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

(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
(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

(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的全部内容。

L W

W 0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

单选题 10*1。5%=15% 多选题 10*2%=20% 计算题 10*1%=10% 简答题 4*10%=40% 论述题 1*15%=15%绪论

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为研究的核心对象,围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 二、劳动力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第一章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特点

概念:劳动力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特点:(如左图)

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具有“共同性”。

● 劳动力需求是产品和服务的派生需求,是满足

“利润"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率是反向联系

二、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

2、生产成本上升, 三、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用数学推导方式)

1.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

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相等.

⑴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收益

R (Q) = Q · P (1。1) ——>产品市场 R 为总收益,Q 为产量,P 为产品价格,完全竞争下,P 既定。

Q =Q (L ) (1。2)

R (L ) = Q (L ) · P (1.3) ——〉劳动力市场 d R (L )/dL = dQ (L)/ dL · P (1.4) 由于dQ (L)/ dL= MP (劳动的边际产品)

用VMP 表示劳动的边际收益,则VMP =d R (L)/dL 于是 VMP = MP · P (1.6) 注意: VMP 与MR 的区别

VMP 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是针对劳动力要素而言的;

MR 为产品的边际收益,是针对产量而言的(MR= d R (Q)/dQ =d (Q · P )

/dQ )。

⑵使用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成本

C = C (Q ) = W ·

(1.7) W 为劳动要素的价格即工资

W W 0L W

W 0

W W L L //E d

??=

W

W

dC(L)/dL=d (W·L )/dL=W (1。8) ⑶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VPM=W 或 MP · P=W (1。9) 用数学方法推导:

∏(L )=P·Q (L)-W·L

d∏(L )/d L=P[dQ(L)/dL] -W= 0 P[dQ(L )/dL ]= W VPM=W

四、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关系(L ,W ). 前提:当工资发生变化,只有一家企业调整劳动力要素需求量,其他企业不变.

结论:完全竞争下,单个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五、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1、目标:利润最大化

● 在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行为 ● 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行为 2、等产量曲线

含义:等产量曲线是指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特点: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

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 同一坐标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会相交。 ●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技术系数可变,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边际技术替代率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用MRTS 表示。 MRTS 也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MRTSLK=︳-dK/dL ︳ MPL·dL=︳-MPK·dK ︳ ︳-dK/dL ︳=MPL/ MPK MRTSLK=MPL/ MPK 六、劳动力需求弹性

概念: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设Ed 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L /L 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 /W 表示工资

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 种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 =0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 =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

>1

L

W W 1W 0L 0W 2

L 1L 2L

K 0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 <1

七、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概念: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工人:A 和B ,那么,可以将A 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公式:

种类:1、E A ,B >0, AB 两类劳动力为总替代;2、E A ,B <0, AB 两类劳动力为总互补

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 产品的需求弹性;

● 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由于其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变化。

W B W B L A

L A //E A,B ??=

W A W A L B L B //E A,B ??=

第二章

一、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二、最佳劳动时间的供给:个人视角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利用方式)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效用最大化 ⑴劳动时间的效用是带来收入

⑵余暇时间的效用是可以休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

2、市场环境假设: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二)收入约束线

Y=wh 收入约束线(2.6)

其中,w 为工资率,h 为劳动时间,Y 为劳动收入。 WA=Wh+WL=Y+WL

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

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约束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约束线的变化

1、约束线的斜率为负,表明随着闲暇的

增加收入会下降(劳动时间的增加收入会 增加): h1(少)→h2 (多)

yA → yB

2、劳动能力差异导致工资率变化将引起约束曲线的纵轴截距的变化:

w1(低)→w2 (高)

y1 → y 2

3、非劳动收入变化将引起约束线平移.假如非劳动收入增加,则y1 → y2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结论: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与收入约束线相切时,主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切点为均衡点。

主体均衡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W=MRS= (劳动者对于每小时余暇时间价值

的主观感受)(选择)

三、工资上升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替代效应: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减少余暇时间。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 劳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余暇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2、收入效应:劳动者增加余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工资上升引起收入增加,使劳动者的购买力提高,商品需求量增加,余暇需求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替

Y

余暇劳动0

Y

H

0y

y 1

2Y

H 0

y y 2

△y △h

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即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课件参考:

①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②一般情况下,工资率足够高,以至于达到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拐点的可能性较小.

供给量的变动: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的变动: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

力供给的变

动。

六、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五个分类

公式:

种类:1、供给无弹性,即ES =0,如图A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如图B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 =1,如图C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 >1,如图D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 <1,如图E

第三章

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物理学:描述的是运动的物体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

古典经济学: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约束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劳动经济学:主要指劳动力市场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⑴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⑵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现代经济学:指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凯恩斯的失业均衡:凯恩斯认为失业均衡虽然不满足“变量相等”的要求,但满足相互对立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所以古典均衡只是一个特例,失业均衡更常见。

二、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W/W S/S ??=

Es

2、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零。

动态均衡分析:认定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情况.

三、静态均衡分析

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均衡工资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供给减少,均衡工资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均衡工资上升,均衡就业量增加;

需求减少,均衡工资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动,

D↑,S↑,则Q↑,P不确定

D↑,S↓,则P↑,Q不确定

D↓,S↑,则P↓,Q不确定

D↓,S↓,则Q↑,P不确定

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选择)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第六章

一、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

工资形式:

1、基本工资: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2、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应用最普通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计时工资:对于雇员而言,实行计时工资其基本工资收入比较稳定;对于企业来说,由计时工资的特征所决定,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成本较大,雇员低效率的风险主要由企业承担。

计件工资: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合格产品的数量,因而使得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自己承担,工人比较紧张,工资的刺激性强;对企业来说,虽然低生产率的风险很小,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管理成本较大。

3、福利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生成理论

⑴ “维持生存工资理论”: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

⑵不能说明某些时期、某些地区工人的工资趋向于高过维持生存工资水平,也不能正确说明工资水平变化的趋势。

⑶但工资必须保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这一见解却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确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⑷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额。

(完整)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1]

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

● 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 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 体现社会公平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

最低工资制度的负作用:但由于最低工资水平往往高于均衡工资,会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增加失业。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 ⑴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他是在没有任何经济扰动的情况下,在社会的

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人口、资本、技术、组织、消费倾向等)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自发力量对于财富生产和分配的决定所起的作用的分析。

● 他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

动的边际产品。

● 在分析工资时,克拉克从生产要素论和生产力递减规律出发,认为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起先产量会递增,但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每增加一单位的工人,则平均每一个工人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就会减少,每一单位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比原来的少,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最低。这就是所谓“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劳动边际生产力”不仅决定最后一个单位工人的工资,而且还

决定所有与其相同的熟练程度工人的工资。

此时,工资总额为W W’0L2,其余的则用于分配其他生产要素。

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所带来的产量增量等于他的工资时,

雇主利润最大化。

⑵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会组织的成长和壮大,工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参与了工资的决定.

● 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 工会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能够控制劳动供给量和工资量

工会可以人为地提高工资率或促使政府规定最低工资率

工会可以通过限制劳动供给促使市场均衡工资水平提高 ● 有学者认为,由于工会的介入,工资不再由劳动力市场上供

求关系来确定,而是由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和资本家通过集

体协议的方式来确定。 ● 但也有学者认为,集体谈判工资理论与均衡价格工资论并不

矛盾,它只是说明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⑶工资刚性理论

工资刚性是指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原因:

● 工资合同模型 ● 效率工资理论 ● 内部-外部者理论 工资刚性的后果:导致价格刚性 ⑷效率工资理论

主要假设条件: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

w e w 1

w

L

Le Ld Ls

Y X 10

1A

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曲线W 0W

w 2

w 1

w

工作绩效与工资水平成正比,即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结论:支付高工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是有利的。

●高工资提高了员工们对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士气;

●高工资提高了员工们因偷懒或怠工而被解雇的成本。

●可以甄别劳动力,聘用优秀员工

●可以降低劳动更新率,提高熟练工人的比重

启示:

●保持适度的失业率是必要的

●给付低工资并不是明智之举

第七章

★一、工资差别

概念: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工资差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劳动的差别:不同种的劳动差别、不同质的劳动差别

类型:

(一)补偿性工资差别

含义:指的是相同的劳动者,即知识和技能并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劳动时,他们的工资所产生的差别。

形成原因:

●恶劣的劳动环境或工作条件及伤害危险如苦、脏、累、险、单调、枯燥、温度、湿度、噪

音等等

●职业和收入不稳定,风险性大

●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下

必要条件:

●劳动者必须关心工作条件(劳动环境)

●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改造设备,创造(或改善)良好的工作条件

●劳动力自由流动,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竞争和有较充

分的劳动工资信息

●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存在及其方向还取决于劳动供求条件

(二)竞争性工资差别

含义:指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这种工资差异主要是由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力质量差异、或者说劳动能力结构的差异引起的.

●劳动力质量差异一方面表现为不同质的劳动者在人力资本存量上的差异,一方面表现为个

人勤奋、努力程度的差异,前者可用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进行解释,而后者只能通过竞争因素来说明。

●正是由于竞争,由于人们追求更高的工资收入,导致低素质劳动者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

资,由低能力结构的劳动力市场向高能力结构的劳动力市场流动。竞争是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基于同样的理由,导致人们进行各种非正式培训,更加勤奋和努力.因此,竞争性工资差别是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特例或是其基础。

B A A G +=

(三)垄断性工资差别

含义:是非补偿性、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它是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征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工资差别 。 主要形式:

● 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 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形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制度性因素主要表现:

● 工会的影响。如行业工会、产业工会对该行业或产业的劳动力供给的控制 ● 行政权力与经济体制的限制

从而使劳动力短缺的职业、行业或地区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的高工资。 自然特征因素主要表现:

● 某些劳动者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天赋,能从事别人很难胜任的工作;

● 有些工作需要高素质劳动力,而这种劳动力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培养出来的。

因此,以上两类劳动力求大于供,很难得到补充,使这些劳动者在某些工作上处于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的高工资. ★(四)地区工资差别

含义:一种普遍存在的工资差别。形成地区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形成原因:

(1) 地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差异 (2) 人均物质资本差异 (3) 人均人力资本差异 (4) 市场竞争程度差异

从长时期看,同质的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其工资不会存在差别;其原因在于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可使地区间的工资差别趋于消失。

但在短期内,地区间的工资差别不易消除,其原因从三个方面分述如下: 原因一:地区间的贸易

● 商品流动成本 ● 信息费用

原因二:资本流动 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 原因三:劳动力流动

● 社会障碍和体制性的因素 ● 职业信息搜寻成本 ● 流动成本

二、工资与收入差别的度量 1、洛伦茨曲线(见下图)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不

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0,即有0≤G≤1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基尼系数0.4是一个社会收入不均等达到十分严重程度的警戒线. 三、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四、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W W a

W e

(a)W W b

e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物价水平

●就业规模

第八章

一、就业概念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二、失业概念

失业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人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三、失业的两个指标:失业率与年失业率

失业率是反映失业者占劳动力总体的比重。

公式:

四、菲利普斯曲线

五、失业类型及其原因

(一)摩擦性失业

含义: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而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像人们转换工作或初次寻找工作便是这种失业的例子。摩擦性失业对社会而言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个人或家庭来说,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特点:(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2)失业期限较短

产生原因: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失业者缺乏有关就业岗位完整的、准确的信息;企业缺乏求职者

完整准确的信息。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

(二)结构性失业

含义: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特点: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失业周期较长,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产生原因:(1)技能结构失衡;(2)文化结构失衡;(3)区域结构失衡;(4)年龄结构失衡

对策:(1)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

(2)政府提供劳动力迁移补助(主要针对从过剩地区向短缺地区的迁移);

(3)制定培训计划,使失业者的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以适应新职业的需求;

(4)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供求预测。

(三)周期性失业

含义: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其特点是具有普遍性.

●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比,周期性失业缘于经济总量失衡。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是

在假定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研究供求内部的结构失衡.而周期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总量不平衡。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为均衡失业率

产生原因:(1)人力资本的非均衡性

(2)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要求

(3)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对策:(1)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2)刺激总需求和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有效供给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3)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密切结合。

(4)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四)季节性失业

含义: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所引起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

它通过影响某些产业的生产或影响某些消费需求而影响对劳动力需求。

不良影响:(1)季节性工人的就业时间短,收入受到影响。

(2)工人的季节性失业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特点:(1)地理区域性较强;(2)行业性差别较大;(3)有规律性;(4)失业持续期有限.随着技术的进步,季节性失业有减轻的趋势.

(五)技术性失业

含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进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从长期和短期来看有所差别。

特点:(1)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对失业的影响越小;

(2)工资弹性越大,对失业的影响越小;

(3)以新技术生产现有产品与生产新产品相比,前者对失业的影响较大

(4)技术进步对非熟练工和半熟练工的影响较大;

(5)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工人平均年龄越高,对失业的影响越大。

(六)隐性失业

定义:所谓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特征:(1)表面就业;(2)法准确识别

原因:(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第九章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特点

概念一:人力资本在西方经济学的含义是指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均称为资本,不仅包括设备、厂房,而且包括知识、技能。一般视前者为物质资本,后者为人力资本。

概念二:人力资本在劳动经济学的含义是: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表现为能为投入者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等。

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是人以及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和健康的总和。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3)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是靠后天投资而形成并积累的.是具有异质性的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

(4)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能像物质资本一样提供现实的货币收益.(5)人力资本也有数量和质量的规定。

二、人力资本投资含义、方式、特点

人力资本投资:指形成和增加劳动力素质结构与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的行为、费用与时间。

方式:

(1)各级正规教育——知识存量——学历

(2)职业技术培训—-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存量-—专业技术等级

(3)健康保健—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可以将消费活动转换为投资行为)(4)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能使国家、企业、个人均获益。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收益。

三、教育投资分析

(一)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都是一种预期值)

1、成本:

(1)货币成本

直接成本:学费、杂费、书本费和其他学习用品费等实际费用。

间接成本:高中毕业后不进入劳动市场而放弃的收入.

(2)心理成本: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评价,难以量化,常被省略。

2、收益:大学毕业后的货币收入增加和非货币性收益增加(常被省略)。

(二)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区域I为上大学的直接成本,区域Ⅱ为间

接成本,区域Ⅲ为大学后所得的额外终

身收入。

1、现值与未来价值

由于利率的存在,未来的货币和现在相

同数量的货币具有不同的价值。

VP(1+i)t=Et

VP=Et/(1+i)t

2、教育投资净现值

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原则: NPV 大于、等于0 四、企业培训类型

1、一般培训:指对所有厂商和行业都有用的技能培训.受训者的技能和知识是可以转移的,一般由工人承担培训成本.

2、特殊培训:指只适用于特定工种的技能的培训。受训者所获的特殊技能不能由工人转移或转售,一般由企业承担培训成本. 五、劳动力的流动 (一)类型(知道)

● 工作岗位之间的流动 ● 职业之间的流动 ● 地域之间的流动

● 地域和职业之间同时发生的流动 (二)条件

1. 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 不同地区 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3. 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4. 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三)劳动力的成本收益分析

1. 成本:交通费、搬家费、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

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2. 收益:新工作的预期收入

3. 公式:

(不用记忆)结论: VP>0,劳动力进行流动。

(四)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年龄、家庭、教育、流动的距离、失业率、职业许可制度、国家和地方政策、国际环境、工会、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候状况 第十章

一、歧视概念、类型

歧视: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非经济个人特征: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家庭背景、民族传统、宗教、身体素质和原有国籍等.

类型:工资歧视、职业歧视、就业歧视(最后被雇用却最先被辞退)、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前三种歧视通常被称为后市场歧视,最后一种歧视中接受正规教育歧视通常被称为前市场歧视。

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1、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即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歧视?)(掌握) (1)雇主的个人偏见

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他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2)顾客的个人偏见

顾客的歧视更多的是针对直接进行销售和服务的工人。

结果:①顾客需要支付更高的消费价格;②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产生

V -=∑N

n=1(1+i)n E 2n -E 1n P ∑N

n=1

(1+i)n

C

-Z

(3)雇员的个人偏见

雇员歧视来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面。有歧视偏好的雇员不愿与某类员工在一起工作. 雇主的选择:①支付给有歧视偏好的雇员高工资;②采取隔离政策 结果:迫使雇主减少对被歧视的劳动力的需求量并降低其工资水平。 三、统计性歧视理论

概念: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原因:信息不完全或统计方法不科学。

结果:总体特征中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个体特征组成的总体特征并不单于个体特征,所以统计性歧视是错误的.可见,群体中个体差异越大,统计性歧视的代价就越高。

第十一章

一、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

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降。在个人所得税中劳动者承担(W1-WB )部分税收,雇主承担(W2-W1)部分税收。 结论:个人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2)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雇员和雇主共同承担着社会保障税。雇员以工资和就业水平的降低为代价,其实际工资降低额为(W0-W1),雇主承担其余的税收(W2—W0)

结论: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具有负向影响。

劳动力供给曲线弹性越小,以工资减少的形式转嫁给

工人的税收就越多。 当劳动力供给完全无弹性时,雇主便将全部税收转嫁给雇员;相反,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以工资减少的形式转嫁给工人的税收就越少,但就业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

此外,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利用价格政策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对生产者征税,导致产品供给

减少,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总结:

政府的税收制度、税率水平、税收种类的选择与决策,或者改变

劳动力供给决策条件,或者改变生产者的劳动力需求的决策条件,因而对劳动力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 (一)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概念: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力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3、其他劳动条件标准

工资率

w 2w B

w 1123

就业量W 2

W 0W 1012L 3

工资率就业量w 0

w 1

(二)最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疾病补助、失业补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生育补助、残病补助和遗嘱抚恤金 (三)工会:

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职能:集体谈判功能、经济性功能、政治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心理性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制度结构 具有稳定均衡性质

无须通过市场以外的制约手段和政策措施加以限制。 不具有稳定均衡性质

均衡状态被打破: (1)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发散。这是因为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这将导致高工资、少供给的恶性循环,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与生产萎缩并存的滞胀局面。

(2)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发散。这是因为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工资率的下降会导致低工资、多就业的恶性循环。 如果劳动力市场自身缺乏自行恢复稳定均衡的能力,则必须通过市场以外的制约手段和政策措施加以限制。

W

L

L

W

w w w w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制度结构

三、工资—物价指导线

目的:政府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就要将货币工资的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内。为此,应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其他因素,制定工资与价格上涨的限度,即工资--物价指导线。

制定原则:一定时期的工资增长率不得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总的原则: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主要内容:

(1)上线(预警线):即年度工资增长的最高标准.要处理好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

(2)基准线:即根据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工成本状况等预测得出的年度工资增长的合理百分比.(3)下线:年度工资增长下限。理论上,可将零增长或负增长作为下限.但实际上,应将货币工资增长等于物价指数或不低于最低工资率作为确定工资增长下限的依据。

作用:

●为企业确定工资增长提供了依据,监控工资增长是否适度。

●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引导企业适度增长工资,提高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四、工资—物价管制

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是一种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极端形式干预的收入分配管理措施。这一措施一般在战争时期使用较多,在和平时期则很少使用,只是在某些通货膨胀特别严重的时期才采用。

第十二章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及其类别

●从广义上看,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各要素所有者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包含(1)就业关系;(2)组合关系;(3)分配关系。

●从狭义上看,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雇员)与劳动力使用者(雇主)

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计算题】

例题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A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10L—0。5L2。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劳动的工资率为10,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解:

由Q=10L-0。5L2 得MPL=10-L

VMP=MPL×PL=(10-L)×5=50-5L

MC=W=10

令VMP=MC,即50-5L=10 得L=8

例题2、假设某企业的等产量函数Q=LK,w=4, r=1.求当Q=100时,企业的最佳要素投入组合。根据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w/r=MPL/MPK

例题2、假设高中毕业后,卡尔想要报名参加为期一年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化课程,该课程的直接成本是1000美元,而机会成本是5000美元,若课程结束之后,他将保证能够在电脑公司就业。由于预计会得到一大笔遗产,他打算只工作三年,然后永远退出劳动力市场。如果接受数据处理培训,他预期三年的工作时间内每年的新增收入分别为2500美元、3000美元和3500美元.此时,又知年利率为10%,那么报名参加数据处理培训课程的决策,是理性的吗?

例题4、假设某特定劳动市场的供需曲线分别为:DL=6000-100W,SL=100W,则:

(1)均衡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10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解:

(1)均衡时,DL=SL,则6000—100W=100W,W=30(美元)。

(2)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课以10美元的税,则劳动供给曲线变为S’L=100(W—10)由DL=S’L,即6000—100W=100(W—10),W=35(美元)。

(3)厂商承担5美元税收,劳动者也承担5美元税收。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1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选择: 一、劳动是人本质: 1、劳动创造了人 2、劳动是人专著特征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意义: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2、劳动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 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 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特征 1、两重性 2、时限性 3、能动性 4、再生性 5、智力性 6、核心性 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简答: 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劳动经济思想 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提供了新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出版,标志着劳 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

二、理论界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需求与供给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3、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 6、研究对象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 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名解: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工作时间变化。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愿意工作时间变化。 选择: 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 简答: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 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工资率差距。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 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逆变弹性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名解:

劳动经济学 第1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广义上说,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经济关系的体系。狭义上来说,它既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双性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 4.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由于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它的某一要素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二、问答题: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2.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 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19春北交《劳动经济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 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D: 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 A: 大于1 B: 等于1 C: 等于零 D: 为负值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A: 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A: 生产知识培训 B: 产品知识培训 C: 专业技能培训 D: 普通话培训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总互补关系 D: 总替代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

A: 劳动投入的数量 B: 资本投入的数量 C: 科技投入的数量 D: 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的生产效率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A: 企业的生产规模 B: 企业的生产技术 C: 产品价格的高低 D: 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A: 就业率 B: 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 劳动力参与率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由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引起的工资差别是()。 A: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 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 竞争性工资差别 D: 垄断性工资差别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工会在集体谈判中,对其谈判能力约束最大的条件是()。 A: 政府政策与法律 B: 工会组织规模大小 C: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D: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A: 全部归企业享有 B: 全部归员工享有 C: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 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原则 B: “最高工资”原则

【参考借鉴】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川大《劳动经济学》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3日11点32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 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 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A.劳动数量的增加 B.劳动时间的延长 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劳动条件的改善 1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16.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17.效率合约是指()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初级劳动经济学2-华师人力资源本科2016作业

1.第1题 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承担。 A.A.企业 B. B.工人 C.C.政府 D. D.社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升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如果劳动力的数量保持在自然更替的水平,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劳动力再生产是() A.劳动力简单再生产 B.劳动力扩大再生产 C.劳动力缩小再生产 D.劳动力数量增加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人力资源中在业人口和正在求职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称为()。 A.人力资源率 B. 劳动参与率 C.人力资源相对量 D.失业率 答案:B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2015春《中级劳动经济学》作业

作业 1.第1题 在我国,一个65岁的公立大学退休教授在一所民办学校任教,那么他( ) A.不属于劳动力 B.属于现实劳动力 C.属于潜在劳动力 D.属于劳动适龄人口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通常假定为( ) A.就业最大化 B.总产量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服务最大化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是() A.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替代率递减 C.边际生产力递减 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两类劳动力A和B,其需求交叉弹性EA,B>0,表明A和B两类劳动力是( ) A.互补的 B.无关的 C.替代的

D.不能判断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关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等于产品价格乘以劳动边际产品 B.它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它就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D.它始终与工资率相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以劳动力数量为横坐标,以工资率为纵坐标,劳动力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左上-右下倾斜的曲线 B.一条左下-右上倾斜的曲线 C.反应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 D.反应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把人力资本引入家庭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马歇尔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条件下,要维持同样的效用水平,则() A.要增加1单位X物品的消费,则随着X的增加放弃的Y越来越少 B.要增加1单位X物品的消费,则随着X的增加放弃的Y越来越多 C.要减少1单位X物品的消费,则随着X的减少放弃的Y越来越少 D.要减少1单位X物品的消费,则随着X的减少放弃的Y越来越多

劳动经济学参考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考试参考复习题 1、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的基本思想 2、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者工作时数的影响 3、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是提高还是降低了,为什么? 4、谈谈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5、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推导的基本思想 6、马歇尔的派生需求规则 7、长期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 8、请用生产者剩余与工作者剩余推导竞争性市场均衡如何使得收益达到最 大化? 9、简单谈谈蛛网模型 10、驱逐移民是否必然等量增加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 11、补偿性工资差异的基本思想 12、简谈为何学校正规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信号功能? 13、简谈人力资本的特点 14、简谈离校后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 15、简谈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 16、简谈对劳动力市场统计性歧视的认识 17、简谈对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歧视的认识 18、谈谈你对工会经济性职能的认识 19、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在激励方面有何不同? 20、在劳动力市场上锦标赛制的机理是什么? 21、何为效率工资? 22、失业的类型

1、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的基本思想 劳动者个人的供给曲线可以通过个人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过程来推导。由于劳动者的时间有限,所以,为了得到闲暇,劳动者必定要牺牲工作时间及其产生的报酬。因此,工资相当于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成为闲暇的“价格”。劳动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在闲暇和工作,即工作收入和闲暇之间进行权衡与选择,达到劳动者的最佳选择,即自己的均衡状态。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分为两个阶段: 1 、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增加。 2 、在工资率较高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减少。 因此,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S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后弯曲的,但是,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后者之所以不同于前者,主要原因是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因为尽管许多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如此。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现有的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而总的市场劳动供给曲线还是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然,市场应是完全竞争状态) 2、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者工作时数的影响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导致工作时数增加;(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的减少,会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3、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是提高还是降低了,为什么?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了。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导致妇

初级劳动经济学5-华师人力资源本科2016作业

1.第5题 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6题 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8题 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是( )劳动力。 A.一级劳动力 B.二级劳动力 C.高级劳动力 D.农民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21题 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27题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 A.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快 B.失业减少,工资增长慢 C.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快 D.失业与工资增长无关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28题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40年代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9题 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段后才产生的。 A.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知识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劳动经济学 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 C )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 B )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 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使() ( B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 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C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8.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D )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消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9.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 )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12.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C )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