3 ﹤3)。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 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 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3:2也可以写成2 3 ,仍读作“3比2”) 5、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 例1:1.24+0.78+8.76 ★ 例2:156+44+135 =(1.24+8.76)+0.78 =(156+44)+135 =10+0.78 =200+135 练习 :1、0.21+12.3+0.79+7.7 6、6 53+131+2.4+131 2、3.51+2.74+6.49+7.26 7、74+91+73+19 8 3、271+98+29 8、1592+3698+408+302 4、142+29+271+358 5、96.8+1.29+3.2+3.71 ★例3: 933-157-43 ★ 例4:65-3.28-6.72 =933-(157+43) =65-(3.28+6.72) =933-200 =65-10 =733 =55 练习:1、896-246-554 6、9.5-2.36-5.64 2、2009-169-531-209 7、42- 138135- 3、5600-564-436-129-371 8、15.9-11.7-8.3 4、98-12.6-57.4 9、98.6- 7 473- 5、500-56.4-43.6-36.9-63.1 10、8.85-3.38-4.62+1.15 ★例9: 0.4×125×25×0.8 ★ 例10: 25×32×125 =(0.4×25)×(125×0.8) =(25×4)×(8×125) =10×100 =100×1000 =1000 =100000 练习: 1、 21×14×72 2、41×32×8 5 3、64×1.25×2.5×5 4、2.5×3.2×12.5 5、125×0.32×2.5 6、2.5×32 7、2.5×24 8、0.25×320 9、1.25×16 10、1.25×32 ★例11: 1.25×(8+10) =1.25×8+1.25×10 =10+12.5 练习:1、27×( 32+91) 6、36×(+-926541 ) 2、72×(95+ 83121-) 7、(+-85 16150.125)×16 3、(2183272-+)×42 8、(3 2 127245-+)×48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20分) (1)7×5 2表示求( )。 (2)45分钟是1小时的) ()( 。 (3)在括号里填上“>”“<”或“=”号 (4)一堆货物 21吨,运走了它的31,运走( )吨。 (5)8 7的倒数是( );6的倒数是( )。 (6)甲数是乙数的2 11倍,乙数是甲数的)()( 。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 3米,它的周长是( )米, 面积是( )平方米。 (8)一个数的5 3正好是60,这个数是( )。 (9)4.2∶1.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5:6 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0)一种药水是把农药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的。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 克,需要药粉( )千克。 (11)15∶25=5 ) (=21÷( ) 二、判断. (10分) (1)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 4 ,黑兔与白兔只数的比是4∶5。 ( ) (2)8×43与4 3×8意义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 ) (3)在40克的水里放10克糖,糖占糖水的5 1。 ( ) 16 15 851615)(?1615 851615)(÷

(4)1米的53和3米5 1的一样长。 ( ) (5)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三、计算.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16分) =?7387 =?171683 =?11 433 =÷-53532 =÷5210 =?+40)5 121( =?÷3 2321 =?-?8341418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12分) 1615÷20×54 9 83265÷+ 8 7)322187(÷- 2÷43÷158 3、解方程. (6分) x-6×43=21 (1-9 5)x=36 4、列式计算. (6分) (1)一个数是45,它的9 5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