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探讨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探讨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探讨

如何准确诊断老年人的心力衰竭

如何准确诊断老年人的心力衰竭 邯郸市第一医院作者:韩文生 2012-10-29 9:48:36 发病特点 心力衰竭是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6%~1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增加。老年人是社会中易被忽视的人群,往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同时自主感觉减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下降,心衰时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有时是以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以上情况均使老年人的心衰诊断面临着重重困难。 诊断步骤 如何准确的查出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检测血压 据弗明汉研究证实:心衰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不管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2~4周)到医院检测血压控制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降压药物。由于有些患者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因此,在家自行检测血压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测量血压的时间宜选择在每日服用降压药物之前。研究证实:在心衰症状出现之前,患者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已经激活,血压往往升高。 2.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简单易行,价格低廉。心电图检查对了解高血压患者有无左室肥厚,是否合并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每半年左右可以随访一次心电图检查。若有胸闷、心慌等不适时,可以随时增加检测次数,根据心电图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心衰患者心电图常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 3.胸片 胸片检查有利于早期检出心影是否扩大或有无心衰表现,还可及时发现有无肺部疾病,因为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常常会诱发心衰。胸片检查对鉴别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有着重要意义。 4.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心脏彩超是目前了解各心腔大小、有无左室肥厚、各瓣膜结构及功能和左室收缩功能的最重要手段。对于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普通高血压患者,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心脏彩超检查,有利于早期检出心衰。若血压控制不佳或已合并心功能不全,应每半年或一年随访心脏彩超,以及时了解心功能不全的进展。当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提示可能存在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5.血生化检测 很多高血压患者常伴随肥胖、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最终将促使心衰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每年进行血脂、血糖的检测,有利于上述高危因素的早期检出,以便早期给予严格控制和药物治疗,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对已存在血脂、血糖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检测的次数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同时,每年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有无存在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6. 血清BNP检测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BNP不仅用于诊断心衰,还可用于监测病程进展、对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国外许多研究也显示,BNP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糖尿病、遗传性心脏病、高血压、既往心梗、风湿性心脏病已行换瓣手术患者,都应定期作BNP的检测,及时了解心脏功能状况。还有研究提示,BNP水平升高与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和再次住院治疗的风险均呈高度相关,并认为BNP检测值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VO2峰值更具有预测价值。由于BNP是目前唯一最好的评价心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检测快速、敏感、特异,检测该指标来帮助筛选是否需做超声心动图。 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专家BNP共识:如果BNP<100 ng/L,心衰的可能性极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果BNP>500 ng/L,心衰可能性极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 发表时间:2017-01-04T11:06:39.3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徐菊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遭到损害而导致患者机体呈现出次相关负责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综合征。(无锡市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116) 摘要: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且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心里衰竭发病机理北方的患者明显的高于南方患者,女性患者的数量高于男性患者,城市患者的数量低于农村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城县出增加的趋势;目前心力衰竭的首诊病因也在逐步的产生变化,以高血压或者(和)冠心病为主要的病因;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发生心理衰竭的几率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病因;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遭到损害而导致患者机体呈现出次相关负责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为患者心脏的功能或者几个欧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多数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是确诊心力衰竭患者的最重要依据,左心的心理衰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右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以及水肿和体循环的淤血作为主要的表现。祖国中医将其纳入到“喘症”以及“心悸”当中。当前,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明显提升而且患者总体的预后较差,患者年死亡率达到了40%。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开始更加注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研究和治疗,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不断加强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以及治疗。 1.慢性心率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人口众多,而各地区人群的暴露因素以及人群的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全国各地在流行病学所报道的发病率上并不一致。总的来说,其流行病学主要存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1发病率的基本特征 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不同的地区的慢性心率衰竭发病的几率也不尽相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35岁至75岁的成年人当中约有心率衰竭的而患者400万例,其中北方地区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为1.4%左右,而南方地区的患者患慢性心率衰竭的几率相对较低仅为0.5%左右;城市人口患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则为0.8%左右,总的看来城市的发病率明显的高于城市的发病率但是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特征 心力衰竭病死率与年龄相关,每年增加2.8%?死亡患者年龄为 (65.4±3.1)岁,高于非死亡心力衰竭患者?目前死亡患者主要病种变化趋于一致,我国和欧美国家均以冠心病和/或高血压为主?在香港,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7%,31%,15%,27%?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2.1 单病因 我国2000年对2 178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首位病因为冠心病(55.7%),其次为高血压(13.9%)、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9%);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也占较大比例[?近年研究结果发现,脉压、肥胖、低胆固醇血症及抑郁症等为心力衰竭的候选危险因素? 2.2 双病因及多病因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多病因合并致病者占62.9%;其中双病因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者多见,占60.26%;三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见,占58.67%?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年龄增长,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增加?60~70岁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为54.5%,>70~80岁达63.3%,>80岁心力衰竭均为多病因?因此应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充分认识疾病的多重病因性? 2.3不同年龄心力衰竭主要病因构成 各年龄段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比例较其他年龄明显增多?2.4不同年龄心力衰竭单病因、多病因组合比例随着年龄老化,单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逐渐下降,而多病因心力衰竭比率逐渐上升?60~69岁人群中单病因心力衰竭占65.9%,高龄老年人群中单病因心力衰竭仅占15.5%?糖尿病在单病因中不是主要因素,但在多病因心力衰竭中为重要成分之一? 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排便用力、发热、情绪激动等非严重诱因即可诱发心力衰竭,其中感染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老年心力衰竭各季节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且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日益老化,常并存较多疾病,如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晚期恶性肿瘤等均可增加心力衰竭随增龄的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针对影响预后的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激活机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生,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住院率?对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包括: (1)针对心力衰竭高发危险人群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对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对已有结构性心脏病者给予积极治疗?因老年人群中无症状左心室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对此类患者的防治对提高整个老年心力衰竭群体的生存率可能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1例报道[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98-299. [2]刘伟,曹雪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1227-1228. [3]秦晓毅,卢新政.2010午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90-49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5]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5. [6]那开宪,张桂云,秦海,等.老午心力衰竭426例病因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38-339.

5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5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老年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疾病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情况以及检查结果,同时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有32例患者存在胸闷症状,所占比例为64.00%;共有11例患者存在头晕情况,所占比例为22.00%;有30例患者存在心悸症状,所占比例为60.00%;17例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所占比例为34.00%;有4例患者存在晕厥情况,所占比例为8.00%。共有3例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所占比例为6.00%;有6例患者存在糖尿病,所占比例为12.00%;有35例患者存在高血压,所占比例为70.00%;有28例患者存在冠心病,所占比例为56.00%;有9例患者存在舒张功能减弱方面的疾病,所占比例为18.00%;有1例患者存在肺心病,所占比例为2.00%。结论:心律失常主要体现为心跳节律不够整齐,一般患者都会存在头晕、胸闷、胸痛、心悸以及晕厥等情况。对于老年心率失常患者的治疗,调整患者心率状态、改善心肺功能、避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并发症等是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心率失常的发生与人的年龄有着较大的关系早期的预防非常关键,掌握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疾病特点,重视老年人基础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 标签:老年人;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心悸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开始衰退,因此老年人出现基础性疾病的几率开始逐渐升高[1],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轻度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2],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应该引起重视,否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本文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疾病特点,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防止老年心律失常的出现。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36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4例。患者年龄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岁。病程在0.5~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7年。大多数患者都患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冠心病、舒张功能减弱方面的疾病以及肺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并伴有胸闷、头晕、心悸、胸痛以及晕厥等症状。 方法: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情况以及检查结果,同时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05T11:38:24.3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1期供稿作者:秦志中[导读] 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一项最常见的老年病,多发病,所谓心率失常,就是心脏的跳动出现了不正常不规律的现象。 秦志中 (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简阳 641400) 【摘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且往往引起严重后果,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且诊断和治疗都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其发病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简单探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和日常预防提供一个参考作用。【关键词】心律失常;老年人;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7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5-0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老化,一些老年病也开始缠身,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一项最常见的老年病,多发病,所谓心率失常,就是心脏的跳动出现了不正常不规律的现象。 1老年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1发病病机: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同时与肝,胆,脾,肾等脏器功能紧密相关。心神式样,气血不足阴阳受损,痰、火等病理产物的侵扰,导致心神不宁;或肝胆、脾肾脏器受损,导致心神动摇,不能辅心行令,动悸不安。 1.1.1心虚胆怯:老年人一旦感受惊吓,或见异物、或忽闻巨响等,因正气虚于内往往造成胆气怯弱,心气不敛,神志受伤等均可导致惊悸不能自已。 1.1.2心脾两虚:老年人常常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忧思过度、失眠、劳伤心脾、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使血之生化乏源;或长期患病,身虚体弱,耗伤气血等都可导致老年患者心失所养,心血不足,导致神不安志不宁、惊悸怔忡。 1.1.3肝肾阴虚:又称肝肾亏损,老年人肝肾不足,若病久损伤或调摄失节,则导致老年患者肝肾阴虚、心悸烦闷,不能上奉于心。导致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从而扰乱心神,出现心悸烦闷、肝肾阴虚的现象。 1.1.4阳气虚衰:一般老年人阴阳皆虚,“阳虚则外寒”,即不能温养心脉;或者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精神不振,无力鼓动血行;或舌淡而胖,体内的水分代谢、消耗均需要阳气的蒸腾,如阳气不足,则多余水分便无法消耗,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2 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从我院内科近两年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的临床治疗和检测作为参考,如图所示: 表-1 心电图检测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情 表-2心律失常发生原因 2.1主要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从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急性右心衰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二)流行病学 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1]。 (三)病因及诱因 新发心衰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和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急性瓣膜功能障碍、高血压危象、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2]。此外,中国心衰注册登记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1%)是引起新发心衰的主要原因,而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衰中有74.5%为新发心衰[3]。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常有一个或多个诱因,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是促使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诱因(45.9%),其次为劳累过度或应激反应(指情绪激动、饱食及外伤等原因)(26.0%)及心肌缺血(23.1%),有25.9%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心衰诱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感染(83.2%)而诱发心衰[3]。 二、病理生理机制[4] 1.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 2.血流动力学障碍 (1)心排出量下降。 (2)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神经内分泌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

(完整版)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心衰的发病率日渐增加,给老人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等量地搏入动脉,而造成静脉系统瘀血,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致使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肾、肝、胃肠等严重缺血、缺氧,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所见则是一组比较复杂的综合征。 1.老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常见原因:高血压心衰、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糖尿病、扩张性心肌病、老年退化性钙化瓣膜病、老年贫血性心肌损害、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2.老年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 2.1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增龄所致的心脏退行性改变,可使心输出量减少,30岁后每增长1岁,心输出量减少1%,即使无心衰的老年人心输出量也较中青年人减少,因而老年人轻度心衰就有心输出量明显减少,重度心衰则极度减少。 2.2较易发生低氧血症老年心衰时由于增龄性呼吸功能减退、低心输出、肺瘀血、肺学及换气分布异常等原因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即使轻度心衰也可有明显的低氧血症。 2.3对负荷的心律反应低下老年人因窦房结等传导组织

的推行性形变,患心衰时心律可以不增快,即使在运动和发热等负荷情况下,心律增快也不明显。这与中青年不同。 3.老年心力衰竭的表现 老年人由于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及某些特殊原因,其心衰有如下特点: 3.1症状不典型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活动量减少,可以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但存在某种诱因,则可发生重度心衰,危及生命。 3.2非特异性症状 (1)疲乏无力许多老年人即使有心衰,但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短,而是感到极度疲倦、虚弱、不愿意行走等。 (2)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常是左心衰早期具有的特征性症状,但老年左心衰可表现为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餐后或体力活动后其意义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相同。 (3)大汗淋漓尤其是不寻常的面颈部大汗淋漓,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喘息往往是心衰的现象。 (4)粉红色泡沫痰少见老年重症肺水肿可有满肺湿罗音,常伴有神志障碍,但粉红色泡沫痰少见。 (5)慢性咳嗽有些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特别是单纯左心衰竭,主要症状是干咳,卧位性干咳,病人站立或坐位时不出现咳嗽,躺平后即出现干咳,白天轻,夜间重,说明肺

Holter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症的观察与分析

Holter心电图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症的观察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06T10:05:22.4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2期供稿作者:宋小琴[导读] 本文观察对象以冠心病合并其它心脏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为多见。 宋小琴(湖北省电力职工疗养院心功能室 430079)应用美国43420A型HP动态心电分析仪对98 例电力职工老年人进行观察分析,并前后均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对照,发现老年以上患者以心率失常多见,而心律失常又多以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伴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98 例中60 岁以上71 例,平均年龄68.3 岁,59 岁以下28 例,平均年龄53.6 岁。本文以59 岁以下作为老年前组,与之对照。现将结果并讨论如下: 1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 以房早最为多见,老年组发病率72.44%,老年前组为28.57%,两组差异显著(P<0.01)。房早合并室早,老年组为41.1%,老年前组17.2%,远高于老年前组(P<0.05)。 2 心律失常与疾病的关系 本文观察对象以冠心病合并其它心脏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为多见。两组均以房早合并室早多见。老年组房早发病率尤甚。单纯室早以老年前组为高64.3%,老年组为55.2%,两组差异不明显。 3 动态心电图 本文98 例一般心电图正常者31 例中,动态心电图发现房早19 例,室早13 例,房早合并室早5 例,短阵室速2 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这与年龄及病程的延长,冠状动态硬化,心肌纤维及心肌供应不足有关。 4 我们对该98 例患者同时做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发现老年组患者心搏出量较老年前组普遍降低。 5 Holter心电监测仪(DCG)是诊断心脏症的先进仪器之一,其对心脏症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了充分肯定,它弥补了普通心电图(ECG)的许多不足之处,能对受检查者进行24 小时或更长时间进行监测记录,可以获取大量非定性心电图异常资料,它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有无,种类、次数、起始、终止、持续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与心率的关系,并可根据24 小时心律失常的变化作为类型,如昼型、夜型、混合型的数发型,高刺激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并对猝死的危险作出预测,尤其是短发性、一过性的阵发性心律失常可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及其治疗前后的评价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ECG),故其对检出和评价冠心症的心律失常具有独到的临床使用价值,即:临床意义十分重要,也是患者乐于接受的经济、便捷和无创性的诊断措施。老年人由于他们常多病共存,症状相互掩盖,且老人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差,故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不典型,仅在某种状态下方可揭示。故DCG监测与心电异常,在老年患者更显优越。有条件者,对老年人应将DCG作为常规检查很有必要。(收稿日期:2011—11—08)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发表时间:2009-07-30T09:11:18.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丁月波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甘南 [导读] 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多病因性为其特点,不少病人可同时并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瓣膜退行性变等【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47-02 1 老年心衰特点 1.1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多病因性为其特点,不少病人可同时并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瓣膜退行性变等,其心衰往往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使病情复杂化。在老年人气促、呼吸困难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肥胖或贫血所致;踝部水肿也可能系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或血清白蛋白过低所致,而不一定是心脏病的表现。相反,老年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胸痛往往不明显,无痛性心肌梗死屡见不鲜。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脏缺血时其冠脉病变较多见于小分支而非主支,也可能由于心脏传出神经阻断或对痛觉敏感性下降有关。 1.2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一气短,在老年人也多有变化,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衰存在,但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短,而是表现为极度疲劳,不愿行走。 1.3老年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年轻人一样往往是左心衰特征性表现之一,但老年人白天发作性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不少见,且具有同样的意义。 1.4老年人往往已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现象,当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时,更易导致脑供血进一步减少,从而引起意识障碍和失眠比年轻人更为常见,心源性脑卒中亦屡见不鲜。 1.5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导致肝和胃肠道淤血,引起厌食、腹痛、恶心、呕吐等也比一般病人多见。 1.6老年人不寻常的大汗淋漓,特别是在面部和颈部,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象征,应予注意。 1.7老年人医源性心衰发生率高,由于心脏储备能力差,输液过多过快,摄取钠盐过多,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当等均可诱发心衰。 1.8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劳累、饱餐和情绪激动是心衰常见诱因。 1.9老年人心衰时易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脑供血不足、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治疗原则 2.1给予患者足够休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长期卧床休息,如有端坐呼吸时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也许更为合适,夜间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 2.2镇静剂和吗啡的剂量应为常规量的1/2-2/3,尤其在伴有慢性肺部疾患病人更应慎用,若有呼吸中枢抑制现象,即应禁用吗啡和抑制呼吸的镇静剂,必要时可改用半量哌替啶肌注。 2.3对烦躁的老人给氧常有困难,可给予面罩给氧,有效氧浓度能达到40%-60%即可。 2.4一般不必限制水分摄入,限钠也不必太严格,除非有明显水、钠潴留,以免影响食欲,造成脱水或低钠血症,但在一般饮食之外不增加钠盐。 2.5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致使洋地黄的肾廓清率降低,半衰期延长,因此洋地黄的用量应比常规剂量小。肾功能基本接近正常者,首剂给予0.5-0.75mg地高辛,接着每日给予0.25mg,将在24-48h内达到洋地黄负荷量而不致中毒。如肾功能减退或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已应用利尿剂而有电解质紊乱,则首剂改为0.25-0.5mg,以后0.125mg/d;对于慢性心衰者也可采用每日地高辛0.125-0.25mg,这样1周左右也可达负荷量。 2.6利尿剂尽量用口服制剂,除非急性肺水肿应给予静脉制剂呋塞米20-80mg,最好能联合使用排钾和潴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与螺内酯联用,可减少电解质紊乱和低钾血症发生。 2.7老年人使用血管扩张剂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并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2.8老年人用ACEI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注意肾功能变化,伴重度肾动脉硬化者应慎用,以免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此外,应避免与潴钾利尿剂合用,以免发生高钾血症。 2.9若有指征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如阿替洛尔 3.15mg或美托洛尔6.25mg,比索洛尔0.625mg,卡维洛尔6.25mg,均每日1次,若无心衰加重或其他副作用,经2-3周逐渐加量,必需给予足够长疗程才能显示其疗效,并应注意心电图和心率变化。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有肺部疾病者不用。 2.10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尤为重要,加强支持疗法和护理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心力衰竭现状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作者: 胡大一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 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资料已经很多,不同国家心力衰竭表现、病因及种族差异不尽相同。 一、欧洲和美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就整个欧洲来说,估计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占总人口的 0.4%—2%(ESC2005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chronicheart failure)。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迅速增加。 心力衰竭病人的平均年龄是74岁。 与其它心血管病不同,经过年龄调整的心力衰竭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欧洲心脏病协会所属国家的总人口数为9亿。 其中心力衰竭病人至少为1000万。 另外,还有没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其人数估计与前者相同。 心力衰竭病人如果不能解除其原发疾病问题,其预后是很差的。 经诊断的心力衰竭病人4年内将有一半病人死亡,而严重心力衰竭的1年死亡率高达50%。 近期的研究证实了在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病人长期预后也很差。 苏格兰报告1986-1995年出院病人的存活率有所改善,近年瑞典和英国也有存活率改善的报道。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大约有500万人,每年新增50万人(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 每年因心力衰竭而就诊者达到1200-1500万,总住院天数达到650万。 从1990年至1999年,以心力衰竭做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次数由每年的81万增加到100万,以心力衰竭做为主要或次要诊断的住院次数由每年的240万增加到360万。 2001年大约 5.3万人主要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尽管心力衰竭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病人死亡数仍在不断增加。 心力衰竭主要是一种老年人疾病。 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达到千分之十,大约80%的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年龄超过65岁。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疗卫生诊断人群(即出院诊断)。 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卫生支出高于其它疾病。 2004年直接或间接用于心力衰竭的费用估计为279亿美元。 在美国,每年大约需要29亿美元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二、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在“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1月)一文报道了国内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泰国参加的亚洲心血管病国际合作研究(InterASIA)中国部分,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南方和北方各5个省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年龄在

老年人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与伴随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回 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原因以及与伴随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5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最高,为46.00%;其次是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分别占20.00%、14.00%。合并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分别占42.00%、22.00%以及12.00%。其它基础性疾病还包括脑血管病、风 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4例,占68.00%,有效14例,占28.00%,无效2例,占4.00%,有效率为96.00%。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 类型主要以房颤和早搏为主,伴随疾病多为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rhythm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ssociated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from Jul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higher(42.00 %,22.00 % and 12.00 %,respectively). Other underlying diseases includ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cardiomyopathy. After treatment,34 patients were effective(68.00 %),14 (28.00 %),2(4.00 %),and 96.00 %). Conclusio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remature beat are the main types of arrhythmias in the elderly,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most associated diseases. [Keywords]Old age Arrhythmia;Clinical analysis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多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律失常指的是患者心 搏频率/节律、冲动传导或者心律起源部位三者任何一个出现的异常。在临床领域,老年心 律失常患者并不少见,同时,患者多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患者心动速度与病因以及循环 受阻程度,可将心律失常分为缓慢性与快速性[1]。本文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 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并探究患病 原因。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2±6.2)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待确认为心律失常后,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 以及血气分析检查,统计并且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发因素。同时对患者用多功能监护仪来 进行心电监护,在此期间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以及探讨与相关伴随疾病的关系。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服药前做心电图,血、小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待确认疾病后,根据伴随 疾病的特点,给予患者口服碘胺酮或奎尼丁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7d后,根 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用量。对于心律的测定,对住院患者每日测2次,门诊患者 每周测量1~2次。 1.4观察指标 分析本组患者心律失常类型以及伴随的基础性疾病类型。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 1.5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为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律完全恢复正常或偶尔才发生心律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心衰病人的护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衰病人的护理》是人卫版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这本教材适用于高职四年级、高专二年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并在上次课里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这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并且本节之后的内容中,又会涉及到很多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本节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慢性心衰的概念、病因及诱因;掌握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病史及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3、情感目标:体会心衰病人的疾苦,并在以后临床实践中体谅、爱护病人 三、教学的重、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因为心衰病人的身体壮况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接下来将学习的心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基础。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工作 教学难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 将这部分内容归入难点,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很难掌握。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讲授法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是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单纯使用讲授法,易使课堂教学显得简单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而讲授法加上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现状和病因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现状和病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15T09:51:32.4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31期作者:王蕾彭韵朴 [导读] 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发病规律,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心力衰竭的患病几率也逐年增高,60~70岁患占39.2%,70~80岁患者占60.8%,此差异规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慢性犀利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阐述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研究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心力衰竭病因的一些规律。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北方地区的人群中为1.4%,在南方地区的人群中为0.5%,这其中可能是由于在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发病规律,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心力衰竭的患病几率也逐年增高,60~70岁患占39.2%,70~80岁患者占60.8%,此差异规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病因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06-02 The epidemiological situation and etiology stud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ng lei, Peng Yunpiao.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629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tiolog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some rules of heart failure causes were summarized. Our country is 1.4%,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in the south area of 0.5%. In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risk of heart failure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60 ~ 70 years old patients (39.2%), 70 ~ 80 years old patients (60.8%). Differences hav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 Epidemiology; The cause of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笔者将在下文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现状和病因展开相关论述。 1.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环境、人群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加之各地对于统计学的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因此导致目前我国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1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的特征 由于我国各地环境、饮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导致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36~80岁的500万心力衰竭成年患者之中,北方居民的患病率明显要高于南方居民,北方人群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5%,而南方人群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仅为0.6%,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城市人群的患病率为1.2%相较于农村人群0.9%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除了地区间的环境差异外,性别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对于23569名36~80岁年龄段的患者采取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出在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上女性群体明显也高于男性群体,男性群体为0.8%,女性群体为1.1%,此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率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统计,最主要的发病率还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根据王俊鹏等[1]人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的500万成年患者之中,65~75岁患者占到了45.6%,70~8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了52.3%,因此老年患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患病人群。 1.2 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2]表明由于心力衰竭,而致死的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与年龄因素存在正相关,即因心力衰竭致死的几率每年升高2.8%。根据我国500万36~80岁成年患者的统计数据表明,一般患者的死亡年龄为(67.5±5.6)岁。依据目前国际的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心力衰竭而致死的患者其病变情况逐渐趋于相近,不论是我国的相关统计结果还欧美国家的统计结果都显示,心力衰竭的诱发病因都以冠心病及/或者是高血压为主。由于不同病因诱发导致的心力衰竭,在相应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根据对于一部分死亡病例的相关调查表明,对562名因心力衰竭致死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男女比例为1比1.006,心脏功能等级为NYHAIV的有79.9%,等级为NYHAIII的有15.6,NYHA(II+I)的有2.9%;突然死亡的9.8%,心跳不正常的7.9%,心源性休克2.2%。 2.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2.1 单病因 根据我国2014年对2256例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3],心力衰竭的原发性诱发病因产生了一些改变,第一位的诱发病因是冠心病(58.6%),第二位的诱发病因是高血压(12.8)、第三位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8%);对于老年患者的调查显示扩张性心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在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方面也具有较大影响。同时研究还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抑郁症等都会对心力衰竭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双病因及多病因 在诱发心力衰竭的双病因及多病因方面,主要表现在老年患者当中根据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其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之中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3.6%;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同高血压的双病因比例达到了61.58%;在多病因方面又以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比例达到了59.64%。除了原发性诱导病因意外,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65~75岁患者的多病因发病率达到了53.2%,大于75~80岁患者的多病因发病率达到了62.2%,双病因及多病因已经成为了老年人换上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2.3 预防心力衰竭的措施 对于一些有遗传原因或不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人群,应当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具体的预防措施。首先要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戒除烟瘾,合理适当饮酒,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相关健康指标;其次是要积极的参加健身活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自身的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