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涪陵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新旧动力转换有序展开、改革开放推进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绿色发展全面扎实推进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过程中,涪陵明确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那么,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哪些?是否具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值得深究。

1 涪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

涪陵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必由之路。

1.1 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涪陵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利用劳动力、土地、环境的低成本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来涪建厂兴业。经过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涪陵与国内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土地空间、能源资源、人口承载、生態环境等约束日益增强,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供给紧张的矛盾日趋尖锐,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如何改变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涪陵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迫切解决的主要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涪陵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高质量发展,通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这种现代化组织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涪陵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涪陵区位状况

①区域概况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②产业状况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③其他相关概况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 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

以理念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以理念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洪雄 来源:《南方企业家》2018年第05期 摘要:理念,即理性的概念,是指人们基于知识与经验而形成的关于客观对象的理性认知与概括。对于企业而言,顺应新时代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善于把握大势、总结经验,适时提出各种理念,使之成为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激发职工工作干劲、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长期以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先进理念为引擎,铸魂、聚力、塑人、强企,保证了企业各个阶段发展的高起点、高定位、科学性和前瞻性,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理念;方向;动力;示范;保障 坚持把关定向,为理念融入企业明确目标方向 方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事关企业兴衰成败。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形势,坚持把关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于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直以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每年都召开党委全会,提出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理念,确定当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再召开职代会暨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细化落实,然后党委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凝聚发展合力。去年年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召开党委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确立了“奋力谱写特色转型发展新篇章、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集团”的战略目标,展现了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凝聚了职工意志,奠定了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根据产业上下游关系,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了以煤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产业,盐化、装备、建工、医疗等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新体系。这些经过深入研究之后确立的宏伟目标和产业规划,目前已经成为集团上下的共同愿景和行动纲领,正引领着企业不断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突出战略引领,为理念融入企业提供内在动力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特点。实践证明,科学的发展战略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十分注重发挥战略的引领性、指导性,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许多好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在安全生产上,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确立了“三不四可”理念作为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三不”,即安全生产无论任何时候,在态势判断上不轻言好转,在工作评价上不轻言成绩,在责任落实上不轻言到位。“四可”,即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成本、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时,产量可以降、利润可以减、成本可以增、矿井可以关,也要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提出在集团整体工作格局中,安全生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学业要求 1.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归纳不同区域的异同(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区域的特征;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课的类型 授新课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你了解什么事区域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板书】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区域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这个怎么理解呢?区域的客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主观性则体现人为的划分上,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同等级其他区域的根本所在,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的特征】 (师)区域有级别差异,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这说明区域具有什么特征啊? (生)略 【板书】(师)这说明区域具有层次性 (师)上面我们说到了,区域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客观性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这说明区域还具有差异性特征,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以武汉和湖北省为例给学生解释) 【板书】差异性 (师)组成区域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及推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及推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您的得分 89/100 答对题数 27/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具有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的省份是()。 [ 单选题:3 分] A 上海 B 江苏 C 浙江 D 安徽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关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内需的比重在上升 B 消费的拉动力在增强 C 农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D 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2010—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未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是()。[ 单选题:3 分] A 上海 B 江苏 C 浙江 D 安徽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从2018年看,长三角三省一市中经济总量领先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上海 B 安徽 C 江苏 D 浙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2010—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未呈现消费、投资、出口依次递减的是()。[ 单选题:3 分] A 上海 B 江苏 C 浙江 D 安徽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3 分] A 长三角三省一市年均增长均超过7% B 安徽高于长三角整体增速 C 江苏低于长三角整体增速 D 安徽持续保持增速的领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 7 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高于全国。 [ 单选题:3 分] A 3.4% B 4.7% C 6.2% D 7.7%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重庆市涪陵区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一、“十五”全区城镇发展现状 “十五”城镇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规划编制基本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一)规划编制管理方面:“十五”期间,全区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约5000万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4.8倍,为“七五”和“八五”10年投入的9.6倍。规划编制取得突破,先后完成了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涪陵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江北片区控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四环路城市设计、滨江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白鹤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旺福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桥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南马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人防规划、消防规划等;李渡、江南、南岸浦、江东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环卫、商业、防洪、环保等规划正在进行之中。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实施了集中管理,实行了三级审签制、专家论证制、限时办结制、集中会审制、规划公示制等,并初步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监察力度加大:五年累计作出行政处罚近500件,查处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M,拆除违章建筑8000余平方M,执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五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在规划的指导下,以城市交通设施、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一批枢纽型、功能型重大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3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的4.6倍,年均递增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8个百分点。先后拓宽改造了兴华东西路、黎明南路、四环路、望宏路、长江大桥南引道、李渡环城大道北段、涪蒿路、体育南路等道路,新建了鹅颈关立交桥、李渡新城主干道、涪陵滨江路等工程,开工了东西干道、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乌江二桥、长江三桥,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条件。相继建成体育场、青年广场、乌江桥头花园、实验移民花园、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及多处地下通道,完善了城市功能。 <三)城镇化建设方面。2005年未,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9%,城镇人口达到49.24万人,分别比“十五”初期提高13个百分点和14万人,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1.7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的4.4倍;五年来,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分别实施了“4821”工程和“484”工程,集中力量,收紧拳头,突出重点,典型带动,白涛、珍溪、新妙、龙潭4个中心镇纳入重庆市级中心镇建设,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已初步形成以主城为中心,4个中心镇、8个重点镇、4个重点乡为增长极和一般乡镇和20个重点村为补充的城镇发展网络体系,集镇基础设施和村镇房屋的建设速度加快,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建筑业、房地产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从2003年起突破30亿元大关,到2005年达到34.7亿,比“十五”初期增长近10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4倍,比“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多12倍。五年共初设审批工程443个,面积454万平方M,概算投资38.6亿元;“十五”末全区房屋开发企业67家<其中二级8家,三级46家,四级13家),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5亿元,年均递增9.1%,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 7.37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 m2,年均递增4.3%和5%。全区城镇竣工房屋面积达625万平方M,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成绩喜人,结构质量稳中有升,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零指标,全区建筑工程无重大工程质量隐患发生,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两次受到建设部的表彰。五年来,全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应招标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等均达100%。全区建筑企业达到149家,其中总承包企业74家,专业承包企业54家,建筑劳务企业21家,共有一级企业10家,区内的一级建筑企业数量是全市除主城区外各区县的总和。 <五)城市管理方面:五年来,市政管理坚持以服务市民生活,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自2002年以来涪陵城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一、典题示例 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重要关口,处在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重要节点,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让创新驱动力不断提升。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

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可以说,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端引领、成果转化和释放创新潜力等方面下大气力。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品牌化;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少、转化慢、转化难等问题,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让各类主体、不同岗位的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力,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河南省渑池高中 上官书庆(邮编472400) 中国地理分区的考查形式多样、角度灵活,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国地理分区命题 主要是以非选择题,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考查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描述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分析区域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三是阐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四是分析区域内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解题流程] 角度一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某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二 人文地理特征的特点及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分布、成因 角度三 区域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 或某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判断区域环境问题、成因――提出[典例](2013·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 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Ⅰ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Ⅱ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带。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获取“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充足”的信息。 (2)由“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获取“该地地形、气候差异较大、农产品品质好”的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长江中下游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近代,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1949年以来,本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重要的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新的机遇。江苏、浙江经济迅猛发展,湖北、安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进入90年代,以浦东开放开发和三峡跨世纪工程的建设为动力,推动本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本区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1.优越的区位条件。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提出要建设沿海和沿长江地带组成的“T”形国家级产业发展轴的战略,旨在通过沿江开发,延伸拓展沿海的对外开放,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长江沿岸与海岸带一级发展轴线构成的“T”形开发空间结构,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的基本框架。 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本区地处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及多条铁路、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良好的空间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低山丘陵是发展经济林果、多种经营的理想场所。低平的地势也给工业发展和交通建设带来了便利条件。低平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是本区空间资源的显著特征。 3.投资环境优越。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将本区连结成水运四通八达的整体。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组成本区水运网络的骨干,为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的有京广线、京九线、皖赣线、京沪线、沪杭线、焦柳线,东西向的有南京—九江—武汉、汉丹线、襄渝线、浙赣线、湘赣线、湘黔线等,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交通网络。 近年来,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发展很快,201、205、207、330、317等国道在本区纵横交织,形成公路体系的骨架,地方道路分布于各大、中、小城市及乡镇之间,客货运量都很大。 近年来,现代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为区内外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 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文教卫生等社会条件较好。本区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化问题十分突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就地吸收剩余劳动力,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输出是解决劳动力过剩的有效途径。本区“苏南模式”是农村“城市化”的成功经验,浙江温州地区、安徽无为县在劳动力异地消化方面成效显著。 5.资本雄厚、技术较先进。1949年以前,江浙及沿江一带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重心之一,资本相对雄厚。1949年以来又进行了不少资本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沿海战略的实施,本区资本积累迅速提高。 本区技术力量、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千人占有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市场容量大。本区是全国市场重心区,区内人口多,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社会总需求量大。城市数目多,物资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及各种商品的批发、零售市场都很发达。 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其自然资源较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发展尚不相适应。

支撑高质量发展,这八大要素要尽快形成

支撑高质量发展,这八大要素要尽快形成 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系统从量到质的本质性演变,是由系统中的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综合推动的发展结果。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顶层设计、上下结合,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基础要素。 支撑要素一:非均衡战略逐步转向均衡战略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特征,是通过把有限的资源倾斜用于重点战略部门的发展,试图用产业关联效应拉动其他部门发展。这虽然可以人为地快速推动重点部门的扩张,但是长期实施的消极后果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容易出现“重大结构失衡”,如未列入战略和重点部门的产业和地区,会出现长期的发展瓶颈现象,而各地政府都支持重点发展的部门,会成为产能过剩的部门;二是过度强化了政府和产业政策的作用,抑制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 转向均衡发展战略意味着我们必须扬弃过去用行政手段集中配置资源的方式,转而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决定资源的配置。这里“均衡”的意义在于: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按照供求信号进行竞争性资源配置,就能使各产业部门获取大致平均的利润率。而偏离这一平均利润率的任何信号,都意味着产业供求结构的失衡,都会造成资源的再配置即结构纠偏。显然这就是社会福利损失最小的高质量发展。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更多表现为生态环境、关键技术、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发育等领域短板或瓶颈。这与这些领域市场容易发生失败有关,也与政府过去把资源过于集中在经济市场领域、忽视对市场失败现象进行大力度纠偏有关。因为,未来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非市场调节的上述领域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支撑要素二:片面工业化转向四化协同发展 为加速推进工业化发展,过去我们实施了农村与城市隔离、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化的种种措施。副作用是除了加剧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农村的衰退外,广大农民和城市中低阶层的低收入和低需求难以消化制造业的巨大产能,结果便发生了严重的过剩产能,或者只能通过廉价出口甚至补贴出口去消化,很难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四化协同发展”开始,即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的发展战略开始突破工业片面发展的格局。如,为了消除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的痼疾,开始以城镇化拉动工业化;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增强工业的智能化水平等等。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过去说,要全面构建现代农业基础、发达的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的现代服务业,这其实是分割而不是融合了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缺乏等量资本在部门间获取等量收益的均衡协调发展理念,很容易在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片面突出发展某个产业部门,形成产业间的结构撕裂。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从要素投入角度而不是部门分割的角度,明确了未来创新引领、产业协同发展的总要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黄冈师范学院地理科学2011级范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模块《地理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课程目标、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分析说明。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理必修三一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利用必修一学过的地理规律和必修二学过的人地关系和谐伦,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努力寻找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际是对必修内容的一个应用性总结,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区域的含义 ②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能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区域的特征。 ②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臵、气候、 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 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教法分析: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读图观察分析,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学法指导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将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和动画演示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读图等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达到“见图说文”、“说文想图”的能力,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由教师介绍生活中经常用的能够突显南北区域差异的俗语,如南稻北面,南船北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解]1、什么是区域: 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

金川集团公司文化大纲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版1.doc

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及高质量发展战略 体系版1 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2018年版) 第一部分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 一、核心理念 愿景:聚金汇川,利民兴邦,构建金川命运共同体。 使命:创建主业突出、治理规范、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卓越,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核心价值观:诚信人本创新共赢 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奋进 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二、执行理念 战略理念:改革统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理念:改革出活力、出合力、出效益。我们坚持市场化取向、契约化管理、主责化经营、目标化考评持续深化改革。 创新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倡导创新文化,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我们鼓励人人参与创新、人人勇于突破。 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相信人人皆可成才,我们

尊重每一个岗位的价值并多元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 学习理念:学习的要义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升 快速适应环境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 领导理念: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我们要做到管理者创造环境,员工创造价值。 经营理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合作共赢。我们激励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经营者,人人参与经营。 管理理念:计划为纲,制度至上,执行为要。我们努力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人人参与管理。 安全理念:人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我们相信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环保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管控原则 “五自”经营准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五自”履职准则:自我学习自加压力自我变革自我提高廉洁自律 资金管控准则:量入为出无收不支收支均衡 投资管控准则:谁投资谁筹资谁负责谁收益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上课讲义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河南省渑池高中上官书庆(邮编472400)中国地理分区的考查形式多样、角度灵活,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国地理分区命题主要是以非选择题,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考查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描述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分析区域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三是阐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四是分析区域内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解题流程] 角度一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某区域图――→ 确定某区域的 地理位置 ――→ 判断某区域的自 然地理特征 角度二人文地理特征的特点及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区域图――→ 确定某区域的 地理位置 ――→ 判断某区域的人 文地理特征 ―→ 分布、 成因 角度三区域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某区域图――→ 确定某区域的 地理位置 ――→ 判断 区域环境问题、成因――→ 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典例](2013·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Ⅰ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Ⅱ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带。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获取“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充足”的信息。 (2)由“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获取“该地地形、气候差异较大、农产品品质好”的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答题术语] (1)自然条件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形、土壤、气候、水源、有利、不利优势条件:××地区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温暖湿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等 限制性因素:××地区地形崎岖、土壤贫瘠、热量不足、水资源短缺等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地理位置 2、劳动地域分工 3、区域优势 4、聚集与扩散 5、区域主导产业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区域基本属性包括()、()、()等 2、区域规划的特点包括:() 3、区域分析内容包括()、()和() 4、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和() 5、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和() 三、选择题 1、区域分析方法包括() A、区域比较法 B、地理考察法 C、经济学分析法 D、数学模拟法 2、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 A、绝对性 B、空间性 C、综合性 D、实效性 3、ABC分别代表一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值。一个发达地区产值比值由大到小的排序应当是()A、BAC B、CBA C、BCA D、ABC 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 A、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B、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 C、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D、确保最佳经济效益 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包括() A、系统分析法 B、因子筛选法 C、优化模型法 D、投入产出法 6、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取决于()等因素。 A、土地生产潜力与GDP B、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均营养水平 C、人均营养水平与GDP D、生态系统特点 7、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 A、政策环境、产业环境、企业环境 B、总体环境、产业环境、企业环境 C、总体环境、政策环境、企业环境 D、总体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8、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应采取() A、自主发展战略和高速发展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C、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 D、进口替代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 9、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条件与潜力的地区差异性 B、国家政策的地区差异性 C、外国投入的地区差异性 D、规模经济作用 10、土地的平面利用与垂直利用,实际上分别值() A、工矿用地 B、农业用地 C、城市用地 D、道路用地 四、简答(20分,每个5分) 1、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3、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版

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2018年版) 第一部分金川集团企业文化大纲 一、核心理念 愿景:聚金汇川,利民兴邦,构建金川命运共同体。 使命:创建主业突出、治理规范、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卓越,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核心价值观:诚信人本创新共赢 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务实奋进 根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二、执行理念 战略理念:改革统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理念:改革出活力、出合力、出效益。我们坚持市场化取向、契约化管理、主责化经营、目标化考评持续深化改革。 创新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倡导创新文化,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我们鼓励人人参与创新、人人勇于突破。 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相信人人皆可成才,我们尊重每一个岗位的价值并多元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 学习理念:学习的要义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升

快速适应环境和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 领导理念: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我们要做到管理者创造环境,员工创造价值。 经营理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合作共赢。我们激励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经营者,人人参与经营。 管理理念:计划为纲,制度至上,执行为要。我们努力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人人参与管理。 安全理念:人的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我们相信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环保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管控原则 “五自”经营准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五自”履职准则:自我学习自加压力自我变革自我提高廉洁自律 资金管控准则:量入为出无收不支收支均衡 投资管控准则:谁投资谁筹资谁负责谁收益 授信管控准则:限额控制有偿使用 信用政策管控准则:总额控制过程监控严格考核严肃问责 期货管控准则:严格保值严禁投机 风险管控准则:统筹研判预防为主主责到位审慎科学 科技工作准则:工艺为重研发并举深度融合引智借力 海外项目管控准则:金川主导中西融合系统配套综合发展 第二部分金川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四大”主攻方向: 一是做精传统支柱产业。适应原料、增加品种、满足市场、提升效益。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知识讲解

焦作市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与条件

焦作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因素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经济地理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地理位置。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焦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对焦作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潜力进行了论述,最后就以后的发展提出三点可行性、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焦作市发展条件与潜力 【引言】焦作经济快速发展,由原来单一的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机械、轻纺、食品、旅游等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对于经济的发展,焦作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良好的机遇。 1.焦作市简介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35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4.57万,农业人口250.56万,市区人口80.7万,城镇人口133.1万。全市年平均气温 16.5 ℃,日照 2200-2400 小时,无霜期 216-240 天。地貌大致分为山地、矿山堆积倾斜平地、丘陵、黄土岗地、平原、沙滩地和水面等类型。境内有沁河、丹河、蟒河等 20 余条,全市水资源总量 28.4 亿立方米 / 年,尤其是地下水丰富,达

15.6 立方米 / 秒。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 38.9% 。已探明的矿种有20 多种,其中煤炭、石灰石、耐火粘土、硫铁矿、铝土矿、大理石矿等储量可观,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历史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煤城焦作,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重化工为主,机械、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综合直辖市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 1000 多家,主要工业产品有 1000 多种,工业基础较好。焦作是全国 44 个重点化工机械城市之一,产值居河南省首位。焦作地区乡镇企业目前已达 6 千多个,形成了造纸、造纸机械、玻璃钢、建材、皮革等八大门类,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及其它经济作物。其中小麦以稳产、高产而闻名,是河南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焦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拥有自营权企业 349 家。出口产品主要有粮油、食品、轻工、工艺、纺织、服装、抽纱、丝绸、化工、机械、医药、土产、畜产等 15 大类 210 多个品种,远销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也有新的发展,利用国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已在技术上和效益上对焦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焦作因煤而兴、以矿起家,资源型城市也曾惠及了数代焦作人,但因资源的衰竭,焦作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现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目前,焦作市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山水"和"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云台山景区成为国家首批创建

兰州新区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以兰州新区为例 摘要:本文从兰州的地理条件、兰州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的政策分析兰州新区的发展背景,在怎样的发展背景下有了今天的兰州新区。 关键字:兰州兰州新区区位条件发展背景 一、兰州新区简介: 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离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兰州新区正在努力打造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二、兰州新区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受到两山夹一川的地形限制,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了突破地形的限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兰州市政府于2010年8月3日提出了“再造兰州”战略。决定“跳出老城,建设新城”,力争通过10到20年的时间,在秦王川建设一座经济规模与区域面积等同于兰州老城区的现代化新城, (一)兰州的地理位置对新区发展规划的影响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兰州市市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1.6万人。兰州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黄河河谷盆地内,周围群山环绕。市中心海拔约1520米,南北两山相对高度为600米,黄河自西向东贯穿全程,形成了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的带状哑铃状的河谷盆地。简单来说,兰州地形可以概括为“两山夹一川”。南北两山将黄河夹在中间,而兰州城就依河而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被国家确定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一直以来发展良好,工业种类齐全、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但是由于当地地形的限制,兰州近几年来大型工业落户少,规模小,这对兰州的发展相当不利,兰州老区的发展已经接近于饱和,大量的汽车等已经造成交通拥挤,城市已经达到饱和,所有就有了“跳出老城,发展新城的”计划,并且势在必行。(二)政策 西北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国家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对兰州的大力发展,从而带动其他地区乃至整个西北的快速发展。在国家的政策大背景下,兰州实现正在努力实现大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甘、青、宁三省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