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王凯《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王凯《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设计:王凯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所谓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这个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堂教学决定性因素。我一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究竟领着学生学什么,这决不是小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更多地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他们能习得什么。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实际上也指明了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和预期的学生习得。而《湖心亭看雪》作为一篇情、景、事交融的优美散文(小品文、游记),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写法上都有可供八年级学生借鉴的地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本课内容及学情,我想,本节课的预期学习结果应体现在以下四点: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理解写的是什么)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

写)

3、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情感目标)

4、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技能性、积累性目标)

前三条任务连起来是一个序的学习过程,第四条穿插在此过程中进行,体现了认知规律和学习的程序性。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情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本文语言简洁雅致,特别是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写作方法的运用更使得言简而意丰,在慢慢地“咬文嚼字”过程中“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应是本文的重点。但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且多直线思维,还不能全面看问题,因此,品悟文字的精妙和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整体思路:

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堂,采用“一线串珠”式方法,设计“导读----译读----疑读----研读----品读----背读----延读”七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品读”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着眼于个性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融入“自主性学习探究、移情式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五、教法:

1、诵读法:以“读”作为教学的抓手,由最初的“范读”到最后的“延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通过“默读、齐读、寻读、自由读、想像性朗读、虚拟性朗读、创造性朗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了解写法。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2、疑读法:本节课牢固树立问题探究意识,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